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马王爷-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什么红尘?正该回去一趟才是正理,不然夫人又要怪罪我了。”

    “我不落发,只是答应了夫人不好反悔,若非这样,这些烦恼丝早就去了总之我不会去,你告诉夫人,早没有崔嫣这人了,这里只有纯青子而已。高府的大院门朝哪开也不关我一个出家人的事你去吧,以后再不许来这里,说不定我哪天就云游访仙去了我这里来了施主,你走吧。”

    丫环意有不甘,但看小姐已转身去迎新进门来的施主,这才转身离去。

    此刻,位于皇宫脚下的兴禄坊,高阁老府上的大门内外,仆人们正在出出进进。高慎行刚从外面回来,低头入内。让他挂念不下的,是他的侄子高峻被颉利部所告之事。

    高慎行是不必去早朝的,自十天前父亲由朝上下来说了高峻的事,高府一家人的心就没有平静过。

    父亲说,高峻领了柳中牧的人,打死打伤颉利部牧民三百,抢了马匹二百,更有甚者,还将颉利部思摩首领的二弟给打死了。此事已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唐对于未曾明着反抗的周边蕃属向来本着安抚之策,不但事事商量、还常有赏赐。如今这事就像是天上打了个响雷,把上至玉皇大帝、下至泥土中的蚯蚓都惊动了!对此事的处理,无疑正有不少的首领、可汗们盯着看结果。

    高慎行想着心事,在大门内看到五哥高审行,这事是五哥的儿子干出来的,无疑让高审行成了长安城内的一个焦点。但是他看得出,五哥在极力的回避着这件事。

    太宗皇帝接到颉利部的告发,虽然没有立即下达旨意进行处理,只说派出飞使去西州柳中牧察问详情,这已经是看了高阁老很大的面子。但是具体的情况回来后、事情又是个什么样子,连父亲都说不好。

    一家人此刻都聚拢到议事的大厅里,高慎行看了看,家中哥六个,除了大哥家的高畅、二哥家的高峪、五哥家的高峻和崔嫣不在之外,其余的竟然全都到齐了。

    而不在的四人之中,崔嫣也只算是外姓人,与高家并无血缘。除了她以外,另三位竟然都在柳中,他们恰恰又是高慎行最不反感的三人。此刻,三人中的高峻又是狂风暴雨的核心,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高阁老虽已年近古稀,但身子骨还硬朗,对于高峻在西州做下的事情,他也说不好最后会是个什么结果。这个高峻虽然从十几岁就被丢到了杨州,现在又到了柳中,简直是离着高家这棵大树的树根越来越远了。

    高阁老想,即便如此,他也是自己的孙子,能为他遮避一下总得试试的。当朝的宰相长孙无忌是自己的外甥、已故的长孙皇后是自己的外甥女,真为此事闹得红脸他是不在乎的。此刻他坐在宽大的椅子上,只想听听儿子们对此事的言论,看看能否从中理出一条清楚点的脉络。

    长子高履行道,“父亲,我看这事八成不会好办,那颉利部虽已不如当年强悍,但怎么说也算一号,唉,高峻侄子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去惹了他们。”

    高履行因娶了太宗第九女东阳公主,品级在兄弟几位中也是最高的,官拜滑州刺史,正四品下阶,平日里他的意见父亲是最看重的。渐渐的高履行也把自己看成了高家下一代中的掌门人。

    不过话说过后,高履行看父亲并无明确的表态,闭着眼睛似乎在等下文,于是又说,“无论如何,父亲你在这件事情上一定要体现出我们高家的姿态来。”

    “什么姿态?”高阁老要听的是这个。

    “这个我倒没有细想过不过我想,高畅是不能再让她在西州那里胡闹了,听说郭都督的二儿子已去接她了,看她的意思是想在西州完婚。”高畅正是他的女儿。

    “至行,你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高至行是阁老的二子。

    见父亲动问,身为从六品上阶的国子监助教高至行慢慢开口。在兄弟六人中,他的官阶只大过了六弟,比一些侄子辈的人也是不如。不过因他说话持重,父亲总喜欢听听他的意见,“父亲,我听说颉利部人都凶悍异常,而高峻侄子不过是养马放牧,怎么会伤人、抢马、还伤了思摩的二弟?依我看,这事并没有那么简单。俗话说知子莫如父,不知五弟是什么看法。”

    众人一齐看向高审行,高审行脸一红,说道,“这东西在扬州就闯过祸,本想放在远一些的地方不会惹麻烦,谁知这麻烦倒越惹越大了!总之全凭父亲定夺,到时绝不能牵连到族中兄弟就是了。”话语间有将高峻这枚弃子扔得更彻底的意思。

    高慎行未曾说话,倒是他的女儿高尧一听不干了,“五伯你怎么、怎么这样说!我峻哥哥是个什么人难道你不了解,他的牧场里我去过,要污告他伤了颉利部三百人,谁信?把饮水放料的都拉出去也做不到呀。”

    对于女儿如此抢白五哥,放在平日里高慎行早就制止她了,但今日高慎行不但未加制止,反而频频点头道,“父亲,我看尧儿说得在理,柳中牧我是去过的,即便有似是而非的事,我看也是对方无理。”

    正说着,门人来报说去西州的特使回来,先来拜见阁老。这是临去之前,高阁老特意暗中交待的,于是除阁老外大家纷纷起身相迎。

    特使只有四十上下,也不多话,寒暄几句直入正题,取出一个布包儿,恭敬地放在高阁老面前的桌子上。

    阁老看了看布包,上面有郭孝恪的笔迹,这是不能拆开的。阁老用手摸了摸,里面软软的,夹了个硬芯儿。看来小孙高峻的身家性命都在这里面了。他摇了摇头,又问了些具体情形,命人赏了来人,让他带了布包离开。

    一切都在明日见分晓。

第68章 风涌朝堂() 
高审行回到自己的房中,见到妻子崔氏正坐在床头打开一个布包,里面露出几本经书来,心中纳闷她摆弄这些做什么。崔氏今年三十六岁了,保养得很好,身体微微有些发福。她见丈夫刚从议事厅中回来,也想知道这几天府上众人都在议论的事情有了什么结果。

    不过,当她再次看这几本经书的时候,一股怒气冲了上来,暗暗地骂道,“这小畜牲从家里作到杨州、又从扬州作到西州,这下好,又作回长安来了!”

    高审行叹了口气问道,“夫人,这经书是要自己看的?”

    崔氏答非所问,说道,“老爷,今天我让丫环去清心庵,想让女儿回来住两天,可她死了心要抛开我了你那里的事情怎么样了?”

    高审行苦笑着说,“还能怎么样,西州的回复已经到了长安,也不知这里面说了逆子些什么。若是因他牵连了高家,我也就再没脸走入这座高府的大门了!”

    崔氏正因为读不懂女儿崔嫣的心思犯愁,过了年女儿就十九岁了,一晃她去了清心庵已经有两年。女儿这样的年龄要是放在平常人家早该有媒人上门了。想着也只有下下笨功夫,看看这些经文里都说了些什么,或许将来还能说到她心里去。

    听了丈夫的话,想了好几句安慰的话,又都咽下去了。看看这诺大的房屋,本该儿女双全的两口子,现在只影相对,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崔氏不由得又恨起高峻那个小畜牲来,不论是今天合府上下的惶恐不安、还是女儿的离家出走,哪一码与他脱得了干系!

    国子监是个清水衙门,在众多衙门里算是与名利场上的纠缠最远的。在这里任职的官员,往往明面上十分受人尊敬,动不动被人以师尊相称,而实际上背地里看得起的人却是不多。

    从官位而言,一个国子监助教,也只不过是个从六品上阶的官员,说是朝延中清高的机构,实则也只比一座偏远的地方小县的县令高出两级罢了。

    老二高至行早起到了国子监,平日里关系不大好的同僚也有几个凑上来打招呼,他知道这里面有着不能明说的看热闹的意思。高峻是他五弟家的侄子,以他为核心的这件与颉利部的冲突最后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到现在也不甚明朗。

    但是以高至行的经验看来。此事弄得不好会动摇他高家本来还算稳固的根基,就算太宗皇帝只是苛责几句,那影响也需要许久才能扭转得回来。

    弄得好了,最后不了了之的话,他高家的下一辈也会给人留下惹事生非的印象。总之,他不看好这件事。

    太宗皇帝清晨起来,在紫辰殿让人侍候着更了衣,又坐了一会,看看上朝的时间快到了,才往宣政殿而来。

    众文武大臣们早差着半个时辰就已经穿过由左右金吾卫严密把守的丹凤门,在含元殿外的左右朝堂上整理着自已的衣冠、还有要奏的本章,思量一下稍后上朝时会出现的事情。

    他们看到平日里无须听朝的高阁老最后一个到来,知道西州的飞使怕是已经回来了。看高阁老正襟危坐、面容冷静的样子,众官员由他的脸上什么都看不出来。

    宣政殿上,有人出班奏道,“陛下,昨夜去西州的飞使已然回来了,现有西州大都督郭孝恪亲封的密信在此。”说罢,把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儿呈了上来。

    太宗有些诧异,他还从来没有接到过这么特立独行的密信,手在布包上按了,也不说打开,却先开口道,“各位爱卿,对于西州府这件事,朕想听一听你们怎么说。”

    众人的目光也都偷偷地盯了皇帝手底下的布包,心里嘀咕,谁知那里面又说了些什么,还是别在这里显摆自己的小聪明了。

    只有右武卫大将军、驸马都尉薛万彻奏道,“陛下,我朝以德宣化四方,向来只重一个理字,也正因如此才使四方归顺、万邦来朝。西州柳中牧出现这样的事,为臣以为这是个苗头,不应当轻视。”

    薛万彻娶了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也算是位国戚,因此还敢说话。再加上暗地里对高阁老一派长期受太宗皇帝的重视有些不服,因此只想把这件事说得严重些,但也不说是好苗头还是坏苗头。这是必须的。

    皇帝看看再也没有别人说话,又朝向了高俭,“阁老,你对此事又有什么看法?”

    高阁老出列奏道,“陛下,此事涉及了我的小孙高峻,老臣不便多说什么。陛下向来对任何事情的处置都是让人心服口服的,老臣不会有半句微辞,请陛下放心。不过,老臣昨晚在家也与几个儿子嘀咕过此事,心中还有些疑虑,只觉得颉利部使者所告之事疑点颇多啊,只有靠陛下明断了。”

    突利已在长安呆了有十多日了,十天前他第一次面见了大唐皇帝。把思摩的书信递交给皇帝的时候,突利以为事情的主动权是捏在自己手里的。对于这样的大事,皇帝至少也应该当众安抚两句。但当时太宗只是略略看了看,并马上安排了飞使去西州。其余就再也没说什么,让他在长安一呆十天。

    这十天里他也没有闲着,除了在长安城四下里游玩了一番,并在横贯长安的漕渠里乘舟领略了一下两岸的风景,他还带了重礼拜访了几位朝中的大臣,把颉利部的委屈再说了数遍,以取得他们的同情。

    今天是他第二次站在大唐最高权力的殿堂上,看看也只有薛万彻站出来不疼不痒地说了这么两句,知道此时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了。于是站出来,对上面说道,“皇帝陛下,柳中牧抢了我们的马匹、杀死我们三百多牧民,每日里这些牧民的家属都到思摩可汗那里哭闹,现在他是连自己的大帐都不敢出了,请陛下秉公处置,给我们那些家属位一个交待。”

    太宗不说话,只命人打开了案上的布包儿,从中拿出了郭孝恪的奏折仔细看了一遍,面色顿时铁青,将奏折重重地往龙书案上一摔。下边众大臣袍子下边的身体不由地颤了一下。只听皇帝问突利道:

    “这件事情果真严重得紧,不知突利丞相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来!”

    突利缓一缓激动的心情,说道,“只求陛下让柳中牧还我们的二百马匹,并对死伤牧民多加抚恤,安定一下他们凄惨万分的心、感受一下大唐皇帝对他们的爱戴特别是那位牧监高峻,务必严加惩处,以收杀一儆百之效,同时也抚慰了我们思摩可汗的丧弟之痛。”

    高阁老已忍无可忍,怒道,“我们皇帝还没有发话,你倒先处置起来!你倒说说,我孙高峻,是带了多少人马、才抢了你们二百马、杀了你们三百人?谁不知道你们二殿下思拿,拿了根狼牙棒四下骚扰成性?我这里也有不少大唐边民的诉状,你要不要看?”

    突利有些张口结舌,思拿的所作所为他岂有不知?但是形势所迫,容不得他多想,当下也开口冲高俭道,“话虽如此,但你们大唐又有哪个皇子皇弟让人乱刀砍死了?若不是我们思摩可汗顾全大局,恐怕早就提兵来见了!”

    只听上头太宗皇用力一拍龙案喝道,“突利,说什么你们大唐!难道思摩不属我的羁縻都督府节制么?西州的呈报我已看过,柳中牧只是西州五座牧场中的一座,那里全部的人手也过不去三百人,难道他们不务正业,都拉去了和你们干仗?”

    他又看到了那件裹了奏折的布包,眼前一亮,自己动手慢慢展开,那面血迹斑斑的白色大旗整个地盖了龙书案,并在四角垂了下来。

    就算在下边站立的大臣们,也能离远了看到原本白色的旗面,已被刀枪豁砍得千疮百孔、并且沾满了血污。

    皇帝看到了在旗子稍微干净的地方龙飞凤舞地写了一首诗,禁不住朗声念道:

    “牧马狂沙春草长,挥刀鞑虏气势狂。三百好牛冲敌阵,二十老弱战顽强。两箭轻穿猛胡甲,一刀快斩敌首亡。千骑难撼柳中牧,万里江山属大唐。”

    “好诗!快哉!真有我当年的气势!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好想纵马驰骋!”太宗皇帝大声说道。

    众大臣在下边听了,也一片喝好之声。这首诗胜似千言万语,把事情的原委道了个清清楚楚。当时的敌我对比,以及双方厮杀的激烈场面再次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突利脸色发青,腿下发软,不知道一向怒比雷霆的太宗皇帝要怎么发落自己。

    谁知皇帝似是心情大好,只是和声细语地对他道,“突利,你回去吧,我不追责你们。只是这样的事情,以后就不要来烦我你去告诉那个思摩,柳中牧场要是再去他地头上放马放牛,他可不要再惹事。不然就算柳中牧放过他,我也是不干的。”

    突利慌张离殿而去,有些大臣不顾朝堂礼仪,纷纷向高阁老致贺道,“阁老,我们只说高府里人才济济、遍布朝堂,谁知在西州那么远的地方,也有你高阁老的孙子在为皇帝陛下建功立业!”

    “高阁老你这位叫高峻的后辈不知年至几何?可曾婚配?我家小女品貌女工尚可说得过去”

    太宗皇帝问道,“太仆寺卿,这个柳中牧的副监,到底是个什么官职?”

    有人出班回道,“陛下,年后柳中牧刚刚由下牧晋升为中牧这个副牧监,是从六品下阶。”

    太宗只说了一句,“小啦,按上牧牧监超拔。”

    “陛下,上牧监正该是从五品下阶但他只是个副监,况且柳中牧还是有正牧监的,该如何赏?”

    太宗道,“我只赏有功之人,若通通想搭了顺风车,那谁还立功?吏部,从五品下阶的武散官该是个游击将军吧,一并赏了高峻。”说完,皇帝似是累了,摆摆手让退朝。

    高阁老往回走着,心才算放在了肚子里,想到高峻由从六品下阶,越过了从六品上阶、正六品两阶、直接到了从五品下阶,连升了四级。高阁老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宦海沉浮,像这样的超拔也是第一次见到。

    不由得又想起高峻这个孩子,离家的时候只有十六七岁吧,他那时清清瘦瘦的,也不知这几年长成了什么模样。他又凭了什么本事,在敌军千骑当中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唉,看来自己平时对这些晚辈们太不关心了。

    回来后,把朝堂上的消息一说,最先跳起来的是高尧,“爷爷,我就说我峻哥哥是有理的,不但没被皇帝批,还升了官。这个游击将军是个什么职位?领多少兵?”

    “呵呵,他还是柳中牧副监,不过却大过了顶头上司两级,这倒是个什么事儿!”阁老摇摇头又道,“游击将军只是个衔儿,不带兵的。”

    “皇帝真抠!”高尧道。

    高峻和思晴带了老汉祖孙,生起火休息了一夜,又望北而来,午后就看到了草原上成片的帐篷。

    罗全到颉利部后,处处伶俐,时时小心,很得思摩可汗欢心。再加之听他说是来自柳中牧场,思摩正想着消损大唐牧业的计策,于是就给了他一个副丞相的虚差,把个罗全乐得做梦都笑出声来。心说是金子放到哪里都发光,这话真就不假。

    看着远远的高峻与思晴走过来,直接进了可汗的大帐。他没敢立刻上前,让手下人探听了消息,得知高峻是让思晴公主押来的,这才现身。

第69章 故技重施() 
罗全昂首走进了思摩可汗的大帐,帐边把门的军士纷纷对他行鞠躬礼。感觉不错。

    大帐内披甲武士严阵以待,手都扶在刀把、枪杆之上。可汗手下的众多官员也大部分在座。

    他眼角的余光已经瞧见了高峻,他盘腿而坐。在身前小方桌上,一只竹筒里做装饰用的几支野鸡尾色泽鲜亮,他若无其事地拿起一支,在指间捻捏着打量玩味,全然不把大帐中一触即发的形势放在眼里。

    而思晴公主此刻就坐在与高峻紧挨着的另一方小桌后面,连腰里的双刀都没有解下来。罗全只在脑袋中略微地闪过一丝疑问:这位高大人的身手自己是知道的,上次跟随二殿下在大漠里都没有占着便宜,二殿下也命丧这小子手中,思晴公主又是如何孤身擒得他来?

    罗全对高峻故意装做没有看见,只是冲着思摩深施一礼道:

    “大汗,不知可有什么事吩咐?”

    思摩用手一指高峻,“丞相既然是由柳中牧场来,可认得此人?”

    罗全这才道,“我岂能不认识他?他就是杀死二殿下的、柳中牧副监高峻。此次被思晴公主擒来,正好叫做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了!”

    高峻冷笑道,“罗全,这么说,你在柳中牧场里用毒药杀死了王仁灭口,却能跑到大漠深处来逍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