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凰来仪-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实际上,五皇子是众皇子中唯一能在幼年时期坐在熙帝腿上玩闹的皇子,在不为人知的时候,这对父子的感情,比寻常人家的父子的感情还要好。不然,五皇子的名声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他身后的那些大臣又是如何聚拢到他身边的,是,他有储君之姿,但若没有帝王的默许,这些老狐狸又怎么会轻易站位?

    那封早就写好的诏书就说明了一切,熙帝为防万一,早早的给发妻和嫡子安排好了生路,之所以没有马上公开诏书,也是不想让唯一的嫡子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跟外界猜测的不一样,皇后和太子是真心希望熙帝能逃过这一劫的。

    太子为此不惜向上天祈愿,愿用十年寿命来换得熙帝平安,许是太子的祈愿上天听到了,熙帝醒了过来。顾不得喜极而泣的发妻和嫡子,自知时间不多的熙帝召来了心腹大臣,临终托孤,让这些大臣立下血誓,力保太子在他去后顺利登基。随后,熙帝定了四皇子的刑罚,死刑,四皇子府上下皆贬为庶民,流放三千里。这事熙帝替太子解决了,免得太子落得一个残杀手足的名声,登基时不稳。

    而没给众人喘息的时间,熙帝又撑着病体在皇后的搀扶下上朝,于文武百官面前再次声明了五皇子乃是太子及未来新帝的不二人选。四皇子犯上作乱其罪当诛,不容宽恕,若他日还有皇子意图不轨,未来的新帝可当斩就斩,不得妇人之仁。有了熙帝这句话,皇子们是彻底心死了,篡位成功还好说,失败的话是别想用手足之情和所谓的帝王名声来压五皇子了,他头上可顶着熙帝的清晰话语呢。

    熙帝偏着太子,但对自己的血脉也不算得凉薄,当众宣布封他们几个为王,新帝登基后即刻带着家眷前往封地,但他们的母妃不能随他们去封地,得削发入宗庙诵经祈福。熙帝是想用这几个皇子的母妃来牵制住他们,起码撑过太子登位初期的那段时光,想着再丧心病狂的人也不能无视母妃的安危,若是为了皇位生母也不顾了,便是叫他们侥幸登了位,也是坐不稳的,还会白白给人做了嫁衣。

    做完了这些,熙帝最后看了皇后一眼,忽的一笑,犹如当年初见那般玩世不恭,而后在皇后的怀中阖然长逝。皇后一声悲鸣,引得百官哭泣,他们的君主去了。太子红了眼睛,便是刚才还恨熙帝偏心的王爷们也咬住了唇,他们的父亲死了。人死百恨消,何况熙帝待几个皇子还算公平,他们的心也不是石头做的,怎会不难受?太子自是最伤心的那个,因为他的父亲到死还在想着他,一心为他。

    熙帝驾崩,举国哀悼,人一死,便是做过的错事也弱了几分罪过,人们纷纷念起了他的好。而不可否认的是,熙帝的改革,给熙国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人们的日子的确过得比以前好。记起了帝王的好,便对刺杀熙帝的贼子更多了几分怨恨,他们的君主竟被宵小夺走了性命,这如何能忍,定要抓出此人碎尸万段。

    新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力彻查熙帝遇刺一事,而之前暗卫们就已经有眉目了,只是因为兹事体大不敢草率,又遇上了熙帝驾崩,时机不对,便没有上报给新帝知道。如今新帝命令下来,早有线索的暗卫在反复求证了后,交上了调查结果。当晚,御书房就传来了一声咆哮,伺候的跪了一地,生怕惹来新帝怒火。

    第二天,熙国新皇宣布向鸣国开战,以报杀父之仇,原来刺杀熙帝的人是鸣国来的杀手。秦立自然否认此事,但丧父的熙国新皇却不肯相信,执意开战。

第二百七十五章 环环算计() 
凤国因太子病危一事陷入诡谲风云的时候,熙国因先皇死于鸣国来的杀手手下而向鸣国宣战,鸣国无力辩驳,一时半会也寻不到有力证据来证明己身清白,加之熙国已经集结军队就快要向鸣国边境进攻,鸣国无奈之下,被迫应战。熙鸣两国之间将有一场大战,凤鸣熙三国的联盟关系岌岌可危,稍有不慎就会全毁了。

    三国联盟关系一旦毁掉,影响的是三国的未来和根基,故被太子一事弄得心力交瘁的肃元帝不得不打起精神调解,希望熙国新帝能先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这事的可行性和真实性,不要中了真凶的计。秦立也在私下里跟熙国新帝通信,言明自己没有刺杀熙帝的必要,三国联盟稳定,海运一事步入正轨,正是大好发展的时候,他又怎么会自毁长城?好,便是他心思歹毒,又怎会如此行事不慎?

    不慎到留下如此清晰的证据给熙国,等于直接向熙国认罪,说人就是鸣国杀的吗?再蠢的人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吧,真如此,不是傻子吃屎,越吃越臭吗?

    有肃元帝的调解,秦立的自白,熙国太后也私下劝说了新帝,此事仍有蹊跷之处,万不可草率行事,当小心谨慎才是。三方劝说让沉浸在丧父之痛的新帝冷静了下来,也觉得此事疑点甚多,为免真凶浑水摸鱼,便决定给鸣国一个证明清白的机会,假如最终的结果还是指向鸣国,就不要怪他倾全国之力来报父仇了。

    秦立做过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满朝文武的动态也一并掌握在他手中,熙帝不是他指使人去杀的,也不是有人背着他去做的,所以他并不担心最终的结果会对鸣国不利。但为了防止贼人陷害,他还是小心了几分,派出手下最得力的暗卫去调查,争取抢在熙国行动前先一步拿出证据。但就在这关键的时刻,鸣国北边忽然闹起了蝗灾,百姓民不聊生,无粮可食,大批流民流窜,更有人带头起义。

    秦立只得分出精神召集大臣商讨治理蝗灾一事,以最快速度拿出救灾方案并派心腹大臣去救灾后,他又召见了最信任的武将,派这人带领精兵镇压起义。

    诸事烦乱之际,秦立派出的暗卫却带回了不好的消息,暗杀熙帝的人的确是鸣国民间的一个杀手。跟众人想的国家阴谋不一样,此人动手却是为了私仇,而他是熙帝的私生子,熙国新帝同父异母的兄弟。据说熙帝年轻时曾微服出游,进入鸣国边境的时候遇了洪灾,被一农家女所救,共患难了一段时间,也有了肌肤之亲。灾后,熙帝本想带此女回宫,却因为当时熙国兵乱,不得不快马赶回去。

    回去之后,熙帝理所当然的忘掉了此女,后宫佳人众多,他又只看重皇后。

    不过是一段露水情缘,虽也有共患难之情,但到底进不到熙帝心底,但男子薄情,女子情深。熙帝忘了此女,可此女却记住了他,不是为他帝王的身份,而是为患难时期的点滴幸福。熙帝一去不回后,女子发现自己怀了身孕,便搁置了去熙国寻找他的计划,打算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因鸣国国风开放,又是男尊女不卑的国家,女子未婚先孕虽会被人诟病,但也不至于浸猪笼淹死什么的。

    女子顺利的生下了儿子,却因鸣国和熙国开战而被迫再次搁置寻夫计划,一拖再拖,便拖到了十年后。而女子的身体已经不好了,便在临终前告诉了儿子他的身世,给了熙帝留下的一枚玉佩,让他找到机会就去认亲。但女子不知她儿子心中的仇恨,她死后,他没有去寻亲,而是把自己卖给了一个江湖人士,学习刺杀技巧。直到三年前才学成出山,出山后,他潜伏到了熙国,就是要夺熙帝性命。

    这人刺杀成功后也不留恋,当下乔装打扮混在乞丐中,从水道游出皇城,而后逃回了鸣国,潜伏在一个山村里。秦立派出的暗卫费了很大的工夫才找到了这人,原以为会费很大的劲才能从他嘴里套出真相,却不想这人坦荡荡的把什么都说了。说完后,这人也没有自杀,只道事到如今,当是一人做事一人当,他不想把他母亲的母国卷进战争中,就请他们把他送到熙国,听凭熙国新帝发落。

    秦立知道全部的真相后,松了口气,也不啰嗦,私下里给熙国新帝写了一封信,又派出最精干的两名暗卫护送这人前往鸣熙边境处。原以为事情就此结束,鸣国和熙国的这一战打不起来,因为追根究底都是熙帝风流所致的孽缘,但此事却再生波澜。这熙帝的私生子到了边境却推翻了先前的口供,说自己是被秦立威胁的,秦立知道了他的身世,便设计了这一出,为的就是算计熙国后能摘出鸣国。

    护送此人的两名暗卫猝不及防之下让他颠倒了黑白,却又不能杀了他,此时动手,只怕会让熙国人以为此人所言非虚。前来押送熙帝私生子的熙国将军意识到事态不妙,便当机立断的下令,用武力把这人抢了过来,却没有打伤暗卫。形势不明的时候,留一线,总不是坏事,而两个暗卫也以最快速度上报了此事。

    没等秦立做出反应,熙国的军队就摆好了阵,只等战鼓响起,就向鸣国进攻。

    熙国新帝见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后,没有即刻相信他的话,只让他先把事情说一遍。这人说他的确是心怀恨意,恨抛下他母亲的熙帝,但在师父的教导下,他已经决定放下仇恨,加之他有了想要守护一生的爱人,便决定隐瞒此事。但秦立却找到了他,以他爱人的性命作威胁,胁迫他去刺杀熙帝,事后再来这一出,好让鸣国摘出去。而他的爱人也能活下来,不然,就送他的爱人去地府陪他。

    他艰难选择之下,最终选了自己的爱人,做出了弑父这般大逆不道的举动。

    而在他这么做了后,却发现他的爱人死了,秦立的人以为他们瞒得很好,却不想还是被他看出了破绽。想着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他便决定说出一切,让秦立这个禽兽不得好死。而秦立欲害熙帝的动机也很简单,就是想在海运步上正轨的时候,让熙国陷于混乱,好在划分利益时为鸣国争取更多,以赶超凤国的势头。

    看着异母兄弟眼中不做虚假的愤恨,熙国新帝信了几分,却是没有全信,派人将他关押起来,又动用了鸣国的暗线,调查此人话语的真伪。结果出来后,熙国新帝信了异母兄弟的话,因为他这个兄弟的确有一个爱人,而他的爱人也在熙帝被刺那段时间暴毙而亡,对外说是染了风寒,一时不慎而致。至此,熙国新帝不再犹豫,倾全国之力来报父仇,秦立百口莫辩,却知此刻不能退,只能战。

    鸣熙两国最终还是掀起了战争,凤国无法置身事外,只得保持中立,两不偏颇。青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更是低调谨慎,免得被战火波及,加重国力的耗损。

    凤国西北边城,将军府,双莲的书房内,一阵笑声传来,骄傲恣意,破坏了书房的宁静。却是许久不见的降天鹰在抱着双莲撒娇,若不是场合不对,怕是能把人压在身下缠绵一夜了。双莲由着降天鹰撒娇,他刚立一功,总该许他点甜头。

    降天鹰闭关结束后就去找了双莲,却被双莲派到了鸣国,要他找到一个杀手,设计熙帝的死和鸣熙两国的战争。降天鹰听双莲的话,费了一番功夫找到了那个杀手,发现此人的怨气很强,用得好了便是一把利刃,用得不好只会反噬伤己。

    得到这人的信任后,降天鹰也知道了这人的身世,便和他谋划了起来,算计了这一出。别看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挑起了两国的战争,但光是谋划就费了两年的工夫,此局十分重要,降天鹰不能拖双莲的后腿,各种细节都反复思索了。

    这才有了这一波三折的变故,坑得秦立是有苦难言,只得被迫背了黑锅。

    那个所谓的爱人是降天鹰假扮的,制造流言制造假象什么的,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而他“死”的时候,鸣国都被熙帝被刺的消息引走了注意力,谁会在乎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的死?一切都按着他们算计的那样进行,熙帝的私生子亲手杀了负心薄幸的父亲为母报仇,又在秦立面前做出大义凛然的样子,顺利到达熙国人面前,而后当众钉死了鸣国的罪行,让鸣国和熙国结下了不能不报的杀父之仇。

    降天鹰的时间也掐得很准,正好就在那个时候“死”了,又在秦立的暗卫来调查的时候,弄了一条假线索给他们查,成功的混淆了视线。这一环环一步步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万幸的是降天鹰算计成功了,不,应该说是双莲的计策奏效了。如今鸣熙两国陷入战争,凤国无法置身事外,青国迟早也会被卷入战火中,到时,四国混战,方是浑水摸鱼的最好时机,亦是双莲问鼎天下的第一步。

第二百七十六章 伤痛连连() 
熙帝私生子的事是双莲前世无意中得知的,那时的私生子没有任何助力,只凭着一身武力蛮干,行刺失败后,当众宣布了自己的身份,并在熙帝眼前咬舌自尽,试图用自己的死去报复这个负心薄幸的帝王。但他的恨,他的挣扎在熙帝眼里什么也不是,一国帝王怎会被这样的小事困住,若是心爱的嫡子,说不得还会难受几分。可这私生子只是一个听都没听说过也没接触过的儿子,怎值得上心?

    最后,这个私生子也不过得了一副棺木,叫人葬在了山林间,连入皇陵的资格都没有,熙帝也从未承认过他的身份。这事瞒得很死,双莲会知道,也是因为埋尸的人被杀人灭口的时候叫她遇上了,从这人的嘴里知道了熙帝的秘闻。但她那个时候自身难保,又对凤国心灰意冷,便没有理会此事,只当做趣事一笑了之。

    但今世不同了,这件趣事运作得好便能加快乱世的到来,不能的话,也能让熙国乱上一乱。算着时间,双莲派降天鹰在私生子出山的时候找到了他,给了他助力,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终是让他报了仇。而他的恨比双莲想的还要深,他是个十足的疯子,不止要熙帝的命,还要熙国覆灭,鸣国国灭。因为他不但恨始乱终弃的熙帝,还恨自己柔弱无能的母亲,总认为儿时的痛苦全是他母亲柔弱所致。

    这人的心里已经扭曲了,但正合双莲的意,这样的疯子放出来,所能取到的效果是超乎人的想象的。而事实证明,这人的确充分发挥了他的价值,让熙鸣两国陷入战火,开启了乱世的篇章。见一切都按着预定计划走,心愿得偿的私生子在狱中咬舌自尽了,干脆利落,不给人喘息的余地,也替双莲省了灭口的工夫。

    私生子死得突然,也死得决然,倒是全了他在情与义之间左右为难,一切破灭后又生无可恋的戏,更让人信服了几分。跟熙帝相比,熙国新帝倒是个仁慈的,给这位异母兄弟正了名,承认了他熙国皇室血脉的身份,但也只是如此而已。弑父之罪,新帝是无法原谅的,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都无法洗清私生子的罪孽。

    新帝能做的也只是承认这异母兄弟的身份,着人厚葬他,不至于叫他曝尸荒野罢了。要是新帝知道全部的真相,怕是将这异母兄弟碎尸万段的心都有了,可他不会知道,至少现在不知道。知情的双莲会在最恰当的时机摊开一切,如果那个时候新帝还活着,她不介意做个好人,让新帝死也做个明白鬼。现在嘛,就请新帝沉浸在丧父之痛中,与鸣国死磕,尽可能的延长战时,算是他给双莲的礼物。

    背了黑锅的秦立万分憋屈,却又不能不打,不打,难不成要他向熙国投降?

    打归打,秦立还是不乐意背黑锅的,私下里派人调查是谁设计的这一切,而他首先怀疑的就是青国。没办法,青国太安静了,这种时候的安静不叫人怀疑才怪。吕彪可真冤,青国国力一直没能恢复,贸然卷入战火,怕是连现在的地位也保不住,这才不得不低调行事,结果这样在秦立的眼里,却成了值得怀疑的点。

    万幸的是,秦立怎么查都查不出来这事和青国有关,倒是查到了熙国身上。

    秦立怀疑是熙国皇室的人设计了这一切,原本是想借异母兄弟的手弄死熙帝,趁乱登上皇位,却不想给新帝做了嫁衣。这人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利用异母兄弟混淆视线,为的就是在熙鸣两国对战的时候,浑水摸鱼,一举将新帝拉下皇位,取而代之。别忘了新帝被册立为太子的时候,他的兄弟们是怎样的不甘,被迫封王赶出皇城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的愤怒,真要销声匿迹了,才是奇了怪了。

    皇权的诱惑,谁能轻易放下?是新帝的另一个异母弟弟算计了这一切,这么解释的话,也说得通。但现在要的是证据,秦立上了一次当,不会再上一次当,给这次的人下了死令,若再失败,则五马分尸。鸣国私下的动静瞒过了熙国,因为熙国现在上下一心,就是要为先皇讨回公道,让鸣国贼子偿还欠下的血债。

    熙鸣两国死磕之际,一直左右周旋的凤国却再生变故,闹得肃元帝没精力去管两国的事了。因为一直昏迷不醒的太子死了,毫无预兆的死了,秦婉芷当下晕了过去,若不是国师救治及时,怕是能随太子一同去了。肃元帝一夜白头,苍老了不止十岁,他最爱的儿子,最看重的储君,就这么死了,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帝后哀痛不已,凤国上下也是一片灰败,因为太子在民间还是很有声望的,跟行事荒诞的肃元帝比起来,太子的为人处事更满足人们对仁君的幻想。但太子却死了,正值盛年,一切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这么毫无预兆的结束了。是谁,到底是谁害了他们的太子,他们的储君,他们未来的帝王?不管是谁,一定要将他抓出来碎尸万段拨皮抽骨,让他受尽最严厉的酷刑,以偿还他犯下的罪孽。

    丧子之痛,难以言说,但再痛,肃元帝也不得不压在心底,主持大局。太子的葬礼要操办,幕后的真凶要查找,太子府上下也需要打点,还有为子哀恸的发妻需要安慰,肃元帝难得生出了一丝倦怠感,很想抛下一切,带着老妻归隐山田。

    但这个想法也就是一瞬而过,他很快又变成了凤国的帝王,荒诞不经的肃元帝。连下数道旨意掌控住大局后,肃元帝没等朝臣民众喘息下就颁布了一道旨意,册封太子的嫡长子为皇太孙,待肃元帝百年之后继承大统,担起皇权交替的重任。

    这下,太子的兄弟们不冷静了,输给太子,他们身份地位难以匹及,才华能力技不如人,自然无话可说,但输给太子的儿子,他们的侄子,这就难以接受了。

    在他们眼里,太子的嫡长子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何德何能担起皇权交替的重任?可再不甘心,在肃元帝的压制下,他们也不敢做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