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马王爷-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紧走几步追上郭孝恪,当着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对他道,“郭叔叔,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不是的!”

    郭孝恪道,“等高峻回来,你要让他马不停地去西州找我,哎!我说他、他怎么什么都不与我说明白些呢?!”

    在高审行等人听起来,郭孝恪对此事终于表达了对高峻的不满。而柳玉如知道,郭孝恪这句话说的不是这件事情,他讲的是她与高峻的婚事。他没有在饭桌上当了众人的面直接相问,这是都督的涵养,但是不代表他没有不满。

    郭都督知道高峻的真实身份,但是以前并不知道柳玉如的身份,他是大意了。再说,当初他也只是在西州听说了侯门遭劫,皇帝陛下应侯君集之请,给他留下了一子,但是却不知道还有个侧室也没死。

    高峻还是到西州后,郭孝恪才认出来的,柳玉如他哪里知道!在饭桌上猛地听到崔氏一说出柳玉如的底细,郭都督的惊讶是无法形容的。心里对高峻的做法真有些愤懑!

    柳玉如知道他接下来会怎样想,难道这样关系的两个人,就在一起过起了夫妻生活?而主婚的,正是他堂堂一个大都督!婚书是他亲笔签了字的!

    高审行跟上来,他听到了郭孝恪对柳玉如说的话,于是说道,“我总觉着这事与我们都离不了干系,或许我会抽出时间,修书去长安,请我的父亲大人参详一下。”

    郭孝恪不带表情地应道,“哦此事是该慎重些。”于是起身上马,在护卫们的簇拥下往西州府去了。

    柳玉如从都督的话里,听不出他所说的慎重指的是什么,也许指的是高峻报仇的事该慎重。也许他是同意高审行的意见,让他修书去长安。但是也似乎有劝高审行写信的事情要慎重的意思。

    柳玉如的心里一团乱麻,不知道高审行听了郭孝恪的话会怎么理解。不过,她见高审行回了屋便要笔墨,看来是要付诸行动了,她的心里更是乱得没有个头。

    柳玉如回到了自己的屋子里,好长时间坐在那里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她想,总该让高峻知道此事,这是她眼下唯一能够做的。

    她关了房门,也在那里写信,在大漠里人多眼杂,她不能多写,但是又不能写的不明不白,她想了想,写道:都督已知我身份,怕是已生嫌隙,我恐于你接下来的事不利,速做打算。柳玉如。

    不一会儿,她把信写好了,叫过樊莺,让她速速把信给高大人送去。樊莺知道高大人和思晴是去了颉利部,她虽然没有到颉利部去过,但想来也不是多难的事。但她担心柳姐姐,道,“我和思晴都不在你身边,怕高大人会说我。”

    柳玉如笑笑说,“总归是正事要紧,再说还有这么多的姐妹在一起,还有谁能吃了我?”

    樊莺说,“那我早去早回,把信往那里一扔就往回赶,柳姐姐你自己要小心些。”

    柳玉如叮嘱道,“你不要扔,要把信亲手递到高大人手里,另外不必匆忙。”樊莺应着,立刻飞身上马,往大漠里去了。

    高审行的信就没有柳玉如这样简单,斟酌了半晌才好,他把信封了,问崔氏道,“高白哪里去了,怎么这么多天都不见他。”崔氏也不回答,只是说道,“他有些事让我支使出去了,老爷你就让另外的人去送吧。”

    高审行了了一件大事,父亲接到信之后一定会认为自己说的有些道理。高府不是草创时期,最要紧的是稳稳当当。高峻太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他这不是在动摇高府,简直就是在动摇大唐。大唐西边不稳,把整个高家垫在下边都不顶用。

    他向父亲极力推荐了大哥家的高岷,说他处事老成,有大局的眼光,足以成为高府在西州的砥柱。他在信中就差着明言让高岷做天山牧的总牧监了。

    接下来,高审行就是等着长安的回信。但是崔氏却摸出了门道。在送郭孝恪出门时,她听到了郭孝恪对柳玉如话中的埋怨语气。现在,高峻、樊莺、思晴都不在柳玉如的身边,看她还能洋气到哪里去!

    晚饭时,她借个由头大发雷霆,对柳玉如叫道,“高峻的官都做到了五品,竟然什么事情都让他老子担心,老爷年纪也不轻了,你们不知道心疼,我还知道。”她手指了二楼对柳玉如叫道,“你是个做大的,难道一点作用都不起么?”

    她不让柳玉如吃晚饭了,让她到楼上去思过。柳玉如一副受气小媳妇的样子,一句话也不顶撞,乖乖地上楼去。

    李婉清和谢金莲先放下碗筷也说不吃,拉了甜甜上楼。高审行看出了别驾的不悦,对崔氏道,“什么事不得有个过程,用得着你这样大吵大闹?你就先让我不省心了!”

    李袭誉不想看他们夫妻演的双簧,起身回屋。他早已看出高审行的态度是从半遮半掩走到了明处。他不明白,一个老子怎么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

    李袭誉一生无子,只有个女儿,但也视作了掌上明珠。他对高审行的做法极为不解,难道他真肯为了一个高家就舍弃了自己的儿子?

    回到自己的屋子里,他苦笑着想道,从高审行和高岷以及高峪的身上,也能看出这些人都是趴在高府这棵大树上吸取水分的。高府倒了,高峻没事,可他们这些人不行。

    他想到女儿婉清已经几次了,因为高审行夫妻的折腾连个饭都吃不好,他不禁暗自叹了口气,为着女儿,他也该帮一帮高峻,可是从哪里帮呢。

    崔嫣脸上露出不悦,她不满母亲对柳姐姐这样。崔氏见了怕女儿也不吃,忙道,“要都是嫣儿和丽容这样懂事,我就省心了。”

    她话没有说完,崔嫣就已经站了起来,端了一只盘子把桌上各样菜都夹了几箸,再拿上一只盘子放了两三个卷子,对丽容道,“姐姐,我在这里吃不下去了,你陪我到楼上吃。”

    说罢拉了丽容就走,到了楼上,二人直接去了柳玉如的屋里,把饭菜一放,陪着柳玉如一起吃,把高审行夫妻两个留在一楼的饭桌上暗自赌气。

    崔氏低声对高审行道,“也不知她是怎么拉拢女儿的,嫣儿真是处处与她一心,难道不知道我打下了她的嚣张,对她是有好处的么?”

第291章 一页过所() 
高审行道,“父亲一生谨慎,他也不会乐见高家有一个惹事精整天在西州折腾。我估计他会好好考虑我的建议。”不但如此,高审行认为,除了父亲有八成把握会支持他,大哥高履行能不支持么?他力挺的可是高履行的儿子。

    也许,等不到高峻做好了那些牛皮铠甲回来,长安的信就到了,他等着那一天。

    樊莺回来之后,有些委屈地对柳玉如说,“姐姐我猜的一点不差,师兄一见到我就发火,说你怎么敢丢下柳玉如出来?万一有人欺负她她能靠谁?有什么大事要你也跑出来,这信我不看,你赶紧回去。”

    她说,“我对高大人讲,柳姐姐非让送来的信,一定是要紧的。我也这样辛苦地送来了,你总得给个面子看一眼,我等着赶紧把你的回话给柳姐姐捎回去,他这才拆了信看了。”

    柳玉如道,“还有谁看了信?他看了信是怎么说的?”

    樊莺道,“除了高大人,谁都没看到信的内容。他看过信便扯得粉碎,说:老子倒是一直想做个好人,但什么缺德事都已经做过了,还在乎多做一件!”

    樊莺学完了舌,问柳玉如,“姐姐你信中写的什么大事,让他这样发狂?”

    柳玉如听了樊莺的话,知道高大人在忙着这样没人支持的事情,也没有忘了自己,心里已是莫名的感动。她不便对樊莺解释,只是问道,“先不说这个,他那里牛皮甲做到了什么地步了?”

    樊莺说,反正那些牦牛是少了不少,都变成了护甲、肉丝和毛毡子了。不过没有杀的该不少于三百头,但是好多牛的牛毛都剃光了,好丑。除此之外,他就是训练那些护牧队,一刻也不得闲。

    那些甲樊莺去时已经看过,牦牛皮不同于普通的黄牛皮,厚不说,硬度和坚韧度也十分的好。大概是牦牛生于苦寒之地的原因,皮面上起着一层似油似蜡的东西。这种甲穿在身上不重、但透气性好,防护性能极佳。

    她已经求着高大人给她也做一副。高峻刚刚对着她发过脾气,觉着不落忍,好言哄过了,又着人给樊莺量了身量尺寸,马也量了,要给她做个全套,说回来时带给她。

    已经做好了牛皮甲的一百人被高大人派去了白杨牧,他不让他们绕道柳中牧场,让他们插过勃格达岭的北麓走,大概是怕惊动了柳中牧场里的人。高大人是要把白杨牧那一百人替换回来量身定做人甲、马甲。

    十天之后,高审行盼得眼发蓝的信就返回来了。

    他揣了信急匆匆地回到家拆开来看,崔氏没有从他的脸上看到喜悦之色,忙问缘故。高审行道,“父亲对我的意思倒是支持的,但是他在信中说,这事他决定不了,皇帝陛下亲征高丽,现在是太子监国,他总不能把这样的事情拿去请太子定夺。”

    崔氏道,“那不是白写了?”

    高审行倒不这样认为,他也知道父亲的意思。太子李治是去年才立的太子,今年满打满算才十七岁。父亲也看出了太子的意思,皇帝不在,他不可能对一位天山牧的总牧监进行更换。

    再说高峻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些什么事迹,太子也是十分清楚的。皇帝陛下亲自同意提拔起来的官员,他怎么好在这个时候拿意见?

    他要做的是稳定,不要在父皇不在的时候弄出乱子。不过父亲也把太子的话婉转地传递过来了:太子不希望西州有什么新的枝节发生。

    有这句话就已经足够了,这不正是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高审行来了精神,把侄子高岷叫过来,叔侄二人头顶着头地商量。

    高岷虽然对长安不清不楚的回信有些失望,但总归是对自己有些利处的,他出主意说,“不如派个人去大漠,先制止高峻的行为。既然长安不希望高峻有行动,我们就该有些行动。”

    高审行极以为是,但牧场里没有人比高峻官大,那高审行就只能再以老子的身份说话。他写了信,严令高峻立刻停止手中的一切活儿,马上带了牛群回来。为了以示郑重,信的落款处他请别驾也签个名,但是别驾拒绝了。

    去长安送信的家丁再次去了大漠送信,不久垂头丧气地回来。他向高审行说,信送到了,但是他连高大人的面都没有看到。

    高岷问,“那边情况如何?”

    家丁说,“我都说了,连高大人的面都没有看到,就别说什么情况了。”他到了颉利部,远远的便叫在部落外训练的护牧队给拦住了。他们只把信接过去,但不许这人进去,说,“高大人如有回信,我们自会去送,你回去吧。”

    高审行气得点指着家丁道,“你真是废物!蒋干大黑的天还能看两眼呢!”

    谢广和谢大拉了两车肉回来,还没出牧场旧村,销路就订出去了。首先一个,高峪的几家酒馆就订走了一车半,剩下的被旧村中的住户一抢而光。谢广本打算着给妹妹家留一些,到最后连这一些都让人抢买了。这两车牛肉足足有一千六、七百斤,刨除脚力和本钱一趟赚了三十两。

    谢家大嫂二嫂一见,对于男人们提出来在旧村建一座门面的想法大力支持,两家集中了所有的积蓄,从高峪那里买了一座临街院子,肉铺就开起来了。

    于是忙着打点人、车,要再往大漠里去。临走时妹妹谢金莲来了,她带来一只信封,说是柳玉如让带给高大人的,谢氏兄弟忙揣了立即起身。

    高大人先见了父亲的信,他采取的是置之不理的态度,他认定的事情是不会回头的。随后又接到了谢广捎来的信。他不知道柳玉如又有什么事,忙拆开了来看,却见里面是一页过所。

    这是柳玉如见着了罗得刀,让他去西州办回来的。高大人看到这页过所上只填写目的地是鄯州,出行人、出发地都是空着的,这是让他随意来填的。罗大人专管过所这项,他做起来也不难。

    高峻立刻就明白了柳玉如的意思,她这是在提醒他,抽个时间去郭待封那里问一下信的事情。上一次的信让人不能相信了,要是去个人好好地问一下郭二哥,不是就真相大白了么?

    高大人深感柳玉如想的周到,其实在高峻的心里,对崔嫣身份的关心已经强过了崔氏。崔氏爱跟过谁、跟过谁,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崔嫣就是高大人的一大块心病。

    他马上修书给郭二哥,派人送到鄯州去。他在信中说,上次的信没来得及看,在白杨牧遇袭时损毁了,看郭二哥能不能再回忆一下。

    他还对送信的人说,实在不行的话,也要婉转地请郭待封说出上一封信有没有拼接过。把信送走后,高大人坐在那里发呆,他想起柳玉如的上一封信。

    其实现在她在家里也不好过,身份被崔氏当着郭都督的面说破,那种尴尬就是自己在当场也不会有多好受。可是她还想着崔嫣的事情。

    他不知道要怎么对郭孝恪解释,但是实话实说总不会错。

    当时形势所迫,不这样做,他和柳玉如就面临着又一次的流放。他想,郭都督能够先想出办法,让他冒名顶替进入高家,那么对他的前途是很在意的,他一定也不希望自己刚刚有了新的身份便再获罪。

    也许他听了之后,除了埋怨他的隐瞒,大概不会有其他的说辞。

    再说,他对她什么都没做。但是郭都督会相信吗?

第292章 苦且快乐() 
思晴身上披着刚刚做好的牛皮甲走进来,她的这身甲也是专门量身定做的,十分的合体。高大人从发呆的状态中清醒过来看着她,把思晴看得有一些不好意思。她在高大人面前转着身子问,“怎么样?合不合体?”

    高峻点点头,眼睛在她浑身上下游走。思晴的个头稍稍比李婉清和崔嫣矮一点,但是看起来要比她们两个有力得多,身材匀称而饱满。

    她和樊莺的前甲特意在腋下各加了一道斜叉,束腰,将胸、腰部很好地勾勒出来,让高大人看了赏心悦目。他点点头没有说话,但是思晴从高大人的目光里读出了欣赏。

    她走过来坐在高大人的身边,这些日子是她最快乐的时光。虽然高大人一直在忙他的事情,白天很少有时间陪着她,但是晚上的时候高大人却是属于她的。

    这里没有旁人打扰,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帐篷中肆意爱欢。高大人有时热烈,时而若有所思,让她如醉如痴,她觉着自己人与高大人的感情比以前又有了升华。

    她知道因为柳玉如的原因、也是按着高大人的意思,樊莺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要在家里陪着柳玉如的。而像眼下这种情况都是自已出来。从这一点上来说,思晴有时会感觉自己占了樊莺的便宜似的。

    高大人知道他和他的护牧队很快要面对陌生的地域、陌生的对手,因而对于护甲的制作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所有人的护甲从选材到制作他都全程盯着,一刻不敢马虎。连所有人的马匹护甲都不许用一块普通的黄牛皮。

    他是牧监,不是将军。那个皇帝赠送的宁远将军的衔,只是个武散官,代表着他有这个等级武官的任职资格,但他是牧监,不是将军。

    他手下的护牧队员还是牧子,是牧马人。他们不是军士,不该为了胜利去出生入死。在白杨河死去了一个牧子,这让高大人感觉受了奇耻大辱,他都不好意思正眼看那位新寡的女仆。她的眼神绝望而仇恨,为这个眼神,即使有再多的人反对,他也要有所行动。

    报仇是必须的,要让对手知道白杨牧场不是好惹的,但是他不能让自己这些手下仓促上场,拿了刀去与敌人对砍,把对手砍倒而自己也血肉模糊。得把他们武装起来,成为一支反应敏捷、拥有强悍打击力的铁拳,给对手致命的一击。

    几天后,去白杨牧的一百护牧队换回来先前的一百人,这次是许多多带队,把苏托儿留在了白手牧场。他们一到,铠甲作坊就再一次忙碌起来。

    高大人给每个人用普通的黄牛皮做了一只兜子,斜挎在身侧,里面专门携带每个人的食物——那些牦牛肉丝。这种东西禁饿,一小把抓出来用水煮了,吃下去后几乎能顶一天的时间。

    许多多告诉高大人,自从高大人离开之后,白杨牧场加强了戒备,每天巡逻也与山口处的守捉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弩支城、古屯城的帮手,那些骚扰的人倒是没有再得过手,不过不时有人在阿拉山口外晃荡,似乎认为白杨牧是怕了,他们的气焰还是有些嚣张。

    他还告诉高大人,热伊汗古丽,也就是那个新寡的女仆,练习刀箭的热情很高,“苏托儿不准别人教她,他自已全包了,谁上手他就和谁急眼。”

    高大人笑道,“你们这是瞎操心,不回家侍候好你们自己的古丽,和苏托儿抢什么行市!”众人听了一齐不怀好意地大笑。

    高大人说,你们这些日子要好好训练,个人要练好了刀、箭的技艺,各小队要练好几种队型的变换,睡觉时的突然集中、行进中的交叉变化,都要闭了眼睛也不能跑差了位置。

    高大人还与许多多等人琢磨出了一套简单易记的旗语,要求每个小队都要遵循,各小队白天时要看时时留意大旗的指示。在战场上谁都不能扯着脖子喊,有那精力不如多砍个敌人。

    而晚上时就是口哨,长短组合起来各是什么指令,一定要人人熟知。

    接下来这些人一边等着牦牛皮甲最后的完工,一边按着高大人的要求练习起来。二百人两个小队,在颉利部营地外广阔的草原上往来奔驰。

    领头的是高大人,他骑了炭火,亲自举了柳中牧的大旗,一忽这样一摆,人马立刻在奔跑中分做两队,如二龙出水,把无形的敌人圈在当中。一会儿又那样一摆,二队合一,刀、弓、弩手于驰进中各入其列。

    马队忽快忽慢,全凭着大旗的指示,但不论快慢都井然有序。那些长弓手们顶着风都能把箭整齐地射出去老远,那些箭像一片急雨,足以将奔跑中的敌人罩在箭雨之中。

    思晴这些日子也很辛苦。夜里,前一刻高峻还搂着她亲热,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