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化茧-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替刘表做主,不质子向曹操输诚还不行,给谁都要多疑呀。

    可见,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真不是像书上说的或很多人评价这人怎么这么样,他就是怎么样的。史书就是给一群人乱图乱画的。

    果然,刘表点点头:“元俭之见甚好,那依你之见,谁来主持比较好呢?”

    这话就说的很有水平了,你可以理解为他这是对你是否有担当的考验,也可以理解为他还想试探了解你别的更深层次的想法和目的。

    同时把自己的想法深藏不漏,你摸不透他在想什么。

    现在才是最关键的时候。

    之前说廖化在刘备那里出现,还可以用少不更事,不知深浅来解释,现在经过刘表自己的考察后,发现廖化不是那么简单,那么廖化到底是在向自己真的效忠呢?还是向他刘备在效忠?刘表这是试探他呢。

    往往世事就是让人这么失望,看似两人相处的仿若知己,掏心掏窝,实则暗藏凶机,人心难测。

    想到这里,廖化轻吸了口气站起来一拱手。。。。。。

第十七章 南迁!南迁!() 
刘表起初见到廖化时,印象中只是一个有才能的少年而已,因此刚开始第二次见到他,初时都还并未注意他,没想到在大厅里,廖化将荆州的实际情况用三两句话就概括出来后,他震惊了,但也只是对少年人目光敏锐的好奇。【 】

    毕竟廖化还是个少年再如何天才,情商上不可能很高,尽管刘表不知道什么是情商,但他觉着少年嘛,涉世不深,夸赞他能力不凡,少年老成,哄一哄应该是能哄出不少东西的。

    可是当他信心满满地用对待少年人的手段来用在廖化身上的时候,廖化滴水不漏的回答让他再次震惊了,这是只小狐狸。

    多年的修养让他仍保持着平静,拿自己的两个儿子来对比却说的是心里话,和廖化一比,他感到自己确实老了。

    但。。。自己还不糊涂,敌我立场是绝对要分明的。

    廖化的能力反而让他潜意识里根本不在意;南迁民众廖化又不是第一次了,而且这样的妖孽历史上才出几个?

    所以他面上好似漫不经心地仿佛试探廖化的担当,实则是他想看看,这个少年到底是心向自己还是心向刘备。

    那什么感激自己的收容之类的话听听就好了。荆州收容的人才岂止廖化一个?

    刘表思虑缜密,可悲的是此时刘表还不知道廖化已经投了刘备,在这应付他呢。

    “将军,化愿担此移民重任,无需粮草供应只需一些职位足矣,若将军担心化愿立下军令状!

    至于化心向谁,化现在一介布衣说了也不算,来日方长,以后将军将廖化所说之话与廖化之作为对比,将军必知我心矣。”廖化认真道。

    这话还是滴水不漏。怎么对比?我说了不算,你自己去看。怎么看,那是你的事。敢不敢交给我啊?

    反正我无所谓。你说我投了刘备那就是吧;嗯?

    刘表想了想后,点点头:“我明白了,你既不愿说我也不勉强你。就看看你能做成什么样子吧,有什么问题直接向我负责。我累了,你下去吧。”

    廖化行了一礼后,不疾不徐的转身离去。

    刘表眼神复杂的看着廖化,最终叹了口气。

    荆州尽是守成之辈,而无统帅将众之才!而荆州某些世家更是尾大不掉,靠不住,无人可用啊。

    这事就交给他吧。看看这小子能否成功,量量他的才能。将他调到南方与刘备隔开,也便于以后的掌控。

    没人知道刘表与廖化说了些什么,大家只听说后来他又招来蔡瑁商量了些什么不得而知,最后蔡瑁脸色难看的离去。

    第二天,刘表召集众人,当众宣布廖化为屯田侍郎,主持南下南迁百姓集中安置事宜,刘磐为屯田校尉带领本部兵马驻长沙,张允为副校尉领五千水军加以照应,各世家不得干预或强制百姓变成自家佃户!

    廖化接到命令后赶往新野,百姓都集中在那里,刘磐会在长沙接应。

    至于张允,他早带着一千五百船只,率部乘船出发不知道去了哪里。什么护送百姓,他想都没想过,廖化虽没指望这家伙能干什么,只要不坏事就好了。

    但是也狠憋了口恶气。于路天气渐冷,年轻人还好说,年老的百姓怎么办?这个该死的东西。【 】

    从糜竺简雍那拿到所有百姓名册后,廖化趁夜和刘备聊了很久。向刘备说了自己未来在长沙的打算,同时再次表明心迹,准备怎么处理荆南四郡事宜。刘备带着埋怨的语气高兴地表示理解,大力支持。

    分别后廖化带着民众还有部分新野本地招集的自愿南迁的难民和那一千训练出来的子弟浩浩荡荡,仿若河流似的一路南下。

    用十天时间慢慢到达江陵后,廖化在江陵休整了一个星期,利用官职,将所有青壮组织起来,经廖化在襄阳带出的五百大汉军依照孙乾他们统计的名单连夜再次统计后,有近三十万三十五岁以下男性青壮,三十五万三十五岁以下女性青壮,剩余二十一万老弱幼童。

    廖化带来的培训好的一千子弟包含原五百大汉军。现在换了个名字汉家营。

    经过这次豫州的实战锻炼和老大汉军这近两个月的每日总结和相互学习后,汉家营成员个个精干非凡。

    这次汉家营子弟不到一天时间就统计出了八十六万百姓的大致情况!可见一斑。

    接着廖化接收到廖家运来的药材和招来的一百名自愿而来的医者,成立医疗卫生组,分十队,每队十人保证范围内八万多百姓的健康,可见繁重。廖化现在恨不得杀了张允,要是他用一个月时间在江上来回走几趟,得少死多少人!

    现在马上要立冬了,各项物资严重缺乏,廖化无法,走了趟习家,托习温的福加上习家本是忠良之家,不忍百姓死难,立即答应后积极联络了马家和黄家约定十一月中旬尽力将筹措出廖化列出的过冬物资送达长沙。

    廖化对此深表谢意,给习马黄三家家主磕了两个头。然后写信刘表痛斥张允的不作为。

    刘表接到信后大怒,命令张允迅速到达江陵将百姓运送过江,并听从廖化安排,过期则斩。同时还敕令江陵供应一批粮食。

    张允接到令后,吓出了一身冷汗,虽然自己是蔡瑁的女婿,可要是真把刘表惹毛了,他真会砍了自己的,要不然蔡瑁也不会很是忌惮早把刘表架空了。所以他赶紧把慢悠悠走到江夏的船队回调。

    在这一个星期内,廖化先是成立了后勤组,组长黄林。负责物资调配发放,吏员工资制定和各项支出。物资不是每个百姓都有,只有极困难的家庭才分有,或遇特殊情况发放。组员,两百名汉家营子弟和青壮百姓一万人。

    宣传组,组长孙乾的儿子孙仲,负责安抚百姓,给百姓打气,宣传各种知识。组员,识字灵活的百姓青壮五百人。

    治安组,组长邓当,负责处理民众中间不可不解决的纠纷,同时沿路四处匪患的剿灭,地形勘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组员,五百汉家营子弟和四千五百青壮百姓。战斗力已经很是不错了,要知道这五百人是披甲的!诸侯军队中有十分之一披甲的队伍就可以打一场硬仗了。

    要知道汉朝的百姓也不是吃素的,每家带刀带剑的事都是很常见的。

    人事组,组长习温。因为廖化实行保甲制度,只是取消了连坐。每一甲十户,相互帮助,甲长处理十户间的纠纷,解决不了的可以交给治安组,同时领取物资和发放,异常情况汇报等等,责任权利不小。

    甲长上面有百夫长,百夫长上面有千夫长,千夫长以上的从百姓中选取出的就直接是官了,叫户曹参事。这些人已经具备相当的才能了。是要向刘表报备的。

    习温就负责甄选出户曹参事和各甲长人员备档。同时他还有监察甲长及以上吏员官员甚至组长的责任。实际上习温就是新任的南郡屯田户曹,廖化向刘表要来的。

    人事组员,汉家营三百,组成了监察组,由我们的陈诚陈大叔带领。习温自己从百姓中招收的识字的组员四百辅助处理杂事。共七百人。

    特别事物调查行动组,这个组听名字就很特别了,这个组是由经验丰富的老人组成的,他们有的擅长观察南方天气农时,有的擅长种田,有的擅长分辨能吃的野菜,有的擅长养殖等等甚至还有接生婆,他们每天会根据情况向宣传组或者直接找到廖化报告建议今日要注意些什么,比如近日可能天气,牛羊猪该怎么防病,什么野菜不能吃等等。

    可以说是廖化的智囊团。组长是民众中选出的一个很有名望的耆老。这个组人数不设限。

    就这样,在南下民众中宣传了两天后,民众们轰动了,还有这样的事?官员还能自己选?还有各项照顾?

    大家可以得到治疗?冷了还有人发厚衣服?大家热情高涨,兴致高昂。

    各个招收点上人山人海的排着队,晚上大大小小的人群集中开着大大小小的会。整个江陵都闹哄哄的。

    江陵百姓很好奇,逃难都可以逃的这么开心?于是好奇地一打听,廖化的各项举措在江陵城中也轰动了,廖化的大名传遍各方。

    廖化的威望于是一下子就长起来了。

    当八天后,张允的船队晃晃悠悠地从江夏开回到江陵时,看着整齐有序,百姓如指臂使丝毫不乱的上船时,他砸舌的看着这一切,后来一打听原来是廖化的手笔后,他虽然撇了撇嘴但是也不敢把廖化的话不当回事了。

    他都没看到廖化在哪里指挥,大家各干各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草包都知道这是个有大才能的人,而且与蒯家颇有来往,不可小瞧啊!

    江陵城上趴满了百姓,兴致勃勃的看着难民们壮观齐整的整队,上船。那场景很多年后的江陵百姓都聊得津津有味。

    过了江后,廖化不客气的命张允带走了一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先行到长沙城安扎,然后到乌林地界接应再次过江。若有一人冻死唯他是问。张允抹着汗点点头。

    于路廖化又编了几首积极向上的歌让宣传组传唱,百姓们一边听一边哼,驱牛赶羊的可劲走着。

    每天早晨将要出发时,宣传组就分散来回转悠的大声向百姓们说近日天气如何,家禽应该要怎么养护,怎么防治瘟疫,南方虽然很少下雪但也要注意防冻防病防潮之类的。

    百姓们一边吃着晨饭,一边听的津津有味,因为他们是将这些编成了顺口溜说的,朗朗上口,一下就记牢了。

    停下来的时候,廖化还命令习温组织了一万青壮砍伐了大批的树林造了许多鸡公车,也就是独轮手推车。还有板车和马车牛车。

    停下的当天晚上,廖化和各组长和他们自己选的副手还有耆老们开会时,提出了建立木工铁匠组,专门负责制造各种工具,各种运输工具就是练手了。这个组是可以赚钱的。

    所以他还顺应形势成立了商队,专门将他们制造的各种东西往外卖。

    这两项都得到了大家的大力支持,谁没个缺的啊,有了商队那日子就好过多了,大家手里还是多多少少有点钱的,可以买粮食或者其他需求啊。而且还可以赚钱。

    于是又成立了工组,大家推荐商量后推出的组长是一位四十六岁的耆老,工匠手艺特别厉害,而且还懂炼铁,他能根据火的颜色判断铁水的情况是脆是韧,这可是不一般的技能。外号叫鲁一手,大名鲁亢。

    成立了十只商队,廖化往里面掺了点沙子,管事的是百姓中有能力的商人,副管事的是自己培养的情报员。

    就这样百姓们的行进速度快了一大截,年老不愿和家人分开的就坐在牛车上,年轻的把鸡公车带子往肩上一背推着家当就走。

    十一月到十二月中旬间,大伙一路走,一路买卖地走进长沙郡时,沿路热闹极了,荆州各地的商人都往这跑,甚至还有江东过来的商人。

    这次张允没敢怠慢,提前将江陵搭上的部分老弱配合刘磐在长沙安置好后,在乌林南面等着了。

    廖化点点头,向张允行了一礼,说会向刘荆州报告时为将军请功,张允连连摇手。

    江对面就是赤壁,廖化在船上静静的看着那里,思绪不能停止。

    八十六万百姓的动作可谓壮观,要不是刘磐早早的候在江对岸下游,北面的黄祖也在江夏城待命,廖化还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的从江东的眼皮子下面过去,江东军就在江夏城下游七百里水路,长江汇入鄱阳湖处的柴桑练兵呢。

    百姓们继续沿着洞庭湖往南走一直走了近一个星期,年底的时候到达了长沙城。

    顺利接到习黄马等几家送达的物资,廖化再次躬身表示感谢。几位管家赶紧将他拉住。廖化表示此情定不敢忘。

    又往前走了一个星期终于到达了廖化计划中的目的地,湘潭县一带。

    这里一马平川,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节点处,湘潭是个历史名城,这里出了很多的历史名人就不一一解说了,开国时期太祖就出生在这里。

    往西北方向就是张家界山区,往南是衡山。湘江将湘潭一带画出了一个倒几字形,湘潭人口不多。在现代也只有二百八十多万人口,耕地面积却有十二万公顷约一百八十万亩地!还是现代的丈量计法!

    现在在籍的加上衡阳县城的人口也只有六多万不到,田地不到二十万亩!开发潜力巨大,这里就是现代湖南省的重要农业区。

    而且这里气候温润,日照时间长,种什么长什么。

    唯一不好的地方可能就是潮气很重,不过不要紧。这里别的不多,最盛产的就是石灰石,再在屋子里搭个炕就是了。

    这里战略位置也很重要,西面八百里左右就是五溪蛮区,往北可以拱卫长沙,东南面就是衡山,江东想打到这里就绕不过长沙。而想往江东方面攻击却非常容易,坐着船走湘江就行了,多快好省。

    你说孙权不会从东面攻来啊?呵呵,东面到庐陵郡现代话来说就是近千公里地,荒无人烟,匪患无数。

    等江东军跑来,没粮食了后勤补给太远是一说,来了自己早做好准备了。再说甘宁是干什么的!

    百姓们看着这片土地,随手抓了把土,肥的流油,气候温润。然后听宣传组的人说就是这里了,以后大家收了什么最多只用上交三成,刘荆州已经答应大家永不加赋想种多少种多少后,百姓们嗷嗷叫的高声欢呼起来。

    “刘荆州万岁!廖侍郎万岁!”最后民心高涨的欢呼声汇成了一片。

第十八章 又收了个小弟() 
刘表虽然表面表示,不在乎廖化是否效忠于他,只要把事做好就行了。【 】可是却支着一只耳朵观察着南迁的动静呢,廖化干了些什么他一清二楚。

    刘表不知道将来曹操南下后会发生的事情,更不可能知道那个时候他就死了,他要知道他哪天死,那他就是神了。

    所以他对自己的掌控力是相当自信的,当时廖化居然能看出自己的处境和心思,他不可谓不惊讶,于是他就是好奇而已,这百年不出的妖孽想干什么?

    是不是真的像他那样说的报答自己的收留之恩?

    刘表确实也有这个自信的能力。廖化就是效忠自己的,不效忠也得效忠,要不然我就坏你的事,看你能干什么,乖乖的效忠自己吧,既然你说了你是为了百姓的话。

    要是廖化真能屯田成功,荆南开发出来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那自己的政治实力和范围就更加扩大和巩固了,那时廖化就贴上了刘表的标签,不能背叛,想那时刘表在众人面前当面叫你先生,委以重任,现在你却要背叛自己投靠刘备?那时没人会再相信你了,刘备都不会信任你。

    就这样培养出了一个人才,那收获就大了,何乐不为?

    最关键的是,在面临八十万难民南迁这个局面的时候,没人明白自己的心思,更不要说替自己利用这个局面替自己谋取最大利益了。

    或者说没人愿意明白自己的心思,百姓就是个包袱。谁粘上谁倒霉。蔡瑁等世家在想什么,刘表会不知道?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而偏偏这时就有了一个廖化跳出来表示能担大任。而偏偏这个人自己有很大的信心去掌控住他。不用他用谁?未成年人也要用!

    可是这个人实在是和刘备走的太近了。

    这就是刘表把这一切想清楚后当时复杂地看着廖化时心中的心态。

    至于什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类的。我就是多疑,就是这么任性,我多疑我自豪。

    所有知识都是死板的,真要拿着知识一根筋的当教条用,那只能说,你不懂知识。

    听到廖化加上监察组的屯田八组的行政班子,结构清晰明了,精准有效。借自己之手随之敲打张允。

    还有那什么每日一报,什么智囊团,甚至什么鸡公车。让他称奇不已。

    更让他惊奇的是屯田的保甲制度,显然廖化是吃透了战国时期商鞅的变法,竟然活学活用,将屯田百姓更加精细的管理。

    最让他欣赏称奇的是屯田百姓中,居然还有启蒙学院。儿童们晚上识字,白天背书,边走边学。

    百姓们自由而有效的做工生活,风气向上,就是太重商业了,莫非他是法家之徒?可他又非常重视教化,又像儒家之派。看不懂。

    不过算了,当初他写信自己说湘潭乃中原文化影响之边境,其发展之重点在于不可加赋,最好是永不加赋。

    用商业边境税收为主来填补粮食的空缺,还能加强与周边蛮族的交流。【 】一想也是,那边是不毛之地,一片空白,自己对那边也没多大期望,于是就准了。

    听到百姓们称颂自己,虽然那南迁八十多万百姓,他从内心里就没把这当回大事。多了这些民众锦上添花,不多这些百姓荆州这么多年也是这么过过来的。重要的是自己的绝对统治。

    所以刘表还很是高兴的。于是心里想着是不是过两年把他提个长沙太守?不过还是太年轻了,等他成年在说吧。那时再考察他一回看看。

    想道这里,刘表就将廖化放在了一边,将目光放向了北方和江东。

    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