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忍经-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金不认 

      张知常在上庠日,家以金十两附致于公,同舍生因公之出, 
发箧而取之。学官集同舍检索,因得其金。公不认,曰:“非 
吾金也。”同舍生至袖以还公,公知其贫,以半遗之。前辈谓 
公遣人以金,人所能也。仓卒得金不认,人所不能也。 

                                △一言齑粉 

      丁晋公诈,亦有长者之言。仁庙尝怒一朝士,再三语及公, 
不答,上作色曰:“叵耐,问辄不应谓。”徐奏曰:“雷霆之 
下,更有一言,则齑粉矣。”上重答言。 

                              △无人不自得 

      患难,即理也。随患难之中而为之计,何有不可?文王囚 
里而演 《易》,若无里也。孔子围陈蔡而弦歌,若无陈蔡 

… 页面 34…

忍经                                                               ·32· 

也。颜子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原宪衣敝履穿而声满天地,至 
夏侯胜,居桎梏而谈《尚书》,陆宣公谪忠州而作集,验此无 
他若,素生患难而安之也!《中庸》曰:“君子无入而不自得 
焉。”是之谓乎? 

                             △不若无愧而死 

      范忠宣公奏疏,乞将吕不防等引赦原放,辞甚恳,至忤。 
大臣章享落职知随公草疏时,或以难回触怒为解,万一远谪, 
非高年所宜。公曰:“我世受国恩,事至于此,无一人为上言 
者。若上心遂回,所系非小。设有不从,果得罪死,复何憾。” 
命家长促装以俟谪命。公在隋几一年,素苦目疾,忽全失其明。 
上表乞致仕,章享戒堂吏不得上,惧公复有指陈。终移上意, 
遂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命下,公怡然就道。人或谓 
公为近名,公闻而叹曰:“七十之年,两目俱丧,万里之行, 
岂其欲哉!但区区爱君之心不能自已,人若避好名之谦,则为 
善之路矣。”每诸子怨章享,忠宣必怒止之。江行赴贬所, 
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享为之哉。” 
至永州,公之诸子闻韩维少师谪均州,其子告享,以少师执 
政,日与司公议论,多不合,得免行。欲以忠宣与司马公议役 
法不同为言求归,曰公,公曰:“吾用君实,荐以至宰相,同 
朝论事即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不可也,有愧而生,不若无愧 
而死。”诸子遂止。 

… 页面 35…

忍经                                                               ·33· 

                                △未尝含怒 

      范忠宣公安置永州,课儿孙诵书,躬亲教督,常至夜至。 
在永州三年,怡然自得,或加以横逆,人莫能堪,而公不为动, 
亦未尝含怒于后也。每对宾客,唯论圣贤修身行己,余及医药 
方书,他事一语不出口。而气貌益康宁,如在中州时。 

                                △谢罪敦睦 

      缪彤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人娶妻,诸妇分异, 
又数有斗争之言。彤深怀愤,乃掩户自挝,曰:“缪彤,汝修 
身谨行,学圣人之法,将以齐整风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 
弟及诸妇闻之,悉叩头谢罪,遂更相敦睦。 
      虞世南曰:十斗九胜无一钱利。 
      韩魏公在政府时,极有难处置事,尝言天下事无有尽如意, 
须是要忍,不然,不可一日处矣。公言往日同列二三不相下, 
语常至相击,待其气定,每与平之,以理使归,于是虽胜者亦 
 自然不争也。 
      王沂公尝言,吃得三斗醇醋,方得做宰相。尽言忍受得事 
也。 
      赵清献公座右铭:待则甚,喜任他怎奈何,休理会。人有 
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盛怒中忽答人简,既 

… 页面 36…

忍经                                                                ·34· 

形纸笔,溢流难收。 
      程子曰:“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 
      张思叔绎诟罢仆夫,伊川曰:“何不动心忍性?”思叔惭 
谢。 
      孙伏伽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家,无喜色。 
顷之,御史造门,子弟惊白,伏伽徐起见之。时人称其有量, 
以比顾雍。 
      白居易曰:恶言不出于口,愤言不反于出。 
       《吕氏童蒙训》云:“当官处事,务合人情。忠恕违道不 
远,未有舍此二字而能有济者。前辈当官处事,常思有恩以及 
人,而以方便为上。如差科之行,既不得免,即就其间求,所 
以便民。省力者,不使骚扰重为民害,其益多矣。” 
      张无垢云:“快意事孰不喜为?往往事过不能无悔者,于 
他人有甚不快存焉。岂得不动于心,君子所以隐忍详复,不敢 
轻易者,以彼此两得也。” 
      或问张无垢:“仓卒中、患难中处事不乱,是其才耶?是 
其识也?”先生曰:“未必才识了得,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 
有定力。不然,恐胸中先乱,何以临事。古人平日欲涵养器噼 
者,此也。” 
      苏子曰:“高帝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在能忍与不能 
忍之间而已。项籍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 
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孝友先生朱仁轨,隐居养亲,常诲子弟曰:“终身让路, 
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吴凑,僚吏非大过不榜责,召至廷诘,厚去之,其下传相 
训勉,举无稽事。 
       《韩魏公语录》曰:“欲成大节,不免小忍。” 

… 页面 37…

忍经                                                              ·35· 

       《和靖语录》:“人有愤争者,和靖尹公曰:‘莫大之祸, 
起于须臾不忍,不可不谨。’” 
      省心子曰:“屈子者能处众。” 
       《童蒙训》:“当官以忍为先,忍字一字,众妙之门,当 
官处事,尤是先务。若能清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办?” 
      当官不能自忍,必败。当官处事,不与人争利者,常得利 
多;退一步者,常进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过其初;约于今 
者,必有重报于后。不可不思也。唯不能少自忍者,必败,实 
未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也。 
      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 
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前辈尝言,凡事只怕待,待 
者详处之谓也,盖详处之,则思虑自出,人不能中伤。 
       《师友杂记》云:“或问荥阳公,为小言所罟骂,当何以 
处之。公曰:‘上焉者,知人与己本一,何者为罟,何者为辱, 
 自然无愤怒心。下焉者,且自思曰:‘我是何等人,彼为何等 
人,若是答他,却与他一等也。以此自比,愤心自消也。’” 
      唐充之云:“前辈说后生不能忍垢,不足为人,闻人密论 
不能容受,而轻泄之,不足以为人。” 
       《袁氏世范》曰:人言居家久和者,本于能忍。然知忍而 
不知处忍之道,其失尤多。盖忍或有藏蓄之意,人之犯我藏蓄 
而发,不过一再而已。积之逾多,其发也如洪流之决,不可遏 
矣。不若随而解之,不置胸次,曰此其不思尔,曰此其无知尔, 
曰此其失误尔,曰此其所见者小耳,曰此其利害宁几何?不使 
之人于吾心,虽日犯我者十数,亦不至形于言而见于色,然后 
见忍之功效为甚大,此所谓善处忍者。 

… 页面 38…

忍经                                                               ·36· 

                              △处家贵宽容 

      自古人伦贤否相杂,或父子不能皆贤,或兄弟不能皆令, 
或夫流荡,或妻悍暴,少有一家之中无此患者。虽圣贤亦无如 
之何。譬如身有疮痍疣赘,虽甚可恶,不可决去,唯当宽怀处 
之,若人能知此理,则胸中泰然矣。古人所谓父子兄弟夫妇之 
间,人所难言者,如此。 

                           △忧患当明理顺受 

      人生世间,自有知识以来,即有忧患不如意事,小儿叫号, 
其意有不平。自幼至少,自壮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 
事常多。虽大富贵之人,天下之所仰慕以为神仙,而其不如意 
事处,各自有之,与贫贱人无特异,所忧虑之事异耳,故谓之 
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 
可少安矣。 

                             △同居相处贵宽 

      同居之人有不贤者,非理以相扰,若间或一再,尚可与辩 

… 页面 39…

忍经                                                               ·37· 

;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同乡及同官, 
亦或有此,当宽其怀抱,以无可奈何处之。 

                             △亲戚不可失欢 

      骨肉之失欢,有本于至微,而终至于不可解者,有能先下 
气则彼此酬复遂好平时矣。宜深思之。 

                             △待卑仆当宽恕 

      奴仆小人就役于人者,天资多愚,且宽以处之,多其教诲, 
省其怒可也。 

                              △事贵能忍耐 

      以能忍,事易以习熟终。至于人以非理相加不可忍者,亦 
处之如常。不能忍,事亦易以习熟终。至于睚眦之怨深不足较 
者,亦至交罟争讼,期以取胜而后已,不知其所失甚多。人能 
有定见,不为客气所使,则身心岂不大安宁? 
       《萧朝散家法》曰:“常持忍字免灾殃。” 

… 页面 40…

忍经                                                               ·38· 

                              △王龙舒劝诫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 
为善,灭情为圣。甘其饮食,美其衣服,大其居处,若此之类, 
是谓养情;饮食若流,衣服尽饰,居处无厌,是谓纵情。犯之 
不授,触之不怒,伤之不忍,过事甚喜。 
      张文定公曰:“谨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 
      孔曰:“盛怒剧炎热,焚和徒自伤。触来勿与竞,事过 
心清凉。” 
      山谷诗曰:“无人照此心,忍垢待濯盥。” 
      东莱吕先生诗云:“忍穷有味知诗进,处事无心觉累轻。” 
      陆游翁诗云:“忿欲至前能小忍,人人心内有期颐。” 
      又曰:“殴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 
      又曰:“小忍便无事,力行方有功。” 
      省心子曰:“诚无悔,怒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释伽佛初在山中修行,时国王出猎,问兽所在。若实告之 
则害兽,不实告之则妄语,沉吟未对,国王怒,斫去一臂。又 
问,亦沉吟,又斫去一臂。乃发愿云:“我作佛时,先度此人, 
不使天下人效彼为恶。”存心如此,安得不为佛。后出世果成, 
佛先度忄乔陈如者,乃当时国王也。 
      佛曰:“我得无诤三昧,最为人中第一。”又曰:“六度 
万行,忍为第一。” 
       《涅盘经》云:昔有一人,赞佛为大福德,相闻者,乃大 
怒,曰:“生才七日,母便命中,何者为大福德?”相赞者曰 

… 页面 41…

忍经                                                              ·39· 

:“年志俱盛而为卒,暴打而不,骂亦不报,非大福德相乎 
?”怒者心服。 
       《人趣经》云:“人为端正,颜色洁白,姿容第一,从忍 
辱中来。” 
       《朝天忏》曰:“为人富贵昌炽者,从忍辱中来。” 
     紫虚元君曰:“饶、饶、饶,万祸千灾一旦消,忍、忍、 
忍,债主冤家从此尽。” 
      赤松子诫曰:“忍则无辱。” 
     许真君曰:“忍难忍事,顺自强人。” 
     孙真人曰:“忍则百恶自灭,省则祸不及身。” 
     超然居士曰:“逆境当顺受。” 
     谚曰:“忍事敌灾星。” 
     谚曰:“凡事得忍且忍,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谚曰:“得忍且忍,得诫且诫,小事成大。” 
     谚曰:“不哑不聋,不做大家翁。” 
     谚曰:“刀疮易受,恶语难消。” 
      少陵诗曰:“忍过事堪者。”此皆切于事理,为此大法, 
非空言也。 
       《莫争打》诗曰:“时闲愤怒便引拳,招引官方在眼前。 
下狱戴枷遭责罚,更须枉费几文钱。” 
       《误触人脚》诗云:“触了行人脚后跟,告言得罪我当烹。 
此方引慝丘山重,彼却厚情羽发轻。” 
       《莫应对》诗云:“人来骂我逞无明,我若还他便斗争。 
听似不闻休应对,一支莲在火中生。” 
     杜牧之《题乌江庙诗》:“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 
男儿,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诫断指诗》曰:“冤屈休断指,断了终身耻。忍耐一些 

… 页面 42…

忍经                                                                ·40· 

时,过后思之喜。” 
       《何提刑戒争地诗》:“他侵我界是无良,我与他争未是 
长。布施与他三尺地,休夸谁弱又谁强。” 

… 页面 43…

忍经                                                                ·41· 

  (附:明·憨山大师《醒世咏》) 

                                 《醒世咏》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 
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 
烦做事好商量。 
      惹祸只因搬口舌,招愆多为黑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 
此何须论短长。 
      世界由来多缺陷,幼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 
让三分也无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 
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从巧计夸伶俐,天 
 自从容定主张。 
      诌曲贪嗔坠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 
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钟和气二陈汤。悲欢离合朝朝闻,富 
贵穷通日日忙。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休得争强来斗胜,百 

… 页面 44…

忍经                                                                ·42· 

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