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书生怎么也想不出来这家伙怎么好意思说出这话来。
“放心,路上很安全的,你不会有事的。还有,注意你的自我描述。只要说服了李家,你可就是大将军的功劳簿上第一人。”
“都是你这混蛋,为什么偏偏让我去啊,我还没娶到媳妇呢,还没给我们老王家传宗接代呢。”此时的王翰林就像是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一样,两眼更是泪汪汪的看着谢书生。
“这不刚好,我可听说了,李家有个不错的姑娘,传说都已经被称为咱们西北最美人了。你去了李家,说不定就被人家给拉着当了上门女婿呢。到时候功劳、媳妇两不误,都得了便宜你还矫情。”
一听谢书生这话,王翰林立马跳脚。那李家的姑娘王翰林自己自然也是听说过的,但可不像现在谢书生所说的这样。
流传在西北城中的李家姑娘,那可是一个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存在。这样的姑娘能是传说中的貌美如花吗?王翰林打死都不相信这个李家姑娘是能有多好看,就算再怎样好看,王翰林想想自己这脆弱的身体,也肯定经不起折腾。
“要不你去吧,你武功高深,又长得英俊潇洒,也就比本少稍稍的差一点。不过,你也正好还缺一个未来的王妃,就这个李家的姑娘吧,也不错。”
谢书生有些奇怪的看着王翰林瓜怂一般的表情,一阵恶寒道:“你有听说过世子殿下亲自去当说客的吗?那不是太掉价了,你也不愿意跟着我一起落了牌面吧。”
“我情愿不要面子也不去那个什么劳什子李家。”
这时候,王翰林更像是破罐子破摔一般,一把扯住谢书生就不让做了。
“我觉得你还是让那李家的姑娘做你未来的王妃吧。”
拍开王翰林死死纠缠的双手,谢书生一脸同情的看着对方:“可是,我还是个孩子啊。”
“苍天啊……”
想到传说中那个如同恐怖故事一样的李家姑娘,王翰林一下就跪在了地上,双手抬起仰天呐喊。
就这一嗓子,俨然竟然有着不俗的威力,竟然是将稍微靠近一些的军队士兵给惊醒。
有些奇怪的看着还跪在地上的王翰林,谢书生心中也是一阵纳闷。明明好好的,就不明白这人怎么就这么抗拒去李家了,似乎还极为排斥那个李家的姑娘。
“我可是跟你先说好,这一次去李家可不是去玩的。事关整个前线,办好了异族和赵成双或许都能轻松解决。要是没办好……说不定……咱们西北真的就要改姓了。”
说着,谢书生也就没有再管还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王翰林,抬脚便向着自己的住处走过去。
一听到这话出来,原本还沉浸在自己营造出来的氛围里的王翰林立马停下哀嚎。连忙站起来,将脸上的鼻涕泪水或者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抹干净,又催动脚步赶上已经走出去很远的谢书生。
原本在县衙里,王翰林虽然在走神,却也是听到联系李家是和前线的战争又关系。但是却没有想到,竟然还能够和整个西北的大局扯上关系。这可就和王翰林有关系了,虽然王正清是一心想要去帝都。
但现在,明显老王家还是要在西北过日子的,王翰林可不想到时候一家人变成异族或者赵成双的奴仆。
“李家这么重要?”跟在谢书生的身后,王翰林小心的询问着。
只见谢书生轻轻的点点头,没有停下脚步,只是听到声音传来:“李家很重要。虽然没有李家,前线也有可能取胜,但终究还是变数太大,李家怎么说也有西北军唯一一位一品高手存在,针对异族军队还是很有用的。再说,目前西北的局势一片混乱,李家的态度同样很重要。”
“你说,李家那姑娘不会真的看上我吧。”
“恩?”怎么也没有想到王翰林会突然这样问起来,谢书生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正唉声叹气的王翰林,“那姑娘确实是个好姑娘,不说本就是一位三品武者,姿色也是不差的。我怎么看你似乎挺畏惧的样子。”
看着一脸认真似乎没有说谎的谢书生,王翰林又是深深的叹气。但在内心确实谢书生划到被谣言洗脑的人群之中,坚信此时的谢书生是听信了谣言才会觉得那李家姑娘是怎样怎样的好。
“我回去睡一觉,明天准时出发。”
说着,王翰林拖着似乎突然变得格外沉重的身体,一步一步的向着自己的住处走过去。
只是,任谁看都觉得此时的王翰林都像是将要赶赴刑场一般。
笑着摇摇头,谢书生也没有再说什么,自己能说的也已经说了。谢书生相信在大是大非面前,如王翰林这样的好友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本章完)
第58章 心疼儿子的赵成双()
西北局势万变。
即使目前前线的谢家军和赵家军都没有太大的动静,但私底下却也是暗流涌动,双方小规模不断的试探争斗更是不断。
北武城内,此时赵成双暴跳如雷。
赵府,赵成双一脸怒气的站在书桌后面。
前书房内,有赵家军副大将军赵志杰以及一名赵家军专管军队粮草的军需官。当然,那位从帝都来到西北的灰袍总管也在其中。
赵志杰和军需官这时候一脸无奈,不时看向一旁的灰袍总管,目光中也暗含微怒,只是两人都忌惮对方的身份和实力,自然也不敢太过于表露出来。
而灰袍总管则是一脸淡然,闲暇间还有心情打量着赵成双书房中的布置。
“总管,难道就没有办法再调集粮草到西北了吗?”
许久,赵成双才稍稍的压制住心中的怒火。
自赵成双表露出反叛西北的意向后,和帝都取得联系,便有眼前这位灰袍总管关门负责各项事宜。
在双方合作的前期,赵成双确实是获得了许多帮助。
各种粮草物资都得到了支持。
但是,就在不久在,许久没有出现的灰袍总管突然又出现在北武城中。而且还给正做着成为西北王的赵成双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赵成双暂时将得不到粮草物资的支援,目前赵家军只能靠自己度过难关。
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赵成双便已经是火冒三丈,便也就有了现在这次见面。
“没有。”
灰袍总管淡淡的说了一句,目光悄无声息的从赵成双的脸上划过。
赵成双双目一凝,咬紧牙关,却是没有再说话,只是任在场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此时的赵成双只是在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这时候再怎样生气也解决不了赵家军的现状。
只是赵成双想想前日异族军队送过来的请求加派粮草的消息,便又止不住心中怒火。
“异族前日刚来一封请求加派粮草的消息,我赵家军也听从总管的要求招募了众多的新兵。现在赵家军的情形想必总管也是知道的,没有支援赵家军很难撑过冬季。”
赵成双目光冷冽,却也强忍着尽量语气平和的说着。这个时候,还没有到触犯这个灰袍总管的地步。
灰袍总管心中暗骂,没有那个资本却还在做着西北王的梦,但明面上却不会多说什么。
只是抬头看着赵成双暗怒的脸色,灰袍总管静静的说道:“陛下准备开春便发动针对大夷皇朝的战斗,目前正在不断的从帝国各地调集粮草物资前往燕北州和北方各地,赵将军这边现在确实没有更多的支持。”
“难道陛下不打算将西北纳进帝国统治了吗?”一旁,早就心生怒气的赵志杰有些不悦的说着。
“志杰,对陛下和总管不得失礼。”
虽然赵成双知道此时赵志杰说的话便是自己想说的,但却还是要给现场的灰袍总管留点颜面,便连忙假意制止。
“西北不像凉州那样缺少适合种植的粮田,赵将军可以暂时向底下的百姓加派征收军饷。”灰袍总管自然是没有理会赵志杰的失言,只是语气稍稍冰冷的对着赵成双说道:“西北还有些许事宜没有处理,在下便先告辞了。”
说完,也不再书房中赵成双和赵志杰三人反应的时间,便已经是自顾自的向着书房外面走出去。
嘭……
等到灰袍总管已经离开之后,赵成双终于是忍无可忍的爆发出来,双手握拳狠狠的砸在面前的书桌上。
赵家军现在的粮食是吃一天便少一天的,虽然前线还没有发生****,但等到粮食短缺的消息彻底传出去后。赵成双相信,那些原本就不愿意发生内战的军队士兵必然会生出事端来。
“大将军,朝廷这明显是欺人太甚。没有粮草事先说好就是,我们也就不必急于一时表明自立。现在我们已经是淌下水了,朝廷却打算不管不顾了,我看朝廷也就是拿我们当个可有可无的棋子而已。”
灰袍总管不在,赵志杰便也不再隐藏内心的想法,同样一脸怒气的说着。
赵成双看了看自己的这名大将,冷哼两声,却也没有反对他说的话。
“朝廷现在是想坐收渔翁之利,天下九州光东海州和南楚州秋收的税赋便足以支撑北方的战争。”想到东海和南楚丰富的物产,赵成双心中又是一阵不喜,转向一旁的赵家军军需官询问:“目前还能供应军队多久的粮草。”
一直在一旁没有发表意见的军需官立马开口:“最多还能支撑二十天。”
说完,军需官只看到赵成双脸色阴沉,只好接着开口道:“属下认为总管的话是可行的。虽然目前军队没有多余的存粮和来源,但北武城的各大世家和官员家中必然还有众多存粮,各地百姓家中也必然多有余粮。只需将这部分拿出来,便可以让军队支撑下去。”
军需官的话赵成双十分的清楚,西北虽然远在边陲,但自古便也是产粮众多,虽然比不上帝国南方的东海州和南楚州,但也远比临近的凉州好上许多。
西北除了不时和异族发生战争外,底下的百姓还是过的不错的,至少从来就没有因为没有吃的而发生百姓造反的事件。
但赵成双想要的是一个完完整整的西北,要的是名正言顺的登到西北王的宝座。现在从百姓和官员氏族手中抢夺粮食,必然会对赵成双的名声和地位造成影响。
“赵俊杰现在怎么样?”
加派征收粮草的事情还需要再思思考量,赵成双便看向赵志杰询问起远在前线的儿子赵俊杰的消息来。
听到赵成双问起赵俊杰的事情,赵志杰脸上好不容易露出一丝笑容:“公子现在一切妥当,有三万大军在身侧,又有城池护卫。谢家军没有那么容易就攻破城池的,想要攻进城内,没有五万大军是不可能的。”
听到赵志杰这样说,赵成双脸上也露出笑容,但想到当初自己那个儿子强行要求到前线,便又是一阵发愁微怒。
“这个逆子,前线哪里是他想的那么简单,我原本想的是等最后和谢家军决战的时候才带上他。这混账却一心想着自己出去单独统领一军,我拼着自立于西北还不是为了他,哪里还需要他顶在前面的。”
听着赵成双的话,赵志杰脸上微笑。心中却是清楚为什么赵俊杰要强行到前线去,完全就是为了要和西北那位世子殿下比一下高低而已。
“能不能将他召回来。”
见屋内两人没有接话,赵成双不由心疼起自己儿子来,想要让其回到北武城来。
“公子一时肯定是不愿回来的,加之此时谢家军也没有大动静,不用太过担心公子安危。”赵志杰略微想了一下后,便开口解释着。
“那算了,等那小子回来看老子不狠狠教训一顿。”
(本章完)
第59章 李家姑娘好姿颜()
“听说没有,老李家要不是这次西北变乱,他家那个一直没有嫁出去的姑娘就又要招女婿了。”
“你们也就是道听途说,那李姑娘听说是有心上人的,所以才一直没有动静。”
“谣言谣言啊。我有个亲戚就是在李府上做事的,可是切切实实听说。都是因为那李姑娘虽然姿色上佳,却喜好练武,又一直不在意终身大事,这才一直拖着没有嫁出去。”
“不是都说李姑娘武功高深,你那亲戚有没有说这个李姑娘究竟有多厉害。不知道能不能和咱们西北的世子殿下比比。”
“咱们世子殿下那是武功盖世,李姑娘自然是比不上的,但好歹也应该不差西北其他的年轻一辈了。”
西北阳春府阳春城内,一座酒楼内几个闲下来的好事人凑在一起,毫不遮掩的讨论着西北五大家之一李家的事情。
西北阳春府自古便多产美女,似乎也是和阳春府这个多有诗意的名字有关系。相较于西北其他地方,阳春府的姑娘也确实是在姿色上胜过其他地。
而阳春府的百姓也喜欢谈论这些事情,今天阳春十美,明天西北一绝。
官府也没有在意民间的这些闲言碎语,西北本就民风彪悍,官府自然希望这些人能够好好坐下来说话,只要不打斗伤了人就行。
而换了一身士子服饰的王翰林和几名同样换成侍卫服的士兵就坐在一旁。
旁边几人的谈话,自然也就进到王翰林的耳中。
“将军,你不是一直说那个李姑娘长得恐怖至极,才嫁不出去的嘛。”
一听手下这样说,王翰林脸色一沉,自从赶到阳春府后。王翰林便一直听到被人说李家姑娘怎样怎样好,又是怎样怎样貌美如花的。
这样的话不是一个人说,而是整个阳春府的人都在这样说。自然,和王翰林在西北城听到的消息天壤地别,竟使王翰林都觉得自己的世界观被颠覆了。
“记得喊我公子。说不得阳春府就有赵家军的探子。”
狠狠的瞪了一眼向自己询问的手下,王翰林却并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
被王翰林骂了一顿,几名手下立马低头,不再理会那个李姑娘究竟是什么个样子,只管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再说。
外面,同样侍卫打扮的手下走了过来。
小心的做到王翰林身边,机灵的向着周围打量了一番后才凑到王翰林的身边。
“公子,信已经送到李府去了。属下是亲自交到李知府手上的。”
听到手下的话,王翰林轻轻的点点头:“有说什么时候见面吗?”
“阳春府最近多有流寇,李知府说要先处理完事务,旁晚的时候在李府见面。”
“好,我知道了。先填饱肚子吧。”
得到了回复,王翰林心中轻松一分,便也准备将自己早就空了的肠胃给填满。
杨春城内,除了几条连接到城门下的街道外,便更像是帝国江南风格。一道道街道小巷贯穿整个城市,建筑也都了些许青砖绿瓦的装扮。
街道上,两旁更是有官府种植的郁郁葱葱的树木。因为城外有采石场,城内不管大街小巷,尽是青石板铺路,寻常便根本就见不到黄土灰尘。这样的情况,就是在西北第一城西北城也是见不到的。
不得不说,阳春城是个极养人的地方。
阳春府汇聚着西北半数的文人士子,而阳春城则有着阳春府半数的才子佳人。
上到街道上便多是儒服罗裙。才子佳人多了,便多了一丝风情。但西北又是地处边陲,自然也夹杂着不少游侠武夫,倒也是使得阳春城多了一丝别样的面相。
街道上,突然的爆出一阵打斗声。
好事的城中百姓却是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是好奇的围了上去,也不怕有人这时候暴起伤人。
“怎么回事?”
人群外挤不进去的王翰林看着从人群里钻出来的手下,同样好奇的询问起来。
“一个游侠冲撞了一架马车,里面好像是某个阳春城的大家族小姐,边上正好有几个军中子弟相陪,便教训起了那个游侠。”
又是狗血的护花使者的桥段,王翰林有些不屑的撇撇嘴,这样的事情自己和谢书生等人在西北城就没少干过。不过那也是曾经年幼的时候,一个个还不知道天高地厚,才会仗着家里的威势行事。
现在,自然是不会再去做这样的事情。
“又没伤着人,将那游侠训斥一下就是了,何必动起手来。”
有些不屑的说着,王翰林却是忘记了自己曾经为了谢素怀可是将几个胆大的游侠打的卧床不起。
不过,这时候本就身负重任,王翰林也没打算出面逞能,眼前这样的事情最后必然会有官府出面将事情解决。当然,那些富家子弟不会有事,游侠得了官府些许补偿自然也不会再说什么。
“一群混账东西,青天白日竟这般行凶。”
忽然一道声音传到王翰林的耳边。明明十分娇嫩的声音,发出来却又多了一丝强横正气。
不由的,刚准备离去的王翰林又停下了自己的脚步。
回头看向人群,便见一女子正高坐马背上,对着人群里的那些军中子弟训斥起来。
只见这女子束着男子的直发,一袭长直黑发便被轻轻的束在一起,垂在身后。肤如凝脂,眼若流星,不加修饰的面容却显得格外的精致。
不同于周围的女子一身薄烟细纱,倒是身着紧贴的黑色武士服。衣袖紧束,腰缠玉带,别着一柄西北军中的长刀,竟是多了一丝沙场英气。
“好个姑娘。”
不由的,王翰林便口出赞赏。
“李姑娘,此事是这游侠儿自己找的,我们也只是想要稍稍教训一下,好让其能恪守本分。”
“你们本就是将门子弟,应当以守卫西北边陲为重。这游侠只是无心冒犯,你们就这般作为,难道不觉得堕了自家的名声吗?”
一听到李姑娘三个字,王翰林便已经知道了这突然出现的女子的身份。出了阳春府李知府的女儿,那位大名鼎鼎的李姑娘外,王翰林想不出这阳春城还能有谁被称为李姑娘的。
只是,当传说中的人真真切切站在你面前的时候,而且还是和自己所了解的有着巨大差别的时候,王翰林难免心中多有惊叹。
“李家姑娘好姿颜啊!”
想到曾经自己的听闻,王翰林也不得不深深的感叹一句。
(本章完)
第60章 被鄙视了?()
王翰林等人就在李府外的街道一角观察了许久,等到感觉没有暗探的时候,这才动身走向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