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科技巨子-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吧,少不了你的。”黎川微笑的说道。10亿美元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不过对于华盛科技来说,也不是很多。

    “万岁!”楚思远兴奋的忍不住当场的就蹦了起来,以后也可以跟着未来的冒险团队去进行深空探索,这绝对是超带劲的事情。

    黎川没理会激动的楚思远,而是看向了旁边的俄罗斯姑娘,道:“伊娃,你负责的部门有活儿干了,我们不需要对外招收什么宇航员,直接从工程团队里甄选合适的人,作为部门负责人你也需要一个量子分身。”

    “明白,我会尽快拟定一份详细的名单送您批示。”伊娃…叶连娜点点头,终于有事情做了,而且如此特殊的一项任务,想到那神奇的量子分身,她也非常的期待,不仅仅因为如此神秘鬼魅,更重要的原因是拥有属于自己的量子分身,那么以后就相当于能够自进入太空了。

    亲自走向深空,乃至到别的星球上去看看,这应该是每一个航天人最大的梦想了,尽管从事航天事业的人无数,但真正飞向太空的都是宇航员,地面上的大量航天工作者是无法亲自前往太空的,尤其是重量级的科学家,为了确保安全也不会轻易让他们上太空。

    但有了量子分身,那就不一样了,安全问题得以解决,哪怕是最坏的情况下也是损失一具价值10亿美元左右的量子分身罢了,再制造一个就可以了,这对于资金雄厚的华盛科技来说,并不是什么致命的坏事。

    黎川悄无声息的把量子理论进一步完善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场技术变革就在眼前,作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量子理论的进步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

    不过,黎川并没有公开,也不可能公开,而且他也从来没有写论文的习惯,因为写论文会把一些重要的成果公布出来,便意味着泄密的风险。

    目前,量子分身的两个重方程式,即楚思远起名的“黎式第一、第二方程”是不可能公布的,量子分身技术,这是属于华盛科技的财产。

    ……

    “老板,我想我可能快要把最后一个公式推导出来了。”一周后,生命科学室里,楚思远激动万分的立马拉着黎川去看他最新的成果,白板上都快被它写满了,一步一步的推导了出来,这一周他都在琢磨着理论公式的推导,不得不说,楚思远是个难得一见的天才。

    “这个lc代表什么?”黎川一看他推出来的公式便问道。

    “lc元素,他就是我推导出来的最大成果,它应该是一个常量。”说着,楚思远挠了挠头,略显得不好意思的笑道:“至于lc,那是我给他的命名,就是老板你还有我的姓名头一个字母的结合。”

    “你还真是热衷起名字啊……”黎川闻言不由得失笑的道。

    楚思远立马回归正题,说道:“根据‘黎式第二方程’的描述,量子跃迁将不仅仅是一种微观现象,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宏观跃迁现象,如果能求出最后一个方程式,我想我们就可以制造出能够进行星空穿梭的跃迁引擎,这最后一个方程式是解释跃迁的关键。”

    ……

    (量子分身出来了,量子跃迁引擎也似乎破土而出了,探索宇宙的两个基本点即将完成,星辰大海还会远么……)

    ps:书友们,我是昭灵驷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423章:空天部队?() 
量子跃迁是一种微观现象,电子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它是有很多条轨道,这些轨道也不是连续的,专业术语称之为量子化。

    所谓轨道非连续性,例如一个原子的中间有个原子核,外边有多条电子轨道,物理学家波尔称之为分立轨道,这些电子只能在既定轨道上运行,绝对不会出现在轨道外的空间区域,而轨道量子化,说的就是一个电子从一个轨道进入另一个轨道,这个电子是不能走过去,它只能从原来的轨道瞬移至另一轨道。

    这就好比是游戏中的闪现技能,这种现象,物理学家波尔给起了个有逼格的名字——量子跃迁。

    而这些电子轨道称之为能级,最靠近原子核的轨道表述为n=1,即能级为1,依次向外n=2、n=3,n则为量子数。

    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如果能级为3的电子要跳到能级为2的轨道上,那就是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那就势必要向外辐射能量,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就是吸收能量,至于吸收或辐射的能量是多少就需要爱因斯坦和普朗克的公式来计算。

    所谓的量子化就是不连续,就比如说ab两个人的距离要是量子化了,那么a要到b的身边那就不能走过去,走着过去就是连续的了,而量子化是非连续的。

    那就只能像游戏中的闪现技能一样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嗖的一下瞬移过去,如此一来其他物理量也就量子化了,如能量也是不连续性的,也只能取特定值,也没有平缓过度。

    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微观下是量子化的,是不连续性的,是可以进行量子跃迁的,可一旦逐渐上升到宏观规律的时候,又成为了连续性的了。

    这就出大问题了,没法解释了呀。

    虽然波尔搞出了一个互补原理,但依旧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着明显的漏洞和不完整。

    这也是量子理论无法解释宏观规律的一大因由,而楚思远之所以兴奋的最大原因,他所起名的“黎式第二方程”完美的给出了解释,并且直接导致了量子分身的诞生这一匪夷所思的成果。

    而他目前正在推导的“第三方程”如果成功,也许将会直接导致跃迁引擎的诞生,这对于空间尺度动辄以光年来计算的星际航程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是不需要过多的赘述了。

    一旦建立起完善的跃迁科技体系,甚至魔法般的传送门也许不再是幻想,到了那时,从陶岭镇到首都之间,只需要两个位置建立特定的跃迁轨道,那么就如同闪现一般,嗖的一下便从陶岭瞬移到了首都。

    那么未来也许会出现这样的神奇场景,一个华盛科技的员工,他的家住在首都五环,吃完早餐8:00之后就可能在阙盛楼上班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还得考虑成本,量子跃迁必然是要消耗海量的能量,长时间维持大量的跃迁传送门,全太阳系的资源也不够人类败家几年了。

    那样的未来绝对是不可思议的。

    楚思远很兴奋,只要找到那被推导出来的常量,神秘的lc元素,这一切都可能成为现实,而且是量子跃迁必然成为现实,因为第二方程式已经完美的解释了。

    ……

    另一边,伊娃…叶连娜也开始着手布置boss委托的任务计划,并且承接了量子分身对内进行概念普及的任务,得让工程团队们知道这项超级技术和其作用,以及对华盛私人空间计划的意义。

    伊娃…叶连娜虽然不是量子力学领域的专家,不过黎川看好她在这个领域的才华,也相信她完全可以胜任把量子分身的概念带到整个工程团队里,并让他们消化掉。

    随着时间悄然流逝,第一架运天级空天飞机就要出生产线了,试飞日程也一天天临近。

    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运天级飞机的试飞任务了,这也是黎川非常重视的一个阶段,试飞任务的成败将关系到华盛科技的后续空间计划的一系列环节,运天一号飞不起来,巡天号空间站也就只能存在于电脑中的三维模型,以及一系列的空间探索活动都不能顺利展开。

    试飞任务可不是想飞就能飞的,这是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得到正式批文之后才能进行试飞任务,否则就是非法的。

    不过,这一环节对于华盛科技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随着时间愈发临近,已经通过特办处的郑嘉华向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对于华盛科技而言,不论集团公司还是创始人黎川本人,都是被国家视为稀世珍宝一般。任何从特办处这里向上级反馈的信息都要列为重点,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凡是经特办处汇报上来的信息都是非常重大,而对于华盛科技和黎川的重视也体现在了特事特办,能开绿灯的就可能的开。

    提交上去的试飞申请并没有等太久时间,一周之内正式的批准文件就下来了,确切的来说只是用了四天的时间。

    实际上上级早就知道了,毕竟当初黎川带着章科翦等人去参观了还在生产线上的第一架运天级飞机,而且坦然的介绍了这架飞机的作用,章局回去之后肯定也向上级汇报了。

    华盛科技闷声不响的就捣腾出了空天飞机,消息也是第一时间惊动了军方,并且立马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装载280多吨物资送上太空叫重载空天运输机,如果装载的要是炸弹那就叫重载空天战略轰炸机了,乃至第六代空天战斗机,等等都是未来可期啊。

    空军部已经振奋的坐不住了,赶紧组织了一支考察队伍,主要是成飞设计局派人去调研。

    成飞设计局的人得到空军部下来的消息也是激动万分,说句实在话,不论是成飞还是沈飞,都很汗颜,因为有了逆转能量核心的存在,飞机的供能系统得以完美解决。

    可是整个在六代机的研制,也就是空天飞机的设计研发都给卡在了引擎发动机这一块了,如果搞定了引擎模块,重载军用运输机、空天战斗机等等都必然如雨后春笋冒出来,不论是航空这块还是航天那块,航天局那边的2121项目计划也在着手设计以围绕逆转能量核心和综合电力系统设计全新的运载火箭,以寻求获得更大的运载能力。

    但也是被卡死在了引擎发动机这一块,让整个项目再也无法向前推进一步。

    先别说复合型引擎的自由切换了,单单是一个基础材料问题就足以卡死了,他们可是没有n4单元这样的超级材料的。

    华盛科技这边传来的这么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成飞设计局简直开心的要命,对方居然搞定了空天引擎模块,那六代机的引擎以后就从华盛科技那里引进配套就行了,那就直接可以对空天战机、空天战略轰炸机等等进行定型制造试验机了,乃至军部方面也可以着手成立一个全新的军中——空天部队。

    ……

    ps:书友们,我是昭灵驷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424章:运天一号试飞前夕() 
试飞申请不仅是极为高效率的获得批示,让黎川倍感意外的是,同时还得到了上级的强有力支持,国家方面直接抽调了航空航天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其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全面协助,包括地面雷达站、管控中心、卫星遥测、远洋侦测、空军侦察等全面统筹协调。

    上级的指示言简意赅,全面配合这次华盛科技关于“运天一号”的试飞任务,并且确保圆满成功。

    高效率地集中力量办大事,是这国家在制度上的优越性,欧美国家是不可能做到入这般调度协调的,各方既得利益谁也不愿意吃一点亏,扯嘴皮子都能给你扯上几年。

    难怪试飞申请这么快就下批文了,因为“运天一号”不仅仅对于华盛科技的私人空间计划意义重大,对于共和国而言也是意义太重大。对于华夏在航空航天领域来说是一次跨越式的前进,近的来说华夏空军必将因此成为全世界最强的空军部队,这是毋庸置疑,更大的推力意味着更大的载重量和载弹量,更强的续航意味着更长的航程和持续作战能力。

    远的来说那就是空间探索了,打造超级空间站或对外进行星际殖民活动,朝着地球意外扩张,太阳系内那海量的资源尽在可期,还在乎地球上的那点资源?这是最不可估量的一点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天一号”顺利完成总装并走下生产线,各企事业单位机构都已经早早的准备好,好几波远洋侦察船队伍早早地就已经开了出去,分别在南大西洋、红海、东印度洋、西太平洋以北部太平洋都派去了侦察船,三大洋的公海区都有着华夏人的侦察船提前布置。

    这么大的动静想隐瞒那都是不可能的,被发现后第一时间便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密切关注,很快就知道华夏人这些远洋船舶是为了即将进行的空间活动做监测和数据采集的,航天大国一看就能辨析出来。

    2028年6月5日。

    这一天以及接下来一周半的时间里,天气都是非常给力。今天上午,成飞设计局和沈飞设计局的团队都来了,此外由周疆平院士带队的国航局考察队伍也来了,除了前来完成上级下达的协助试飞任务之外,还有重要的合作事宜。

    国航局不用说了,不久前就已经达成了合作共识,章局与黎川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而航空局这一块的合作,那就是奔着采购引擎发动机来的。

    6月10号下午,被黑布裹挟着的运天一号在数台牵引车的引导之下从华盛科技工业基地驶出,这是一长达近百米的特大家伙,空重达到了197吨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运输机”的空重是175吨,而“运天一号”与之相比加重了22吨。

    运天一号不但刷新了运输机的空重,而且也刷新了载重,“安…225运输机”的最大载重量为250吨,而运天一号的最大载重量283吨,多了33吨的载重量。

    别小看33吨的载重量,目前华夏的运载火箭也只能把37吨货物运载至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转移运载能力只有25吨,低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更是只有14吨。

    而且,用现在的“运天一号”去和上个世界前苏联建造的常规重载运输机对比,实在有点欺负人,“安…225运输机”毕竟是上个世纪的产物,而且一个只能在大气层内飞行,一个可以在外太空和大气层往返,就这一点便是“安…225运输机”永远也无法比拟的性能了。

    这么一个大家伙,一般的路基根本承受不了,好在华盛科技在打造总部的基础设施的时候,秉持的精神就是什么都是要最好的,华盛科技总部的路基足以承担350吨的负重,“运天一号”走在上面完全没有问题。

    不然,集团公司花费那么庞大的运营成本是怎么花出去的?

    在牵引车的牵引下,“运天一号”缓缓朝着华盛科技总部的出入口而去,一时间也是引来了集团公司内部不少的员工和一些员工家属在远处顿足好奇围观。

    “运天一号”这么庞大的体态,想不惹人注目都不行。

    刚刚出了公司的出入口,一大波蹲在华盛科技总部外的非官媒媒体记者和外国媒体记者便开始疯狂的抓拍着。

    “这是什么?”

    “不知道!”

    “莫非是火箭?”

    “有可能,华盛集团成立了私人航天公司,也许真是火箭。可是,这种出成果的速度是不是快的有点过分了?”

    “显然,他们肯定在对外宣布成立航天部门之前就提前秘密进行研制了。”

    蹲在不远处的媒体记者们,在抓拍的同时也好奇的与搭档讨论猜测,“运天一号”被黑布裹挟着,而且从轮廓上看去真的很像是火箭,而且是大推力的重载火箭。

    长达百米啊,这都快跟土星五号火箭的体型在一个量级了,也难怪那些记者会这么猜测。

    因为“运天一号”的副翼是可折叠收缩的,加上黑布裹挟着,导致没有人会朝着空天运输机方面去联想,就算是航天飞机也要有机翼。

    怎么看都是一枚火箭嘛,而且是重型火箭!

    封路措施已经早早地完成了,“运天一号”在牵引车以及众多工作人员的协调开始前往指定的发射场。

    指挥中心127个工作人员已经各司其职,就在华盛科技总部,其他部门单位也已经准备就绪。

    而试飞发射场地就是当初试验“纳米尖兵”的靶场,而今已经不再是靶场,早就被改造并扩建为集团公司的私人航天发射产地了,地点处在距离总部有数十公里远的安全区域。

    与此同时,一大波的记者飞快的跟了上去想要搞明白那黑布裹挟下的大家伙到底是什么东西。

    但很快就被安防工作人员给拦了下来,即便是发射场地外围很大一片区域都围上了栅栏,并且明里暗里都布置着红外监控热成像仪设备等。

    面对这些面容冷酷的安防人员,个个都是壮汉不说还都荷枪实弹的,这些记者们拗不过也不敢硬来。

    倒也不是因为保密不让他们拍摄和报道,而是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毕竟这不可能瞒得住,天空之上的太空还有卫星呢。

    不过,也有例外,让一些外媒记者和其他新闻媒体记者感到无奈的是,有一部记者亮出了工作牌就通过了,这让其他的记者非常不平衡。

    正是央媒的记者,今天的试飞可是由央视新闻直播间,开辟专题直播节目进行全程直播报道,无数的航天爱好者和吃瓜群众想要获得这方面的实况消息,都只能从cctv13新闻直播间收看。

    ……

    ps:书友们,我是昭灵驷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425章:倒计时() 
过去了200来分钟之后,“运天一号”成功抵达发射场,并且在现场的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作业下,“运天一号”也犹如火箭一般数值在发射塔上。

    因为矢量副引擎的持续推力有限,加上未考虑太多的气动布局,如果要考虑升力这个东西就必然增加主翼,那这对机翼绝对是要比安…225运输机都要夸张,整体空重必然会再次大幅度增加,所有的数据都会相对改变。

    黎川在设计“运天一号”的时候那是秉持着只要引擎动力足,搬砖能飞天的粗狂道理作为设计理念,推重比达到垂直起飞的要求即可。

    再一个就是经济实用性,如果为了能够让机身水平起飞,那么主引擎的设计就得要一对、或者两对,成本将会大幅度上升,运天级作为第一代空天运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