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马王爷-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闭着眼睛却闻到一缕异香进屋,心知肯定不是那个丫环,便睁开眼。是另外两个他不认识的女子。她们年纪不相上下,略大的那个面目皎如明月、长裙曳地。略小的那个宛若仙子,却一身的胡服,马裤、纹锦衫,腰带扣上一颗灿烂的红宝石。

    他开口问,“高大人呢”

    樊莺道,“你且不要多说话,我们还想他呢,只是他眼下被事缠住了脱不开身。”

    他欲言又止,有些心急的样子。崔嫣道,“我们姐妹不知你有什么话要对高大人说,他不在,你更要养好了伤才是当下的本份,大概高大人不止想听你的那些话吧。毕竟只有身体好了,不但能为高大人做事,有多少话也说得清楚。”

    她的话像是起了作用,黑衣人马上安静下来。

    李弥在客房里候了一阵,看看天光放亮,便想去荣经县再看一看。他的马就拴在前边,刚要迈腿入镫,猛然发现这边的马镫上似乎有干涸的血迹!血迹已经不很明显,上边覆了一层不知哪里踩来的黄土。他低头在前后地上看看,没有脚印,这才有些安心。

    但是上了马之后,昨夜在成都府的情形像道闪电一晃,他改了主意,拨转了马头朝成都府飞驰而去。

    剑南大都督潘若水忙了半宿,把外头那些血脚步印子清洗干净了,天也快亮了。他刚想歇口气,便接到了威远军府的公事函。

    折冲府的公事函中提到:该府下辖的铜山军镇,昨天夜里派出军士十八人,在文进县外山中夜训,突遭大股不明暴民围攻,十七人就戮、曝尸荒野,一人下落不明。为此,铜山镇军情激愤,已近失控。望剑南道三日内缉拿暴民归案,否则便上报兵部,令到后派兵进剿。

    潘都督闻讯,马上叫上刘万年,带了十几个护卫到达出事地点。现场已经被严密封锁,威远折冲府一个从六品下阶果毅都尉带着三十人守在现场。

    十七个死去人都是便装,都是被一种利器所伤。他们死态各异,但大都是被三两招致命。山道上、道旁的树木巨石上到处都是溅上的血迹,潘都督留意山石道上那些杂乱的血脚印,却分辩不清个数。

    潘大人问,“你们怎么知他们是铜山军镇的军士?”

    果毅都督尉三十几岁,情绪仍很激动。他闻言上前,在一个倒毙之人衣服下随便一翻,便掏出一只一寸宽、寸半长短的方竹牌,上边用火漆烫着“铜山”两字。他说,“潘大人,难道是我们无事生非,把不是我们的人硬说成是我们的?”

    对于果毅都尉言语中的不敬,潘大人并不介意。折冲府兵的调遣由中央兵部牢牢掌握,地方官乃至十二卫都没有调兵的权力。战时,中央从各地调集军队,高级将领都是临时委派。战争结束后,“兵归于府,将归于朝”。

    平时,全国的折冲军府由十二卫和六卫率分领,但同时又按地域隶属于各道,对府兵是有双重节制的。潘大人笑笑说,“不知是谁先发现的他们?”

    都尉口气缓和下来说,“他们一夜不归,我们就按着事前的布置派人来看,因而发现的还算及时。都督大人,不知你对此事有什么要说,卑职还要去与我们折冲都尉承干将军回禀呢!”

    潘若水从这些人的致命伤口上出,这些人都是一人、一器所杀,根本不是对方所说“大股暴民”,他们可真会替自己遮羞。

    江夏王府长史李弥飞一样地赶到成都府潘大人的官邸,首先留意的是一进大门的台阶、地面,发现上边并没什么异样。他径直去了潘大人的书房,发现房门紧锁着,一问,才知道有人命案,潘大人去现场了。

    他听了一下便赶来了,一来时正听到潘都督对军府一位果毅都尉说,“本官知道了,请折冲都尉承干将军放心,大致已经有个眉目。但此事事关重大,本官不能不谨慎行事。三日之限恐怕还请将军代为通融。”

    潘大人看到李弥下了马,十分谨慎地躲避着石路上已经干涸多时的血迹,他心里冷笑一声,不动声色地笑问道,“长史大人不辞辛苦,又跑过来了?”

    李弥道,“我听说了便坐不住,哎!真是多事之秋!”潘若水暗道,“你心中无鬼怎么会再跑过来,不跑过来,在雅州又如何听说的这样快?”

    他特别对长史道,“幸好逃生了一人,这便是我们侦办此案的关键。”又回头吩咐刘万年道,“马上在左近各州县贴出告示,遍寻那名军士。”刘万年领命下去安排。

    而李弥暗自后悔,都是自己当时太过大意,以为那就是些打劫的流寇。但是即便是流寇也该是“除寇务尽”啊,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

    他连忙问,“潘大人,不知这一人可有线索了?”

    潘大人道,“相信马上就会有线索,李大人,我们拭目以待。”说罢吩咐回衙,李弥在后边一步步随来,心中十分忐忑,不知道那个自己放生之人现在到了哪里。

    又想,就算他站在自己的面前,又如何敢指认自己这位堂堂的江夏王府的长史?于是又有些放心。

    再想想昨天夜里对汪夫人的野狼之说,虽然当时不得不如此,但在此时此地就有些画蛇添足,只能回去后再叮嘱一下妹子,不要让她多嘴。不然,他到哪里去找那么一群野狼?

    文进县令接到了两封信,一明一暗,都是刘万年大人送来的。他先看密信,刘万年指示说:裁役减银,宜按部就班、务求稳妥,不生事非。因有折冲军府搅和进来,这就不是他刘万年能够左右得了的。

    县令知道事情该怎么办,一牵扯上折冲军府,这事就超出了刘万年的掌控,替人做嫁衣的事情,刘大人是不会做的。

    他又看过第二封信,立刻大声问手下,“昨天半夜在城外捉到的那个满身是血的汉子,再速去牢中看看,搜一搜他身上有无黄竹军牌,马上回来报我。”

第537章 文进县牢() 
昨天半夜,文进县城北门城上,巡夜的弓兵发现城外不远处山道上有个人仓皇而行,似乎受了伤。他们在城上喝令他站住,那人不停反而加快了脚步,于是被捉进城来,怎么问他都咬着牙不说自己是谁、因何负伤、从哪里来的。

    此人形迹可疑,暂且关到县牢里。押他进去的狱卒见他一身血污,不忍再糟蹋了一间干净监房,便想起那个乞丐来,于是打开了这间监门,一脚把后来的人踹进去,“让你嘴紧!不招个详细,饭也不给你吃!”

    高峻看他虽然负伤,但是行止却不像是普通的人,进来后仍然坚持着靠墙端正地坐了,更不答话。他便把吃剩下的饭菜端到那人面前,抽眼打量他。

    那人饿极了,只说声谢,便狼吞虎咽起来。

    高峻待他吃罢,这才问道,“这位兄台,不知从哪里来,为何这样悲惨呢?不会是去打劫去了吧?”

    看在这顿饭菜的份子上,那人才正眼看了看面前的这个乞丐,撇了撇嘴道,“你莫小看了人。”

    高峻道,“还要我怎么高看你呢?看看你这一身,都比不得我这一身!”他站起来,张着胳膊,夸张地在那人面前转了一圈儿,“这可值五两银子。”

    那人道,“我就告诉你又如何,听说过文进县铜山军镇么?我是那里的。”

    “切!你要敢这么说,我便是那里的镇将了!”

    正值夜深,牢里也无别人,那人被眼前这个乞丐一激,脱口道,“你一个要饭的,可不能信口胡说,小心抓了你去问罪。”

    “那你又是因何到了这个地步,反正闲来无聊只当解闷儿,把你那些露脸的事情从头说一说,充作我的饭钱也罢。”

    “唉!还提什么露脸!我奉了镇将命令,带了十几个手下,连夜乔装蹲守一名大盗,他被我们盯住一天,只想着夜间好成事。百般部署,却功亏一篑,折了十七名兄弟让他跑了!想想我这战绩,如何说露脸?回军镇都没脸回啊”

    “这个大盗,若是让我碰上,我一棍子就拿下他了,你们还说自己是军士!不要说,不要说的好!”乞丐连连摇着头。

    那人瞧不起地看看他,认定他又在吹牛,“别看他一个人,可不是什么你入村要饭,随便碰上的看门护院子的狗。我们十几个人,一眨眼被他一人放倒,他一口剑神出鬼没,难对付。”

    “什么人这么厉害,别叫我碰上,”乞丐说。

    “那人四十来岁,扮作官样,若非我们镇将明言他是乔装,连我都信了。”

    又轻蔑地说道,“人家说了,‘纵横河套,刀剑如林,万马军中让他骑良驹、如过隙,也躲不过他一箭;审时势、察秋毫,随他灭国上将也不留全尸!岂会在乎你一个乞丐’?”他故意把毛贼换成乞丐气他。

    乞丐像是被吓住,当时无话,好半天又猛地倒抽了一口冷气,嘴里嘀咕着听不清说的什么。那人再次冷笑着,不想再看乞丐失魂落魄的样子,他打算闭上眼休息一阵。

    乞丐问,“估计是你为自己遮羞,才编出这样一套瞎话怎么证明你的身份?”

    那人不睁眼,从腰里摸索着掏出一物,往高峻脚边一丢,高峻拾起来看,是一只方竹牌,上边烫着“铜山”二字。高峻认得此物,连忙问事发的地点。高峻知道,那个大盗大概是谁——李弥。虽然还不确定就是他,但万一是李弥的话,也许很快这里就再也不安静了。

    高峻坐在地上想,铜山军镇派了这么多人暗算李弥,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剑南道有人污陷李弥,说他就是大盗。二是铜山镇明知李弥的身份,却故意把他当大盗来打。

    而无论哪种可能,都只有一个前提:李弥的所为影响了剑南道或是军方的意图。

    那么在自己躲到牢中这几天里,李弥都做了什么呢?难道他真以为钦差不在,在替输绢一事奔走?高峻想,牢里再呆下去已无必要,说不定不等天亮,就会有人来了。

    那人正在闭目,忽听乞丐问道,“闭目等死啊?想不想出去?”

    他睁开眼睛,看了看监房一面石墙、三面牛腿般粗细的木栅,摇了摇头,“出去,谈何容易,不等我们砸开一根木栅,恐怕人就知道了!再说用什么砸?用这脚镣?还不如说报信!”

    虽然时值后半夜,但牢中值夜的狱卒就在不知哪间屋子里,这不开玩笑在吗。

    乞丐道,“让你见识见识。”说着,抓过他身边那根麻片缠绕得十分密实的棍子,解开,露出一柄长刀,只看刀鞘便是平生未见,抽出来更是黑漆漆地不反一点光亮。

    他瞪起眼睛,看着乞丐在正面木栅上选好了最靠边的一根,蹲下去,在离地面两三寸处伸出刀只轻轻一推,刀就无声地从木柱中滑出。他再站起来,在头顶上方再一下,便把一人高的断木抄在手里,轻轻放在地下。

    又过来,拿那把刀削开了他手腕上、脚腕上的铁链,对他说,“我们走,到了军镇上,你要多多替我美言,让我做个队正。至少要管他五十人,过过当官的瘾才是。”

    那人忘了说话,连连点头。两人扁着身子钻出了监房,乞丐再将半截削下的断木小心安放回去,从外面看木栅还是完整,但是监房中却空空如野,只在地上丢了一堆断脚镣。

    文进县令不久便得到了消息,牢中的人已经不见了。手下人到牢里时,看到木栅完完整整,连牢门上的铁锁都没动过,人是怎么遁走的呢?他拍拍牢门,最边上有一根木头咣当一下子倒到里面去了,切口整齐。

    不但是那个人不见了,连那乞丐都没了踪影。县令虽未确认那人的身份,但是从他一身的血迹、以及抓获的地方,估计与剑南道刘万年所提之人不差。

    他立刻报与成都府知道,不久,刘万年和江夏王府的长史李弥一同赶过来了。他们到了监房中一看,李弥指着那堆断脚镣问道,“什么利器,会削得这样齐整,而且没有太大的动静?”除了缠莺剑便是

    他问,“那个乞丐呢?你们放了?”

    县令指着木栅上的豁口道,“有腿都会跑的,别说一个乞丐。”

    长史哼道,“他要是个乞丐就好了。我听说他有个姨丈是哪里人?”

    有人答道,“回长史大人,是青岗村一个老头,前些日子来县衙告状诉庸,还把腿摔断了。”

第538章 多说一句() 
高峻带着这个人,城门一开就混出去。两人先去了一趟青岗村,高峻先把他藏在村外的树林里,独自进村去见他“姨丈”。一进院子,那个小媳妇正挎了篮子想再去文进县牢里送饭,看到高峻已经提了棍子走进来。

    他对她说,“以后不用再送饭了,我被放出来了。”他就是这一件事,不忍人家再白跑路,说完就往外走。到了村外扶了那人道,“快带我去铜山军镇,我要做队正。”

    他们走了一个时辰,从山下又来了一匹马,马上人正是李弥。他打听到断腿老者的家,又看到灶台上有只竹篮里面的饭菜,便问女子,“你可是准备去文进县牢里送饭?”

    女子说,“刚才是,现在不用了。他刚才过来讲,说他已经被放出来了。”

    李弥问,“是他一个人,还是两个?”

    女子看他一身的官袍并不像坏人,便道,“当然是他一个呀。”

    “他说去哪里了吗?”

    老者在屋中听着外边的来人不停地追问一个对自己有恩的乞丐,便抢着答道,“我这外甥就是四处讨饭,谁知道他去了哪里。”

    李弥想,看来是我多虑了,说不定他就是个乞丐。大概是随着逃走的军士一齐出来,到了姨丈家只说是放出来的好听。

    临走时,他叮嘱一句道,“实不相瞒,你的这个外甥眼下已经是官府中的人了,正在乔装查办一件大案。如果你们得知他的消息,请务必去成都府衙找我,我是江夏王府的长史李弥。”

    长史走后,老人和儿媳同声说,原来如此,怪不得他那样有钱,一出手便是一大锭金子,还有那样一口宝刀呢!

    女子想起来自己丈夫从县牢里放出来就曾说过,是一个什么王府的长史勒令县令放的人。现在丈夫正在铜山军镇上出庸役,看看灶台上的竹蓝,心说何不就把饭给他送去,正好和他说说长史大人到家来过的这件事。

    于是,她告诉一声公爹,挎了篮子喜滋滋地出门。好在铜山镇离着村子并不远,往北再翻一道山梁也就是了。

    老者躺在床上慨叹了一回,猛地想到自己是没有外甥的。既然他说那小伙子是一同为官的,而那个小伙子又是个密探,岂会不告诉这位长史——他这位姨丈是假的?

    老者知道儿媳的去向,想叮嘱一声不要让他们小夫妻多话。后来的人是好是坏老者还辩认不清,但那小伙子却是很好的。但儿媳的人已出了院子,他下不了地,也就作罢。

    李弥想,高峻在与不在剑南道,决定着自己下一步的行动,他的行踪要进一步摸一摸。另外,既然深夜要谋害自己的是铜山镇,那么他就找上门去,料想大白天的,他们也不敢把自己这位长史如何。他的胆子也是够大的,一路打听着,就往铜山镇的方向来了。

    哪知,他人生地不熟,走走问问,还是不大确定。正在一条三岔道上游疑不定,就看到刚刚在老者家见到的那个小媳妇挎着竹篮子,从一条小道上走下来。她对李弥说道,“这么巧!长史大人,你怎么也在这里?”

    李弥问,“你呢?如何又碰上了。”女子一说是去铜山镇,李弥心里暗道,正好多个见证,那就有些把握了。于是,他跳下马,让女子坐上去指认道路,自己步行着,很快便看到山口边有一座军镇。

    女子的丈夫正和一大帮村民打石、垒垛口,离着老远便看到了底下山路上走来的两个人。更认出与自己媳妇在一起的,正是揪着文进县县太爷袍襟子、让他放人的长史大人,便有些炫耀地对身边人说,“看,那个大官儿到这儿来了!”这些人都是同村,一齐对李弥打招呼。

    李弥冲他们挥挥手,想起来问道,“你们可曾见到一位身上有伤的人到军镇里去?”

    有几个人连声说,“大人,你来得太不巧,是有这么个人,与一个乞丐模样的小伙子一同进去过。但是半个时辰前,两个人又被五名军士护送走了。”

    “去了哪里?”李弥问。

    “大人,军机大事,我们修城的谁敢多问?不过那个乞丐很高兴,说是要去天威军驻地,那边已经许他做更大的官儿了。”

    李弥本来已经打算闯到铜山镇去问一下二人的去向,这么一来就不必冒这个险了。他打算就去天威军。那个乞丐既然仍与铜山镇的这名脱逃军士在一起,那么,他会不会就是高峻呢?这个想法让他想要放弃都不能了,更要一路追下去。

    送饭女子一见丈夫和同村的这么些人都认得这位长史大人,又是他们的救命恩人,那他一定就不会是假的了。看长史大人要走,似乎要找到那两个人有急事。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后边追上去对长史道,“大人,你若是实在找不到他们,不妨就去雅州驿馆。”

    李弥眼睛一亮,问她,“你知道他在那里?”

    女子道,“我我丈夫的表弟虽然不一定在,但他两位夫人却是一定在那里的,但你不可随便透露她们的行踪。”

    本来她还有一句,就是高峻让她传话时所说的,那三十个文进城外潜伏的人。但是她自己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此时已经让她有些后悔了。

    她还知道嘱咐别人“不可随便透露她们的行踪”,自己却先暴露了。既然人家是同僚,何须自己多嘴。万一她们出了什么事,不就是自己对不住那位恩人了。

    所以,李弥翻身再下了马,详细再问她雅州驿馆中的两位女子的容貌时,女子说,“一个要饭的,夫人还能有多好看?”

    李弥看出她不想多说了,于是上马再走。他认为这个乞丐越来越可疑了,谁听说过一位乞丐还能有两位夫人,而且还能住得起雅州府的驿馆?再说,乞丐在彻州出没,他夫人跑到雅州去做什么?这不就是告诉自己,他们的老窝在雅州吗?

    这个发现让李弥一阵激动。看来,自己一向能够不吃亏,绝不都是运气使然。许多的机关都藏在一两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