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想在安逸的家里,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一个玩家会喜欢一款相对轻松的游戏,还是一款需要时刻全神贯注,一不小心就会死亡的游戏。
事实上,现在红白机上需要全神贯注的游戏更多。之所以会这样,不是因为玩家有问题,而是因为,游戏厂商有问题。
包括任天堂在内的所有曰本游戏厂商,大家对于家用机游戏都不太了解。理所应当的就把街机上的成功经验,原封不动的搬到了红白机上。
再加上以小学生为主的红白机群体,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往往一台红白机前,总有着数个小孩子。操作失误死了正好换人。这样的情况,使高难度的游戏依旧有着生存的基础。
但是,随着红白机越来越普及。全曰本几乎每家都有一台红白机的时候。这种情况必然减少。家庭游戏要回归一种相对慢节奏,悠闲的模式。
扬长避短。
既然没有很长的时间投入在动作游戏上,又在角色扮演游戏上有一定的积累。高桥决定用已经写好的剧本,加上已经设计好的游戏角色,打造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角色扮演游戏。
剧情设计不追求多么的深奥晦涩,不追求黑岛工作室《异域镇魂曲》那样被核心玩家所传颂。
高桥的剧本很简单,依旧是光明和黑暗的二元对抗。
黑暗笼罩世界,代表光明的主角势力觉醒。用剑与魔法将整块大陆从黑暗中解放。
游戏的音乐高桥打算交给中国的沈(和谐)阳音乐学院的资深音乐教师来制作。
游戏的程序则交给孙明、老李这批人来做。
美术形象自己也已经设计好了,只是是立绘,需要找人再次设计成像素图。
“请孙明来一趟。”高桥吩咐道。
“是。”
过了一小会,研究刚刚才到的红白机开发机的孙明,来到了高桥的办公室。
高桥将这款以红白机为平台的角色扮演游戏的程序需求和孙明说了。这个有些跳脱地中年男人,稍微思考了一下,就下军令状说一个月内一定完成核心程序。
之后,高桥又分别找了负责不同部分的人谈话,给每一个人定职定则。
最后,成立“魔法制作组”,让这些已经经过几款游戏锻炼的人们一块磨合,为这款将在红白机上发行的游戏做最后的准备。
高桥这一次同样不打算加入到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去。从万户的上一部游戏《是勇者就下一百层》开始,高桥就开始尝试一种对于万户来说全新的游戏制作管理模式——里程碑模式。
他为游戏设计了多个阶段性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可能是一小段游戏小样,可能是某个功能的实现。
高桥不会管具体的制作过程是怎么样,他只来验收成果。就算是成果不如意,他也不会直接批评制作这部分的人,而是去找统筹这一块的总负责人。
虽然说这样不够扁平化,有些影响效率。
但是高桥认为这样明确的组织化,远比一国总统常凯申,越过数级直接指挥一线连一级要来得好。
既然让人负责了那一块,就意味着相信了这个人的能力。若是越级指挥,只会让整个组织迅速的从有序变成无序,在混乱中让整个项目变得一团糟。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在流逝。
“魔法制作组”里的每一个人的工作都很明确,就像是盲人捏象一样,有人负责捏象鼻子,有人负责捏象腿。这是万户第一次超过十个人同时制作一款游戏。算是万户的第一次“大制作”了。
工作组的人多了,每个人负责的事情就变得很细化。如此一来,制作组内的人们,根本就对游戏的成品没一个概念。
这样一来,虽然高桥没有参与到具体的制作中。
但他就像是一艘在无尽海域里行驶的船长,是所有船员的明灯。不管是水手也好,大副也罢。在没有明确指示标的无尽海域里,只有高桥才是他们唯一的灯塔。
他们能且只能相信船长,相信他能带领大家闯出无尽的海域,到达彼岸,获取金银财宝。
自对赌协议签订两个月后,万户首款“大制作”游戏,终于有了雏形。像是被埋在水里喘不过来气的项目组成员,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高桥,则在“阿尔法版本”里程碑达成之际,马上就来检验游戏了……
第四十八章 调整()
烧录的测试卡带插入红白机,游戏开始运行。
高桥手里捏着手柄,他的身边则围绕着十余个参与这款游戏研发的工作人员。
受限于红白机的音频处理能力,原版很好听的乐曲,没有了那种大气磅礴。不过,倒也有了八位音乐的独特风味。
按下确认键,游戏开始。
“光明与黑暗决斗千年……
黑暗笼罩大地……
勇者再次觉醒……”
由于卡带容量的限制,字库不可能完整。因此,所有的对话都用假名显示。
没有了汉字的日语,显得很是累赘,任何一个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日语母语者看上去都很累。
不过,幸运的是,魔法制作组找了几个小孩子来测试。他们对于假名对话的接受程度倒比较高。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假名多容易,反倒是汉字记起来太累了。
“请按照提示移动,上、下、左、右……”背景介绍的字幕刚刚播完,就是新手教学了。
高桥刚玩到这里,就皱起了眉头,这让旁边负责这一块的人有些心惊胆战。
这就是没有深度参与的坏处,不过,还有时间修改。
高桥没有火气的平声说道,“这块我认为教学不应该这么生硬,应该融入到具体的情节当中。比如这里有个商店对吧,可以提示主角走到这里,让他购买木剑,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教学。”
旁边地人听到高桥的话,拿起笔开始记录。
由于红白机机能的缘故,每一屏能显示的活动块数量有限。所以,这款游戏的遇敌系统,并不能在地图上看到行走的敌人,是一种随机踩雷的模式。
如果不太了解这种模式,可以想一下初代的《仙剑奇侠传》,它采取的也是这种踩雷模式。
因为三个月的游戏制作时间确实比较紧,而高桥对于游戏完成度的要求又很高,绝对不允许将低完成度的游戏推向市场。
所以,这款游戏的游戏流程相对来说就比较短。为了弥补这比较短的流程,制作组分别采取了高桥所提供的三种解决方案。
一是提高遇怪的频率。可能不遇怪走十分钟就能走到的位置,加入了踩雷遇怪的系统后,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走到。
二是迷宫。经常会有一些迷宫要素,迷宫里还有踩雷遇怪,这也很耗费时间。不过,通过迷宫后,往往会有比较好的装备,或者任务道具作为补偿。
三是角色等级、装备系统。等级装备系统在这个年代,基本代表就是《龙与地下城》系列桌游。
曰本电子游戏这边,现在还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等级和装备系统。一般都是比较粗浅,像是《超级马里奥兄弟》里那种吃蘑菇,吃花朵进行升级的系统。
这样的系统是因为现阶段的电子游戏节奏都比较快,数值化的等级、装备系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游戏的流畅度。还有则是因为电子游戏的发展还比较初级,拥有像是《魔法之塔》那种增加血量、攻击力、防御力、等级、装备的系统,在现在看来有些亢余。
这些都是游戏上的东西,除了刚开始新手引导做的比较生硬外,项目组由于有做过两部《魔法之塔》的资深员工在,设计的也都还过去的。高桥仅仅只在一些小细节上,提出了一点建议。
游戏性做的没有问题,游戏的节奏虽然有些慢,但不算无聊。这算是完成了最基本的步骤。
接下来高桥就开始体验自己设计的世界观了。
日系角色扮演游戏与美式角色扮演游戏,虽然都脱胎于《龙与地下城》。但他们之间却还有比较大的区别。
日系角色扮演游戏更注重情节,更注重剧情。这也是高桥所强调的东西。
而美系角色扮演游戏,则更注重游戏的开放性。像是此刻已经在个人电脑平台上推出的《巫术》等游戏,剧情仅仅是一个背景,“自由”、“开放”反倒是它的核心。
高桥也曾想过要不要走美系游戏的路子,不过,最后他没有决定这么做。虽然在日后,这样的游戏制作思路能做出《横行霸道》这样的游戏系列。但是,在现在这个机能贫弱的年代,做这样的游戏就是在做梦。
这款代号为“魔法”的游戏,是以情节为核心。甚至,连剧情演出,都是分章节的。
游戏一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毛头小子想当勇者,天降重任的初始章节。再是遇到伙伴一同冒险的成长章节。接着是解救公主,解除危机的小高潮章节。再是短暂平静,发现新危机的章节。再是伙伴叛变的章节。最后就是战胜黑暗的大高潮。
由于游戏设计机制的问题,这款游戏颇为杀时间。预计流程时间二十个小时。这在这个年代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时间了。古早的《PANG》、《太空侵略者》流程时间不过几分钟,《超级马里奥兄弟》这样的划时代作品,流程也不过两个小时。
二十个小时对于现在的玩家来说,绝对是一场饕鬄盛宴了。只要游戏性不是太差,游戏没有致命BUG,就凭这个量大管饱的特质,就能取得不错的口碑。
这款游戏照顾了手残党的同时,也让高桥这种反应快、操作好的玩家丧失了最大的优势。
哪怕是高桥,也不可能凭借着强大的操作水平,大大的缩短流程的时间。
所以,高桥这一次试玩,只玩了五个小时。玩到了第三章节的开头,就在神职人员那里存了档,退出了游戏。
“魔法”的存档机制并不先进,甚至可以说很落后。玩过红白机上流程较长游戏的玩家,大概都经历过被续关密码支配的恐惧。
“魔法”的存档密码是十六位的,密码就是假名。在神职人员那里存档后,会得到一个十六位的假名密码,玩家需要记录下来,下次游戏的时候输入密码,即可继续游戏。
十六位密码分别对应着角色的血量、武器装备、消耗品等等状态。
由于技术的问题,也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存档。一共有十二个存档点。
分别是第一章结尾,第二章开篇、结尾,第三章开篇、结尾……第六章开篇、中段、以及最终BOSS关卡前。
力求玩两三个小时,即可存档。
屋外群星闪烁,高桥鼓励道,“大家做的不错,请继续加油。”
“是!”除了高桥,岁数都过了三十岁的“魔法制作组”的魔法师们,齐声答道。
第四十九章 钱啊,怎么都不够啊……()
又经过了两个版本历时三百个小时的修改,终于在第三个月的尾巴,这款游戏的最终版本制作完成了。
这款游戏是万户第一次直接参与人员高于十个人的游戏。在这个年代来讲,二十个人的核心制作团队,外加不下于四十人的外围协助,这款游戏不折不扣的算是大制作了。
甚至,在高桥自己看来都显得有些短的三个月的制作周期,在这个年代都算是长的了。
当高桥宣布游戏通过他的审核的那一刹那,“魔法制作组”的所有成员,几乎都瘫在了地上。
这三个月以来,他们每天至少有十二个小时在研发室里。除去吃饭,每天至少有十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时间。
高桥这才有些明白后世的那些游戏制作公司为什么都那么拼命的加班,一是可能有遗留下的传统,另外制作一款稍微大型一点的游戏,像是代码等等环节,就需要时间去推。
游戏的策划案实际上很好写,任何一个玩过游戏的人,只要经过缜密的思考,都能写出很好看的策划案。
但是,如何把策划案变为程序,变成图像,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制作游戏与想象中那种有个进度条,只要按部就班的工作,推进进度条,游戏就能顺利完成完全不同。
任何一款游戏的开发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被这些突发事件搞的整个游戏项目最后取消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也有极少部分的项目组,攻克这些意外后,收获了另一片新的天地。就像是修炼武功突破瓶颈,天下无敌一般。只是,那样的概率太小太小了,绝大多数制作组,不是四平八稳的练完功法,就是走火入魔失了智商。
“将所有的游戏制作文件准备好,我要马上去一趟京都。与京都的任天堂取得联系,确定我的行程。另外,邀请北海道拓殖银行的鹤田理事一同去任天堂。”高桥侧着头吩咐道。
对于项目组的人来说,制作完游戏,通过了高桥的审核,他们就已经胜利了。
但是,对于高桥来说,游戏制作完了才只是开始,还要通过任天堂的审核,还要上市售卖。游戏制作完成仅仅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不过,能迈出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嗯……安排‘魔法制作组’的所有人进行一场旅行,经费标准每个人五十万日元。切记,在我回来之前,不要让他们与外界的人有任何联系。”高桥小声的说完,就带上资料走出了研发室。
而他刚刚走后,秘书小姐才宣布高桥的短期温泉旅行决定。瞬间,屋里传来的欢呼。
每个人五十万日元的标准秘书小姐当然不会直接说出来,实际上这个标准不算非常高,但也不算低了。
“魔法制作组”的平均薪资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远高于同年代的东京平均工资。
但哪怕就是这样,他们想要进行一场个人预算五十万的旅行,也要不吃不喝攒上两个月。
高桥走路速度越来越快,他走到门口皇冠汽车也刚好停下。车接上他,又马上开走了。
他手里提着的小小的袋子里,就装着数十个人三个月以来的所有薪水。
任天堂红白机一亿日元的权利金看似很多?
高桥觉得不多,他手边的这款游戏,研发成本综合算下来,都已经花费不下八千万日元了。
虽然,这是把温泉旅行也算上的结果,但是也足够证明研发游戏,是一项非常烧钱的事情了。
而且有一点要注意。一款游戏的花费,可不仅仅有制作研发的投入。还有后期宣传的投入。
现在这个年代,可还没有泛滥地直播平台和视频网站。像是后世那种花相对少的成本,甚至靠用户自发推广而众所周知的游戏不能说没有。
但是,红白机的游戏销售模式,却不能支持这种慢热。等一款游戏在玩家口口相传之间慢慢的热了起来,这款游戏怕是也已经经过了黄金销售期。不说全部下架,很多商店估计也在打折处理了。
虽然打折这种事情可以一瞬间就不打折,但是,红白机的所有卡带都要委托任天堂生产。
哪怕就是第一时间发现市场对卡带有需求,第一时间向任天堂提交再生产的订单。
从生产到铺货,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这可是快节奏的电子游戏市场啊!虽然没有饮料等快消品那么夸张,但是一个月时间也足够让大多数玩家遗忘的了。
按照如今红白机这么多第三方的样子来看,红白机每周会推出新作,已经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哪怕一周就推出一款新的游戏,一个月的时间也推出了四款新的游戏了。
一方面是“老旧”的游戏卡带,宛若小米手机一样抢都抢不到,另一方面是“还热乎”的新鲜卡带,就像蓝绿大厂一样敞开供应。哪怕小米的手机性价比更高,但因为产能问题,也绝对玩不过蓝绿大厂。
综上所述,在红白机这个平台,在任天堂现行的游戏生产、发行逻辑里。玩家自发性的口碑宣传风险过大,效率过低。恰好错开了应有的销售黄金时间,因此几乎不会有人使用。
高桥也是如此。对于这款游戏,他的宣传方法,和现在所有的游戏厂商一样。都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告。
尽管游戏平面媒体这一块,几乎都被自家霸占,光走一个账面的花费就行,相当于走手倒右手。
但是,实体广告,商场促销,电视广告等等,还是需要花出大量的真金白银的。
新干线上的高桥,稍微算了一下,哪怕自己有平面媒体。但是,这款游戏的预计宣传花费,也高达一亿六千万日元。
这恰好是研发投入的两倍左右,很多么?与以后动辄数十倍的广告投入,高桥真觉得这不多。
花钱的地方还不光这些。
有如此大的宣传预算,自然销量预估也不能少。红白机的卡带制作,只能交给任天堂,还是现金预付,多退,少不行的模式。
这又是一大笔的现金支出。
不算权利金,这款游戏的全部投入,预计会在五亿日元左右。
新干线很快很稳,高桥却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钱啊,怎么都不够啊……”
上架感言()
要说上架,还得从月白的书龄说起。
十一年前,二零零六的夏天,月白第一次在租碟屋,接触到了网络小说。
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月白,还不知道自己推开了一扇同样新世界的大门。
蹭着把租书屋里的书都看完了。
月白攒了好几个月,买了一台MP3。
去网吧将TXT文件分成一段又一段,放在里头,用这个只有一行、不超过十个字的液晶屏看小说,最后硬是被按散架了。
再后来文曲星、MP4都是月白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媒介。
二零零九年,已经是初中生的月白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脑,1m的小水管网络,板载显卡AMD处理器的机箱。
有了电脑,摸上键盘,便开始了第一次开始写作。
打鱼晒网,爱好般的写写停停,一转眼高中了。
二零一一年,在起点发的第一本小说,两万多字签约了。
奇幻类。
二零一三年,跟风写了一本猫主角的小说,二十万字,五千收藏。
二零一四年,开始连载《重生RB做游戏》,三江封面推荐,强推,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