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那些事-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灭,张老丈一家,隔壁的林家丫头都保住了性命,这一瞬间韩羽莫名感动的想哭。

    张汤怀一坐在韩羽身边,将早已卷刃的雁翎刀放在一边,他那污浊遍布的铠甲上满是碎肉和鲜血,早已分不出是他的血迹还是敌人的鲜血,张汤怀伸出手掌按着韩羽脑袋,眼神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韩羽的关切。

    “吾弟,我这就待你去疗伤!”张汤怀踉跄起身,说着就要抱起韩羽。

    “张大哥莫急,愚弟并无大碍,还请向朱守备请罪!”韩羽轻推开张汤怀,语重心长的劝道。

    “何至于此?”张汤怀一脸茫然,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想想也是,张汤怀率兵死战,成功守住凤阳西城,挫败寇军攻入城中的企图,完全创造了奇迹,怎么看都是大功一件,现在韩羽却让张汤怀去向驰援而来的朱守备请罪,怎么听都有些匪夷所思。

    站汤怀满脸紧张,心里暗暗寻思:“难道韩弟先前撞伤了脑袋,才会这般胡言乱语?”

    “张大哥糊涂,虽然初战告捷,但不论是从后山秘密运来巨石,还是调集甲士使用火器作战,都是在军令之外行为,虽然当时情况危急不可能等着请示,但没有一名高层喜欢独断专行的手下,张大哥算我求你。”

    张汤怀显然有些不情愿,打了胜仗哪还有请罪的道理。

    对他来说,比起莫名其妙的请罪,还是先带韩弟去疗伤更加迫切。

    只是张汤怀实在拗不过韩羽,只能苦笑着答应,起身朝着朱守备迎了过来。

    看着张汤怀的背影韩羽苦笑摇头,这个大哥什么都好,性格耿直,为人亲善,对他也是关切有加,只是身为营兵下层军官,居然不去揣摩长官的心意,并且有时候颇为冲动,这样下去恐怕说不定哪天会引来杀生之祸,韩羽暗暗心想若是将来有什么营生,一定要拉张大哥入伙,从军并不是长久之计。

    之所以韩羽逼着张汤怀见面即请罪,不仅能给朱国正留一个好印象,更的是让朱守备明白他的手下并非脱缰的野马,也不是自我膨胀的白眼狼,依然以他马首是瞻,这一点很,甚至关乎性命。

    眼看全身浴血的张汤怀上前请罪,朱国正满是笑意的上前将他扶起。

    “有你在,本官甚是欣慰!”朱国正眼底满是笑意说道。

    褒奖的言语只是一句话,看似有些轻描淡写,但实际上有些虚荣的守备朱国正,对张汤怀表忠心的态度十分受用,对他也更加信任。

    天色已经透亮,远处东方天际泛着纯净的鱼肚白,新生的朝阳快要呼之欲出。

    在张汤怀的搀扶下韩羽缓缓站了起来,看向远处寇军溃逃的方向。

    原本志得意满的寇军丢下不计其数的尸体狼狈而逃,一路疾退数十里,甚至来不及收敛尸体,经受如此惨败的张献忠,到底是一头被打伤就跑的野狗,还是受伤发狂的困兽,这一点就连韩羽心里也没底,不过更的是,中都凤阳总算保住了。

第十一章 隐患() 
明中都凤阳,寇军、明军一夜激战,远远看去,城外灼烧的余焰尚未熄灭。

    袅袅青烟随清风不断朝着天际升腾,到处破败的军械、旗帜,破碎的尸体肢体散落遍地,护城河内浮尸堆积如山。

    天空中盘旋的的乌鸦,不断发出呀——…呀怪叫,给战场蒙上一层凄厉的氛围。

    经此一战,以百人之数力挡抗万余寇军,并且奇迹般的杀敌千余。

    这可是少有的大胜仗,若是传扬出去定能震慑宵小,传到京师定会让圣上龙颜大悦。

    寇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凤阳城门被巨石所堵,无法里应外合打开城门。

    万余轻装千里奔袭来到凤阳城下,别说火炮投石机之类的攻城器械,就连供士兵攀爬登城的云梯都少得可怜。

    傲慢的寇军先是前锋尽灭,又在强大火器的轰击下损失惨重,虽然寇军多次冲上城头,但都被死战的守城明军赶了下去。

    直到守备朱国正驰援到达,张献忠再无攻入凤阳城的机会,只能不甘心的败退而去。

    只能说张献忠时运不济,遇到了未卜先知的韩羽。

    “守备大人,此次能够成功守住城门,吾弟韩羽甚有助力。”张汤怀遂将韩羽给守备朱国正。

    就在一天之前,张汤怀对韩羽只是兄长对兄弟的关切爱护,经此一战更多的则是佩服。

    虽然韩羽交战之时吓得脸色苍白,但不仅能够通晓天机未卜先知,而且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若是没有韩羽这凤阳城八成守不住。

    “善,招来即见。”朱国正不动声色的说道。

    在朱国正看来,张汤怀新立战功,借此安排嫡亲职务倒也正常,反正本也打算升张汤怀官职,倒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当然朱国正有着自己的小算盘,这其中不仅是表彰是张汤怀新立战功,还有一个更的原因就是利益之争。

    别看朱国正身为凤阳守备,但只能控制帐下营兵,却根本调不动卫所兵。

    本来这也是正常,营兵、卫所兵本属两个官制系统,并不能互相管辖。

    其实大明一直施行卫所制,原本并没有所谓的营兵,卫所兵户才是战兵的主要来源。

    不过因为大多卫所官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以至于逃兵数量猛增,加上毫无训练,克扣饷银极为普遍。

    明末崇祯年间,卫所屯兵制已是濒临崩溃,大多作战的都是征召的营兵,而非战斗力低下的卫所兵。

    不过朱国正帐下营兵,不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在卫所兵之上,一直以来双方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算相安无事。

    只是数月前,卫所千户吕梁和知府颜容暄勾结在一起,借势压制营兵克扣军饷粮草。

    知府位高权重,只是守备的朱国正并不敢得罪,因为营兵长时间无法获得军饷,以至于出现过数次哗变。

    朱国正对知府颜容暄恨得牙痒痒,但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也是无可奈何。

    而如今让朝廷头疼的寇军张献忠所部,在凤阳城下吃了败仗,最高兴的莫过于知府颜容暄。

    所以死伤兵士尚未抚恤,城门也未修缮,尸体还未填埋,上禀朝廷的捷报倒是很快新鲜出炉。

    原本斩敌千余变成了灭敌五千,堪堪逼退张献忠所部,也成了官军出城追击数百里,缴获战利品无数。

    现在要等的就是朝廷论功行赏了,只是这份奏疏只字不提守卫凤阳城的营兵,而是将整完呼呼大睡的卫所兵捧上了天。

    顺便一提,明朝没有奏折这种廉价的书写体,所谓奏疏是用昂贵的丝绢、蜀锦、杭缎做底,然后把自己写的东西裱在上面,并且是根据官级来选择疏本的底色,原本生产这种高规格丝织物的四川,被满清屠杀纵火焚毁,满清一朝丝织业也没有恢复到明末时期的水平。

    很显然知府颜容暄打算抢夺功绩,不过朝里有人的朱国正也并不打算坐以待毙。

    所以最终越级以紧急军情直接向朝廷禀报,决不能让帐下营兵白白牺牲,更不能让这些厚颜无耻的家伙坐享其成。

    而朱国正也打算借此机会提拔培养嫡系,既然要卖张汤怀一个人情,所以升迁几个亲属,提拔几个近卫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守备朱国正满是笑意,一边想着要为张汤怀的兄弟、近卫安排什么官职,一边顺着指引看向远处的韩羽。

    只是原本脸上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明显面露不悦。

    只见披头散发的韩羽趴在地上左右翻滚,自言自语好似疯癫。

    若是这样痴傻之人是守住凤阳城的功臣,朱国正宁可相信张献忠所率领的寇军,根本没攻过凤阳城。

    虽然对张汤怀十分信任,打算委以重任,但朱国正绝不会任命一个疯傻之人。

    满是担忧的张汤怀心急如焚,冲上去查看情况,生怕韩羽有个三长两短。

    守备朱国正宽慰了张让汤怀几句,随即带人离开了凤阳西城门,虽然十分器重张汤怀,但对于他那疯癫兄弟的死活并意。

    凤阳新定,朱国正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外敌刚退,和知府颜容暄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朱国正刚刚离开,韩羽瞬间恢复了镇定,丝毫没有先前疯癫症状,哭笑不得的张汤怀很快明白韩羽明显是刻意为之。

    其实韩羽并不打算出仕,尤其是中都这种利益争夺的核心地区,说不定前一个时辰还在府衙之内办公,下一刻已在牢中受审。

    而且寇军在凤阳城下吃了大亏,不巧的是寇首张献忠是个从来不吃亏的主。

    韩羽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气急败坏的张献忠绝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哪天会卷土重来。

    在韩羽看来,大明积弊已深,即便他能够祝明军守住一城一池,但想要力挽狂澜挽救明末的颓势,这完全不现实。

    起义、屯兵、做皇帝,这也只能在幻想一下。

    对韩羽来说,最的是保住张老丈和隔壁林家丫头一家性命。

    什么天下为己任,韩羽自问没那个能力,况且朝中虽然东林一党把持朝政,但也并非没有贤臣良将,也轮不到韩羽出头。

    韩羽早已经打算离开凤阳,前往杭州避祸。

    从历史上看,起码短时间内那里相较安全,即便明朝灭亡也有南明支撑。

    只是韩羽深念张老丈一家恩情,自然不能一走了之。

    只是让张汤怀放弃军职也许还有可能,但让他抛下一众从小长大的弟兄根本不可能,看来只能去做张老丈的思想工作了。

    “张大哥莫怪,愚弟并不想出仕,况且天机不可泄露,一旦传扬出去很有可能引来杀生之祸!”

    韩羽语气微微停顿,眼看张汤怀满脸苦笑,陪笑着接着说道:“况且守城之功皆系大哥,若是实在过意不去,一只烤鸡足矣。”

    “你啊,有时候真猜不到你在想什么!”

    张汤怀微微叹气,不过细细想来韩羽此话倒也不假,泄露天机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韩羽既然不愿,非其所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张汤怀还是懂得的。

    接下来就是抚恤的程序,拉拢张汤怀,守备朱国正也是大出血,为战死的兵士给予三倍的抚恤银钱。

    凤阳城虽然保住了,但跟随张汤怀守城的兵士只剩下三分之一。

    城南旷野,张汤怀亲自收敛尸体,挖坑,填土、立碑,将烈酒泼洒在坟头。

    “壮哉,只要我张汤怀一息尚存,你等父母便是我的父母,定会养老送终,各位兄弟一路走好!”

    敬天、敬地、敬兄弟,张汤怀将碗中烈酒一饮而尽,率部黯然离去。

第十二章 敛财() 
三里岗村,距离中都凤阳数十里,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落。

    只是半天前,原本的平静彻底被打破。

    在凤阳城下吃了大亏的张献忠所部,一路撤退至此,村中百户居民一个不留,皆被屠杀殆尽。

    一栋略显破旧的民房内,目光森然的张献忠紧盯着放在桌上,从官军那里抢来的地图。

    从城内逃出来的细作那里得知,当时防守城头的明军不过百人。

    听到这个消息,张献忠顿时脸都绿了,一边怒吼着一派胡言,提刀当场砍了前来通报的细作。

    其实张献忠很清楚,这份密报是真的,但只能说那细作比较倒霉,触了霉头引来杀身之祸。

    “义父,既然凤阳无法拿下,不如立刻挥师前往庐州、安庆,当与其他起义军联合之后再回击凤阳!”

    张献忠义子,并称四将军之一的刘文秀建议道。

    “被区区百名官贼击退,若是传出去,天下哪还有老子立足之地!”张献忠厉声呵斥,吓得刘文秀不敢多言。

    张献忠话锋一转接着道:“若是现在撤军,只会落入洪走狗的包围圈,所以决不能再退,给我传令下去,立刻伐木造梯!”

    “可是义父,我军粮草匮乏,恐怕坚持不了三日!”同为张献忠义子的艾能奇,满是担忧的说道。

    “尤其是都督佥事,援剿总兵左良玉,其人能征善战,手握重兵,而且正驻兵距离凤阳不远的许州!”

    站在一边的寇军将领孙可望插嘴道,不过他很小心的观察着张献忠的神情,生怕触了霉头。

    总兵左良玉的名气可是不小,手下兵士战斗力更是不俗,是一个十分难缠的对手。

    “左良玉不过一自保之徒,拥兵自重自成一派,连皇帝小儿的命令都不听!”张献忠满是自信的冷笑连连,环视众将接着说道,“和我军作战完全是赔本生意,所以左良玉绝不出兵驰援凤阳!”

    “至于粮草匮乏,还用老子教你们,立刻扮成官军去周边村落劫掠,顺便给老子抢些女人回来!”

    张献忠本不过是一个无赖、恶霸。

    所谓为天下百姓请命,只屠上层士绅不过是蛊惑的口,只是随便说说,谁傻谁相信。

    虽然明末明军堕落散漫,常常拿无辜百姓的头颅充当军功,劫掠屠杀时有发生,但自称起义军的寇军更是不堪。

    中都凤阳,东城。

    作为凤阳达官显贵,商贾富豪居住的东城,拥有着整个中都最繁华的街道。

    住在这里的人,即便是奴仆家丁,走在街上也觉得高人一等。

    不过这几日肃清城中叛军细作,整个凤阳城全面戒严,一时严重影响了东街的生意。

    本来盘查肃清细作这种事,交给县令县衙即可,只是最忙碌的反而是满脸亢奋的营兵和卫所兵。

    对于敲诈勒索,营兵和卫所兵同样很有经验,他们不会去查官家乡绅,只盯着那些没什么背景的富贾。

    数天以来,极度亢奋的营兵和卫所兵废寝忘食,争先恐后的闯入富贾家里。

    毫无顾忌的的搜查,临走时不仅顺手牵羊,还以审查的名义绑走富贾家中儿女。

    若是家中男丁被绑入牢中,顶多是挨一顿暴打,威胁恐吓一下,若是貌美的女眷带入牢中后果不堪设想。

    之所以只抓儿女,是因为家主是一家人的盼头,家主被抓只会让家人惶惶终日,一时半会定是凑不齐赎金。

    但绑走家中儿女,尤其是独子独女,那些走投无路的富贾立刻会筹集资金赎回家人,这一招可是屡试不爽。

    简单来说,就是说你是寇军细作,那你就一定是,谁也百口莫辩。

    所以凤阳城内的富贾,纷纷拿出金银托关系赎人,卫所军官和营兵军官顿时赚得盆满钵盈。

    营兵和卫所兵做生意倒也很有诚意,给钱就放人绝不含糊,一般就是女眷也是不碰的。

    唯一让这些商贾富豪悲愤的是,营兵和卫所兵总是前后各来一次,甚至有时候会反复上门。

    只是谁也不敢和这些凶神恶煞的恶魔谈正义和法度,只能乖乖闭嘴筹钱赎人。

    搞了这么大的肃清行动,总不能一个细作都没抓出来,到时候若是被人检举可是没好果子吃。

    很快营兵和卫所兵很有默契的开始抓人,每天的菜市口都有十多人被斩首,其中不乏被拖来充数无辜之人。

    给钱的就放人,不给钱的就砍头,一时民怨沸腾,甚至不少暗骂张献忠,怎么就没能攻下凤阳城。

    凤阳守备府,满眼血丝的守备朱国正,这几日忙得焦头烂额。

    每天天还未亮,就起身忙着派遣营兵,抢在卫所兵之前,绑架富贾子女以此敛财。

    并且派人将钱财送往朝中上下打点,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扳倒一直在头上作威作福的知府。

    这一日,许久不出现的朱国正,忽然召集属下聚于府邸。

    一众属下嫡系军官悉数到场,就连新提拔的千总张汤怀也赫然在列,只是很快朱国正的提议就吓坏了众人。

    “寇军虽败依然势众,万万不可出城追击,还守备大人三思!”张汤怀虽然资历尚浅,却是第一个起身劝谏的。

    “贼首张献忠率贼寇屠杀盘踞三里岗,据报正在伐木制作工程器械,寇军虽众但多为步卒,岂有不灭的道理。”

    “况且寇军新败,士气低迷,待本官亲率一千精骑,定能大获全胜!”

    “大人。。。”张汤怀本要再劝,只是被身边的千总陈敬豪拉了一把。

    “我意已决,尔等不必多言!”

    其实守备朱国正并非鲁莽之人,当初审时度势,率部驰援城西就能看得出来。

    之所以朱国正会率兵出击,还要从半天前刚刚返回的细作说起。

    当初肃清凤阳城内寇军细作,虽然主要的目的是勒索那些富贾,但也抓了不少细作。

    朱国正并未将这些人全部诛杀,而是挑选了一些识时务的放走,去刺探张献忠的情报。

    活命,这些名知必死的细作自然乐意效劳。

    半天前一个细作回返,向朱国正禀报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大事。

    简单说就是寇首张献忠,在是否攻击凤阳城,这个关键的问题上和属下将领产生了分歧。

    很快分歧变成了冲突,张献忠留住部队,当着众人的面砍下了那偏将的头颅。

    寇军先前吃了败仗,现在张献忠又丧心病狂的斩杀将校,一时间寇军人心浮动。

    按照细作的说法,此时跟在张献忠身边的本部人马,只有区区八百。

    朱国正听后勃然大怒,怒斥那细作诓骗于他,令人将他打入大牢严刑逼供。

    只是将那细作活活打死,得到的情报依然如故。

    就在朱国正犹豫的时候,其余细作陆续回来,说法和被打死的细作所说相差无几。

    加上在朝廷任职的高官遣人送来密信,向圣上举荐,希望朱国正可以再立新功,

    若是能够顺利斩杀,连总督洪承畴都无法消灭的张献忠,加上朝廷有人推举,那么入京位极人臣将水到渠成。

    在自信心极度膨胀之下,朱国正一意孤行,已经决定率凤阳全部的千余骑兵亲征张献忠。

    一脸愁容的张汤怀回到驻扎军营,将会议发生的一切悉数告之韩羽。

    韩羽微微皱眉,坐在一边暗自寻思:“张献忠绝非善类,目前故意示弱绝对有诈,看来朱守备是有去无回了!”

    不过对韩羽来说朱国正身死是小,但这一千余骑兵,是凤阳城唯一可以让寇军畏惧的机动力量。

    虽然骑兵对寇军优势极大,但朱国正并非名将,守成有余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