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大清-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看到那些庄稼汉,连站着都能累得满头大汗,甚至需要胤祚下令休息的时候,李庆心中对他们的评价就更低了。

    一旁观礼的绿营兵“元老”们更是不时发出不屑的笑声,随着日头的升高,纷纷躲到凉爽的树荫下去了。

    “好了,原地休息”胤祚命令道,三百名强壮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纷纷软倒在地上,不过没人敢离开自己的位置一步。

    绿营老兵在胤祚的命令下,抬着水桶给他们派水,三个大水桶很快就喝完了。

    趁着这个时候,李庆实在是忍不住了,对胤祚拱手道“殿下,卑职不明白,这样站着的训练有什么用。”

    胤祚笑了一下看着他,擦擦额头上的汗道“可以培养士兵的意志力和服从性。”

    “卑职不明白。”

    “你去站一次就知道了,”胤祚懒得解释,指着青壮们的队列说道,又冲着那些老兵们喊道“各位绿营的弟兄,有谁对站军姿有兴趣的,不妨去站一下,凡是站了的人,午饭可以多二两羊肉”

    那些老兵们在听到羊肉这个词的时候,整齐划一的咽了口口水,虽然齐齐哈尔的羊肉比关内便宜许多,但他们最多也就是半个月吃上一次,没想到现在有机会吃到羊肉,代价仅仅是在太阳下站一会。不答应的肯定是傻子。

    几乎所有的老兵们都站到了校场上。

    胤祚微微一笑,大声重申了站军姿的规则,然后一声令下,在场的所有人,到开始站起了军姿,当然,除了胤祚。

    虽然前世对军训痛恨不已,但当作为军训的教官时,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胤祚现在真想把发明军训的人,报过来亲两口。

    虽然太阳很晒,但胤祚在将台上,有椅子坐,有凉茶喝,还有一群汗流浃背的人,在他眼前经受烈日的炙烤和脚底板的折磨。胤祚感觉这种生活好极了。

    而李庆却没这么好的心情,虽然他学武的时候也扎过马步,但和站军姿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脚底痛的要死,像是踩在了钉子上一般,偏偏又一动也不能动,为了维持挺胸抬头,手贴大腿两侧的要求,他全身都陷入了酸麻。

    大滴的汗珠,从全身上下渗出,汇集成小溪流淌,就像是无数的蚯蚓在身上爬,痒在心底里。

    他现在才知道那些青壮们为何表现的那般不堪,他觉得自己此时恐怕也没必比他们强多少。

    胤祚这次军姿的持续时间,比之前久了许多,也有给李庆和老兵们一个下马威的念头。

    而新来的青壮们,虽然身体素质比不上老兵,但毕竟已经站了一上午军姿,有些掌握窍门了,倒也撑得住。

    而老兵们就显得尤为不堪了,这毕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站军姿,显得极为不适应,还没过一刻,就已经有人不停晃动了。

    胤祚连忙让摇摇晃晃的那人,到一边休息。两刻的时候,老兵里已经有三四个人退出了。

    站了半个时辰的时候,老兵中已经出现了三个中暑的,青壮们也有两人中暑,胤祚干脆叫人把医馆的郎中叫了过来,又煮了一大锅绿豆汤,在校场旁边搭了个小棚子,当做临时的医务室。

    一个半时辰的时候,李庆身形也有些摇晃了,胤祚便喊了休息的命令,并通知火头军准备开饭。

    得了休息的命令之后,近四百名官兵全都倒了下去,许多人看起来就像是瘫倒在了地上一般。李庆的情况稍好一点,休息片刻后,到胤祚身边,身上的官服都被湿透了,抱拳道“殿下练兵有方,卑职受教了。”

    看李庆的面色诚恳,看起来还是心服口服了,胤祚便笑着道“李百户过奖了。”

    “殿下,卑职有一个不情之请,”李庆顿了顿,“卑职也要参训”

    胤祚惊讶的打量了李庆几眼,看他一脸坚毅,便道“也好,若是李百户通过了测试,那我也给你发十两银子”

    “哈哈哈,大人放心,卑职不是为了讨银子的。”李庆也笑着道,因胤祚的下马威而积攒的一丝怨气,也消失不见了。

    在开饭之前,胤祚让那些青壮们记住自己前后左右的人,以免下午站错了位置。

    虽然军营颇大,但并没有专门吃饭的地方,十几名火头军端着锅碗瓢盆,给坐在原地的士兵们派饭。

    午饭是一个馒头,两个窝窝头,每人二两羊肉,吃饭了还有一大碗绿豆汤。虽然胤祚热得没什么胃口,就喝了点绿豆汤。

    但绿营的新兵老兵,都疯了一般的大嚼特嚼,这年头的人本就吃得多,而且又累了一上午,腹中早就饥火难耐了。

    最关键的是,这顿午饭吃的太好了,别说那二两香喷喷的羊肉,就是手里拳头大的馒头,也不是一般人家吃得起的,细面做的馒头,一口下去香甜软糯,就是干吃馒头,对这些青壮汉子们来说也是无上美味了。

    吃完午饭,又喝了一大碗绿豆汤后,青壮们无不变得神采奕奕,之前中暑晕倒的几人也回到了队伍中。

    下午的训练除了站军姿以外,还加入了齐步走,由于大部分青壮都分不清左右,所以训练进度异常之慢,等到傍晚的时候,在李庆的一二一的口令下,才能稀稀拉拉的走起来。

    “哎”胤祚叹息一声,“看来文化素质也要加强啊。”

    胤祚让火头军也准备了晚饭,虽然清朝的人都没有吃晚饭的习惯,但这种训练对身体的消耗比较大,总要多补充一些。

    晚饭做的比较少,就一个窝窝头和一碗羊肉汤,青壮们本没有什么胃口,但看在羊肉汤的份上也都吃了下去。

    在晚霞中,青壮们被解散回家,从明天开始,他们就要住在军营中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丰收() 
    之后的几天,训练都是这样按部就班的进行,上午和下午进行队列训练,傍晚去嫩江的河中洗衣服洗澡,然后回来睡觉。

    周围复始的生活,青壮们适应的很快,虽然训练的辛苦,倒也能咬牙忍下来,五六天中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

    第六天晚上,李庆找到胤祚,忧心忡忡的道:“殿下,青壮们训练都很刻苦,但是卑职手下只有二百七十人的空缺啊。超编的话,可是要被朝廷……”

    “放心吧,李百户。”胤祚打断了他,“我要是想淘汰人的话,一天都用不到。好了,今天子时,来一个夜间紧急集合,然后绕校场跑三圈。”

    李庆一愣:“这是何意啊?”

    胤祚微微一笑:“只管做就是。”考虑到这年代不少人都有夜盲症,夜间越野很可能会造成迷路失踪,所以胤祚也只能以这种方式代替了。

    于是子时,万籁俱寂的时候,刺耳的点将鼓声催命般的敲响了。大清历史上,甚至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夜间集合演习开始。

    所幸军营占地甚大,敲鼓的也用力稍低,百姓们没受什么影响,而参训的青壮们则倒了倒霉。

    睡得昏昏沉沉中,被鼓声惊醒,然后一脸迷茫的,跟着大家往外跑,慌乱中,不少人连衣服都没来的及穿,跑动中和别人撞到一起,黑暗中撞在门框上被撞的头破血流的比比皆是,场面混乱无比。

    那些老兵们虽然不用参训,但也知道点将鼓意味着什么,“三通鼓毕,不到者斩”的军令可不是开玩笑的。

    胤祚在点将台上负手而立,目光冷冷的扫过台下的新老士兵,这三通鼓加起来足足敲了有一刻钟,就算是起床刷牙、洗脸、再挂个胡子都够用了,但没想到还是有人迟到了。

    待鼓声结束之后,胤祚寒声道:“迟到者被淘汰了,不用进入队列了,剩下的人,围着校场跑三圈,跑完继续到此地集合,最后五名,淘汰,现在开始!”

    根本没有给青壮们反应的时间,许多人还处于迷茫的状态,但也有不少人经过六天的训练,已经有了服从命令的条件反射,听到命令后,立刻就跑了出去。

    齐齐哈尔的校场,可不是后世那种八百米一圈的塑胶跑道,而是能容纳五千多人的大广场,三圈下来,能有十多里路程。

    不过好在地面平坦,青壮们又没有负重,倒也能撑得下来,过去许久后,第一个跑完的人,已经气喘吁吁的在胤祚面前站好了。

    过了不久陆续有人跑完,跑完的几乎都是一脸煞白要死了样子,甚至有人已经弯腰呕吐了,还有人晕倒在了校场上。

    不过就算如此,这些青壮们依旧守在自己的位置,没有胤祚的而命令就不敢离开。

    终于,所有人都跑完了,最后五名被淘汰,加上之前迟到的,一共被淘汰九人。

    “今后的四天,训练进入淘汰阶段,如果有人受不了了,便可以直接退出!”胤祚冷冷道,“好了,现在解散睡觉,明天清晨,准时校场集合,解散!”

    青壮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各自的营房,甚至连抱怨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想赶快进入梦乡。

    第二天,胤祚将训练强度,从大学生军训,调整为了新兵营级别,负重越野、抬圆木、俯卧撑、蹲起、蛙跳等轮番上阵,总之就是怎么折磨人怎么来。

    老兵们虽然一直没有参加训练,但始终在旁观看,从一开始的不屑和嘲笑,到看的心底里直泛寒气。

    第八天晚上,淘汰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十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自愿退出的。

    从第九天开始,胤祚将训练强度从新兵营提升到了特种兵,泥水中匍匐前进,抗击打训练,生吃虫子,而且所有的训练强度都加大了,许多青壮半天不到就一身青肿,二十里野外急行军下来,许多人脚底都肿成了馒头。

    最后的两天,胤祚不再主动淘汰,都是等青壮们自行退出。

    本以为这种折磨下,很快便能淘汰超过七十人,但青壮们的毅力还是让胤祚吃了一惊,直到最后一天傍晚,也只淘汰了六十七人。

    望着台下经受了两天魔鬼训练的青壮们,胤祚感慨良多,他将多出来的三个人也全都收编到绿营的军队中。

    至此,十天的淘汰式选拔结束了,但是胤祚的训练并未就此结束。

    在胤祚的要求下,三百名士兵排成三排,每排一百人,进行队列训练,而下午,胤祚便安排人教这些士兵们识字和算术。

    李庆对胤祚的训练非常不能理解,在他看来,这些新兵队列走的就算再整齐,也不会是拿着刀枪的老兵的对手。

    让他诧异的是,胤祚这回同意了李庆的提议,并让士兵的日常训练中增加了长枪的训练,并让李庆作为主教官。

    拿到胤祚口中的长枪时,李庆才发现自己被骗了,这武器分明是在根短木头上插了一柄匕首,根本不是长枪,立刻向胤祚强烈的抗议。

    但胤祚根本不为所动,李庆没有办法,只好去教士兵们那只有刺杀一招的蠢武器。

    七月在绿营兵的训练中渐渐到达了尾声,田地中的粮食到了收割的季节。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今年是个暖冬。本以为熬不过严寒的冬小麦长势极好,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田间地头到处可见拿着镰刀的农民,从五岁的娃娃到五十岁的老伯,都加入了收割的大军。

    不论是田间小路还是城中大道,都塞满了运粮车,堆得冒尖的粮食,磕磕碰碰中撒到路边上,竟无人去捡起。

    所有人知道今年肯定是个丰年,但没想到竟然获得了如此空前绝后的大丰收。仅仅齐齐哈尔一地的产粮,比去年全东北产量都多。

    但没过几天,农民的喜悦渐渐变为忧色,连收割都停顿了下来,因为他们赫然发现,粮食已经贱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仅小麦的价格就比去年下跌了一倍,而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的价格,几乎要把一文钱掰成好几半来算。

    农民们发现,自己忙碌了半年,赚的银子,还不如棉纺工人干个月的工钱。

    齐齐哈尔府志记载:“康熙三十一年八月初八,五谷丰收,粮仓溢满,道旁散落无数,孩童以粮嬉戏,运粮之筐价亦胜粮价甚多……”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百万两() 
    “六爷,你真的要向银行贷一百万两银子”直到站在胤祚面前,云婉儿还是忍不住问道。

    虽然一个多月前,她就收到了胤祚的消息,齐齐哈尔要以税收抵押,借贷一百万两银子,五年内分期偿还。

    但直到亲身面对胤祚,云婉儿还是不太敢相信,忍不住再三确认。

    胤祚笑道“怎么,云大掌柜怕我们还不起”

    云婉儿缓缓点头“有点”

    胤祚气得给了云婉儿一个脑瓜崩,没好气的道“快把银子交出来,办成了这件事,银行也有好处”

    云婉儿捂着额头,有些委屈的道“银子还在路上呢,这笔银子数额这么大,光是马车就用了上千辆呢,还有随行的伙计,护卫的镖师,林林总总也快三四千人了。”

    见胤祚沉默不语,云婉儿犹豫了一下,又道“六爷,婉儿一路上,也知道齐齐哈尔的情况了,您想靠银子来平籴粮食,这婉儿明白,可是收这么多粮食上来,也没有销路啊,整个东北都受了齐齐哈尔的影响,连带着喀尔喀和朝鲜都粮价低迷,这么多粮食放在粮仓里只能烂掉啊。”

    胤祚闻言笑笑,赞许的道“柳掌柜倒是没看错,你这经济眼光都是有几分大掌柜的意思,不愧是我的徒弟。”

    云婉儿面色微红“哎呀,六爷你还开玩笑就算是平籴法,也要有买有卖的,但您推广的作物如此高产,整个东北未来十几年都难有荒年,收上来的粮食根本卖不动啊。”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胤祚故作神秘的一笑,“银子虽然没运过来,但是收粮食的事情却不能再拖了,你赶快让齐齐哈尔分行印制银票,面值分为,一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这几种,直接印一百万两出来。”

    云婉儿一脸迷茫,转而恍然大悟,惊喜的道“六爷你莫非是想借此推广银票”

    “嘘”胤祚做了个禁声的手势,“快去办吧。”

    三天之后,齐齐哈尔的小吏们,赶着马车,走街串巷的开始收购粮食了,虽然收购价格略低于往年市价,但比现在市价已经高出十几倍了。

    虽然支付方式,是用的银座银行定期存银的银票,但一两银子的银票,总比一个铜板好,一时间百姓们积压的粮食,纷纷向官府的粮仓涌去。

    联手打压粮价的粮商们,也纷纷提升了价格,粮食的市价很快也上涨起来。原本贱如泥土一般的粮食,终于又精贵了起来,地里停顿了许久的粮食收割,也再次红火。

    还是有不少人对银行的银票还心存疑虑,这薄薄的银票,虽然做得精致,但说穿了不过就是张纸,哪有银子在手踏实。因此不少人还是选择将粮食卖给粮商们,虽然价格低得多,但好歹是实实在在的银子。

    朝廷的采购进行了十几天后,百事行放出话来,可以使用定期银票购买百事行商品,且与现银购买力相同;无巧不成书,同一天,齐齐哈尔官府也规定,商人可以以银行银票缴纳税款。

    这两条规定一出,银票瞬间拥有同银子一样的购买力,百姓们纷纷用手中的银票进行消费,而商贩们找零时也会用上银票。

    不到一个月,市面上除了一些散碎银两之外,连一锭十两以上的银子都看不到了。

    而原先持有活期银票的储户们,也渐渐习惯了使用银票进行交易,一时间,银行中前来兑换银票的人大大减少。

    银行借着这股风潮,将支行开到了齐齐哈尔下属的每一个县,就连人口最少的龙江县,都有一个由二十个伙计组成的支行。

    刘永强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他全家总共十亩地,其中八亩种了玉米,两亩红薯,还在山坡上种了些土豆,总共收获了六千多斤的粮食,交了田赋又留了一部分自家吃的,剩下的居然还卖了十两银子。

    这在他们老家是全家人五年的收入,而在齐齐哈尔,这只是半年的产出。

    当朝廷的小吏来收粮食的时候,刘永强一家人激动的就要跪下来了,把那小吏都吓了一跳。

    拿到十两银子的银票时,刘永强心里还有点惴惴不安,毕竟这么一张纸片,怎么也没有沉甸甸的银子让人心安。

    直到他今天进城卖货之后,刘永强才彻底的放下了心来,原来城里的人,竟然全是用银票交易的,大街小巷除了铜板和银票,见不到一块银子的身影。

    用银子买了几匹棉布,准备让婆娘给家人做一身新衣裳;还买了点羊肉、核桃、胡椒等吃食和调味品,既然手里有了银子生活就要改善一些不是。

    他甚至还给自己的孩子买了个拨浪鼓和长命锁,这种孩子的东西,在他小时候,可是只有地主家的儿子才有的,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有一天用上。

    买的东西虽多,但他却步履如飞,因为他还从城里买了辆牛车,那拉车的大黄头膘肥体壮,牙口极好,虽然要价三两银子,但他也咬牙买了下来,有了耕牛,他就能耕更多的荒地,种更多的粮食,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过的。

    回到家中,把牛牵到牛棚里,绑好了,又精心的撒上草料,这才放心的把买来的东西搬回家去。

    这牛棚是刘永强找百事行的木匠和泥瓦匠们造的,只用了三钱银子,造的结结实实,比他自己动手强上了一万倍,虽然他婆娘埋怨他乱花钱,但是看到建好的牛棚再就不抱怨了。

    刘永强还在心里盘算着,等下一季的粮食收了,他就再围着自家房子,造一圈围墙,围出个院子来,等过几年,就再起一间瓦房,给弟弟说一房媳妇。

    想着以后的生活,刘永强就觉得心里热乎乎的,身上像是有使不完的劲。

    回到家里,他婆娘早就准备好了午饭,给他递上毛巾,擦擦汗,就坐在了桌子旁边。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百万两() 
    “六爷,你真的要向银行贷一百万两银子”直到站在胤祚面前,云婉儿还是忍不住问道。

    虽然一个多月前,她就收到了胤祚的消息,齐齐哈尔要以税收抵押,借贷一百万两银子,五年内分期偿还。

    但直到亲身面对胤祚,云婉儿还是不太敢相信,忍不住再三确认。

    胤祚笑道“怎么,云大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