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水星收了钱不办事,也不鸟人家,方应雪怎么看?是刘羽故意羞辱她,换了谁不生气?
麻痹的,原来是韩水星这厮在中间坏事!刘羽对他是一百个看不上眼,从第一眼起,无论外貌还是内在,都让人恶心,他来花罗,第一次被市纪委找上门,竟然也是拜这厮所赐!
“嗯,我了解了。”刘羽挂掉电话,满脸寒意:“本来还想给你找个安稳的窝挪一挪,毕竟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你自己作死,就不要怪我狠心!等找到合适机会,送你也尝尝纪委的滋味!”
第二天一大早,刘羽跟陈英回县区了,在高速路口分的手,陈英上了自己的车,临上车前,迟疑了片刻道:“扬子鳄的项目跑下来,跟我吱个声。”陈英终究是咽不下这个口气,万一真被刘羽跑下来,她脸面往哪搁?
刘羽点个头,他倒不怕陈英捣乱,陈英还有一个寺庙在他地头呢,怎么敢炸刺?
回到政府,不过才下午的功夫,周璇就找上刘羽了,递来一份牛千村新农村规划报道,这是刘羽上个月要求周璇关注的,准备了一个月,周璇总算给出了一份详细报告。
翻开扉页,就有一个彩页的鸟瞰图,图好看,特别好看,跟童话故事似的。
刘羽看一眼的兴趣都没,直接跳动主要内容,这个细节让周璇看得嘴角抽搐,就这一张彩页鸟瞰图,她可是请了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的,然后彩页打出来,花了一万块呢,结果刘羽看一眼的兴趣都没。
对牛千村的新农建设,分得非常细,大概有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以及环境发展。
经济发展,刘羽比较看重,可翻来覆去,发现这里头只有一个内容,板栗!除了板栗,基本没别的,刘羽有点不满,新农的发展,就是以经济发展为主,牛千村总不能单单靠着板栗吧?不过,亲自去过牛千村数次的刘羽也明白,牛千村连耕地都失去了的地儿,想找到额外的经济点,并不是易事。
文化发展,刘羽看了一遍,暗暗摇头,纯粹扯淡,这里头的农村文化活动,居然还有跳舞、老年棋牌室、体育广场这种听起来不错,实际却与牛千村这种偏僻穷乡村不着调的活动,牛千村200户人,各个面朝黄土背朝天,扭一个秧歌都要赶上节庆,还得村委会花钱组织,老年棋牌室,切,农村打牌,扯着嗓子喊一声,到各家去打,到树下去打,谁上你的老年棋牌室?
还有体育广场,人家上山下山,谁有几个闲工夫体验你这城市的汗水?文化发展这一块,对城中村设计,再好不过,但对牛千村这种苦哈哈的村庄,就像是大热天,对一群饥饿的灾民发放貂皮大衣一样,华而不实,没有丁点用。
刘羽不太满意,给一个月时间,你们就坐在办公室敲出这种东西?
耐着性子,刘羽继续看下去,最后一块是环境,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山村自然环境,也包括村民生活环境。
这里重点规划了村民生活环境。
规划中,计划由县政府出资,从新农建设资金中拨款,为牛千村改造一系列生活环境。
修建自来水管,现在的牛千村,基本上都是挑井水吃,非常不方便,为了改造生活环境,准备建造一座具有蓄水功能的大型水井,然后在水井里安置简易的过滤设备,达到对水质的初步净化,紧接着,修建自来水管,家家户户都安装自来水管,保证每家每户都能轻松用到干净水。
其次是修建公共厕所,鉴于农村的特殊情况,挨家挨户建立私人卫生间不现实,农村的地域撑不起地下水管这种系统,而牛千村的公厕,刘羽是有过亲身体会的,相当肮脏,全村200多人,厕所却只有三个,明显不足,卫生条件也极其的差。县政府拟建十座公厕,供全村使用。
紧接着是沼气改造建设,利用新建的十座公厕粪池的排泄物作为发酵原料,源源不断产生沼气,并对该村各家各户改造,让每一家都能用上沼气做饭、烧水等等。
上述几条,江白羽觉得还有可行之处,但沼气改造建设,刘羽不得不绷着脸批评周璇了:“周县长,你真的了解过沼气改造建设吗?”
沼气改造建设,很多年前就开始提倡了,理论上非常有经济效益。
废弃的原料发酵,产生沼气,村民节约了木材燃烧、电烧水等成本,而发酵过后的废料又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可以进一步肥沃土壤,达到综合利用,非常有意义!
但实际情况怎么回事呢?全国各地农村的沼气池,一半以上都废弃了!
理论就是理论,远远超脱实际,许多地方的沼气改造建设,投入了大把的钱,这些钱,最后却全打了水漂。(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七章 沼气系统建设
传统的发酵技术原料必须要用粪便,在用料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是农村,粪便的来源非常狭窄,除了当地村民的排泄物以外,就只有牲畜的排泄物,牲畜的排泄物难以收集,一旦村民的排泄物不够用时,就没有了粪便这种原料,很容易造成供气不足,长时间内得不到沼气。
同时,利用粪便发酵,非常容易“结壳”,粪便的成分复杂,漂浮物较多的话,就容易在最上层形成不透气的壳,由于缺少了氧气的进入,发酵减缓,同时产生的沼气也无法出去,这需要经常性的搅拌发酵池,但农村对发酵池的管理和服务非常不到位,这个过程很难有地方完善做到,这是沼气在农村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而沼气不仅受当地情况限制,还受到环境温度影响非常大。
通常而言,沼气都是埋在地下,呈现出密闭状态,温度的影响非常大。
在夏季时,温度较高,发酵反应剧烈,产气量就大,太多了,村名用不了,所以,必须要及时排气,但排气稍不合适就容易涨池,也就是气压太大,将封闭池子涨坏,导致漏气。
而冬季又因为温度太低,发酵群活性不足,产生不了足够的沼气,沼气工具就不能正常使用,在寒冷的地方尤其如此,造成往往只能使用半年,其余的时候都不方便用。
除此之外,传统沼气池必须每天保证进新鲜的料、出料和搅拌才能使用,每年还得把里面的料清空。清理淤积的杂质。管理上很不方便。同时。沼气池绝大部分是砖砌的,但由于沼气含有硫化氢,对水泥腐蚀很大,使用时间不长就出现漏气现象。
而一旦出现漏气、腐蚀等问题,就需要维修,维修时需要将原料全部清理完才能重新抹灰密封。
有人说了,为什么不用有机玻璃钢池,这样密闭性更好。防腐蚀,耐用,但有机玻璃造价昂贵,对农民而言,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况且,传统沼气池的修建是一个费工、费时的工程,比如6…10立方米的池子,这是若内比较通用型的型号,土方开挖量在8…13立方米左右,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工。至少要养护一个星期才能装料,前后要一个月才能正常使用。
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都花了,可一旦用户搬迁,池子不能带走,只有选择废弃,以目前农村人口迁移的状态来看,被废弃的池子绝对不在少数。
而专家们一味鼓吹的,可以经济循环利用,将发酵过的原料拿来肥沃土壤,那更是空中楼阁一般的理论,要知道,传统的沼气池都是采用半连续发酵方式,也就是隔天往池子里倒入新的原料,这会产生什么现象?
这会让上一批在发酵的原料,由于突然混入了新的原料,以及混入了新的空气,使得原料发酵不完全、不彻底,这会造成什么?导致最后的发酵原料,成了生熟料混杂,也就是发酵不完全和完全的发酵物混合在一起,而,生料,也就是发酵不完全不彻底的原料,都含着各种病原体,须知,这些原料的主要成分都是人类和牲畜的粪便,蕴含病原体非常多。
把这种含有病原体的肥料拿去种植,长得出好作物才叫奇怪,没污染土地就不错了。
这使得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受到很大影响,与理论上的良性循环,完全是两码事。
所以,现有农村沼气都有“一年好,二年漏,三年弃”的说法,说的就是沼气池弊端太大,许多改造过的村庄,在经过几年的抱怨之后,又都回到了原始的烧柴禾行列,沼气池被他们丢弃在一边,彻底的废弃。
前期政府的补贴,农民自己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连本都没捞回来,这就是全国都在提倡的农村沼气建设的实践情况。
当然,也不排除有管理和服务比较完善的地方,加上那些地方一年四季温度稳定,沼气建设非常有效率,但那只是少部分地方,绝大部分地方并没有理论上那般有前景。
而就花罗县的地域,以及牛千村的实际情况,搞沼气建设的结果几乎可以预见,投入的钱,不出三年就荒废了,最终沦为一个政绩工程,劳民伤财。
被刘羽直勾勾的问,周璇不由得面子挂不住了,刘羽这样质问,已然是非常不满了,周璇只得硬着头皮回答:“是我工作不够细致,不够认真,接下来一定整改。”
刘羽合上规划书,丢了回去,凝声道:“新农村建设,我对它的重视,你应该比别人清楚,交代的事,认认真真办,到时候具体操刀,少不了你,明白么?”
周璇脸上火辣辣的,暗自懊恼,对这份规划,她的确没有怎么上心,是让下面人参照以往新农建设搞的,不曾想,被刘羽狠狠批了一顿。但是,周璇听出了最后一句言外之意,最后全县的新农推广,会是她带头,这意味,到时候会有大把的资金从她手头流过,有钱就好办事,办好事就是政绩,至于从中捞钱,这个要看了,看刘羽到时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放了一只眼睛在这盯着,重要的是办出政绩!
周璇走了,刘羽才无力叹口气:“哎,领导也不好当啊,管得太多,下面人埋怨束手束脚,展开不了工作,但不关注吧,下面人又不尽心尽力,当初我可是亲自带着周璇去牛千村考察过,她能不理解我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即便这样,到头来还是丢了这么个差强人意的规划。”
刘羽能做的,就是狠抓了,既然你们不想办事,就别怪我插手,到时候束手束脚了,也别怨天尤人了!
晚上的时候,陶林佳来刘羽住处小坐了一阵,还带着杨秋云来了,是关于农外贸公司的情况。
杨秋云喜气洋洋:“县长,泰森那边反馈了那边的销售情况,我通过渠道弄来了一张销售报表,从反馈和报表综合来看,花罗的板栗在那边销售很好,去的500吨板栗全部消化掉,而且,相较于泰森从其它渠道进口的板栗,我们花罗的板栗售价更高,销售更快,泰森那边非常满意,近期会派遣专业谈判团,签订下一年板栗采购合同。”
“凭直觉,泰森的下一个订单,一定很大,因为不仅我们花罗板栗销量好,利润高,而且,从报表上来看,今年泰森板栗的批发量教去年增长了10%,要知道过去三年,对方年销售增长率都在5%以下,我推测,很有可能是我们花罗的板栗在渠道商那反响不错,渠道商向泰森增加了进货量的缘故。”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泰森明年的订单会相当大,它2万吨的配额,哪怕分出5千吨,也完全足够满足全县的产量,甚至,泰森的订单如果超过5千吨的话,我们花罗的农外贸就需要从外县收购了,这一收一卖的差价,我们农外贸也是能赚它一赚的。”
听着似乎还不错,不过这也正常,中国的板栗从进口价和口感上都比法国、葡萄牙的强,泰森除非跟钱过不去,否则在下一批订单中,只有加大采购量,而缩减欧洲板栗量的份,看来,泰森也是尝到了中国市场的甜头。
当然,刘羽也没忘记表扬杨秋云一把,她能从泰森搞到一张该公司的销售报表,足以说明她有过人之处。销售报表,可不是泰森哪一个小杂鱼随便就能到手,尤其对外贸易,更为重要,这关系到下一次商贸谈判的较量。
可想而知,花罗掌握了泰森板栗销售的情况,当然就有了更多议价的空间,能准确摸到泰森的底线,而不至于稀里糊涂的,被泰森狠狠压价,这份报表,至关重要!
杨秋云是把泰森的谁搞定了呢?能搞到这份报表的,而且杨秋云接触过的,稍微有身份的……嗯?难道是史莉莎那高傲的女人?现在想来,也只有她了……切,还以为多高傲呢,在金钱关系的攻势下,还不是老老实实当美奸,乖乖卖我们商业情报?
“杨总做得不错,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再接再厉,要开阔眼界,咱不能只跟泰森打交道,也不能只盯着板栗一个产品,县里有出口优势的农产品,都要走出国门!”这是在提醒杨秋云,不要把农外贸公司弄成了板栗外贸公司,要向多方面发展,就是刘羽提到过的那一点,鸡蛋不能全放一个篮子里。
国际贸易最大的风险,无疑是政治风险,这与国内贸易完全不同。在国内贸易,基本不用担心政策的影响,虽说早二十年那会,各地对本土产品的保护政策非常混乱,但到如今,基本没有类似屏障了,即便有,也非常小,不至于出现风山的产品,不许在首山卖的情况,这个现象基本没了。
但国贸不同,对方国家的政策,可不会跟中国打招呼,也不可能照顾中国商人,甚至,反而针对中国商品的政策较多,常见的打着各类产品入关标准的旗帜,实际抵制中国产品的政策,实在太多了,而一旦遭遇类似的抵制,就意味着大量产品滞销,而产品滞销,对保质期较短的农产品,简直就是毁灭性打击。
所以,要多准备几条路,一条堵住了,立刻上另一条路,避免一头撞死在死路上。(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八章 国富民穷
杨秋云连连颔首,将板栗销往多个渠道商,这一点不用说她也会去改变,虽说这是为国企办事,但她有考核指标呢,不达标的话,来年就要炒她滚蛋了。实际上,杨秋云还是另有心思的,其实,不止是她把农外贸做坏了会被烧鱿鱼,很有可能,他把农外贸做得太出色,一样要被炒鱿鱼,为什么?摘桃子的人来了。
杨秋云这个体制外的家伙,目前没人对她蹲在农外贸有意见,那是因为现在的农外贸的确没几个意思,但等明年,或者后年,农外贸发展起来,坐着数钱的时候,就是杨秋云倒霉的时候。她识相一点,自动请辞算是体面的法子,不识相,赖着不走的话,没准要被人送进司法了,商场的残酷,从来不比官场好多少,何况,到时候杨秋云要面对的是体制中人。
所以,杨秋云存了一个心思,要么农外贸她吊儿郎当,不上不下的搞起来,既不懈怠,也不努力,中规中矩,稳坐她的总经理,要么就是找到强力的靠山,好好干,到时候眼红的人想动她,则要问问靠山的意见。
在杨秋云看来,花罗唯一能信任的靠山,只有刘羽了,在她所观察的农外贸相关的人员里,唯一不对此间利益有觊觎的,只有刘羽一人了,从项目启动到现在,刘羽都是在想着怎么办事,怎么把项目引导正途,事后,刘羽两手一撒,完全放权。因此,刘羽对这块的利益。是最缺乏觊觎之心的。
而刘羽恰好是个办实事的人。杨秋云觉得。自己表现出相当的才干,这位办实事的县长,多半会替她着想,给她撑撑腰。
这就是杨秋云的算盘,目前她会努力,把自己的人脉好好经营在花罗,证明自己的才干,那时才有对刘羽坦白心迹的筹码。现在,她一事无成,再把心窝子掏出来,刘羽也没理由当她的保护伞。
就杨秋云的看法,多渠道发展板栗是有必要的,但发展花罗的其余的农产品,杨秋云有点不敢苟同了,不是她瞧不起花罗,实在是花罗这穷乡僻壤,农业技术全面落后的县区。她实在看不到任何一个具有闪光点的农产品。
甚至在来之前,杨秋云对这个农外贸公司根本没报以希望。抱着着混几年走人的打算,即便现在打出了板栗这条路,但杨秋云非常明白,这是刘羽动用了自己神秘人脉的缘故。
说句难听的,全国哪里没板栗?你花罗的难不成是镶了金的?比花罗板栗性价比更高的板栗,全国多了去,人家泰森为什么买你的?除了性价比,还有人情因素在里头,剔除刘羽的人情因素,花罗的板栗,估摸着以后还得烂树上。
所以,要从花罗找到别的外销产品,杨秋云并不乐观。
陶林佳笑得满面春风,他日子比较滋润了,有了项目,他这副县长对分管的农林畜牧机关单位,说话管用多了!
搁在去年,全县财政赤字,各个单位缺钱,没几个钱是撒在农林畜牧的,下面的机关单位都嚷嚷着要钱,陶林佳没法变钱,批不下来,下面的人意见那是相当大。去年那会,他最怕的就是开会、出席活动,一旦下面的机关单位请他主持会议,出席某些活动,能推的,他一概全推了!为啥?去了是闹心!
下面机关单位肠子里都是什么料,陶林佳清楚,去了就是要钱,没别的。所以,他推辞了很多会议和活动,出的面少了,下面的人就说了,陶县长不接地气,不与下级干部打成一片,所以,陶林佳安排的一些任务,到了下面往往很难执行,对此,陶林佳也很无奈。
总算年轻的县长来了以后,境遇大为改观,上来就弄了个农外贸公司,专攻外销,并且板栗很成功的打了出去,下面那帮崽子嗅到了肉香,知道要有钱了,于是,慢慢开始听话了,办事顺心多了。
“县长,农外贸这边,我们会用心,你放心。”陶林佳道。
刘羽微微一点头,沉吟道:“陶县长,我问个事,我们县养殖业发展了什么个情况?别跟我说虚的,照直说。”
陶林佳有些吃不消刘羽这露骨的一套,到嘴边的官腔不得不缩回去,尴尬的回想养殖业的情况:“专业养殖户的话,有,不多,全县有三个专业养猪户,鸡鸭养殖场一个,这四个养殖场,一年产值200多万,水产养殖的话,这个不太好说,大大小小的养殖塘,全县七八十个,但产值很难估算了。”
“水产养殖,一般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