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国妖-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百姓依然被困在农业上那农业物资无法得到更多的开发加工,并且反而会造成粮食等等农业物资过于价格低贱,别的手工业产品价格腾贵,最后大家一起死。

    放开人口流动的束缚,有助于发展手工业,平衡农产品价格,给百姓提供更多的手工业产品。可以拉低手工业产品的价格,拉升粮食价格,最后形成平衡。

    “好的,我马上安排人去准备,然后大量印刷相关的固定身份证。”

    荆谋言重新制定了人口流动政策,同样开始下发了下去。这个人口流动政策,彻底的给人口流动进一步的解绑,让很多底层的百姓也纷纷的感觉这个高兴。他们从此不用被强行束缚于土地上,可以流动了。可是同样也有人不满。

    “为什么要一起来办?少于十个人你们都不接受?”有人不满的问道。

    书吏只能够解释说:“根据上头的解释,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十个人以上,并且是要集体办理,不能单独分开。那是因为你们这些人贸然到了一个生地,人生地不熟的,如果没有一群同乡帮助,很容易吃亏,容易出事情。所以最少十个人一组,这样可以让你们有同乡互相帮助,不容易吃亏,明白了吗?”

    听到了这个解释,这些百姓很快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如果单独一个人办理身份证,这样确实容易像是书吏所说的,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容易被当地人欺负。如果能集体办理,然后集体行动,哪怕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确实容易被欺负。

    “嘿嘿,如果你们一个人一个人的来办理,我们还麻烦呢!你们如果能组成团队,这样一起把资料送来,这样我们填写也都方便啊!不然我们也是麻烦啊!”那些书吏也是心里想。

    这个组成团队出去,其实也是对于各方面都是有好处的。最重要的也就是可以让那些离开家乡的百姓集体出去,集体出去工作可以尽可能的组成团队,维护自己的利益。不然一个人势单力孤,很容易被当地人和雇主欺负。如果能够组成团队,这样反而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利益。尤其是目前的大唐法律制度不健全,所以还是要依赖于抱团。

    同乡组成抱团有好处,让那些商人不敢过分压榨雇员,能一定程度上维护雇员的利益。至于同样,官府的管理成本也都降低。如果这些外出务工的人能有足够的团队,到时候只要盯住团队就行了,如果出事了首先找团队的首领,首先问责团队首领,不用一个个去寻找,降低官府管理成本。这样对于接下来的管理压力也都可以放松很多,最早的体现也就是在于这些填写资料的书吏,如果能集体办理,也是填写起来轻松了很多,不用一个散人乱七八糟的来填写,这样他们工作量也都很大。

    所以综合来说在法律制度相对不健全的时代,集体出去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能保证大家有一个团队照应。

    ”荆参军,根据各州县的消息,我们益州下属各县大量百姓已经开始大量的流入我们益州的城市里面。益州城市里面的各种商人雇佣的人手也都大量开始雇佣,尤其是土木攻城的建设,更是吞噬大量的劳动力。“

    “没错,自从我们开启了益州城的重新建设,益州投资银行开始出资修建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商人同样大量招募工人。这批刚刚进入城市里面的人,他们除了少部分年轻的有一些文化,可是那些中年人却没有多少文化,都是只能够卖力气了!不过这个土木建设并没有多少的太高要求,只要有一把力气,所以绝大部分二十多岁到三十多的,都是做这种事情。”

    荆谋言感觉这个情况有些类似于后世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进入了城市。可是同样面临一个大问题,这些人口的文化水平偏低,那些太过于复杂的工作无法从事,他们只能够从事那些相对低一些的卖力气的工作。至于土木工程,绝大部分都是卖力气的,有力气做那也就可以承担了。

    所以往往那些刚刚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绝大部分第一份工作都是城市土木建设。

    “可以了,随着我们的人口松绑政策开始继续执行,到手巴蜀的各种农村的富余劳动力都会迅速涌入城市。这些劳动力他们没有多少技术,没有多少的才能,没有多少的学问,并且年龄普遍在二十三十岁,没有多少培训发展潜力了,只能够从事一些力气活了。”

    “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可以趁机吸收大量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然后趁机以最低成本来修建各种的基础设施。房屋,道路,桥梁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要用这些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建设。”

    荆谋言知道这个时候是大兴土木的最好时候,这个时候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了城市,这些人的要求并不高。他们一方面没有多少技术和才能,他们只能够从事那些体力活,这个时候是以最低代价获得最优质的劳动力的机会。并且这些人年龄大了,没有多少的培训进步价值,他们的需求并不高,只是能够比起在家务农的时候收入更多就行。

    “荆参军,我们负责户曹统计了,我们把这些建设的工程外包给了商人之后,其实比起我们官府征发徭役还要低廉了很多。真是没有想到,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们官府征发徭役,表面上看是没有花费,可是因此损失的不在少数。哪怕官员不趁机贪财,可是那我们的办事效果也都很差。可是再次用让商人来负责,他们召集工人的速度比起我们快了好几倍,并且各种花费少。我们让商人去负责修建,比起我们发动徭役还要节省了一半,可是速度却快了几倍。同样的钱,我们可以修建更多一倍以上的土木工程量。”

    “并且,并且修建速度快了几倍,这些房屋可以尽快产生租金和道路的收费,回款更快了。现在我们巴蜀,很快就要再次迎来了第二次土木工程建设的高峰。第一次高峰是在一年之前,那次是兴修水利。可是这次是兴修各种道路房屋,更进步了。”

    一年迎来了两次建设高峰,如果说第一次建设高峰是兴修水利是为了维护农业生产。而第二次建设高峰,是为了将来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在短短一年之内,巴蜀从一个农业化的地区,开始进步到了农业到工商业转型期。

    当然目前也不是工商业时期,只是一个转型。在这个转型期,大量修建房屋,道路,还有各种的土木工程,那是为了将来工商业到来的时候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让工商业发展更平稳更迅速。可以说是荆谋言彻底的把过去的农业化社会强行拉升到了农业和工商业的转型期,直接提升到了数百年之后才有的情况。

    荆谋言直接让唐朝初期的巴蜀,直接进步到了宋朝时期的工商业大发展的时期,历史进程一次提高了数百年。甚至荆谋言有信心做的比起宋朝更好,因为他对于工商业发展有更多的经验,不至于会跟宋朝一样没有任何准备的就迎来了变革。

    他如此拼命的修建各种基础设施,其实也就是为了更平和的让商业发展。大兴土木不但可以减缓商业发展带来的农村大量劳动力失业,并且可以为了将来的工商业发展和迅速城市化提供基础。有了道路和房屋,人口和物资流动将会更迅速。

    “大家记住,未来几年,将会是我们巴蜀发展最快的时候。接下来大家只要能继续源源不断的修建道路,修建各种的房屋等等的基础设施,让人口和物资可以更快速的流动,这样可以奠定未来的快速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是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所以接下来几年大家只要萧规曹随,继续主动建设基础设施,那也就可以保证无恙了。”

    “尤其是目前的人口情况,劳动力成本花费很低,这个时候不尽快建设,那在过一些日子可就晚了。反正目前人力成本最低,不使劲用,那我们过了这个时候,可就每用这个好处了。以后我们全国的各种人力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高,不趁着这个时候使劲挥霍,那还等到何时?”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二十二章 摊丁入亩() 
荆谋言仔细看了看这些下面送来的统计资料,还是依然摇头说:”人工不够,人工依然不够啊!现在凡是来多少人,居然都被很快雇用完了,这样我们根本人工不够用。用人成本依然太高,人力资源太过于稀缺,是制约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桎梏!“

    可是旁边的书吏却依然苦笑解释说:”荆参军,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啊!我们现在也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我们天下乱世刚刚结束,人口本来就少。可是随着我们巴蜀的新政推行,到处都是缺乏人力,我们人少,人太少了。“

    “没错,我们官府想要招人都不够了,何况是民间!”“虽然现在人力看起来多,可是总体还是不够的!”“不够,太缺乏人口了!”

    各部门的官员都分分别汇报了缺乏人口,发展手工业要人口,修建土木设施需要人口,甚至各种各样的行业,到处都是人力缺口,如果这么下去那巴蜀根本无法满足人口需求。

    “哎,乱世刚刚结束,人口还没有能恢复。可是巴蜀的新政前?反而要吞噬大量的人力资源,现在的巴蜀简直是把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了!”荆谋言说。

    荆谋言这话其实也是不错的,目前的巴蜀其实也就是这样了。很多妇女也都开始从事各种职业,这些职业过去其实都是男人在做。不过由于目前巴蜀发展太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男性劳动力已经有了惊人的缺口。而出去工作所带来的收益比起在家传统纺织收益还要高,再加上益州大都督府对于妇女出去工作,采用了不公开支持,可是却暗中支持的方法,这样大量的妇女也都开始从事工作。

    所以说把女人当男人用,这个也不为过。可是哪怕如此,人口资源还是太缺乏了,缺乏到了让官府都头痛的地步。

    “我们去哪里变出人口啊?”荆谋言骂道。

    在乱世里面杀一个人很容易,一瞬间的事情,一把刀挥舞几十条人命可能都消亡了。可是在盛世恢复人口,却不是那么简单的。盛世恢复人口,从十月怀胎到成长成丁,要十几年的时间啊!杀人一瞬间,养人十几年,这个没法比的。

    这个时候乱世刚结束,可是随着荆谋言这么“瞎搞”,本来大唐啊初年就已经严重缺乏的人口,更是进一步产生了惊人的缺口。

    “这个人口必须要尽快恢复,不然我们接下来将会面临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刺激百姓生育,虽然目前已经很难快速追赶,可是我们却必须要刺激百姓的生育**,并且要解决生育的后顾之忧,这样我们才能为了将来发展提供基础。”荆谋言直接对各位官员说。

    荆谋言让这些基层的书吏一个个汇报,说说有什么方法可以刺激百姓生育。

    “荆参军,过去我们朝廷刺激百姓生育,无非是用过去的均田制的方式来进行刺激。可是自从我们巴蜀的新政,均田制已经均田制已经嗯,均田制已经无法能成为刺激百姓生育的原因了。”一个书吏首先说。

    书吏没有明说,可是包括荆谋言在内的所有人,其实都已经明白自此用巴蜀新政之后,大唐的立国制度均田制在巴蜀其实已经事实上的名存实亡。均田制是建立在人口男丁分配土地的情况下,也就是说生育越多男丁,后代可以获得土地越多,这样百姓生育**也都会大增。

    可是什么事情就怕对比啊,这些百姓进入城市“务工”,每年的收入都比起耕种多了不少。在城市里面工作,两三个月的收益,比起在农耕一年都不少了。再加上巴蜀已经给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解绑”,让人口可以开始流动。

    这样的情况下百姓没有理由为了多获得土地而去多生育,因为耕种土地的收益太低,比起去从事务工少太多了。什么事情都怕对比,自从荆谋言新政之后,百姓务工的收入大增,农业收入本来相对还可以的,可是有了更好的收入,谁还会为了那点钱去拼命啊!

    “这个其实也就是这样了,人心都是欲壑难填的!本来种田收入还是可以的,可是在更高收入面前,这个明显不够了。欲壑难填,谁不都是这样?看来说什么百姓会感恩,完全是瞎话。有了足够的利益,他们会想要更多,不管是什么人都是这样。”

    荆谋言很看清楚的,百姓本来所求不多,可是当食物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他们会要求更多。这个是人类的必然的,欲壑难填是绝大部分人类的劣性根。

    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后世基层工作难做的一个原因,当年百姓只是席位吃饱不饿死就行了。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百姓所求越来越多,不再是吃饱就行了,所以基层工作官员没有能及时满足,所以越来越难做了。

    “均田制,既然已经名存实亡,那我们怎么能够刺激百姓去生育?‘荆谋言问道。

    很快有人回答:“百姓不敢生育的原因还有一个,那也就是我们大唐的计税的方式。我大唐的计税方式是按照人口和土地综合,是人口和土地分开。可是自从荆参军实行了新的一条鞭法之后,可是并没有真正能够合并人口和财富的税收。也就是说只要这个人存在,那还是要承担相应的徭役税赋的。换句话说户口存在那也就要收税。”

    “这个也是制约百姓生育,甚至隐瞒户口的原因之一。”

    荆谋言明白了,主动说:“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我们再次改改,把过去的人丁税赋摊牌到田亩里面。实行摊丁入亩,凡是今后我们百姓愿意放弃均田制授田的,我们官府将会给予一定补偿,算是不再授予土地了。”

    “而不要土地的,我们将会不收取日常的丁口税赋。这些丁扣上税赋将会摊派到各种土地拥有者和使用者身上。这样只要愿意放弃土地,或者是把土地出租出去,都可以把自己身上的人丁税赋转移到使用者身上。”

    荆谋言打算按照后世的清朝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给人口解绑,用来刺激手工业发展。摊丁入亩表面上看税赋没有减少,可是?等于是把那些没有土地的人丁的税赋转移到了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身上,这样算是给人口解绑了。

    这样那些没有土地的人可以更大程度的解绑,让他们更敢于生育,并且这些人口可以去从事手工业,从事各种别的行业,不会再次因为丁口的税赋而瞒报户口甚至是不敢生育。不过荆谋言并没有彻底要求放弃土地,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的百姓还不至于彻底放弃土地的想法。不过,正因为如此,这个时代实行摊丁入亩的方式,阻力是最低的。

    那些益州官员也都见怪不怪了,反正他们益州大都督府下属的所有官员,都知道荆谋言在做什么。这个完全是在改变朝廷法度,通过各种方法“绕过”这些所谓朝廷的规则,故意钻朝廷的漏洞。可是他们去不会说什么,反正他们这帮家伙这种事情也不是做了一次两次了,已经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这个益州大都督府下属各级官员,是怎么形成这个利益集团的?不就是在通过了钻孔子,钻唐朝各种法律制度的漏洞,然后这才硬生生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横跨官僚,工商业,农民为一体的庞大利益集团吗?官员因为钻制度漏洞,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收入,获得了更多的政绩,财政收入各种政绩纷纷蹭蹭的往上涨。

    商人获得发财,工人获得就业,农民获得丰收,甚至各种书吏捕快也都获得相对稳定和长远的收入。整个益州大都督府都是靠着钻朝廷制度漏洞形成的庞然大物饕餮巨兽,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既然已经形成,那也都不会介意继续钻漏洞了。

    “钻吧钻吧,钻得越多,我们获得的好处也都越大。到时候我们一起升官发财!”不少官员心里都这么想。

    这帮政客的想法也就是这样,只要能获得好处,那他们的思维开放起来让很多人都感觉可怕。政客是没有立场的,只要获得好处,他们不介意把一切制度漏洞使劲钻。中国最精英的人才都是在官场啊,一大群政客打着思维僵化的形象,在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已,完全是在装傻。

    ”草拟公文,今后把所有朝廷的人丁税赋,摊派到土地上。“荆谋言说。

    “是!”负责公文草拟的书吏赶紧回答。

    公文下发张榜公布的时候,很多百姓都不太理解这个什么政策。

    “这个朝廷是什么意思?说什么只要我们愿意放弃土地,朝廷将会给我们补偿?”“是啊!这个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放弃土地?”“不会吧,我们的土地,怎么能够放弃?”“我们不是拥有土地所有权吗?我们出让使用权还不行吗?”

    很多百姓对于这个摊丁入亩的政策不太明白,因为一方面说放弃土地就可以获得一次性的补偿。当然对于那些百姓来说还是不会选择放弃土地的。

    “算了,还是不要放弃土地,毕竟这些土地是我们的根啊!”“没错,如果以后我们在外面闯荡失败,我们也可以回家种地!”“是的,反正留下土地,还是有着根基的!”

    绝大部分百姓跟后世中国农民工差不多,都是依然不肯放弃土地,宁可保留土地在乡村,这样到时候自己可以在城市里面闯荡不下去,可以回到农村去耕种,留一条后路。当然这个想法也是无可厚非,可是荆谋言的政策重点不在这里。

    “放弃土地之后,朝廷不会征收任何丁银,丁银将会被摊派到各自所拥有的土地上。不拥有土地,那也就不用缴纳丁银,土地出售之后,自身丁银也将会随着土地出售而转移。土地长期出让使用权,丁银将会转移到长租方。”

    “这个是不是说,今后我们的只要没有土地,那也就不用征收徭役了?”“按照这个政策的说法,也就是这样,今后我们人丁的税赋都会被摊派到土地里面,如果我们放弃了土地,或者出售了土地的所有权,那我们也就可以免除丁银了。并且,如果我们把土地的使用权长租出去,同样也都可以把我们的丁银转嫁给使用的人。不过要长租五年才行,长租五年以上凭借契约才能转嫁,短租不行!“

    很多百姓都不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