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化茧-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盛恍然大悟。可又不是很看好的样子,有些扭扭咧咧话不好说的架势。

    廖化哈哈一笑:“文向就别扭捏了想说什么就说吧。”

    徐盛叹了口气,道:“刘皇叔将只关张赵,谋士全无,地盘就只有两县。这能成什么事呢?”

    廖化认真看着徐盛突然道:“文向,你可愿和我一起为刘皇叔出力?为这汉室江山重造一个朗朗乾坤?”

    徐盛震惊了,南迁这几近不可能的事,他都做到了,显然廖化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可这难度也太大了,他哪来的这么大自信?谋夺刘荆州的地盘吗?

    “刘皇叔地只两县,将只几人,若是我连荆州都能拿下,岂不是显示我这军师的手段。”廖化道。

    “先生南迁百姓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施出的手段吗?”徐盛低下头握紧拳头问道。

    “是!”廖化微笑道。

    徐盛半天握住的拳头松开了只见他抬起头说道:“先生有先生的想法,在下一介武夫,看不懂也看不惯这同是皇室兄弟却夺人基业的阴私,我们道不相同还请先生见谅,告辞!”

    廖化哈哈大笑。徐盛走到门口的身子又停了下来。疑惑的看着廖化。

    “我果真没有看错文向,你就是我要找的人,来,还请坐下。请让元俭为将军敬茶。”廖化目含敬意地看着徐盛。

    华夏正是自古有了这样人的存在才立于民族之林。上位者才不敢肆意妄为,在现代,虽然国家有种种让人沮丧的现象,但每当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出来敢做出改变,虽然他们也有着他们的目的,但是他们知道还有民心这种东西的存在给他们以勇气和说服自己的动力而坚持下去,不迷失。

    即使是满清这个骑在汉人头上的奴隶主也不敢肆意妄为,遇到自己也不能抗拒的外力介入时只好无奈让给他们,总是自己抢来的给你们就是了。因为他们不敢低头往下看。只好蒙着眼睛假装看不到这快要压不住的沸腾。

    廖化就是这样敢站出来的人。

    曾经穿越后迷茫不知为何再活着的他,看着这世道连连征战不休,妇女被轮*后做成了人干,婴孩被乱兵抛向空中然后用长枪刺着玩,玩腻了后丢进锅里,饿死的人如收割捆好的麦子丢得随地都是,上千里地一个鬼都看不到。

    又想曹操虽然有救百姓的心,但他后来变了,得意风光的他想的不是尽快的结束这乱世,而是洋洋得意地炫耀自己的强大。被那些梦幻而虚无缥缈的东西所沉醉,迷失。后期见统一这样的事已不可为,就想怎么合理合法地爬上那个位置。一系列表演令人好笑。孙权呢比曹操更加不如。

    既然你们改变不了,那么我来改变吧。

    “主公曾经也问过我,我和刘荆州乃同宗兄弟,备安忍夺之基业。你知道我是怎么回答的吗?”廖化笑道。

第二十二章 目不暇接() 
徐盛疑惑的看着廖化,心里很是纳闷,看这来势,廖化是为其主公拉人才来了,他是如何有这般自信,在天下局势逐渐明朗的情况下,还要辅佐实力微弱的刘备呢?

    哼,无外乎就是从刘表那里想心思,可是刘表是那么好相与的么?人家孙坚都死在他手里。这太不靠谱了。

    再说就算你从刘表那里夺取基业,这名声可不好听。

    还是勉强听听,过后打发算了,廖化这人也是了不起的人,能不得罪最好不得罪。

    心下如此想着,徐盛这才勉强坐了下来,好奇的问道:“先生是如何与刘将军说的?”

    见徐盛将刘备的称呼换一个将军,廖化笑着答道:“刘荆州五十有四矣,然其二子皆不成才,北方若急切南下,君臣不同心,这便是机会。蔡蒯等世家把持荆州大权届时其必会挟持刘表之子以降,届时北方接手荆州,我主刘豫州有何取不得?”

    徐盛惊疑不定道:“先生,现今曹操拥兵数以万计,倘若南下以文向看来却会如先生所说,然那时曹操武力强盛,怎可与之争锋?”

    “这便是我这军师用武之地了,听到这里,文向可还满意?”廖化笑道。

    徐盛震惊不已,见识大长,原来还可以这样。曹操南下,刘表不行,儿子更不行。

    不错,刘豫州有宗室之名,刘备确实师出有名,正中人心,名正而言顺,麾下有廖化这样的谋臣,未尝不是一条出路。可是廖化怎与曹操争锋呢?

    徐盛疑惑不定。

    “文向你今年年龄几何?”廖化问道。

    怎么问起这个?徐盛疑惑的皱眉答道:“二十有五。”

    “文向,你在孙权帐下,如果给你五年时间,你觉得能有把握取得多大职位?”廖化又问。

    “某非自夸,若得孙氏赏识,一个偏将不在话下。”徐盛答道。

    “才一区区偏将耳,若廖化保你一镇将军,你敢赌否?”廖化笑道。

    徐盛惊讶不已但还是问道:“赌什么?”

    “文向,你跟着我五年时间帮我做事,若这五年我能名正言顺地拿下荆州,你就安心辅佐刘豫州。若这五年我做不到,我为你设一计教你名扬天下,保你在哪里都是一镇将军,如何?敢不敢赌?”廖化笑道。

    徐盛顿时有种荒谬的感觉,但不得不说,他被廖化震住了,谁能对一个小公司的ceo打包票的对自己一个穷吊丝说,帮我做事给你一个年薪五十万项目经理的职位,做不到的话自己掏腰包每年给你发五十万这种事不动心呢?而且这位ceo已经证明了自己,做成了很大一个事业。

    什么拿不拿得到这个职位?这点险都不敢冒还是不要出来混了。

    徐盛顿时心中升起了一股豪情和知己感。赌了又何妨,自己年轻的很,赌的起。大不了再重新开始而已,以自己的能力,哪里去不得?

    “先生都敢赌,徐盛有何不敢?”徐盛豪气地说道。

    “好!君子一言。”廖化高兴的一拍案几,伸出手。

    “驷马难追!”徐盛愣了一下,大声的说道。接着握上了廖化伸来的手。

    旁边的邓艾,陈到和徐盛一起的那位青年不对应该说是十六岁的少年听得热血沸腾。

    那位少年激动的涨红着脸,期待地看着廖化,意外的问了一句:“先生,能算我一个么?”

    得,这种好事可不是一个人想着呐。

    “哦?还不知道这位是?”廖化惊奇的看着少年朝徐盛问道。

    徐盛不好意思的笑道:“这位是我在路过庐江安丰县时到一民户投宿碰到的,听说我想来江东,他也有意向投效江东,就说服他家人和我一起来了。我给先生介绍一下,这位叫丁奉,小小年纪今年就给自己取了个字叫承渊。”

    廖化愣住了,还有这样的好事?得了一个军长还能搭送一个未来的总司令?

    这里介绍一下丁奉,丁奉字承渊。在孙权帐下先后从属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的麾下。年轻时勇冠全军,奋勇当先,做到了偏将。中老年时,孙权去世,任冠军将军,都亭候。

    不久,太傅诸葛恪率军抵抗曹魏胡遵七万大军南侵,丁奉凭一军三千人之力一举破魏军前营,正好后续部队赶上,又一起击溃。战后被封灭寇将军,都乡候。

    公元258年诛杀权臣孙綝,保下刚刚继位的孙休。升大将军,左右都护。260年,丁奉假节领徐州牧。

    263年,魏国灭蜀,丁奉进攻寿春接应救援蜀国的架势,蜀国灭,其引军自回。

    264年,孙权长孙孙皓继位,任右大司马。269年进攻西晋的谷阳,百姓得到消息,全部撤离,一无所获。孙皓大怒。生前不敢拿他怎么样,271年丁奉死后,孙皓追究责任,杀害了他的儿子丁温。

    丁奉侍奉江东孙权先后四位君主,统管全吴国大部分兵马,可谓三国史上活的最长的几位权臣之一。

    这个人不识字,却计略过人,能断大事,成为江表虎臣。可谓吊丝中的战斗机。

    廖化想到这里,高兴的看着他向少年伸出了另外一只手,少年兴奋地握下。

    赌约就此达成。

    五人高兴地在屋里喝的天昏地暗,大声畅谈天下。邓艾这十五岁少年都不放过,廖化的节操算是丢到茅坑里去了。

    第二天,几人醒来,看着对方的样子哈哈大笑。吃过早饭后,廖化傻笑着拉着四人接着找人才。

    有了徐盛丁奉,他对其他一般的才能之士已经看不上眼了。他直奔来吴郡吴县的目的而去。

    这里还有一个不下周瑜的狠人。

    陆逊,陆伯言。今年也应该有十九岁了。听说他是二十一岁时出道,任孙权的幕僚的。

    此时他全家死的就剩下他和族里的叔辈年仅十岁的陆绩了。他的祖父陆纡和父亲陆俊在他年幼时就过世了。投靠的族祖父陆康在任庐江太守时,庐江被孙策攻陷,一个月后过世。那时全家人迁到吴郡吴县时陆逊才十二岁就开始执掌门户。

    估计这会孙权和他还没成为好基友,想他们一个连“杀父之仇”都可以放下,一个卷入孙权的两个儿子的皇位斗争,坚持扶立太子,多疑的孙权都不杀他,多次责骂,陆逊忧伤去世后,他都没有对陆家进行打击。还用他的儿子陆抗做大将军,大司马。

    再不趁早下手,就晚了。

    一路打听,才知道陆家的所在地。这是一个清贫落寞的世族之家。家里只有六口人,外加一个老管家三个婢女和两个干杂活的。

    家里有祖上留下的余财,在吴县周围买了些田地租给佃户耕种维持生计。

    历史上陆逊死的时候也是这点家当。可见其为人。

    此时正好陆逊正在家中读书。闻听有一个不认识的书生来访,甚是好奇。走到门外一看,只见这人身长一米七五,虽然一副书生打扮,但看其露出的皮肤结实而稍黑,浓眉细眼,两颗眼珠黑亮而炯炯有神,很有智慧像一汪深泉,令人印象深刻,其平凡的样貌反而容易忽略。气质非凡。

    陆逊一看就觉得此人不简单。一个人的修养可以培养,但气质没有一定地环境是养不出的。这是一个统帅万人的人才有的气定神闲的气质,他在孙权身上看到过这种气质,当时陆逊在访友的时候远远地有过一面之缘。可是他却又有和自己一样的书生气,这就奇怪了。

    他是谁?

    “在下襄阳廖化,廖元俭。久仰庐江陆氏大名,特来拜访,之前没有递交拜帖不请自来,冒昧之处还望海涵。”廖化行了一书生礼。

    陆逊一惊,是他!他怎么会来这里?他不是在长沙么?

    陆逊面上却平静地笑着邀请道:“原来是廖侍郎,廖侍郎不远千里而来是伯言之荣幸,还请入内说话。”

    廖化对陆逊了解自己一点都不奇怪,世家消息都是灵通的,听过自己的名声是很正常的。

    之所以不怕在孙权的地头上直接亮出名头,一方面是坦诚。另一方面,此时的孙权还真没有什么好怕的,再说自己在江东打听了一下,新纸已经在江东产生轰动,无论怎么样,孙权还是要顾全名声的,以后庞统都可以被他放到刘备那里去,更何况现在他还没掌权?

    进入院子后,廖化留下徐盛三人在另一处陆逊安排的屋子里歇息。自己带着邓艾跟着他走进客厅,就坐。

    要不然带着一群人在一个屋内看着陆逊叫什么事。

    廖化接过邓艾递来的礼物,又起身双手弯腰奉上,说了些冒昧拜访,些许不值钱的礼物不成敬意之类的客气话,陆逊笑着站起来说了些感谢的话接过后放在身旁的小几上,然后两人同时退回坐位就坐。

    然后陆逊笑着的叫出老管家布茶。

    一番动作后,气氛顿时就出来了。

    清淡雅致放松。

    聊了些茶语闲话,双方问候了一下家中情况,对对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

    陆逊作为主人挑起话题感叹道“听说元俭写了一篇《千字文》,伯言也曾拜读,其文包罗万象,典故颇多,朗朗上口,我就拿出时常与叔父欣赏诵读。收获颇丰,真不简单啊!”

    “哪里哪里,伯言十二岁就开始执掌门户,不坠陆氏名声风气。殊为不易,亦不简单啊!廖化此来就是在坊间听了一些你的事迹后这才冒昧来访的。”廖化谦虚道。

    陆逊听了很是高兴,贤客来访,不论怎么样,定有收获。

    陆逊又问廖化读了些什么书,廖化也是有意思,不说读过什么文章典籍去迎合他,反而说读过《孙子兵法》,《尉缭子》,《司马法》之类的话。

    陆逊一愣,不过显然也读过这些书,接了上来,两人交流心得聊的很是愉快。邓艾在旁边听的津津有味。

    只听陆逊说道:“我读《孙子》感受最深的是论势篇。其深入浅出用石滚下山不可挡的样子来比喻势是非常恰当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许这个势是士气,也许这个势是人心向背,也许这个势是地形,也许这个势是天时,也许这个势是将领的心理,性格,能力对比,等等。我就沿着这个脉络探寻人心,不同环境下,人心会产生什么样的应对和情绪。毕竟战争双方还是人为主导的呀,不能不察,不能不抓住敌我双方将领、兵士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心态。”

    廖化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陆逊论兵见势,直透本质,历史上他用兵就是利用人的心理来用兵出计的。

    对关羽是如此,对刘备是如此,对丹阳山越的费栈是如此,对手下兵士的心理引导也是炉火纯青。

    到了后期,甚至与他对阵的魏国军将被他玩弄于股掌,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

    有一次,孙权巡查前线防务,归去的途中,陆逊派韩扁给孙权写了封日常的军务,韩扁带回信的途中被魏军截获,诸葛瑾听说后,心中恐惧。

    诸葛瑾就写了封信给他,要他赶紧撤军,保护主公。而他没有回信反而开始在前线种粮食一副准备长期持久作战的样子。诸葛瑾不放心,又派人去看他,结果看见陆逊在射箭玩。派出的人回来后,诸葛瑾说:“陆逊心中一定有好办法。”又自己亲自跑了一趟。

    陆逊就说对方听到了我方君主东归的消息后,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们没那心思去对付主公的,反而我们这边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把持了各处要害位置,我方军士心思就开始动摇了,这时候,我们更加不能乱,要稳定军心,灵活应变之后,然后才能想退兵的事。

    现在敌人要是看见我们退兵,那就以为我们在害怕,就会追击我们,那时我方就是必败的节奏了。

    诸葛瑾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听他的。结果陆逊反而分水陆,诸葛瑾领水军,自己领陆军,继续按计划进兵襄阳,魏军听到陆逊来了,心里很是忌惮害怕。把兵士都收缩到城中,然后陆逊虚张声势,大摇大摆地前行,魏军不敢进攻。到达白河口后,还耀武扬威说要狩猎,其实暗地里早派将领分攻江夏、安陆、石阳等地。

    这些地方的守卫军抛弃装备全部逃进城中,同时逃的难民太多了把城门堵了,军队不管军还是民就开始杀,就这样,才把门堵上。吴军俘虏了千余人后,全军安全撤回。

    退回的过程中陆逊还摆了前线魏将逯式一道。他沿途收留百姓,降将,收拢人心,很多百姓甚至将领前来归附。见江夏太守逯式在江夏军政一把抓一副威胁江东的样子,又听说逯式和文休(文聘的儿子)不和的情况后。

    就在江夏城外放下了一封信说这个是给您的回信。说当初您言辞恳切,知道你与文休不和,势不两立,想依附我国,您说个时候吧,到时候我去接您。

    结果逯式吓的跑回洛阳,被罢官免职。

    因此可见其对人心人性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

第二十三章 论道() 
“伯言对用兵直指本质,可谓一针见血,然廖化却在这其上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不知伯言愿听否?”廖化老神在在的笑道。

    “哦?还请元俭快快道来!”陆逊眼睛一亮,催促道。

    “别急,在说之前,将我那几位同伴招进来可否?这几位都是人中俊杰,军略非凡,他们也有想法也说不定。”廖化却停住提了一个要求。

    “这有何妨!今日伯言能会会军事方面的俊才,正求之不得呢!”陆逊高兴道。

    “好,士载,将他们都叫进来吧。”廖化笑着对旁边的邓艾说道。

    邓艾还不待廖化出声就已经起身,马上就向外跑去。

    不一会大厅里众人就坐,还相互介绍了一番,陆逊对这几位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大的俊杰,有了更深的初次印象。

    刚才在外面还不觉得,现在走近仔细一看,一聊。就发现这几位都不简单。陈到沉稳细腻,徐盛豪气过人,小丁奉一看就是一个勇将一派乳虎初啸的架势,这几位都精干不凡。

    陆逊点点头,看向廖化,这位就更不得了了,从见面开始,整个谈话的节奏就被他全盘调动,掌握于心。

    只听廖化严肃说道:“各位都是人杰,先前伯言一番见解直指用兵本质,以人为本,通过不同的环境下,人会有不同的心态,灵活掌握以得势,从而掌握战场胜局的节奏。我们接着讨论,叔至,你先来。说说你对用兵的看法吧。”

    陈到沉稳地点点头:“到认为,用兵乃在纪律,我方纪律更加强盛,则士气不坠。能打硬仗,苦仗。同时谨慎灵活用兵,敌人不容易抓住我方弱点,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大家听后轻轻点了点头,廖化点评道:“纪律是一只部队的要害,军队区别于散兵游勇在于其阵型,有阵型则能攻克对面的无序战力,无论它来多少。可是有了纪律还不够,还得有军魂。什么是军魂?就是一只军队的气质,比如吕布的陷阵营。无坚不摧,攻无不克,咬不破,砸不烂。叔至你朝这个方向研究下去,你就是下一个高顺。战场上的战术高手,不外如是。”

    陈到波澜不惊的脸色露出了一丝喜色,点了点头。其他人也很是赞同。心想要是以后有机会一定要看看这位战术高手的训练,一定大有收获。

    “文向,你再来说说吧?”廖化笑道。【 】

    “嗯,盛以为,将领乃是一军统帅,需得有自己的用兵之道,我的用兵之道是猛,判断并抓住敌方阵势弱点,身先士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