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隋-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所以侯君集就悄悄绕到了王世师的后路。这一天下来杨霖和王世充在京水打得热火朝天他依然不动声色,就是死死的盯住王世师,结果王世师这么刚一动,就被他抄了后路。

    王世充以身为饵缠住了杨霖,然后指望王世师这支奇兵一战定胜负,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挟弹者又在其后”,侯君集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的一弹即出,才是这一战真正的胜负手。

    侯君集的万余骑兵狂飙突进,几乎在转眼工夫就席卷了王世师那毫无防备的八千步兵,然后根本不理那四散而逃的残兵败将,径直向着京水边的王世充中军杀来。

    王世充根本没时间唏嘘感叹,他那个到头来被证明还是傻了吧唧的大兄王世师的死活他管不了了,被李秀宁们杀得节节败退的刀盾兵也顾不上了,他即可下令剩下的万余人马立刻掉头渡河,向管城方向撤退。

    不得不说王世充确实统兵有方,再加上京水太浅,随处可以横渡,所以没用两盏茶的工夫,除了那些无路可逃的刀盾兵,他的主力兵马包括大部分王世师的残兵败将都已经逃到了京水东岸。

    侯君集杀性正起怎能就此放过立下大功的机会,他刚要跃马下河,就见对岸王世充的中军中又升起一面大旗。

    “停!”

    侯君集没来由的冒出一身的鸡皮疙瘩,急令全军立止,可还是有点晚了——

    水流清浅、流速平缓的京水在王世充竖起大旗之后不久就立刻变了脸,崩腾咆哮的巨流从上游呼啸而下,卷起漫天大浪,几乎一瞬间就将千余名先行下河、不及后撤的虎贲军骑兵席卷而走,片甲不留。

    王世充到底是老谋深算之人,早就遣人在京水上游筑坝拦河,这样既利于他的兵马在京水两岸来去自如,最关键的是待杨霖大军渡河之时,他的如意算盘根本就不是趁其半渡以兵击之,而是半渡放水冲之!

    可惜的是阴差阳错间杨霖压根就没打算渡河,而且任王世充怎么勾引就是不上钩。后来李玄霸和雄阔海虽然下河了,不过王世充压根没瞧上这俩货不肯放大招,结果现在让倒霉催的侯君集赶上了。

    不过老王憋了半天使出来的大招还是没能伤到杨霖的筋骨,所以他不敢逗留转身就跑,毕竟河水虽急,也就能挡住追兵个把时辰,要想活命还得先跑进管城再说。

    京水离管城不远,一会儿工夫就到。可是还没等他瞅着管城的城墙,先撞上了丢盔卸甲的王世伟。

    “五郎,大事不好了,管城失陷!”

    如果说京水战败虽然把王世充打击得不轻,但是他还能勉强从容应对的话,管城失守这一晴天霹雳几乎把他击垮了,以至于他的身子在马上摇晃了半天,差点一头栽倒。

    “三兄,管城是怎么丢的?”

    “五郎,两个时辰前,李贼仲文突然加速,不顾愚兄沿途阻击直冲管城。管城只有两千守军,愚兄又要分兵连阻三路之地,根本挡不住啊!李贼集重兵狂攻管城北门,吸引我军兵力后突袭东门,一鼓而下,管城就这么失守了。”

    “管城算了,别管管城了,咱们去圃田!”

    王世充当机立断,率军绕管城而不入,直奔圃田方向。此时李仲文虽然拿下了管城,但是所部不足万人,而王世充收拢了一路的败兵,此时尚有一万五六的兵力,所以他根本不敢弃城拦截,只能严守城池眼巴巴的看着王世充跑远,确定他不会杀个回马枪之后,才亲率五千兵马出城衔尾急追,可哪里还追得上?

    李仲文追不上,侯君集虽然是四条腿,但为大河所阻时久,一时半会也追不上。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王世充的日子好过,没跑出多远,北边斜刺里杀来一路兵马,领兵者正是保安军内卫军总管丘师利。

    不过丘师利日子也不好过。按照原计划,杨霖一旦跟王世充打起来,李仲文立刻就近抢占管城,他和李君羡这两路佯作包抄管城的兵马得立刻掉头增援杨霖。结果他连跑带颠的跑到距离京水不足三十里的时候,又收到急报让他掉头去追王世充。这下可把老丘给坑苦了,来回一顿跑差点把他的兵跑散架了,掉队者无数,现在能跟上杀到王世充跟前的还不足三千。

    王世充毫不停留,让他那个傻了吧唧的大兄王世师带着两千残兵当弃子拦住丘师利,其余人马继续往圃田跑。

第二百三十一章话痨() 
好不容易甩掉了丘师利,王世充没跑出多远去又撞上李君羡。不过李君羡可没丘师利那么惨,因为老丘实在,杨霖瞎指挥他就老老实实的跟着瞎跑,而老李心眼就比他多。开始他也心急火燎的往京水跑去救驾,可自打他听说李仲文拿下管城后闭门自守之后,他就不跑了——这事不是明摆着的嘛,要是他们那个不靠谱的主公真有难了,李仲文敢不去救?别说什么管城重不重要之类的屁话,杨霖要是一玩完,大家伙都得跟着完蛋,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一拍两散,管城再重要还有主公的命重要?

    李君羡情知战事必然有变,所以下令全军徐徐前进以休养体力。果然没走多远军令又来了,让他立刻掉头奔圃田方向拦截王世充败兵,于是老李骂骂咧咧的率军掉头撒丫子就跑。幸亏他刚才偷了懒,所以虽然他追击的路程最远,但是能跟上主力没掉队的兵也最多,足有七千多人。

    这样一来王世充就不能像刚才一样等闲视之了,他给三兄王世伟留下五千兵马阻击迟滞李君羡,自己带着剩下的不到一万人继续往圃田跑。圃田虽小,城防也不算坚固,但是只要留下数千守军起码能挡住杨霖数万大军几天,到时候他就可以从容收拢败兵,撤进梁郡了。

    天早就黑了,但是王世充根本不敢停下来休整,谁知道王世衡和王世伟能不能挡住追兵,而杨霖本部的人马更是不知道追到哪儿了,所以他只能催促早已饥肠辘辘且疲惫已极的士卒连夜赶路。也幸好他麾下的都是江淮兵,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根本不敢脱离大队,要是换成王世恽手下那帮本乡本土的原府兵,恐怕早就跑的一个不剩了。

    将近四更天,圃田那座低矮的城墙在夜色中隐隐约约的现出一道阴影,城头上黑灯瞎火的不见一丝灯火,更看不见一个人影。王世充本想立刻去叫城,犹豫了半天之后又忍住了,毕竟这一战的意外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圃田再出了什么情况,他身边那些成片瘫倒在地、连话都说不出来的士卒们除了任人宰割之外,连逃命的力气都没有了。所以他下令在全军搜罗些干粮赶紧吃了,然后就地休息,睡两个时辰待天亮之后再说。

    天亮了,睡得正香的王世充被亲兵摇醒,一肚子起床气的王世充惺忪着睡眼正要发发脾气,突然间他的眼就直了——

    顺着惶恐的亲兵手指的方向,王世充赫然看到在圃田城头上,在初升的朝阳底下飘扬着一面他自昨日起一看到就头疼的一面血红底上绣一个黑色杨字的大旗

    这还不算,在圃田西门的城墙之下,距离他不足三里的地方,整整齐齐的呈品字形摆着三个步兵方阵,足有上万人。那些士卒身材健硕,手中的刀枪雪亮,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他们统一身着隋军制式的土黄色甲胄,但是与王世充见惯的大隋官兵还是有区别的,比如他们的面孔统统被一副绘有青面獠牙图案的面甲遮盖得严严实实,再比如还清一色的外罩一件玄色战袍,战袍上还用金线绣着一幅更为诡异的图案:三瓣桃花托着一枚外圆内方的铜钱

    这都是什么鬼?

    王世充昨天跟杨霖的兵打了好几仗,他还清楚的记得,杨霖所领的兵马和后来败逃时所遇的几路追兵都是外罩红色战袍,那队如天外飞仙般从王世衡后路杀出、最终导致他大败亏输的骑兵身穿的是土黄色战袍,与他见惯的隋军一般无二。这队穿着玄色战袍的兵马又是哪部分的?杨霖到底有多少兵?还有为啥要画一枚铜钱,难道他们是来做买卖的?

    谜底很快揭开,一看到王世充出现了,对面的步兵大阵中便冲出一员大将,只见此人年约二十多岁,一身银盔银甲还骑着一匹大白马,就连手里那杆丈八大槊也很烧包的漆成了银色,在太阳底下银光闪闪的差点晃瞎了王世充的老眼。还幸亏他长得黑了点,要不然头晕眼花的王世充还以为连这货都是拿银子堆出来的。

    “呔!对面何人,为何要拦住本将去路!”

    “嘿嘿,你就是王世充吧?某家曾祖乃是前朝陇西郡公、太尉李襄公(即李虎——作者注),家祖乃是前朝朔州总管成肃公(即李蔚,堂号查不到,杜撰——作者注),家父乃是襄武县公、右领军大将军李怀公(即李安——作者注),家叔乃是当朝唐国公渊,某家姓李名孝恭表字孟平,你可听清楚啦?”

    王世充听清楚了才怪,更加晕头转向不说,鼻子还差点被气歪了。

    他最烦的就是这些世家子弟,尤其是当他们自报家世的时候,恨不能把祖宗十八代挨个报一遍,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祖宗多牛叉,更怕哪个祖宗不够牛叉被人家比下去。可是这个时候你让老王怎么办?说自己出身霸城王氏吧还真不敢,为啥?因为这帮二世祖们可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是绝对对天下各大士族的家底倒背如流,他只要敢说出“霸城王氏”这四个字,肯定会被大肆嘲笑为再醮易姓的卑贱之徒。要不他说他爹是汴州小吏、他爷爷是在西域贩骆驼的?那还不如说他出身霸城王氏呢,因为这回人家连嘲笑的都懒得嘲笑他,会直接把他撵走以免玷污了世家子弟高贵的眼睛和耳朵。

    所以李孝恭只是很寻常的按照规矩报了个号,老王就差点忍不住要蹦出来跟他决斗了。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下来,因为他从李孝恭的话中发现了一丝玄机。

    “你是陇西李家子弟?”

    “不错!”

    “那却不知唐公是对本将感兴趣了呢,还是对荥阳有意?”

    “这关某家四大爷啥事?(四大爷在古时应称季父,不好玩懒得改——作者注)”

    “难道不是唐公遣你至此的?”

    “当然不是!哦,这是某家的错,某家刚才的话还没说完,还需要补充一下”

    “啥玩意?”

    “某家还官拜东都保安军五军都督府都督之职不是大都督,不过职比正三品哦!”

    “我去!”

    老王本以为是李渊那老倌儿不甘寂寞的想趟一趟他搅起的这池浑水,正准备巧舌如簧的挑拨离间一下,最好能拉上一位盟友垫个背,谁想到李孝恭这货一个大喘气差点把他的老腰给闪折了。他这个气啊,咽喉间涌上一阵咸腥,险些喷出一口老血。

    “还有啊,某家发现你老瞅着这些兵眼神不对劲,其实某家也觉得不对劲。你说某家那个主公是咋想的?这些可都是他贴身护卫的羽林军啊,干嘛非弄个不伦不类的大钱搁身上,你说他是不是有点不靠谱”

    “住口!”

    王世充这回彻底明白过来了,对面那个姓李的兔崽子既不憨也不傻更不是个话痨,他之所这么做就是为了拖时间,拖到他身后的几路追兵杀到。

    话说李孝恭脑回路也是够清奇的,他的兵力本就占优,而且不但兵强马壮还养精蓄锐多时,要击败王世充的这队疲兵起码有七成把握,那可是独揽大功的好机会啊!要换成侯君集早冲上去玩命了,可他偏不为所动,非要靠到主力追到然后大家排排队分果果,不费任何代价将王世充围殴致死。

    王世充既然已经弄清了他的目的,自然不甘束手就擒,立刻发动全军向李孝恭杀去。这回他可不敢分兵了,他剩下的这万把人都不一定能挡住李孝恭呢,还分什么分?

    其实还是分了。待两军混战至一处时,王世充将代表中军的各色旗帜留在原处,然后带着王世师、王太、王道夌等残存的王氏亲族和两千左右的亲兵悄悄的撤进不远处的树林,然后迅速向南逃去。

    王世充刚溜走不到半个时辰,李君羡、丘师利和侯君集先后杀到,随后不久杨霖和长孙无忌统率断后收容的大队人马也赶到了圃田。至此杨霖所部六万余大军对王世充残部形成了合围,早已被李孝恭的羽林军揍得七零八落的数千王家军再也无力顽抗,只得缴械投降。

    “启禀主公,王世充那老贼弃士卒于不顾,溜掉了”

    “知道啦,溜就溜吧。”

    杨霖对王世充的下落似乎毫不上心,这下侯君集可急了。

    “主公,王老贼这回可把咱们祸祸得不轻,岂能这么轻易饶了他?末将请命率本部人马衔尾急追,必能将其一举擒获!”

    “本部人马?”杨霖朝这一路追的一身土一身汗还盔歪甲斜的侯君集翻了个白眼,撇撇嘴道,“你本部还剩下多少人马了我是说马!跑废了没有一万也有六七千吧?你就等着老杜那个老抠门大耳刮子扇死你吧!还想追,等你把所有的战马全跑废了,你就等着老杜把你的虎贲军改编成步兵吧!”

    “可是如此一来,这一战未免有点可惜”

    “不可惜,你要真把老王给逮着了才真叫麻烦呢。这货不管怎么说也是朝廷的县公、大将军,尽管这回擅自出兵形同谋逆,但只要咱们那位皇帝陛下没有下旨罢他的官、定他的罪,一旦他在咱们手里有个三长两短的都不好交代。再说了,把他放走了皇帝那边也不能就此干休,老王也不会坐以待毙,咱们就等着看戏吧。”

    “那咱们现在怎么办?”

    “马上派人通知老盛和小段子招降王世恽。咱们嘛,打扫下战场然后在圃田休兵两日。两日之后回军东都还是先去荥阳看看吧,这一仗多亏了郑老财主,不去瞅一眼我不放心”

第二百三十二章坐困愁城() 
京水一战及在其后的追击中,以王世衡、王世伟为首的王氏子弟光是活口就被逮了十好几个,杨霖当然不能让他们吃白饭,命周大虎从中挑选了几个名气大的,然后由两千羽林军押解着直奔鲁阳关迫降王世恽。

    闲话少叙,荥阳这边打得热火朝天,而鲁山那边则风平浪静。

    想不平静也不行,王世恽都快愁死了。

    按照计划,他率领的南路军若一切顺利则一路向北,与王世充的北路军对东都形成夹击之势。若行踪暴露或为敌所阻,则尽量大造声势吸引杨霖的主力南下,为潜伏在暗处的北路军制造战机。

    不过王世恽一点也不想去东都,尤其是不想赶在他五弟前边,这事是为啥咱以后再说。所以自打行踪被发现之后他就一直在寻摸个好地方当坐地户,先把杨霖的主力吸引过来再说。

    本来南阳就不错,结果被李孝恭那个败家子一把火烧了个精光。武川倒是基本完整的落入他的手中,那是因为实在没啥可烧的,不但穷而且破,城防更是到处窟窿四面漏风,王世恽除非脑袋进水了才会选择在这里据守。

    再往前就是鲁阳关了,其实他也不是很满意。要说鲁阳关的好处嘛,一则此关地处要冲,只要关门一闭则南北交通断绝,想绕路得一口气绕出几百里去,不怕杨霖不重视;二则此关虽然残破,却仍占尽鲁山地利,易守难攻。李孝恭之所以守不住是因为兵力太少,而王世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三则是鲁阳关不远不近,位置正好。南阳或武川太偏南,基本起不到威胁东都的作用,能不能吸引杨霖主力南下真不好说。而襄城又太靠北离东都太近,很难起到充分调动敌军的作用。不过鲁阳关再好也架不住只有一条古道沟通南北,一旦被敌军截断则他就成了瓮中待捉的那只鳖。

    可是一开始王世恽对此并不担心,因为杨霖的大军都集中在鲁山以北,就算要绕道南下堵截他的后路最少也得十天半个月。到时候他大不了赶在后路断绝之前一走了之就行了,反正半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五弟在东都发起突袭了。

    很快杨霖的第一波援军就赶到了鲁山,而且人数还不少,至少有三万人。不过这些人对于鲁阳关似乎也没什么办法,只是一窝蜂的攀上古道两侧的山崖上大肆伐木。这是要干什么?打造攻城器械?那玩意在鲁阳关也摆布不开呀!

    王世恽还在惊疑不定,三天后随着一声巨响,关前两里处的古道被山崖上倾泻而下的无数巨木、大石彻底封闭了。

    这是造孽呀!

    要知道古时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低下,一些地质构造复杂、群山重水阻隔的地区要想与外界沟通交流,靠的就是这种全凭一斧一锤开凿、历时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修成的蜿蜒古道,比如说秦岭古道、剑门古道、太白古道等,当然也包括眼前这条三鸦古道。在充满着荒蛮与危险的山水之间,这些道路承载的,不只是呼啸来去的军队,也不只是马背上的货物,更重要的是路的这端与那端的文明,事关无数人的生计与生死。

    所以历朝历代都不惜成本的在这些古道的险要处建造关隘、驻扎兵马,目的就是护路守路,使其为我所用。即便有外敌来攻也是挟关隘以自守,绝少有因此而毁道绝路的,因为这种行为在史书上叫作“狂悖无道”,老百姓会骂你丧尽天良,除非不怕子孙辈在生理或心理上发生异于常人的变异,比如生个儿子没啥啥的,否则一般人真不敢轻易这么干。

    杨霖连声招呼都不打上来就封绝古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其不得不如此。而这小子出乎意料的一手立刻使王世恽陷入了被动,继续坐守鲁阳关恐怕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要想实现牵制住杨霖的兵力的目的,他就必须贴上去使其不能轻易撤兵驰援东都。

    可是要想贴上去又谈何容易?那座隔绝了古道、高达十余丈的由土木垒成的小山,几乎就是又一座鲁阳关,而且守军看似孱弱却人多势众,王世恽挥兵狂攻了两天却毫无寸进。

    既然北行不力,那就掉头向南,下鲁山、出淯阳,从西边直插河南郡,照样可以达到呼应北路军、夹击东都的目的。可是王世恽出了鲁阳关向南还没走出鬼见愁,迎头又被一彪人马拦住了去路。

    来者正是段志玄。

    上次他派安寿冒险穿越鲁阳关联系上了盛彦师之后,就停止了对王世恽的追击,在地势险要的鬼见愁设防堵其后路,不过他可没敢毁道。北边敢这么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