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内总管-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刑部大牢看门的差役见到王承恩领着武监大摇大摆的走过来,心中直犯迷糊,天子脚下刑部大牢也有人敢大摇大摆的硬闯,要么就是不想活的,要么就是神经错乱的!

执勤的差役朝王承恩等人大喝道:“站住,尔等何人?竟敢闯刑部大牢,活的不耐烦了嘛!”

“闪开!”丁离一声大喝道:“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公公到此,谁敢阻拦!”

丁离话音一落,差役们大惊,就算他们不知道刑部尚书是谁,也不敢不知道司礼监掌印太监是谁?此时,谁还敢妄动!

这群差役都是吃软怕硬的主,此时见王承恩等人气势汹汹,一看便是大有来头之人,可是刑部大牢没有刑部颁发的通行证,那可是是任何人也不能进的呀!

在这个时代,在权势面前,一切规矩都是可以通融的。只见一个差役首领模样的差役走出差役队列,一边躬身。一边讨好道:“诸位公公请,请!”

说罢,这差役嘱咐一边地差役,然后亲自带着王承恩等人进到刑部大牢。

那个朝代的大牢,都是社会最黑暗的地方。自皋陶祖师爷开创了监狱的样板模式后,一代又一代的典狱官吏将监狱建设成为恐怖、血腥的代名词。汉代酷吏尹赏任长安县令时,曾在监狱里修造了名为“虎穴”的地牢,挖地数丈深。四面砌墙。用大石板盖住出口。他将人犯抓来。以百人为一批,依次关进虎穴中,用大石板盖住,几天后这些人犯都死在了一起。一般的衙门官吏常常将那些无辜地证人以及相关人员一并监禁,对那些被拘锁地人不给口粮,让他们活活饿死;或者擅自对犯人严刑拷打,将他们折磨至死。狱内阴暗潮湿。空气污浊,疾病流行,又无医药,加之寝食失常,犯人在狱内死去地不计其数。

以上种种,也难怪王承恩担心秦雨会在刑部大牢会出什么事情,火急火燎的赶来刑部大牢。

那差役倒是想跟王承恩套些交情,小心翼翼的询问王承恩道:“小的想问王公公。大牢内找何许人?”

王承恩并不说话。丁离冷声问那差役:“你只需回答问题带路,其他的少废话,刑部大牢女监在何处?”

那差役吃了个闭门羹。只得再不出声,带着王承恩来到女监,一直没开口的王承恩朝那差役冷声道:“你且去寻刑部大牢的管事来,就说我王承恩在刑部大牢女监等他!”

闻及此言,那差役立刻点头哈腰地朝外而去,找刑部大牢管事去了。

王承恩领着武监手举火把,一个牢房一个牢房的找去,越看越触目惊心,古代牢狱,昏暗、潮湿、吃喝拉撒都在一室,果然不是人能待的地方。

“怪了!”王承恩纳闷,不是秦良玉亲自将秦雨送往刑部天牢吗?此时却寻不到人!

“下官拜见王公公!”

正在王承恩纳闷的时候,刑部大牢的管事急匆匆的来到王承恩身侧,见到王承恩立刻躬身便拜。

王承恩见这刑部大牢管事曾经在倪元璐家中见过,便躬身回礼,询问道:“大人,可知道秦良玉、秦少保老建军的孙侄女秦雨关在何处?”

刑部大牢管事听到王承恩的话,愣了一下,朝王承恩回道:“秦少保地孙侄女一直未关在刑部大牢!”

“未关在刑部大牢?”王承恩急忙问道:“那是关在何处?”

“秦少保地孙侄女被秦少保押解刑部,尚书大人实在没法,念秦家一门忠烈,总不能连最后一根独苗都没留下来,只得想了个权益之计,瞒着秦少保,对外宣称秦姑娘下了刑部大牢,现在秦姑娘正在工部尚书倪大人处暂避!”

“原来这样!”王承恩悬在心头的石头始落下。王承恩自然不会有‘秦家一门忠烈,保护秦家独苗’的想法,美人,特别是王承恩看上地美人,不成为他的侍寝佳人,他就浑身不自在!

王承恩领着人出了刑部大牢,正待直接到倪元璐在京城郊外的府邸,一名武监骑了快马,一路飞驰而来,快到王承恩身前时,一勒马缰,马匹前蹄高高扬起,那武监在马匹前蹄扬起的瞬间已经翻身下了马,朝王承恩禀报道:“禀报王公公,皇上宣王公公速进宫议事!”

王承恩明显愣了一下,下早朝时,崇祯并没有找他,现在却急找他进宫,一定是什么急事儿!

王承恩不敢耽搁,接过武监的马匹,扬鞭往紫禁城飞驰而去。

来到紫禁城,王承恩下马步行,急匆匆进了乾清宫。乾清宫内,早集合了一堆大臣,而且是武将居多,王承恩看到这些武将,心中了然,崇祯要集合力量对付国内的叛乱!

“臣,王承恩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爱卿无需多礼。”崇祯还因为王承恩的战功心中兴奋不已,见到王承恩后,本来晦暗的神色一扫而去,笑道:“见到爱卿,朕心中逐定,能分朕忧者,非爱卿不可,哈哈!”

听到崇祯这句话,周围站立的大臣心中猛跳一下。崇祯对王承恩地器重怕是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

闻及崇祯之言,王承恩也心中咯噔一下,崇祯这话,分明是有意派遣自己上内战前线!可是王承恩还没准备好去剿匪呀!

家私兵王承恩是准备用来从高丽登陆在后金的侧翼牵这可是在敌后部署兵力呀,后勤如何保障都够王承恩忙的,若是王承恩被崇祯派遣去剿匪,王承恩的一切计划都泡汤了!

果然。崇祯朝王承恩道:“陕西乱民贼患势大。朕与诸位爱卿商议。朝廷内能征善战者,非爱卿莫属!”

王承恩心头再跳了一下,战’四字,臣受之有愧,臣以为,若要平贼换需要双管齐下!只战。治标不治本,边剿匪边抚民方为标本兼治的上上之策!”

明朝历史上也出现过对反贼‘边剿边抚’的政策。这套政策地实行者熊文灿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招抚张献忠、刘国能投降,而张献忠名义上是归顺明朝,实际是向熊文灿催索饷银,屯兵数万于谷城,伺机而动。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再起。势如破绣。熊文灿因此次抚局失败而被捕入狱,次年被斩。

熊文灿地政策没错,只是他地策略只是招安反贼而不是抚民。没有找到明朝农民起义的根源,治标不治本,也怪不得给崇祯砍了脑袋!

明朝的赋税,是后世史学家普遍认为收得及低的。农业税低。商业税更低,明代的税收几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增加。而实际上是不断减少,农业税减少,商业税减少的更多。所以到了崇祯年间,人们对任何一次增税地行为都叫苦连天。以至当政府试图增加赋税时阻力重重。

为什么农民还会反了这样的朝廷呢?

明末处于地球小冰河时期,连年干旱让民众颗粒无收,这只是其一。

还有就是官商勾结盘剥!

明朝通过张居正的改革后,确实有了一定的起色,张居正的改革前,明朝的粮食赋税还是缴纳粮食收成为主,当时运送粮食抵京就是朝廷一笔非常大的开销,张居正改革后,规定粮食赋税折合成银子来交纳,这样确实省了诸多的人力、物力为朝廷节约大笔开销。

可这样一来,却出现了一个隐患,农民造反地真正隐患!

张居正改革后,农民为了交纳粮食赋税,就首先必须把收获地粮食卖掉,于是到了每年征收赋税的时候,市场上卖出的粮食骤然增多,导致粮价不断下跌,农民只有卖出比正常价格时候更多地粮食才能获得交纳赋税所需要的银子。

而到了征收赋税的时段过去,市场上的粮食减少,于是价格又会上升。这种现象在许多明代经济史著作论文中都有记述。在一本著作中就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山东汾上县1576就报告说收获之后,很快就到了税收期限,这时候的小麦价格从正常的每。C。37两白银,大麦则从每。+25白银。三个月后价格又回到了正常的水平”!

这并非仅仅发生一个地区,当时明朝全国各地都是如此,在南方的话,这种由于交纳赋税造成的粮食价格波动可能还要剧烈。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明朝征服政府从中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不妨作个假设,假如农民卖出一百石的粮食,这时候粮价是每。得到的银子是30两,上交给政府。而等政府拿到这30两白银的时候,用于支出各种开销的时候,正好是过了税收时期,粮价回到正常水平,甚至高于正常水平。如果用这30两银子到市场上去买粮食的话,假如粮价是0。5两白银,只能买到60石的粮食。于是在农民那里,他觉得自己交的税是一百石,而实际上政府真正收到只有60石。那么当40石的好》跑到哪里去了?显然就是跑到那些买进卖出的商人那里去了。

这种粮价波动造成的影响对于解释为什么政府实际收到的赋税很低,而农民实际的交纳的赋税其实并没有那么低应该还是比较有力的。这里面的差额实际上是被商人和勾结商人的官僚拿去了。加上大官僚、皇室封地逃税、免税等次要原因,明朝的赋税能收上来的本就不多。

到了崇祯时期,恶性循环,税越收越没有,税越收越富足了商人、官僚的腰包。

呜呼!

于是明朝统治者就背上了一个这样的骂名:残暴荒淫,如何横征暴敛,敲骨吸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明代的灭亡都是由于统治者征收的赋税过重,人民难以负担,奋起反抗的结果!

话又扯远了,有点骗字数的嫌疑!

“边剿匪边抚民!?”崇祯听到王承恩的话明显来了兴趣。因为王承恩的功绩,别说王承恩能解决明朝的隐患,只要崇祯这个皇帝喜欢了,说的恶俗一点,王承恩就算是放个响屁,崇祯都认为是香的!

乾清宫内一起面圣的大臣们,听到王承恩的话,齐齐朝王承恩看去,看王承恩这个太监又有什么花花肠子!

“臣以为,贼患之根本乃抚民。”王承恩继续道:“如若百姓安居,何苦冒铤而走险造反生事。皇上当初减免一半赋税,仅仅杯水车薪,若要治标,先从这粮食赋税征收方式上下功夫!”

这王承恩敢动粮食赋税的征收方式,这也太大胆了,连内阁大臣们都没办法的事情,这个太监竟然要动粮食赋税征收方式!

可是,现在王承恩给崇祯捧得如日中天,这些大臣们肚子里的复议如何敢说出来,惹怒崇祯!

果然,崇祯听到王承恩的话立刻仰面大笑道:“王爱卿且说无妨,只要是切实可行的,朕都许爱卿人力物力去办!”

卷五 莫道不销魂

→第152章 … 犯众怒←

及崇祯此言,王承恩在心中暗叹,若是自己真将这法能是听天由命了。这法子的覆盖面太广了,崇祯能不能通过还真是问题!

而且很多朝中大臣的利益牵涉其中,一变,则牵一发而动全身,那将是整个朝野的震动,除非王承恩真准备与满朝的大臣为敌!

看着崇祯用满怀期待目光看着自己,王承恩心头一震,罢了、罢了,历史上那次变革不会损害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王承恩害怕得罪人吗?

“臣以为,民以食为天,若要抚民,非粮不可。将地赋税由上缴粮食转变为现银兑换,虽能为朝廷节约人力、物力,实际却为民患弊端!”

“百姓为上缴赋税,粮多的时候不得不贱卖抵税,不法商贩在粮多季节低价收购,粮少季节高价抛出。实则是肥了不法商贩口袋。”

王承恩话音一落,崇祯及大臣们心中大惊,这太监竟然大胆至真敢动‘改变赋税方式的念头’!

王承恩既然开了口,自然就不会再藏私,反正说了出来,他就准备说完,以自己在崇祯心中的地位,就算崇祯不接受,也不会受到责怪,谬论误国,王承恩这套可是几百年后对明朝民患的经验总结!

王承恩继续道:“臣有三条,若行可治本!其一,各州、府、县设粮所,收纳百姓粮食为赋税,到春东夏三季粮少时卖出粮食,所得税银上缴朝廷。严厉惩处投机倒把商贩;其二,重核各地地租,杜绝拖欠,有意拖欠者,其地收归朝廷国有,征收难民代耕;其三,对反军平常军士以安抚为主,只惩首恶!”

王承恩这三条一出。满堂大臣无不变色。前两条明显就是针对大部分人的。那些低价收粮。高价抛售地不法商贩,谁没跟朝中大臣有点明里暗里的联系!

最要命的还是第二条!重审地租,这可跟满朝皇公、大臣息息相关。

明朝的土地到明朝中后期已经完全掌握在王公、贵族、勋戚、达官、显宦、地主、豪强、富贾手中,虚登所属土地逃税或者根本就不缴纳土地赋税的王公、大臣。

若崇祯听信王承恩的建议要重查土地,那就从根本上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就是与满朝有猫腻的王公、大臣公开叫板,这可是犯了天下之大不为!

王承恩这次地篓子可算是捅上了天!乾清宫地大臣们谁也不敢说话。崇祯坐在龙椅上冷着脸在思索王承恩地话。

王承恩时不时的瞟一眼龙椅上的崇祯,扑捉崇祯的神色变化,可是让王承恩郁闷的是,他始终没发现崇祯脸上的异常。王承恩有点暗怪自己嘴太快,只图一时痛快,现在好了,听天由命,任你权势再大。也不过皇帝的一句话!

王承恩当然不想搞什么土地改革。他只不过通过这三条让明朝尴尬地土地赋税得以缓解,土地赋税那点小钱不够明朝彻底倚重工商来的赋税丰厚。可是明朝的主体是农民,若不解决现行的土地赋税。朝廷收不到钱、农民实际缴纳的赋税又过高,到了官商口袋里的弊端,农民还会反。

静!乾清宫内只有众人的呼吸声,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崇祯!

从崇祯地表情上看不到任何对王承恩提议地支持与否,王承恩心中一动,这崇祯越来越难看透心思,也越来越像个皇帝了!

崇祯发觉群臣在注视自己,突然道:“各位爱卿对王爱卿的提议以为如何?都说说,说得如何,朕绝不怪各位爱卿!”

群臣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敢在崇祯没表态前对王承恩的提议发表任何看法,当然这帮大臣是绝对不会支持王承恩就是了。

“怎么?!”崇祯突然笑道:“诸位爱卿都没意见吗?那王爱卿地提议,朕可要执行了!”

崇祯的话音一落,群臣皆惊,君无戏言,若崇祯一决定就无可挽回了!

一旁的王承恩也吓了一跳,现在的崇祯开始会胁迫大臣了,这那还是那个两年多前能被自己左右、什么都听自己的十七岁未成年皇帝!

“臣有本奏!”温体仁朝龙座上的崇祯作了一躬,继续道:“王公公此策臣觉得不妥!土

之本,动则民心大乱,皇上切不可为呀!”

当然不妥!明朝代表当时大地主集团、大商贩集团利益的齐楚浙党领袖温体仁自然会反对王承恩打土地的心思,若动了土地,齐楚浙党吃什么?喝什么?

“是呀!温大人所言及是!”

“若动了土地,我朝贼患未平,内患再其,国将不国,王公公此言不足于立国!”

“臣也觉得不妥……”

好嘛,王承恩一言激起千层浪,有温体仁出了头,齐楚浙党大臣轮番上阵,口伐王承恩的提议。

“臣到是觉得王公公此提议到是可为……”终于出来个能帮王承恩说话的,这朝臣中一如既往支持王承恩的除了倪元璐,再没有别人!

“倪大人此言差矣!”倪元璐话音未落,钱谦益已经朝崇祯躬身道:“臣以为,王公公所言只有第三点臣觉得可行,其他若行,实乃乱国!”

乱国?!王承恩差点要昏了,连钱谦益为了土地重审的事情都与老对手温体仁站在了一边。看来这次真的是众失之,想在明朝推行改革,一旦犯了众官僚的的利益,难度之大不是一点点呀!

王承恩对明朝的官僚主义的认识,经过此事又有了深刻的认识——彻骨的认识,朝廷中不培养自己的势力,只凭借倪元璐一个辅臣是不行了!

“钱大人说的极是!”温体仁抢在欲出言的倪元璐前朝崇祯继续道:“若真按照王公公提议所行,我大明将大乱,届时内忧之下,难保建奴不再次乘虚而入!”

“是啊!皇上,王公公此提议不能行呀!”

“臣赤胆忠心,不要官爵俸禄,也要力阻皇上施行王公公的提议!”

“噗咚——”

也不知道是那个大臣先跪到地板上,顿时,除了王承恩、倪元璐和几个武将,崇祯脚下跪了一地的大臣,齐声朝崇祯道:“臣愿以消官爵俸禄,力阻重审地租、地契!”

王承恩被吓了一大跳,他实在没想到动重审地租、地契的事情,群臣会反应怎么大,而且龙椅上的崇祯一直静静地听着这帮大臣联合起来反对王承恩的提议,而丝毫不表任何态度!

王承恩看看一旁的倪元璐,倪元璐朝王承恩无奈的摇摇头,王承恩心中哀叹,难怪魏忠贤权利再大,也有东林党大臣不怕死的出来的弹劾魏忠贤。

而且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的权利不仅仅大,还搞恐怖活动,最重要的是还架空了天启帝,联合齐楚浙党才将东林党镇压,现在的王承恩有什么呢?

只有跟魏忠贤一样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恐怖活动,王承恩没搞过,架空崇祯帝,可能吗?联合一党镇压一党?王承恩已经成了权利巅峰的孤家寡人!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崇祯这个皇帝对王承恩提议的意思。

王承恩偷眼朝崇祯看去,只见龙椅上的崇祯瞪着脚下跪倒的群臣眼中杀机一闪而逝!

就是这个眼神!

王承恩心头一跳,他又想起了两年多前,‘阉党’大臣集体写辞职奏折威胁崇祯就范的时候,王承恩也见过崇祯这样的眼神。

那时候的崇祯还满脸愤愤不平的朝王承恩大声诉苦,两年后的崇祯竟然面上看不出任何变化,却已经动了杀机!

这个崇祯帝难道真是如史书上记载的崇祯一般,嗜杀大臣如家常便饭吗?看着崇祯眼中一闪而逝的杀机,王承恩冷汗寝重衣。

崇祯的杀机自然不是对王承恩的,王承恩的只不过是提议,若是王承恩去施行自己的政策失败了,崇祯可能会杀王承恩来泄愤,历史上那个皇帝不是如此,更何况是崇祯这个身处危明、疾病乱投医的皇帝!

崇祯眼中的杀机是对他脚跟前、以辞官要挟崇祯的大臣们。崇祯好歹是个皇帝,而且还是个经历过一次群臣请辞要挟,心中有着抱负的皇帝!

王承恩心中朝跪倒在地的大臣们哀叹,要挟谁不好,偏偏要挟崇祯这个皇帝,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卷五 莫道不销魂

→第153章 … 培植势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