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巳醋チ穗枇λ氖来蟀训慕鸨摇!

    艾德皱起了眉头,心道这通商协议恐怕不是那么好签的,也许可以用法、和的情报做些交换。他瞥了眼不远处的神罗使节,那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为了远东的商业利益,神罗多半会对明国做出极大的让步。

    山顶悠扬的钟声打断了他的思路,祭天开始了。

    英国人举目望去,就见大明天子身着威严奢华的龙袍,一步步走上了祭台,却没有动作,而是朝山下望去。

    不多会儿,山腰处升起两颗红色的“焰火”,大明天子才抬手高声道:“范文程、马光远、刘良臣等国贼已经伏诛,为驱除鞑虏而捐躯赴死的大明将士,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本章完

    

第八百零九章 西伯利亚?我的!(跪求月票)() 
随后,朱琳渼展开手中祭文,开始朗声念诵。

    谁料他刚念了十多句,便似不太满意般微微皱眉,竟将事先备好的祭文卷起,接着展臂朝天,自由发挥了起来。

    他从明军将士浴血沙场,将看似不可战胜的建虏一路赶出关外,最终歼灭在辽宁的一些列战事开始。听得在场所有明军将士无不垂泪。

    而后他又说起大明百姓不畏强敌,在强敌环伺之际踊跃支持朝廷,用自己的血、汗和超强的韧性,保持了国家没有在最困难的时期垮掉。

    接着,他讲到大明格致学的发展,无数格致人才夜以继日,为明军将士造出最精良的军器,建成横扫东亚的强大舰队,各种高技术产物不断涌现,另整个大明蒸蒸日上。

    最后,他展望大明的未来,预言大明将会是一个物产丰富、技术先进、百姓安居乐业的强大盛世。以王道行天下,令四方拜服,永立世界之巅。

    朱琳渼洋洋洒洒半个多时辰的“演讲”令所有在场的大明臣民唏嘘不已,很多人都觉得满腔热血像要沸腾一般,随天子的话语沉浸在那波澜壮阔的驱虏岁月之中。

    这篇祭天的祭文被鸿胪寺一字不漏地抄记下来,接着迅速传遍大明上下,激励着士农工商各个阶层的每一个人,整个国家的士气都因这篇祭文而变得无比高昂。

    下了泰山,朱琳渼令御辇立刻返回应天府。这次远征辽东,他离开南京的时间太长了,朝中必定堆积了大量政务等着他回去处理。

    不过这次他携平定辽东之威凯旋,也令他的威望如日中天,纵观大明一朝,可能也只有太祖爷朱元璋能与他有得一拼。

    这对他今后推行各类改革扫清了道路——即使再顽固的守旧势力,也绝不敢轻易违抗他这位驱虏复明,为天下带来繁荣昌盛的中兴圣主的旨意。

    为了赶时间,圣驾过了衮州府之后,朱琳渼便改乘新建的木轨道继续南下。特制的木轨用御辇前后,还有两辆装备大炮和数十支火铳,用铁甲包裹的武装护卫车。这也是针对近来开始出现的打劫木轨道的盗匪专门设计的。

    朱琳渼搭乘的木轨道车正要启动之际,便见张家玉带了一人驱马驰来,在御辇旁拱手禀道:“陛下,这是余将军从辽东派来的信使,说有几件要紧事禀奏,末将便赶着将他带来了。”

    朱琳渼让二人上了御辇,对那信使道:“坐,辽东那边进展如何?”

    信使将余新所写急报捧给马文晟,道:“回陛下,指挥大人已将黑龙江以南的建虏势力全部扫清。小人离开沈阳时,吏部派遣的官员已经抵达,开始编整田亩、户籍。”

    朱琳渼翻开余新奏报,只见第一页便是近来的战果清单,共俘毙负隅顽抗的建虏三千余人,缴获大量钱粮、军器、马匹等物。如今原满清八旗旗民皆登记造册完毕,按照朝廷事先的安排,第一批万余人已由水师运往东番。

    而大量被掳掠至辽东的大明子民正在由户部筛查,确认没有通虏劣迹的一律就地安置或者发放路费送回原籍。

    朱琳渼又向下看,忽而眼前一亮,原来缴获物品之中,竟赫然有从盛京皇宫之中搜出的四百七十多万两现银!还有各种玉器、珠宝、首饰之类,还在估价,但少说也要百万两以上。

    “虏贼从中原搜刮多年,没想到竟有这么多。”朱琳渼叹道,“不过这笔钱却正可助我推行一项重大举措,倒要谢过豪格了。”

    那信使接道:“陛下,指挥大人特意让我请示圣意,是否要夷平虏贼伪宫禁,以绝其风水、气运?”

    “哈哈。”朱琳渼大笑,“建虏被我大军杀得片甲不留,残活者装船运往海岛,可见他们的风水、气运已是糟得一塌糊涂,还有何需要破坏的?

    “你刚才不是说了,朝廷派的官员已到辽东,那什么‘皇宫’整顿整顿,便做辽东布政使司衙门吧。”

    他后世旅游时去过沈阳故宫,知道那只是一座占地二三百米的小建筑,做布政使司衙门倒是正好。

    他接着向下看去,第二件事是余新奏报,先前天子让组建的“特战队”已经筹备完毕。

    朱琳渼不禁点头道:“创之的进展却是神速,一千二百多人,只要粮草、军器之类跟得上,应该足够用了。”

    那信使忙道:“指挥大人从军中遴选,并征调军事学堂的精锐,挑出这一千二百特战队来。平日亲自操练,又寻来辽东的老猎户教习北方山岭中如何生存,已成军三月有余。”

    “我要让他们去的地方可比辽东还要艰苦啊。”朱琳渼皱眉思忖,不过凡事总要有第一次,就让他们先去趟趟路吧,多小心些,应当无事。

    于是他吩咐道:“传旨余新,令特战队北渡黑龙江,抵达勒拿河后再向西探索,沿途多留标记,修建营寨、工事。直到遇到罗刹人城池,则就地与他们划界。

    “对了,这些地方可能会遇到罗刹人的探险队,不过人数不会太多。若遇到了便勒令他们退回罗刹,如若不从,也不用跟他们客气,该绑的绑,该毙的毙。”

    如今广饶的西伯利亚还是无主地,沙俄才刚派出探险队探路,直到半个世纪之后才开始逐步控制这些土地。

    朱琳渼知道,眼下沙俄正在乌克兰和波兰打仗,根本分不出精力在西伯利亚地区大量投入。那些所谓探险队至多不过二三百人,战斗力更是远不及大明精挑的正规军人。

    只要大明在这些地方表现出先入为主的姿态,相信沙俄也不敢来硬的。

    退一步说,以大明如今的国力,便是沙俄真要为西伯利亚大打出手,朱琳渼也有九成把握战而胜之。别的不说,光是稍微资助波兰大军一点儿粮饷、军器,不用大明军队出手,就够俄国人喝一壶的。

    眼下来看,西伯利亚是一片冻死人的不毛之地,但朱琳渼很清楚,这里埋藏着大量矿产、石油、天然气,等到工业革命之后,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趁现在还没人惦记,一定要为后代子孙将这些好东西划拉到自己口袋里。

    感谢:大明帝国神机营,bili8021给我的慷慨打赏!在下感激涕零,合十拜谢!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艰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在下不胜感激。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本章完

第八百一十章 指婚() 
在余新奏报的最后,却是提到近来抓获的几名建虏伪皇室宗亲在押解的途中被人暗杀,他怀疑是东海部所为。

    朱琳渼问那信使,“他们只杀了虏贼,可有伤到旁人?”

    “回陛下,刺客下手极准,未伤到我们的人。至多有人被他们敲晕的。”

    是东海瓦尔喀部那个女子?朱琳渼想起阿茹娜曾提到过她与建州女真有仇,微微摇头,“算了,东海部对朝廷有功,便让他们杀几个仇人泄愤吧。”

    他又思及阿茹娜如今在东海十二部的影响力,隐隐就是东海部盟主,不由笑道:“只是这姑娘戾气太重,或许该给她找个婆家,好好管束管束才是。”

    只是谁能镇得住这个猎豹一般的女子呢?他思索一整,忽然脑海里冒出一个人来,曾在江西与他一起打过仗的朱由伭。

    “就罗川郡王好了。他也是千军万马之中杀出来的,便指婚给他吧。”

    东海部虽然人数不多,十二个部族加起来也就一千四五百精壮男子,不过他们孤悬极东之地,须得有些羁縻才行。

    朱由伭乃是正经的大明郡王,说来东海部与他结亲不知是高攀了多少级,也算是对东海部之前所建功勋的一种嘉奖。而且有了这一层关系之后,东海部势必与朝廷更加同心同德。

    那信使领旨离去,朱琳渼在木轨车上坐得无聊,便又招来伴驾的工部侍郎方以智,跟他商议修筑大明交通网的事宜。

    “几条战略要道乃是首重。”朱琳渼取出地图,指道,“从锦州至沈阳,为管控辽东的关键。日后府库充裕了还要一直修到西伯利亚去。”

    方以智眼皮跳了跳,心说圣上果然雄心壮志,不过再往北都是苦寒之地,却不知道为何要花这么多银子通木轨道。

    朱琳渼又指向塞外地域,“这里有两条木轨要修。其一是经由察哈尔通往漠北的,朝廷很快就会对漠北用兵,这条木轨乃是保证粮草辎重的要道。”

    喀尔喀各部经过先前与腾继思大战,正是元气大伤之时,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朱琳渼估算,如果后勤有保证,最多一万五六千大明野战军就能扫平漠北,至多再调些察哈尔部的人马随行,必定万无一失。

    “另一条是向西去,出哈密直达准格尔。瓦剌部这些年养精蓄锐,很快就会不安分了,我们当提前做好准备。”

    方以智已经来不及消化这么大的信息量了,只是不住点头,心中拼命计算建木轨道所需的银两,最后开口道:“陛下,这几条路全部修成,恐怕得七八百万两银子。”

    “这是今后数年的筹划,分到每一年,数目并不算大。”朱琳渼毫不在意地摆手,又指向了湖广一带,“战略要道说完了,咱们接着说连同大明内部重镇的通路。比如这从武昌至长沙,和长沙至南昌……”

    方以智深吸了口气,打起精神来仔细听着,心中暗道,看来至少今后十多年,工部是有的忙了。

    天色渐暗,山东境内的木轨道上,一部驶往南京的车子灯火通明。车内,大明君臣二人相谈甚欢,直至次日黎明。

    ……

    汉兴二年,八月初三。

    南京城中颇为热闹,城南和城东两地同时在办喜事,两家人身份地位都极不一般,而且都是天子指婚,可谓荣耀已极,闹得大半个南京城都充满了鞭炮、锣鼓声。

    城南的乃是当今天子的御营指挥石霖,迎娶的则是当今皇贵妃的贴身大宫女紫露。

    朱琳渼早就知道他们二人暗通情愫,加上石霖年纪也不小了,于是这次从辽东回来之后,便直接为他们指婚。

    城东的新郎却是身兼户部、商部“双料”主事,名曰乔迁。他虽然官职不大,但还有另一个身份,那便是朝廷新设的“大明皇家银行”的首任掌柜。

    而他要取的则是当今天子的贴身丫鬟,婵依。次女也有另一重身份,管理天子私产的大掌柜。

    他们先前为天子产业而在广东、福京等地奔忙,一来二去日久生情。起初婵依碍于自己身份,还不敢对朱琳渼提及此事。

    还是上次皇后诞下皇子时他们前来祝贺,让木芷晴看出了端倪,并带着二人去跟皇帝说项。

    朱琳渼当然是乐见其成,当下便赐了一份厚礼,并为他们指婚。

    这皇家银行明面上是乔掌柜,但实际操盘的还是婵依。此次他们喜结连理,倒也方便平时工作。

    城南,为石霖道贺的当朝大员、明军将领接踵而来,将石府围得水泄不通,以至五品以下的官员只能在府外落座。

    不多时,又有天子与皇贵妃娘娘派人送来贺礼。身着军装,胸口佩戴四枚勋章的新郎亲往门外恭迎。在场之人无不露出羡慕神色,整个婚礼现场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而在城东,乔府里的文武官员虽是不多,但因着新郎、新娘都是皇家的大掌柜,故而各界富商巨贾齐聚,甚至有早两个月便赶来道贺的。

    同样也有天子的贺礼送到,在场的商贾们哪儿见过如此排场,当即在乔府跪得满地都是,直到送礼的太监离去,这才纷纷起身。

    待一应繁琐的婚礼流程走完,司礼官高唱一声,将新人送入洞房,道贺的宾客们开始起身告辞。乔迁这种身份的人家娶亲,闹洞房这个环节也就意思意思,基本上众人都是在新房门口作个揖就走。

    然而,却有府上管事不动声色地将某些宾客拦下,非常客气地请到了乔府一处偏厅之中。

    很快,厅中便已聚集了十七八人。他们相互打量,不禁都是暗暗吃惊——在坐的可都是一方巨富,身家少说也在五十万两往上。

    过了盏茶工夫,厅门再次被推开,一名身材高大结实,三十来岁的男子迈步进屋,向一旁的乔府管家道:“人都到齐了吧?”

    “回大人,全都请来了。”

    “好,你下去吧。”

    屋中有认识那男子的人,当即便满脸惊讶地站起身来,极为恭敬地揖道:“小人见过应将军!”

    又不认识的连忙小声打听,“赵兄,这位大人是?”

    “他你都不认识?兵部后勤司督管应天祥,应大人!”

    本章完

    

第八百一十一章 货币改革(跪求月票与书评)() 
厅中富商们慌忙都起身躬身施礼,“小人拜见应将军。”

    “哈哈,免礼免礼。”应天祥笑着虚扶,与众人一一招呼,“啊,赵掌柜,孙掌柜,李孝廉,有日子没见了……都坐,坐下说话。”

    待所有人再次落座,应天祥又道:“平日极难将你门诸位都聚到一起来,今儿借着乔老弟的喜宴,却是有件好事儿要说予你们。”

    他这话不禁令众富商心中一紧,难道是朝廷要派捐?汉兴朝以往没这惯例啊……

    韶州的赵掌柜却豪爽拱手道:“应大人,我知道朝廷要对漠北用兵。打鞑子的事儿绝不能含糊,您就说要多少吧!”

    其他人闻言立刻点头附和,“对,大人还请直言。”

    “为朝廷出力,我张家也绝不小气!”

    朱琳渼率军大败建虏、鞑靼,建立辽东布政使司等一系列功绩使得全国上下士气高昂,万众一心的局面,由此可见一斑。

    “大家误会了。”应天祥忙笑而摆手,“非但不要你们拿银子出来,反倒是有桩好买卖送给大家。”

    众商贾面面相觑,有人小心询问:“不知应大人所说何事?”

    “啊,是这样。”应天祥道,“先前朝廷为抗虏,发了大批的宝钞充作货款或是官员俸禄。朝廷思及因宝钞发得太多太滥,致使形如废纸,分文不值,当初收了宝钞之人势必巨亏。如今户部已充盈了些,朝廷便打算用现银收回这些宝钞。”

    他看了眼众人的反应,继续道:“啊,当然,足额兑回是有些困难,朝廷打算用一两现银购回票面四十两宝钞,以略为弥补民间损失。”

    屋里所有富商们闻言都低头沉思起来。片刻,赵掌柜最先反应过来,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问道:“应大人,可是不论多少宝钞,朝廷都会按这个价全部收回?”

    “对,无论多少,户部见钞放银。”

    赵掌柜立刻道:“多谢应大人,赵某便先定下五百万两宝钞的量,若后面还有,便继续送来!”

    其他人此时也回过味来,这买卖有赚头啊!

    宝钞是什么?简直就是废纸,莫说四十两换一两现银,就算百两宝钞换一两银,那也是争着抢着来换。自己完全可以低价收进来,而后按四十两卖给户部,倒手随便就能大赚一笔!

    还有人有些不太放心,试探道:“应大人,不会我们把宝钞拿来,朝廷却各种推诿吧?”

    “你们放心,”应天祥拿出一份用了玺的朝廷文书,“今年之内,现到现换。”

    众人看了那公文,顿时复现喜色,纷纷表示随后便送宝钞来。

    应天祥又正色道:“对了,此事因特殊缘由,却不能声张出去。诸位便是家中至亲也不得透漏,否则朝廷立刻停止兑付。你们要从旁处收宝钞,也只能自寻缘由,绝不可提及朝廷。”

    商贾们忙点头应道:“是,是,小人谨记。”

    “绝不敢泄露半分。”

    “请应大人放心。”

    进入六月,大明各地都在热议两件事。

    一是朝廷开设了一种叫做“银行”的新鲜东西,任何人都可以拿银子存在里面,非但不像其他银号那般收保管费,还会按月付给利钱!

    这简直相当于银子能生银子了!

    起初民间还不太相信,都保持观望态度。只有个别家中阔绰不在于那点儿银子的人,拿出一两五钱的存了进去,换到一张“存单”。

    待一个月后,这些吃螃蟹的人持存单去取银子,果然顺利拿回了本银和利钱。虽然只有五毫的利,但白得的谁还嫌少?

    于是人们胆子大了起来,开始三五两的存,有些胆子大的小户人家也试着存了个十几几十文的。

    另一件奇事儿便是全国各地都有人收取宝钞!

    一开始是一两银子收二百两宝钞,后来竟一路高涨,最后稳定在一两银换六十两宝钞。

    虽然不知道这些人为何收这些废纸,但能把废纸换成银子却没人会拒绝。

    前后仅两个多月,三千七百多万两的宝钞就被先后送到了应天祥指定的地方,那十八家巨贾也顺利地将九十多万两现银带了回去。

    当年秋分时节。

    大明各地一共十八所银行皆是顾客盈门,由于各银行从未有过丝毫拖欠兑付的情况——按规矩,十两之内当日可取。五十两之内三日可取。千两之内十日可取。

    加上有户部做为担保,银行在百姓心中已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甚至有人从数百里外赶来存钱。每天往来于银行之间的银车络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