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米丽古丽没有拒绝。
至于荆谋言还有武士彟,却选择了乘坐一车,武士彟的夫人杨氏带着女儿在后面,另外乘坐一车。
“父亲,荆参军,我要跟你们一起!”武士彟次女说道。
“武尚书,让她一起来吧!”荆谋言微笑说。
当马车开动的时候,武士彟发出了感慨:“这一年以来,是我人生数十年,最精彩的一年啊!过去数十年人生,都没有这一年精彩。巴蜀数十万百姓,因为我们的努力,日子越过越好。我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百姓的日子会有如此的好,这个是想不到啊!”
荆谋言并没有在意,只是说:“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这个毋庸置疑。”
武士彟次女却有些意外的问道:“当年传说上古圣人治世,圣人离去之时,万民都会过来迎送。可是为何现在父亲和荆参军走了,却没有百姓过来迎送呢?难道,荆参军和父亲给百姓的,还不多吗?”
荆谋言摸了摸武士彟次女的脑袋,说:“武小姐,万民不会记得我们的好的。人类是最容易健忘的,很多人都是只是记得别人对他的不好,可是却很少会记得他们的好。绝大部分人,都是忘恩负义的,反而是对他有仇的会记忆深刻。我们给了万民这么多,可是他们却未必会这么想。也许刚开始会一时激动感激,可是过些日子很快就会忘记了。生米恩斗米仇,现在我想还有几个百姓真正的知道,是我们的政策给他们带来的这么好的生活呢?”
武士彟次女也是一阵无语,旁边的武士彟也是一阵无奈,武士彟毕竟见过的多了去了,自然知道这一点。虽然荆谋言和武士彟颁布了政策,让巴蜀百姓日子迅速飞速提升。不过必然会让百姓陷入生米恩斗米仇的境地,不会有几个百姓记得他们的,也许只有官场里面的人才会记得,可是普通百姓反而不会。
“当年商鞅变法,变法成功之后,秦王车裂处死了商鞅。可是当年那些靠着商鞅的军功爵制升迁上来的寒门新贵,他们却一个个都没有为商鞅求情,坐看商鞅被车裂。他们都不认为是商鞅在帮助他们,所以这个足以说明人类天性绝大部分都是忘恩负义。我们给了百姓这么多,他们反而会忘记我们,这个是注定的。”
荆谋言丝毫没有顾忌说什么百姓会忘记他们,因为经济发展越快,人类越是容易忘记。这个也许是每一个发动变革的人的结果,他们一方面打击了那些过去的既得利益者,过去的既得利益者会恨死他们。而因此获益的百姓,并不会感激他们,如果百姓只是放松了下一些,也许还会感激他们。可如果百姓获得太多的好处,他们反而会一定程度上忘恩负义,不记得自己过去的日子了。
武士彟点头说:“是啊,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当年我到处走街串巷卖豆腐,我当年的想法也就是希望能勉强活下去,甚至能找到一个大的主顾,能够跟我买很多豆腐。可是后来我卖豆腐赚了钱,就想要有更多钱,我就去经营木材。经营木材发家之后,我却发现在这个天下,商人哪怕再有钱,那在官府面前也是不堪一击。”
“尤其是当年还是天下颇为动荡,早就已经不安了。手里有兵权的,更是强横。我那个时候干脆舍弃了不少财富,去鹰扬府担任一个小小的,兵不过数十人的队正。之后这才遇到了当年太上皇,也幸好我跟****经有过不少的私人交情,这才让我跟着太上皇一路走来,走到了今天。”
“可是当我位列开国功臣,我却想着能够当封疆大吏甚至是成为部堂。一路走来,我发现我的胃口越来越大,从一个小小的豆腐小贩,到现在位列部堂也都未必能满足。现在回首之后,真是令人唏嘘。我是如此,绝大部分百姓也必然是如此。我当年也是万民之一,可想而知百姓会如何?我们给了他们财富,给了他们富足的生活,他们必然会希望获得更多。”
武士彟次女突然一阵悲剧的说:“是不是你们让他们致富了,他们的胃口将会更大很多?”
荆谋言点头说:“是的,巴蜀百姓接下来的胃口,一定会越来越大。人心欲壑难填,今年报名参加科举的人,都不下于数万,这些至少九cd是巴蜀的人。可想而知绝大部分百姓在吃饱之后,就想要有权力,想要当官了。这个也就是人心欲壑难填,再过几年,百姓不但不会称赞我们,反而会痛恨我们做的太少了。”
武士彟和他的次女也是默默无言,这次他们这次他们可真的是有几分作法自毙的可能。发展越快,人的胃口必然会跟着迅速增大,增大也都越快。发展一旦过快,现在后果来了,百姓的胃口迅速增加,恐怕绝大部分人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那种吃饱就好的生活,他们想要都一定更多更多,一旦武士彟和荆谋言没有能继续满足,这个必然会反而怨恨上了武士彟和荆谋言。
“武尚书,你是不是有些担心了?”荆谋言问道。
武士彟也是担忧,如果这么下去,他们这么做的意义在哪?他们这么做的意义还有什么意思,做得越多,最后必然会失去民心。给百姓越多,百姓发展越快,那失去民心必然会越多。这个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百姓日子越来越好,索要的一定会越来越多。这样如果一旦他们不能满足,最后被骂的反而是他们。
“最好的治理办法,也就是让让百姓一直受穷。如果百姓一直受穷,没有机会读书,没有机会当官,学习不到新知识,他们最好的办法也就是浑浑噩噩,然后日子过得恨艰苦。到时候我们随便给一点小恩小惠,他们也都会感激不尽,对于我们的小恩小惠感觉是天大的恩情。官府这样统治,才能够长治久安。”荆谋言说。
武士彟嘴角抽了抽,可是却不得不承认荆谋言这个统治方法最好。百姓如果一直受穷,那自然没有机会读书和外出去开阔眼界。没有读书和外出开阔眼界,那他们也就没有更大的**,没有更大的野心。甘愿就这么务农一辈子,然后等到官府增税,最后官府在适当减税,百姓也都会感恩戴德,丝毫不认为是官府的错。
武士彟次女很快也是无奈的说:“父亲,荆参军,也就是这样了。如果官府一直都是做坏事,一直都是盘剥百姓,突然有一天盘剥少了,那百姓必然会感恩戴德。可是官府如果给了百姓太多太多,可是有朝一日官府给的跟不上百姓的所求,那百姓必然会仇恨官府。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给巴蜀百姓的不少,最后父亲和荆参军恐怕未必能跟得上百姓的所求。”
看着武士彟如此担忧,荆谋言却反而说:“武尚书,你担心了吗?你胆怯了吗?我这么说,我并非是失去了勇气,而是我希望告诉武尚书您,今后我们的变革,一直都是在路上。我们只有拼了命的变革,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的成就大业。武尚书,浑浑噩噩混日子也是一生,拼了命努力,那也是一生。您到了今天这个地位,你大可随便浑浑噩噩的过下去,反正开国功臣的身份,足以保证你这辈子无忧。可是今后天下一切未改,天下还是那个天下,你在这个天下的意义,在于何方?”
“当年桓温都知道,生不能流芳百世,那死也要遗臭万年。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而且我来到了这个大唐,那我也就不甘心就这么浑浑噩噩混日子一辈子,这个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彻底名动天下,改造这个天下。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那足以让我青史留名。哪怕不能流芳百世,那也要遗臭万年为好!”
武士彟次女看着荆谋言这个野心勃勃的话,心里也是一阵阵的紧张。这个荆谋言可不管什么规则,他这一个完全是哟啊打破规则,打破过去旧有的条条框框,丝毫不顾及任何过去的规则。只要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荆谋言可以不择手段。这个绝对是一代枭雄,不遵守任何的道德,只要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荆谋言可以跟魔鬼合作。
不讲究道德,不讲究任何的仁义,只要为了长远的理想,那甚至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一代枭雄,如果进入了长安,不知道会卷起多大的浪潮!”武士彟次女心里也是颇有些担忧。
不过另一方面,武士彟次女对于荆谋言这样的枭雄,心里也是感觉一阵迷醉。这样有野心的男人,这样一代枭雄,让武士彟次女非常的赞赏,甚至有几分的爱慕?
武士彟接着问:“如果天下都反对我们呢?”
“宁教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荆谋言不客气的回答。
武士彟次女赶紧说:“父亲,荆参军说得对,我们也都无法回头了。既然如此,那谁敢挡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父亲,这次我们去长安,我们必须要有这颗宁教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的决心。长安可是天下核心,到处都是士族官员。如果没有狠辣手段,没有一颗决心,那我们必然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如果父亲不能下决心,不能有一颗狠辣的心,那我们武家,都要有灭门之祸啊!只有比你的敌人更狠辣,比你的敌人更血腥,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大业!”
武士彟突然感觉自己不认识自己这个女儿,这个女儿才不过是五六岁,可是居然都说出这样的话。
“真是绝配,怎么我的属下,和我的女儿,竟然都是这样的人?荆谋言,我算是被你绑架了,今后我们算是一体的了。现在整个天下谁不知道,我们是一体的?我的女儿也都被你拐带坏了,我还能说什么?不过既然如此,天下人谁敢反对,那我们也就只能够用狠辣手段应对,只有用更血腥的手段来应对了。宁教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武士彟同样抓紧了拳头。
武士彟眼里同样充满了嗜血的红光,这个时候已经无法回头。这次到了长安,那可是犹如到了狼窝里面,如果没有比这群“恶狼”更嗜血的狠辣手段,那他们必然会死无葬身之地。
“武尚书,我们到了长安之后,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谁敢挡我们的路,我们就收拾他们!”荆谋言抓紧了武士彟的手,主动恶狠狠的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章 入长安()
贞观二年初春,长安城外面迎来了一群马车。这些马车也就是从巴蜀来到了长安的荆谋言和武士彟,他们拖家带口各种的东西,终于在将近一个月的跋涉中来到了长安。这次荆谋言来到了长安,那可是要开辟新战场了,这次真正的是要到了大唐的中枢,在这群恶狼的环视之下,要做出一番业绩。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白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渭水桥畔,几人从此到瀛洲!”荆谋言高声朗读了一首诗。
武士彟好奇的问:“没有想到,荆参军你还有作诗的天赋?怎么之前在巴蜀,没有听说你去诗呢?”
荆谋言回答:“诗词,乃是小道而已,当不得大雅之堂。治国,为万民谋福,才是真正的大道。”
武士彟次女问道:“荆参军,为什么你在这里作这首诗?”
荆谋言摇头说:“这首是不是我做的,是我修改了一个人的名作,那个人名为李鸿章。”
“李鸿章?我没有听说过!”武士彟次女回答。
荆谋言接着说:“这首诗今天我改了一些,名为入长安。我们走吧!”
荆谋言跟着武士彟乘车走入了长安,武士彟身为朝廷的三品大员,并且还是吏部尚书这样的重要职位,在长安已经有了自己的官邸。这个官邸是官府配有的,凡是进入了长安任职的高级官员都可以有这么一个特权,并且位置还不错,也就是住在内城了。荆谋言直接跟着武士彟来到了武士彟的官邸。
武士彟直接邀请说:“你今后也就住在我家好了,你的六品官身份,在长安也都弄不到什么好宅子。而且住在一起,如果分居两地,那有什么事情也都不好商量。你也就住在我家,反正我们三品尚书的官邸不小,多住一些人无所谓,倒也是热闹。”
荆谋言反而玩笑的说:“我以什么身份住您这里?客人?可是哪里有长期住一起的客人?难不成,让我入赘你武家?”
武士彟无所谓的说:“你看得上我的哪一个女儿,你就娶了好了。”
武士彟次女小脸一红,说:“父亲,我才六岁,你怎么这么说?”
“哈哈哈哈”荆谋言和武士彟没心没肺的笑了。
可是李奇秀却担忧的说:“夫君,如此做不好吧?如果传出去,你可不就是要入赘了?这样您好歹也是朝廷六品,如此做传出去不好听!”
“哈哈哈哈,奇秀,你也有这样的俗人之见?我和武尚书所做的一切,哪一个不是反世俗的?武尚书何时把我当做赘婿,我也自己都没有把自己当做赘婿,别人要说就说吧,让他说吧。我们脸皮厚,不怕!反正我们挨骂也都够多了,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何况武尚书说的不错,如果分居两地,有什么重要事情无法及时商量,这样也不合适。”荆谋言摇头说。
武士彟这个建议倒也是让荆谋言认可,因为以目前的情况,如果荆谋言跟武士彟分居两地,一旦有了什么重要事情,肯定不好商量了。有些时候时间是最宝贵的,能及时商量做出应对,这样说不定能够改变历史进程。所以荆谋言不会排斥这个做法,反而赞同了武士彟这个做法,打算跟武士彟一家居住在一起。
至于说什么名声,这个荆谋言不在意了。反正这个世界上骂他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在乎这一个两个,反正又不会掉一块肉。至于说什么被骂做赘婿,这个也不是什么问题。荆谋言知道武士彟并不会真的把他当做“赘婿”,自己也不会真的认为自己也就是赘婿,那别人说什么,有什么好担心的?荆谋言和武士彟要做的这一切,也都是离经叛道的,自然不在意了。
荆谋言跟武士彟安顿好了,这样算是没有大问题。在这个长安,哪怕士族实力再高,那也不可能真正的随便下黑手。政治上的东西刺杀是没有用处的,所以荆谋言最不怕的是政治暗杀。如果政治暗杀有用,那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高官能活超过三天。士族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采用暗杀的手段,这点荆谋言非常放心。
另一头,房玄龄接到了关于武士彟来到了长安的汇报。
“房仆射,武士彟跟荆谋言来到了长安。他们已经住下来了,我们是不是要”有人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房玄龄立刻骂道:“蠢货,如果武士彟跟荆谋言出了什么事情,那谁都好会知道是我做的。别说不留下证据,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证据。何况,杀了武士彟跟荆谋言也没有用,他们背后可是巴蜀,可是巴蜀啊!武士彟跟荆谋言已经把巴蜀弄得铁板一块,甚至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官,更是一方力量。武士彟和荆谋言的靠山是皇帝,皇帝随时可以从巴蜀那里找到取代武士彟和荆谋言的人,我们杀了他不过是斩草,可是根子没有除掉,那一切没有用。”
房玄龄看着荆谋言抄袭李鸿章那首诗,然后也是有几分赞叹说:“没有想到这个荆谋言居然还有如此诗才,居然能够作诗?这首入长安,真的是向我们宣战的檄文啊!我在这首诗里面,看到了野心,看到了真正的野心。几人从此到瀛洲?到瀛洲?到瀛洲?你也想要到瀛洲,想要踩着老夫的脑袋上去吗?”
房玄龄看到了最后那个“到瀛洲”几个字,想起了几年之前,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开了文学馆。那个文学馆招募了不少的有文采的人,这个文学馆有十八学士,十八学士都是有才华的人。其中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就是当年的十八学士其中的两个。十八学士里面有像是房玄龄杜如晦这样不但精通文采,也精通政治军事谋略的治国人才。同样有虞世南这样擅长书法的名士,别的陆德明,孔颖达等等擅长经学的人才也有不少。
十八学士可是当年李世民最重要的核心骨干,是李世民的智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那些人才,很多都是从十八学士里面出身的,很多高官也是李世民幕府里面的人才。这些幕府的人才,构成了李世民执政之后的重要骨干班底。
在当年李世民招募十八学士的时候,很多人都把那些能够进入李世民幕府里面的人称作“登瀛洲”,表达了对于这些人的羡慕。可是荆谋言这个时候创作了这首诗,摆明了是要说明他是来跟房玄龄他们这些李世民幕府的人才去抢饭吃的,他也想要“登瀛洲”啊!
“这个是对于我们的宣战檄文呢!”房玄龄心里想。
当年李鸿章的那首入都,关于“登瀛洲”那句并没有任何特殊意义,只是单纯的借代而已。可是诗句这种东西也要分时代和情景,如果是荆谋言这么弄,那可是等同于向那些李世民的老臣子“宣战”,表明了要抢饭碗,也要来“登瀛洲”了。这个背后的含义,那可是不一般了。
“荆谋言,武士彟,来日方长。之前你们在巴蜀,我没有办法把你们怎么样,可是现在你来长安,那可是真正的进入了我们的地方,你们再怎么厉害,那也是单打独斗了。你们巴蜀的势力虽然能够支持,可是并不能帮你们如何,毕竟太远了。现在来到了我们的地方,看我怎么收拾你!”房玄龄想。
房玄龄对仆人说:“去,把这份荆谋言的入长安贴在家里,我要每天拜读。”
太极宫,李世民同样接到了相关的内容。
“这个诗,倒也是有些意思啊!”李世民微笑说。
长孙皇后看着荆谋言这首入长安,然后说:“世民,这个荆谋言可是在向你表示忠心呢!他表明要登瀛洲,这个不就是在向您表示忠心,希望获得您的重用吗?”
李世民点头认可了长孙皇后的说法,身处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房玄龄认为这首诗是向他宣战的“檄文”,可是站在李世民的角度,这首诗就是荆谋言在红果果的表达忠心,表达希望被李世民重用的想法。站在李世民的角度,这个荆谋言是在用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像是那些先一步“登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