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委员长很高兴,龙心大悦,当即命令侍从室拟定电文,对唐秋离和华北独立师褒奖有加,并奖励全体官兵三十万块现大洋,用于奖赏有功的将士,而且独立师可自主扩充部队员额,不受军政部的限制,对于军费问题,中央财政,实报实销。
这可是给了唐秋离莫大的权限,你独立师的番号不变,至于兵员多少,自己说了算,大概蒋委员长也知道,军政部长何应钦在背后搞唐秋离的小动作,干脆给他尚方宝剑。
尤其是军费问题,你独立师有五十万人,国府也是按人头儿给你拨款,有多少人,就给你多少钱,俗话说,无钱不养兵。
唐秋离这把赚大发了,也是蒋委员长投桃报李,你唐秋离给我镇守一方,把日本人挡在华北,和你打擂台,不给我找麻烦,我蒋某人也不能小气,好好干,好处大大的。
只是蒋委员长心里一直有个疑惑,按照日本人的死性子,吃了这么大的亏,一声不吭,既没有抗议,也没有放出狠话威胁,更没有舞刀弄枪找麻烦,这不像是日本人的风格啊?难道这个唐秋离是日本人的天生克星?
这个年轻人,使用什么手段,把骄狂不可一世的日本人,弄的如此服帖,有机会,真想见一见这个谜一样的唐秋离。
****
第二百九十章 整军备战(二)
第二百九十章整军备战(二)
蒋委员长很快就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唐秋离抓了王揖唐等人,还有那些通共匪的人,是怎么处置的?
想到王揖唐这些人搞的什么华北五省自治,蒋委员长就一肚子气,“娘希匹我蒋某人东讨西杀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国家一统,你们倒好,动起了歪脑筋,打起了坏主意,硬生生的要搞出一个什么自治这不是和我蒋某人唱对台戏吗?”
“唐秋离抓得好,替我出手了,是应该给这些人点儿厉害瞧瞧,否则,就要和中央政府平起平坐了,那我蒋某人在他们眼里是什么?太不像话”
对,还应该给唐秋离去个电报,告诉他,对于华北通匪一案的涉案人员,就地处置,绝不可姑息养奸,养虎为患,对心怀异数的人,也是个警告,中央是完全信任你的,处置结果,不必上报中央,还要给他一个名义,就叫国府华北匪案处置专员,专权独断,名正言顺,也好着手。
唐秋离连续接到蒋委员长的两封电报,大为开心,老头子对自己和日本人交手的事情,没有责怪之意,在平津搞了这么大动静,很合他的胃口,老头子对王揖唐之流,也是恨得牙根痒痒,这不明摆着吗,从蒋委员长嘴里掏肉吃,自己找死。
老头子的意思很明显,让自己下狠手,往死里整,别心慈手软,也别有什么顾忌,自己走的这几步棋,都对上老头子的心思,搔到他的痒处,这不,大把的好处来了。
以后,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招兵买马,那可是有正规番号的中央军,牌儿亮不说,好处先可着自己来,这三十万大洋,就心安理得的收下了,还怕钱多咬手
说实话,这点钱,唐秋离真没放在眼里,最近,他又发了一大笔横财,做梦都笑醒了。
刘铁汉派出的去抄土匪老窝的部队,不但把太行山区的地形图绘制回来,还搞了一个兵地要志,这东西很有用,可以说,整个太行山地区的地理要点,都尽握手中,以后用兵,不要大老远的去勘察地形,省了多少时间。
三百多匪帮的老巢,部队长途奔袭,那些留守的土匪,自从他们大当家的下山,头上的紧箍咒没了,个个可就放了羊,每天小酒儿喝着,懒觉儿睡着,不用站岗放哨,不用辛苦的去巡山,时不时的溜下山去开开荤,钻寡妇被窝,找土娼睡觉。
那小日子过得,别提多美气了,给个神仙都不换,部队迅速到达,再加上有被俘的土匪带路,摸进去的时候,那些土匪还在做春秋大梦,一个不剩,全都掏了被窝子。
部队的收获,都出乎刘铁汉的意料,不断的派人来,请求支援运输车辆,有的土匪经营多年,抢劫的财物无数,有的匪首小气,好东西舍不得出手,都宝贝似的藏在老窝里。
这下可好,全便宜独立师了,大车小辆的往黄崖洞运了四五天,把十几个山洞都装满了,据后勤部长张全初步估算,所有的财物折合成现大洋,大约得有九百多万块儿。
把张全乐得皱纹都堆满脸,独立师现在就不差钱,经请示师长后,张全组织一个大规模采购团,远赴南京、上海、江浙一带,大量采购物资,尤其是军用物资。
到那都畅通无阻,有不开眼的,想趁机卡点油,或是故意刁难,把独立师的牌子一亮,对方当时就蔫吧,独立师是谁啊?眼下风头正劲,全国闻名,再加上有南京国府特许的独立采购权,动歪心眼的,就是自找不痛快,当场毙了,都没地方喊冤去
所以,在民国二十七年夏天,中国由南往北出现了一个让人难忘的景象,陆路、海路、铁路齐头并进,无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抵太行山地区,这一空前的物资大流动,沿途的百姓也跟着沾了光,能挣点脚力钱贴补家用。
独立师那些军爷,出的价钱高,还讲道理,赶晌午还免费供应一顿饱饭,那菜里可有肥的流油,香喷喷的大肉片儿,一口下去,香到骨头里。
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来,京沪杭等地的军用物资价格,因此而变的货源短缺,到后来,张全他们干脆在保定设立了军用、民用物资收购站,全国各地的商人蜂拥而来,云集于此。
一时间,保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由此也带动了保定市内,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市民们因此而收入剧增,贫困人口降到了保定地区总人口的不足万分之一,还都是一些懒汉。
抗战胜利后,保定地区要修订地方志,那些笔杆子们公认,民国二十七年夏季,是保定地区有史以来,经济最为繁荣的黄金时期,民众生活水平最高的时期。
即便是这样花钱,抄土匪老巢得来的东西,也没有用完,根本没动老本儿,现在,后勤部长张全也不那么小抠儿了,他就觉得师长咋那么有本事呢?钱干花不完,进的比出的多。
张全一大方,干脆通过德国的渠道,进口了三百辆汽车,连带着各种零配件,还有够使用三五年的各种油料。
张全的本意是,这么多的汽车,将来后勤部门运输物资,就不用装的少、速度慢的畜力车了,他那里想到,这个意外之举,为以后独立师组建快速反应部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还不算,在张全的主持下,利用黄崖洞里面的水资源,在一个大山洞里面,建起了水利发电站,发电量供应整个黄崖洞都绰绰有余,多余的电量,用来改善黄崖洞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使位居深山的黄崖洞,在整个华北地区,率先进入电气时代,可能是张全对东北基地的电灯念念不忘。
在秋生的主持下,把黄崖洞地区的防御工事,又全部加固和强化一遍,正面碉堡的强度,能扛得住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的重型火炮,连续三个小时以上的炮击,把黄崖洞卫护得铁桶一般。
秋生深深领会唐秋离的心思,黄崖洞是独立师的根本所在,全部家当都在这里,容不得半点儿马虎,除此之外,还在这里建立了完整的通讯网络,要是小鬼子进到这里,在一百公里以外,黄崖洞核心地区,就能得到准确的消息。
秋生和张全忙得热火朝天,唐秋离一点儿都不插手,这里面也没有他什么事儿,围困小五台山的部队,全部分散到太行山区的各个地方,以县级地域为单位,广泛建立地方武装,招募新兵,按照唐秋离的构想,在七七事变之前,部队的总兵力要达到十万至十五万人。
地方武装要达到三十万人以上,并且形成递进的组织结构,地方部队,随时能补充主力部队,为此,从独立师抽调大批基层干部,担任地方部队的指挥员。
这一切,唐秋离都交给李洪刚他们做,这些**党员,干这些工作,是行家里手,当然,这些都是以独立师的名义做的,可不敢亮出**的旗号,那是自己找死。
随着唐秋离掌握了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大权,而且没有了那些捣蛋的反对派,政令可以说是畅通无阻,对于一些地头蛇县长,或者是有家族势力背景的地方势力派,凡是阻挠独立师开展工作的,一经查实,就地免职。
那些罪大恶极的地方官,公审之后,报请唐秋离批准,在当地执行枪决,并且把他们依仗的势力,连根拔起,这些人依靠的地方武装,都是一些流氓、地痞加无赖,再有就是地主子弟组成,比土匪还可恶,好人家子弟,根本进不去。
平时横行乡里,欺压鱼肉百姓,老百姓都敢怒而不敢言,部队收缴了他们的枪支,如何处理他们是个大难题,这些家伙,多年的习惯已经养成,放在地方,为非作歹的性子改不了。
有机会还会祸害百姓,部队又不能拿出大部分精力来管束他们,那就啥工作也别干了,整天看着这些人玩儿,而且这些家伙还不老实,仗着是土生土长的地头蛇,背地里蠢蠢欲动,总是寻机搞点破坏之类的事情,罪名还不够枪毙的标准。
开赴各地的部队,绝大多数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很是伤脑筋,这帮家伙也构成了地方不安的因素,有此也影响了部队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地方武装的建设。
各地的情况,都汇总到唐秋离这里,李洪刚他们更是大伤脑筋,**讲究的是群众政策,对这些大罪没有,小小祸害不断的家伙们束手无策,总不能因为偷了一只小鸡儿,或是对人家大姑娘臊眉弄眼的就枪毙吧?
这些**党员,也曾经耐心的做过他们的思想工作,嘛用没有反倒是把做工作的人气的好悬吐血,这帮家伙也抓住了部队的软肋,知道抓起来啥事没有,还管几顿饱饭,愈发猖狂,当地的老百姓也颇有怨言,对部队渐渐失去了信心,部队开展工作的难度剧增,甚至陷于停顿状态。
形式不容乐观,唐秋离紧急赶回黄崖洞,把分散到各地开展工作的负责人,全部召回黄崖洞根据地,就现在存在的情况,商量对策。
这次唐秋离回黄崖洞,梅婷也跟着到了这里,独立师的各级指挥官很是感到意外。
****
题外话:在本月七号,《重生之征战岁月》终于达到一百万字以上对小锦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
据责编和前辈作家们经验之谈,一本书都来一百万字的时候,会有一个瓶颈期,就是你不知道该怎么写,写些什么?
想到这里,小锦心里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有你们各位书友的不离不弃,小锦才能走到今天,我相信,有了你们的支持,小锦一定能克服这个瓶颈期,含泪感谢各位书友的长期支持谢谢大家
第二百九十一章 劳动改造
第二百九十一章劳动改造
梅婷到北平已经有一段时间,一直在北平工作,除了见到过秋泉、山虎和赵玉和之外,独立师其他人都没有见到过,对这支遥远而神秘的部队,梅婷只能从接触到的人身上,去一鳞半爪的去猜测。
独立师对于她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猛然见到这么多高级军官聚在一起,光是少将就有十多位,上校军衔的就更多了,吃惊得美目园睁,太震撼了。
在**任何一个师级部队,绝没有出现这么多将官的道理,光看军官数量,就知道独立师的实力有多大,在这些清一色男军官的注视下,梅婷发现,就自己的军衔最低,有资格参加会议的,是总部各处处长,野战部队团长级别以上的军官,都是上校军衔。
梅婷尴尬的发现,自己的座位在那?长长的会议桌,被近百名军官坐满,只有在主席的位置那,空着两张椅子,很明显,一张是师长唐秋离的,那一张显然不是梅婷的级别能做的了的。
梅婷第一次感到有些手足无措,尤其是这些军官看向她异样的目光,觉得自己根本就是局外人,脸颊火烧似的滚烫。
唐秋离去没有注意到梅婷的窘态,他向来不注重开会时,什么座位排次,在后世,对领导往主席台一座,拿腔作调的一番空话和和废话,向来是采取他讲他的,我睡我的策略。
现在,他发现梅婷没有座位,马上招呼她坐到自己身边的空位子,在众军官惊异之中带着复杂情绪的目光注视下,如坐针毡似的勉强坐下,心里别提多别扭。
在会议桌紧挨着唐秋离的位置上的,刘铁汉和秋生互相对视一眼,没有说什么,唐秋离根本不在乎谁在那个位子。
对于这位美女中校,独立师的高级军官们,可以说是从心里都有排斥感,尤其是她的来路,更是让这些人忌惮得很,尤其是和师长一路同行,不能不让他们怀疑梅婷的用意,也多了许多猜测。
唐秋离把梅婷带到黄崖洞根据地,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梅婷是军政部指定的独立师政工处长,总是让她游离于部队之外,人为的把她隔离开来,时间一长,梅婷必然会产生怀疑,反倒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弄巧成拙,这个军统干才要是留意部队的一举一动,那就整天想着应付她吧,什么都不用干了。
会议很快转入正题,赶赴各地的军官们,把实际情况汇报完后,都有些打不起精神,连刘铁汉和秋生都一筹莫展,最后,把求救的目光,投向师长。
唐秋离微笑着看着大家,这些老伙计说的都是实话,他迟迟不表态,就是想让大家开动脑筋,他们以后都是独挡一面的硬手,应该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
梅婷惊讶的发现,在这个集体里,唐秋离是真正的主心骨,尽管他的年纪最小,那些将星闪烁的军官们,看向这位师长的目光,毫不掩饰那种敬服与崇拜。
看到这样,梅婷的心理,有极大的自豪感,那个女孩子不希望自己喜欢的男人,被其他人崇拜,这是一种英雄情结,尽管她个唐秋离的关系,连八字的一撇都谈不上,这也不妨碍她小小的虚荣心。
见到大家都快疯掉了,唐秋离才慢条斯理的说出自己的处理方法,开办一个大型的劳改农场。
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些人的时候,后世的“严打”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当时的社会治安,混乱到极点,**用这种雷霆手段,几次过后,社会上的残渣余孽一扫而空,社会治安形势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现在的情况,和那时候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自己是掌权者,这些人留在当地,危害乡里不说,一旦中日之战全面爆发,这些家伙,百分之一百的汉奸材料,可不能小看这些人的破坏力,都是地头蛇,那里有山、有洞,一清二楚,比日本人的危险性都大。
当然,名字不能叫劳改农场,唐秋离想出一个好名字,叫“华北劳动感化院”,在一处人迹罕至、偏远的大山里,找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一块地方,把这些人都集中到那里,由部队看管,给我种地去。
唐秋离越想越觉得自己聪明极了,这帮家伙不能白养着,得创造价值,怎么创造?只有劳动,就不信一天活儿干下来,还有心思琢磨偷鸡摸狗的事儿
在劳动之中感化你、教育你,让你重新做人,话虽如此,唐秋离压根就没打算,把这些危险的家伙放出来,等到抗战胜利以后再说吧
唐秋离把办法对这些高级军官们一讲,会议室当时就开锅了,大家就差顶礼膜拜了,困扰多日的问题,迎刃而解,心里就像开了一扇小窗户,尤其是李洪刚,觉得师长的办法,真是匪夷所思,这么奇思妙想的办法都能想得出来,师长的脑袋是咋长的?
顺着这个思路,大家又把方案更加完善,秋泉的特战支队,抽出一部分兵力,先做前期感化院地址考察,各地的部队,把需要感化的人员,集中起来,等到万事俱备,统一押送。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大家心里都没有了压力,会议的气氛活跃起来。
另一项重要的议题是部队扩编问题,经过这一段时间各工作队的努力,总共招收到新兵三万八千多人,现在正加紧训练,在今年年底,能分配到各部队。
唐秋离没有想到,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招收到这么多新兵,部队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十一万五千多人,再加上二十九军四万七千多兵力,自己可以调动的兵力达到十六万人,我的老天,这还是一个师的兵力吗?
有这样一支雄狮在手,华北的日本人,别想掀起多大浪头,把日本侵华的脚步,完全迟滞在华北,使战争不往中国内地蔓延,就在华北和小鬼子好好周旋。
唯一的缺陷是,二十九军的装备还差很多,只能慢慢补充。
唐秋离的思维,已经跳出了现在的会议,投向将来的战场,把太行山作为根据地,是部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须。
太行山,连绵八百余里,横亘在华北大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形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
山势受多条河流切割,多横谷,其中有很多险要关隘,当地称为“陉”,古有“太行八陉”之称,为东西交通重要孔道,西向可直达山陕高原、乃至大西北,北顾可上热察、蒙古高原,东指华北大平原、山东半岛,目视渤海湾,南下可进入河南境内,直达中原腹地。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就是以此为依托,将侵华日军主力,托在此地,使其无力大规模南侵,更抽不出兵力去支援中原战场。
唐秋离的脑海里,出现了太行山上,旌旗漫卷西风,处处抗战烽火,战士奋勇杀敌的场面,大家看师长说着话的功夫,听得正起劲儿,动静没有了,再一看,师长眼神迷离,脸上带着痴笑,嘴里还不知道在叨咕些啥?都是莫名其妙。
唐秋离这付模样,独立师的老人,像秋生、刘铁汉、冯继武他们都见到过,知道师长又走神儿了,想到问题,已经不是开会讨论的内容。
大多数军官没有见过,都停下话头,直愣愣看着师长在那傻笑,刘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