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你的,净说些俏皮话,一点都不正经。”
曲小乙红着脸,就要捡起桌子上的金步摇,却不料沈嘉见曲小乙凑过来,借机快速在曲小乙脸颊上轻轻啄了一口,大笑中快步出了房门。
曲小乙一脸嗔怒,正要数落沈嘉,突然想起若是自己哥哥与玉芬姐早日成婚,那岂不是接下来就轮到自己了?曲小乙右手轻轻捂在脸颊上,脸上堆满了笑意。
沈嘉将另外一支簪子递给吴诗涵。吴诗涵本想悄悄地接过去,却被眼尖的吴治文看到。吴治文自幼受家世熏陶,对此物品早已屡见不鲜,而且又是眼光毒辣。
见沈嘉拿了一支做工普通的簪子给妹妹,吴治文的脾气顿时就上来了,他刻薄的说道:“妹夫,你不会想拿着这个普通簪子,就想把我妹妹给骗走吧,这个簪子做工普通,你还不如直接送一锭黄金给我,说不定我帮你美言两句。”
吴诗涵冷眼扫向吴治文,吴治文说了一半,立刻闭嘴。
沈嘉耐着性子又给吴诗涵解释了一番,吴诗涵笑着道:“沈大哥不必客气,能收到你的礼物,诗涵早已心满意足,沈大哥不必多想。”
吴治文在一旁自是埋怨不已,还好是自己妹妹,若是旁人,恐怕都要骂狗男女了。
沈嘉出来后,恰好在走廊上看到了丫鬟如意,这小妮子乖巧伶俐,又一直照顾自己起居,最后一支簪子干脆就送她了。沈嘉叫住如意,塞给她一支簪子,然后转身离开。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四章 论战()
五月九日,总兵李秉诚率领一万明军抵达铁岭,同日,尤世功率领本部三千骑兵返回抚顺。随着明军主力进驻,铁岭局势逐渐稳定。过去几年,后金从抚顺和铁岭两个方向发兵,可一日抵达沈阳,沈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此刻起,沈阳终于有了战略屏障,安全得到保障,后金的战略空间则被进一步压缩。
失去抚顺,铁岭两个战略支点后,开原与界蕃,萨尔浒城以及赫图阿拉的联系变的更加困难。明军卡住了通往抚顺以东的咽喉之地,与后金交易的商人则不得不翻山越岭抵达赫图阿拉。
后金生存空间恶化,一度让辽东高层以及明军将领兴奋异常,他们叫嚣着想要继续攻占开原。这其中尤以李秉诚,姜弼等呼声最为响亮。然而抚顺的陈策,贺世贤出奇的安静,他们甚至都没有出声评论。辽阳,铁岭诸将官不解,他们以为是抚顺防守战中明军死伤惨重,所以陈,贺两人才保持缄默。
抚顺的实际情况与多数人所想恰恰相反。明军近来无往不利的攻势,连陈策都很满意,更别提贺世贤,尤世功等人。然而沈嘉却一再给众人泼凉水,他认为鞑子两次丢城失地,是明军摸准鞑子脉门,趁着鞑子疲弱狠狠反击得到成果。这个结果中侥幸成分很大,很难在下次战斗中继续复制。前两次的进攻,对鞑子主力精锐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相反随着城池陷落,鞑子反而能集中力量,增加机动性和攻击力。沈嘉坚持认为,未来的一段时间,明军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萧基对沈嘉消极的态度大为不满,他甚至尖锐的批评沈守备这是涨鞑子士气,灭自己威风。沈嘉恼怒之下,继续坚持己见,认为当前应该以固守为主,等机会成熟时,快速向鞑子发动突袭,争取歼灭其有生力量。
沈嘉的想法得到陈策的嘉许,他认为沈嘉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贺世贤,尤世功本来就和沈嘉亲善有加,反而不便表态支持。见陈策支持,贺尤两人不吱声,萧基无奈,只好附和同意。贺世贤为了场面过得去,故意抽了沈嘉一巴掌,还大声说沈嘉年纪轻轻,怎么一脸暮气。
沈嘉一脸晦气,前几日才将暮气送给老狐狸,没想到这么快就被人安在自己头上了。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啊。
一连,五连和六连回到了抚顺,他们顺便带来候世禄的问候,以及一些战利品。询问伤亡情况后,沈嘉略感安心。沈嘉命令士兵将四口箱子抬入大帐,打开后发现三箱是银锭,一箱是金银首饰。这侯总兵为人倒是圆滑。出发前,侯世禄几乎搬空了手雷和燃烧弹,还好他送来一些战利品,不然自己损失大了。
沈嘉挑了几件模样不错的首饰揣进怀里。然后下令将一箱银锭交给刘文采,让他和吴治文一起核对入库,准备作为一团的活动资金。
连日来城内民兵规模逐渐缩小。一部分民兵继续从事老本行,如挖煤,采矿,采石,修缮城墙,工地四处张贴告示招人,只要做事勤快,自己吃饱,让家人混个温饱不是难事。同时沈嘉又在民兵中,征集了很多素质不错的苗子加入一团。招兵声势浩大,沈嘉一摸脑袋就弄了近两千名新兵,而且还在继续。
面对凭空多出的近两千张嘴,日常开销陡然激增。吃饭还稍好点,沈嘉可以厚着脸皮继续从贺世贤,陈策手上拉粮草。但训练服,帐篷,以及肉食采购是开销的大头。在大帐中琢磨了一会,沈嘉拉着剩余的几口箱子,匆匆赶回家中,向吴诗涵询问财政结余。吴诗涵自幼跟随父亲经商,耳目渲染之下对记账极为熟悉,因此吴诗涵自动变成沈嘉的钱粮官。
听到沈嘉问她,吴诗涵面有难色的说道:“沈大哥,之前有八千两银子,后来你送来三万三千两入账,前些日子支付萧大人五千两银子购买硝石,并且向工匠支付一个月工资总计二百二十两,购买蒙古牛羊总计四百两银子,还有赶制铁弹,烧制陶罐等支出两千两,另外其他杂费支出六百两。”
听到此处,沈嘉才悠悠的吐出一口气。贵叔的提醒,以及吴诗涵的脸色吓到他了,沈嘉以为自己的库银要见底了。
“我说妹子,你别总吓唬我行不,你一脸愁苦,吓得我这小心肝扑通扑通的乱跳。”
“去你的,越来越没谱,这种调笑的话都说出口了。”吴诗涵一脸羞恼盯着沈嘉。
“别啊,我以前生活得地方,管女子都叫美女,或者妹子,不信你去问温晴,我这是表示亲近之意,绝对没有猥亵你的想法。”
“哼,就你嘴贫,这次就罢了,以后在外人面前,不要叫别人看笑话。我之前担心的是,府内没有其他收入,照这个速度下去,未来一两年,我们恐怕要坐吃山空了。”
“诗涵,这你放心,赚大钱要费神,但论到赚小钱,我有的是办法,今日侯总兵送来几箱银子和首饰,我估摸着有个两三万两,先省着点用,银子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我沈嘉就是穷的穿不上裤子,也不会让你这娇滴滴的妹子光着身子乱跑。”
说吧,沈嘉佯装色迷迷的瞄了吴诗涵一眼。
吴诗涵恼怒,一边举起粉拳作势欲打,一边道:“你又拿我调笑,小乙姐姐都十八岁了,放在寻常人家,已经是老姑娘,你让人家等你到何时?”
沈嘉神色一萎,呐呐的说道:“不才十八岁嘛,在我们哪里,很多女性二十八岁才结婚,我还见过不少三十五岁未嫁人的,我们管这些女性朋友叫圣女,圣女斗士。”
“你这混蛋,你难道要让小乙姐姐等到二十八岁不成?你当我们是什么?”
说完,吴诗涵的眼泪扑簌簌抖落下来。看着抽泣的吴诗涵,沈嘉又是一番手忙脚乱。
好不容易劝慰吴诗涵止住哭泣,沈嘉才缓缓地说道:“我今年才十六岁,还年轻,稍微晚点行不?听说早婚不利于身心健康。”
“哼,谁说的,你去关内看看,像你这个年纪,孩子一大把的人多得是。”
“好好好,打住,这事情总有个先后顺序吧,小甲哥也尚未婚娶,他与何月芬还在谈着,等他们办完喜事,我们再办如何?”
听到沈嘉表态,吴诗涵这才露出笑脸。对付沈嘉这种脸皮厚的,还真没有其他办法,吴诗涵算是摸到了窍门,只要掉眼泪,成功必然手到擒来。
就在沈嘉一边忙着招兵,一边忙着和美女调笑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却如一锅熬制的米粥,咕嘟咕嘟翻滚个不停,似乎还有外溢之势。
四月上旬,大明皇帝朱由校钦点河南祥符县张氏为皇后,数日后大婚。朱由校将海外异人送来的几面镜子裱上木框,送了一面给皇后张嫣,博得美人欢心,一时间恩爱不断。朱由校新婚燕尔,又加上沈抚之战连挫鞑子气焰,这段日子朱由校极为开心。朝廷中一众官员也步入正轨,没有了往日的轻狂狷介,这让朱由校压力倍减。
从去年末到今年初,内阁辅臣竞争尤为激烈,东林系与其他不对眼的派系在内阁人选上一直僵持不下。眼看马上到五月,忍无可忍的朱由校借着近日朝堂轻松愉悦之气,下令朝臣推荐内阁辅臣。
朱由校绝对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举,就如同向茅坑中投下一颗巨石,顿时溅出一帮屎人。
内阁制,在明朝中前期,皇帝和阁臣平分权力,运作良好。然而到了中后期,很多皇帝将大部分事务一应交给内阁,这无疑使得内阁权力大增。即便皇帝祭出太监牵制阁臣,但在国家大事上,太监属于无根之木,哪有儒家体系下师授关系,同窗关系的网络广泛。虽然太监看似风光,但国家日常大事,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由儒家体系把持的内阁运作。
这看似平权的背后,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隐患。皇帝的权力是血统论,只要朝代不更替,皇帝天生就有左右政局的权力。而内阁人选,则没有一个清晰的推选方式。
明朝这种内阁制,与现代社会的官僚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社会的官僚晋升,有一套明确透明规则,大部分官员按照规则行事,参与选举,慢慢有机会跻身到最高层。
而明代的每次内阁人选更替,类似将权力**裸摆放在嗜血的猛兽前面,官员表面维持着风平浪静,然而底下却是暗流汹涌。
同样,这一波内阁推选,京城也是风云突变,各种势力活动个不停。
狱吏出身的东林党智囊汪文言饶具谋略,他果断的给党内大佬提了个与众不同的建议。汪文言认为,刘一燝是阁首,而韩爌,朱国祯又是新老一代的交替人选,因此汪文言主张中立派的何宗彦入阁。
何宗彦清修有执,摄尚书事六年,遇事侃侃敷奏,时望甚隆。汪文言认为东林党上台大势已定,不必再像年初那般不分青红皂白的清洗党外人士,这不利于东林系后继发力。借这个机会缓和与中立派矛盾,同时拉拢中立派的何宗彦入阁,无异于为以后的东林系发展铺平道路。
不得不承认,汪文言极具战略眼光。他的一番话,很快引起左光斗,杨涟等中层东林党人支持。一些好事者将东林内部尚未形成的决议内容透漏出去后,建极殿大学士薛敷政、肖毅中等人纷纷对东林党人的胸怀表示赞赏。
任何事情都有不同意见的人,这看似一片和谐的背后,不管东林党内,还是朝堂之上,反对声依然刺耳。
东林党内以郝土膏为首的几个中下层官员,认为汪文言这是放任大好局面,自取其辱。党内的高层如**星,刘一燝,韩爌等人,则是一言不发,既不说支持,也不说反对,没有人知道他们什么想法。
东林派系内部的分裂,让党外人士张延登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他觉得**星,刘一燝,韩爌等人,实际上不太愿意何宗彦入阁,只是苦于无法当面反对而已。何宗彦素有人望,但做事较为死板。政治这东西,是妥协艺术的最高体现,尤其在内阁这种地方,如果弄一个脾气执拗,性格死板的人进来,恐怕会拖累整个群体。
何宗彦入阁的推选名单上,张延登没有署名,何宗彦未获通过。原本众人以为此事要告一段落,然而御史左光斗、薛敷政、肖毅中等人上疏皇帝,为何宗彦未入阁深表惋惜。一来二往之后,朝廷风云突变,张延登同亓诗教、薛凤翔等齐党纷纷上疏驳斥左光斗等人的意见,同时夹枪带棒的攻击东林党人。
一时间,平息多日的朝堂,突然陷入一场令人目不暇给的驳斥论战中。
左光斗御史出身,加之其在移宫案中战斗力爆棚,很快便一一上疏驳斥齐党成员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于不顾。左光斗的这番话算是点燃了火药桶,很快齐党,浙党,楚党不约而同加入论战,朝堂上炮声隆隆。
东林党人内部开始还有不同意见,然而当三党骂上门时,愤怒至极的东林党人很快拧成一股绳子,共同声讨三党的无耻。
苦思多日的汪文言傻眼,他没有想到自己苦心设计的局面,竟然变成了这副样子。
这场争论连日来持续不断,惹得皇帝朱由校心烦不已,避而不出。
五月三日,兵部得到急奏,四万鞑子攻打抚顺,而此时京城中大部分官员正参与大论战,竟然无人顾及此事。无奈之下,杨涟只好将奏折递交给皇帝。可此时朱由校失望万分,近臣更是怕惹得皇帝不开心,竟然无人将烦心事报上去。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五章 内斗()
朱由校一连数日光收到的上疏就有数百封之多,看这架势似乎没有衰减之势。更让朱由校头疼的是,朝中大臣纷纷请求皇帝召见,想要直抒胸臆。朱由校也是聪明人,也不想被人当作发泄的对象,于是干脆避而不见。逃避不是好办法,可对于朱由校而言,这也是无奈之举。自己的爷爷的爷爷,用修道,青词做借口与朝臣打太极,到了爷爷这一辈,创造性的持续数十年怠政,在争国本,梃击案中屹立不倒,并成功遥控三大征,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廷杖。
与朝臣斗智斗勇的方式都被祖辈们用的七七八八,到朱由校即位后,朝臣们已经被训练的无比机敏,各个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这给朱由校出了个大难题。
想到纷争不断的朝堂,朱由校一阵心烦。一旁侍立的魏忠贤见皇帝抑郁,随即呈送一封抚顺解围的奏折。朱由校有些不解,遂问起缘由。这才知道来鞑子起兵复攻抚顺,而朝堂内忙于争斗,竟然无人向他提起。朱由校大惊,连忙令人收集抚顺近况。很快,太监们在堆积如山的奏折中,终于找到了抚顺围城的经过,方知明军竟然顺利光复铁岭。
朱由校大喜,急忙下令召开廷议。只是廷议的走向却并非朱由校所设想。廷议上关于抚顺围城,铁岭光复的讨论,很快就被遮天蔽地的互相攻讦所遮蔽。齐党成员张延登,亓诗教、薛凤翔等,他们自然明白抚顺,铁岭之战对东林党的重大意义,因此他们不惜挑动乱局,让身不由己的东林党乱成一锅粥。
而东林内头脑清醒的,譬如汪文言,杨涟等人,则属于异类,是少数派,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杂音所掩盖。东林党中打多数人,为了反对而反对,甚至赤膊上阵与三党成员在朝堂当众对骂。亓诗教要的就是这个局面,也只有如此,才能让所有人看清东林系自比清流,实则龌龊不堪,与普罗大众无甚差别的本质。只是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攻讦,反而让朱由校看清了两方的嘴脸。
整个廷议过程朱由校一言不发,等到众人吵得有气无力时,朱由校才将一沓奏章甩到地上,转身离去。
朝臣们匆匆翻看这批奏折,尤其是东林一系的大部分成员,这才回过味来。众人恨恨的盯着三党余孽,目送他们谈笑风生的离开朝堂。
国家机器开始高速运转,关于粮草,军备和城池修缮的讨论和拨付,在两日内就达成了妥协。难得这次没有人拖后腿,朝臣们实在是被天启皇帝朱由校的眼神吓着了。于是同时,由内廷拨付的五百匠户正从京城东郊启程,他们打算从天津坐船到辽东,并前往抚顺效力。
魏忠贤拿到了海外异人关于新式火药的配方,以及“燃烧弹”,“手雷”的设计流程。邹泰在信中不止一次的向魏忠贤强调,说这种新式火药威力巨大,配制过程也是危险。魏忠贤很是高兴,他夸奖邹泰在辽东办事得力,并让他再接再厉。
很快朱由校也得到魏忠贤禀报,说这次抚顺解围,铁岭光复,与海外异人设计的新式火药有重大关系。朱由校还在为上午群臣的争吵烦心,此时突然听到魏忠贤说起海外异人,不由得一时兴起,连忙询问起细节。
“启禀皇上,这海外异人上次经朝臣讨论,擢升为抚顺东洲堡守备。沈守备在抚顺围城时,趁着月黑风高,奇袭敌方大营,并纵火焚烧粮草和马厩。鞑子不知官兵数量多少,不敢贸然杀出,结果被惊马踩踏无数,后逃至营门附近,又被沈守备用火器狙击围攻,鞑子损失甚重,天亮后鞑子得知沈阳方向官军到来,于是匆匆拔营而逃。”
朱由校哈哈一笑,道:“你这狗奴才,平日里不见你这般说辞,今日怎的如此精彩纷呈?”
“微臣这是替皇上高兴,这都好些年了,关外形势不得好转,如今一夕扬眉吐气,任谁都是高兴啊!”
“好,冲你这份忠心,朕心领了,你继续说。”
“鞑子退兵当日,这沈守备又建议陈策,贺世贤,以及救援的侯世禄三位总兵夜取铁岭,陈总兵也是胆大,竟然听取了沈守备意见,结果明军在第二日凌晨时分就攻破了铁岭东门。”
朱由校微微一惊,道:“这陈总兵眼光独到,朕听闻他年近七十了,却没想到心性如此果敢,如同少年人一般。”
魏忠贤笑道:“这陈总兵手下参将便是戚少保的侄子戚金,上次沈阳之变也是戚将军平息的。”
“魏卿家,都记下来,朕要重赏,你顺便帮朕问问他们,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朕的功臣,一定要厚待,不可寒了人心。国家多事之秋,人才难得,上次朕取消齐泰、黄子澄后人的充军戍籍,你再去帮朕查一查方孝孺的后人,都这么多年了,也该还他们一个公道了。”
“微臣替他们谢过皇上恩典,皇上宽厚仁慈,乃是大明之幸。”
说罢,魏忠贤伏地拜过,朱由校微微一笑,心道外面的朝臣恐怕不会这样想。
“皇上,徐子先的弟子孙初阳随师修习西洋火器,如今抚顺乃是军事重地,需要大炮防守,不若让他去抚顺一趟,探探究竟如何?这沈守备虽然献上新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