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博物馆-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飞机上的乘客全都下来,行李车进入飞机尾部开始搬运行李。莱恩赶紧招呼道:“我们快过去,别让他们把艺术品损坏了。”看那神情,显然是准备亲自动手。

    冯爱军,周建,艾夫林等人闻言纷纷向前。一番交涉之后,机场工作人员先行退后,而他们则依次进入机舱,李树轩和夏蕊,孔筱雨走在最后。

    当初李树轩只是对艺术品进行了初步包装,加了一个符合其历史的边框,因此所占空间并不大。而此次出现的艺术品则郑重了很多,一百件艺术品,每件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防震,防火,防潮的小型金属保险箱,箱子为特种金属打造,依靠其内部含有的大容量电池,可以在短时间内保持内部恒温恒湿。这些保险箱全都是夏远志临时定做,加班加点完成,花了他不少钱。

    这还只是第一层防护,每二十件艺术品被存放进一个更大的金属保险箱里,没有密码,凭外力几乎很难破开。

    五件保险柜整齐的码在机舱一角,见到这些箱子,莱森顿时眼前一亮,满脸喜悦的走过去,迅速招呼道:“在这里。”

    众人围着箱子看了一会儿,很快开始搬运,不过李树轩却没有动手。只见他轻轻的撇撇嘴,朝站在一边的夏蕊道:“这玩意儿,你叔叔搞的?”

    夏蕊白了他一眼,“别理我,人家正生气呢?”见到李树轩果然不再说话,她却回答道:“是啊,听叔叔说,这玩意儿别看不起眼,价格却一点儿都不便宜。还有,我叔叔让我告诉你,交换文物可不是交换箱子,等交易结束了,这些东西都要送回去,以后还能继续使用。”

    “额。”李树轩满头黑线,“夏总真这么说?”

    “我骗你干嘛?他说不能便宜了这些洋鬼子。”

    孔筱雨闻言扑哧一笑,打趣道:“小蕊,你叔叔还真有意思。”

    李树轩却没有笑,而是正经的点点头,赞同道:“有道理。”

    箱子看起来有些大,其实却不怎么沉,侧面都有把手,两个人轻而易举的就能抬起来。五六个人齐上阵,来回两趟就全部搬进了车里。

    接收到艺术品,众人却没有回大使馆,而是直接开到了市内一家跨国银行。按照约定,艺术品自从抵达卢国开始,所有保卫工作将由卢国方面负责,李树轩自然乐得如此。

    既然是早有预定,一切手续从简,眼看着就要把箱子存放进银行金库,艾夫林心痒难耐,突然请求道:“李,我们能不能先欣赏一下这些艺术品?”

    李树轩笑道:“当然没问题。事实上在我看来,几天之后,它们将成为你们的艺术品;不是吗?”

    “哈哈,不错。”艾夫林笑的眼睛都快看不见了。

    回答完艾夫林,李树轩转头看向夏蕊,说道:“把箱子打开。”

    “哦。”

    夏蕊明显有些不乐意,如果不是有国际友人在场,她大概会以各种借口暂时拒绝。

    想想也是,每一个金属保险箱都有专门密码,而直接装有艺术品的小保险箱也有密码,这些密码还都不一样,一百多串密码,需要挨个输入才能依次打开,工作量实在不小,事实上这么多密码根本很难记住。

    只见夏蕊慢吞吞的从随身携带的LV包里掏出一本小册子,对着小册子上的暗语开始输入密码。李树轩好奇的凑过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册子上居然是最常见的一些诗词,而且无一例外全是闺怨诗。外人就算得到这本小册子,恐怕也只会以为是某个腐女的作品,而不会往密码方面想。

    “咔哒”一声,金属保险箱被顺利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的码放着二十个长条形的小金属箱。将小金属箱抽出来放在桌子上,夏蕊再接再厉,以让人极度无语的速度继续输入密码。

    见到夏蕊这种速度,李树轩寻摸着就算到了明天也不一定能完成。扫了一眼暗自赌气的夏蕊,苦笑道:“莱森先生,艾夫林馆长,今天时间已经不早,我看只欣赏这二十幅作品好了。至于其他艺术品,等鉴赏家到齐,我们再一一鉴定,可好?”

    听完孔筱雨的翻译,莱森同样很无奈的看着夏蕊,最后点点头,同意了李树轩的建议。

    见到莱森点头,李树轩好笑道:“夏蕊,赶紧滴,你还想在这里吃晚饭啊!”

    夏蕊心情大好,纤细的手指突然涌出无穷的力量,输入密码的速度足足快了好几倍。

    十分钟不到,二十个箱子全部打开,盖子朝上,露出了里面让人惊叹的稀世珍品。

    一时间,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尤其是莱森和艾夫林,眼睛瞪得老大,每看过一幅艺术品,神色都极为激动。等看到最后一幅,艾夫林的身体突然有些哆嗦,用手指着那幅画,颤动着声音朝莱森吼道:“上帝啊,我们看到了什么?达芬奇的自画像?欧洲历史上从未有过记载的一幅画。”

    ***

    第一更。

第三百二十五章 李树轩的要求

    藏品运抵卢国的第二天,周建从国内邀请的五位鉴定专家到达欧洲,比藏品到达的时间仅仅晚了一天。

    当天傍晚,李树轩做东,在卢市最有名的一家中餐馆请客,除了五位鉴定专家,还有大使馆的几位工作人员,周建,孔筱雨,刘伟等人,当然也少不了夏蕊。

    此次前来的五位鉴定专家,最年轻的也有六十多岁,沉浸中西艺术品鉴定达数十年之久,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些都是国内最顶级的那批人,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当然,国内和他们实力相当的还有几位,只不过那几位更擅长国内古玩,不像这几位一样属于通才。尤其让李树轩想不到的是,其中一人居然是孔筱雨的爷爷孔立言。

    在机场见到这位老爷子的时候,李树轩下巴差点没掉下来。虽然知道孔老爷子是大鉴赏家,但到了今天,他才知道这个“大”究竟是哪种大,那代表着真正的顶级,而且还是中西合璧的那种。

    除了孔立言,还有中国鉴赏家协会的主席唐浩老爷子,副主席李楠老爷子,林紫玉老爷子,以及欧阳坚老爷子和刘云奶奶。没办法,这位是女士。

    这群老人家各个龙精虎猛,精神矍铄,不过在面对李树轩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极其和蔼。

    现在的网络何其发达,李树轩在欧洲做的那些事情,早就通过网络传遍全国,三亿网友中至少一半人都知道了李树轩所做的一切。对他不惜用祖传收藏换取国家文物的做法,大多数人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只有少部分人觉得不值得,毕竟这么做和当年出钱购买文物几乎没有区别。

    而随着李树轩的出名,刘菲审时度势,以李树轩的名义开展了很多活动,将北荣博物馆的名气彻底打响。虽然收藏还是那么多,但随着李树轩名气的越来越大,北荣博物馆已经渐渐成为北荣县乃至阳泉市的名片式旅游地。

    饭菜上全,李树轩端着酒杯站起身,当先开口道:“孔爷爷,唐老,林老,李老,还有刘奶奶,谢谢你们不远千里过来,今天这顿饭是专门为了给你们接风洗尘,我先干为敬。”说着,李树轩一仰脖,一杯酒喝干。

    刘云先不说,几位老爷子以及周建等人都是酒场老手,随即一饮而尽,就连孔筱雨和夏蕊都毫不逊色。

    干了第一杯酒,李树轩倒满酒继续道:“文物鉴定的事我了解不多,不过我知道各位和我一样,都是爱国的人。但是在这次鉴定过程中,我希望各位能够保持公平,即不刻意提高我们藏品的价值,也不刻意压低对方藏品的价值。”

    几位鉴定家闻言一愣,目中先是露出不解,接着却是欣赏。

    大概是担心李树轩的话让几位老朋友生气,孔立言笑问道:“小轩,为什么这么说?要知道,只要我们在其中做下事,你就可以交换到更多的藏品。”

    李树轩心领神会,淡笑道:“孔爷爷,我记得您曾经告诉过我,欧美国家收藏了一千多万中国文物,这次就算暂时沾光又能有多少好处。在座的不是长辈就是我李树轩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给大家透个底。实不相瞒,我手中的西方艺术品足有上万件,而且得到这些艺术品没有花一分钱。”

    “什么?上万件?”

    “而且没有花一分钱?”

    此话一出,所有人全都惊得目瞪口呆。如果真是这样,那这笔买卖的确应该好好考虑考虑,就算暂时吃亏都值得。

    李树轩点点头,继续道:“这么多艺术品,我需要的不是暂时的占便宜,而是将所有艺术品全部出手,以换取中国文物。这毕竟是咱们的第一次交易,所以务必做到公平公正,让卢国人,甚至整个欧洲人都知道咱们泱泱大国的气度。华夏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身处国外,总不能让那群人小瞧了我们。来,先干为敬。”

    借着喝酒的掩护,李树轩悄悄的看了五人一眼,发现他们都在默默点头,心中不由暗暗好笑。这次交易,他不要求占多大便宜,要求的却是能够打响知名度,有艺术珍品,而且极为慷慨。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收集最多的民族瑰宝,如果耽误时间太多,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趁着那群人头脑发热,赶紧下手才是王道。

    而且那些东西得来的确不费劲,与其让人觉得过于计较,还不如大方点以换取更多的实惠。

    喝完第二杯,李树轩正要继续敬酒,孔立言却突然打断他,笑呵呵道:“小轩,先别忙着敬酒。我们这次过来,不仅仅是为了你个人,还有国家的嘱托,所以感谢的话就不必再说了。呵呵,我们这些做收藏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见到流失海外的文物能够回国。你做的很好,我,我们都为你骄傲。”

    李树轩有些脸红,腼腆的笑笑,举杯道:“这第三杯,各位前辈辛苦了。但是时间有限,我们只能休息一天,后天就要开始鉴定工作。”

    唐浩老爷子不以为意的挥挥手,道:“别说后天,就算明天开始都没问题。我可是听说,你已经交换了超过一千件文物,一次能够将这么多文物带回国,这是多少年都没有遇到过的高兴事。”

    “哈哈,不错。今天有一千件,明天就会有一万件,十万件,树轩,我们都看好你,绝对不给你拖后腿。”李楠老爷子紧跟着笑道,其他三人也都含笑点头。

    “哈哈,”李树轩豪情上涌,慷慨道:“十万件算啥,我的目标是一千万件。”

    “好小子。”听到李树轩充满自信的答案,孔立言目中闪过精光,暗自赞叹。

    几位前辈旅途劳累,因此每人只喝了几杯酒,很快酒席结束,众人纷纷返回大使馆休息。

    第二天,几位鉴定家不约而同的出现在收藏文物的会议室,兴致勃勃的欣赏了一番其中的收藏,边看边连连赞叹。连他们都不得不承认,李树轩的眼光绝对高明,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是难得的精品,其中有几件更是惊人,就算在省级博物馆,也能成为镇馆之宝一样的存在,等闲不会拿出来展览。

    鉴定专家抵达卢国的第三天,鉴定工作正式开始。

    ***

    第二更。

    第三更应该在晚上八点半。

    第四更不确定,如果晚上十点没有更新,大家就不用等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 估价结束

    鉴定工作是在卢国国立博物馆内进行,双方各出五位鉴定专家。众专家将对李树轩选择的五百件中国文物和卢国选择的五十件西方艺术品进行真伪鉴定,确定真伪之后,每人进行估价,最后用平均价确定物品的交换价格。

    一件物品鉴定完毕,所有估价将会封闭保存,直到鉴定工作全部结束才开启。而具体价格则会在双方的见证下公平计算,为了防止有人刻意压低价格或者抬高价格,价签上会签署名字。

    为了让各位专家能够安心工作,从保安到生活细节,卢国方面做了很多安排。

    鉴定工作足足持续了五天,在这五天里,就算心态很好的李树轩都有些焦急,更别说艾夫林等人,几乎是天天守在鉴定室门口。到了第六天,鉴定终于结束。

    卢国博物馆最大的一间会议室内座无虚席,除了卢国文化部官员,李树轩方面的十多个人,还有数量不少的各国记者,就连国内都派了数路记者过来,其中就包括中鲁省省台和阳泉市市台。

    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孔筱雨代表李树轩,而艾夫林代表卢国,进行了最后的价格计算。

    二百五十件文物,数字虽然有点二,但每一件都代表着价值连城。在孔筱雨和艾夫林以及现场所有人的注视下,第一个玻璃箱被开启,从中取出十张折叠的卡片,而玻璃箱表面则用中卢两国文字写明这件文物的基本信息,比如作者,年代,历史,典故,所有人都能一目了然。

    由于是随机抽取,第一件文物是中国的商代青铜器。十张价签一打开,众人面前巨大的投影仪上立刻出现了相应的价格以及鉴定家的名字。

    价格一出现,所有人全都愣了,接着迅速发出一阵惊叹以及不解,低低的私语声迅速打破了原本极为安静的会场。

    李树轩抬眼望去,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对于这件商代青铜器的鉴定,国内鉴定家的价格极为相似,最高到最低差距不足五十万人民币,也就是五万欧元左右。国外鉴定家的也差不多,彼此相差不大。但诡异的却是,国外鉴定家给出的最高估价居然比孔立言给出的最低价格还低了将近十万欧元。要知道,这件青铜器的最高价格也不过一百二十万欧元。

    发现这一幕,艾夫林的脸色有些涨红。就像李树轩特意嘱咐过孔立言等人一样,他事先也曾经要求过自己方面的鉴定专家,希望他们拿出专业精神,保证公平,这种结果的出现让他觉得无地自容。

    至于前来采访的记者,无论是欧洲各国记者还是国内记者几乎都是脸色复杂,不知道是应该骄傲还是鄙夷。

    毕竟一方是自己同胞,另一方是外人,最后却呈现这种情况,让众多记者彻底无语。

    李树轩察言观色,不得不开口道:“各位,请听我说几句。”

    众人一听,赶紧把目光转向李树轩。

    “各位,出现这种结果完全正常,各位不要在意。请大家相信我国以及卢国方面的鉴定专家,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至于出现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很正常。对于青铜器,即使最顶级的他国鉴定家也不可能明白他对铸造者民族的意义,因此价格略低完全在情理之中。”

    孔筱雨尽职尽责的进行翻译,等她翻译完,李树轩继续道:“比如一本日记,对你来说很珍贵,但对别人却是一文不值,文物其实也是如此。一个民族的文物,对本民族来说或许极为珍贵,而对其他民族,最多不过是茶前饭后的谈资而已。”

    听完李树轩的解释,最先反应过来的中国记者若有所悟,继而纷纷点头,而因为翻译原因而晚一步明白的欧洲记者同样如此。突然间,会议室居然响起了劈里啪啦的掌声,掌声越来越热烈,过了三分钟才停下。

    迎着众人赞叹的目光,李树轩无语的叹了口气,如果不是事关几位鉴定大师的名誉,他才懒得解释,让那群人以为他为人大方岂不是更好?

    有了这段小插曲,所有人对接下来的价格差异多了一丝宽容。而且事实和李树轩所说差不多,等到西方艺术品出现,国内鉴定家的价格同样略低于欧洲鉴定家。不过有了先前李树轩的解释,记者们倒是已经能比较淡定的看待这种情况。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一件宋代官窑出品的瓷碗,双方价格相差虽然很大,但是却呈现出价格交错的趋势,第二第三高价甚至出现在欧洲鉴定家一方。显然他们比国内鉴定家更看重这件瓷器,而国内鉴定家则大多不以为然,价格给的并不高。

    价格统计的速度很快,统计出一件物品的平均价格,价格立刻会被扫描到大屏幕上,所有人都能很直观的看见,可谓做到了真正的透明公开。

    不出所料,最**出现在达芬奇的自画像上。欧洲一位鉴定家给出的估价高达三千万欧元,最低价格同样出现在欧洲,为一千万五百万欧元,而国内鉴定家都集中在一千八百万欧元到两千三百万欧元之间。十位鉴定家的估价经过平均,这幅画的估价高达惊人的两千两百万欧元,折合人民币两亿多。这还仅仅是估计,如果进入拍卖会,这幅画的价格只会更高。

    看到这个价格,一向淡定的李树轩苦笑着摸了摸头发,两亿多人民币,好多钱啊。虽然如此,但他却觉得值,单单这幅画,估计就能换取二十多件中国古董,而且还是价格比较靠上的那些。

    对于这幅画,如果说国内记者关心的是价格,那么欧洲关心的则是画作本身。价格最终确定之后,艺术品会有一分钟亮相时间,画作一拿出来,所有的照相机全都发出咔咔的声音。不过为了防止破坏作品,闪光灯一律被禁止。

    一上午时间,二百五十件文物的估价已经全部计算出来。李树轩的五十件西方艺术品,总价值高达三亿三千万欧元,而卢国方面的中国文物也有两亿八千万欧元,差距不可谓不大。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东西方收藏市场的巨大差距,李树轩创作的西方艺术品,每件平均高达六百万欧元。而东方文物的平均价格,却只有区区五百万人民币。

    看到这个数字,艾夫林沮丧不已。

    而对这个价格,李树轩还算满意。不过见到艾夫林沮丧的神情,他却迈步走到艾夫林身前,柔声道:“艾夫林馆长,你其实不必沮丧。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君子不多他人所爱’,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在博物馆剩余的中国文物中再挑选一些。”

    ***

    第三更。

    说句话,下个月本书就达到百万字了,书友们能不能加群啊,聊聊天也好。群号:237171342。

第三百二十七章 皆大欢喜

    李树轩很慷慨,相当慷慨,这是艾夫林剩余二十多年最常说的一句话。就在他极度失望的时候,李树轩犹如天使降临,轻轻一句话将他的灵魂从地狱拉了回来。

    上午估价结束,下午双方正式开始谈判,谈判氛围相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