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她在郑国朝中很有势力的话,那她完全可以单手碾压倾楚贵族嘛,完全没必要向苏重城求助吧?所以归根结底来说,还是筠姬依靠她的势力无法解决倾楚贵族才需要求助苏重城啊。
筠姬自己解决不掉朝中倾楚贵族,于是来求助苏重城。
自己解决不掉,所以向别人求助,按统治力百分比计算的话,无法解决倾楚贵族的筠姬的统治力应在百分之五十以下,乃至处在一种和倾楚贵族微妙平衡的局面。
甚至于主动向外求助的筠姬很可能在与倾楚贵族的斗争中处于弱势,如果她真的有优势的话,她也不至于去求苏国这个有世仇的国家了。
也就是说现在郑国形势仍不太明朗,筠姬未必肯定能解决倾楚贵族,倾楚贵族反而有可能解决筠姬。
这样一看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这不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而是一场容易引火****的大赌啊。
把赌注压在筠姬身上,赌中了一切都好说,若是赌输了,那可就一切都完了
这要压的赌注不小啊,苏重城慨叹了一声,询问道;“敢问郑伯,若是在下帮您搞定了郑国朝中倾楚的贵族,苏国能拿到什么好处?”
在选择帮筠姬之前,苏重城有必要确认一下赌赢之后拿到的利润。
如果赌赢后得到的利润不足以冒这样的风险,那苏重城就没有理由去帮筠姬了,趋财趋利也是要看能拿多少利润的,拿的利润不多还要冒那么大的风险,那是蠢货才会干的事情。
“好处?”
筠姬一怔,蹙眉道;“郑国赔偿苏国的那些还不能算是好处么?公子你还想要什么好处?”
“您之前提的那些也能算是好处吗?”
苏重城嗤笑一声,“我跟您直说吧,那不是好处,那只是您展现诚意的一块筹码而已,是我们合作的基础,而不是好处。那是两百年前郑国欠下苏国的,您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赔偿了应该赔偿的。举个例子吧,您为了埋藏在土壤深处的宝物挖了一个坑,您把宝物挖出来了,过了一段时间又想在坑上建一栋楼,那就应该先把这个坑填埋起来,您想想,不把坑填埋起来怎么建楼?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宝物是您的,楼也是您的,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世间安得双全法,您既想要宝物,又想建楼,又不想埋坑,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
苏重城说,“就像很多富豪权贵在享受一生风光后发出的感叹,一辈子山珍海味,快要撑死的时候,又开始羡慕别人碗里的醋熘白菜,您还真想把天下的便宜全占干净了不成?知不知道有多少人辛苦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能尝一尝您碗里的肥肉是什么滋味?”
“您是知道的,您所有的痛苦与困顿,都是您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您的生死,不关任何人的事。”苏重城说。
“单论偿还来说”筠姬看着苏重城,“您要求的未免也太多了吧?”
“偿还这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苏重城摇头,“如果可以,我不想细谈偿还这种事。你们郑国两百年前欠下的,不止是那些麦子,不止是那些土地,而是每一个辛苦耕耘最后被夺走麦子的苏国人,那场战争不是数字,那是每一条苏国人的命,每一升苏国人的血,每一处战火蔓延的地方,每一滴苏国人留下的眼泪,您当小国就不是国么?那我现在告诉您,您所认为的代价昂贵,您所谓的偿还,远换不起我两百年前因战争死去的、流离失所的、饿死的苏国子民。”
苏重城直视着筠姬的眸子,“现在的你没有资格谈偿还这个词,两百年前的郑庄公更不配谈偿还。”
“不配?”筠姬笑了,“既然不配,公子为何愿意和我谈?为何要求我偿还?”
“我想您应该是搞错了。”
苏重城也笑了,“那是国血,那是本属于我苏国的东西,偿还?不是,是拿回本属于我的东西。有光复旧日山河的机会,我有理由拒绝吗?一件能被所有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我不能拒绝它。”
“你想拿回什么?”
“当初你们从王室手里拿来的苏国土地。还有割走的麦子,我要十倍。”
“十倍?”
“没错,十倍。”
苏重城要求筠姬十倍奉还当初割走的麦子,筠姬很痛快的就答应下来了。
说是十倍,其实那些麦子并不多,郑国当初割走苏国的麦子主要也不是为了抢粮食,不过是因为当初郑国和王室有矛盾,郑庄公有不臣的心思,于是找了个由头挑衅王室。
说白了,割走的麦子不过是一个由头而已,实际上割走的麦子并没有多少。郑国匆忙入境割走苏国麦子,想来也没割走几亩地,能割走一百石就不错了,说不定还要更少。
春秋时期的人就是这么淳朴,因为一些粮食就涉及到尊严打起来了,这样的事情放在春秋屡见不鲜。
听起来真是有意思,放在二十一世纪怎么说也要交涉一番吧?要是放在大国对小国之间,说不定还会主动送些粮食援助贫苦小国呢,二十一世纪怎么可能因为这种小事打起来啊。
春秋时期的人真是太淳朴了。
嗯,先撇开春秋时期的人淳朴不淳朴的问题不谈,回归正题,总而言之呢,郑国没有割走苏国多少麦子,苏重城要求割走的麦子十倍奉还,撑死了也不过一千石,郑国地处中原,是各国的交通枢纽,农业、经济发达,作为一个千乘之国,一千石的麦子还是拿得出来的。
说穿了,主要还是面子问题,两百年前的郑国夺走了苏国的麦子,两百年后的郑国将麦子十倍奉还,这一切主要还是因为苏重城想为苏国挣面子。
苏国,已经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原小国了。
第六十二章联郑(下)()
苏重城和筠姬谈完了郑国赔偿苏国的事宜。
谈完这些之后,在苏瑾萱的推动下,少城主又挑起了苏郑合作的话题,询问苏国得到的好处的问题。
合作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虽然眼前的郑国君主是个美人,对苏重城的态度也很好但是总不能看着这筠姬漂亮就白白为她干活吧?
嗯,要是有个外挂系统之类的金手指的话,帮帮筠姬也没什么,可少城主没有外挂金手指啊,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要强行装蒜帮妹子?少城主又不是精虫上脑、只想着交配的大猩猩,有什么理由非抓着这个郑国的漂亮美人不放?
星蕴城有四万户人家,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啊,何至于要危害自己国家的利益为郑国火中取栗?
世界上有两根杠杆可以驱使人们行动,其中一根杠杆是利益——这是拿破仑曾说过的。
到最后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如果能分到一块大蛋糕,那帮筠姬解决郑国的倾楚贵族也没什么。
对手握国家战略资源的苏重城来说,重现一次萨拉丁堡大屠杀不是什么难事。
“虽说郑国是个千乘之国啦,但是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送出去的”
听了少城主的理由之后,筠姬眨眨水润的眸子,思考了一会儿,卖萌似的说;“那把郑国送给你们好不好?”
“什么?要把郑国当作合作好处送过来?”
原本充当恶人形象的苏重城这一刻也傻眼了,解决倾楚贵族也不至于把整个国家都送出来吧?
哪有把国家送出来的国君啊,筠姬这家伙绝对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
念及此处,苏重城提高警惕,道;“郑伯,您说您把郑国送过来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啊,因为郑国实在没什么可送的东西嘛。”
筠姬用食指戳着脸颊,歪了歪脑袋,“所以我就嫁给你咯。我是郑国的国君,你娶了我之后呢,郑国就由你来管理,我就退居幕后帮衬你,这样好不好?”
“呵呵说实在的,您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
“苏氏公子,我可没有开玩笑哦。”
“什么?您没有开玩笑?”
“对啊,我真的没有开玩笑。”
没有开玩笑?
听了筠姬的补充解释后,苏重城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少城主沉默了一会儿,他扭了扭僵硬的脖子,把脸面向苏瑾萱,用眼神传递了一条信息,“瑾萱堂姐,我问你,我最近是变帅了吗?能让国君一见钟情爱上我的那种帅。”
“堂弟,现在还是白天。”
苏瑾萱露出了怜悯的表情,炸了眨眼;“所以就不要做不切实际的白日梦了。”
“我哪有做白日梦啊,堂姐你难道没听到么?郑伯刚才说的那些话。”
“我耳朵又没聋,当然听到了啊,可就算这样也不能证明你变帅了吧?充其量只能说对方眼瞎了而已。”
“你这样说未免太失礼了吧?我说堂姐你就不能有点常识吗?对方可是一国之君,是神姬啊,神姬怎么可能眼瞎啊,说话之前能不能先想一想?照顾一下合理性?”
“当合理性与逻辑相悖的时候,我选择逻辑。”
“但是神姬眼瞎这种逻辑是根本无法成立的。”
“对啊,可我是站在女人角度来说的。”
苏瑾萱说的好有道理,苏重城竟无言以对。
这时,坐在对面的筠姬或许是受不了两人眉来眼去的状态了,忍不住咳嗽了两声,“苏氏公子,还是说一说你的看法吧,你觉得这个‘好处’还能入您的法眼吗?你觉得如何?”
如果没有阴谋诡计的话,当然好啊。
苏重城心中说着,他想了想,推辞说;“郑伯的提议自然是很好的,不过嫁娶这个问题嘛您是千乘之国国君,而我不过一中原小国诸侯之子,门不当户不对,恐遭人非议,这个还是算了吧。”
“算了?”
筠姬低声重复了一遍苏重城说的话,继而不满地瘪起了嘴,“你嫌弃我?难道我长得很难看吗?”
“不敢嫌弃郑伯。”
苏重城擦了擦冷汗,“您长得很漂亮,是在下配不上您。”
苏重城这话没有奉承、没有作假的意思,他说的没错,筠姬的确是个相当可爱的女孩。
颜值要按百分制计算的话,筠姬至少能拿九十五分吧?客观来说,筠姬是苏重城见过唯一一个能和苏澄一较高下的美女,便是他亲爱的妹妹,女神模板温嬴比之筠姬也要差上一线。
这是大实话,春秋时期的郑国、卫国是出美女最多的地方,之前提到过‘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倾国美女夏姬就是这郑国的公主。
诗经十五国风中,郑风有云;“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郑风共有二十一篇,大多为情歌,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段享誉千古的情诗就出自郑风。
这些情歌大多赞颂郑国貌美女子,女子美貌绝代风华,顾盼生辉,故春秋时期美女又以郑、卫二国美女闻名。
郑国美人多,而筠姬又是郑国的国君,哪有长得不漂亮的道理?
苏重城拒绝筠姬,不是因为筠姬不漂亮,而是因为她太漂亮了,她所说的‘好处’太过诱人了。
一个倾城祸国的美人,一个扼天下之喉的中原战略要地,这些好处说给就给,未免太可疑了。
“既然我长得不难看,那又为什么要拒绝我呢?苏氏公子?”
苏重城正怀疑筠姬目的的时候,筠姬却开口了。
她眼波流转,顿了一顿,继而轻声道;
“你是诸侯之子,将来是要继承苏国君主之位之人,乃一国之君。你无庸无咎,我清清白白,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哪来的门不当户不对之说?”
ps;这几章码的很是累人,简直有种痛不欲生的感觉。
状态可能有些不太对劲,成绩也很差,坚持十几万字吧,实在起不来就去二次元同人区写同人好了。
第六十三章这是一个过渡章节()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苏重城帮助郑国其实是对苏国有好处的。
如今楚国打算北进中原和晋国争夺中原霸权,楚国打算进军中原,地处中原的苏国定处于楚国的扩张范围之内,楚蛮子若打算伐苏苏重城凭借着两只城娘和一只神姬能不能挡下楚国大军?能不能保护住苏国仅剩的两座城池?
这都是不能确定的事情,不能确定的事情就代表着意外。
苏国要是个千乘之国,有个几十座城邑做后盾,赌一赌也就罢了,可现如今的苏国只有两座城池啊,一个只有两座城池随时可能被灭国的小国家有赌一把的资本吗?
很显然,苏国没有搏一把的资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重城选择紧抱晋国大腿,跟着晋国赌一把。
苏重城这么想没什么好奇怪的,楚国向来作风强硬,三百五十年前称王,谓之蛮夷而天下共伐之。
虽然苏重城不是春秋人很喜欢周礼那一套,但也不至于完全反对周礼那一套吧。楚国也是华夏族南迁到荆楚之地的,为什么楚国就被叫做蛮夷?就因为楚国他完全不合礼啊,作风强硬,没事儿喜欢干涉他国内政,非诸侯却公然称王,挑战礼法也就算了,还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到处惹是生非,让其他国家怎么喜欢这个地处南方不与中原交流的超级大国?
什么?因为中原各国看不起楚国这个蛮夷国家,所以楚国才不爽称王和中原各国关系不好的?别开玩笑了,秦国还是西方蛮夷国呢,秦国还不受中原各国待见呢,为什么秦国能和晋国这样的中原国保持的关系不错?为什么能有秦晋之好?
虽说前几年秦国和晋国关系也不好,也打起来了,被晋国魏氏按在地上摩擦之后又被晋厉公联四军八卿胖揍了一顿,最近还打算联楚伐晋但是吧,归根结底还是楚国不愿吸取中原文化,仍保持着蛮夷的文化不愿进步啊。
秦国愿意吸收中原文化,努力吸收中原文化,寻求中原诸侯认同。反观楚国,因为诸侯对自己的态度就不爽了,不服宗周,自立为王,平时还喜欢侵略一些中原小国,随时准备因为中原诸侯的一句蛮夷杀回中原,正如这个国家的图腾一样,这是一头好战的恶熊啊。
再说秦国吸收中原文化,求贤求得卫国公孙鞅变法,公孙鞅虽然被车裂了,新法却沿袭下来。楚国吴起变法失败,吴起被旧贵族杀死之后,法却没有沿袭下来。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楚国被称作蛮夷,正是由于这个国家旧贵族的蛮夷惰性的体系啊,它不会去主动汲取中原文化的精华,它不具备包容天下的气度,从根本上根本就不具备统一诸夏的能力,就算真的能统一诸夏,最后也不过是第二个宗周,分裂是肯定的。
楚国不具备包容天下的气度和能力,晋国就有,楚材晋用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一个不被天下人接受的国家,一个虽然有实力却侵略性极强的国家,一个诸侯国中极不稳定的侵略因子,一头不知何时就会打过来的恶熊,一个摆明态度表示‘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的国家,这让苏重城如何安心?
孟子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放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同样适用,同样,放在春秋的国际社会也是这个道理。
一头恶熊,一个好战的蛮夷国,怎么能让苏重城安心?
国际社会要站队,就楚国这熊样,苏重城有什么理由要跟着这个国家混?看看人家晋国是怎么处理国家关系的?这种时候不跟着晋国老大哥混,难道还能跟着楚国混么?
如今的春秋就是两极格局,不跟着楚国混,那就跟着晋国混吧,反正晋国比楚国强。
除了晋国之外,苏重城没有其他选择。
郑国地处中原,是楚国中原战线的最前沿,郑国与苏国近,郑国要是跟着楚国混,那距离郑国非常近的跟着晋国混的苏国就要倒大霉了可郑国要是跟着晋国混呢?
那晋国的政治势力版图就会扩大,楚国的战线就会回缩,虽然郑国算不上苏国的盟友,但好歹算是个堵住楚国路的屏障啊。
虽然是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倒戈的狗腿子小国家吧但谁也不介意在自家院子外面设个路障不是?
抱着这样的想法,苏重城和苏瑾萱二人姑且和筠姬达成了共识,在筠姬表明不会声张苏重城召唤城娘能力的前提下,苏重城、苏瑾萱二人筹备起了解决郑国朝中倾楚贵族的计划。
说是筹备计划,事实上苏重城很清楚,整件事情不需要什么计划,只需要魄力就够了,一切就看筠姬有没有那个魄力了。
秦始皇有魄力解决了吕不韦、嫪毐势力统合秦国资源,于是大秦帝国铁蹄踏遍诸夏,统一六国。崇祯没魄力解决东林党,于是自缢煤山,明亡。
郑国还没到不灭倾楚贵族就亡的地步,所以筠姬未必会有灭倾楚贵族的魄力。
没到灭亡的地步,但若没了那些贵族筠姬控制起来效率肯定会高一些,相对于现在的奴隶社会分权寡头政治,还是君主独裁更好一些,没了那些贵族就等于没了掣肘,苏重城由衷希望筠姬能明白这个道理。
为郑国好,也是为苏国好。
只要筠姬有了灭倾楚贵族的魄力,苏重城和苏瑾萱这两个穿越者策划一场萨拉丁堡大屠杀不难,他们会如阿里消灭马穆鲁克一样,轻松的消灭倾楚贵族。
抱着这样的想法,苏重城故意把筠姬留了下来,让她多留在温城一段时间,好好权衡利弊,免得到时候掉链子,犹豫不决导致失败。
把筠姬留了两天时间,见筠姬已经下定决心之后,苏重城等人决定启程前往郑国。
当然了,这其中不包括晏若晏樱二人,一来她们只是去晋国谈会盟的,没理由跟着苏重城等人去郑国。二来晏若晏樱二人都是齐国人,晏樱还是个精明的过分的小萝莉,把晏樱带去郑国,谁知道晏樱会不会为了齐国的利益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苏重城实在是放心不下。
苏重城决定放走这两个人,她们要去会盟,那就让她们去会盟好了。
虽然有些可惜,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
就在苏重城一边可惜着放走晏若母女,一边准备出发的时候,他却接到了一只来自成周城的传音纸鹤。
是的,那是一只来自洛邑成周城的传音纸鹤,署名却是他亲爱的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