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隋-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愁什么?莫非是因为三郎?算了,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不跟他计较,回头就拍他马屁去行不?”

    “去你的!毗琉璃那个小兔崽子有什么可担心的?我担心的是我阿爷。他真的对你很生气,坚决不同意你擅自改变计划、去找突厥人的麻烦。我长这么大阿爷连句重话都没对我说过,这回就因为帮你说了几句话,他就把我关起来啦,阿娘说情都没用。要是没有阿爷配合,你这事也办不成啊?”

    “你说的没错!老丈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怎么也不能把你这个亲亲宝贝小媳妇儿弄飞啦!得想个办法,要不我亲自去跟你爹说说?”

    “有什么办法?阿爷被王威盯得死死的,宋老生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从你身后冒出来偷袭,你们都轻易动弹不得,如何见面?”

    杨霖习惯性的捏着下巴,围着李秀宁转起了圈子,一圈一圈又一圈,都把李秀宁转得晕头转向了,刚要发作,就见杨霖双拳一击,高声笑道:

    “既然王威和宋老生这两个没眼色的不让我们翁婿俩碰头,那就揍他!把他们揍老实了,这事不就好办了?”

    “你不是打算跟他们联合起来共抗突厥人吗?现在又改主意了?”

    “没改。但是这人呐都是些贱皮子,不挨揍不长记性。我就成全他们,先把他们捶舒服了再好好说话。老雄,你找几个人骑快马往东边迎一迎,问问长孙和老盛他们还能不能来了,再不来我可不带他们玩了!”

第八十六章兵强马壮() 
一日后,百余匹快马载着信使和祖君彦新鲜出炉的为楚公世子与天下书出了清源县的四门,分赴河东、关中、河南、河北各地,将楚公世子决意与突厥人决一死战的消息传往各地。同日,李孝恭率兵五千北上增援驻守龙山的侯君集,探马斥候放出数十里,前锋出现在晋阳城下不足十里。一时间,晋阳上下风声鹤唳,李渊和王威为了该主动出击还是固守待援吵翻了天。

    腊月初七,李君羡带着辅兵返回了清源城,不但随军运来了大批原本储存在磨坪山上的粮草物资,麾下的五千兵马还壮大到了近两万人。杨霖一问才知,原来长孙无忌、盛彦师和李君羡得知了杨霖的打算之后,哥仨凑一起一合计,都觉得身为反贼还要替国守边、跟突厥人玩命,虽然感觉有些怪异,却也不错,就是胜算不大。不如多招些人来给自己壮胆,而且长孙无忌认为他们担着反贼的骂名,还要替杨广操心、给他干活本来就亏了,要是再做好事不留名,那就亏大发了。于是哥仨就没按照杨霖的命令直接来清源,而是分兵数路,不但把晋阳周边的太谷、平城、寿阳、乐平走了个遍,甚至远到石艾、汾阳、盂县以及雁门郡的五台、崞县和楼烦郡的忻口、秀容、岚城等地都出现了他们麾下骑兵的身影。这哥仨自称讨胡军,奉楚公世子之命召集义军,守土卫族,共抗突厥。就连李蔓珞都带着小七和嫣儿两个小丫头跑去了崞县,据说当地驻军的郎将是她辽东李氏的同族,这丫头准备去策反

    所谓纸里包不住火,突厥人大举寇边,破定襄、围马邑,杀人无数、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之事早就传遍了河东大地。尤其是临近的几个郡更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各地向晋阳和两京报警求援的信使不绝于途,不但地方上的豪绅、富商等有些身家的纷纷收拾细软,携家带口的往南边跑,连不少地方的官员都跑光了。但是当地的世家大族和绝大部分百姓却少有逃走的,几百年来这块土地上汉人和胡人之间的战争几乎就没有停止过,胡人给他们留下的血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以至于让他们牢牢的记住了这样一个真理:胡人来了逃跑是没有用的,唯有拼死抵抗才能保住祖庙不失,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一条活路。于是,因为大隋一统、胡人绝迹而遵照官府命令拆毁的邬堡、村寨纷纷开始了重建,而且不为风雪所阻,日夜不停工。

    这时候一支叫作讨胡军的军队来到了他们的家乡,号召军民合力、共抗突厥。这些乡绅百姓中的大多数并不知道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楚公世子是哪路神仙,少数了解详情的也闭紧了嘴巴一声不吭。这个叫做杨霖的楚公世子即便是反贼那反的也是皇帝和官府,跟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太平年月,官府除了收税和征发徭役就没干过什么好事,突厥人一来,官府更是不见了踪影,听说不少官员倒是自己先跑了,晋阳府衙更是对雪片般飞来的告急、请愿文书一声不吭,连派个人过来抚慰一下地方的事都不曾做过,更别提派兵抗敌了。这种情况下,绝望的百姓唯有以死相拼。此时有人来领导他们、整合他们,团结一致对抗突厥人,总好过他们一群乌合之众各自为战,谁还管来的是官兵还是反贼?

    如此情势下,长孙无忌他们的计划进展得很顺利,不但各地民军首领纷纷表示愿意加入讨胡军,连不少地方的官员、郡兵都答应跟讨胡军合作,至少讨胡军途经他们防区的时候不会阻拦,甚至愿意提供粮草军械。而当他们得知晋阳官府非但不肯北上迎战突厥人,反而一意消灭讨胡军,阻挡讨胡军北上道路的时候,处在对抗突厥人第一线、本就对官府怨气冲天的雁门、繁峙两地边军直接就哗变了,八千多边军将士干脆随长孙无忌等人返回太原,决意先跟晋阳的那群王八蛋府兵先干个你死我活。而随之南下、在太原集结的民军也有三万多人,剩下的也表示愿在讨胡军北上时汇合,共同作战。

    李君羡这回带来的只是第一批兵马,其余大军将在数日后抵达清源。

    杨霖还有什么好说的?唯有向李君羡深深一揖表达感激之情。跟房杜这帮成天跟他唧唧歪歪、挑三拣四的家伙相比,还是长孙和盛、李等人真正跟他一条心啊!

    两日之后,长孙无忌和盛彦师统率的大军陆续抵达清源。杨霖带着手下的文武官员倾巢出迎,一番寒暄问候之后,杨霖欣然接受邀请检阅大军。这定睛一看,他手下的这支大军还真是花样百出、无奇不有啊!统一穿着从榆次抢来的、本是为二次东征准备的灰白色羊皮袄的,是武士彟和何潘仁带领的近三万原来驻守在磨坪山的守兵和屯田兵;穿着土黄色隋军府兵制式战甲的,是周大虎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全数拐骗来的近万原高君雅部的右侯卫府兵;那些穿着灰色战袍的骑兵是由达奚莫熊、叱罗若弼两个鲜卑人带领的八千雁门边军;那些战袍颜色不一,但是旗号鲜明,军容也颇为整洁的从各地搜罗来的万余郡兵;剩下的衣色杂乱、只有半数披甲的就是从楼烦、雁门两郡赶来的民军和太原本地自愿随军参战的百姓,大约有四万多人。除此之外,还有数万随军运送军资粮草的百姓,大多是老弱妇孺,虽然大冷天冻得哆哆嗦嗦的,身子缩得像一只只鹌鹑,但是脸上并无畏惧不安之色,士气还算良好。

    好家伙!不算那些民夫杨霖手底下也足足有了十万大军。虽然战力十分可疑,号令一统、军纪严明、配合默契什么的更是想都不用想,但是起码数量上已经十分可观、足够吓人了。就算一人一口吐沫淹不死宋老生、王威之流,但是他们再想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的欺负他,把他撵得像条野狗似的满地乱窜那就是做梦了。

    杨霖二话不说,下令将全城的猪牛羊、鸡鸭鹅什么的统统宰了,大宴三军。不管仗打成啥样,杨霖从来就没亏待过手下将士的肚子,这个光荣传统那是无论如何都丢不得的。

    在将士们震天的欢呼声中,杨霖领着这些起码有一半是生面孔的部属进了清源县衙。众人刚一安坐,杨霖就再次起身,对众人挨个施礼,尤其是那些面孔生的,不管多大岁数都用上了参见长辈的大揖。

    这些人与杨霖都是初次见面,对这个顶着楚公世子大号的高门子弟多少都怀着些畏惧之心,一见杨霖如此谦恭下士都慌了手脚,几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民军首领都要跪地叩首以为还礼了。

    杨霖拦住他们,感慨道:“杨某何德何能,能得诸位贤者猛士相助,真乃邀天之幸。杨某无以为报,唯有殚精竭虑、拼尽全力将突厥人逐回塞外。若河东之地尚留突厥一人一骑,杨某誓不还军!”

    杨霖的一番慷慨陈词让众人称叹不已,而那个虬髯黄发的鲜卑汉子达奚莫熊却道:“杨郎君,令祖当年北征突厥之时,末将曾在帐下效命。令祖面对数倍之突厥铁骑面色不改,没别的废话,就是一句‘杀敌!退却者斩!’,便在一日之间杀得十余万突厥人溃不成军。末将当时一战斩首数十级,比杀鸡都容易,俺们鲜卑人一百多年来都没这么痛快过!突厥人不过如此,杨郎君何必如此忧心?只须拿出令祖当年的威风,别像现在那些府兵软蛋那样畏敌如虎,突厥人不过土鸡瓦狗尔!”

    这个同样是胡人的达奚莫熊一番不着四六的话把杨霖绕得头晕眼花,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闻言暴怒的周大虎等右侯卫府兵将领们便扑过来要跟达奚莫熊拼命,而那些基本都是鲜卑人的边军将领自然不肯相让,眼见双方就要打作一团,其余人等赶紧冲上来拉架。

    杨霖莫名其妙,赶紧把房杜和长孙等人拉过来一问究竟。原来自从鲜卑人汉化以后就一直对北方新崛起的游牧民族一筹莫展,先是柔然后是突厥,随便哪个都能把鲜卑人弄出来的那些东西南北的各种魏国,还有后来的北齐北周揍得哭爹叫妈。所以鲜卑人政权不但要集重兵拱卫国都,还得在北方边境囤积重兵以为防御。当时的情况与后来的北宋十分相似,不过鲜卑人很穷,搞不起宋人动不动就囤积百万重兵守御边境的大阵仗,于是就鼓捣出一个世袭军户制。具体做法就是将以鲜卑为主的各族百姓迁徙到北方边地,就地安置,建立军户。军户可以免除税赋徭役,作为交换条件,每户必须世代出丁进补上代边军的缺额。

    这个世袭军户制好不好用无须多言,看看前朝畏突厥如虎,没完没了的纳贡和亲就知道了。大隋立国以后,一改此前百年中原对塞北胡族被动挨打的防御局面,数次主动出击,追着突厥的屁股一通穷追猛打,彻底把突厥人打老实了,北方边境从此再现安宁。因为四境无强敌,所以大隋采取了内实外虚的国防策略,十二卫精兵大多驻防两京要地,从前朝全盘接收的边军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般的存在。尤其是北方边军成分复杂,又以胡族居多,上层将领基本以鲜卑人为主,让身为汉人政权的大隋对其非常的不待见。几次想直接遣散或是改编了事,可是边军均为世袭,世居边地,彼此间不仅是同族同种同乡,还大都带有亲戚婚姻关系,凝聚力非常强。大隋安插来的军官往往是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排斥走,要是强行遣散弄不好就会搞出哗变。所以大隋干脆眼不见心不烦,把边军丢一边任其自生自灭,连正常的补给都是有一出没一出的,所以边军这只后娘养的军队对大隋就别提什么忠心了。双方的关系,尤其是与大隋的嫡系府兵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所以王仁恭一到马邑,麾下的府兵就跟当地的边军大打出手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第八十七章华夷之辨() 
杨霖好算弄明白了边军跟府兵们之间的爱恨情仇,那边的达奚莫熊和周大虎们也被众人拉开了,不过嘴里还都不干不净的大骂不休。

    “我说各位好汉,你们是到我这里来共谋抵抗突厥入侵大计的呢,还是来比试一下边军和府兵谁骂人嗓门大、谁打架更牛叉的?”

    杨霖身为主将这个时候就不得出面了,不过他还是以前那副德性,说出的话与其说是劝解不如说是搓火,把长孙等人气得鼻子都快冒烟了。。

    达奚莫熊不知道被谁一拳揍成了乌眼青,正在暴跳如雷,再被杨霖一激哪里还受得了?指着周大虎等人跳脚大骂道:“你这直娘贼!对突厥狗就畏首畏尾,偷袭你老子就这么来劲!有种的跟你老子堂堂正正大战三百合!”

    周大虎哪肯示弱,回骂道:“你这鲜卑贼!被突厥狗欺压了一百多年连个屁都不敢放,要不是你汉家爷爷打跑了突厥狗,你们这些鲜卑贼现在还得跪在地上舔突厥狗的臭脚丫子!”

    “汉狗!”

    “鲜卑贼!”

    达奚莫熊和周大虎被人抓住手脚动弹不得,便跟俩泼妇骂街似的乱骂一气,一副天不服地不怕的模样,别说满大堂里大半的汉人脸黑得跟锅底似的,连一开始还打算看会儿热闹的杨霖都听不下去了,走到周大虎面前照着他的大脑门就拍了一记。

    杨霖这一巴掌下手可不轻,啪的一声吓了众人一跳不说,还在周大虎的脑门上留下了挺大的一个巴掌印,打得他直愣怔。达奚莫熊见状以为杨霖站在了他这边上,忍不住咧开大嘴嘿嘿直乐,刚要开口取笑周大虎,就见杨霖一转身,紧接着一个泼风大嘴巴就扇到了他的大脸蛋子上,力道之大让达奚莫熊立足不住,竟是原地转了一圈,连抓着他的人都被甩到了一边。

    这两巴掌彻底把满屋子人都打傻了。杨霖打周大虎这事好说,周大虎名义上是府兵将领,实际上早就认杨霖为主,别说杨霖揍他,就算一刀宰了他谁都没话说。可达奚莫熊就不一样了,他不但跟杨霖是初次见面,之前全无交情,而且人家都举兵背叛官府、投奔杨霖来了,于情于理对人家也得客气些才会不失了礼数。所以方才尽管这家伙满嘴的“汉狗”,可以说把这屋里的大部分人都得罪遍了,也没人出声跟他计较也皆源于此——万一冷了这些人的心,杨霖就不是失去了数千精锐猛士的问题了,弄不好整个边军系统都会视他如寇仇。

    可是杨霖这巴掌还是扇下去了。这下不但把达奚莫熊打蒙了,连追随在他身后的那些鲜卑人也是一片哗然,个个满脸忿然之色,眼看就要发难了。

    杨霖却没管他们,一回头盯上了周大虎,厉声喝道:

    “我刚才听你骂鲜卑贼?我身上他娘的也有鲜卑血统(注)!这怎么算?”

    还没等脸上的表情一瞬间变得五颜六色的周大虎回话,他又一回头死盯着达奚莫熊,森然道:

    “我他娘的还是你说的汉狗,这屋里的大部分都是他娘的你说的汉狗!怎么着,你也想跟我打一架?”

    说罢,他掉头就走,却并没回他的座位,而是一屁股坐在了帅案上。

    那边周大虎无话可说,扑通一声跪落尘埃,匍匐于地。达奚莫熊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身后的部下也默然不语,只得随之跪倒在地听候发落。

    “怎么不打了也不骂了?你们继续,我等着看你们还能弄出什么花样来!”杨霖依旧不依不饶。

    “末将知错!听凭主公(郎君)责罚!”周大虎和达奚莫熊叩首于地。

    “真的不闹了?”

    “末将不敢!”

    于是杨霖立刻大变脸,笑嘻嘻的上前将二人扶起来按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才对众人说道:

    “我以前曾听说过入夷则夷入夏则夏之类的狗屁理论,且不用理会。可这华夷之辨到了现在确实成了一笔糊涂账,三百年前一场五胡乱华——说你呢达奚!你们的老祖宗算是把我们汉人害苦喽!当然这笔账算不到你头上。中原陆沉再加上几百年来的各族大通婚,整个长江以北还有几个敢说自己是血统清白的汉人?老周你敢吗?反正我是不敢!至于跑到江南那边的更不用说了,我有左传作证!那里边清清楚楚的写着‘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所以那边的血统就更乱套了。至于达奚你们虽然是纯正的鲜卑人,但是居于中原之地数百年,饮食、语言、服色与汉人还有何差异?你愿意恢复你达奚的旧姓我不管你,可是再让你们被发左衽,‘辟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隔以山谷,雍以沙幕,天地所以绝外内地’你们受得了?你也知道你受不了吧?这就对了!当年的那位楚王熊渠自称蛮夷,如今楚人楚地尚在而蛮夷何在?还不都是我华夏一族同胞?所以以后你们有话直说,有屁快放,想打架直接放对,少扯这些能淡出鸟的闲淡!”

    房杜、长孙、祖君彦等饱学之士听闻杨霖这番出处乱七八糟、条理一塌糊涂、结论鬼神莫测的歪理邪说,一个个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些啥好了——不是无从指摘,而是漏洞太多,只怕是一开口就戳他一身窟窿。不过这些文白交杂,还掺杂着大量粗话的胡说八道却很对武将们的胃口,尤其是那些总是自觉低汉人一头的胡族将领对此更是大加欢迎。达奚莫熊挠着脑袋乐呵呵的说:“杨郎君不愧是世家子弟,就是比那些酸儒明白事理!俺们鲜卑人虽然从草原来,但是俺祖宗八代都是在中原生、在中原长,到死也埋在中原的地底下,凭啥还把俺们当外人?要不是为了挣这一口气,俺也用不着把姓氏改回达奚,其实姓奚也挺好”

    一场风波过后再度风平浪静,杨霖也没心思再商量正事,便吩咐大排筵席,与众人一醉方休。在场的大都是血性汉子,酒肉一摆上来就把别的心思都抛到了一边,府兵和边军们虽然还在怄气,但总算把战场都摆在了酒桌上,酒坛子都堆成了小山,拼酒拼得你死我活。这下杨霖倒省心了,他酒量虽好,但是跟这年头的劣酒犯冲,能不沾还是不沾的好。

    于是他便跟几个心腹凑一块窃窃私语。

    “主公,如今我军上下十余万人,虽然边军和民军大都自带了粮草,但最多也只能支撑半年,对付晋阳方面绰绰有余,但是要跟突厥人作战还是有些局促。所以还需主公速速决断,早一日发兵便多一分胜算。”

    首先发言的是房玄龄。因为在场的大都叫杨霖“主公”,这货扭扭捏捏半天也随了大流。对此杨霖假作不见,省得这个死要面子的尴尬。

    长孙无忌在旁补充道:“玄龄兄所言极是。而且清源地瘠民贫,十几万大军无论如何也摆布不开,无论攻守都是两难。如今我与晋阳方面攻守之势易位,无忌以为我军还应主动出击,起码也要对晋阳形成威压之势,这样也利于唐公与我军配合。”

    杨霖见众人纷纷点头,便欣然道:“如此甚好。今天就算了,明日就拜托各位老兄商量出来一个章程,咱们赶紧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