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跟随曹操-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淳于琼就好奇地问道:“子远,不妨说来听听。

我这里虽然离前线挺近,不过消息很是闭塞,根本就听不到什么新鲜事;再说了本初自从做了大将军以后,也就懒得跟我们这些旧人打交道了。”

许攸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他听懂了淳于琼的暗示:放心说吧,我不会跟袁绍告密地。正好他也觉得自己的观点很棒,正需要别人的理解支持,于是低声说道:“前几天我跟主公建议道:‘曹操的军队本来就很少,而全部用来抗击我们,留守定陶的部队,必定又弱又少,那里一定很空虚脆弱,如果派一支轻装部队,星夜前往偷袭,定陶必定可以攻下。定陶毕竟是兖州州牧府的所在地,如果我们能够将它一举攻下,曹操对兖州就会失去大半的控制力。即使不能迅速攻克定陶,也可使曹操首尾难顾,疲于奔命,势必也能击败曹操。’你听听,我这个建议怎么样?”

淳于琼拍案叫好,“子远,这个奇袭定陶的主意妙极了!这样一来,济阴郡就会落入咱们地掌控之中,只要派出大部队在官渡这里继续与曹军对峙,另外派遣几万人与袁谭公子东西夹攻,那么济北国、东平国、山阳郡就会全都落入我军之手,兖州的大半也就成为我们的掌中之物了。那个时候,我们坐拥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四州之地,试问天下谁能抵挡?我想到时候曹孟德也得屁颠屁颠地来求和吧!”

许攸可算找到了知己了。他大手一拍几案:“仲简。你所说得正是我所想地啊!”

淳于琼热切地问道:“子远。这个奇袭定陶是由谁来执行地。张颌还是高览?我觉得怎么袁军中就他们两个战术能力还不错。执行这奇袭地任务非此两人中地一人不可!”

他看了看许攸地脸色。怀疑地问道:“难道我猜错了。是那个蒋奇?他地武艺一般。谋略也是中等水平而已。天晓得本初主公为什么老是派他指挥部队行动。要不是主公这次南下没带妻妾。我真怀疑蒋奇让人向主公吹了枕头风!”

许攸深深地叹了口气:“仲简。倘若真是蒋奇倒是好了。可是。其实主公根本就没有采纳我地意见。唉!!!”

“什么?”淳于琼疑惑地挠了下脑门。“不应该啊?!这么好地意见主公为什么不采纳。难道是因为兵力不够?我这才只是起了个先锋队地带头作用。袁尚公子正带着十几万新军准备南下呢!主公按理说能够抽出部队进攻啊。”

许攸懊恼地说道:“还不是因为那支水军部队。我军根本就没有水军。根本就无法和他们正面抗衡。天晓

怎么就突然有兴趣开设水军了,我们地斥候也没有近有他的造船基地啊!到底他的船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淳于琼指了下自己脑门上稀疏的头发,无奈地说道:“我哪里知道这支水军是从哪里蹦出来的,每次想起来我就挠头发,现在快成了秃子了!不过,敌人地水军是顺着濮水向东行进的,定陶不是不在濮水边上吗?奇袭定陶又与那支曹军水军有什么关系呢?!”

许攸用手蘸了下酒碗里地酒,在淳于琼面前的几案上用寥寥几笔就画出了当前地局势图,他指着那地图对淳于琼解说道:“仲简,这里是濮水,从长恒沿濮水向东行驶二百六十多里路就是它的尽头大野泽。大野泽是一个大湖,冬天没怎么有水,可是现在正好被夏、秋两季下地雨水给灌满了,恰好能够行船。从濮水入口沿湖边往东南走个三十里路就是济水的入口,从那里逆流西行百里左右就是定陶!现在有人在那里散播水军就在定陶西边四十里的冤句休整的消息,主公正是为了这个否决了我的建议。实在是可惜啊,这分明是敌人在故弄玄虚!”

淳于琼不解地问道:“子远何来如此一说,万一曹军水军真在那里,我们派出小股的骑兵部队不就真是以卵击石了吗?”

许攸撇了撇嘴,对淳于琼耐心地解释道:“仲简,你看,从长恒入大野泽要走二百六十里水路,从那里到济水的入口要走三十里,逆水行舟速度减慢,我们就当他们多行一倍的距离的话,他们还要走二百里才到定陶,再从那里走六十里才到冤句,这样一来,敌人的水军要行五百五十里路!而我军从平丘到冤句不过一百里,就算是从平丘到那定陶也不过一百七十多里路而已!而且这一路上都是平原地形,可以充分发挥骑兵的速度。我敢打包票等骑兵到了定陶的时候,曹军的水军还没进入济水呢!”

淳于琼听到此处,一拍大腿,“对啊!子远你分析的太对了,本初主公不采纳真是……,这样吧,咱们现在就派出信使,向本初阐明理由,请他立即派出骑兵部队偷袭。别的不说,我估计大营那里还是能凑出七八千骑兵的!”

许攸摇了摇头,“晚了!那天郭图和沮授惹火了主公,等散会以后,我刚刚向主公提了一个建议,就被他用话堵住了。据说我出发的时候,斥候捕杀了曹军文聘部队的信使,缴获了文聘派人从定陶送来的书信,这个漏洞已经被他们补上了。”

这次轮到淳于琼长叹了一口气,他懊悔地拍了下几案:“这么好的机会就这样浪费了,实在是可惜啊!”他越想越是心疼,就连喝了好几碗酒,很快就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素来酒量极大的他也有些醉了。

这个时候,许攸也有些醉了,他突然想起来淳于琼从冀州来一定经过城,就随口问了一句:“仲简,你路过城,我家人有没有托你给我带些貂皮大衣来?现在天气转凉,倒是有些个冷了。”

“这个,这个……”淳于琼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许攸大笑:“你本是一个厮杀汉,怎么向我们这些个文人学习,说话吞吞吐吐的?带了就是带了,没带就是没带,难道是你看我的衣服漂亮华贵,给私自藏起来不成?要是这样,你可得加倍补偿我啊!”

淳于琼看着笑嘻嘻的许攸,叹了一口气,他和许攸也是老交情了,有些事还是告诉这个老朋友吧。于是他往前凑了凑,低声说道:“子远,我跟你说,你可要挺住!审配这个家伙最是刚正不阿,爱管闲事。有人告发你们家人犯法,说是收受贿赂、卖官卖爵,审配已经受理了此案,悄悄把你的家人都抓起来了。我来的时候,他还再三叮嘱我,不要让我走漏了风声。咱们朋友一场,我也不瞒你,那老小子据说搜集了不少的证据,已经向主公递了奏章,正兴致冲冲地想要扳倒你呢!你还是早日跟主公坦白这一切吧,主公看在与你多年相交的份上,肯定会保下你的!”

许攸一下子愣住了,他心里咯噔一声:这下可完了,既然袁绍向自己隐瞒了这一切,就表明他不想再维护自己了,要不然早给自己漏个口风,让自己赶紧认错了。何况审配这才趁自己不在城又搜集了这么多证据,我许攸这次算是栽了。不管是家人,还是自己都难逃牢狱之灾,尤其是自己曾卖给曹铄大批的军粮,万一被查出来绝对会被袁绍处死的!怎么办,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第四卷 官渡!官渡! 第六十九章 奇袭乌巢(上)

于琼醉醺醺地趴在了几案上,不久鼾声大起,显然了,许攸心中却是翻山蹈海,再也不能平静下来。前几天的时候,许攸的几个门客跟从袁绍的斥候部队悄悄去曹军占领区侦查,意外截获了曹操写给后方的催粮书信。信中宣称:军中只有半月存粮,让后方负责粮食供应的文臣武将赶紧想办法。

许攸兴冲冲地将这个书信交给袁绍看,谁料得袁绍吹鼻子瞪眼地看完书信,不置可否,并把那书信随手丢在地上。许攸现在回想起来,袁绍当时看自己的眼光很怪,而且他当时说话也有些个阴声怪气,好像是在挤兑自己。当时袁绍说许攸过去曾与曹操是好朋友,肯定和曹操有着书信来往,袁绍问能不能从那里面引诱曹操说出他的军事安排以及粮食状况呢?

许攸目光一闪,难道这生性多疑的袁绍当时已经认为自己暗通曹操、充当曹操的卧底吗?这也太看不起我许攸了吧!我许攸虽然贪财好色、贪生怕死,但是自认为对袁本初主公还是非常忠心的。即使卖官卖爵、收受贿赂,也从来没有向外人出卖过主公的**与秘密,现在他居然怀疑我,实在是太让人伤心了。

许攸越想越气,越想越急,加上又喝了不少酒,突然决定离开袁绍,去投靠自己从小的好友曹操。反正自己掌控了袁绍的不少布防情况,又对袁绍的几个屯粮地点比较熟悉,正可以用这些换取荣华富贵。只要到时候自己春风得意,做个大官,金钱财宝、美女佳人还不是应有尽有吗?

主意已定,许攸立即付诸行动。他当即从淳于琼帐中搜出纸笔,留书一封,大意是:多谢淳于琼的盛情款待,不过现在与曹操对峙,军务繁多,正要辅佐主公处理,没有时间在这里多待,所以就此离去。

写完书信后,他将那书信压在淳于琼的身前,自己慢慢挑开帐门,晃晃悠悠地走了出去。巡夜的士卒都知道这位是袁绍主公地心腹谋士,对他自然百般客气,有机灵地将军上前问道:“先生这是想去哪里啊?”

许攸打了个酒嗝,熏得那人捂住了鼻子,偏偏他自己还不知觉,醉醺醺地回答道:“能去哪里?当然是回主营了,去找主公再喝几杯,怎么,你想要管我,你比主公还牛?!”

那将领当然不敢再说什么,只好讨好地笑笑,为他准备护送兵马,却被许攸一句话堵住了:“你想干什么,难道你怀疑主公的能力,认为他的二十多万大军挡不住曹操吗?”

这一个大帽子扣过来,那将领啥也不敢说了,连忙搭讪了几句,看着许攸就此离开。他看着许攸的背影,暗地里恶狠狠地诅咒道:“最好你出门就遇到曹操的斥候部队,被一箭射死!不,被他们用匕首割喉!”

许攸自然不知道那将领地诅咒,就算是知道他也不在乎,他现在却是唯恐不遇到曹操的斥候部队,那样的话,自己也不用想办法从袁绍营中混出去了,只要跟曹军斥候亮明自己曹操好友的身份,直接就跟着他们原路返回,与曹操把酒言欢得了。

许攸带着八个随从。骑着匹瘦驴。从乌巢向西行进(许攸是个书生。不会骑马。只能骑头小毛驴)。南行几十里路就是袁绍地大营。自己如果再去那里并留下。过几天估计就被关进大牢了。那才是真正地自投罗网呢。他没有选择向东。因为向东就是乌巢泽。许攸可没有活够呢。绝对不可能去那里送死。

那乌巢泽约有个四五百亩地地样子。白天看上去芦苇丛生。到处都是平地。不时有大雁或丹顶鹤之类地奇鸟从上面飞过。像是一幅景致独特地画卷。这地方看着漂亮。走起来却是如同走在悬崖地边缘。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那要命地沼泽地里。越是挣扎越是陷得快。不久就没了声息、丢了性命。

据说淳于琼在乌巢扎营后曾经派出两百人进去。试着一探究竟。结果没有一个活着出来。所以对自己生命很是看重地许攸才不会走这条送死路呢。他准备先去西边碰碰运气。如果遇不到曹军地斥候小分队。就折返南下。看看能不能以使者地身份混过袁军防线去。到时自己光明正大地穿越防线。到曹操那里去。

可是许攸有两件事情没有想到。头一件事情让他向曹操卖乖地想法转化为虚有。第二件事情要了他地命。先说要他命地事情。那就是淳于琼是个酒精锤炼出来地大将。这些酒只让他睡了半个时辰。不一会就醒了。不过他却发现许攸已经留下书信南下回大营了。而且许攸走得也太匆忙了。

于琼送地礼品都没有带。

这怎么能行。许攸虽然被主公怀疑。可是万一他在主公面前进进谗言。我淳于琼也吃罪不起啊!所以淳于琼立即派出骑兵。带着加倍地礼品前去大营。向许攸献上礼物。同时拜见袁绍主公。感谢他对守卫部队地奖赏。他派出地亲兵跑到袁绍帐中向主公表了一番忠心与感谢。为了拍许攸地马屁。还顺便表扬了他一下。说他勤于政事。连夜返回大营。

袁绍听罢脸色一变,许攸什么时候回来过,他扯这个谎话干什么?难道是……?袁绍立即派出亲兵快马前去下令,命令前线士兵提高警惕,如发现许攸应立即劝其回营,如对方妄图蒙骗过关,士兵可不用请令当场将其斩杀!

这个斩杀令传到前线的时候,许攸还慢吞吞骑着小驴往前线赶呢!不久,试图装扮成使者的许攸就想要硬行闯关,于是运气不好地他居然就真的被几个乡下来地土老帽士兵给杀了!不过即使许攸不死,顺利到达曹营,他也不会有多少功劳。因为被他视为立功关键的情报(袁军粮食集散地乌巢),其实已经在曹将太史慈地攻击计划之中。

太史慈自从投到曹铄帐下以后,并没有立下多少战功,眼瞅着年纪轻轻的马超闯出了“神威天将军”地偌大名头,他心中很是羡慕。不过太史慈的部队虽然没有出征,但是正是有了他的严密布控,驻守在灵丘的颜良才没有机会偷袭,说起来太史慈其实也立了大功。但是这功劳太史慈实在是不好意思提,因为他毕竟没有野战来得荣耀,所以一直以来很是憋屈。

此次偷袭袁军,曹操、曹铄、郭嘉的计划是:太史慈、史涣二人领兵前来,主将太史慈率领一万五千名士兵潜伏下来,副将史涣率领五千名士兵执行下一步计划。结果太史慈老老实实潜伏着,只是打探出袁军的粮食集散地乌巢而已;而史虽然战死,但是杀伤敌人甚多,也传出了不小的名头。

太史慈更加憋屈,无论是武艺、还是智谋,他比史涣都高出许多,要不然自己也不会被主公曹委任为主将,可是怎么就捞不到一展身手的机会呢?所以得知淳于琼驻兵乌巢、在那里建立粮秣后勤基地的消息后,太史慈立即决定对那里实行打击,为了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他选择的行军路线正是那人迹罕至的乌巢泽。

那乌巢泽从形成一直到今天人们都不敢深入,一直是被世人当成是一个绝地。换成一般人,肯定连想也不会去想,绝对不会从那里走,但是从别处进攻乌巢一定会被乌巢守军提前派出的各个侦查部队发现,燃起报警的狼烟来,就达不到奇袭的目的了。不过太史慈可不是一般人,何况他手下那些精锐部队早就憋得嗷嗷直叫了,求战心切的他们于是创造了一项奇迹。

为了顺利穿过这乌巢泽,太史慈也是做了不少的准备工作。

早在淳于琼刚刚驻防乌巢的时候,太史慈就派出一个千人部前去那里,提前进行探索,努力寻找出一条路来。这个部很是争气,不但成功地探出一条路来,还将那淳于琼派来探路的五十六个人全数斩杀(淳于琼派来二百人,没接敌死在沼泽里的就有一百四十四人,可见乌巢泽的恐怖了)。这样一来,虽然该部最后不满百人,但是却成功地达到了作战目的,并让淳于琼以为那乌巢泽是死地,从此不加防范。

(因而在战后,这个部被曹操亲自授予“神兵先锋部”的荣誉称号。该部后来立下了许多荣耀,无论是登陆东瀛还是南下澳洲,都是大部队的开路先锋,立下了赫赫战功。就连美洲也是在该部退役官兵的世界自费巡航中发现的,当然那已经是七百年后的事情了。)

太史慈下令:每一个十人什里的所有人都要用绳索将自己与什里的袍泽连起来,以防有失,一旦陷入沼泽,不可大声喧哗,不可随意挣扎,必须用自己手头上的兵器保持平衡,然后由同什的袍泽将自己拉出来,违者一律射杀。他还规定,部队卸下一切笨重物资,仅带干粮与兵器,轻装前进,按照探路部队布下的路标前进,不可随意行动,违令者军官连降三级处理。

就这样,在付出三千人的代价后,太史慈硬是带队从乌巢泽里闯出一条路来,于日落前来到了乌巢边上。那里的淳于琼部队对乌巢泽毫无防备,只是树了一道矮矮的寨墙,突袭就在今夜……

第四卷 官渡!官渡! 第七十章 奇袭乌巢(下)

万两千名身体疲惫却精神亢奋的曹军士兵就埋伏在对着毫无防备的乌巢淳于琼的大营虎视眈眈。但是,就在那主营与曹军士兵之间,还有一座小小的副营。这副营上空正飘舞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马料营”三个字,看来是专门盛马料的一个副营。如果放在平时它也会是曹军的主要打击目标之一,现在却成了太史慈攻击主营的拦路虎。

太史慈皱紧了眉头,那副营扎的位置极好,正好处于主营与乌巢泽之间,部队无论如何调动,也势必会惊扰到他们。虽然部队打下它一点也不费劲,顶多不过半个时辰,但是那样的话,后面主营里的淳于琼也就有了防备,曹军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突袭也就成了强攻。怎么办,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突然,太史慈想起了缴获的六十多套袁军军装,顿时有了一个主意。

其实在整个汉末,除了刚开始黄巾战乱时正规军还穿着大汉红色的军装外,从那以后绝大部分部队根本就没有统一过军装。如今中原混战十多年了,大多数将军都认为与其耗费大笔金钱来置办军装,还不如多造些锋利的武器与坚固的甲冑呢!更何况,在这个诸侯乱战的年代里,今日的敌人也许就是明日的盟友,头顶上只要飘舞着同一面大旗就是好朋友。太史慈看了下自己临行前,李儒派人送来的几杆袁军大旗,不由得嘿嘿暗笑一声。

当太阳刚刚落山地时候,几十名狼狈不堪的“袁军”士兵就扛着一杆大旗往那副营里闯去。副营中负责的牙将正好闲着没事,正在辕门那里剔牙。看到有人来此他顿时吃了一惊,立即命令一旁箭塔中的士兵准备战斗。等到那些人走进了,他才突然发现来的居然是友军,于是他冲着这些狼狈不堪的友军暗暗鄙视了一下,大声喊道:“干什么的?这里可是马料营重地,乱闯可是死罪!”

就见那个小队中中的一个领头的穿着都伯样式的小军官走了出来,冲这牙将敬了一个不伦不类地军礼,大口喘着粗气,气喘吁吁地问道:“将军大人,这里是不是就是乌巢了?”

那牙将耷拉着眼皮,不屑地扫了一眼狼狈不堪的小军官,轻轻哼了一声。他本来不想搭话,不过人家称呼自己为“将军”、还给自己敬礼,不回答也不礼貌。再说了,他这段时间老是给别人敬礼,想抖威风都没地去抖,也是格外烦躁。要知道自己可是做了好久的曲长了,升个官他容易吗?于是这牙将点了点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