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子-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有什么比倾心相恋的爱人背叛和离弃更能一个男子愤怒,特别是明明在两情相悦的情况下,因为外力,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让恋人另娶他人,对着萧卜源这样骄傲的人更加的不能接受吧,只要萧卜源心绪波动大,皇帝他们才能有法子乘虚而入,一举暗杀了萧卜源。

想清楚了前因后果,清楚立马冒了一身冷汗,他知道凭着萧卜源的心智一定能识破这样的计谋,可关心则乱,要是他真的娶亲了,萧卜源就算知道是皇帝的计策,恐怕也是会往下跳。

清楚就怕萧卜源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的揭竿起义,领兵造反。那样的话,就算萧家准备多年,可匆忙之中难免出错,和皇帝之间的胜负也就在五五之数。可跟着萧家有关系而在京的人家恐怕就要遭难了。

萧卜源骨子里其实有一股疯狂,他从小就学的帝王和将帅的学识。心中也练就了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青丞不敢赌那萧卜源对他的在乎,就算是他自作多情的高估了自己,可只要有那么一丝的可能,青丞都不愿萧卜源真的那样做。

所以,在皇帝给青丞赐婚的第二天,青丞自己摔倒了手。同时,他让保护他的暗卫去了那位小姐家中,给她下了一些身子虚看着命不久矣的药,但只要配了解药就没什么事情的药。那位小姐也传出了卧病在床的消息。

青丞吊着胳膊请了法华寺的高僧为自己断姻缘,断出了自己不宜二十五岁成亲,不然会害人害己,轻者自身受伤,重则家破人亡。刚好,那天朝中最有名的一位御使听到了消息,出面禀告了皇帝。

皇帝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他真没想到法华寺的高僧竟然敢和他作对,在让侍卫去查,是不是和萧卜源有关系。可惜,查来查去,皇帝特地的让侍卫给其他高僧算了青丞的八字,也是一个克妻的命。

而且,那家赐婚的小姐都快病死了,皇帝也不能真的逼着人家女儿死,还有其他的势力在其中推波助澜,皇帝也就收回了赐婚的圣旨。青丞知道后,心中松了一口气。那个被他下药的女子十分的无辜,他这些天心中也是不好受,他当天就让人送了解药给那位小姐服下,果然不出几日,那位小姐就病好了。

自从,青丞坐实了克妻这样的恶名,京城中但凡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把青丞列入了女婿的黑名单之列。倒是把罗老太太和钱氏气的肝疼,一说起来就要骂骂那多事的和尚,断了她家孙子大好的姻缘。

为此,青丞心中为着法华寺的高僧说声对不起!让他给自己背黑锅了。罗老太太也是没法子,她是信这个玩意的,也不敢拿青丞的安危开玩笑,于是也就不再提青丞的婚事。

只不过,两个老人说起来,总是说青丞本就是文曲星下凡,福气大些,自然有些东西就得薄些。这样才能长寿,每每这样安慰自己一下,两老人心情才能好些。

而青丞的婚事看着遥遥无期,可青和现在却也十四,马上快到十五了。这要是在罗家村的时候,差不多就要议亲了。罗老太太一直的想把青丞给定下来,都把青和忘了,在她的心中,青和还早着呢。

再说,也没有哪家先说弟弟再说哥哥的,长幼有序。可现在大孙子婚事不顺,小孙子可不能再耽搁了,一想到要等到大孙子过了二十五再成亲,青和都十八了,说不准快些就要是孩子他爹了。这么一想,罗老太太觉得为着自己大孙子安危着想,这宝贝曾孙的重担还是交给青和吧。虽然她想要曾孙,可她最喜欢的还是青丞,可没得为曾孙给她大孙子遭罪。

钱氏本就心疼青和,看着罗老太太忙起青和,她心中更为的高兴。在她看来,青丞小小年纪就已经是威风凛凛的五品官,又和萧卜源交好,以后还要继承家族的爵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人中龙凤。

钱氏为着他骄傲,也关心青丞。可对比着从小就显得有些让弱势的青和却是又有些不同的。她把握不住青丞,她心中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青丞是她掌控不住,她是他的母亲,可却在他面前找不到做母亲的威严和权威。

这让她欣慰儿子的能耐的同时,也有不少失落。而在青和这儿,她却不用这样。所以,她喜欢小儿子多些。在钱老太太交代过她后,她也知道自己做的有些不对,为着家中的和睦,对着两个儿子她也不敢做的太偏。

而青和现在十四岁了,可以吊车尾的成绩过了秀才,比这青丞却是差多了。钱氏心中着急,按照青和这样的考法,恐怕等着青和能做官也都岁数很大了,她和丈夫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在不在了。

而孩子们有了自己家又能照顾小儿子多少?钱氏不可避免的就想到了家中的爵位,依着青丞的本事等他们不在了,怎么着也得做到三品官了。而青和却可能还是个白身,同样是罗家的子嗣,青丞以后还要继承家中大部分的东西,青和却只能依靠着哥哥过日子。

青丞,是青和的哥哥,钱氏是不担心的。可要是娶了妻子,嫂子对着青和这个靠着他们的小叔子会不会嫌弃?这些都是钱氏担心的。现在青丞克妻,却让去钱氏有了一些小心思。

如果,青和生了家中孙子辈的第一个孩子。她在和青丞说说,依着青丞的孝顺,说不准就会同意直接让青和的孩子接家中的爵位。虽然到了孙子那辈就剩最后一世了,可好歹是个三品的爵位,靠着俸禄和官身,青和这个伯爷的爹就算没有多大出息也会富贵一生。

可她也知道,这件事情不可对着其他人讲,就算自己的丈夫对着两个儿子也是对着青丞更为的器重,不要说公公婆婆了。再说按照长幼有序,她只能和青丞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罢了。

为此,她积极的相看女孩子,准备开年就给青和娶个媳妇,给罗家生个孙子。

而正如青丞预料的一样,萧卜源知道青丞被赐婚,悲愤难当,再知道是皇帝的计策,他还是情绪失控了差点出了事情。最后收到了京城的消息,才知道青丞把自己手弄断了,还以那样的方式拒绝了。

这其中的凶险自不必说,就算有萧家的势力在暗中帮忙,可皇帝一怒之下就能直接杀了青丞。一想到这些,萧卜源心中就更为的着急,他眼神暗了暗,不能再这么被动了,这次能逃过,下次呢?

被人掐住咽喉的痛他尝过了,这次是青丞的手,那下次是不是就是青丞的命了?皇帝,看来,一贯的求稳是等不及了。

而之后的一切好像为天下变天开启了序幕。

☆、137·去世

俪贵妃一贯慈爱的脸上却是布满了寒霜;身上的气势和萧卜源有五分像。李得寿弯身给她端了一杯茶;轻声说道:“主子,你何必如此生气;小主子不过是年少轻狂,重感情些;你大可不必紧张。”

俪贵妃并没有斥责李得寿;她只是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你不懂,还是本宫失算了,原以为卜源为着大业故意做出那副情深意重的模样来迷糊皇帝。可经过这次,本宫才知道,他是真的陷进去了,迷惑皇帝是一方面,也是为着保护罗青丞不被我们的人发现罢了。枉我一世聪明;可却被个小辈给骗了。”

这个小辈自然不会是萧卜源,李得寿知道俪贵妃是在怪孟应诺在其中的遮掩。他说道:“小主子不是不顾大局的人,主子又何必为着不相干的人徒惹了小主子的不开心。”罗青丞也不过是个小情人,不会影响大局,让俪贵妃就不要为着罗青丞和萧卜源发生分歧。

俪贵妃摇摇头,看了窗外一眼:“他像我哥,是个情种。罗青丞必将成为卜源的软肋。他日恐怕依着卜源的脾气,子嗣也不怕是不会有的。我绝对不允许萧家出现后继无人的可能,所以,罗青丞必死。”这句话说的云淡风轻,可其中的杀意让李得寿也吓了一跳。

李得寿忙说:“主子,不可!小主子既然如此在乎罗青丞,我们要是真的如此行事。恐怕小主子会和我们李鑫啊,请三思啊!”李得寿是俪贵妃的心腹,自然是清楚这些年的事情的。小主子萧卜源本就不是俪贵妃养大的,就算有血缘关系,可难保萧卜源对着俪贵妃没有怨恨。

而要是俪贵妃真的除了罗青丞,一个是心尖上的爱人,一个是只生不养自己的亲母,恐怕萧卜源真发起疯来,就是对着俪贵妃也不会手软,他跟着俪贵妃自然是要盼着主子好的。

俪贵妃轻笑,面如春花,说道:“谁说是我要下手,这个恶人不是现成的吗?给我好好想想,让皇帝下手除了罗青丞,卜源就是伤心,可最后也会为着罗青丞报仇,而萧家也不至于没后了。我绝对不想再看见第二个萧风!”

李得寿低下头,说道:“主子英明!”

她却没有丝毫的得意,看着远处姹紫嫣红的花:“当年,把卜源放在外到底是对还是错呢?”声音轻的只有她自己可以听见。

青丞这边却有了麻烦,罗老爷子年纪大了,为此就是天天燕窝鱼翅补着,身子骨也不行了。也是前些天受了些寒气,这几天就病下了,御医来看过,说罗老爷子是到时间了,让罗家人有个心理准备。

罗家众人都呆了,没想到一向健朗的罗老爷子说不行就不行了。青丞更是直接请辞了官职,在家随身的伺候着罗老爷子。罗老太太也在旁一步不离的陪着罗老爷子,睡劝她去休息都不行。

一时间,罗家气氛低迷,再不愿意,罗宝根和钱氏也准备起了罗老爷子的后事准备。青丞看着日渐消瘦的爷爷,心中的悲伤无法言语,只能事事亲手服侍,不假人手,好让老爷子最后一段日子过的舒服些。

罗老爷子也知道自己没什么时间了,对着青丞和罗老太太经常说过去的事情。说当年罗老太太站在河边洗衣服,他一眼就看中了,之后就喜欢经常关注罗老太太的事情,一直到求了家中人去罗老太太家去求亲。

罗老太太尽管年纪大了,可当着大孙子面说这些事还是会嗔怪一下罗老爷子。罗老太太也说往事,她第一次见到罗老爷子的时候是第一次来她们家下聘的时候,她就知道了这个一说话就会脸红的小子就是她以后要过一辈子的人了。

罗青丞也很是感慨,两个性子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可却在一起相互扶持了一辈子。

两个人回忆往事,会说到各自的老人,孩子。青丞在旁边听着,受益匪浅,他这个时候才真正的感受到了这对老夫妻深厚的感情。这些感情不是一句一话可以说出来的,可却深深的印在心底,慢慢发酵。

有时候,罗宝根也会过来凑凑热闹,钱氏也来表表孝心。罗家人好像都装作罗老爷子只是病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好的样子,没人愿意说一句不好。下人们更是不敢说一句不吉利的话,就怕冲撞了主子们。

一切就在不禁意间发生,让你无能为力。

那夜夜晚,星空非常的明亮,漫天的星星漂亮极了。罗老爷子兴致颇高,他拉着罗宝根先说了好些话,还下床出去走了一圈,晚上还要了第二碗饭。

那天,罗老爷子话说的十分的多,他先生吩咐了罗宝根几句,无非是要好好的过,把罗家顾好。还告诫罗宝根不要被富贵迷了眼,好好的做事待人。

最后,他留下青丞说话:“青丞,你是个好孩子,爷爷一直都知道。家中有了你,我和奶奶才彻底的放下心来。爷爷也知道,你娘对着你好是好,可毕竟手指头还有长短,总归有些不同的。爷爷要你记着,你和青和都是罗家的子孙,万万不可为着一些事情离了心,要知道罗家本就底子薄,你们兄弟要相互扶持,罗家才能兴旺。”

青丞郑重道:“爷爷,你放心吧。我知道的,我一定会好好的护着罗家的人,让罗家子嗣繁茂,代代相传。不会辜负爷爷的期望的!”他的心中却是十分的难受,毕竟,他这辈子恐怕是不会有孩子了,可他不能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爷爷,让他带着担心和忧愁。

罗老爷子很是高兴:“好!好!好!爷爷知道青丞孝顺,可爷爷也希望你开心,人一辈子就那么长的日子,一眨眼有时候就是一辈子。你从小就心思重,也怪我和你爹,整日的要你光宗耀祖,把你小小年纪就逼成了小大人,是我们对不住你啊。”

青丞赶紧说道:“爷爷,你说什么呢。你和爹是我好,我还不知道吗?还有,我的性子是天生的,你们给了我疼爱,庇护和关爱。处处想着我,为着我,哪还有对不住我的地方。还是孙儿不孝,还给爷爷添了烦忧。”

罗老爷子笑了笑说道:“好了,爷爷只说了这一句,你就说了这么多句。爷爷不说了,但爷爷要告诉你,以后啊,多为为自己,你心中怎么想的就去这么做。不要为着其他瞻前顾后,你爹你娘也是如此。你这些年为着我们,为着罗家,也没好好歇歇,以后啊,你就要好好的,开心的活着。爷爷啊,就希望你这一生喜乐平安。”

一席话,爷孙两说了大半天。

第二天,罗老爷子就走了,是在睡梦中走的,很是安详。青丞和罗家人很是伤心,而罗老太太却是很平静,还劝着众人要节哀。

青丞怕罗老太太受不住,还请了大夫在家中备着,可是罗老太太很是平静,既没有大哭,也没有大悲。只是晚上的时候,拉着青丞絮絮叨叨:“青丞,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奶奶就希望你好好的,其他的就不求了。还有你娘要是对你不好,就拿这封信念给她听。奶奶我这一辈值了,先做了状元奶奶,再做了伯爷夫人,子孙都是孝顺的。我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妇活的比那些贵夫人也不差的。该享受都享受了,没有什么遗憾的。”

她摸了摸青丞的头,像青丞小时候那样,接着说道:“奶奶一直记得,以前那个给你算命的和尚的话。虽然不清楚那是个什么意思,可奶奶总觉的,你啊,这辈子是个有大造化的。人这一辈子活的苦,有太多的责任和苦衷。可奶奶一点也不希望你尝试。奶奶也不知道当年让你出来科举是不是对的,不然,你现在已经是娶了媳妇生了娃,苦是苦点,可也不用在这个名利圈中忙前忙后。把自己都累瘦了,奶奶看着心疼啊。”

:“哎,奶奶不说了,以后啊,你只要记着万事随心,多为自己些!”

罗老太太给了青丞一封信,等着罗老太太走了,青丞打开看了竟然是罗老太太请了人写的一份休书。意思是钱氏要是做了什么有损罗家有损他的事情,那么拿着这份休书就让钱氏进佛堂不要出来了。这也是为着以后青丞作为小辈不好开口,这个恶人就由她来做了。

这封信在青丞手上也只是让钱氏有所顾忌罢了,并没有实际的伤害。青丞心中酸酸的,猛然间发现,他的亲人总在为他着想,这一世就为着这些亲人,他也值了!

第二天,罗老太太也去了。

一时间,两位老人的离世让青丞痛不欲生,两老待他恩重如山,宠爱异常。就这么没了,青丞就是再告诉自己生死不由己也止不住的悲伤和难受。

一时间,忠义伯府哭声震天,除了远在海外的大妞夫妻,其余的罗家人都来了。

而青丞也准备带着两位老人回乡,叶落归根,就算外面再好,青丞相信,两位老人也还是希望能安葬在罗家村的祖坟。罗宝根也给了礼部上了折子,奏请了这件事情。

而皇帝却以前方战事紧张为由,夺情起复了青丞,还让他进宫继续中了中枢舍人。而却没说罗家其他人的去留,青丞心知肚明,坚持让罗宝根带着家人回乡,还给他稍稍透露了一些消息。

罗宝根这才知道萧卜源处境的艰难,也不想自己家留在京城做靶子,就十分迅速的收拾了行礼,带着家人回去了。

罗宝根一走,家中就更显得冷冷清清,青丞去了宫中。皇帝这次不再让他坐冷板凳了,时常的让他伴驾。也常常的给他赏赐,青丞一时间成了满朝文武眼中的皇帝身边的红人。只有青丞知道,他其实是个肉票罢了。

京城的平静被一封江南的八百里加急打破了。

江南发了水患,堤坝崩塌,死伤无数,民众暴动。

☆、138·各方

江南富饶;天下皆知;朝廷九十的税银都来自江南。而满朝文武哪个眼睛不是盯着,恨不得插上一脚。水利;土地,买卖只要能生钱的,哪个不眼红。

而江南这次的水患,是天灾还是人为,大家都不敢保证。这个时候,百姓本就怨气冲天,谁也不敢说什么,一个个恨不得和江南那些官员撇清关系,当做从来没认识过。

皇帝接到消息很是震怒;对着大臣很是发了火气;下令要派钦差去赈灾加查明情况。可还没等钦差去江南,江南那边又传来了消息,有暴民冲进了衙门,进了知府的内院,绑了知府等一干官员。

最为重要的是,这群暴民中竟然有人在知府书房搜到了他和京城大人物之间来往的书信。言明水坝建造贪污了多少,孝敬京城大人物多少。还有实实在在的账本,暴民中有识字之人,就这么在江南民众面前把官员最不堪的一面呈现出来。

雪上加霜的是,那京城的大人物,不是旁人正是当朝的两位皇子,这让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江南百姓怒不可遏,一个个恨的不行。在有心人的挑拨下,竟然组织了一群小规模的反贼。

挨个的在江南那边袭击官员,一时间江南官场人人自危,人心惶惶。皇帝接到折子之后,半天没有言语。

而二皇子和三皇子也听到了消息,一个个也惊慌失措。他们在江南是有耳目,也都各自有些势力,毕竟江南是朝廷的钱袋子,不管是拉拢官员还是发展势力,银子总是不嫌多的,所以,江南就成了他们的捞钱所。

可他们也只是收些孝敬银子,对着修水利这样敏感的银钱专款,他们还没那个胆子去挪用。现在出现了所谓的账本,一定是一个陷阱。就是不知道是谁在布局,二皇子三皇子各自在猜忌。

都认为这次的事情有对方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会他们两个都有。那肯定是用了苦肉计,这个时候,他们发挥了血脉的统一性,然后脑回路在一条直线上,都把对方更恨死了。

这次不管做没做,此事一出,就是洗清了罪名也落下了骂名。他们现在能挣的就是皇帝的心意,让皇帝看看他们的担当,有时候,所有人都说不好,只要皇帝说他们好,他们就有机会。

皇帝却是明白这次的事情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皇子做的,结果只能是一个,就是陷害。皇家的名誉不可有一丝的污点,越是在乱象的时候越是要稳。

皇帝还是派了钦差去了江南,让他们彻查这次的事情,然后让孟家领了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