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化茧-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然到时候那么多从学院毕业的高级知识份子往哪安排?靠推荐?那不是浪费和给世家摘桃子么?

    在他的设想里,人才计划就是以科举为干,现代公务员考试,军校为参考。

    学院毕业才能参加考试,分面试和笔试。不限考试次数,但限制年龄三十五岁以下。

    从县试郡试州试到国试,一路过关斩将后,人才赐学士称号,最低也是州杂官,最高到中央高层领导秘书处不等起步。

    过了州试,人才赐进士称号,从郡一级杂官到州一级的主要部门领导秘书不等起步。

    过了郡试其实就可以开始做官了,到县里当县吏到郡一级主要部门领导秘书不等起步。

    只有进士以上称号的才可以担任一县之长以上的职务,获得学士称号后才可以任州一级的主要官员包括一州之长刺史。这是硬条件死规定。

    选才考试由礼部主持,人才由吏部分配,担任郡级州级甚至到三省最高领导必须有地方主持一地之政的经验,这也是硬条件死规定。

    是的三省六部制也要开始准备了。

    根据廖化多年收集的资料总结蜀汉一共有四万个地方及中央文职职位,就看人才们怎么发挥,怎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

    再有就是军职和地方县尉,曲长以上军官必须要湘潭学院毕业,军队骨干升到屯长后就需要到湘潭学院进修三年。

    任都督要有学院内部军事考试。

    廖化计划编制一张大网改变后期三国无大将,万马齐喑的困境,以体制来增加整体军事实力。

    主要防备的是那种一下几十万大军出动,一死好十几万的惨况。

    要知道这几十万真正能打的也就几万到十万,其他都是民夫,死的大多数都是他们,这种战争简直就是在败家,耗国力。

    有了这许多人才参与,管理更精细,减少浪费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能提升效率,一石粮食养活一样数量的人却可以办以前两倍的事。兵员损耗也可以大大降低。

    比如运粮队伍,送达目的地后就跟着大军服务,说是服务其实就是跟着没事做空耗粮草,他们完全可以将损坏的兵器辎重修一修嘛,或者干一些其他事也行,而现在都是一些主要负责人拍脑袋,要上战场了就动一下他们,不上战场就把他们忘一边了,人力浪费。

    尤其是打完一场败仗后这些人力漫无目的地到处跑,不死他们死谁?不乱死也饿死病死。

    这哪是打仗,这是在造孽。

第二十八章 原来刘备是双子座的() 
刘备在南阳待了一年,见这边一时半会打不起来后,就说益州有许多重大事要处理,一切都靠你了军师。

    然后丢下呆愣了的廖化回去了。

    这得有多大的心啊,就不怕本大司马挟持刘禅造反?

    刘备走之前问刘禅愿不愿意跟着回益州,刘禅犹豫了一下,虽然父亲重要,可是到益州那可就不妙了,那群老学究每天不得烦死自己?在这边多快活呀。

    他先是哭求刘备不要走,见刘备决心已定于是大义凌然坚决要留下,表示要做出一番成绩出来。

    刘备欣慰地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大队出发了。

    然而没想到又是不到一年刘备又嫌益州待得无聊了,又跑回南阳来了,这次把全家都带来了,还要求廖化也把家里人带来,一起凑个热闹。

    得,他把视察南阳当成旅游了,每年来一回。

    廖化求之不得,大家的家眷都没带,本来架在那以身作则不好说什么,这会刘备三番五次的要求,廖化也就顺水推舟了。

    刘备天生就是个爱热闹的,和他熟的穿一条裤子后才发现,对外人沉默寡言地他就是个话唠,尤其是在和刘禅圈子的小伙伴们待在一起的时候,因为小伙伴们都爱听他唠叨他以前的事,他把和廖化认识的时候那点事反复的讲,还把关兴张苞他们老爸的事也拿着讲,他还特别喜欢吹牛,把这些小伙子说的一愣一愣的,刘备每天和他们在一起那是最开心的时候。

    他还是一个蛮幽默风趣地人,常常把周围的人都逗得呵呵直笑,小伙伴们因此都不厌烦他。

    通过长期地观察,廖化发现刘备天生就是个擅长交际的人,他不喜欢寂寞和无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特别会看脸色,加上舍得放下脸,所以这也是以前他可以在诸侯当中游刃有余的原因吧,天生就是吃这行饭的。

    当然他的缺点也很明显,做什么事都三分热度,经常就把家人给忘了,记起来的时候就安慰哄一下,才一岁半的小刘德经常就忘在脑后,有时不是很靠谱。

    平时为人很真诚,很纯正的一个人,这也许是关羽等武将直肠子性格的人喜欢他的原因吧。

    但是深刻了解刘备的廖化知道,这是个极端矛盾的人,很自信的他常常很没有安全感,当初处理益州的事就很明显,他很自信,益州就是他的,但当他听到刘璋翻脸的时候又极端的害怕,经常愣在那不知道如何处理,常常担忧占领益州失败怎么办,这些从时常的信件交流中就可以明显看出来。那时候身边庞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他常常一碗水端平关心周围每一个人,但是在一些冷酷无情地事件当中又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做情报部长的廖化是深有体会。

    刘备翻脸也翻的很有意思,别人的所作所为或着说的一些话实在不能让他接受,他就一点面子都不给鄙视地看别人一眼,头也不回的走掉,很多时候他就算是和这个人翻脸了,他也会表面维持“朋友”这么一层关系。

    当时刘备、许汜与刘表在一起共论天下之士。谈到陈登时,许汜不以为然地说:“陈元龙乃湖海之士,骄狂之气至今犹在。”

    刘备虽然对陈登十分熟悉,但他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转而问刘表:“您觉得许君所言对不对?”刘表说:“如果说不对,但许君是个好人,不会随便说别人假话的;要说对,陈元龙又盛名满天下!”

    刘备于是问许汜:“您所说的豪横,有事实根据吗?”。

    许汜就说:“以前我因为逃避战乱而路过下邳,顺道拜见元龙。但元龙并没有要招待我的意思,良久亦不跟我讲话,之后更上了大床去睡觉,而我就只得睡在下床。”

    刘备就为陈登辩驳,直斥许汜说:“阁下有国士之名,而现在天下大乱,还望先生要忧国忘家,抱有救世的志向。但阁下却只会求田问舍,所说的话完全没有可采纳的价值,这都是元龙所不喜欢的,又怎会跟你谈话呢?如果我是陈登的话,我则会睡在百尺高楼之上,要你睡在地上,跟你又怎会只是上下床的区别呢?”

    刘表听后大笑。

    翻脸翻成这样,照说两人即使不互掐起来也会老死不相往来,可后来有意思地是,许汜和刘备居然又能一起喝酒聊天。

    注意这时候的刘备一无所有,要名望也有了,刘表又不可能伤害他,他这时的表现可都是真实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进行的表演。

    廖化再将刘备以前打过的很多仗这么一分析后,他发现刘备天生很不擅长于军事,他做出的谋略很多,想法不少,可是实际操作起来这些想法很少能够有效得到执行。

    简单说来就是侃侃而谈能将人唬得一愣一愣地,做起事来漏洞百出,感情用事受外来影响很大的那种。

    有人说刘备是个虚伪厚黑地小人,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刘备的性格而已。一个天性反应灵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性格又矛盾的人,看起来不像小人像什么?

    但是真正的刘备是内心禀性纯正的一个人,是为了一个认定的目标可以伪装可以说谎可以表演可以妥协可以厚黑的纯粹的一个人。

    用文青些的女生在本质上和这类似的表达感情方式来说,说的一句话就是:当爱给过了一个人,我再也没有能力再付出了,其实太多的人都不懂我,其实连我自己都不懂自己,我很会伪装,很会说谎但我最细腻对感情最敏感,我的爱与悲伤,又有谁真的了解!

    面对嘲笑他的人,刘备他不懂文青少女的文艺性表达,他只会沉默。

    那句对诸葛亮说的“若太子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则君可自代之”意思其实很明白,刘禅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你可以自己换一个。

    真的不要像康熙皇帝那么愤青,看到这的时候喷一句,刘备真是虚伪内心歹毒,还试人家诸葛亮。

    刘备和诸葛亮相处那么多年,还不知道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还试探?这点看人笼络人的自信和本事都没有还当汉昭烈帝?

    刘禅其实也有不想当这个皇帝的意思,但他架在那推不掉哇!

    要是能汉室复兴可以成功,那自己当好这个皇帝就是,可这死了蜀国一半人,剩下那九十万百姓连曹魏的军队都可以凑这个数,曹魏拿人都可以堆死自己,明显就是个坑,我不想跳啊!

    好吧,你们坑我,那我就坑你们,看谁坑的过谁,反正这蜀国又不是我做主我说了不算。

    要是蜀汉顶不住曹魏进攻,你诸葛亮在那装病,那我就要问你了:“丞相安乐否?”

    嗯,你不爽我你就换一个嘛,小样。

    诸葛亮在那哭死也是哭给瞎子看,谁叫你坑我的。

    但蜀国的皇帝就是他,就是不换刘永刘理,要换了,诸葛亮就有想法了,那我诸葛亮成什么人了?和曹操还有什么两样?

    当刘禅看着自己的儿子看不清这些还要为蜀国殉葬的时候。他真的气急败坏了。你还嫌死的人不够多是不是?当个安乐公有什么不好?偏要被那些人哄骗着要当贤君,名留青史,你有那个资本么?

    算了,要死你就死吧,你这个糊涂鬼。

    当我们在指责刘禅的时候,其实是在羡慕嫉妒他,怎么这么好的命啊,享了一辈子的福。再酸不溜秋地喷一句扶不起的东西。

    我们要真坐到刘禅的位置上面临那么一个状况,也就三个选择,要么学他想开了(乐安天命的聪明人);要么早死了(心里承受能力差点的每天战战噤噤怕被人骂,累的吐血也要撑着,不死也不好过);要么为蜀国拼死殉道(性格豪烈的,人固有一死怕个逑),你选哪个?

    再有才能又能怎么样?比得过诸葛亮?

    人诸葛亮当年从魏国抢回了千户百姓万把人都乐疯了,在史书上大书特书。

    再牛比手上没人用,当了蜀汉皇帝你想搞什么?

    除非你得到了一个戒指里面有个老爷爷。

    或者带个系统可以刷人的那种,再或者带个修仙系统自己可以一灭一大片!

    再或者化妆打入敌军内部和司马懿斗智斗法篡他曹操的江山!不过一国皇帝这么明显的对象,人曹魏也不是傻子,可要想好把身份问题先解决喽。

    最后回到刘备这里来,分析琢磨到这里,我们就真的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刘备他没有装,他这一辈子怎么想的就是怎么做的,因为他是双子座的。

    ;

第二十九章 曹魏内部的变化() 
汉末军阀混战打到现在,该灭的也灭了,三国鼎立的平衡态势已经十分清晰明了,一个家大业大唬人的很,但问题很多;一个实力不够装孙子暗中磨刀霍霍;一个粉嫩新秀拼命积蓄力量。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三个选手进入了中场休息阶段,各自解决着自己内部的矛盾,理顺各种关系,大家默契的不再撩拨其他两个对手。

    刘备也理智地没有提什么兴复汉室北伐之类的话题,他以身作则,大家都来怀二胎,多胎,多多益善。

    我这个老头子舍了一身剐都拼了你们还在等什么?

    诸葛亮的依法治国彻底地落实了下来,接着廖化一封接一封地信和他沟通人才计划,把这个热血还没冷的青年撩拨地蠢蠢欲动,还能这么玩?这要是真实现了,这是要名留青史地节奏啊!

    他每天不自觉的就开始琢磨着这个事,差点办错了几件事后,他干脆将杂务都分给手下去办了,处理完主要事情后,他就开始专心推演这事的可行性和影响后果。

    越想越深后,诸葛亮倒吸一口凉气,这是要掘世家的坟墓啊这!影响太大了。

    赶快写信廖化隐晦地骂他要干什么,廖化回了一封长信,推演了一下世家这个畸形地产物产生的前因后果和带来的危害,什么害人害己这就是长在国家身上的一颗毒瘤。什么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欲望剧烈膨胀实力壮大后与国争夺资源会与国家产生巨大的矛盾。什么对国家只看到坏处没看到好处云云。

    诸葛亮懵了,出身世家长久以来的教育让他看后非常厌恶,但内心深处却告诉他,这是真实的。

    廖化的观点冲击着他的心灵,让他看到新的不一样的东西,接着他真的一下不知所措了,是帮助廖化还是反对他?

    这真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涉及到政见观点,在政治生活中这是极为关键的。这也是廖化对诸葛亮的一个初步试探。

    每天和刘备在一起,他已经将刘备的工作做通了,刘备对这个新的观点接受的很快,甚至可以说刘备和廖化不谋而合,也许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诸葛亮最后表示要想想,没有回信,然后大臣们就经常惊讶地看到,一向淡定极有风雅地诸葛亮这些天魂不守舍地看着水里的鱼发呆。

    然后他又拉着庞统和徐庶不断地分析,并告诫他们不可以将这个消息传出去。

    后者这两位可是受了无妄之灾,也被冲击的目瞪口呆,然后就是更加激烈的讨论。

    徐庶是表示明确的支持的,他出身寒门,一身本事都是自己学来的不认为世家就应该把持话语权,应该给予寒门和百姓一个希望和路子,他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庞统对世家的强大力量表示担忧,因为他出身世家但他出身的世家极为不同,他的家族是很少参政地家族是一个学术家族,所以他非常冷静。

    他知道世家的力量有多么可怕,应谨慎对待。同时,他却对世家的一些做法也不是很认同,经过这么多年的蹉跎,他深深知道世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德行,廖化说的那些事很有可能发生。

    诸葛亮认为关键是消灭世家后,皇权中央集权强大到顶峰后,那时该怎么保证百姓的利益,该拿什么力量去和皇权取得平衡?

    所以这几人天天躲在家里是吵翻了天,蜀中大臣不明究里,嗅觉灵敏地一些大臣闻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即使朝堂上像往常一样平静。

    说孙权这边呢?其实孙权很不好过,几大家族尾大不掉,煮海盐的权力还得分他们一些呢,更不用提世家有的家兵了,他们还有矿产和田亩养着呢。

    孙权现在最多也只能咬牙养二十万军队,当然那些什么民夫不算在内。

    关于世家的危害,若刘备这边还只是仅存在于几个人的谈话,孙权那边正在渐渐突显地话,那曹魏内部简直就是活生生地在爆发。

    对于曹魏来说,这已经不是关于是否保留世家的讨论了,而是世家这就是悬在曹丕头上随时会掉下来的一柄剑。

    因为曹操遗留的问题发生了强烈的反弹。

    司马家,杨家,刘家,钟家,陈家等等压得曹丕踹不过气来,以前曹操可以依着他的威望压制他们,削弱他们,但曹丕还能有什么?要不是司马懿和曹仁还有曹家夏侯本家的全力支持,他位置都不一定坐的稳。

    现在曹魏哪还有什么唯才是举,除了那几个跟着曹操打天下立有功勋的人外,只有世家相互推荐的人才才能在朝堂上有立席之地。

    曹丕为了实现他的野心,他是豁出去了。

    为接下来取代汉朝称帝铺路,他颁布实施了一个九品中正制,将世家排了个名,等于是承认了世家的合法合理地位。反正曹家和夏侯家实力是最强的,还能掌控的住。

    现在关键是该不该将那个该死的汉献帝拉下来呢?

    尽管曹丕拍了世家的马屁,但曹魏集团内部还是产生了不同的矛盾,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栽到了里面,有的是跟着曹植遭了秧。

    有的是要曹丕暂缓称帝而不为曹丕所喜。

    有的干脆就莫名其妙的丢了官,为什么?位置就那么多,世家这么一排名,再相互一妥协,人选都定好了,你还坐在那上面干什么?

    曹丕要称帝原因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自己的野心;政权的稳固;政权的延续。

    野心就不说了。世家的排名都出来了,要是自己曹家再不能做主导,那就别玩了,政权能否合法的存在都两说呢。

    称帝后那么曹家就有了合法的主权,当了皇帝,成了庄家。

    不这样后面的子孙要是斗不赢其他世家,那不是为其他世家做了嫁衣?尽管曹丕的这一思虑很对,但他想不到后来他的子孙还是失败了。

    曹丕不称帝曹魏必定是要灭亡的,称帝,过两代还是要灭亡的,一个早一个晚而已。

    世家已经让他理智地疯狂了,至于孙刘两家的反应。

    他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

第三十章 曹丕称帝() 
曹丕野心勃勃,但称帝这么一件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老子曹操苦心经营了三十年,才彻底动摇了东汉王朝的国本。

    就是这样曹操也不敢将汉献帝赶下台,因为他挟持献帝的时候就代表他承认了汉献帝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他不能暴力地将他赶下台,否则就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后面的人效仿怎么办?

    于是身为汉臣,他要取代汉朝唯一也只能采取很温和的办法,就是让汉献帝主动将位子禅让于他。

    就是这样他心里也没底。荀彧事件给他狠狠敲了下警钟,他真的没想到跟着自己鞍前马后这么多年的心腹也会不和他在一条心上,更不说其他的臣子和其他人的看法了。

    到了曹丕这一代,经过这么多年,那些该接受事实的也接受了,那些这么多年血雨腥风跟着打天下的老长辈也迫切需要承认自己的地位。

    那些世家也看明白了现在这世道,他们可是真的在跟天争命,争的就是一个不受皇权束缚高人一等的命,但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争了这个命对他人有什么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