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守望黎明号-第6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场最关键的血战打下来,曾经的“熟人”伤亡惨重。而萨克达连层油皮都没擦破。

    他就这么拿着一根木棍。糊里糊涂的跟着大军打进了山海关,打进北京城,一路从北打到南……直到某一天,忽然听说前面大军崩了,死了好几万人!然后他就跟着大军掉头往北跑……直到这个时候,他的队长才挠头的发现,萨克达居然还拎着那根关外带来的木棍!

    萨克达就是这么个传奇人物……当然,所谓传奇也不过是在兵蛋子眼中算是个人物。跟他同时进军队的那些人。只要活下来的,最差都能在汉军旗中混个将军。而他却还是个小兵。满清入关时以人头论功,计算极为严格。可萨克达尽管跟着队伍跑了几千里地,也悄悄藏了不少银钱,却一个人都没杀过……

    *****

    后来他才知道,那日整支大军掉头就跑,是因为汉人的武悼天王冉闵显灵,在扬州城下一下杀了好几万女真人!让满清八旗几乎人人戴孝。就连自家的旗主老爷康亲王,也战死在了扬州城下!

    武悼天王是谁,他还真不知道,估计是中原的神仙罢。萨克达原本看着女真一路屠杀,心里就觉得不大对劲儿,这人都杀了谁给咱养羊?旗主老爷可是说以后人人都当老爷的。如今终于出了事儿,萨克达心中就有种果然不出我所料的得意。当然,表面上还是要哭的,因为康亲王死了。

    只是萨克达没想到的是,这件天大的事终究还是波及到了他这个最下层小民。

    康亲王战死前线,为国捐躯,他留下的“孤儿寡母”可不能被亏待——满清无数的王爷都盯着顺治呢!如今满清还是“八王议政”的模式,八旗王爷的权利仅比皇帝稍逊一筹,要换个人当皇帝也不是不可能。满清最开始有些像君主+贵族院的双极模式,要到康熙当四五十年皇帝,把江山坐稳、并且老一辈都死光之后,才煞费心思的弄死了这个制度。

    其实在这件事上,八王为康亲王料理后事是次要的,考验一下顺治是不是还遵守“朕与八旗共治天下”的诺言,才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顺治就算想翻脸,也不能在江山还只打下一半的时候翻。所以没办法,他捂着肝,在北京外边儿随手圈出好大一片地方来!

    有山有水有田地有湖泊,照着关外的草原的面积圈的,给康亲王一家留作“养家糊口”之用!

    八王一看,地图上一捺多宽的地面儿,顿时满意了。北京城就这么大,再往外燕郊那块儿荒山野岭的没什么意思,四环以内就不错。

    八王议政的烂事儿我们不提。康亲王留下的“孤儿寡母”好几百口子人,撒进那么大的地面里估计连个人影都看不着,尼玛实在太大了!这还不算城内的府邸和园林。这个可不行。因此我孝庄一挥手,整个镶红旗的老兵全部退役,全都转成康亲王的家奴。足足好几千人,这才算是把场面给撑起来,终于“能过日子了”。

    而萨克达终于可以丢下木棍……哦不,是解甲归田,重新拿起皮鞭成了旗主老爷家的牧人……

    *****

    作为从龙入关的老人儿,资历在那儿摆着。知根知底的老人。旗主家用着也放心,因此萨克达管了好大一片牧场。日子确实好过了,大鱼大肉就没断了溜儿。人跟吹气球似的胖了起来。他干脆托人接了留在关外的老婆孩子,一起到北京享福……

    这一转眼就是十来年过去……

    如今萨克达已经成了康亲王府上有数的大管事,虽然生得一副团团圆圆的和气像,但出来进去是个人见到他,都要称一声“萨爷”!尤其是那些到各个王府上跑关系的汉官,人前各个人模狗样的,私下里恨不得去舔萨克达的屁股。有更无耻的还给萨克达做了一个显赫的家谱。往上几千年与萨都刺攀上了亲戚……虽然萨克达根本就不姓萨。

    “老爷这是怎么了?”这一天大雪,从城里回到庄上的萨克达脸色铁青,心事重重的坐在天井里发呆。他正热乎的第十九房小妾凑过来问道。结果萨克达瞧了她一眼。冷冰冰的说了个“滚!”,眼睛都不搭一下。

    于是整整一天,所有人都绕着天井走路,没人敢触萨克达的霉头。传说当年萨克达随先皇入关。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物!他虽然看着和气。其实当年是个顶顶凶神恶煞的人。如今锋芒消退了,每年还要杀五个人埋在后院……

    可没人知道的是,等所有人都走开之后,萨克达突然说了一句,“又杀人了啊”。语气有些哀凉……今日进京办事,没想到刚进城门,便看到清兵在满大街的捉人剃头,一个不从就割了脑袋!从朝阳门往里走。到处都是泼洒的鲜血和无头的尸体,还有那些汉人的哭嚎声。

    那些清兵依旧保持着入关时的习惯。割了头便系在腰上,人人都好像挂着好几个大葫芦……

    萨克达害怕啊!那种情景他当年见过,然后发生了什么?别人忘了十来年前的事儿,他可没忘!汉人有武悼天王保佑,万一因为辫子的事情又把那个杀神惹出来……他看着偌大的庄园,眼神中只剩下无尽的惋惜。“那些干吃饭的也不说劝劝皇上,朝有奸贼啊!”

    ……

    三日后,我大清第一忠臣陆吾咆哮宫门,诅咒圣上,自刎而死。康麻子下旨抄家、诛三族!萨克达关上门大醉了一场!在他看来,那位陆吾大人是满大清最聪明的人!连他都说不能干,可满朝文武都是傻子。

    十二日后,八百里加急的快马抵达京城,武悼天王显圣!开封府屠城!平阳屠城!太原屠城……那道轨迹仿佛一道利剑般,笔直的指向北京!对于这忽如其来的神怪事件,满朝文武顿时慌了手脚,绝大部分人都将信将疑。在说,武悼天王显灵不都一直是在江南吗?

    可尾随着快马而来的太原等城的败兵,则告诉他们一个铁一般的事实——武悼天王真过江了!而且这回他是真的怒了!

    这次屠的可不是汉人的老百姓,一个个死的全是满人,和那些跟在满人后面助纣为虐的汉官汉兵!每个人都是明正典刑,千刀万剐!死后连脑袋都要剁下来!听到这个消息,京城里一片混乱动荡。而萨克达却让人找出来自己当年的盔甲擦拭,又准备好战马,以及……他的那根木棍。

    果不其然,几日之后,康熙下旨招天下兵马进京勤王!

    而萨克达则收到孝庄太后的传话儿,当年拜托的那件事,就应在今日!萨克达勉强将全身肥肉塞进盔甲,一声叹气。晚了十几年,还是要死……当初解甲归田的时候,一批批的老人给孝庄皇后敬酒,那时候孝庄便说有朝一日,要拜托诸位老兄弟做一件事……果然是要命的事!这皇家的酒真不好喝啊。

    萨克达之所以还要重新穿上盔甲从军,皆因为如今天下滔滔,都说武悼天王原本不管凡间的事儿,满人坐天下还是汉人坐天下,对他老人家没有区别。过去发威,那是看军队屠城不顺眼,你看这些年不是渐渐消停了吗?可圣上又一旨“剃发令”,把武悼天王给招惹出来!这次他老人家大怒,甚至不惜远离坟冢、跨江北上,不杀光恶徒誓不罢休……

    于是军队不稳,甚至有人在暗中串联,想将康麻子给祭天了,来抚慰武悼天王。

    孝庄一向是力挺康麻子的。

    所以她祭出手里最后一张王牌,将过去那些散在各个王府的老兵,重新召集起来!别看数量才一万来人,这些人只要散进军里。有这帮老杀才镇着,军队就乱不了!军队乱不了,天下就还是爱新觉罗的!至于武悼天王……区区一个死人,他活着的时候没成事,那死了也成不了。

    一个鬼难道还能硬抗百万大军不成?!孝庄就是这么算计的,所以她觉得自己这步棋走的又准又狠!显然跪在她面前求救的康麻子同样是这么想得,笑得豁牙都出来了……

    ——————

    ps:恭喜贴吧被封。(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 虽千万人 完

    一夜过去,从行军床上爬起来的萨克达,只觉得浑身冰冷僵硬,腰更是酸得几乎要起不来床!

    薄薄的被子,根本挡不出二九天的寒气!他刚想抬手招呼下人帮忙,却又想起来昨天恰逢周大帅要立威,把所有的仆人都赶了回去……艹的!这也就是太后和圣上心宽,竟然派一个汉官来管理我们这些满族男儿。

    想想昨天还能拿着一根木棒放倒好几个不听话的小崽子,可只在军营的冰冷硬木板床上睡了一夜,整个人就好像丢了半条命似的。而且起床只稍微急一些,就感觉阵阵的头晕目眩。这真是老了,享福享的一身富贵病啊!想当年在白山黑水放牧的时候,吃着雪沫子、躺着草稞子也没半点儿不自在。

    他捶了捶腰,勉强支着肥胖的身躯坐直起来。还好这是北大营,营房充足,他得了一个单独的军棚。那些住临时帐篷的,大冬天的不知道冻成啥样。当然,也没人看见萨爷的这幅老态。“真是老了啊”。

    萨克达想起昨天看到的景象,军营漫山遍野,竟然一眼望不到边际!“怕不是有五十万人罢”。这才仅仅是一个北大营,不知道另外三座大营装了多少人马……肯定要比入关的时候多了好几倍。

    来北大营之前,他绝对没想到北京周围竟然聚集了这么多的军队,毕竟之前竟然半点儿风声都没听见。萨克达并不知道这些都是从太原方向溃退下来的逃兵,还以为是康麻子召集来勤王的兵马。如果不是山海关被雷轰塌。可能不少人已经逃到关外去了。如今只能聚集在北京周围,指望着这百万大军能带来一丝安慰……

    别的方面来的军队还好,只有太原方向撤下来的军队。已经不能称之为军兵。他们或许亲眼目睹、或是听过那些被“屠城”时的景象,而且这一次是他们为刀下鱼肉。据说那场面残忍极了,神仙怪罪下来不得了,最轻的都是断手断足!重则千刀万剐、身首分离!如此恐怖的描述,以至于太原来的守军哪怕在北大营也是一夜三惊,营啸更成了家常便饭。

    但奇怪的是,无论那些人恐惧到何等地步。都绝对不离开军营一步。因为他们心中其实很明白——这次不同于两国交战。两国交战,对面的将军还有可能饶了他们的狗命。但神仙发怒,谁都别想蒙混过关!想想自己这些年都做过什么事儿就知道。杀人放火剃狗尾巴……如今除了北大营,普天下那还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人在做,天在看——这句话说了多少年,人人都知道是一句废话。反而是“恨卖国无门”。成了不少人的富贵信条。如今这句话真的变成了一把利剑。挂在每个卖国贼的脑袋上,顿时人人崩溃。他们无论怎么跪地朝天磕头、将脸抽肿了痛哭忏悔都没用!因为天王他老人家明显不知道“法不责众”这回事,眼看着手上沾过血的一个都不会放过!

    老天爷,你开开眼吧!我知道错了,让天王把刀收了罢……无奈大家都在传,说这次天王是真火了,连老天爷的面子都不给!事已至此,他们除了来他们效忠的鞑子皇帝身边。还能有什么办法?

    萨克达看不起这些人,却知道皇上不得不靠这些人冲锋陷阵。只能没奈何的叹一口气。约么着差不多时间要点卯,他就着盆子洗了把脸,将腰刀挂上,准备朝门外走去。可就在掀门帘的那一刻,萨克达站住了。他的手抓着门帘布,一个劲儿的哆嗦。

    *****

    萨克达闻到了一股味儿……十几年前,当他随大军入关的时候,他每天都能闻见的味道!

    那是血腥味!刺鼻的血腥味儿,正从门帘的缝里吹进来!

    这味道他绝不会闻错——因为这些年萨克达唯一在心中暗暗自豪的事情,就是他的手还算干净,一直没沾过任何人的血。因此哪怕享受一些富贵,他也从不担心鬼神找他算账…可现在,他却开始害怕了!他想起自己带错路进的那个村庄,被跟着走的镶黄旗给屠戮一空…他想起自己娶的十几个小妾,不少都是巧取豪夺来的…他想起……

    一样样,一桩桩…他就那么抓着帘子不敢掀开,心里越想越是害怕,汗水几秒钟就浸透了后背上的棉衣!

    “小三咋~你个驴日的进来一下!”萨克达故作平静的朝外面喊了一嗓子,声音大的估计连操场那边都能听见。他不求站岗的小三子真能听到。萨克达其实是想把隔壁的几个营房里的人吵醒,让他们先出去瞅瞅。“张武!小三儿不在,你死哪儿去了!爷肩膀生疼,你来给爷揉揉……齐六……齐六~!”

    可无论他喊谁,外面都是空空荡荡的、寂静无声。

    终于,挺不下去的萨克达猛的撩了一下门帘子,抓着棍子,嗷嗷叫着冲了出去!宛如一只困在笼子里的野兽!

    可营房外面一个人都没有,冬日的天空澄澈湛蓝,照耀着宽阔的操场,和摆的整整齐齐的几十万人头!

    其中周大帅的人头高挂在中军旗杆上,鼠尾辫儿系着旗子,随风摇摆着~呼啦呼啦。萨克达的手一软,削尖的棍子从手上脱了下来,正正的扎在了他脚面上!

    从北到南十几年没见过血的木棍,这次终于在自家主人的身上破功……

    *****

    二九的寒天,没膝盖的大雪地里,萨克达正一拐一瘸的向北京城跑去。那根“妨主”的木棍,当然早被他远远的丢开。

    几十万人啊!看着人头密密麻麻的叠了好几层的摆在操场上,萨克达那刻差一点儿被吓死!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像他这样从没沾过血的满族人还有几十个,都是混事儿的老兵油子。这些人哪怕还有别的勾当,但陆远又不是法官,管不得那么多。可那些活下来的,开门见到几十万人头摆在眼前,很多人一瞬间便心胆俱裂!

    没被吓死的,萨克达还是独一份儿!

    萨克达等到清醒过来后,第一时间就往军营的马厩跑去。可原本装得满满当当的几万匹军马的马厩,如今连根毛都见不到!不单单是马,连营门旁的狗、伙食房的鸡鸭羊,甚至连存在库房里的刀枪剑戟,全部被扫荡一空!这或许是另一种“鸡犬不留”……

    没了马,萨克达还是第一时间从北大营跑了出去!

    走不了大道,那就翻燕山!萨克达心里烧着一团火,北大营几十万人全死了!死的悄无声息……这事儿他得用最快的速度告诉当今圣上!告诉孝庄太后一声!也算是报了这十来年的恩义。当年如果不是太后手指头那么一划拉,也没他退伍享受好日子的时候。

    当然,他心里没什么破敌妙策。他只想告诉圣上和太后,告诉他们那根本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存在!无论是几十万人还是几百万人!跑吧,跑去关外,去上京,去和林……总比等在北京城等死要强。等到啥时候天王的气消了,再想办法。

    仅仅才跑出十来里的山路,萨克达就已经累得像条狗似的。但他还是一步一撑着,勉勉强强走到了燕山的山脊。

    站在这儿,已经能远远的看见北京城。和——盖在北京城头的那好大一片乌云!

    萨克达一直不知道昨夜那位天王是怎么无声无息的把几十万人杀掉的!如今他知道……乌压乌压的刀剑兵器,如鸟雀盘旋在北京城的上空。一边飞行着,一边还因为偶尔碰撞,发出好听的“叮铃”“叮铃”之声。在遥远的燕山这边,听起来好像马颈子下的铃铛在响。

    就在萨克达看到的那一刻,漫天飞舞的兵刃猛然一顿,然后如同暴雨一般,从四面八方猛的向四九城扎了下去!

    萨克达得心一哆嗦,双腿一软跪在雪里,撕心裂肺的喊了一声。

    “圣上啊!”

    ——————

    ps:章节名的“虽千万人”,可不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意思,是“虽千万人吾亦诛绝”!(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王见王 上

    陆远负手站在紫禁城的门前,似乎被冬天的雪色刺的有些睁不开眼睛,于是颇为“不敬”的搭着眼,打量着这朱紫宣黄、代表着了无上皇权的城中之城!他似乎在等人,脸上稍微有些不耐烦的样子。但他此刻站立的地方……恰好是一个月前,陆吾将帽子砸在紫禁城大门上的那个位置!

    只是当时谁能想到?当他再度站到这个位置上时,整个北京城和这城中之城都用鲜血洗刷了一遍……

    长安街上空荡荡一片,从东到西都看不到半点儿人迹,只有呼啸的寒风自敞开的大门吹出来,让街面上寂寥旷荡的恍如楼兰荒城。

    可是片刻之后,忽然一阵马蹄声自城南响起,声音越来越大,须臾就如雷贯耳。骑兵正拉成一条直线,笔直朝着紫禁城的方向冲来。这马蹄声约有数百匹马构成,但踢踏声音繁而不杂、错落有致,一听便是天下罕见的精锐骑兵!要说满清刚入关的时候,这样的骑兵中队或许还能找到那么十几支。但娇养十几年后,马肥人懒,恐怕半支都剩不下。

    这支精悍的骑军明显不是满人。

    整队人马一声唿哨拐入长安街,人如猛虎马如龙,骄兵悍将之气直冲霄汉!领头一人身穿明光铁凯,披着紫亮大氅,骑着的身高丈三的大马奔腾间肌肉滚动,浑身黝黑如墨,看不到半点杂色。当他见到孤身站在宫门前的陆远时,脸色一喜。猛的抬起右手!

    只听见“喻!”的整齐一声,整个马队宛若一体般的“踏踏踏”再迈三步,化去冲击力量。随着指挥者的手势停下。随即人下马、刀出鞘,骑军向着长安大街的两端展开。

    只有那名将军在抬手之后,犹自马不停蹄的一直奔到陆远身前十步,这才一跃下马。他口中称道“陆师!”,随即单膝朝着地上跪去。

    “李将军无需如此”,陆远轻轻一摆手,李定国便觉得膝盖之下仿佛被一根弹簧定住了一把。再也跪不下去。他心中苦笑,却不敢不从——因为眼前的这人曾经是他的幕僚陆赭石,曾经是大雪山上大杀三方的“杀神”圆竖和尚。但这些都没有他的另一个身份来得震撼人心——杀胡一令惊天下。单剑阻挡清军十年不得渡江,如今更是一怒屠杀千万的“武悼天王冉闵”!

    面对绝世杀神般的陆远,他当然不敢再如当年幕僚时唤他“陆贤弟”、“陆相公”,反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