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梓嗫嚅了片刻,叹口气,缓缓说:“正是。”

    “也罢,即是先生的决定,那本王就准了,先生今后若愿住在火器厂便住下,若想去齐齐哈尔,本王也可安排。”

    戴梓低着头:“草民愿回盛京。”

    “爹!”戴言终于忍不住了,“不就是一个梦吗?何至于连你毕生心血都不要了!”

    “你放肆!”戴梓哆哆嗦嗦的伸出手就想打,戴言把脸凑了上来,戴梓看着自己女儿倔强的神色,终于还是没下去手。

    几个哥哥把戴言拉了回去。

    胤祚来了兴趣:“你就是戴言?”

    戴言深吸口气,走上前来,跪在地上叩了个头:“民女戴言,拜见殿下。”

    “起来吧,你知道本王最讨厌这些虚礼。”胤祚说着同时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女孩,不过刚过及笄之年,面上有些灰黑,分不清是晒得还沾上了尘土,穿着短褂小衫,做男人打扮,相貌平平,唯独一双桃花眸子充盈灵气,要不是这一双眼睛,还真不好认出是个女孩子。

    戴言是个心直口快的性子,没等胤祚问话呢,便竹筒倒豆子的全交代了:“殿下,家父一直醉心于连珠铳的研究,就在一个月前即将成功之际,突然发梦,梦中有天神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此铳杀伐过重,如若现于人间,则我全家必遭天谴。因此家父便有了永绝火器的念头。”

    胤祚闻言看了一眼戴梓,他叹了口气,算是默认了,拱了拱手:“为家人计,还望殿下成全。”

    “既然戴先生为家人考虑,那本王也不好再相劝了,只是今日本王前来,乃是为了古大将庆功,顺便亲眼瞧瞧这改良后的红衣大炮的厉害,戴先生不妨一同看看?”

    胤祚虽是询问,但并未等戴梓回话就去找古大匠攀谈了,戴梓愣了愣也只好跟上。

    一行人边走边谈,很快就来到后山。

    十门锃亮的红衣大炮摆在校场上,炮口所对的方向是一大片不毛沙地。据古大将说,这里原本是一处山包,布满青葱植被,因为火铳火枪均在此试射,故将此处轰成一片白地。

    胤祚笑了笑不置可否,戴梓脸上明显抽动了一下,显示出不屑神色。

    红衣大炮原产自荷兰,于明末传进中国,红衣大炮管长,管壁厚,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精度很高,传说宁远一战,努尔哈赤就是死在了红衣大炮之下,其威力可见一斑。

    但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红衣大炮的缺点也逐渐显露,其一。红衣大炮过于笨重,运输困难,只适合于攻守城使用。其二,清人不懂炮身厚度、气密性与射程之间的关系,肆意改变红衣大炮设计,致使大炮越来越重,用铁越来越多,射程却一再缩短。其三,泥范铸炮,导致炮身大量沙眼,内膛的加工也十分粗糙,炸膛频繁。

第二百四十七章 铁模炮(下)() 
    “殿下请看。”古大匠笑眯眯的命人给红衣大炮点火,引线火光一闪即逝,随后轰隆巨响,红衣大炮猛地一退,支架在地上犁出了一道深沟。

    炮口一团白烟升起,片刻,视线尽头极远之地,一阵尘土飞扬,须臾,更远的地方又是一阵尘土。

    早有准备好的人过去,小心翼翼的捡起炮弹,一路小跑的往回跑。待到近前,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的时间,那人已经累的快站不住了。

    “禀殿下,炮弹射程四千零一十二步!”抱着炮弹的人说完话就晕倒在地上,早就等在一旁的郎中,马上将人拖下去救治。

    胤祚身后响起一阵吸冷气的声音,火器厂的匠人也并不是全都了解火炮的。

    “四千步?那可是八里地了!”有人窃窃私语。

    胤祚微笑着看众人的反应,无论是累倒的捧炮弹的傻子,还是早就等在一旁的郎中,还是现在这些不停抽冷气,宛如牙痛的围观人员,都显示出一种早就排练好的气氛,想要为了营造良好的气氛在努力烘托。

    胤祚看破了却没有戳破,不论如何,这一发打出四千步的炮弹做不了假。

    “古先生,这炮叫什么名字?”胤祚走到近前,抚摸着那火炮的炮身,刚刚发射完的炮身还有一些余温,炮口还在缓缓冒着青烟。

    炮身进行了抛光,呈现银白色,入手十分光滑,和一般红衣大炮坑坑洼洼的手感完全不同,其光滑程度,甚至还要远甚于俄国人的十二磅炮,仅这一点,就能看出这门炮性能之优越。

    炮身整体大小与十二磅炮趋同,远远轻于红红衣大炮。黑火药点燃之后,总会有一些残留,故而每次发射完之后,都要清理炮膛,胤祚从炮兵手上拿过了缠着棉布的木棍,亲自做这个事情。

    通过手上的手感,可以感觉出来,这门火炮的内壁也是极为光滑的,这就意味着火炮的气密性更好,且更加安全稳定,不易炸膛。

    如果说外表的光滑,还可以通过抛光打磨完成,内壁如此光滑,就足以让人啧啧称奇了。

    大清铸炮是使用的泥模,虽然经过烘干,但泥模里还是有水分,灌入铁水后,高温使得泥模的水分变为水汽,水汽进入炮身内,就使得炮身表面呈现蜂窝状的坑坑洼洼。因此为避免炸膛,就需要加厚炮身。

    这就是为什么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一门上万斤的大炮,射程还不如英军清表火炮的原因。

    古大匠的表情一直是笑眯眯的,已经准备接受胤祚的夸赞和赏赐了,但等了半天,却发现胤祚已经走了火炮旁边去了,对着那门火炮又摸又看,甚至还把脑袋凑到炮口前观看。

    就算那火炮里已经没了火药,古大匠还是没吓的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命人把明火全部熄灭,并把火药都搬走。

    胤祚为了看得清楚些,从怀中取出面西洋镜,这东西是俄国商人带来的,一块镜子价格比同等大小的黄金还要高昂,胤祚把镜子放在阳光下,调整角度,接着放光查看火炮的内壁。

    古大匠一开始不明白胤祚在干什么,待看到反光之后,先是一脸的匪夷所思,再变成由衷的敬佩,也凑了过来,一脸的焦急之色,显然也想接着镜子的光线,仔细瞧瞧自己火炮的内壁。

    远处戴梓这时也凑了过来,显然也是对胤祚的方法十分有兴趣。

    “不错,不错,内部光滑如镜,怪不得能有如此威力。”胤祚笑着起身,高兴的说道,“不知道古先生用了何种办法去除泥模中的水汽?”

    古大匠毕恭毕敬的拱了拱手说:“回殿下,下官是用的铁模,故无泥模水汽困扰。”

    胤祚吃了一惊,仔细看看了古大匠,由衷赞叹道:“铁模铸炮,这倒是个创举!如若可行,你当是我大清火炮第一人!”

    古大匠露出喜色,但又说:“殿下谬赞了,殿下于火器一道之精通,也是下官平生仅见。”

    “说说你的铁模铸炮法。”胤祚没理会那记极真诚的马屁。

    “是!自古以来,铸炮便用泥模,但泥模铸炮易炸膛,且极为耗时,光是塑造泥模,并待其干透,便要一个月余。除此之外,泥模仅可用一次,故铸炮工期很长,火炮口径也难统一,炮弹也要随着火炮调整大小。下官便想找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铁模也非下官首创,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人以铁模制农具。下官只是以铁模铸炮而,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铸出十门大炮,便是这校场上的十门,这十门炮,重量轻,耗铁少,口径一致威力不俗,又胜在发射稳定,不易炸膛,。官已经试射月余,每门炮都已发炮二十发以上,可以看出,铁模铸炮不仅胜过了红衣大炮,且比之俄国人十二磅炮性能还要胜上不少。”

    古大匠着重讲了下火炮的优缺性,对于自己如何研究一句代过,这既是谦虚,又是对自己成果的保护。虽然都是用铁模浇筑,但铸农具和铸大炮,绝不是一个概念,这其中绝对有无数不为人知的工艺和技术改进。

    “铁模铸炮良品率如何?成本又如何?”胤祚又问。

    “铁模铸炮,关键在铁模,只要铁模良好,则十炮九优;若铁模不佳,则十炮九劣。至于成本,铁模铸炮法成本均在铁模上,一个铁模花费可抵一百个泥模,但一个上品铁模,所铸火炮绝不下百门,故下官以为,成本如何要看铸炮多寡,百门以下,泥模占优,百门以上铁模更胜。”

    胤祚背着手,叹了口气,周围人以为他不满意,越发战战兢兢,但熟悉胤祚的人便会知道,这是胤祚在压抑内心的激动。

    “古大成!”

    “下官在。”古大匠答应一声就跪在地上了,心中惊惧不已,不知自己怎么就惹恼了周围殿下了。

    “你铸炮有功,本王要亲自奏明圣上,替你表功。”胤祚朗声道。

    古大匠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了半天才道:“谢谢殿下!”

    “拿笔来!”胤祚豪气万丈,指了指侍立一旁,显得失魂落魄的戴梓。

第二百四十八章 理由() 
    戴梓拿来了上好的关东辽尾,然后侍立一旁磨着犀纹徽墨。

    待墨研好,胤祚饱蘸浓墨,在铺好的折子上下笔,无逸斋待的十年中,胤祚学问不曾长进多少,一手峥嵘小楷却是练出来了。

    当然了,要是让康熙评价,这字比狗刨的强不了多少,但让胤祚自己来看已经很赏心悦目了。

    戴梓一旁研磨,闲着无事,便偷偷瞥了一眼胤祚的折子,发现胤祚真的是为了给古大匠表功,全文详细的阐述了铁模制炮法的优劣,又着重描述了研发此法的艰辛,最后毫不避讳的直言求赏。

    折子里的行文可谓粗鄙至极,毫无文采也就罢了,连语句都是半白话,不过也能把事情讲的清楚明白。

    古大匠是不敢凑过去看的,但是从戴梓诧异的表情中,他也能将折子上的内容猜到一二。

    让一位皇子亲自上折子表功请赏,这是多么大的殊荣,而且这份殊荣还是当着火器厂全体同仁的面前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再加上研墨的是戴梓,这个昔日的康熙朝火器第一人,这份尊荣让古大匠感到一阵阵的眩晕。

    半个时辰后,折子写成了,洋洋洒洒近千言,放下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等墨迹晾干。

    胤祚笑眯眯的走到古大匠面前道:“此炮可有名字?”

    古大匠楞了一下道:“还未想好,下官斗胆请殿下赐名。”

    胤祚摆摆手:“罢了,这种事情让圣上来最好。”

    “多谢殿下!”古大匠跪了下来,一磕到地,匍匐不起,胤祚连命名之功,都留给了皇上,也是存了为古大匠多争取些赏赐的心思。

    “平身吧。”胤祚把古大匠扶起来,回身问戴梓,“戴先生,墨迹干了没有?”

    “干了。”戴梓面无表情的说。

    “干了帮我把折子收好吧,派快马送到齐齐哈尔去。”

    “是。”

    胤祚看了眼日头,对在场的其余大匠说:“本王要在火器厂停留十日,各位的成果,本王自会全部查验,若有做的得力的,本王也当替他向圣上表功。”

    这话一出,下面的大匠全部激动了起来,纷纷跪地谢恩。

    大清的工匠即便是做到了神机营里,成了小官,依旧是被人瞧不起的,哪怕像戴梓一样,做成了大清国火器第一人,在皇帝眼里也不过是个弄臣罢了,想罢黜就可罢黜。

    做的不好要罚,做的好了未必有赏,这就是他们的处境。

    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但凡是个手艺人,谁不是梦想着凭着自己的手艺给全家带来富贵荣耀呢?能让皇子亲自写折子表功,得到皇上的赏赐,对这些匠人来说,就是能让祖坟冒青烟的天大恩典,又怎么会不激动呢?

    接下来的几日,胤祚住在火器厂,每天都会在匠作间中穿梭,了解火器的发展进程。

    那个改进鼓风机的周家汉子也被胤祚写了折子,花甲之年的周老爷子听了这个消息差点背过气去。

    专利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自实施以来,最有成效的地方就是在火器厂,小到盐酸菜的秘方,大到鼓风机的改进,都有专利的申请,截止现在,齐齐哈尔全境已经有了五十三个专利,其中火器厂占了四十九。

    毕竟是大清最顶尖的工匠集中的地方,发明创造的集中出现,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自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齐齐哈尔已经有了十余所小学,入学人数在三百名左右,只是办学时间尚短,尚未出什么成绩,这让各地的教习都十分惭愧。

    “没关系,办学是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不要急于一时,眼光要放长远一些。而且你也不算没有成绩,你手学生夏试成绩不就比冬试高出了很多吗?”胤祚拍了拍火器厂教习的肩膀,后者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轻松的表情。

    戴梓不在做火器之后,便要准备搬出火器厂了,戴梓性子倔强,坚持要全家人陪他继续回盛京受苦,康熙讨厌他也不是没来由的。

    本来戴梓的性子孤僻,平时戴家就少与什么人来往,现在戴梓在火器厂失了势,就更显得门可罗雀。

    在戴家收拾行装的几天里,戴言多次接近胤祚,几次欲言又止还是忍住了。胤祚也懒得戳穿她,若是戴梓铁了心要走,胤祚也不愿强求。

    戴梓是火器高手不假,但历史不是离了谁就转不动了的,就像这个叫古大成的工匠,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此人注定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卒。

    但现在,他顶替了龚振麟的历史地位,成为大清第一个发明铁模铸炮的人,而反观戴梓依旧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历史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体。胤祚越想越是觉得这句话有道理。

    在第九天晚上,戴言终于沉不住气了,闯进了胤祚的房间。

    “有事吗?”胤祚正在给京城的聂家和常家写信,让他们在直隶搜寻精通西学的外国人,无论是小学还是火器厂都奇缺西学大家。是以戴言进来的时候,胤祚头也没抬,语气也不甚友好。

    扑通一声,戴言跪了下来说道:“求殿下劝劝我父亲。”

    “为何?”胤祚依旧头也不抬,他爱才,但也不会对人才有无限的包容,戴梓的态度已经有些激怒他了。

    “父亲是火器大家,精通火铳制造,殿下现在有了铁模火炮,接下来不就是要改进火铳了吗?”

    “不需要,这个事谁都可做,圣上没了戴梓不是还有南怀仁吗?本王没了戴梓难道就没有古大成了?”

    戴言一时无语凝噎。

    许久之后,戴言开口:“殿下真的以为铁模炮是完美的吗?”

    “哦?”胤祚来了兴趣,放下笔,抬起头来,认真大量这个少女,戴言今天穿了女装,一头青丝盘了个好看的发髻,脸上也白净了许多,一双桃花大眼睛忽闪忽闪,倒是有几分女人味了,“铁模炮哪里不足?说来听听。”

第二百四十九章 二十八发连珠铳() 
    戴言冷静说道:“和泥模相比,铁模导热更快,铸件冷凝快,容易生成白口铁。白口铁性脆,难以钻孔,甚至难以在炮身上钻火门。白口铁制的火炮在发射过程中定会产生裂纹,反复使用极易炸膛。”

    “铁模铸炮是古大成潜心研究出来的,你怎么知道的优劣?”

    “我用铁模铸过枪管。”

    “你懂火器?”

    “师承家父。”戴言回答的不卑不亢。

    胤祚嘴角有了一丝笑意:“可能改进?”

    这一次戴言又沉默了许久,胤祚也不催她,就静静的看着她思考,这个女孩想事情的时候秀眉紧锁,两个桃花眸子颇有种杀伐气。

    约莫半个时辰后,戴言开口:“可以用分层铸造解决,铸造多层复合炮管。铁模铸造比泥模精准,可以铸造半指甚至更薄的炮身。多层铸造时,可以利用内模作为多次铸造的参考,每次脱模仅脱外模。外模铸造时定位面就是利用内模的定位面铸造的,只不过通常只铸造一个外模,多层铸造时铸造多个不同外径的外模,而且内模不脱模的话可以利用其起到的支撑作用进行高温脱模,然后进行余温退火。”

    想了想又说道:“不过,如果要我选择的话我会用铸造锻造复合炮管,内管用铸造的白口铁管,然后于高温炉内烧成黑心铸铁,外面包上锻造的红热螺旋铁条,这样形成类似缠丝或者钢箍套的效果。这样铸出来的炮比白口铁炮好得多。”

    这番话胤祚听了也是一知半解,但是捡到宝了的心情却是怎么也掩藏不住的。

    “好!该赏!”胤祚高兴的一拍大腿,起身道:“别跪着了,跟我去拿连珠铳。”

    “呀!你知道连珠铳?”戴言吃了一惊,桃花眼里全是无辜神色,连尊称都不用了。

    胤祚有些好笑,这个小姑娘谈论火器俨然宗师气度,不谈火器宛如一个迷糊虫,笑着说道:“第一天见面时你告诉我的。”

    “哦!”小姑娘想了起来,娇憨的笑笑,有些不好意思,看到胤祚已经走远了,赶忙起身跟了上去。

    胤祚领着戴言走进了甲字号匠作间,平日杂乱得无处下脚的匠作间已经被清理的干干净净,只留下了一张桌子和一个木床。

    “你去吧连珠铳偷过来,顺便把你爹也引过来。”胤祚对戴言吩咐道,“记住了要让你爹,偷偷地跟来。”

    “我要怎么做?”戴言有些迷茫。

    胤祚没好气的说:“你才是你爹的女儿,这种事还用问我?给你个思路,你可以让你爹以为你去外面偷汉子,这样他既担心你,又想看看女儿找了个什么货色。懂了吗?”

    “哦。”戴言迷迷糊糊的点点头,很快走远了。

    小半个时辰后,戴言小跑了回来,递给了胤祚一把火铳,同时不停的给他使眼色。

    胤祚全然没看戴言,仔细的把手里的火铳,这便是历史上无比神秘的二十八发连珠铳吗?

    相传戴梓造好此铳之后做了个梦,梦见天神警告,故将此铳藏器于家,不传于世,此铳见于记载,还是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是纪晓岚与戴梓后人偶然交谈中得知,当做个趣事写下的。

    纪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