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牛古董商-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炫耀的资本。

    好吧,该揭开谜底了,再不揭开谜底糖豆童鞋就该挨骂了。

    其实说穿了,‘伯虎神火’在咱们现代人的眼中看来,只能用四个字来评价……一文不值。

    也许大大们已经猜到了,其实所谓的伯虎神火就是几十年前咱们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的……火柴。

    不要小看火柴这个东西,火柴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南北朝时期,最原先的雏形是北齐的一名后妃发明的,不过那时的火柴只是将硫磺沾在木片上,还需要借助火刀火石来引燃,将阴火变成阳火,当时称之为发烛或者火寸。

    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一直到1898年,法国人h。塞弗纳和e。d。卡昂两个人用三硫化四磷为材料,最终发明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火柴。

    火柴在咱们这个年代早就已经被打火机和电子点火器所取代了,而在唐伯虎所处的这个年代,这绝对是一个轰动性的伟大发明。

    简单、方便、实用。

    更何况还有部分是当代名家唐伯虎亲手绘制的火柴盒封面,更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和炒作性。

    火柴的发明甚至连大明皇帝都惊动了,不过此时伯虎神火已经是名声在外,大明皇帝也不敢做出触犯众怒的事情,只能由内务府跟唐伯虎接触,要求唐伯虎每月给大内提供五千盒火柴,唐伯虎自然对这桩生意也是求之不得,一口就应了下来,至于大明工部对唐伯虎提出分享技术的要求,则被唐伯虎毫不犹豫的一口拒绝了。

    要知道,那个技术可是唐伯虎同志费了老鼻子劲才学会的,为此他的恩公唐豆都曾经用棍子敲过他的脑袋骂他笨,到最后他好不容易才学会如何用硫磺和红磷提炼成三硫化四磷,又如何用简单的工艺将三硫化四磷制作成火柴的,如此独家的专利技术怎么能轻易泄露出去。

    如今在唐伯虎的眼中,唐豆简直就是大公无私的神灵,是他唐伯虎的福星、救星。

    实在是唐豆对他太好了,根本就是无欲无求,除了偶尔让他画几幅画写几个字以外,对他给的分红根本就是不屑一顾,在他看来,这根本就跟无偿没有任何区别,要知道,老唐现在的画作拿到市面上也就是能换回一些柴米油盐,在有些人的眼中甚至还不如一刀肉值钱。

    有的时候,唐伯虎甚至想要把自己的秋香送给唐豆侍寝,非这样不足以表达他对唐豆的感激之情,甚至在一次酒后的时候,他借着酒劲当着唐豆和秋香的面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说了出来,结果……

    唐豆这个轻功高强的世外高人竟然就在他和秋香的眼前噔的一下消失了,只是唐豆临走的时候顺手抱走了一摞老唐以秋香为模特绘制的春宫图,感动得老唐眼泪掉得稀里哗啦的。

    好人呀,在金钱和美女的诱惑面前依旧对艺术如此执着,不行,回头得让自己的那几个好友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他们帮忙搜集一些稀罕玩意过来,恩公既然喜欢这些玩意,自己自然应该孝敬。

第52章 我决定辍学了

    唐豆心中早就已经盘算好了,就用这一根火柴做文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火柴真正广泛使用不过才一百来年的历史,在火柴真正面世之前,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对于火种的使用方式都是原始的,而火对人类的重要性根本就不用解释,自己手中有这一根火柴,完全可以在任何朝代扶植起一个伟大的产业来。

    这么长时间的历史跨度,摆在他的眼前的全是断层,他可以随意穿越到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一年,他可以肯定,火柴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会成为无价之宝,用一根火柴绝对可以笼络住各朝各代大批的名人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只要自己选择一个最好的切入时机跟那些历史名人接触那就足够了,而这一切,如今无所不能的网络和数之不尽的历史学家早就已经为自己解决了,自己所要做的只是打开电脑输入查询内容即可。

    唐豆早就又盯上了一位历史名人,吸引他的不只是这位历史名人自己的作品,他更加关注的是这个历史时期鼎盛的陶瓷制品。

    北宋苏东坡以及在后世被人们所追捧的宋瓷。

    不过令唐豆有些遗憾的是,苏东坡生活的年代跟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窑错之交臂,苏东坡辞世的时候,官窑还没有创立。

    不过那也没关系,不就是官窑么,自己在官窑鼎盛时期再重新找一个切入点好了。唐豆可是知道苏东坡与汝窑和传说中的哥窑是同期存在的,当然,除了这些珍贵的宋瓷以外,还有苏东坡这位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被公认为最杰出人物之一的文学艺术大家,以及苏东坡开辟了湖州画派的画作。

    唐豆遍查史料,发现这位苏老先生一生的经历绝对跟唐伯虎有得一比,唐伯虎一生落魄,苏东坡也没好到哪儿去,一生之中多次被贬官放逐,直到宋徽宗继位才遇赦北归,次年病逝于常州。

    唐豆仔细斟酌了一番,选定了与苏东坡接触的时机。

    公元1077年,也就是北宋熙宁十年。

    在北宋熙宁十年的四月至元丰二年三月,苏东坡调任徐州知州,在徐州生活了一年零十一个月。

    熙宁十年秋,徐州遇到百年不遇的黄河决口,整个徐州处于一片汪洋之中,传说中的东坡肉就是在这一次抗洪之后诞生的。

    这一段时期可以说是苏东坡一生最为辉煌的时期,他的民望也达到了最高点,如果不是因为他在新旧党争中站错了队,恐怕他的一生也不会这样凄惨。

    唐豆选择这样一个切入点,是想尝试着力挽狂澜,帮助苏东坡转变自己的命运。

    当然,唐豆童鞋是存有私心的,只有苏东坡保住了官位,他才会有机会为自己搜罗那些名窑出品的精美瓷器,要知道那些名窑的精品瓷器就算是在宋代数量也是非常稀少的,而且也只供应给宫廷和达官显贵使用,寻常人根本接触不到,特别是汝窑,汝窑烧制宫廷用瓷的时间仅有二十年左右,如果不是处在一个比较超然的地位,是不可能搜集到汝窑精品的。

    唐豆可是吃过汝窑瓷器的甜头,一只破烂笔洗就能卖出五百万的高价,如果要是品相完好的汝窑精品呢?

    唐豆就是想要帮助苏东坡成为这样一个超然的人物,使其避开新旧党争,成为宋庭中的常青树。

    当然,即使唐豆的努力失败了对他来说也是无所谓的事情,唐豆完全可以再重新选择一个切入点,在苏东坡遭到贬官之后的落魄时期再跟他接触,只是那样的话就算他能使苏东坡过上大富豪的生活,但是恐怕以那种地位的苏东坡也没有能力为他搜集那些珍贵的宋瓷了。

    想好就做,反正穿越对于唐豆来说就跟喝口水那么方便。

    唐豆从衣橱里找出一身北宋文士的服饰换上,对着镜子比量了一番之后,在怀中揣上了一些此行需要的物品,启动传送戒指瞬间消失在了房间里。

    唐豆已经计划好了,直接穿越到熙宁十年十月份的徐州府衙去找苏东坡,跟他交朋友,想必此时的苏东坡还在为黄河决口发愁呢。

    且不说唐豆如何去钓苏东坡这条大鱼,金陵大学里,杨灯正在闹哄哄的大教室里整理这几天周老和老爸鉴定唐豆那一屋子古董而记下的笔记,这时上课铃响,班主任秦教授走进了教室,杨灯作为学习委员率先站了起来喊了一声起立,五六十名同学齐刷刷的站立了起来,齐声称呼教授好。

    秦教授微笑着点头示意大家坐下,望着杨灯说道:“杨灯同学。”

    杨灯急忙又站起了身,望着秦教授答道:“秦教授。”

    秦教授显然对杨灯对自己的尊敬很满意,他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是这样的杨灯同学,我带着两个课题组,现在陈奇博士负责的课题组需要一位同学去做一些文案工作,他向我提出想让你过去帮忙,你下课之后直接到去找陈奇博士报到吧?”

    秦教授在收藏界和考古界都是名声响亮的大牌教授,而且他还是一位博士生导师,现在他手下带着两名博士生和五名研究生,这陈奇博士正是他手下的博士生之一。

    听到秦教授的话,刚刚安静下来的教室又骚动了起来。

    能被教授选中进入课题组打杂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哪怕没有任何报酬,那些学生们也是趋之若鹜。

    进入课题组,等于是跟教授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如果能给教授留下好印象,对将来考研或者是留校做辅导员都是大有好处的。

    而且这个陈奇博士更是不简单,在同学们的眼中,陈奇博士就是高富帅的代名词。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陈奇博士是省文物局陈副局长的儿子,将来是极有可能也步入仕途的,有学历,有背景,人还长得高大帅气,陈奇早就成了不少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而且在他身边向来也不缺各种美女。

    同学们看向杨灯的眼神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更多了几分暧昧。

    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位陈奇博士也是杨灯的追求者之一,在人们的眼中,杨灯如果攀上陈奇,那绝对是一段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浪漫爱情故事,如今,陈奇竟然请动了秦教授做说客,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被几十双眼睛注视着,杨灯的小脸又变得绯红了。

    在所有人都以为杨灯会兴高采烈的答应秦教授,甚至会语无伦次的表达感谢之情时,杨灯却是望着秦教授说道:“秦教授,最近我父母搬到金陵市来了,我需要多抽时间陪伴他们,而且我觉得我的个人能力也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还是请秦教授另外选择别的同学吧。不过我还是要感谢秦教授能给我这个机会。”

    说罢,杨灯向秦教授鞠了一个躬,在一片目瞪口呆中坦然坐了下去。

    秦教授恐怕也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影响力,他没有想到杨灯竟然会在众多同学面前当面拒绝他,这令气量本来就不大的秦教授尴尬万分,一张脸也黑了下来,盯着杨灯说道:“杨灯同学,这是系里的决定,而且参加课题组对你的学分也是有帮助的。”

    秦教授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要是不参加的话,肯定会影响到你的学分。

    坐在杨灯身边的同宿舍好友李洁急忙偷偷的伸手捅杨灯,就差直接把杨灯架起来代替她答应秦教授了。

    当面顶撞秦教授,你不想毕业啦。

    杨灯皱了皱眉,再次站了起来,望着秦教授问道:“秦教授,我是不是一定要参加这个课题组?”

    被话挤在了这儿,秦教授黑着脸点了点头,重复了一句:“这是系里的决定。”

    杨灯沉默了。

    就在秦教授和同学们都以为杨灯已经选择了妥协的时候,杨灯嘴角突然露出了一丝嘲笑,低头将书桌上的东西收拾进自己的书包里,抬起头来冲着秦教授说道:“对不起秦教授,我决定辍学了。”

    说罢,杨灯头也不回的背着书包走出了教室。

    秦教授傻眼了,他没想到平时看起来挺文静的杨灯性格竟然会这样刚烈,竟然会在眨眼之间做出辍学这样能够直接影响人生走向的决定。

    教室在沉寂了十秒之后,猛地发生了大爆炸,轰的一声,乱成了一锅粥。

    秦教授突然意识到事情有点失控了,他使劲的拍着手中的黑板檫,怒吼道:“安静、安静。”

    “安静你妈个毛,你丫的改行去当媒婆好了,还教授,我呸。”

    “天呐,我的女神辍学了,老子也不上了,辍学。”

    “……”

    “嗖”,不知道从哪儿飞来的一本书直接砸在了秦教授额头上,眼镜登时被砸飞了。

    失去了眼镜的秦教授感觉到无数书本向他飞过来,一声惊呼,急忙窜出了教室,书本杂物乒乒乓乓的落地声在他身后响起。

    不好,这件事儿如果被学院知道了,自己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秦教授额头冒着冷汗急忙向办公室方向奔去,无论如何要先想个说辞把过错推脱出去。

第53章 倒扣茫茬

    唐豆掐着时间辞别了苏东坡,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嗖的一下穿越了回来,只是手中多出了一个白瓷斗笠碗。

    苏东坡是著名的诗人、画家、散文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过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苏东坡还是一位美食家,留下了很多以美食为题材的诗赋,其中更是在《老饕赋》中以老馋虫自居。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东坡这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估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不过又有几个人能够反过来想一下,苏东坡为什么把肉和竹这两样毫无关联的东西并存在一首诗里?

    通过跟苏东坡的接触,唐豆发现这货在这个问题上绝对是口是心非,现实中的苏东坡绝对是那种‘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的吃货。

    但凡真正的吃货,对于吃是非常讲究的,不仅对食材讲究,对于盛装美食的器具更是考究。

    唐豆手中拿回来的这个白瓷斗笠碗就是苏东坡见唐豆吃完东坡肉之后,捧着这个碗爱不释手的样子,大度的送给唐豆的。

    唐豆换回自己的衣服,找来一块细软的棉布细细的把书桌上的那个白瓷斗笠碗擦拭了一遍,以他现在的鉴赏水平,他也一眼认出这只碗绝对是北宋定窑出品的精品斗笠碗。

    唐豆看了一下时间,美滋滋捧着白瓷碗向前面店里走去,准备开车去接杨灯下课。

    打开防盗门进入店中,一眼看到杨灯正跟猛子站在一起说话,唐豆楞了一下,笑呵呵的走了过去:“今天放学怎么这么早?下午没课?”

    杨灯没好气的转向唐豆,有些赌气地说道:“我辍学了。”

    杨灯早就回到了店中,从出学校她就给唐豆打电话,想找个人发泄一下,结果自然是唐豆童鞋的手机不在服务区,返回古玩街的时候见唐豆的车就在停车场停着,回店按了半天通往后宅的门铃也没有反应,心里自然憋了一口气,此时见到唐豆从后面出来自然是没好气,不过想要倾述一番的心思却已经淡了。

    听到杨灯辍学了,唐豆手一抖,差点没将手中的定窑斗笠碗扔到地上。

    他一把拉住了杨灯的手,一脸焦急的问道:“辍学了,发生了什么事?”

    杨灯平淡的说道:“没什么事,就是苍蝇太多,烦,反正在学校学下去除了能拿到一张毕业证书以外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咦,你手里这是定窑白瓷?”

    杨灯的注意力突然转到了唐豆手中的白瓷斗笠碗上,以她跟唐豆之间的关系,自然不会在乎什么宝不过手这样的规矩,直接伸手从唐豆手中拿过了那个白瓷斗笠碗,神情变得庄重了起来。

    唐豆依旧沉浸在杨灯辍学的震撼中,嘴里语无伦次的念叨:“你可是金陵大学的高材生呀,就这么辍学了也实在是有点太可惜了。呃,是因为苍蝇太多,嗯嗯,这个学不上也好,省得我整天提心吊胆的,不过……嘿嘿……”

    猛子在一旁笑道:“你们俩可真是天生一对,一个高中辍学,一个大学辍学,真是绝配。”

    “倒扣茫茬!”杨灯似乎没有听到二人在嘀咕什么,一声轻呼,拿着那个白瓷碗直接向会客室走去。

    杨灯的一句倒扣茫茬,直接将唐豆和猛子的神魂牵引到了杨灯手中白瓷碗的身上,急忙紧随其后走进了会客室。

    杨灯已经在沙发上坐了下来,手中拿着放大镜细细观赏手中的白瓷斗笠碗,一边看一边轻轻点头。

    胎体轻薄,质地坚硬洁白细密,釉色洁白中带有隐隐牙黄色,釉质轻薄滋润,碗体上泪痕明显,口沿枯涩无釉,正是北宋定窑出品的倒扣茫茬斗笠碗精品,

    北宋早期的时候,定窑烧制细瓷依旧是使用正烧,到了北宋中晚期的时候才创出用支圈覆烧叠置法,烧制的碗碟等器皿在施釉的时候只在底部施满釉,口沿等部位则不施釉,任由底部釉色自然漫延,瓷器沿口部分就留下了芒口,买家购买之后,在芒口上以金银铜等金属镶边,称之为金扣、银扣、和铜扣,这就是倒扣茫茬。

    最为稀罕的,是这只斗笠碗上的双鱼暗纹,这在定窑斗笠碗的造型中是非常罕见的。

    而唐豆从苏东坡家里顺回来的这只定窑白瓷斗笠碗是还没有镶扣的,特征非常明显,要不然唐豆也不会独独就相中了这只碗,在初见苏东坡的时候就露出了猪哥像。

    杨灯脸上露出了笑容,辍学带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她笑着抬起头望着杨灯和猛子二人说道:“这只碗确实是北宋定窑出品的倒扣茫茬双鱼斗笠碗,糖豆,怎么前一段时间周老和我爸把你屋里那些古董都梳理了一遍,也没发现这只倒扣茫茬,是你藏起来了,还是你新收上来的?”

    唐豆咧了咧嘴:“是我从床底下翻出来的,嘿嘿。”

    对于唐豆的这个解释杨灯无置可否,唐豆的卧室实在是太乱了,搞不好就会遗漏下一两件物件。

    杨灯双手捧起那个斗笠碗,本想再细细看一下碗口的芒口,却突然耸了耸小鼻子,直接把斗笠碗凑到了鼻子前抽动了几下,抬起头来,冲着唐豆问道:“你用它装红烧肉了?”

    唐豆一咧嘴,大姐,是苏东坡拿它装红烧肉了好不好?不过这话却不能说,只能傻笑着点头应了下来。

    “那啥,中午的时候叫了份外卖……”

    杨灯恶狠狠的瞪了唐豆一眼:“红烧肉那么油腻的东西你竟然敢用这个碗装,万一坏了品相不说,就算端碗的时候手一滑,这个宝贝也可就(辛瓦cei)了。”

    唐豆急忙承认错误,这时一旁的猛子终于眼睛亮亮的抓住了插话的机会,望着杨灯开口问道:“灯姐,这个斗笠碗值多少钱?”

    杨灯沉思了一下说道:“北宋定窑白瓷倒扣茫茬斗笠碗在最近的拍卖会上最高成交价是一百二十多万,不过咱们手中这只碗上有双鱼暗纹,其珍稀程度绝非那些寻常的倒扣茫茬斗笠碗可以比拟的,我觉得这只碗就算估价二百万也绝不过分,成交价应该在二百万到二百五十万之间。”

    猛子痛苦的一巴掌拍在了自己的额头上。

    唐豆和杨灯二人诧异的望着猛子,不知道这货又抽什么疯,难道是被唐豆接二连三的拿出好东西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