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隋-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流,一口答应改弦易辙,重新修订这三条法令。

第一百四十九章闹心的屈突通() 
杨霖先是给李密修书一封,将翟让祸祸得荥阳连种地的人都凑不齐的事向李密猛吐一槽,然后对因为自己的思虑不周而给魏王殿下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并表示今后将在双方边境严加盘查,凡是未经魏王许可擅自入境的逃民一律遣返,最后还奉上刀万柄、羊千头作为补偿。关于免税的事杨霖连提都没提,至于那点赔偿都是他从河东淘来的突厥破烂,再加上一倍他都不心疼。

    对翟让他就没这么客气了,直言你管不好自己的百姓以至逃亡关老子屁事,对他的武力威胁置之不理。话说此刻翟让重兵集于鲁郡,正对着宇文化及磨刀霍霍,怎么可能再千里迢迢的掉头对付荥阳?不过是虚言恐吓罢了。

    其实杨霖深知翟让和李密的这番大惊小怪目的根本并不在那点逃民。连绵不绝的战乱确实让生民遭殃,死难的、逃亡的不计其数,可是华夏民族在这片大地上生存繁衍了几千年,什么都缺过,就没缺过人。翟让在自己的地盘上半个月就搜罗到三万新兵,李密把蒲山公营扩充到十万人,可是偌大个外军还有近三十万号歪瓜裂枣等着他挑拣,一想起这事李密就愁得牙疼。有人会问了,百姓不光是兵源,还是财源,起码能种粮食啊?可问题是在群雄割据的年代,有谁是靠收取百姓税赋发家的?大家都是靠抢的好吧至于粮食,杨坚杨广父子俩攒下的家底在前世一直吃到贞观年间还没吃完,老百姓可能挨饿,翟让和李密之流的还能缺了粮食?

    他们之所以把逃民当个事,还特意修书问询,主要还是摸不准杨霖的想法。这小子向来诡计多端,他俩生怕着了他的道,另外就是百姓外逃让他们丢了面子。杨霖给足了李密的面子,而且现在二者的利益大于分歧,所以他也就对此事不闻不问了,至于翟让,三方盟约墨迹未干总不能现在就翻脸,所以干脆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到了无辜的宇文化及头上。

    一场小风波过后,杨霖继续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拐买人口大业上来。问题是现在翟让派来了他的死对头翟摩侯严守边境,连只苍蝇都不让过,凡是私逃偷渡的一律格杀勿论,而李密那边又不好明目张胆的得罪,他便将目标对准了东都。

    话说现在荥阳和东都名义上都属大隋治下,大隋律虽然也有明确的条款限制百姓流动,但是限制毕竟不是禁止,总是有的是办法囫囵过去,而且杨霖那个早就挂掉的亲老子杨玄感在无形中还帮了他一个大忙。想当初杨玄感在东都起事之时,一口气砍死了七十多个不肯附逆的大隋忠臣,侥幸活下来的也纷纷逃往外地,现在还留在东都城里陪着越王杨侗的不是墙头草就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屈突通又只是个厮杀汉,对于民治一窍不通,百姓是走是留他根本就不在乎。于是乎杨霖凭借着收买贿赂、恐吓威胁等手段软硬兼施,再加上单凭东都一地不足百万的百姓要养活无数权贵和十几万大军,早就不堪重负,所以杨霖稍一招揽,不过月余的工夫就有十几万百姓逃进了荥阳。

    荥阳本地的无地百姓,再加上杨霖从河东带来的、外地拐来的,加起来有好几十万,他坑蒙拐骗来的土地就不太够分了。怎么办?杨霖二话不说,点起一万军马,领着十几万百姓就要跑去襄城讨生活。

    临走之前,他还分别向江都和东都各打了一份报告大吐苦水,说他杨霖为了大隋从瓦岗逆贼的虎口中夺食,拿下了荥阳。可是荥阳地小民稀,不足以养活他的十万大军,更不足以抵挡瓦岗贼的虎狼之师,所以他呈请朝廷要么允许他与屈突通换防,用左骁卫的精兵替换他与瓦岗贼对峙,要么就把襄城、淯阳、南阳划归他的防区,从而扩大税源以养精兵。否则他杨霖一没钱二没粮可挡不住瓦岗军,只好一走了之。

    想当初杨广出征,留越王杨侗坐镇东都,实则是让他统领河南。问题是瓦岗军这么一崛起,整个河南中东部几乎尽失,现在还打着大隋旗号的就剩下西部的河南、弘农、上洛、淅阳、南阳、淯阳六个郡和半个襄城。问题是越王杨侗不过是个十岁的孩子,手下名臣良将尽失,军权被屈突通独掌,虽然这老儿未露反迹,却也不怎么听话。而政权则尽操于被称为“七贵”的大族之手,这些家伙除了争权夺利,就只会往自己兜里猛捞钱,而且西部诸郡基本都是这些大族的传统势力范围,自然轻易不许他人置喙。所以在河南越王的政令不出东都,对西部诸郡基本没有控制力,更收不着几个钱、招不来几个兵。

    “七贵”本就对杨霖蛮横无理的将其在荥阳的土地一举没收而憋了一肚子气,只是暂时奈何他不得罢了。如今眼见杨霖又把手伸进了襄城、淯阳和南阳,那还有个好?还不得再度把他们的家底折腾个空?于是“七贵”集体上书越王杨侗,声称杨霖名为隋臣实为隋贼,要求越王命令屈突通遣大军驱逐杨霖,收复荥阳失地。

    问题是屈突通要是听他们的,他们也不用绕个弯子请越王下令了。可是越王下令老屈突就能听了?这简直就是笑话。更何况现在屈突通的日子也不好过。

    屈突通手握十几万大军,坐镇东都要地,换个人这时候早就反了,可是屈突通就不行。一则是因为他的人缘实在太差,去年潼关一战简直是让他得罪死了全天下的反贼,现在有大隋这个正统靠着、有东都这个坚城守着别人还暂时动不了他,要是没了这点依靠,想置他于死地的人物简直数不胜数,起码近在咫尺翟让李密和杨霖就没一个能放过他。再则他麾下的兵马大都是对大隋忠心耿耿的府兵,他老屈突可没有杨玄感那样的家世和威名能驱使府兵跟他造反,他拿脚后跟都能想到,只要他竖起反旗那日,便是部下作鸟兽散之时,甚至不排除这帮府兵有反戈一击弄死他的可能。

    可是他不反这日子又没法过了——窝在东南一隅动弹不得江都小朝廷自己没本事打回来,却三天两头的给他下诏,让他反攻河南接应圣驾还京。擎天救驾之功啊!他屈突通要是有这个本事还用得着别人撺掇?问题是他都被瓦岗贼揍成什么德性了,还反攻个屁?虽说江都离得远可以暂时不理,可是近在咫尺的关中他就不好搪塞了。躲在京师的代王杨侑和那个心怀叵测的宇文成乾也没放过他,也是三天两头的给他传书,说是关中现在不太平,西边的薛举、北边的突厥还有东边的李渊都对关中不怀好意,让他这个陛下亲封的关中讨捕大使赶紧回来干正经事。

    对于关中方面打的小算盘,屈突通心里跟明镜似的,谁都知道如今代王杨侑不过是宇文成乾扶起的一个傀儡,这分明是宇文家奴盯上他的军权了。老屈突都可以想到他要是奉命回返关中的下场,被夺去军权、安个闲职颐养天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就凭宇文家奴的心狠手辣,顺手弄死他都是轻的,连亲族能不能保住都难说,所以他哪敢回去?可就在这个要命的关口上,他赖以保命立身的军队又出了问题。前边说过,府兵并不是完全脱产的职业军人,平时务农,有事从军,而且从军服役都是有期限的,通常也就几个月到半年,最多也不超过一年。屈突通麾下的左骁卫将士原籍大都在关中,而且在超期服役的情况下没有得到补偿,在有心人的挑动下也跟着鼓噪了起来,闹着要回家。

    幸好在这件事情上越王和东都的权贵们跟他利益一致,他们一边传书关中斥责其私心过重、不顾大局,严词拒绝屈突通回返关中,另一方面忍痛筹集了财帛分发给军卒以保自己的小命。

    可是出来混迟早要还,东都的权贵们刚送了他一个人情,回头就让他还上。先是催促他出兵把在荥阳打土豪分田地的混球杨霖赶走,被屈突通以友军的名义一口回绝。现在他们又借越王之口,再次让他发兵阻止杨霖的势力向南扩展。

    说到杨霖,屈突通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在杨霖看来两者之间有杀父之仇,可是屈突通的弟弟屈突盖也是间接死于杨家之手,而且屈突通现在进退不得的窘境大都拜杨家所赐。可是另一方面,杨霖的举措也让屈突通很是迷惑不解。在他看来,杨霖与皇帝还有他屈突家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是这小子自从起兵以来像是把这事全抛到了脑后,先是大闹河东,然后又莫名其妙的替大隋守边御寇、跟突厥人大打了一仗。把突厥人打跑了之后,这小子算是功成名就,就算是先公后私也该轮到找他算账了,为此屈突通屯兵东都做好了跟他恶战一番的准备,谁想到这小子围着东都转了个圈,又跟瓦岗怼上了,竟然还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荥阳。

    好吧,现在他名也有了,兵也有了,地盘也有了,总该来找他一报杀父之仇了吧?没想到屈突通等来的不是杨霖的大军,而是尧君素这个脑子不会转弯的倔驴,还跟他讲起了什么同为大隋友军,共同保境安民以报陛下!

    老屈突名通,可是却怎么也想不通杨霖到底想干什么,所以他很闹心。至于杨霖想要襄城又关他什么事?不过他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机会——一个试探杨霖真实动向的好机会。

第一百五十章没头脑和不高兴() 
前面说过,当初翟让和屈突通都没把襄城当回事,只是出于牵制东都——荥阳主战场的目的象征性的在襄城派驻了一些人马,围绕着郡治承休心不在焉的打些夺城战,后来翟让和杨霖达成了盟约,顺势将襄城的这点兵马也撤走了。不过此时屈突通还搞不清杨霖的意图,为了不轻启战端反而将兵马撤出了承休,退到了伊水北岸的小镇王桥坐观事态发展。

    就在杨霖宣布兵发襄城之后,驻扎在王桥的隋军也悄然由普通的郡兵换防为左骁卫的骑兵,人数也由三千变成了五千,领兵主将名义上是督尉元归凯,不过这位元大督尉半年前于偃师战败,逃亡途中不幸又撞上了瓦岗第一猛将程知节,那还能有个好?全身上下被捅了好几个大窟窿,至今仍缠绵于病榻有进气没出气。话说左骁卫虽然不比从前,但是什么将军督尉郎将的还有一大堆,可是屈突通也不知道抽了什么疯,居然指派了一名小小的校尉——左骁卫岐山府甲二团骑军校尉孙通统领这支精锐的骑兵。

    大业十年三月二十三,杨霖带着他那支军民混杂的大队人马进入了襄城郡,两日后占领了无人防守的重镇阳翟。同日,孙通奉屈突通之命率军悄然离开王桥,奔袭一夜后占领了同样是一座空城的承休,开始紧张备战。

    不过杨霖可跟翟让不一样,古人打仗抢地盘尤其喜欢围绕着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做文章,一旦拿下了就可以宣布占领了整个地区,而且大多数时候也能得到认可。所以以前翟让和屈突通在襄城的冲突主要发生在承休周边,对其他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几乎视而不见。不过杨霖似乎没把承休当回事,等他再阳翟站稳脚跟之后,便分兵数路护卫着流民分赴康城、钧台、郏城、犨城、鲁县、汝南等地。有了荥阳的经验,杨霖这回做得更加得心应手和肆无忌惮,在大范围减税的同时直接没收了东都大族的土地,并无偿分配给流民和无地的百姓。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手,他干脆就让当地德高望重的士绅和耆老推举官吏,他一概照准任命,这样一来,襄城的各个阶层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好处,对杨霖这个外人非但不抵触反而大力支持。而跟他过来的流民就更不用说,早成了他的铁杆拥趸,于是杨霖的势力迅速的扩展到大半个襄城,只剩下个承休孤零零被包围在其中。

    四月中旬,荥阳军的一个百人队护送着数千流民抵达距离承休咫尺之遥的梁县,孙通试探性的派出一路人马前去接触,结果捅出了一个大篓子。孙通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脑子里没有政治这个弦,统率这路人马的校尉居然是个襄垣段氏子弟,这还有个好?结果段校尉二话不说驱逐了荥阳军、扣押了流民,并在收回已被瓜分的大族土地过程中,与百姓发生了冲突,还闹出了人命。

    消息传开,东都和荥阳两地顿时炸开了锅。早就被杨霖这个世族败类、勋贵之耻气得七窍生烟又无可奈何的大族们立刻像是打了一针鸡血,四处奔走相告,再度向越王杨侗上书,要求立刻发兵讨杨平叛,而屈突通则差点被孙通气昏了头。屈突通防备杨霖,是因为两人之间的私仇,只要杨霖不来攻打东都取他的项上之头,他才懒得管大族们的那些破事。他之所以破格提拔孙通这小家伙,就是因为他是左骁卫军官里边少有的寒门子弟出身,不但深受屈突氏重恩,而且嫉恶如仇,处处跟世家作对。他曾对孙通千叮咛万嘱咐,此去襄城最主要的目的是查探荥阳军的动向,同时掩护东都的侧翼。只要杨霖没表现出对东都的敌意,则万万不可轻启战端引发冲突,必要时甚至可以放弃承休退守王桥乃至伊阙。

    杨霖兵发襄城之后,非但没有跟他抢占承休,反而派出尧君素跟他商量划界的事,将自承休西北沿汝水北岸的土地划归东都,其余为荥阳军所有。尧君素此言一出,屈突通算是彻底放下心来,他终于笃定杨霖的目的无非就是抢地盘,对东都并无觊觎之心,所以便一口答应了下来。谁知道他的话刚出口,孙通就把老屈突的脸打得啪啪作响,要知道梁县虽近,却在承休以南,更是位于汝水南岸。

    屈突通派出申斥孙通、要求他消除影响的军使刚跑出东都,已经返回荥阳、而且同样因为孙通之举怒不可遏的杨霖又把尧君素打发来跟他打嘴仗了。屈突通正在头疼怎么应付倔驴老尧,又一个晴天霹雳传来:孙通竟然违抗军令,放弃承休兵发大留山,与荥阳军打成了一团!

    这是怎么回事?

    那个段校尉拿下了梁县之后,被赶走的那个荥阳军百人队便一路逃回了汝南,找他们的主将告状。话说随着襄城初定,杨霖便带着一半人马返回了荥阳,留下李孝恭在此地主持。因为襄城西邻颍川北靠东都,相比屈突通李孝恭更担心李密,所以自领三千人马坐镇阳翟,派段志玄领兵一千驻扎郏县,两路军马一南一北紧盯着颍川。至于东都方面,因为双方刚刚划定好防区威胁不大,所以他只派牛进达带兵一千驻扎在汝南,就近监视承休。

    平白无故吃了个小亏,这事要是换到胆大妄为的张亮头上,肯定是立马去找李孝恭乃至杨霖要兵要粮,然后气势汹汹的去找回场子;要是换成老成持重些的段志玄,说不得就要请示上官再做定夺;要是换成最喜行险的侯君集,弄不好就敢孤军偷袭承休甚至东都!不过牛进达不一样,小牛虽然也是脾气火爆,却是个犟种,自己丢了面子非得自己找回来不可,而且一不拉帮结伙,二不请示求援——你东都军不是在梁县欺负了我一回吗?那咱就在梁县死磕!

    牛进达立马召回了散在各地的兵马,带着一千人直奔梁县。小牛是个实在人,不像侯君集、张亮那样爱玩阴的,他本来打算跟姓段的先讲讲道理,讲不明白再打架的。刚巧那个段校尉也是这么想的,就领着人出了城,双方都是刀未出鞘箭未上弦,看起来气氛还不错。

    不过梁县的城墙上此时还挂着几十具尸体在风干,这都是段校尉在收回土地时砍死的所谓“暴民”。段校尉是大族子弟出身,自然没把几十条小老百姓的命当回事。不过牛进达就不一样了,这些死的人虽然不是他的兵,却是他荥阳军治下的百姓,更是因为荥阳军而死,小牛如何能无动于衷?

    牛进达脾气一上来,哪还管什么“友军”,更顾不得什么先礼后兵,一刀下去就把毫无防备的段校尉砍作了两截,随后挥兵掩杀。主将被杀,东都军自然毫无反抗之力,梁县被牛进达一冲而破,守军死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纷纷逃往承休。

    左骁卫的骄兵悍将们本来就看不起杂牌的骁果军,依旧把杨霖视之为叛逆,那些出身大族的军官们更是对屈突通的忍让妥协其所为尤为不满。这回骁果军杀了段校尉,又从左骁卫手中夺取了梁县彻底引燃了他们的怒火,纷纷找到孙通要求报复。孙通深知自己以卑位掌重兵无法服众,此时若是再弗众意恐有兵变之虞,再加上他与杨霖本有私怨,便顺水推舟答应了众人的请求。

    不过孙通没看上牛进达那千把人,他还不知道杨霖已经返回了荥阳,所以他打算舍梁县直接奔袭阳翟。孙通没有忘记恩公屈突通的嘱托,不过他认为只要拿下阳翟、活捉杨霖照样对屈突通有益无害。至于能不能抓到杨霖这事孙通根本没考虑过,他跟那个废物又不是没打过交道,很清楚他的斤两——这小子除了运气好,还有什么别的本事吗?

    孙通连夜引兵奔袭阳翟,可是牛进达也没闲着。他一边招募丁壮、巩固城防,随时准备迎接来自承休的攻击,一边派快马直奔阳翟报信。李孝恭得报也有些慌神,除了紧急向荥阳接力告急之外,他还必须得去救援牛进达,否则就凭小牛那千把人还不够人家塞牙缝呢。

    李孝恭不愧前世名将,他深知承休与梁县近在咫尺,东都军要是真打算开战,他就算跑吐血也赶不上趟。所以他先是派军使立即赶赴承休与孙通交涉,力图拖延时间,同时命令段志玄立刻出兵抢占襄城的东西交通咽喉大留山,随时做好赴援的准备。

    段志玄所在的郏县距离大留山不过百里,可是走得晚,孙通离得远,不过人家是四条腿跑得快,所以双方几乎是脚前脚后抵达了大留山,然后迎头相撞便胡乱打成了一团。段志玄虽然勇猛,一上来就连斩了数名隋将,可是他毕竟兵少,又是以步制骑,所以还是尽落下风,被打得连连后退。

    眼看段志玄就要溃败,李孝恭终于赶到了。不过李孝恭并没有急于接战,而是指挥兵马悄悄占据了战场两翼的山头,而且绕到了孙通的侧后,然后又是放箭,又是扔石头、扬沙子,一通突然袭击打得孙通阵脚大乱,只能暂退休整。

    这一仗双方各损失了数百兵马,均无力再冲破对方的防线,只能转为对峙,并纷纷向后方求援。

    对于杨霖和屈突通来说,现在都不是开战的好时候,双方也在不约而同的竭力避免冲突,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