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国妖-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参军,我们不是要造反。只是家族里面几个年轻人不听话,我们把他关起来了。这个有何不可,这个是我们牛家的家事。”牛家族长赶紧说。

    荆谋言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来到了那几个年轻人身上,这几个年轻人身上都有一些伤,明显是被私自惩罚了。这个也许在后世是不合法的,可是在古代家族长辈惩罚晚辈,那是合理合法的。当然只要不打死不打成重伤,那也是可以原谅的。甚至哪怕被打了,作为晚辈还不能去告状,这个是古代法律维护长辈权威的一个重要体现。

    “你们想要出去闯荡吗?’荆谋言问道。

    “荆参军,我们本来想要出去闯荡,因为巴蜀现在到处都是赚钱的地方,我们想要出去闯荡!”几个不过是十五岁左右的青年说。

    在古代普遍参加工作早,所以很多在后世半大孩子,都会出去做事情了。

    “你们为什么不去呢?”荆谋言问道。

    “被家族长辈抓回来了!”

    荆谋言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说:“你们如果想要去闯荡,那也就去闯荡好了。我在这里也都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们的,我也就送你们一首诗好了。”

    “男儿立志出乡关,大业不成誓不归。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是青山!”

    周围一些略懂文化的人,也都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因为这首诗其实并不复杂,其实已经非常接近于白话文了。所以他们哪怕只是粗铜文墨那也都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也就是在劝说他们可以出去闯荡事业,不用在乎什么家乡的牵绊。

    甚至哪怕死在了外面那又如何,人生处处是青山,可以作为葬身之地,完全不用在乎什么埋骨故乡的说法。

    在场的人都认真的看着荆谋言,这首诗的含义跟古代人的思想几乎是格格不入。古代人讲究的是留守故乡,而不是出去闯荡,毕竟这个是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不支持出去闯荡。至于另一方面,那也是席位能够埋骨故乡,桑梓地也就是故乡。可是荆谋言这首诗反而是在强调这不用在意什么落叶归根,死在哪里都可以,人生到处都是青山。

    这样的行为,跟古代人的思想完全不一样。荆谋言其实也是知道的,其实他这首诗也不知道最早的原作者是谁了。最为人出名的也就是新中国开国领袖曾经引用更改过,后来传说是日本西乡隆盛或者是印月和尚的诗句。不过具体是谁的,荆谋言不用多管,他只要知道可以引用就行。当然他也是改了两个字而已!

    荆谋言拍了拍这几个牛家的晚辈,这个一副是好像非常和谐的样子,丝毫看不出这里刚刚爆发了一次一百多人的械斗。

    听到了荆谋言这首诗,那几个牛家的晚辈也是非常的犹豫,虽然对于外面的世界非常的期盼。对于那些传说中的成功人士都非常的向往,可是面临各种的家族的压力,也是非常的担忧。

    荆谋言理解这些情况,其实这个巴蜀,其实跟当年后世中国有很多相似。尤其是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当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体系开始迅速转变。新思想和旧思想在迅速的冲突,迅速的碰撞。年轻人看到了外界的花花世界,甚至听说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都纷纷想要去闯荡,认为自己可能成为这个“成功人士”。

    可是家里面的长辈,却因为各种原因,不同意如此。尤其是这些家里面的长辈很多都是刚刚经历乱世,最期盼的也就是稳定的生活。这个乱世刚结束,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去继续冒险。而这些跟着去闯荡的人,都是在乱世里面流离失所,其实早就已经是居无定所了。

    其实思想也就是这么奇怪,年龄大了的那一代人,他们出生在乱世之前,曾经享受过安定的生活,也经历过乱世,知道平淡生活来之不易。,于这种“平淡”生活非常的向往,对于土地非常的眷恋。可是那些年轻一代却不同,他们要么也就是乱世开启到时候还小,甚至有些是在乱世里面出生。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于所谓“故乡”的眷恋,并没有多少。而且哪怕出去闯荡有危险,可是闯荡的威胁再大,也比乱世里面安稳太多。在乱世里面成长,成人之后乱世结束这一代人,不缺乏勇气和胆魄。

    他们甚至没有适应定居的生活,从小的记忆里面很多都是跟着父母在流离失所,到处跑到处逃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其实对于土地和故乡并不是非常有感情。因为他们说不定其实骨子里面根本没有故乡的概念,从懂事起就在乱世,如何能真正对故乡有感情呢?

    所以他们对于出去闯荡,并没有什么认为不可以的。这个世道再是艰难,难道还能够艰难过乱世吗?连乱世都度过了,那还能够烂到什么境地?这种出身于乱世,可是还没有成熟乱世就结束的年青一代,是非常有魄力的。再加上荆谋言创造的这些机遇,让这些躁动的年青一代非常的希望能创造事业。

    其实对于这个“埋骨何须桑梓地”,其实也是荆谋言的感悟。他作为一个给人“挖坟”的人,他考察过的传统坟墓也都不说了,他还考古过古战场,这些古战场的白骨累累。这么多年他也是有所感悟了,对于埋骨他乡其实也不是不能够理解的,甚至他也都看开了。所以虽然他穿越了,对于埋骨另一个时空,也都感觉无所谓。

    “可是可是”

    荆谋言再次问道:“可是什么?你们是担心家族吗?担心家族的长辈吗?”

    那些年轻人纷纷点头,表明自己也就是这么一个意思。他们担心家族长辈,担心自己家族长辈的阻止,这个是最担忧的。

    荆谋言也都明白,这个情况哪怕再过很多年,依然一定程度存在。年轻人希望闯荡,可是父母却非常的担忧,反而各种阻止。甚至进行各种“道德绑架”,说如果不听父母的,那也就是“不孝顺”。按照中国传统,听父母的话,那也就是孝顺的唯一标准。如果不听父母不听长辈的话,那也就是不孝顺。

    这样一刀切的标准,确实让很多年轻人也都非常的担忧。甚至同样很多长辈也都理所当然的这么认为,因为其实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哎,一代代人这么过来,其实何尝不是一种悲剧么?当年被自己父母用这样的方法压迫,不敢反抗。当自己有了后代,可是同样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压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况是这种踢猫效应呢?媳妇熬成婆,也都同样这么对待自己晚辈,悲哀!不敢反抗自己的长辈,可是同样却以此为由欺压晚辈,借用自己长辈的身份,把自己的子女当做了私有物品,然后继续延续前辈们的道路,一代代的传承这种思想束缚,悲哀,悲哀,悲哀!”荆谋言苦笑想。

    荆谋言感觉这样的事情非常悲哀,他席位能够打破这种传统的人身依附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这个社会尽快发展。不然这么人身依附,那也是非常的不合适的,这样对于未来巴蜀甚至大唐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我现在就是想要问你们,你们为了什么而活?你们是为了什么而活着,人生在世,你们这个人,来到了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荆谋言直接质问道。

    那些牛家的年轻一代人纷纷居然开始思索起来,因为这个问题非常的有“哲理”,这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到底为了什么?

    要知道这个问题,能够明白这个问题的,这个世界上也都没有多少啊!当荆谋言问出了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光是这些年轻一辈,甚至很多中年一辈,也都开始陷入了沉思。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一个个都是有了一些文化基础。

    如果他们是过去那些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他们当然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可是他们有了文化,虽然也许很多不过是粗通文墨,可是却思考的角度也都完全不同了,不再是过去那个纯粹的农民思维了。

    当现在荆谋言这句话问出来,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可是这个问题,却没有人能很快回答出来。因为这个其实本质上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这个问题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能直接回答出来?

    这个世界上,别说这个时代吗,哪怕再过一千多年的二十一世纪,又有几个人能够回答出自己的“人生观”?很多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能够直接回答的。所以足足五六分钟的沉默,依然都没有人能回答出来。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深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那我问你们,你们是为了自己的父母而活着吗?难道,你们活着,就是为了你们父母吗?你们生存的意义,也就是为了自己父母吗?”荆谋言再次质问喊道。

    所有人都纷纷摇头,这些不光是年轻人,甚至不少中年人也都纷纷摇头了。虽然他们听从父母的话,可是他们却也不会从心理认同自己生存的意义就是为了父母。因为每一个人,在内心里面都把自己当做独立的人,从心里都有着一颗独立的内心。

    哪怕再孝顺的人,可是也都不会非常肯定的回答自己生存的意义也就是为了父母。哪怕有这种人,也不是很多,在这里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回答自己生存的意义就是为了父母。

    “很好,既然你们都如此否认,那我就告诉你们你们为什么而活。你们,是为了自己而活,你们是为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生存,而不是说为了任何人。不是为了你们的父母,而是为了你们自己!你们应该,为了自己而活!”荆谋言掷地有声的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一十九章 孝,但不愚孝() 
荆谋言这句“为自己而活”,让周围的人都心神一震,感觉好像体悟到了什么,可是却说不出来。当然,如果他们能够说出来,那他们也就不是这个普通人了。能够真正明白为自己而活的人,恐怕也都不是一般人。他们虽然好像明白了什么,可是却好像也不太明白,所以心里一阵茫然,不知道怎么解释。

    “我这次来,就是希望你们明白,你们应该明白你们是为了自己而活。你们生在乱世,经历了乱世,你们通过各种手段,生存了下来。我想你们也许有些人,做过一些非常肮脏的事情,在这里我也不会去追究。因为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呢?可是你们为了生存,你们其实也都是为了自己而活着。”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人,不父母的附属品。父母生育你们,不是为了让你们做他们的奴隶,你们也都没有义务要做父母的奴隶。因为从上古以来,如果我们人类都是为了做父母的奴隶,那我们人类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你们想要出去闯荡,这个其实很正常,非常的正常。闯荡有什么好处?最重要的好处,那也就是明白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匆匆忙忙数十年的意义是什么。也许辛苦,也许甜蜜,更多的也许是兼而有之。人生不过是匆匆数十年,如果不明白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为了什么,那岂不是很悲哀吗?”

    可是也有人问道:“那不用孝顺父母了吗?”

    荆谋言回答:“孝顺,那是应该的!可是,却决不能愚孝。前段时间,有一个叫做姚冲的,他为了孝顺父亲,让自己的父亲过上好日子。不惜勒索他人,借用置换土地之时,趁机勒索官府,要求每月给予五贯钱。并且振振有词,说是为了孝敬父亲,所以他做的都是对的。这个不是孝顺,这个是愚孝。孝顺,不代表可以去勒索,不代表可以去过分索取。打着孝顺为名,趁机巧取豪夺在,这个是玷污了孝顺。“

    ”当年圣人都说过,乡愿,德之贼也!那些貌似忠良,打着善良的旗号来谋取私利,此乃德之贼也!“

    荆谋言刚说完,突然有人大喊:”荆谋言,你才是德之贼,你才是乡愿。你这个国妖,你这个口言善,身行恶的国妖!“

    这话,立刻把大家给吸引了过去,这个赫然是那个牛家的族长喊的。

    牛家的族长直接指着荆谋言怒道:“荆谋言,你这个国妖,你在这里大言不惭,对于圣人的言语断章取义,你这才是口言善,身行恶之国妖。圣人所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父永远是君父,臣子永远是臣子。身为晚辈,必然要服从长辈之言,不能稍有忤逆!你居然在此曲解圣人话语,宣扬这等无父无君之言,实乃国妖!”

    牛家族长这么喊,显然是同样用了古代儒家的“君臣父子”的理论来解读的。

    “哈哈哈哈,你如此解读,那我也有另一个解读方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认为乃是君为臣纲,也就是君王要给臣子做表率,让臣子效仿。而父亲要给儿子做表率,给儿子效仿。我敢问在场诸位,谁给自己儿子做过表率了?”荆谋言质问道。

    所有人都低头,因为谁都不敢承认自己给自己儿子做了一个好的表率了,谁敢承认自己一辈子一个错误都没有犯错?

    “你胡说!你断章取义!”牛家族长怒道。

    荆谋言同样反驳说:“断章取义都是你!”

    “你胡说,你这个国妖,曲解圣人之言,断章取义!”“

    荆谋言同样开始了对对方的质问,互相指责对方断章取义。牛家族长用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言论来说事。

    可是荆谋言同样不甘示弱,直接同样用孟子的话进行反驳。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个是亚圣孟子所言,同样是儒家正统。你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的,是牛马还是草芥?当你们用所谓的孝顺作为绑架之时,可否考虑过他们的想法,可否朕的知道他们所思所想?”

    荆谋言跟这个牛家族长在这里引经据典,双方居然都是用传统儒家的学术典籍来进行辩驳。这样让很多人都听得非常震惊,要知道过去的封建王朝,更多的是宣传儒家“忠君”那部分。

    要知道在绝大部分人眼里,儒家其实也就是讲究对于君王忠诚,对于父母要孝顺。甚至提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愚孝的说法。这个其实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特点所注定的。

    “圣人何曾让我们愚孝了?孔圣人的学生曾参,曾经因为锄禾的时候误伤禾苗,被父亲责打,当场晕厥。后来孔圣人拒绝见他,因为孔圣人从来没有提倡过愚孝。圣人所言,舜帝被父亲用小棒子责打,没有逃跑。可是被父亲用大棒子殴打的时候,却选择了逃跑。因为如果用大棒子责打,那可是要死人的。父母殴打不过是一时之气,如果真的因此打死了子女,那可是要伤心一辈子,终身无法安宁。所以,舜帝逃跑,那才是真正的孝。曾参如此冒险,并非是真正的孝顺,圣人并没有称赞他,反而是责骂了他。“

    “愚孝不是孝,真正的孝顺,那是发自内心的想法,而不是重形式。你们大可以趁着年轻的时候,趁着父母还有能力生存,独立出去闯荡。如果事业有成,那可以接父母去享福。如果事业无成,可以回来孝敬父母,这样其实不是很好吗?圣人何曾说过要愚孝了?“

    荆谋言这话,立刻刺激到了牛家族长,直接开骂:“你无耻,你无赖,你这个国妖,国妖!”

    荆谋言反问:“‘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我不管,你也就是国妖,曲解圣人原意,你就是国妖!你为了一己之私,祸乱天下,你不得好死!”牛家族长怒道。

    牛家族长想要上来拼命,可是被衙役摁住了,不能上来了。

    “嘿,你还真的说对了,我也就是为了自己的想法,这才这么解释的。不过,大家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才这么解释的吗?我们都是一丘之貉,不用多说什么了。”荆谋言心里吐槽。

    荆谋言清楚,关于儒家那些破事,其实并不怪儒家。儒家其实是很多东西都是非常庞杂的学问,关于中国的思想体系封建,并不是怪罪儒家。甚至孔子一辈子都没有能够让儒家真正鼎盛,孔子的思想其实很开明的。他并没有主张无限的拔高道德,只是提出让好人有好报,这样才是鼓励道德发展。同样提出了“过犹不及”这句名言,其实本质上是也是反对过分的思想僵化的,思想僵化了同样是“过犹不及”。

    甚至后世人提出的愚忠愚孝,这个早就被孔子和孟子喷了个狗血淋头,他们压根没有支持过愚忠和愚孝。还有被一些无知的人抨击的所谓“中庸之道”,更是无稽之谈。中庸讲究的是不走极端的做法,并不是主张妥协,更不是主张故步自封,他只是提出进步是要保持稳定,而不是激进的进步。

    甚至孔子都说“乡愿,得之贼”的名言,这个是在抨击那些到处讨好,毫无原则的乡愿,这个表面上看跟中庸是有些相似,可是中庸是有底线的,而乡愿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毫无底线的,这个也就是区别。

    至于为何儒家被后来解释成了那个烂样子,其实无非是统治者用来作为工具罢了。在古代,学术思想是统治者的工具。统治者只是会把那些符合自己利益的东西选出来宣传,那些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东西,那也就会被有意无意的掩盖和无视。甚至朱元璋还把孟子那句“视君如仇寇”的话删除了,可想而知这个不是儒家的锅,这个锅儒家不背。

    “今天,我也同样用儒家来作为工具,我看谁更高明!娘的,大家不都是这样吗?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啊!儒家这个破玩意,你们能用,我也能用!”荆谋言心里想。

    既然古代封建王朝能用儒家来作为自己通知理论的依据,荆谋言同样也可以。在后世为什么掀起了这么多研究儒家,探寻儒家本意的事情?其实不是后世多么开明,而是后世统治者变了,统治阶级变了,统治者的利益导向变了。封建时期和后世的社会体系不一样,所以同样是儒家,都能得出不同的解释。

    “说到底,这些学术,无非是一个工具罢了。我今天同样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也要用用儒家来维护我的利益,看你们能够如何?无非是比谁更无耻,谁更不要脸,谁更道貌岸然罢了。”荆谋言阴险的想。

    “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