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不耐烦的道:“射殿年久失修,正要大改,被火炮轰塌,也少去许多麻烦,开炮吧。”
胤祚见康熙是铁了心了,也就不在劝告,而是道:“皇阿玛,火炮威力巨大,儿臣肯请皇阿玛遣散射殿前后宫人。”
“准了。”康熙一声令下,在射殿前后忙碌的宫人们全都撤开。
而匠人们则趁着这个时间,出宫拿火药和炮弹,毕竟火炮威力太大,未得康熙谕旨之前,是万万不能将火药炮弹带进宫来的。
胤祚手搭凉棚,往射殿看了看,又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将崇楼、文华殿登处的宫人也撤掉为好。”
火炮摆在射殿正北,这两处都在射殿南端,金水河附近,离射殿已是极远。
康熙皱眉道:“为何?难道射殿这么大的靶子,还会打歪吗?”
“儿臣是怕炮弹将射殿击穿,进而击中那几处。”
郭秀低声道:“狂妄。”
康熙思量片刻道:“也罢,朕照准了。”
文华殿乃是经筵之处,平日没什么宫人,宫人撤出倒也方便。
而崇楼却是位于紫禁城三大殿四周廊庑的四角,重檐歇山顶,封闭阴暗,为内务府的库房,内里锦缎丝绸、珠宝玉器、熏香茶饼等等摆放无数,将这些东西搬出,确要费上好大一番功夫。
待崇楼被清理干净,匠人也从紫禁城外取了火药、炮弹回来了。
一大桶漆黑的颗粒火药,配上三箱炮弹。
康熙命人将弹药箱打开,弹药箱四角用钉子钉死,撬开钉子,是一层紧紧包裹的油纸,取下油纸,只见一枚枚漆黑的炮弹,整齐码放在稻草中。
康熙随手拿起一枚炮弹把玩,周围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表情如见了鬼一般。
胤祚赶忙道:“皇阿玛,此物危险,还请儿臣为皇阿玛演示。”
康熙不为所动,仔细打量炮弹,炮弹呈现圆柱状,底面凹陷,头部尖耸,呈流线型,在弹头上还有一截引线,炮身为银灰色,这是表面挂铅的缘故,拿在手中颇有些斤两。
“皇阿玛手中这枚便是子母弹。”胤祚解说道,“朝鲜平叛,儿臣便是凭借这种弹药,将李朝叛军击败。”
康熙不见喜怒,又看了看实心弹和葡萄弹,然后道:“开炮试射吧,先试子母弹。”
“儿臣遵命。”胤祚一拱手,匠人们早已经将火炮角度调整好,并将开花弹填装完毕,只等胤祚一声令下。
胤祚看了看康熙,有些尴尬的道:“皇阿玛,我们离射殿还是太近了些,儿臣恳请皇阿玛暂退些许。”
康熙从善如流的退后了几步。
胤祚咬着牙道:“皇阿玛,儿臣以为,退至前星门后为宜。”
他的神威二型火炮安全可靠不假,但射殿上的琉璃瓦未必可靠啊,一炮下去,瓦片飞溅,万一哪个不长眼的瓦片飞来伤了康熙,那些想方设法给胤祚编派罪名的人还不都得乐疯了,可不敢拿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冒险。
但以康熙多次统兵的脾气,怎么肯像小孩放炮仗一样,躲到门后去,当即道:“无妨,就这吧。”
胤祚又劝了几次,康熙一律不准,面色渐渐不愉。
他也来了气,心道:“罢了,既然你逞英雄,就让你见识下厉害。”
胤祚一抬手,负责点火的匠人立刻吹燃了火折子,在跑口两侧的匠人背身蹲在地上,双手捂住耳朵。
“放!”胤祚手臂麾下,引线点燃,颗粒状黑火药急剧燃烧爆炸,炮弹的凹底瞬间撑开,嵌在膛线上,在极端推力之下,极速旋转着,飞快冲出炮膛。
紫禁城内一声轰隆巨响,所有宫人、嫔妃、大臣,无不抬首望向射殿方向。
紧接着射殿上空,又传来一阵巨响,一朵赤金牡丹在空中盛开,只一瞬,便急速凋零,成浓浓黑烟。
无数花蕊拖着长长金线,天女散花一般砸向射殿。
黄色琉璃瓦,寸寸崩裂,碎瓦飞溅,巨响不绝,不少弹药刺透琉璃瓦,射入殿中,将榆木的武器架射倒,檀木围栏骤然碎裂,立柱千疮百孔,宫面板石飞溅,一阵巨大烟尘升起,笼罩整座宫殿。
烟尘之中,无数碎石打着旋飞溅而出,箭亭四周如下了一阵石雨,霹雳啪哒连绵不绝,砸的周围石砖满是深坑。
胤祚大惊,连忙用身体护住康熙,倒不是他多么忠君爱国,心怀父子情谊,而是万一康熙砸伤了,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三个御史这时也反应过来,口中大喊:“皇上小心!”一面护着头走过来,可惜他们离康熙较远,等他们过来时,石雨已经停下。
胤祚看看康熙,并无伤及分毫,就是脸色有些发白,这才放下了心,他的运气不错,刚刚一番石雨,竟没有一颗石头砸中他。
再看三个御史,样子就有些凄惨了,周围落了不少石头,其中郭秀左手还血流不止,要不是他用手护住了头,估计现在左眼就瞎掉了。
紫禁城侍卫从各处涌出,甚至还有些灵敏的窜上了墙头,康熙命他们退下,同时守好四周。
射殿的浓烟渐渐散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射殿顶上,空空如也的大洞,一大片琉璃瓦不翼而飞,周围尚存的琉璃瓦也都四分五裂,冒着丝丝青烟。
射殿飞檐斗拱、围栏立柱也无不遭到重创,看起来凄惨无比,周围碎石碎瓦落了无数,像是刚经过了一场大战。
一炮之威,恐怖如斯!
胤祚觉得此处应有倒吸冷气之声。
第五百一十一章 蒸汽怪物()
然而,事实证明,倒吸冷气,并没小说中出现的那么频繁。
康熙在短暂失神之后,立刻抚掌笑道“好!”
“接下试散弹!”康熙又道。
胤祚无奈,命匠人装弹。侍卫们趁这个功夫,拿了巨盾来,将康熙、胤祚和三个御史护的严严实实,只留下眼前一点空隙。
片刻,火炮一声巨响,射殿正面六根立柱,齐齐折断,半个射殿垮塌下来,浓烟四起。
硝烟散尽后,射殿只剩了半壁残垣。
胤祚拱手道“皇阿玛,射殿仅剩一半,应当受不住实心弹一击,如若试射,恐怕有些危险。”
康熙挥手道“无妨。”
胤祚只得命匠人装弹,片刻后,火炮一声怒吼,实心弹飞出。采用了圆柱形炮身和膛线旋转的实心弹,穿透力大大增强。
就连李朝的夯土青砖城墙都能穿透,遑论半扇木质射殿。
“轰隆!”一声巨响,射殿正中破了个一丈见方的大洞,木屑前后飞溅,炮弹去势不减,又打穿了文华殿的宫墙,打塌了文华殿一角,在文华门的石阶上留下一个硕大深坑。
此时,半扇射殿终于支撑不住,轰然垮塌,表演才算结束。
三个御史已然神情呆滞,如被雷劈在当场,朔风掠过,浑身战栗。
“好炮!”康熙激动的道,他面上有些潮红,脖上的血管也清晰可见,“此炮不仅远超红衣大炮,更胜神威炮万分。”
胤祚跪在地上道“禀皇阿玛,此炮便是产自齐齐哈尔火器厂。”
后面还有半句“神威二能研制出来,多亏了你儿子我,现在你知道郭秀弹劾我的屁话都是扯淡了吧?”
只是康熙是聪明人,话说到此处便可,他已清晰的知道了胤祚的意思。
康熙赞许的点点头道“不错,齐齐哈尔为朝廷进献火器,仅此一条便是大功。”
“谢皇阿玛。”胤祚大喜。
郭秀急道“皇上!老臣……”
胤祚不客气的将之打断,又道“皇上,儿臣还有一物,请皇阿玛验看。”
“带路。”康熙喜道,刚走一步,便回头对身边的太监李德全道“只会内务府和翰林院一声,射殿和文华殿为雷电所伤,着拨银修复。”
“嗻。”李德全答应一声,找人传旨去了。
郭秀三人对视一眼,都明白皇上当着三人的面说这话,便是告诉他们和翰林院的史官,修复射殿和文华殿的钱朕自己掏腰包了,朕可不是拿着国库银子盖的宫殿放鞭炮玩,你们史书上记录时,就写两殿是被雷劈了就好,别随便乱写,搞得朕像个昏君似的。
胤祚走到景运门,对康熙道“请皇阿玛移步至乾清门。”
趁着刚刚放炮的功夫,乾清门的匠人们已将三辆马车卸下,用上各色零件和金属管道组成了一台金属的庞然大物。
因为工艺并不先进,因此,蒸汽机颇为巨大,足有两人多高,占地也不小,外面泛着金属的光芒,看起来有些骇人。
“皇阿玛,此物名为蒸汽机,下方烧煤,烧水为汽,便可催动机器运转。”胤祚道。
“发动试试看。”康熙点点头,听闻蒸汽能带动钢铁运转的康熙,并未显露惊讶之色,他早就从探子口中得知了齐齐哈尔研发出蒸汽机的消息。
胤祚命匠人点火,火苗渐渐染起,匠人往炉内加煤,火越烧越旺,锅炉内水开始汩汩沸腾,水蒸气上升,在气缸中越聚越多,活塞缓缓滑动。
“动了!”钱静惊呼道,“是谁在用力?这莫非是什么邪术?”
“水汽有如此力量?”郭秀也茫然的喃喃道。
胤祚对三个御史神秘一笑“三位大人莫急,好戏才刚刚开始。”
随着炉温越来越高,水沸腾愈加剧烈,水蒸气也越聚越多,气缸内压强上升,活塞活动逐渐快了起来。
这台蒸汽机钢铁起码在千斤以上,竟在没有外力的驱动的情况下,自行运转,气缸上方,曲柄齿轮转动飞快,如风火轮一般,齿轮的横幅都有些看不清楚。
三个御史面面相觑,眼前的一幕已经超出了他们认知的极限,如此沉重的钢铁竟然自己运转,而且举重若轻,仿若无物,这只能用神力来解释了。
伴随着蒸汽机的不断运转,噪音也越来越大,蒸汽机的噪音在空荡荡的紫禁城中回荡,苍穹之下,满是机器的咆哮。
就连康熙都不由有些失神。
看到演示的差不多了,胤祚给了匠人一个手势,匠人打开气阀,将蒸汽派出。
随着“咻”的一声,大量的白色雾气从气阀中呼啸而出,整个乾清门都笼罩在了白雾之中,朦朦胧胧如入云端。
三个御史以为自己入了仙境,再不疑有它,跪在云朵之中,对着四处不住叩拜,但水汽消散极快,不过片刻,蒸汽机活塞停下,蒸汽排出完毕,周围白气很快散去。
三名御史跪在乾清门前,冰冷的地砖上,眼中怅然若失。
“皇阿玛,有了蒸汽机为动力,在很多手工业领域就可以节省下大量人力来。”胤祚说着,匠人们已将一台多锭纺纱机连接到蒸汽机上。
匠人关闭气阀,重新加水加煤,很快活塞又活动起来。
“譬如纺纱一项,有一台蒸汽机,便可以顶替二十个纺纱工人,这还只是初步,等蒸汽机技术进步,做的更小,马力更强,顶替两百个纺纱工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胤祚的声音回荡在乾清门上空。
这回没有人指责他狂妄。
因为,在蒸汽机的带动下,纺纱机开始飞快的运转了起来,纺纱机也经过了火器厂的整改,不仅采用了全金属结构,而且纱锭也从五个变为了十八个,阻力更小,效率更高。
棉纱如蜘蛛吐丝一般,飞速的从纺纱机中形成,缠绕在纱轴上,短短片刻就缠成了厚厚一层。
纺纱这个活最是耗时,原先没有纺纱机时,只能人手来搓,将棉花纤维搓粗纱,后来发明了纺纱机,纺纱快了一筹,再后来大清发明了多锭纺纱机,又将纺纱速度推升数倍。
现如今,火器厂的蒸汽机面世,配合全金属材质的十八锭纺纱机,将纺纱速度又翻了几十倍。
有此一个机器,则大清棉布价格必降,妇人们从纺纱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帮助务农和织布。
百姓人人有衣穿有饭吃,这不就是盛世吗?
郭秀想到此处,脸上已是涕泗纵横,朝着蒸汽机软软的跪了下去。
眼前这个冒着白烟,发着巨响的怪物,便是大清的盛世之兆啊!
第五百一十二章 下跪认错()
两名副都御使也在吃惊、震撼、兴奋等多种情绪综合之下,陷入了呆滞。
“除了能纺纱外,蒸汽动力还可以用于棉纺、冶金、造纸等多个领域,均可大幅提升效率。”胤祚慢悠悠的得意道。
“当真?”康熙一脸紧张的看着他,从折子上读到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又是另一回事,就连他都不能淡定了。
“皇上!”郭秀在地上跪着,一步步挪到了康熙身前,痛哭流涕的道,“皇上,老臣有罪!老臣有罪啊!六阿哥能制出此物,实乃大功!老臣昏聩不明,妄参殿下,请皇上赐罪!”
“好!有了此物,我大清盛世指日可待!”康熙豪情万丈的道,没有理会跪在一旁的郭秀。
胤祚笑道:“皇阿玛,儿臣还有第三样东西。”
“带朕看看!”康熙有些激动道,有了火炮和蒸汽机的铺垫,康熙现在龙颜大悦,满怀期待。
胤祚朝着匠人招了招手,剩下的马车鱼贯而上来,共有三十余辆。
匠人们将马车在乾清门前横着停好,将车顶油布揭,车上装的是无数大箱子,匠人们将箱子一箱箱搬下来,摆在康熙面前。
待所有箱子整齐的摆完了,胤祚威严的道:“开箱。”
匠人们将箱子逐次打开,顿时金光闪耀。
箱子中装的便是一枚枚整整齐齐的金元宝,总共有一百余箱,都打开来,璀璨的金光,直闪的天地变色,胤祚瞳仁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皇阿玛,此处共黄金六万两,折白银近六十万。”胤祚道,声音已经有些不受控制的颤抖。
康熙却淡定的很,问道:“这是何意?”
“这其中,四万两金子,是东北织造局进献内务府的。”胤祚话音一落,三名御史总算配合的吸了口凉气。
要知道江宁织造局每年向康熙进献,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过二十万两左右,东北织造局刚刚成立不到两年,便将这个数额翻了个翻。
这么一大笔银子,如能入国库,不知道可以做多少利国利民的大事,可偏偏东北织造局就是内务府管辖,皇家的买卖赚了银子,哪怕是他郭三本,也说不上个“不”字,只能倒吸冷气,表示心疼。
胤祚微微一笑,两行今年吞并了整个大清北方,广阔天地,从此大有可为。
但今年利银大部分都砸在了与晋商的商战上,照实算并不用进贡康熙这么多。但东北织造局成立不久,胤祚想给康熙留个深刻的印象,要让康熙尝到甜头,两行的生意才能顺利的做下去。
“另外两万两银子,是齐齐哈尔今年进献朝廷的税银。”胤祚又道,“正巧赶在年末,儿臣回京,便顺路押了来。”
钱静还想再吸冷气,但吸到一半就引起了一串咳嗽,三名御史中,他最年轻,但也有四十多岁,孙子都有了,在清朝已经可以自称老夫,年纪大了,冷气便吸不动了。
二十万两银子的税银,顶的上江南五个市镇。
齐齐哈尔位于关外,不毛之地的代名词,而江南市镇却是大清税银的根基,这反差之强烈,简直令人窒息。
胤祚乐呵呵的朝着郭秀道:“郭大人,齐齐哈尔去年向朝廷进奉税银为十五万两,一年涨了五万两银子,这政绩不可算不佳了吧?”
五万两银子,便是北方一个小城一年税收。
齐齐哈尔一年涨五万两银子,其发展之快,直可谓神速。
副都御使赵子凯冷着脸,强道:“即便齐齐哈尔有了蒸汽机、火炮,上缴了足额税银,但殿下倦怠政务却也是不争事实,这个,想必殿下此后勤于政务,必能令齐齐哈尔政绩有所精进……”
他已是心虚万分,一句话说的颠三倒四,漏洞百出。
胤祚朝着他冷冷道:“本王在朝鲜平叛时,曾听闻这样一事,一个叫赵宇仁的李朝御史不满平壤府尹政绩,用手段罢了平壤府尹的官,李朝世子便以为能,令赵宇仁接替了平壤府尹一职,接过平壤刚入秋便冻死了十余人,不过半个月便引发了粮荒、米荒,赵宇仁处置不力,落得个满身骂名,成了过街老鼠,最后全家处斩。”
赵子凯脸上陡然变色,掐着嗓子道:“殿下……你……你什么意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胤祚一字一顿,森然道。
赵子凯脸色泛白,浑身微颤,徒劳的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郭秀叹了口气,朝胤祚跪下,道:“殿下,此事是都察院错了,老臣代都察院向殿下陪不是了!”说完,竟然向胤祚磕了个头。
古往今来,能让言官认错的已是少有,能让言官磕头认错的,估计大清朝也只有胤祚一人。
更何况,磕头的还是名扬天下的“郭三本”,这一头下去,“郭三本”从此名望便算毁了,而六皇子的大名却可以踩着他的尸体,在大清朝如日中天。
景运门外,一个小太监看着这一幕,狠狠的跺了跺脚,转身跑道南三所的太子端本宫中,将所见所闻告知了太子胤礽。
胤礽一听顿时大怒,将手中的珐琅茶盏在地上摔个粉碎,骂道:“什么郭三本!罪证在手都参不倒胤祚!三个废物!”
小太监吓得身子一抖,连忙跪在地上口中道:“殿下息怒。”
胤礽仍不解气,一脚将书桌踢倒,纸笔书卷散落一地,一尊碧绿洮河砚在地上摔成两半,里面磨好的徽墨溅了一地,书上纸上布满点点墨痕,如脖颈中溅射的鲜血。
“郭秀参不倒他便罢了,为何还要当面认错,古往今来,言官何曾因为参错了人,而下跪认错?他郭秀错参了靳辅,还不是一言不发!”
胤礽咆哮不止,忽然,他停住了口,心中寻思过了味来。
“好你个郭三本!”胤礽嘴角勾起笑容,“这招捧杀用的高明!
胤礽心道:“让郭秀这么一闹,他胤祚的名头恐怕就要更响了,有道是树大招风,到时候不用自己对付他,皇阿玛就会对他下手的。”
想到此处,胤礽面露微笑,恢复了太子风度,让宫人捡起纸笔,重新布置好书桌。
在乾清门门前,郭秀下跪认错,胤祚愣了片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