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子弹在日本长崎爆破成功当天,杜鲁门就开始公开向苏联叫板“东欧国家不应做任何大国的势力范围”。

在称霸世界这个问题上,罗斯福与杜鲁门目标一致、手段不同。

罗斯福犹如一位太极内家高手,招式缓慢却以阴柔的内功不断困住对手;手握“神功”的“太监”却是一位外家莽汉,招式看似刚猛,其实纯粹是一通暴风骤雨的王八拳。

苏联VS美国,本来就不是武力对抗,美国的自由主义与苏联的计划经济根本格格不入,都按计划来,个人如何自由、市场如何存在?对大部分美国人来说,苏联这种模式简直如同犯罪,这种痛恨就如同正常人对小偷和强盗的感觉。

按照罗斯福的思路,将苏联逐步纳入经济轨道,也许苏联迫于利益会尊重美国世界权威;按照杜鲁门的思路,事情已经绝无可能。

一旦杜鲁门试图通过对抗让苏联俯首称臣,就必然激化美苏意识形态之争,当这种矛盾在大众中成为共识,外交手段就已经丝毫没有余地了。

在对方眼中,美苏都是魔鬼,又如何能和魔鬼谈判?

不谈判,那就开打如何?

杜鲁门最初的想法确实是霸王硬上弓:在苏联研发出原子武器之前来一场“预防性战争”,彻底解决苏联。

对丘吉尔和西欧来说,忽悠杜鲁门遏制苏联是可以的,真打起来是不行的。

不是不想打,实在是不能打。

所谓核威胁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对手有核武器;第二,对手真敢扔。

在丘吉尔看来,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国家决策机制全凭个人好恶,不能以理性度量。苏联距离美国起码隔着大西洋,欧洲可就在人家门口。

况斯大林可以一纸动员令就能集中全国物力,再穷,苏联也是全世界土地面积第一。西欧各国可没有一个能有如此纵深的国土,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就在自己家摆擂台,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斯大林也知道自己的原子弹就是个纸老虎,真打起来,最多往美军海外军事基地扔几个解闷,至于美国本土是想都不要想的(最初,苏联无此运载能力)。

杜鲁门VS 斯大林=“葵花宝典”VS“避邪剑法”,胜负不可知!

争老大也有必要的过程和方式。如果为了利益,多半是“以利服人”;如果牵扯精神问题,多半要“以力服人”;如果不但牵扯精神问题,力量又在伯仲之间,就只能对骂了。

坑灰未冷,昔日盟友变身为两个超级大国,代表西方的美国和代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苏联:美国人不能容忍一个总想“解放”自己的国度存在,斯大林则号称要把红旗插遍全世界。

“在这些国家里,各种包罗万象的警察政府对老百姓强加控制,达到了压倒和违背一切民主原则的程度。或是一些独裁者,或是组织严密的寡头集团,他们通过一个享有特权的党和一支政治警察队伍,毫无节制地行使着国家的大权”。

—邱吉尔

1946年3月6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对骂正式开始——自此,世界进入了美苏冷战。

星战谎言

谁在积累?又是谁的福利?

金庸先生告诉我们,任何武功招式只要出手就一定有破绽,独孤九剑的总决就是攻击敌人破绽,最后,连连避邪剑法都败在令狐冲剑下。

苏联经济模式连葵花宝典都算不上,当然有致命的破绽。

斯大林绝对是政治强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就强调军事立国:“不为国防建立足够的工业基础,就不可能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比敌人落后50…100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路程”。

为此,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53年斯大林死的时候,苏联粮食产量甚至低于十月革命之前,重工业比重更是高达85%,集体农庄却处于无人耕作状态……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延续了斯大林的政策,苏联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事经济体”。

苏联,昔日的超级大国——仅仅是超级军事大强国。

尽管苏联获得了世界第二的GDP,但是,GDP这个东西非常玄妙,究竟代表什么根本就说不清楚。二战后,苏联越来越像一部机器,所有制度、官僚甚至人民都在为一个目标奋斗——领袖的目标。

这个目标,不是也不可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领袖日益增长的军事需要”。国家垄断了所有产业,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生产资料国有化程度甚至达到了99%,远远高出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有人一定会问,这种体制能有经济活力吗?即使只有军工,又如何生产出世界第二的GDP?

这不是一般的经济体制,当然也不能用一般的经济概念来衡量。这种体制,劳工当然没有积极性,没有积极性的劳工也得要命。

所有人都没有选择,身家性命都在这架战车之上,而且绝无可能逃离。国家职能贯彻于每一个社会环节,被控制的不仅仅是劳动时间、强度,而是公民的一切。在国土面积世界第一的国度,把国民的一切都用来制造军工、制造GDP,焉能不强?

50、60年代本是苏联经济建设的绝好时机,这段时间美国开始以中国为最大的假想敌。即使这个时候苏联仍旧在大搞军工,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偌大一个苏联只有5~6%的产值是日用消费品,这就是所谓的“高积累,低福利”。

谁在积累?又是谁的福利?

金庸先生告诉我们,任何武功招式只要出手就一定有破绽,独孤九剑的总决就是攻击敌人破绽,最后,连连避邪剑法都败在令狐冲剑下。

苏联经济模式连葵花宝典都算不上,当然有致命的破绽。

美国有中央情报局(CIA)、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还有一堆世界顶级经济学大师,就算他们没练过独孤九剑,苏联的软肋还是能看清一二的。

美国孤九剑——星球大战,新鲜出炉中。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启动“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为此,里根总统公开游说国会拨款。

“星球大战”只是一个形象的描述,简单点说,就是美国准备建立太空防御体系,用激光、电磁炮、粒子束在导弹飞行过程中摧毁任何飞向本土和盟国的核弹头。

这样,苏联的核威慑就不存在了。

1984年6月10口,美国南太平洋海军发射了一枚截击导弹,在160多公里的高空成功地击中了从加利福尼亚州空军基地发出的另一枚洲际导弹。借用当时的形象比喻,这是“用一颗子弹击中另一颗子弹”。

这就是传说中的小李飞刀、例无虚发了!

当天,美国各大报头版头条竞相刊登了这条消息(请注意,这点很重要)。根据这个实验成果,“星球大战”计划是可行的;于是,1985年里根总统向国会申请批准拨款1万亿美元,计划在2015年前后建成美国太空堡垒。

对苏联来讲,节衣缩食才勉强跟上美国的核武实力。您还真能击中导弹头,苏联人民这么多年的裤腰带岂不是白勒了?

这个玩笑开大了!

为对付美国的小李飞刀,苏联肯定加大了航空研究投入,虽然我没有找到苏联究竟多少钱,但找到了以下数据:

1986年,苏联全年共发射91枚火箭;当年,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坠毁,全年只发射6枚火箭;

1987年,苏联研发成功“能量”号火箭,有效载荷是美国空间运输器的5倍;

1988年,苏联的一位军事高官成为叛逃者,他在美国忧心忡忡表示“苏联星战计划从未间断过,我敢肯定将来也不会间断”

……

会间断吗?不会间断吗?

整个80年代美国人也很忙,只不过不是“星球大战”。美国人在做两件事,第一件是搞掉了苏联的石油美元。

“星球大战”启动的第一年,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那是相当不错。当年夏季,沙特原油从日产不足200万桶猛增到600万桶,秋季则攀升到900万桶。

地球人都知道的一个经济学原理:供给增多,价格会下降。1986年,世界原油价格半年内从30美元/桶下跌至12美元/桶。仅此一项,苏联就损失了100亿美元,占苏联美元储备的50%;同时,中东产油国也开始穷的要死,苏联的军火销售利润又下降20亿美元。

从此,苏联人民的裤腰带只能勒的更紧了。

第二件事,才是忽悠“星球大战”。看好了,这里没说美国在部署“星球大战”,美国人所干的,只是忽悠。

今天,星球大战的很多文件在美国已经过了保密期。通过这些文件我们才知道,这个计划唯一的目的就是诱使苏联加速军备投入,最终拖垮社会主义老大哥的经济。就连1983年那份关键的“子弹碰子弹”试验也是假的,美国人在两颗导弹上都装了追踪装置。所以,才在媒体上造足了声势,否则,这么高端的军事机密,就是美国新闻再自由,中情局和FBI大概也不会吃素。

侬就是小李飞刀他妈,也没这本事吧?

1983~1993年,星球大战10年,美国国会批准的拨款都没超过350亿美元,从来就没见里根所谓的1万亿美金。

马歇尔计划的阴谋

如果美国处于攻势,那西欧就是敌人的桥头堡。苏联是一架随时可能发动的战争机器,靠几个西欧叫花子阻挡,看来是相当不靠谱的。

所以,西欧决不能落入苏联之手!

二战前,英国仍旧是世界第一强国;二战后,英国一半以上工业处于瘫痪,水路交通全部停运。

二战前,法国是欧洲大陆第一强国;二战后,素以农业著称的法国居民每天只有6两面包,混的还不如纳粹占领时期,堪比我国三年自然灾害。

二战前,德国号称要挑战全世界;二战后,马克在市场上销声匿迹,香烟成为最有信誉的货币。

更离谱的,1947年欧洲遭遇不知多少年一遇的寒灾,欧洲已经成为“一座瓦砾堆; 一个尸骨收容所; 一个滋生疽疫和憎恨的温床”。1946年的欧洲与中国一样,都是满目疮痍,我们“底子薄”,西欧已经混成了“没底子”。

……

环球从来都不同此凉热。

新大陆东有太平洋、西有大西洋,谁也不能轻易把战火烧到美国本土。二战后,美国完整保留了所有工业体系,经济排名世界第一、黄金储备占世界2/3、工业产品总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60%,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世界经济都萧条,全球只有一个富人,那是一定会出事情的。

“这种情况对共产主义势力极为有利!”,濒于绝望的人们开始相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1947年,西欧各国赤色势力空前增强,共产党党员较1939年增加了8倍,丹麦、挪威、冰岛……,一批政府内阁接纳共产党,组建了联合政府。

刚才说过,太平洋、大西洋是美国防守的天然屏障。现在,换一种说法,如果美国处于攻势,那西欧就是敌人的桥头堡。苏联是一架随时可能发动的战争机器,靠几个西欧叫花子阻挡,看来是相当不靠谱的。

所以,西欧决不能落入苏联之手!

194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在欧洲旅行,撰写了著名的《5月备忘录》。《备忘录》明确提出美国必须确保在西欧的战略地位,能否通过西欧遏制苏联就是赢得世界霸权的关键。《备忘录》中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美国可以提供援助,但必须避免成为另一个联合国救济总署,这次美国必须自己操纵局势!”。

美国要援助世界,那好,问题如下:

问题1:援助谁?

问题2:援助什么?

5月底,美国国务院出台《5。28会谈纪要》,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会谈纪要》的核心只有一点:只有通过输血才能遏制苏联东进,为此,西欧必须联合起来。

然而,美国人很贼,他们没有说要西欧联合,因为,西欧联合的另一面必定是欧洲分裂。

美国人不想背这个骂名。

6月5日,国务卿马歇尔粉墨登场,在他耶鲁大学那篇传世的演讲词中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宣扬美国有责任复兴欧洲经济。

我们懂得,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经济困扰无论出现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都是暴力政治的擎生地。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觉得,向正在医治因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而遭受损伤的朋友和同盟者伸出援助之手,是正确的”。

—马歇尔

既然是欧洲复兴,当然就应该包括苏联。

当时的听众也听出了言下之意,于是,有人当场提出了这个问题:既然是向“联合的欧洲”提供援助,那是否包括苏联?

答:“复兴计划”必须尊重欧洲国家主权,如果不能争取欧洲所有国家,那就在部分同意的国家实施。况且苏联若要加入“复兴计划”就必须俯首称臣,也就无所谓“冷战”了;如果苏联不同意,那么分裂欧洲、制造矛盾的责任当然也就是苏联承担,冷战就更有口实。

黑锅,还是别人背吧。

现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不过不要着急,答案见最后。

即使援助范围仅包括西欧,那也是一片比美国本土都大的土地。美国人绝对没有共产主义信念,支持西欧也绝不是为了世界大同。

此时,美国刚刚失去了二次世界大战军火市场,电气化在国内市场又早就萎缩(1929年危机),美国厂商还继续要过日子的。

只要有海外市场,游戏就能继续下去;只要游戏能继续下去,美国人就能继续享受繁荣。这钱,就是不借给欧洲,在美国大陆也不会有更好的用途,说不定大伙齐心合力在国内搞投资,再搞一个1949年危机出来。

况且,西欧国家也要生存,借不到钱,就会有新的方法,比如,共产主义!

美国人要过日子,西欧就必须有人购买商品;西欧要购买商品,就必须有钱;西欧没钱,美国人借给他。

于是,西欧复兴,美国繁荣。

马歇尔演说之后,英国、法国政要第二天就做出回应,英国人称赞“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法国人表示将“毫不迟疑”地加入欧洲经济计划。

6月17日英法两国仍旧邀请苏联针对马歇尔演讲做出回应;6月27日,英法苏三国外长会于巴黎。

谈是没法谈的。

斯大林不可能看着自己的影响在欧洲消失,进而本土被西方势力蚕食。马歇尔计划推出后,苏联立刻谴责美国以援助欧洲复兴为条件,使欧洲成为美国经济附庸(这个似乎也没冤枉美国)。

三天后,苏联宣布退出会谈。而且,我不去,别人也不能去!

为促使东欧各国拒绝马歇尔计划,1947年7~8月,苏联率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随后在1949年1月又成立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互助委员会”。

胡萝卜之外,斯大林拿出了大棒。

1947年7月,斯大林警告捷克斯洛伐克,“马歇尔计划是直接针对苏联的,捷参加这个计划将是对苏联的敌对行动,如果你们参与,你们将用行动来证明你们甘愿充当反苏工具”,其后东欧各国逐步发表声明,声称放弃参加欧洲复兴计划。

与欧洲复兴计划相比,苏联远没有这么慷慨,也许不是不想慷慨,实在是没这个实力。经济互助委员会更类似于一个强权条约,东欧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变为苏联的卫星国,提供原料、倾销产品。

至于经互会成员国家之间的汇率机制,是比较离奇的。

开始,经互会成员国本币全部估值偏高。1955年1美元兑换1。2卢布,同样的东西在经合会成员国卖30卢布,在美国却卖10美元。后来,苏联汇率改革,同一个国家就出现了一系列汇率:官方汇价、贸易汇价、旅游汇价、居民旅游汇价、私人汇款汇价……

最离谱的是转账卢布,1963年经互会批准在东欧国家实行“转账卢布”,即各国之间贸易差额清算以“转账卢布”计算。转账卢布与卢布等值,但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货币,颇类似于今天IMF创立的SDR(特别提款权)。

为此,西方势力将斯大林讥讽为“新帝国主义”。

后二战时代:西欧复兴了吗?

无论美国出于什么目的,一个确定的结果是马歇尔计划确实对恢复欧洲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就像给落水者的一条救生绳索”。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简直是一定的。

苏联退出马歇尔计划后,西欧16国在巴黎继续开会,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会后,16国联合正式照会美国,要求美国四年内提供工业技术援助,并向申请国家贷款224亿美元。1948年4月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援助,其中捐赠为90%,其余为贷款。

无论美国出于什么目的,一个确定的结果是马歇尔计划确实对恢复欧洲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就像给落水者的一条救生绳索”。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简直是一定的。

美国要求,受援国家必须尽快撤销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其中关键的一条是“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

美元霸权源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始于马歇尔计划。

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原意是汲取1929年大危机教训,实现“稳定价格、灵活市场和多边自由贸易”。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意味着奉美元为世界货币之主,别说苏联,就连英法也不答应。会议刚刚结束,苏联就拒绝批准相关会议文件,英法也在议会也要求修改议定条款,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流产。

直接不行,可以间接。

二战后西欧各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47年顶点期间德国马克甚至一度消失,此时,西欧已经硬不起腰杆了。

重建货币,必须让持币者对货币有信心。信心来自实力;实力来自黄金,黄金——只有美国有。

结论:只要本币与美元挂钩,持币者的情绪就能稳定。

恰在此时,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输出了大量美元。有了美元,对外贸易当然要用美元结算,也必须用美元结算,只有美国有这么多设备、商品。

一旦以美元支付国际贸易账目成为习惯,那么就是一种不可逆的棘轮效应,美元的支付范围越来越大……。也是从这一天起,美元全面介入到西欧国家的国际储备领域,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