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步江山-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候,为了得到,必定是要有代价的,或许要历经千辛万苦,或许要失去你最为在乎的东西,又或许要让自己的双手沾满血迹。"

    白色的雾气下,刘希的话让西顿眉头上浮出思索之意,不知不觉停下了手中匕首,不经意的目光落在他拿着鱼的左手,却是斑斑血迹。

    这让从未杀过生的西顿胸中一阵翻涌,可是很快他却又将匕首给拿了起来,绷着个脸,很是认真的继续杀鱼。

    因为,西顿突然间明白了,即便是三皇五帝那般的圣君也有杀戮之时,任何一个贤君的脚下都不会缺少皑皑白骨,而如今草原形势更为复杂,若是想要将它掌握于手中,除了圣贤书之外,他西顿也需要果断有力的杀伐。

    不远处,刘希见西顿杀鱼的手法越发熟练,不由笑着点了点头,孺子可教,聪慧过人,今后必能成就一番功绩。

    鱼杀好之时,西顿的一双手自己冻的通红,几欲失去了知觉,林逸见状将酒水给他递了过去,后者瞧了眼刘希,见他不做声,遂接了过来,只是泯了一下小口便被辣的差点咳嗽不断,眼泪也被呛的险些落下,惹得马绣等人笑做了一团。

    "我第一次也是你这般模样,你现在年岁还尚幼,就不要碰酒了,有些东西,看别人喜欢,其实不一定适合自己,喝酒固然是风雅,但过犹不及。"

    说话间,刘希将锅内沸开的水盛了一杯给西顿,并望了望林逸,后者自然知道刘希话中所指,却耸了耸肩,咧嘴笑着道,"玉生,我林梦觉无酒不欢,想要改,无疑取我骨肉,今生怕是无所想了。"

    这番说来,刘希倒也不好再言,林逸有宗师的修为,身体非常人所能比,嗜些酒想来也不会有大碍,而且现在有鲁蕊儿看管着,也能让人放心不少。

    铁锅中袅袅升起的雾气让人眯了眼睛,刘希将调料一一加入到咕咕沸腾的水中,原本清白的水当即多了色彩,一缕香气也随之在众人鼻前传散。

    "任何事情,若是没有精心准备,就不会成功,这口煮开水的铁锅,这些调料,都是烹小鲜的必备之物。"

    一边说,刘希一边将清理干净的小鱼放进锅中,突然间,转过头与正端着杯盏暖手的西顿一字一顿的道,"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做没有胜算之事,即便是世人常说的放手一搏,那也是因为有几分胜算才会有反败为胜,但那毕竟实为少数之事,凡事不可贸然而为,你可切记。"

    闻言,西顿忙颔首作礼,"学生谨记恩师教诲。"

    吹了吹不断散开的白色雾气,刘希用木铲轻轻的拨了拨铁锅中的小鱼,"现在世人但凡念及到治大国如烹小鲜,大致是指眼下这情形,小鱼下锅后,不能随意的翻动,否则就容易碎了。所以这句话到了世人的脑中便成了治国需小心谨慎,不可随意行事,以免动了国之根基。”

    话音落下,木铲很是随意的翻了一条渐渐要熟透的小鱼,当即,鱼肉碎了开来。

    见得这情形,西顿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终于明白了为何治国能与烹小鲜有所关联。

    但随即又是眉头皱起,额头拧成了一团,“可是,恩师,怎样才能治国?”

    用木铲很是轻柔的拨了拨铁锅中的汤汁,刘希扬脸笑着问道,“这些,你在书中未瞧见么?”

    想来是觉得刘希在责罚于他,西顿的小脸上一丝的怯意,但稍许弯身作礼,“圣贤离学生太远,恩师却真真实实在学生的身前,阳曲城百姓安居乐业,乃是圣人所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安国泰之景,因而学生想请恩师传授治国之道。”

    闻言,刘希笑了,用木铲指了指林逸,“阳曲城能有今日,全凭梦觉兄倾尽心血,你若真是要学习,可得多与他请教。”

    正在与马绣、小武说着话的林逸闻言当即笑着点头,“玉生打算留你在身边道明年开春,这期间,你有任何的疑惑都可以来问我,不过阳曲城的繁华可不是我林梦觉一人之功,那是集了众人之力,最为重要的东西你是得玉生教授与你。”

    西顿听到刘希将要留他在身边到开春,顿时喜不胜收,一双乌溜溜的眼中满是亮晶晶的色彩。

    “你是我的学生,我虽然平时懒惰,但也得尽些为师之责,留你在阳曲城中,一来是想你多于梦觉兄等人学习,二是阳曲城的繁华让你在耳濡目染中知道日后想要将草原打造出什么样的帝国,至于你想要的治国之策,为师只能送你三句话,你若能听下去,治国自然不是难事。”

    正色颔首,西顿忙深深弯身一礼,“学生谨听恩师教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亲贤臣,远小人。”

    “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道完这句,刘希轻轻拍了拍西顿的肩头,“治国,任重道远,还需重头起。”

    说罢,刘希用木铲敲了敲铁锅,与一边同样眉目间流出思索之意的林逸等人笑道,“可以开吃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唱大戏() 
下雪了。

    一片洁白的雪花落在刘希的筷箸上,继而滑落进热气腾腾的铁锅,转瞬就消失在了咕咕泛着泡的浓厚汤汁里。

    一片雪花之后,又是连绵而来的雪花,落在了正要将酒送到嘴里的林逸酒盏之内,也落在了已经满脸涨红,正互相说着酒话的马绣与小武双鬓上。

    “甚好,对酒饮风雪,莫不快哉!”

    林逸大笑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想来是确实到了开怀之处,所以少了些平日里的谦和,浑身散出了股恣意轻狂来。

    文人当如此。

    笑着默念了句,刘希像是被林逸所感染,抬手也将杯中酒给饮下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当共饮之!”

    马绣率先喊了出来,小武与林逸随其后,三人将满了酒的杯盏举起,大口喝下,继而皆是放声大笑起来。

    几人旁,虽未喝酒,但是面色通红的西顿盯着酒意正酣的刘希等人,心潮不免澎湃。

    日后,当有恩师此种风雅。

    自然刘希是不知晓西顿心中所想,在酒水喝完之时,风雪渐渐停了下来,柴火已经燃完,铁锅也已没了热气。

    一层白雪遮盖了整个天地,也遮盖了铁锅中剩下的半锅煮鱼汤汁。

    天边,一抹鱼肚白在黑色之间慢慢浮现,想来又是一日的雪后晴天。

    提着洗干净的铁锅,刘希带着微醺的几人往回走去,好在此时天色尚早,加上一夜严寒未散,鲜有百姓出来,否则见到风度翩翩的城主大人手提一口大锅,那该是怎样的惊愕模样。

    回去的路上,刘希与西顿道了李唐朝廷的送来的圣旨,让他回去做些安排,然后双方兵卒演出一番戏后,便可以让匈奴军撤回草原。

    对于这种事情,西顿自然是满口应了下来,当初为了救刘希,他不顾一切贸然率军而来,虽说是孤注一掷,但作为匈奴的帝王,西顿心中还是有些后怕,如今听得刘希的安排,这才心里大为安定了下来。

    回到营地之后,果然如刘希所料,起床做早膳的田薰儿几女见锅灶被人给端了走,不免颇为气恼。

    不过稍后,细想了下,却是更为的惊吓,田薰儿的睡眠向来不深,能有人在她的耳目下盗走东西,虽然不知只是铁锅筷箸之物,但能有这等本事,岂能不加以防备?

    万一对方是要来加害刘希可如何是好?

    更何况几女见刘希整夜都不在营地,当即慌了,渠浪则是找到了童军,后者听后脸色大变,拿了长剑,挎上弯弓便要着急队伍出营。

    一时间,整个营地厉兵秣马。

    也就在这时,刘希几人姗姗的出现了,见他提着铁锅的模样,田薰儿与吴双儿不禁怒气全消,咯咯的笑个不停。

    刘希挠头将昨夜的事情给做了解释,见他平安无事,二女与秦依然拿着铁锅去做早膳了,童军则派人去解散了将士。

    待早膳过后,刘希正准备寻花二郎,将火器的事情给琢磨琢磨,毕竟要是能做出大炮来,那可是要改变整个时代的事情。

    可这步子还未跨开,便听得门外兵卒来报,说是昨夜来传旨的公公已经到了营门前。

    马三平这么一大早就跑来,刘希当即明白其前来所为,阳曲城虽然繁华,但毕竟不是京城,皇帝身边的人像是春风吹过的野草,一波又一波,这马三平好不容易露到脸了,若是在北地拖的太久,功劳捞不着了,回去后的位置也可能早被人给取代了。

    所以,马三平是很着急。

    既然如此,刘希决定将演戏早点提上日程,让马三平早点回澜陵,也省得留在阳曲城制约着他。

    令人引来马三平,想来是昨夜刘希应下了出兵匈奴,马三平睡得还不错,使他连日赶路发白的脸色好上不少。

    倒是如刘希所想的那番,一阵寒暄之后,马三平将来意给道了出来,“侯爷,开岁在即,若是匈奴不退,可就让人头疼了,不仅坏了喜气,也惹来圣怒,到时候,小的这项上人头可就不保了。”

    果然是从宫里混出来的人,话虽委婉,但刘希却是听明白了,匈奴的事情必须要尽快解决,至少不能影响了百姓迎春之喜,若是这点办不到,可能会招来唐皇大怒,说是要掉他马三平的脑袋,其实何尝不是在暗中提示刘希处事不力的后果。

    对于这些挑不明的话,刘希自是不会说破,只是笑着点首应道,“公公放心,刘希必定竭尽所能将匈奴给击退,以保我大唐百姓。不瞒公公,昨夜我连夜做了安排,待准备些粮草,明日我便亲自带兵,出击匈奴。”

    闻此言,马三平顿时眼中大亮,抹了粉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啊呀呀,有侯爷出马,那些匈奴人还不是丢盔弃甲,闻风而逃!”

    得到了刘希的应允,马三平心情可谓是大好,又是与刘希寒暄了几句,这才说不敢耽误正事而起身离去。

    自然,他这一走,刘希将童军等人招来,其后将他所想与这些已经做为将领的老兵给道了出来。

    阳曲城的兵卒与匈奴人有着血仇,双方不动刀枪的演戏,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便是领兵之人拿捏好时机,做到双方眼看就要相遇了,而匈奴人却能逃之夭夭的场景。

    仔细研究了匈奴大军驻扎之地,以及匈奴撤离的路线,刘希等人心中便已经有主意。

    刘希令童军等人安排出兵之宜,自己则是修书一封,将详细的计划给写出,交予渠浪,让他快速送到西顿手中。

    因要出兵匈奴,营地里变得几分热闹,兵卒中有不少是阳曲城土生土长的子弟,当年匈奴南下的凄惨场景他们都经历过,心中自然是有着怨恨,训练许久,早已不是当年弱不禁风的模样,如今要再度与匈奴对阵,皆是想着多杀些敌人来宽慰家中亲人在天之灵。

    立在长廊里,刘希听得校场里那充满兴奋的话语声,飞星入云鬓的浓眉拧成了一团。

    这些兵丁始终与匈奴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若是哪日李唐朝廷逼迫的太紧,刘希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能用他们来对付李唐大军,而且要独居一方就必须得实力雄厚到让唐皇有所忌惮,那必须要借助匈奴人的军队。

    这番,想来,怎能不让刘希苦恼。

    想不出主意来的刘希唯有叹了口气,揉着酸胀的脑袋低声念叨了句,但愿一切无事。

    夜晚时分,西顿趁着夜色前来,与刘希说了匈奴那边已经部署完毕,会完全依照计划行事,边战边往着草原退回去。

    说完交战之事,西顿面露尴尬之意,支支吾吾了许久,似乎有话要说,但又难以启齿。

    “可是有遇到难事了?”

    听刘希问起,西顿才红着脸小声道,“恩师,正逢严冬,草原缺衣少粮,所以学生……”

    拍了拍额头,刘希笑着道,“瞧我这记性,前两天还想到这事情,明日我就让小泉去准备,以走商的来给草原运五百石的粮食,三千件的袄衣,想来能够你暂时渡过关,再多的粮食和袄衣需要时间去筹集,只能待稍后再慢慢送去。”

    有刘希这句话,西顿当即心中满是感激,忙与刘希弯身深深作了一礼,“多谢恩师。”

    稍后,师徒二人又是说了些经卷之事,刘希听得西顿在很多事情上都能说上几分道理,不免心中颇为高兴。

    而西顿一直都将刘希奉为世上最为聪慧的人,今夜能聆听到刘希的教诲,自然是听得一丝不苟。

    所以,二人差些都忘了时间,直到菊儿前来接西顿回去。

    屋外,寒风大作,菊儿手里拿着件丈青纹花的袄衣,刘希瞧了一眼,似乎并不太厚实,应该是怕匈奴的皮质棉衣太过扎眼,所以在阳曲城中添置的。

    “薰儿,将我的那件白色大氅取来吧,天寒地冻,西顿身子骨弱,别着了寒气。”

    西顿面露惊慌之色,“恩师不可……”

    刘希摆了摆手,“有何不可,你我即为师徒,就不用这么多礼了。”

    稍许,田薰儿将大氅拿来,为西顿穿戴好,宽大的衣服将西顿瘦小的身体给裹得好生严实。

    见到这番,刘希笑着点了点头,“如此才好。”

    西顿免不得又是作了一礼,与刘希和田薰儿道别,待要走时,刘希想了想后唤住了他,“这几天我不在城中,你可多前往书院听听课,遇有不明白之处,便去寻梦觉兄。”

    “学生记下了。”

    西顿走后,刘希又是看了眼白日里定下的计划,熟烂于心后,这才与田薰儿回房歇息。

    翌日,刘希亲自率领大军出城,百姓夹道围观,自然是少不了轰动,直到城外十里,人群这才散了去。

    “大人,探子来报,说匈奴人营地往后退了五里。”

    在众人面前,童军还是依了刘希的意思,唤他为大人,而不是少主,免得招来别人猜忌。

    后退五里,这是西顿给刘希的一个暗号,便是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如此,刘希当即笑着朗声应道,“全军出击,随我马踏草原!”

    欢呼震天,马蹄卷风而去。

第二百六十章 马三平的动作() 
待刘希率军而去之后,送行的百姓自也是纷纷回了城,三三两两说道着小刘大人的威猛之态,脸上因兴奋而满是红光,眉飞色扬,欢笑声此起彼伏,恍若已经听到了大军凯旋归来的捷报。

    在他们眼中,既然是战无不胜的小刘大人亲自率军,结局就已经注定了,那些昔日里蹂躏阳曲城的匈奴人将会变得与丧家之犬一般,逃窜在草原之间,不敢再有任何冒犯之举。

    城门口,一个身材偏瘦的灰衣人翘首望了许久,待看到返回送行的百姓,鹰钩鼻上的一双斜眼这才收了远望的视线,转身匆匆的进了城。

    客栈内,三楼整层被包下的房间里铜炉燃烧的正旺,将屋外的严寒之气给彻底的隔绝了去。

    一身紫衣,半垂头发的马三平正舒服的躺在床榻之上,手中是一小巧剔透的鼻烟壶放在鼻前,未涂粉的脸上皮肤有些暗黄。

    此时的马三平不时对着鼻烟壶深吸一口,满脸的惬意陶醉的模样。

    他的身边,是一名只穿着大红牡丹肚兜的女子,女子肌肤如玉,胸前一团遮不住的外露。

    女子一双白皙的手正给马三平揉着腿。

    “嗒嗒嗒……”

    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响起,马三平对着鼻烟壶深吸了口气,又是慢慢吐出,这才挥了挥手,示意女子退下。

    红肚兜的女子拿起一侧的貂皮大衣裹在了身上,款款上前,将木门打了开,一道凉气也随之进了屋中。

    门外却是站着先前在城门口的灰衣汉子。

    正侯着的灰衣汉子见门开了之后,一阵香气在扑来,随即一片白晃晃的胸脯出现在他的眼前,当即一大团口水咽了下去。

    又是偷偷瞄了几眼已经离开的风情女子,灰衣人这才急忙进了屋,“公公,那刘希已经率兵出城了。”

    听得这句话,马三平猛地从床上做了起来,盯着那灰衣人,"你可是看清楚了?"

    那灰衣人连忙点头,"公公请放心,小人可是看得个真真切切,那刘希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出了城,眼下阳曲城守军约莫只有两三千人。”

    说道此处,灰衣人将身子往前凑了凑,压低了声音道,“公公,这可是天赐良机,是否该……”

    灰衣人的话音恰到好处的停了下来。

    马三平沉思着将鼻烟壶递到一边,在房间中来回的踱着步子,似乎在想着极为重要的事情。

    终于,在铜炉里火苗一阵乱窜之后,马三平停下了身形,“你速速动身,到前洲府调兵前来。”

    北地七城,分为前洲与汉州二府,阳曲、下邳、邺城归属前洲府、潼关、云都城节制于汉州府。

    由前洲府派军来助阳曲城击退匈奴,并加之唐皇圣旨北地驻军轮换,所以调前洲军来阳曲城,应该不会令人有猜忌。

    待灰衣人领命去了后,马三平又躺到了床上,猛地嗅了口鼻烟壶,双眼闭在一起,“都是皇爷的旨意,所以要怪也只能怪你不识抬举。”

    草原之上,未融化的白雪如万千花朵点缀在枯草间,数十铁骑飞奔而来,马蹄踩过因正午太阳而渐渐松散开来的泥土,一串泥水也随之飞扬了开来。

    “吁……”

    领头的人一声叫唤,身后的十数骑当即应声而停,动作整齐有序,煞是惊人。

    正是刘希身边的护卫,十三太保。

    手在面上戴着的面具上拂过,当即遮脸的玄铁缩到了两侧,呼延青石稚气还未褪去的脸上满是不解的模样。

    “大哥,这匈奴人现在怎么跑的比兔子还快,每每我们收到消息,但赶来的时候,他们就没了影子。”

    进军草原三日,别说是匈奴人,连个兔子都没瞧见,好似这些匈奴人都长了翅膀,总是能消失不见。

    “大哥,要不我们再去追个几十里瞧一瞧。”

    一个国字脸的少年眼睛盯着远处,很是不甘心的道了一句。

    摇了摇头,呼延青石调转了马头,“侯爷说过,追击不能过百里,我们还是立马回去给侯爷汇报吧。”

    说罢,呼延青石将面给蒙了上,双腿一夹马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