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中国做事 作者:黄夏君-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当年读大学时的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从来不缺乏感恩的内容。对给予了自己文化知识、传授了自己做人道理的恩师永怀感恩之心,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观点。
  
  北宋时期的哲学家杨时(1053年~1135年)从小好学,中进士做了官以后,弃官不做,跑到河南拜大学者程颢为师。程颢死后,为了深造,他又继续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这时他已经是40岁的人了。
  
  一天中午,杨时和同学游酢(1053年~1123年)一起去向程颐求教,正赶上程颐坐着养神小睡。这时,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们不声不响站在大门外的雪地里等候。等程颐醒来发现他们,请他们进屋时,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来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两对深深的雪窝。似此类尊师的范例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后辈人学习的榜样。
  
  我的一位朋友是某省重点中学的高三把关老师,经她教出来的学生有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地留学的,有考上清华、北大、复旦、武大等名校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有一次她生病了,病得很重,在医院里动手术。高三的学生们听说她生病了,一拨又一拨地赶到医院里来探望她。那些日子,从她的病房到医院走廊、甚至医院的楼梯两旁,全都摆满了学生们送来的鲜花。此情此景,令所有的医护人员、其他病者和照顾病者的家属,无一不发出由衷的感叹:〃还是当老师好啊,德高望重,受人尊敬。人的一生能有这样的光景,值了!〃
  
  论资排辈的思想还反映在各行各业的体制中。一个才出校门的年轻人,即使你很能干也不可能给你安排重要职位,你必须从底层一步一步往上走,一直走到〃老〃上司们一个一个都退了,你才有可能跃上高位。比如,才进机关的公务员,必须从办事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县、正县……事业单位的职称评定亦是如此。作为晚辈,你必须从最低的职称开始,一步一步地慢慢往上爬,等你的年龄与资历成了正比,才能熬到高职称,而这时,你离〃退〃也就不远了。当然,破格的事不是没有,但属凤毛麟角,除非你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一般来说,这样的论资排辈无可厚非,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工作阅历也是〃十年媳妇熬成婆〃,年纪大、资格老的人的确经验丰富、做事沉稳,而年轻人经验少阅历浅,需要经过在基层锻炼再提拔选用,这也符合中国的国情。当然,对于一些确实有才华、有独特能力的年轻人,破格提拔到领导岗位或高层管理人员中来,也不乏为明智之举。在我们国家呈跳跃式发展的新时期,年轻人的思路更为敏捷,比较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目标地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人进入高层,可使发展的步伐快一些,尽快跟上国际轨道。
  
  中国人做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讲人情、讲面子。
  中国人把人情、面子看得很重。欠了别人的人情,心里过意不去,自己会睡不着觉;别人欠了自己的人情却装憨,自己觉得很失面子,也会睡不着觉。这话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人情面子这个东西,确实是中国人做事的一大特点。
  
  讲人情、讲面子与讲关系分不开。前面说过,中国人在打算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首先考虑是否有〃关系〃,认为有关系事情就好做得多。当某人想到了某层关系时,必定要去找。中国自古就有一种说法:〃干手蘸不到芝麻〃。因此,〃讲关系〃时肯定不会空手,空手就显得太〃无礼〃了。〃礼尚往来〃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行事传统,〃来而不往非君子〃也。或许,古人的〃礼尚往来〃只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心意到了就成。受礼人并非看重来人送了多少礼,而是想到来人与自己的关系,又有求于自己,其所托之事并不违反原则,那么,自己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帮一把,〃替人分忧,胜造七级浮屠〃。更有贤良之士,不图任何报答地〃送〃人情、〃给〃面子,帮人把事做成。比如那个与朱元璋有〃关系〃的汤和,自己主动〃送〃人情,使朱元璋迈出了做成天下大事的第一步。他收了朱元璋什么礼?如果他要收礼,当时的朱元璋除了身上的破袈裟和钵里讨来的剩饭,还能有什么?
  
  
  第18节:从做人到做事是门学问(5)
  好的传统总是会代代相传的。时至今日,仍有无数为〃讲关系〃而找上门来的人,他们的〃礼〃实在是物无所值,但作为〃关系〃人却仍然满腔热情地给人以人情、面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助其成功。因为受儒道之学的影响,从仁义出发,仁者爱人,更何况来者与自己或多或少总能扯上点〃关系〃,不帮有关系的人帮谁?中国自古就有〃亲帮亲、邻帮邻〃〃远房近亲,断了骨头连着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说法,谁没有个沾亲带故?谁没有个家乡观念?谁没有个上司下属?不讲人情面子岂不是有失于仁?这样的观念,在中国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
  
  我有个朋友,是地方剧团乐队的普通队员。一个偶尔的机会,他认识了体操名将xx和其哥哥。那几年,剧团休息时他会去xx家玩。时间长了,与xx的父母家人都混得很熟,兴致高的时候,他还会主动下厨炒上几个拿手好菜。拿了金牌的xx偶尔回家,正巧碰上他,还品尝过他做的菜呢。
  
  许多年过去了,xx退了役,回到家乡后边工作边作着出国准备。此时,这个乐队队员的孩子大学也快毕业了,当时的大学毕业生还能由国家分配,但若想分到好的工作,则要自己先联系好接收单位。然而,一个地方剧团的普通乐手,到哪里去找好单位呢,进好单位的可是有〃通天〃路子的人哪!因此,他日思夜想,为了儿子的前程愁得茶饭不思。有天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他,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曾和自己牵着手玩耍过的xx。〃xx是名人,肯定有办法!〃这个想法让他兴奋得睡不着觉,恨不得立刻爬起来去找xx。可冷静一想,人家现在是大名人了,还会记得小时候和我牵着手玩过?现在去找他帮忙,他还会念当初的感情吗?想到这里,他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眼看儿子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联系单位的事情还是没有着落,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思来想去,只有找xx一条路了,豁出去,硬着头皮碰吧。虽然没什么大能耐,但他是一个懂礼的人,他知道〃干手蘸不上芝麻〃的道理,于是他拎着一包礼物找到了xx的住处。xx不在,他坐在xx的屋门口,从早上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晚上……深夜两点多钟时,xx回来了!见自家门口坐了个人,xx有些莫名其妙,近前一看,原来是他!进屋坐定后,他忐忑不安地说明了来意,xx不禁感动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于是xx眉头都没皱一下就说:这事交给我了。这让他喜出望外,慌忙〃献礼〃。xx笑了笑说:〃大哥你跟我来这一套?拿回去吧。〃他生怕xx不收,连声音也结巴起来:〃不、不,找你办这、这么大的事,实在是麻烦你了。再说,你还得去找别人办,那也是要有〃表示〃的。〃xx又说:〃是呀,当然要有〃表示〃。不过你这点〃表示〃还不如我写两幅字(xx有一手飘逸的书法)来得值钱,你就别操心了……〃
  
  就这样,仁义的xx念在当年他与自己的情义,既送人情又给面子地一手包办,帮他儿子联系了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单位。xx出国以后,他还经常在同事面前念叨这位恩人,觉得自己欠了xx的人情,没有做到〃礼尚往来〃。
  
  其实,〃礼尚往来〃还有另一层意思:给人以方便,说不定也是给自己铺路。今天他上门来〃讲关系〃,我给了他人情和面子,以后他也可能成为我要〃讲关系〃的对象,到时候我找上门去,他就不可能不给我人情和面子了……如此种种,讲关系、讲人情、讲面子竟然讲出了许多的引申意味,俨然成了一门在中国做人做事的学问。
  
  讲关系、讲论资排辈、讲人情面子的习惯在中国由来已久,总的来说是一个好的传统,它能够起到联络感情、加深友谊、互相帮助的作用。只是某些人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私欲膨胀,由此而出现〃礼大〃面子〃大,钱多〃人情〃深〃的现象,产生了一些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是必须坚决杜绝的。
  
  总之,儒道思想的内涵远远超过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中或儒道两家的著述中所涵盖的范围。在孔子以后的2500多年来,儒道思想就像佛家轮回理论中所说的那样,随着时代的脚步而不断向前发展,被后来的思想家、哲学家、理论家们不断地加以充实和丰富。儒道思想从它诞生到传承至今日,经过不同时代的人们剔除糟粕、吸取精华,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现象,这种特有的思想理念,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为人处事,并将一直影响下去。
  
  
  第19节:言必信,信必果(1)
  第二章行事规范,不越法度
  中国有一句老话:方圆做人,智慧做事。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都必须遵守当地制定的行为规范。他的行动不能超越法度,思想不能触犯法规。一句话:做人要循规蹈矩,做事则要灵活机动。但是,人毕竟与其他动物不同,当人在做事时,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也就是说,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受他的大脑支配的,因此,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灵活〃到做人的〃方圆〃之外,这就是原则。
  
  1、言必信,信必果
  受儒家思想的一贯影响,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把诚实守信看作是对一个人是否仁德的象征。〃仁中取义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诚实守信是做事的首要原则,只有做到诚实守信才能长久取胜。因此,自古以来人们把信誉看得重于一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讲道德、守信义为标准。无论对什么人,都要以诚相待。否则,一旦信誉丧失,做什么事都必然会招致失败。
  
  一个讲诚信的人,说话必定先考虑后果。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多说,该说的话,一句也不放过。一锤定音,掷地有声,有了承诺绝不反悔。大丈夫做事〃一诺千金〃,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的道理。
  
  因此,在中国做事,诚信是必须遵循的第一个原则。
  清末年间有个姓雷的山西商人,还是他爷爷在世的时候,由于经营不善,和英国人在香港做的一大笔生意赔了个精光,欠下英国商人的钱一直未还。
  他爷爷临终时百般叮嘱他的父亲,要他父亲一有钱就替自己将债还上。遗憾的是,他父亲直到死去都没有能力还上这笔钱。
  他父亲临死的时候,又把账单递到他手上,叮嘱他等日后有了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帮自己还了这笔债。
  姓雷的商人接过账单,亦接下了父辈的遗愿。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姓雷的商人果然发了财。于是,他请来一个懂英文的人给这个英国商人写信,言词恳切地告诉他祖父欠债一直未还的原因,并说现在家境好了,唯有替祖父将欠债还掉才能使自己的良心得以安宁,请他告之汇款地址。
  
  当时,那位英国商人也早已去世,姓雷的商人寄的这封信被他的孙子收到后,非常感动,当即回了信。最终,姓雷的商人将祖父欠下的债还给了那位英国商人的后人。
  
  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诚信。〃父债子还〃,决不失言。
  如果说这只是一则故事,不足为信,那么,我们还可以列举许多真实的事情。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是老幼皆知的料事如神之人,同时他还是一个极有仁义且守信誉的正人君子。
  五出祁山时,诸葛亮听了长史杨仪的建议,把兵力分为两部,轮番出击,以避免像前几次出祁山时那样,由于久战而引起兵疲的现象。两部兵力100天轮换一次,第一批兵力率先出征100天,即由第二批兵力替回,等第二批兵力出征了100天,经过休整的第一批兵力又上前线替回他们。这样的循环轮换,能使军队的士气得以持久。为保证此项战术的顺利实施,诸葛亮明令规定,〃违限者按军法处治〃。
  
  兵出祁山后,由于后方粮草未能及时供上,军中缺粮。蜀军攻下卤城后,诸葛亮先是设计抢割陇上麦,以保证蜀军的粮草;后又在卤城外埋下伏兵,大破魏军的偷袭。司马懿被气晕了,发檄文征调雍州、凉州的20万人马前来助战。而此时正值蜀兵的轮换期,后方汉中兵马已出川口,作好了充分的替换准备,身在前线的诸葛亮传令前方军兵返回后方。听说可以回家了,有些疲惫的士兵们个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正在这时,司马懿发檄文征调的20万雍、凉人马,在孔礼的引领下已经到来,与郭淮会合后直袭剑阁,企图拦截蜀兵归路,司马懿则亲自引兵攻打卤城。得此消息,蜀军营内人心惶惶,形势变得危急起来。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杨仪对诸葛亮提出暂且留下旧兵退兵,待新兵到来再换班。诸葛亮说:〃不可。吾用并命将,以信为本。既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依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说罢,诸葛亮传令归兵即刻起程。得知丞相在大敌当前还如此守信,军兵无不感激,他们异口同声地挥臂高呼:〃丞相如此施恩于众,我等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丞相!〃诸葛亮对众兵说:〃尔等该还家,岂可复留于此?〃军兵们决心已定,执意要出战杀敌。于是,诸葛亮下令人马出城列阵。而此时,西凉兵马由于长途远征,早已人困马乏,刚要安营时就见蜀兵杀将而来,蜀军将勇兵骁,气势震天动地,杀得魏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第20节:言必信,信必果(2)
  〃诚信〃使诸葛亮在几乎陷入绝境的情势下转危为安。
  当年,以〃日升昌〃为首的山西票号也是一个注重诚信的典范。
  〃日升昌〃票号是清末年间山西的一个大票号。一直以来,这个票号都有非常好的信誉,在全国许多地方开有分号。〃日升昌〃承诺:无论何时何地,凡在本票号储存银子,凭票号的存折即可在〃日升昌〃兑现。
  
  〃别人的成功,永远都是自己的榜样〃。见〃日升昌〃票号开得红红火火,山西的其他票号也相继订下了同样的承诺。
  1900年,北京被八国联军攻占,一时间人心惶惶。北京城中的皇亲国戚、名门豪绅纷纷随慈禧、光绪逃往西安。由于逃得仓促,根本顾不及家中的金银细软,他们只把携带方便的山西票号的存折带在身上,一到山西,便争先恐后地跑到票号兑换银两。
  
  面对突然而来的挤兑,在这次战乱中同样损失惨重的山西票号叫苦不迭,因为他们设在北京的分号已被洗劫一空,就连账簿也被八国联军烧得一本也没留下。
  
  没有账薄,怎么知道哪些人在票号里存过银子?又怎么知道储户到底存了多少银子?按照常理,山西票号完全可以向京城来的储户说明原因暂不兑付,等总号重新清理账目之后再做应对。但是,以日升昌为首的所有山西票号都没有这么做。面对突如其来的挤兑风潮,他们一如继往,只要储户拿出存折,不管数目多少,票号一律即刻兑现。
  
  山西票号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的。假如有小人趁机在挤兑风潮中做手脚,试问,后果将会怎样?票号的生意还要不要做?细细想来,还真是有些后怕。
  
  应该说,日升昌和其他山西票号当时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两个字胆识。这种信誉至上的胆识实在是叫人钦佩。危难降临时,他们沉着应对、〃大信大义〃的表现令人叹服。他们的举措把信义二字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中国人为人做事的榜样。
  
  其实,在这次挤兑风潮中,日升昌及其他山西票号的做法不仅体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还把晋商的文化智慧运用得淋漓尽致。他们清楚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形:眼下是战乱,王公贵族们的挤兑行为也实属无奈。灾难过去后,这帮人仍然会活跃在京城,成为皇城根下生意人的风向标。也就是说,这帮人在京城的政治和经济实力不可小觑。从眼前看,票号的做法要冒一定的风险,但从长远看,说不定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机会。
  
  机会是要靠人去把握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日升昌等山西票号的判断是正确的。
  战乱过后,山西票号在北京的分号重新开业时,不但普通百姓涌跃地来票号存储,就连朝廷也放心地把大笔官银交给票号汇兑、收存。自始,日升昌等山西票号信誉度大增,掌管起了国资的流动。
  
  以上两个事例,鲜明地表现出中国商人珍惜诚信,以义制利的思想。
  以儒家的观点,〃义〃和〃利〃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是,中国商人发现,凡事以义为先,就可以达到诚信与获利的双重目的,于是,以义制利就成为中国商人做事的一个诚信原则。
  
  利以义制和唯利是图是生活中两个决然不同的对立面,是美与丑的分水岭。
  千百年来,中国人之所以珍惜诚信,与利以义制有很大的关系。从〃日升昌票号〃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晋商之所以能在几百年前就在多个商人群体中崛起,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深谙了修德之行与取利之途。〃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忠诚和信义不仅是为人的根本,亦是获利的方式,是天道。
  
  有一位锁匠,修锁技术很高,更以为人诚实正直出名。每修完一把锁,他都要把自己的姓名住址告诉对方,说:〃以后如果你家出现了被盗之事,凡用钥匙打开家门的,你就找我!〃
  
  这位锁匠晚年时收了两个徒弟,准备把自己的修锁技术传给他们。过了许久以后,这两个徒弟都学得了不少修锁的本领。老锁匠打算对他们进行一次测试,以决定其中一人得到自己的真传。
  
  
  第21节:言必信,信必果(3)
  第二天,老锁匠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间房里,吩咐两个徒弟去打开,谁先打开谁得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