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崛起1646-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殿下,初遇大风之时,属下是打算往琉球暂避,但风势太大,水师被不断吹向南偏东而去。

    “待及风止,我等已不知身在何处,船上粮食又多被浸泡,幸而广州号上带了大量罐头,这才得以活命。”

关于塞外的基本情况() 
为了方便大家看书,在下特在这里介绍一下明末蒙古的情况。

    大体上来说,蒙古此时的政治制度以部族制为主,大部族管理中部族,中部族管理小部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中央集权。

    族群方面,以鞑靼和瓦剌两部分为主,相互仇视,厮杀了百余年。嗯,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明长久以来的运作,两边挑事儿,令他们互殴。数百年之后一个叫丘吉尔的英国人也玩了类似的一手,“受害者”叫做美国和苏联。

    族群分部上,从今天的新疆最西侧开始,自西向东,大致分为叶尔羌部(察哈台汗后裔所建);卫拉特部,也就是常说的瓦剌;喀尔喀部,也就是现在的外蒙古范围;喀尔喀的正南方向是土默特部;土默特的东侧,也就是喀尔喀的东南方向,是察哈尔部(腾继思的苏尼特部就是其中一个部族);察哈尔的东北方向,喀尔喀的东边,是科尔沁部;再东边就是女真各部了,不过女真部的活动范围还要更靠北,一直达到通古斯一带,比漠北蒙古在纬度上要高出不少。

    此外,在文中的时间段,蒙古各部几乎都已向满清称臣,只不过是真服从还是口头表示一下的区别。诸如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几乎一直没有真的拿满清当回事,一直到康熙朝才真正实现了统治。

第558章 殖民地的候选项() 
在十八世纪之前,远洋航行的船只想要吃点儿新鲜的肉类蔬菜,就只能在船上种地、养殖鸡鸭猪羊之类。如此不但占用船舱珍贵的空间,增加战船负重,而且气味非常难闻,极大降低了水兵们的生活质量。

    但若不这么做,在海上航行数月甚至经年,天天干饼加腌肉谁受得了?罐头的出现正好完美地解决了船上的饮食问题。种类丰富的菜、肉不但能大幅提升水手们的士气,而且运输方便不占地方,一两个船舱塞满罐头,就够全船吃用好几个月。

    可以说,同样远洋作战,大明水师仅罐头这一项,就比其他国家的战船多出近两成的载重量。

    就因为从舟山带出了两万来瓶罐头,此番遇险之后,水师在粮食方面始终没发愁过。

    说到这里,郑成功似回想起了在海上漫无目的漂泊的日子,不由叹了口气,“待水师重新聚拢,安顿了伤者并在周围搜回散落的人,这才发现所处的是一片从未到过的海域。

    “属下等一时间只能依据星辰判断当时应在极靠东南的方位,距离大明相去甚远,而船上所剩淡水因风暴所毁,仅剩不足七日之用。

    “正在为难之际,尊候想起了殿下曾绘制的地图。属下等忙取出对照,竟发现正南不足三百里外便是殿下所说的‘新几内亚’岛。”

    朱琳渼熟悉后世精确的世界地图,便为水师绘制过一份,其中不论是南北美洲还是印度半岛甚至南北极都比这个时代的地图详尽得多。

    不过他仅凭记忆画出的地图其位置还是与事实有出入,又缺乏参数标注,是以无法直接作为海图使用。好在新几内亚岛非常大,即使位置再不精准,也足够郑成功判断自己就在其北侧。

    “属下也想不到别的办法,便冒险向南航行,结果真如殿下所言,那里果有一座极为广阔的大岛!”

    随后郑成功又详细说了水师登岛之后的情况。

    他们很快就遇到了把脸涂得漆黑,头戴兽骨和羽毛且赤裸身体的土人。在之后的相处中,水师官兵才了解到这些土著竟有吃人的习俗,不过在遇到大明水师之初,这些土著被水师整齐的军服和队列震撼,压根没有想要动粗的意思。

    随后,水师没费什么工夫,便用几块玉饰、两个望远镜、一支怀表“征服”了土人,变成了他们的贵宾。

    在土人的帮助下,水师粗略修补了船体,补充了足够的淡水和食物之后,便扬帆返回大明了。当然,在临走之前他们没忘记在岛上留下大明水师军旗。

    朱琳渼闻言也是感叹不已,幸好自己留了份地图给水师,否则要是他们直接掉头返回大明,便很可能会渴死在途中。

    他忽而想起,明末时分虽有欧洲航海家在新几内亚附近航行过,但那里暂时没有任何西方势力染指,这可是个资源丰富的宝地啊!有了这次意外的远航经历,或许应该尽早派船再去那里,宣示大明对此地的权利。

    往后新几内亚还可以作为挺进澳大利亚的跳板,后者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被人发现的新大陆,更是资源极为丰富的宝地!

    郑成功接道:“所幸归途一路顺风,海面也极为平静,水师才得以迅速返回大明。”

    朱琳渼随即吩咐他道:“要仔细安排遇险将士的抚恤,此事你要亲自过问。”

    “是,属下明白。”郑成功应声敬礼,又极为遗憾道,“此次水师损失不轻,与虏贼决战不知要等到何时了……”

    “不会太久的。”朱琳渼道,“我已经拨银二十万两用于龙江船厂修复,很快这里就能大量建造战船了。

    “此外永北里和南安也拨发了十多万两银,用于新建战船。水师以后的敌人怕不止建虏一家,很可能还要算上朝鲜水师和东番的红夷。等我规划中的战船下水,必一战以定乾坤!”

    说到此处,他心中不禁苦笑,眼下明、清双方对峙长江两岸,水师就变得极为重要,可以说,谁击败了对方的水师进而控制长江,谁就将占据绝对的主动——进可攻、退可守。故而他刚从梁修行那儿赚来的五十万两,转眼就将八成投进了船厂,看来自己原本规划的玻璃厂、铁厂、筑路等一大堆事情只得另想办法了。

    ……

    潘明忠望着破破烂烂的广信号不禁眉头紧锁,这条船可是他亲自参与建造过的,但此时主桅仅剩一半,后桅杆直接消失,船头则像是被巨兽啃掉了一大块,只简单用木板遮挡。船艉楼更是仅剩下一个底座,上面的部分不翼而飞。此外听水师说船舵也受了伤……

    他又头看了眼船台上已接近尾声的那条八百吨的巨型战船,那可是他平生最为得意的作品。但水师那边催得紧,他只得分出精力来主持修补广信号。

    “要是李德和潘洋在就好了,这种维修的事情他们完全能对付。”他摇了摇头,“可就不巧,人刚去南京,就来了这么多事儿。”

    李德和潘洋便是原先被郑芝龙招来的那两名南洋工匠,因他们都会西班牙语,故而成了潘明忠的得力助手。不过二人眼下都被调去了龙江船厂带新船匠。

    虽然大明的工匠现下足以独立完成三百吨盖伦战船的修缮工作,但水师要求在半个月之内修好,这就得技艺更为熟练的潘明忠参与才行了。

    潘明忠正吩咐工匠们配合水手将广信号拖入船坞,就见都水清吏司主事关向云快步而来。

    后者将一份密令塞在他手里,旋即却想起他虽勉强学会了汉语却还不识字,只得将她拉到一旁,低声交待了一番。

    潘明忠当即诧异道:“辅政王殿下要我仿造一条马尼拉那边常见的战船……”

    “小点儿声,这可是朝廷机密!”关向云忙掩住他的嘴,四下看看见没人注意这边,这才接道,“殿下说武装商船也行,最好半个月内完成。”

    “我的天!又是半个月……”

第559章 忙碌的造船师() 
关向云见船匠面带难色,忙道:“殿下的意思是,就在现有战船之上修改船帆样式,改换漆色之类,远看像是以西巴你亚人的战船便可。”

    潘明忠前半生都窝在马尼拉船厂里造船,无论西班牙战船还是商船的样式他都再熟悉不过,当即微微摇头,“大明的新式战船都是按辅政王殿下所绘的图样打造,外形与马尼拉那边的船差异很大。用现有的船涂刷一番根本不可能相似。”

    朱琳渼给船厂留下的图纸大都融入了十八世纪风帆战船的一些优点,例如几乎贯通整船的平直甲板、增加第二船艏斜桅并安装了三角帆、低平的船艏及船艉楼之类。这些特点增强了船只航行或作战性能,但从外观上很容易看出与当下的战船的异样。

    潘明忠皱眉四下张望一圈,正看到在那条八百吨的巨型战舰不远处一条已接近完工的六级战船。

    按照兵部下发的最新战舰分级标准——当然,基本是由朱琳渼在十七世纪中叶的英国战舰分级标准上修改而来——大明水师新建战船共分为六个等级,以及一个等外级别。那条设计排水量一百二十吨,载炮十门的盖伦战船刚好属于六级护卫舰。

    “这船的尺寸倒是与马尼拉常见的辅助战船接近,”他略为沉吟,忙唤来傍边一名管事工匠,“老章,让丙号船台先停下来,快。”

    “诶,好嘞。”

    关向云见似乎有戏,忙问道:“潘大匠可有把握?”

    “辅政王殿下吩咐的事儿,我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搞成了!”

    谁料潘明忠竟一语成谶,之后的半个月里他真就只睡了六七次觉。

    “对,就是那儿,搭个七尺高的艉楼。”丙号船台上,他高声指挥着甲板上的船匠,“嗨,不用什么图样,你就当是用木板搭个工棚……对,每侧开四个窗,一扇门,一架楼梯……海风吹不散就行。

    “小七子,龙门吊向后面拖。那个木圈已经钉好了,把它吊到船尾部装上……挡住艉窗了?没事儿,就这么搞!”

    这边安排得差不多了之后,他又跳上木轨小车赶去东侧的船坞——这木轨车虽然通常是用来运物料的,但忙起来经常被大家当做交通工具用,毕竟船厂跨度七八里,用脚走一趟太费时间了。

    广信号受损的船体附近的木料已被拆下大半,用于替换的部件正在一旁的工棚里赶制。

    此时天色已暗,但整个船坞被四周七八十盏两尺来粗的油灯照得透亮,船匠们仍在加班忙碌着。

    船厂内都是木材,为防止失火,所有的灯火都各自独立安装在三四丈高的木架上,并用巨大的玻璃灯罩罩着,纵一点火星都飞不出来。另有专人随时背着水桶一旁盯着,每三个照明设施就安排一个人负责。

    这些巨大的破璃制品都是从澳门的老外那儿定制的,价格非常昂贵,但为了提高船厂工作效率,朱琳渼没有半分犹豫便买了上千只。

    潘明忠围着战船转了一圈,对工匠们的处理基本算是满意,只在船艏处叮嘱工匠,“连接甲板的那几根横梁也拆下来,安装新船头时一起换新的,否则船头侧面的板子会被挡住,装起来反而慢。”

    等离开船坞,已经是丑时了,他望了眼刚刚熄灭灯火的甲号船台——人毕竟不是铁打的,纵然是班倒,这会儿船匠们也已筋疲力尽了——拖住正要去睡觉的管事工匠,详细询问了他八百吨的“心肝宝贝”今日的建造情况。

    等他确定已听明白了所有问题,这才返到自己的小工棚兼寝室,在桌上摊开战船图样,仔细分析问题的原因。随后他又皱眉拿出缩比模型看了一会儿,动手削制了一个袖珍部件装上,微微点头……

    南京城中简直人山人海。

    本来迁都的消息传出,就有不少商贾、士绅等打算搬入城中,毕竟天子脚下嘛,以后定然繁花如锦。

    而现下又正赶上朝廷增开一榜,由于朱琳渼赶着用人,索性就在十月份开考,春闱改秋考了,各宣承布政使司来的举人们更是云集于此。

    这些人可不比穷秀才,他们是要被尊称为老爷的,哪个身边不带着几个使唤下人,经济能力更是远超普通读书人。

    是以从客栈开始,酒楼、书店甚至青楼皆是顾客盈门,热闹异常。

    然而,此时大明辅政王却没理会这繁华景象,带着一班宗室藩王们穿城出了东门,直到了孝陵附近方才停下。

    紫金山下一处早已布置好的亭子四周皆是肃立的龙卫军士兵,朱琳渼率先进了亭中,示意一众朱家子孙就坐。

    “我知道诸位叔侄兄弟们都想来孝陵看一眼,毕竟先祖陵寝被贼人所窃已有时日。这份心情可以理解,于是我便没理会那些只会喊‘祖制’的朝臣们,让大家都一起来了。”

    朱琳渼简单做了开场白,等下人将茶水、点心摆上来,又继续道:“不过圣驾走得慢些,这祭拜之事还得等等。我今日招大伙来此,乃是另有一件好事儿要说。”

    桂王朱由榔算是和他较为熟悉的,又是身份最高的亲王之一,当下笑着揖道:“不知王叔有何喜讯?”

    “嗯,这个朝廷近来接连用兵,眼下又要大量建造战船与虏贼对峙,加上迁都大计,到处都要用银子。”朱琳渼斟酌着用词,“而江浙一带初定,税赋实则收不上了多少,有些地方甚至还要朝廷赈灾,是以府库已入不敷出多时。”

    他朝孝陵方向一拱手,“先祖一手打下这大明江山,如今却让虏贼窃据了大半,我辈一日未能光复社稷,便时刻如刀刺骨啊……”

    他这一番话说出来,藩王们立刻坐不住了,纷纷起身遥拜孝陵道:“子孙不孝,未能助天子驱灭虏贼。”

    随即,最为“上道”的朱由榔带头道:“朝廷与东虏交兵,我等也出不了旁的力,但些许钱粮还是有的,正可拿来劳军……”

第560章 想吃闲饭?免谈!() 
其他诸王闻言顿时回过味来,敢情辅政王把我们叫这儿是筹饷银来了。甚至有几个较抠门的如蕙王、长阳王等当即便后悔不已,先前是自己上赶要来孝陵的,这不是朝刀口上送吗?

    但话都说到这儿了,在场四十多位有封号的藩王也只得跟着表态,“臣弟愿捐四千两劳军。”

    “侄儿也捐四千两,助朝廷灭虏。”

    “我最近手头紧,便投三千两吧……”

    朱琳渼瞥了眼这群抠门的藩王,不禁微微一笑,“大家误会了,朝廷是紧了点儿,不过也不好拿诸位的银子。只是……”

    他笑得更灿烂了,不紧不慢地道出自己“蓄谋已久”之事,“朝廷如今拮据,而大伙儿的俸禄银,这个,你们也知道,数目实在太大,朝廷根本拿不出来啊……”

    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一直心忧自己的后代子孙,就想着怎么才能让他们过得舒服点儿。他老人家泥腿子出身,只觉得待在家里吃香喝辣睡大觉最安逸,于是便规定,凡老朱家子孙不许经商,不许从政,不许做工,不许务农,就只能坐在家中拿俸禄、赋税,混吃等死。

    这些藩王们无事可做,便窝在家里生孩子,子生孙孙生子,等到明末时分,宗室人口已达到数十万之多!

    这几十万人不能工作,朝廷还要发银子给他们。远的不说,就嘉靖年间,国家税赋收入便已经不够发宗室的俸禄了!

    于是朝廷开始削俸,开始是发七成,后来六成半、六成,一路降低……然而朱家子弟的增长速度更快,朝廷需要拨付的银子仍越来越多。

    宗亲便如附在大明身上的一只蚂蟥,不断吸血,留着他们大明怎能强盛?!后世甚至有人说,八旗子弟拖垮了满清,而几十万宗亲吃倒了大明。

    朱琳渼早就想对宗亲藩王的俸禄动手了,苦于先前一直没有机会,正巧这次他们集中奏请祭拜孝陵,而自己借收复旧都人望正盛之际,正合适将此事解决了。

    韩王随即十分大度地揖道:“朝廷有困难,我们这些藩亲怎能不体谅。”他心说反正从崇祯末年以来也没怎么好好发过俸禄,又接道,“尽灭虏贼之前,这俸银不拨也罢。”

    其他藩王也附和着,“对对,这几年不发也无妨。”

    “不敢有怨言……”

    “朝廷也不容易啊……”

    朱琳渼微微点头,却接道:“待建虏已灭,我大明必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朝廷肯定得拨银抚恤将士、赈济灾民、兴建损毁道路屋舍,恐怕很长时间都仍会拮据……”

    诸王闻言愣了愣,对视一眼,又由韩王问道:“辅政王的意思是?”

    朱琳渼和蔼一笑,“朝廷近些年没怎么拨发俸禄,这大家过得也还可以。我和朝中重臣商议了一下,要不,以后这俸银就停了吧。”

    实则他根本没和朝臣议过,那些顽固守旧的家伙保不齐就会抛个“祖制不可违”什么的来掣肘,这种对大明有百利无一弊的事情,压根不用征求他们的意见。不过拉上他们装声势还是有必要的。

    朱琳渼没等藩王们反对,又高声道:“我已上表自请停领俸禄,为国分忧。”

    长阳王当时就急了,“辅政王,你,你这也太过了些吧!”

    “什么过了些?简直是过分!”蕙王立刻接道,“这俸禄是太祖定下的,你怎能擅改?!”

    朱琳渼扫了他一眼,“太祖之时可有建虏肆虐?太祖之时又有多少宗亲?我可以告诉诸位,大明眼下一年的税赋,还不够宗亲一半的俸禄!长此下去,就算击败了建虏,早晚还会另有其他虏、寇,到时候大明拿什么御敌?!”

    “哼!反正这事儿我不同意!”蕙王梗着脖子道,“这天下还是我们老朱家的,天下子民供养我们藩王理所应当!”

    “你还知道这天下是朱家的?”朱琳渼冷声道,“闯寇肆虐之时你在干什么?建虏南犯的时候你又为天下出了什么力?!”

    “我……祖制所限,我能怎么办?”

    “你好意思问我怎么办?崇祯朝时天子筹集军饷,你可拿出一文钱?先帝被郑芝龙掣肘,欲北伐却苦于无银,也没见你出头进献。此时却喊着朝廷该供养你!”

    “这,我穷!我是想为朝廷出力,但我没钱啊!”

    “一派胡言。”朱琳渼取出一本小册子,翻了几页,念道,“隆武元年六月,你购入三进豪院一座,值十三万两。元年八月,你给儿子过生日,设宴花了二万四千两。元年九月,你买了水田五十八顷……”

    朱琳渼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可能出现的“刺头”,他早就让锦衣卫南镇摸了底。

    蕙王顿时脸色煞白,虽然辅政王念的是他的花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