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马王爷-第6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看到庭州主旗下,来济刺史一马当先舞刀冲了上去,双方很快杀作一团,西州八百人立刻移阵上去相助,双方人数几乎打了个相抵。

    东部战场上,敌我骑兵穿梭往来,呐喊着绞杀成一团,远远看去,不断有人滚鞍坠马,在地下摔的四脚朝天,也分不出是哪一方的,因为离着远,伤者的痛呼也被呐喊声淹没了,失了主人的马匹冲出纷乱的战团往远处逃开去,烟尘腾空不散。

    陈赡再看唐军主阵,薛字大旗下阵容纹丝未动,反倒由其右侧有一支打着“天山牧”大旗的护牧队冲出去百十来人。

    他知道那是延州刺史高审行在焉耆和龟兹、且末牧场组织出来的三百人,手下迫不及待,在队中问,“队长,我们还不助庭州么?”

    陈赡命令道,“都盯好薛将军令旗,他叫往哪里冲,我们再往哪里冲。”

    阿史那欲谷冷冷地盯着东方,看到了天山牧护牧队的旗子,庭州和西州也来凑热闹了,只不过人少了点儿。

    突骑施部不等他的命令便上阵了,只这一部便抵住了西州和庭州两队,一时也不见落于下风,他很满意。

    也好,本汗便放你们去乱殴,我看形势不好时再遣一部加入进去,倒要看看天山牧护牧队动还是不动,你一动我再加人,看看到了最后,你薛仁贵的主军动还是不动。

    身边那些吐屯、俟斤、叶护、小国主们翘首往东边看,指指点点,然后有人惊呼,“大可汗留神,这边有护牧队冲阵!”

    阿史那欲谷闻声回首,看到自己的左面有一员劲装汉子率着百十来个护牧队直奔他的中军大纛冲过来。

    小小的马队一声不吭快如疾风,队伍中打着一面杏黄色的旗子,上面绣着缠绕不清的黑龙,像是在争夺底下的一颗红绒绣球。

    “快快保护大可汗!”

    大可汗两百护卫挺着如林的长枪,将他围在正中,如同严阵以待的刺猬。

    阿史那欲谷马上看清了对方来袭的人数,不屑地哼了一声,吩咐道,“小题大做!都给本汗闪在一边!”

    远处,是西部五城之一的谋落部一千人马,里面先有人情不自禁地喊,“快看啊,那是丝路督监的旗子,我在本城亲眼见过!”

    谋落部俟斤刚刚答应过薛礼,绝不跟在碎叶城后边张势,接到碎叶城命令之后他取了个折中,自己没来,只派一群无头的兵过来了。

    俟斤告诉这些人,冲锋要冲在最后头,不要跟个傻瓜似的连位置也不看,逃要逃在前头,要一个不少的回来。

    碎叶城的长弓手严阵以待,纷纷取箭架弦,然后引弓。

    苏托儿亲自擎着这面黄旗冲阵,马队刮了一小团旋风,在阿史那欲谷的惊疑中一旋,驰回去了。

    那杆黄旗的旗竿底下包着铁尖,被他们留在阵前,位置好像拿捏过,远一点碎叶军看不清旗上的字,再近一点的话,对方弓箭不用瞄便能施谢了。

    苏托儿的马队旋走了,但风还没过,猛然从北边又刮来一阵狂风,吹得尘沙蔽空,黄旗在竿头飞扬着。

    许多部落的首领一起仰着脖子,等着风稍稍弱了,去看那上边绣的什么东西,谋落部的阵中再有人喊,“那是丝路督监的旗!”

    阿史那欲谷也不例外,他推了推白毡帽,风势一弱,伸着脖子凝神去看。

    这字写得!比薛礼箭竿上的字也好不到哪里去——“丝路牧马,乃西州之根本。扰丝路牧马者动大唐国本,杀无赦。见令伏地者免死。”

    落款是马王:峻。赤红的印信。

    大可汗吃惊非小,情不自禁地皱着眉,咬着自己手指头,他认得这笔字。

    当年,西域各部共推丝路督监的协议书上边签的,便有这个“峻”字。

    身边的弩失毕部叶护在“狮子床”上欠着身子去看,一字一字辨看,并念出声来,“见令伏地者免”而远处谋落部的队阵中已然出现了骚动。

第1407章 擒王点穴() 
阿史那欲谷气极败坏,挥着手吼道,“都给本汗肃静,别念了!我叫你也别再念了!敢扰我军心者必死!”

    弩失毕部的叶护住了声,不念了,阿史那欲谷大声道,“李治手里再也没人了,派了这么点人过来挑衅,还想拿着这破玩艺吓本汗,本汗就不下马,看他赦不赦我!”

    弩失毕部的叶护回过神来,附和道,“这距离,这风!吹呢吧,连天都助我们!我敢站到黄旗子底下去让他射。”

    唐军阵中,热伊汗古丽只顾着盯住她丈夫,替苏托儿担着心,见他在突然而起的狂风中安然返回,这才把心放下来。

    她也奇怪,一直晴空朗朗的这是哪儿来的狂风,不由自主地也盯着那面黄旗,看它什么时候落下来。

    风势刚一见弱下来,她猛见薛礼左手飞快的抄起铁弓,右手从箭壶中一下子捏出两支箭来。

    连她都看清楚了,原来竟然是那个头戴白毡帽的,只不过距离有些远了,风也忽强忽弱,真能在一百八十步这么远的地方射中?

    女将一念方出,薛礼好像连瞄都没怎么瞄,她耳中只听到了“蓬!”“蓬!”两声急促的弦响,两支箭于瞬息间全都射出去了。

    阿史那听了叶护的话,也觉着唐军好笑,他探身看那面旗子,琢磨着要不要吩咐人过去拔了它。

    但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时候真会有人在这样的距离上拿箭射他。

    等猛然间瞥见两点寒芒飞到眼前,乙毗咄陆部大可汗大惊失色,下意识的抬起右手要去拦挡。

    但薛礼的铜胎铁臂弓太硬了,箭也太急,来势又准又快。

    第一支枝箭被他拦空了,由阿史那欲谷的双目之间穿过,又飞了出去。连珠似的第二枝箭将他的右手掌一下子射穿,箭竿带着手稍微变了下方向,将阿史那欲谷的那顶白帽射落了。

    又一阵狂风在阵前扬起一团沙尘,阿史那欲谷晃了晃,落马,一动不动,手里酷似拿着一支箭,箭上穿着浸了血的白色毡帽,脑后的箭孔里鲜血汩汩而出。

    三十六部静寂无声,写有大唐马王爷教令的杏黄色旗子终于垂了下来,一动都不动了。

    “啊——呵啊——啊——”

    阿史那欲谷的贴身卫士中有人崩溃了,撒手扔了长枪,举着大纛的胡兵腿一软,大纛也脱手了,缓缓倒下。

    谋落部一千人首先动摇,纷纷扔了兵器下马伏地,踏实力部的俟斤在马上急促喊道,“传令,速回本部,我们不管他了!”

    他拨转马头要从阵后溜走,哪知身后金风乍闻,薛礼又一支箭疾射而至,正中其后心,俟斤滚鞍落马,饰满宝石的金冠滚落尘埃。

    与敌阵中的骚乱截然不同,三千唐军阵容严整,眼见着敌首落马没有一个人欢呼跃动,就在等主将一声号令,他们人人知道薛礼善射,今日才算是真正开了眼。

    薛礼喝道,“给本帅擂鼓!”

    鼓声骤然响起,震憾人心,薛礼收了弓,摘下了亮银的大戟,他身后的三千唐军纷纷收起弓弩抽出雪亮的长刀,一双双渴望战斗的眼睛直视前方敌阵。

    鼓声如雷,只等它停下来的那一刻,喊杀声便要暴发出来。

    弩失毕部叶护在“狮子床”上一翻身滚下来,伏在地上头也不抬,举着一只手连声喊,“我下来了,我下来了,我下来了,我下来了!”

    他的行为暗示了身边那些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领,纷纷下马伏地。

    战场上,西域三十六部数万之众一齐下马,放眼望去,荒漠上再无持械踞鞍之众。对面的战鼓声终于停了。

    正同庭州、西州骑兵混战的突骑施部一千二百人看见碎叶中军大纛一倒,有人喊,“大可汗死了!”

    领队的一个吐屯本来缠住来济厮杀,并一刀伤了来济的左臂,闻声扭身往主阵上看,看到大势已去,立刻毫无斗志,被来济一刀劈死了。

    突骑施部很快脱离了厮杀,四散奔命,被陈赡率着天山牧护牧队截住了去路,溃众纷纷下马缴械。

    唐军大捷!

    主军、护牧队、西州和庭州人马近五千之众振臂欢呼,释放压抑已久的情绪,热伊汗古丽和苏托儿、陈赡、来济等人骑马来见薛礼,热伊汗古丽热切的对薛礼喊道,“将军,前一刻我还在担心着呢,一眨眼便胜了,真是比上一次陛下带我们来更加惊心动魄!”

    薛礼对她笑了笑,“幸亏陛下不在这里,你可不要乱评。我们两度出兵西域目的不同,打法自然不同了,万不可凭着热闹与否来评判,但两次在气势上是一样的,而且我们这一次难道不是凭借了陛下的神助?”

    他对来济道,“薛某在阵中找了他那么久他都不露声色,想不到陛下十年无声无息,只凭着几个字便让他乱了方寸。”

    唐军收拢降兵,命令各部落首领清点本部人马,救助战场上的伤者,这么多的人必须提防二次哗变,一丝一毫都不能掉以轻心,因而如何处置他们显得尤为重要。

    就在碎叶城外,西域各部落首领恭恭敬敬呈上本部降表,首领及以下官员名册,有唐军斥侯跑过来请示,“薛将军,我们如何报捷?”

    薛礼道,“你飞马去山口处报许监军,往长安报捷的事应由他来办。”

    斥侯道,“是,将军,但我们这里如何报斩获呢,许监军的捷报中也是一定要写明的。”

    三十六部的首领们正在底下恭敬地站着,都的屏息侧耳,听薛礼如何说,因为从中可以揣测出唐军要如何处置他们这些人。

    薛礼沉声道,“斩叛贼——瑶池都督府大都督,阿史那欲谷一人。”

    斥侯飞马而去。各部首领再次伏地,“多谢薛将军刀下留命,今后我部一定唯大唐之命是从!”

    薛礼道,“甚好,你们缴清了文书自可领人回去,今后要各安本部,绝不可擅扰丝路,你们走之前再看好了金徽皇帝陛下的旨意!”

    他手指着那面黄旗,冷声说道,“不然的话,若等薛某或是别的人再来,便没今日的客气了!”

    众人脊梁沟发凉,原来大唐派着三千人和一些护牧队前来,只是专取阿史那欲谷一人命的,我们这些小部落跟在他身后乱吵吵什么呢!他们连忙齐声答应,然后规规矩矩率领本部人马沿着原路离去了。

    很快,战场上只剩下了碎叶城这些人,依然是个大数目。

    碎叶城所有大可汗以下叶护、俟斤、阿波、吐屯等足有上百人,都到军前参见唐军主将。

    都是自发组队来的。

    一般人、一般的国力军力,仅仅三千人面对着铺天盖地的敌军,吓都吓尿了。而唐军以一役定鼎天山以西局面,唐军几未血刃就是薛仁贵三箭,只凭着人家这个气势,也没什么不服气的。

    薛仁贵同庭州刺史来济商量,对碎叶城应如何安排,来济在大唐右相的位置上做过,提议道,“碎叶城不要设大可汗了,又不宜另派官员,依本官看,便以原来的叶护代理城内外本部事务,剩下的事请长安定夺吧。”

    薛礼依计,另销乙毗咄陆部在编人马三万五千人,令他们弃兵从牧,熔刀执鞭,他不要碎叶巨费养兵,只留守城人马三千人,这也不算少了。

    天山牧陈赡从柳中牧来,对众人说了庭州换刺史的事,来济淡淡地说道,“本官早就知道了。”

    众人对来济肃然起敬,明知自己已然卸任了,个人也没什么武力,还亲率着人马赶过来助力厮杀,胳膊还负了伤。

    接下来的五六日,薛礼驻军碎叶城外处理裁军之事,由来济指导着碎叶城叶护对原班人马一一登记造册,谁去谁留,一切事务被来济分断的井井有条。

    接下来便是撤军的事了。

    如果大军再由北道返回,那么路不但远了,还走了重路。

    薛礼听陈赡说,延州刺史高审行在由焉耆回西州的夜路上遭袭,人负了重伤,想来丝路中道也有些事情,薛礼决定从丝路中道回师,叫陈赡率护牧队六百人从山口回牧场,顺道通知监军许魏安。

    焉耆、龟兹三牧场的护牧队便同大军一起走。

    西州八百人从哪里走,自听其便,来济的庭州五百人则走北道,但来济叫他们走,自己却不动身,庭州军士问道,“刺史,因何你不走?”

    来济道,“某左臂重伤怕是要废了,要留在薛将军营内请军医调治,你们不必管本官,本官料定等你们回到庭州时,新刺史也该到任了。”

    军士们道,“可我们只想跟着你干!”

    来济道,“都回去吧,薛将军自会替你们请功,不要等我了。”

    军士们依依难舍,里面有六人无家事之累,自发留下来等着刺史,其余人策马而去。

    薛礼在营内设酒,与来济共饮,问来济道,“刺史之伤本不会影响上马,难道有别的打算?”

    来济道,“下官心灰意凉不想回去了,想在碎叶牧马,了此残生,反正人人都知道下官负了伤,便报个阵亡算了。”

    薛礼不再多问,一问便涉及了朝政,全在不言之中,营内营外欢声阵阵,薛礼也丝毫不见高兴。

    这次出兵碎叶城,薛礼采取了他认为最恰当的战法,使战事一直牵延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来他连一句战况都没报过长安,内心的算计也是有的。

    但任何战事最终总要分个胜负,他一路打一路行,连三千副马蹄铁的磨损都在一分分的算,能走时绝不跑,能走沙地不走山道,神经已崩到了极限。

    此役事关着中西国运的此消彼长,但有一分可能,薛礼不能不胜,可是胜了,以薛礼对金徽皇帝的了解,恐怕他不会出盈隆宫了。

    马王与薛礼自从相识、便相知,薛礼能够从一介草莽一步步做到过三品兵部尚书,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全是因为这个人。

    而金徽皇帝离开大明宫时,对李治说过的唯一一句话便与自己相关,自己若顾虑着私谊能胜而不胜,拿着国运去儿戏,那么他同马王的友谊也就走到头了。

    碎叶城,竟让薛礼失你不甘,得你心酸!

    营外,一个唐军进来报,“薛将军,碎叶城叶护请将军入城指点防务和城务,还要遍邀城内官员百姓设宴答谢将军,我们要如何回复他?”

    薛礼想都没想,应道,“好啊!薛某明日一早必去赴宴!”

    来济道,“碎叶方定,将军安危不可不考虑,护从及大军要不要入城?”

    薛礼道,“大军不入城,而且要马上班师,薛某一人入城便可。”

    苏托儿、热伊汗古丽、庭州刺史来济闻声变色,“这怎么可以,薛将军万万不要意气用事!”

    薛礼道,“薛某不用撼天雷不用陌刀,凭的便是意气!碎叶城骄气已摧,我若不敢应邀或是带大军入城岂不示了弱?你们不必再劝我了。”

    热伊汗古丽好像猜到了什么,垂目黯然,眼角亮晶晶的,“请让我和苏托儿领护牧队陪你入城吧,不然陛下在盈隆宫知道了,必然动怒。”

    薛礼问,“不必了,你们和护牧队不是平叛唐军,犯不上这个冒险。”

    热伊汗古丽道,“那么薛将军认为入城也是有风险的了。”

    薛礼不答,命令护牧队和三千唐军天亮后便从丝路中道回师,来济道,“下官陪你!”

    次日,唐军和护牧队听到薛将军的这个决定,立刻炸了窝,说什么也不答应,好像主帅怎么做还要他们同意似的。

    正在吵嚷不停时,碎叶城内已派出两个使者来请,所有人都噤了声,眼巴巴地看着薛礼。

    薛礼脸上有了笑意,呵呵笑着对部下道,“听薛某的令,马上起程,本帅送你们走了,还要同刺史入城赴宴!”

    这便是最后一道军令了,大军肃然但立刻行动起来,有个唐军骑兵小校只敢说了一句,“将军你要速回,我们在焉耆等你一起回长安。”

    薛礼道,“那你先将薛某的戟扛回去吧,省得我回去时爬山负累。”

    小校紧紧抿着嘴唇,后悔多说了一句话,但这是薛将军的命令,当着碎叶使者他更得执行,而且要显得无所谓,显着不少见多怪,要让他们看看唐军一个普通小兵的信心。

    但薛将军就只剩下弓箭和佩剑了。

    这杆大戟来自于马王,如果薛将军万一在碎叶城内有什么闪失的话,这杆戟必会送还给盈隆宫。

第1408章 分途() 
来济道,“将军总要带几个侍卫吧?我这个小小刺史还有个牵马的呢。”

    薛礼哈哈一笑,“看你说的,这三千人是薛某执意要带的,必须三千人一起回去,我是主帅,到西域来一次怎能不入碎叶城。”

    碎叶城使者道,“薛将军这样安排足见诚意,城内的官员和百姓们早就在传着将军的事了,都要争睹薛将军的风采。”

    在使者看来,唐军主将薛仁贵确实与众不同,他有着那样了不起的身手、谋略,有折人胆气的魄力,碎叶城刚刚投顺,城中人在几天以前还在与他对阵呢,他便将三千唐军遣回了,答应入城时连眼都未眨。

    难道说他就不怕个万一么?

    使者偷偷打量薛仁贵,薛仁贵却在看他的三千人马,有些依依不舍。

    他和来济在碎叶城外目送唐军和护牧队走了,一文一武两人,只带着庭州留下的六个军士,并辔入城。

    一个时辰之后,平叛监军,内侍监许魏安率领五百陌刀队来到这里,他紧追慢赶地过来,在原来的旧营址上却见不到一个唐军。

    问当地一个牧民,牧民说大军早上时已开拔了,往南走了,去焉耆。

    “开拔了?薛将军怎不等等本监呢。”

    牧民道,“你是说那位三箭定胜负的薛仁贵将军吗?他可没有走,听说没带一个手下往城内喝酒去了。”

    “一个人!!”

    牧民赶着羊群想,这个薛将军本来和他没什么联系,但薛将军在碎叶裁了那么多兵马下去,以后碎叶城的叶护自然用不着年年月月的朝他家摊派了,那他牧着同样数目的一群羊,日子注定会好过一些。

    他哼着小调儿走出去一段路,看到问他话的官员领着五百人在碎叶城外彳亍了一小会儿,便沿着唐军的回师路线匆匆驰走了。

    三十六部的战马就他妈跟蝗虫似的,走了一趟就把他的好草全都啃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