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生一摆手,对麦克道:“亲爱的麦克,我想要一架dc-3。”
麦克吓了一跳:“亲爱的余,你是在开玩笑么?你可知道dc-3一架值多少钱么?”
余生笑道:“dc-3虽然之前,但是,我却可以明确的告诉贵公司日本零式战机的优缺点和新式战机的设计关键。凭借道格拉斯公司的实力,只要知道了设计的关键要点。估计一两个月以内,就可以设计出图纸,半年以内就可以制造出原型机!有了军方的订单,一架dc-3有算得了什么?而且,其成本也不过几万美元而已!即便你给我写一张支票,怕是也不会少于五位数吧!”
麦克略一沉吟,公司给他的权限额度,确实是在一架dc-3的成本之上。
“那么,余先生怎么保证您说的这些消息物有所值呢?”
“这很简单。我说的这些设计关键,贵公司可以用野猫f4f改装,然后拉到战场上试一试,就知道了。这样的验证,花不了多少时间。如果有效,贵公司再把dc-3送一架来就是!”
麦克也知道,这种交易,是没有办法立什么合约的。虽然,如他所言,余生提供的信息并不在保密范畴之内,但是,也不在可以公布的范围之内。他们的交易,只能算是擦边球。不过,按照双方的名望和实力,只要不是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东西,一般都不会食言。
所以,沉吟片刻后,麦克便对余生一笑:“可以!”随手签了一张支票给余生,道:“这张支票先留在余先生这里,如果余先生的建议有效,三个月以后,我们就会给余先生送来一架全新的dc-3。到时候余先生将支票还给我们即可。即便余先生的建议效果不是那么明显,我们也很感谢余先生提供的各种资料。这张支票便作为余先生的酬劳!”
余生觉得这个麦克果然做事上道。便也没有隐瞒。将泼妇f6f的设计特点,包括降低机翼中央部分,加装更多装甲钢板和大量增加载弹量等,详细的说了一遍。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个麦克对飞机设计很熟悉,虽然余生说的粗略。但显然很有道理。
详细记下之后,麦克赞叹一声:“亲爱的余,如果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我都想替道格拉斯总裁把你招进道格拉斯了!估计,即便相关的专家通过影像和各种资料分析,最终得出的设计方案也不过如此而已。”
余生眼神一缩:“亲爱的麦克,你不会是有排华倾向吧?”
“当然没有!不过,最近因为日本人的事情,所有的亚裔几乎都被美国人给排斥了!有很多中国人和韩国人都会在自家的门口贴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都恨日本人,之类的标签。”
余生疑惑道:“我记得报纸上有很多区分日本人、中国人和韩国人方法的文章啊!难道大家都不关注么?”
“关注还是关注的。不过,效果好像并不太明显。看见亚裔,很多美国人首先想到的还是日本人,然后便是直接的排斥。即便他们排斥错了,也不太可能认错的。所以,很多美国老板为了避免麻烦,都不会再雇佣亚裔和华工了。”
“也包括你们公司?”
“亲爱的余,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除非你有办法让所有的美国人都对中国有一个全新的印象。否则,这样的事情难免发生!”
**********
余生送走了麦克,心中有些不快。中国积弱百年,早已没有了汉唐盛世,唯我独尊的锐气。如今,连独立的辨识度都没有了!简直就是悲哀!而作为后世和今生都是中国人的余生,不做点什么,确实对不起这一身炎黄血脉。
余生在房间中静坐许久。青小艺听到了余生和麦克的对话,知道余生心中不快,便也没有打扰。直到天色将晚,房间里的光线暗淡下来,做好饭时,才招呼余生吃晚饭。
余生听青小艺招呼,头脑中灵光闪现。忽然浮现出一个绝妙的点子。三口两口吃完晚饭,便给阿尔伯特打了个电话:“哦!亲爱的阿尔伯特,我需要老朋友的帮助!”
“天才的余,难道你又想拍电影了么?”
“电影会拍的,但不是这一次!阿尔伯特,你不是一直想吃中国菜么?这一次机会来了!我要把中餐馆开遍全美!”
“亲爱的余,你需要我投资么?”
“阿尔伯特,我接受你的投资,但是,最重要的还不是钱的问题。我在中国的时候,就已经拍摄好了七部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我相信,所有对于美食有兴趣的人,都会为之震惊的!我想,通过华纳的院线,将其在美国上映!”
“如果是纪录片的话,那我要看一下样片。毕竟,亲爱的余,你知道,纪录片一般来说,都是很难盈利的!”
余生大笑:“没有问题!”
余生对阿尔伯特说的纪录片,自然是他未雨绸缪,在上海滩的时候,便收集各种饮食影像,剪辑而成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阿尔伯特的吃货属性,不可能对这样的纪录片不感兴趣。
而且,这样的纪录片,对于任何吃货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美食指南。而如果余生能在纪录片放映的同时,将中餐馆开遍美国,告诉每一个美国吃货,其实,在身边就能吃到美味地道的中国菜。那么,纪录片和美食共同营造出来的市场价值,必然巨大无比。
并且,这些美食还可以成为美国人眼中,中国文化的符号。而且是非常美好的符号。正如寓言中所说,让人脱掉外套的最好方法,不是冰冷,而是温暖。所有吃过中国菜,并且对中国菜有好印象的美国人。估计对于没有啥威胁、并且还是同盟国的中国,都不会有什么恶感。
*******
不好意思,筒子们,今天只有一更了。过节的时候有点忙,见谅哈!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中国人的野心()
借着吃货们的嘴,中国人这种温和善良的印象还会被这些吃货们传递给其亲朋好友。只要余生将这些中餐馆里,添加一点中国文化宣传的元素。那么,中国菜很好吃,中国人很友善的印象,必然会成为这个时代美国人眼中,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标志。
最可怕的入侵,从来不是战争。而是这种如同腐蚀一般的文化交融。中国文化太过于文明,以至于少了一种向外扩张的兽性。并不是不能向外,而是,如果向外,则占据的都是蛮荒之地。这种地方,占了也没用。
所以,中国人在数千年一直都领先于世界的漫长历史中,先后错过了占据西伯利亚、占据中亚、占据太平洋诸岛的无数次机会。并且,还间接的错过了由西伯利亚穿越海峡占据美洲大陆和经过东南亚岛链,占据澳大利亚的各种时机。
如果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开发和占据这些地方。那么,以当年郑和的远航能力和明朝尚且领先于世界的军事力量。中国人,甚至有可能占据这个世界上七个大洲中的四个,而且,是后世资源最丰富、文明最兴盛、经济最繁华的四个!
可惜的是,这些假设也只是假设而已。中国文化中始终欠缺那么一点狼性!并以此作茧自缚,逐渐衰老。无论是汉唐,还是哪一个稍微有一点样子的朝代,都是在经历过外族入侵之后,才得以兴盛的。
这种入侵,如同这个文明的感冒。唤起大量孔武有力,并且不拘泥于规矩的人!将衰老的部分杀戮而尽。然后,这个文明才会焕发新的生机!可是,这个文明也太过于繁盛。所有入侵的外族,都会在数百年,甚至几十年的统治后,逐渐丧失原本的文明。最终,融入到这个文明中,成为这个文明的一部分!
匈奴、鲜卑、羯、狄、羌、契丹无以计数的种族被融入其中,消失不见。然后,随着这个文明的轨迹,再次衰老下去。直到新鲜的血液再次注入!如同一个轮回。正如三国演义中,那句著名的论断——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而造成这种轮回交替的,无形的文化力量!
而后世美国好莱坞大片侵袭全球,韩流日漫在中国横行不休,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在中国的火爆无比,葡萄酒和寿司的高级逼格,寻找其深层次的原因,也是这种文化无形的力量!
如今,余生想要以中国数千年文明而积攒下的无数美食,让美利坚的吃货们大吃一惊,也正是借用的这种力量!
*********
有了这个想法,余生便开始忙活起来。他欣然接受了阿尔伯特华纳这个吃货的投资。虽然余生手头并不缺少资金,也能预料到,中国菜必然火爆。可是,一个赚钱的生意,为的并不仅仅是赚钱。阿尔伯特华纳帮了余生不少忙,让他赚几个也是天经地义。
而且,余生毕竟是初来美国,虽然通过偷袭珍珠港这个纪录片,算是在美国有了立足之地,也是人生地不熟,远远比不上阿尔伯特华纳,有着华尔街的关系,背景和人脉都深厚无比!有了阿尔伯特华纳作为靠山,会避免很多麻烦。
余生在后世,看过许多商业案例。自然知道,餐饮业除了食物本身的味道外,比拼的就是一个客流量!经营餐饮业讲究的便是,宁可在闹市占一片瓦,也不在偏远处占一套房。只要客流量上来了,食物的味道又不是太差的话,那绝对会是一个暴利的买卖!
所以,余生一出手,便选择了美国最繁华的几个城市中的最繁华的几个地角。阿尔伯特华纳神通广大,居然找到了一处业主想要出售的、纽约第五大道的店面。余生当即拿下,买下产权,连价钱都没详细问。
第五大道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便成为纽约的高级住宅区和众多上流人士的聚集场所,各种高级购物店和超级名牌的专卖店层出不穷。到了后世,第五大道更是景点众多,由南至北,有帝国大厦、纽约公共图书馆、洛克菲勒中心、圣帕特里克教堂以及中央公园。中央公园附近还有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索罗门古根汉美术馆、库珀休伊特设计博物馆等世界级的艺术圣殿。
所以,在后世,第五大道又被称为梦之街。是全球租金最为昂贵的零售业场所,第五大道商铺每平方英尺的年租金可达一千美元!随便一个店面,一年便是数十万美元的租金!
因此,余生即便花费重金拿下其中的一处店面,也绝对不会赔本。即便此时的第五大道还没有后世繁华,这也绝对是一笔超值的投资。
余生想要做的中餐,也不是传统的中餐席面。中国菜虽然好吃,但是还讲究个慢工出细活。虽然滋味浓厚,但是一个慢火煮炖,便是以小时计,实在让人等得焦急。这在已经有浓厚的近代化氛围,生活节奏很快的美国,绝对不是什么优势。
所以,余生考虑来考虑去,打算做中式快餐!他会聘用一两个手艺极好的大师傅,保留中式的席面,但是,主打产品却是中式快餐。定位的客户群,便是美国已经适应了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上班族!
其实,翻看后世的商业案例,就知道基本上后世所有的世界级快餐品牌,例如肯德基和麦当劳等。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兴起的。
肯德基起源于一九三九年,而麦当劳第一家餐厅的原型是一九四零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立的。这两家卖炸鸡的,在美国虽然地位不高,但却受众很广。到了后世的中国,更是成为了好念经的和尚。
而中式快餐,其实无论在营养和味道上,都不会次于西式快餐。可惜,中国人在快餐初兴的时候,正在和日本人殊死搏杀。随后,快餐的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也没有赶上。
*******
元旦终于过去了,明天恢复平静,恢复两更。求推荐,求收藏哈!
第一百三十五章 煎蛋(一)第一更()
到了中国人下决心做中式快餐的时候,已然是后世的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以至于,中式快餐虽然在国内尚有一席之地,在国际上却不值一提。落后了半个世纪之多。
不过,中式快餐也有其优势所在。正如后世的老美宣称自己还要当五十年老大时,中国人的回应一样,中国当过好几千年的老大,又怎会没有过快餐这种东东!
据史料记载,唐代有一种叫“立办”的酒席。这“立办”,便是唐代的快餐。据李肇的国史补记载:唐德宗临时召见吴凑,任命他为“京兆尹”,而且要他立即赴任。吴凑在上任前,邀请亲朋好友家中聚餐,虽然时间很紧迫,可是接到邀请的客人到来时,酒宴已在桌上摆好了。有些客人大惑不解,吴府的人回答道:“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
到了宋代,在东京汴梁和南迁后的杭城等繁华都市,市民生活急剧兴盛,市场上有一种比比皆是的叫“逐时施行索唤”和“咄嗟可办”的餐饮。这种餐饮与后世的快餐,已经差别不大了。
所以,虽然到了近代,快餐这种餐饮形式已经在中国消失,但是许多适宜快餐的饮食还是传承了下来。包子、火烧、蒸饺、烧麦、煎饼、虾饺、各种饼类、炸酱面、牛肉面、炒面、拌面、刀削面、肥肠粉、桂林米粉、云南米线、炒饭、冒饭、烩饭、盖浇饭、排骨米饭
无论南方北方,符合餐饮速食文化的饭食,种类都多到不可计数。到了即便只是简单列举,也有水字数嫌疑的程度。在余生看来,这些饭食无论是从味道上,还是从数量上,都可以完爆此时以油炸为主的西餐。
这样的对比并非余生的偏见和自傲。后世余生曾经看过一个不太知名的电影,讲的是一家在印度开饭馆的印度人在遭遇天灾**后,移民到法国,通过各种天赋和努力,开了一家饭馆,因为在煎蛋的时候,添加了辣椒,在出锅的时候添加了圆葱,便获得了餐馆女主人辣、暖和清凉同在的赞誉。并号称许多大厨要好几年才会学会。随后,这个印度人便成为了一家法国餐馆的大厨。然后这家餐馆获得了米其林两星评价、功成名就的故事。
编剧很优秀,故事很完美,人物很励志,如同实验室试管的餐具和米其林三个字很是高大上,可是在后世作为一个普通吃货的余生,看到了这个鸡蛋的故事真的很想笑。估计,但凡在中国吃的广泛一点的吃货也都会笑。在后世大学,学校门口的流动摊上,尽是卖这种煎蛋的。两块钱一个,加饼三块钱。
卖饼的大妈会很热心的告诉买饼的人,怎么搭配好吃。不但可以辣、暖和清凉,还可以吃出各种味道和各种感觉。
如果,在中国三块钱的煎蛋就可以相当于法国米其林餐厅大厨级别做出来的菜,那么,如果米其林来吃过中国的各种餐馆,中国能被米其林评为星级的餐厅有多少呢?怪不得后世的那几个黄毛外教每天中午啥也不吃,也要排队去买煎蛋饼。原来花半美元,就能有米其林一般的享受。
这样的快餐,不完爆此时以油炸为主的西式快餐才是见鬼了!
即便是中式快餐因为步骤略为复杂,个人发挥的余地大,对于标准化的味道和标准化的经营控制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对余生这个从后世穿越而来,把商业案例当成意淫小说来读,已经有了大量案例和成熟经验借鉴的人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难题。
********
几家店面很快确定,都是在美国最繁华的城市中最繁华的地段。第五大道的那一处店面,自然而然,便成了旗舰店。余生和青小艺会亲自坐镇。
店面找到,各种厨具买好,一切手续在阿尔伯特的帮助下,顺理成章的办好。最后只剩下招聘和培训店员这一件事。余生既然是为了让身在美国的华裔过的好一些,才做这件事,自然招聘的店员要求以华工和华裔为主。
至于培训,倒是不太难。此时的美国,自从福特汽车的流水线创造出生产奇迹后,流水线生产的观念已经在美国深入人心。招聘来的华工,虽然有的是第一代移民,有的是第二代移民。但是,都会讲汉语和英语,受中国文化影响,多少会一点厨艺。并且也多少受过一些教育。只是因为身为华人,才不受重用而已。
所以,余生用比此时美国正常的工资高一倍的薪水,很快便招到了一批素质非常不错的员工。只不过培训了一个星期,便完全可以胜任了。
与此同时,余生剪辑成的舌尖上的中国,也在阿尔伯特的安排下,在华纳下属的电影院线上映了。因为华纳几个兄弟对于这部纯粹的东方纪录片的不自信,所以,七部纪录片在上映之前,又被精心剪辑了一遍。最终,这部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一部长达四个小时的电影。
这样的电影长度,直追电影史上著名的乱世佳人。只不过,因为没有故事情节的连贯,在华纳兄弟几个人眼中,远远比不上乱世佳人的地位。电影放映的时间,也被定于平日电影院最冷清的时段,美国人上班的白天。并且,只播放一个星期的时间。如果成绩不理想,一个星期之后,就会下映。
至于票价倒是不高,和其他故事类电影比较起来,低的简直就是业界良心。
虽然电影不受重视。但还有一句话叫做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需要一点点机会,金子的光芒就会让人眼晕。
舌尖上的中国上映第一天,只有几个闲的无聊的美国人买票进入电影院。抱着在无聊中好好睡一觉打发时间的心思,坐了下来。
第一百三十五章 煎蛋(二)第二更()
电影开篇,便是清清亮亮的童音念唱而出的歌谣——“春雨惊春晴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一首节气歌,看似简短,但却融入了中国数千年天文历法和农业物候诸多知识。即便美国人听不懂中国话,但是简短的翻译字幕,和歌谣的意韵,仍旧如同夏日中的一杯轻柔凉水,从咽喉滑下。整个人忽然便清醒了起来。准备来影院中打发时间的人陡然间便是精神一振,脊背上的汗毛都树了起来。仿佛有什么自己并无察觉但期待已久的东西出现!
余生所剪辑的舌尖上的中国,分为木、火、土、金、水、宇、宙七集。虽然与后世的那部舌尖上的中国对于中华饮食的解构与观察角度并不相同。但是,由于是从后世的原作上得到的启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