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IBm的角力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有索罗斯的话,IBm就显然没那么起眼了。美国正朝着金融帝国转型,制造业的地位日益下降,再加上国内制造业工会不断的罢工和要求提高待遇,让资本家们更是加快了产业外迁的脚步。在未来的美国,必将是金融业的天下,而索罗斯,就是一个很好的金融打手。
等索罗斯离开之后,凯瑟琳开始统计自己公司的资产,如果将公司抵押出去的话,在加上盈利,自己大约能够拿到2~3亿的资金,如果拿出2亿交给索罗斯的话,自己还有大约千万美元用于维持资金链,这已经足够了。
送出了索罗斯,电话又响了,凯瑟琳把电话接了过来。
“埃德森小姐,一位名叫卡特的先生从香港打电话过来。”
“嗯,给我接过来。”
“好的。”
总台很快就将电话接了进来。
“埃德森小姐,事情已经谈妥了。査查良镛先生已经同意了将改编权授权给梦工厂。”
对方显然很兴奋。
“不过査先生希望能够看看改编的剧本……”
“嗯,好的……对了,那个山口百惠最近怎么样了?”
“我已经帮她们搬到了新居。她们现在生活很好,哦,对了,前几天,她们还给您寄了一封信,大概过几天就到了。”
“嗯。”
等挂掉了电话,凯瑟琳这才想起自己那还没有完成的《神雕侠侣》的剧本。
“杨过的手臂啊……”
凯瑟琳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一直纠结在这个地方……
凯瑟琳最后决定豁出去了,大不了准备两个版本,一个是有小说'就手臂的,一个是没有手臂的……
切掉了手臂的版本,就按原著来就好了,没有切掉手臂的,后面的剧情就要大幅度的修改了,这个版本,就给依靠凯瑟琳自己的手笔了。
还好,在经过了《哈利波特》之后,凯瑟琳算是练出来了,自己的文笔应该是中等偏上,写出些东西,还是没有问题的。
再说了,反正这也只是剧本而已。
接下来的几天,凯瑟琳都在构思剧情,直到索罗斯再次的过来。
“你已经考虑好了吗?”凯瑟琳首先就问道。
“是的,49%的股份。同时,我们希望ARK公司能够负担我们整个基金前几年的基本运转的费用。”
凯瑟琳摇了摇头:“我说的注资,是我个人的,而并不是ARK集团。另外,至少50%的股份。”
其实凯瑟琳说得,完全没有任何的区别,因为ARK的股权,是100%都在凯瑟琳自己的手上的。
不过,凯瑟琳并不方便让索罗斯的基金进入ARK。
因为ARK旗下的子公司的利润,都是在这里汇总,然后进行统筹处理的。
凯瑟琳一直坚信,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样对于公司的发展才是最有利的,而索罗斯的公司,始终是一个外来户。
“好的,但是我希望,您能够签订一份合约,至少在15年内,您不能以任何手段增持我们公司的股份。”
看起来索罗斯还是很担心啊……
“没有问题,而且公司前三年所需要的资金,我都可以完全负担……对了,公司的名字确定了吗?”凯瑟琳又问道。
“事实上……还没。”
“叫量子基金怎么样?”凯瑟琳说道。
索罗斯的基金,一开始是叫做索罗斯基金的。在70年代末,他才将公司改名。
“量子基金?”
“海森堡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市场总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总是在波动。在不确定状态上下注,才能赚钱。就是这么回事。”
凯瑟琳满口胡诌。事实上,她只是知道未来有名的量子基金而已,而并不知道来历如何。
事实上,量子基金最初是由双鹰基金演变而来。双鹰基金由索罗斯和吉姆。罗杰斯于1969年创立,资本额为400万美元;1973年改名为索罗斯基金,资本额约1200万美元;1979年,索罗斯将公司更名,改为量子公司。
历史上的量子基金设立在纽约,其出资人皆为非美国国籍的境外投资者,从而避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
不过对于凯瑟琳而言,她需要的是一个金融打手,且自己的攻击目标大多都在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并不用那么担心。
“你对石油投机有多大把握?”凯瑟琳问道。
“收益在50%左右,我有七成的把握,收益超过100%,我有四成把握。”索罗斯自信的回答着凯瑟琳的问题。
“我会在明年将2亿资金交给你,用于冲击石油市场,如果收益率在50%以上,我将交给你四成的收益,作为公司的资本。如果收益率超过100%的话,我将给你七成的收益。”
凯瑟琳如此对索罗斯说道。
接下来,两人就接着讨论了一下公司具体的情况,等到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一天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
“呼……”
连着忙了这么久,凯瑟琳还真有些精疲力竭的感觉,在索罗斯离开之后,凯瑟琳就瘫坐在了椅子上。
“艾尔莎,水……”凯瑟琳有气无力的躺着,而在索罗斯离开之后,艾尔莎就进来了。
“凯特,你太拼命了。”
凯瑟琳喝了口水。
“没办法,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原来的时候还好,但是现在,很多事情都必须要亲力亲为,所以凯瑟琳总是累得半死。
“不过现在倒是好了。”
凯瑟琳笑了笑。
“至少,该忙得事情都过去了……”凯瑟琳喝了一口水,“也许……去度个假怎么样?例如我们上次还没有去过的澳洲?”
:
第187章 去度假吧()
第187章去度假吧
11月,天气已经开始转凉了,但是太平洋上,却是如此的安宁和舒适。
轮船离开美国本土,驶向了太平洋的深处,而最后的目的地,就是凯瑟琳上次没有去成的澳大利亚。
在这个没有多媒体的时代,船上显然是很无趣的。
《资本论》放在床头,这本被看了一半。事实上,凯瑟琳已经看过了很多次。
马克思说得的确很有一套,也很管用,无论东方西方,对于马克思的评价都很高。
而放在另一边的,则是刚刚被翻看完的整套的《春丽传》,街机一投入市场,就受到了热捧,走过了,投个币,然后就可以酣畅淋漓的玩一盘游戏。最重要的是,花的钱还不多。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如此,《春丽传》的销量还不错。当然,这大概也与街霸这个游戏有关。
在一份问卷调查中,玩家们最喜欢的还是《超级马里奥》,排在第二的是《魂斗罗》,第三位的,就是《街霸》,由此可见,格斗游戏似乎还挺受欢迎的。
而凯瑟琳此刻,却是在看报纸,而且一边看着,还一边傻笑。
而在一旁,艾尔莎把泡好的红茶放在了凯瑟琳的身边。
“在笑什么?”
虽然艾尔莎是凯瑟琳的女仆和秘,但更多的,则是凯瑟琳的亲密的朋友。
“如果铁路是国有的……”
凯瑟琳发笑着,然后把报纸递给艾尔莎。
“对了,还有这份报纸,连着一起看。”
凯瑟琳又找出了另一份报纸。
“历数国有企业的十大罪状?”
很显然了,这是两份唱对台戏的报纸。
——在上船之前,凯瑟琳为了避免自己无聊,无视,就买了一些报纸过来。
但是她却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够看到这个有趣的铁路之争。
美国铁路在21世纪的时候,都是国有企业。
在1971年之前,铁路则是私有的。
私有铁路导致了美国铁路业的萧条,这个萧条,在1969年达到了一个低谷。
这也导致了美国13万公里的铁路被拆和被毁的直接原因。
为了解决铁路困顿的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在1971年成立了国家铁路客运公司National…Railroad…Passenger…corporation,这时候,铁路混乱的场面才逐渐的平息下来。
在现在,政策已经有些苗头了,有些既得利益者就忍不住跳了出来。
“真想不通,铁路现在亏本亏得这么厉害,为什么还有人反对呢?”凯瑟琳觉得真是奇怪。
“美国的铁路这么糟糕吗?”艾尔莎显然不了解。
“是的,很糟……”
凯瑟琳猜测,主要是因为现在才是1966年吧,所以有些人可能还对铁路抱着幻想
“不过按照报纸上说的,如果铁路全部国有的话,也不一定能够盈利啊……”
艾尔莎看着报纸,却没有如同凯瑟琳这样毫无形象的大笑起来,而是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国有企业从来就不是赚钱的国有企业从来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服务的”
凯瑟琳一副“我是专家”的面孔。
“国有企业本来就应该用来承担社会义务的,如果我们的国有企业都开始盈利的话,那我们就不再是“自由世界”了,而是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了。”
说道自由世界,凯瑟琳觉得有些奇怪。
现在,苏联一直宣扬的是,“我们是民主的”,而西方世界的口号则是“这里是天堂般的自由世界”。
民主不是西方用来攻击他国人权的利器么?不过照目前的各国的形式来看,似乎并不是这样,在西方世界,宣扬民主的反而是少之又少,而且很有可能会被当成是苏联的同情者,或直接被认为是克格勃的间谍……
“我们去了悉尼之后,应该做些什么呢?”凯瑟琳翻看着阅读指南。
“大堡礁也许会又有趣?也许堪培拉会很不错,那儿不是叫做‘艺术之都’吗?”
艾尔莎在之前已经看过了一遍那本旅游指南。
“大堡礁是必须要去的。”
凯瑟琳说道,“悉尼也是必须去的。也许我们还能去看看还没有建成的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虽然计划在1962年玩过,但事实上,却拖延了超过十年的时间,花费了超过预算五倍的资金,才最终完工。
在凯瑟琳看来,悉尼歌剧院确实有烂尾楼之嫌,只不过这个烂尾楼最后还是完工了。
“艾尔斯巨石也必须去。”
所谓的艾尔斯巨石。就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那块平顶的红色巨石。
这块石头底面呈椭圆形,形状有些像两端略圆的长面包,位于澳大利亚中北部的艾丽斯斯普林斯西南方向约340公里处。
凯瑟琳上辈子听说过的地方,就是艾尔斯巨石这块红色的时候,还有悉尼歌剧院和大堡礁这三个地方了,不过旅游景点上面介绍的经典还有很多,不过在凯瑟琳看来,自己最主要去的地方,主要就是这三个了。
“我们先去悉尼,然后去堪培拉,最后去艾尔斯巨石,等回来的时候,我们就去大堡礁。”
在凯瑟琳看来,大堡礁应该属于压轴戏,所以应该被放在最后。
凯瑟琳认为,最好的东西,应该是放在最后,这才是王道。
毕竟,大堡礁可是“人生必去的第二的地方呢。
凯瑟琳本来还想试试看澳大利亚的民族服饰,但是……这衣服比台湾的民族服饰还坑爹。
“堪培拉的都市设计通最好o过一个公开的国际比赛而采纳方案,比赛收到137个设计,结果由美国建筑师格里芬赢出,这位设计师最初描绘的堪培拉街道图是他和他的妻子共同画在一块棉布上的,这份珍贵的原作至今还依旧保留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
凯瑟琳念着旅游指南上的介绍,然后摇摇头,又把指南放了下来。
“似乎住在澳大利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
“是的。如果你不在乎那随时可能出现在你家的毒蛇的话。”
艾尔莎一下子僵住了。
“好了,艾尔莎,放松一点吧,并不是哪个地方都有蛇的,而且也不是那个地方的蛇都是有毒的。”
看得出来,艾尔莎很怕蛇。
“是的,我知道。”
艾尔莎僵直的打开了旅游指南。
“是的,我知道……”
艾尔莎脸色并不好看。
凯瑟琳说的是事实。澳大利亚的确是毒蛇横行,因为地广人稀的关系,很多毒蛇都会往城里跑,出现在居民的家中,也是常事。
凯瑟琳耸了耸肩,然后拿起着装着红茶的杯子,然后轻轻的啜了一口。
“似乎还能去墨尔本看看?”
凯瑟琳又想到。
墨尔本是在堪培拉之前的临时首都,也是一个大城市。
“唔……也许还能去西海岸看看?”凯瑟琳想着。
“我去洗洗脸。”
艾尔莎突然站了起来。
“好吧。”
凯瑟琳又拿起了报纸,然后躺在了那张双人大床上。
“被屠杀的印第安人的灵魂在哭泣……”
凯瑟琳摇摇头,反种族主义居然把印第安人的虎皮给扯了出来。
凯瑟琳翻过了美国的这段黑历史,下一段新闻是有关娱乐界的。
“究竟有多少好莱坞影星是瘾君子?”
美国毒泛滥,连菲尔普斯都吸**,这还有什么指望?
凯瑟琳翻过新闻,却发现这报纸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了,她索性有把《资本论》拿了起来。
这一次的旅途,是凯瑟琳和艾尔莎的两人之旅,当然,保镖凯恩,还有他的一帮属下,都忠实的跟在后面,他们主要是帮着搬运行李,以及安排行程。
事实上,在澳大利亚的治安,还是比美国要好的,虽然早年来到这边人,大多是罪犯,但就目前而言,澳大利亚的人素质还不错——当然,所谓的素质只存在于“白人社会”。
澳大利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为白澳,就是因为种族主义的倾向太过严重的关系。不过凯瑟琳这辈子也算是白人,她大概是毫无压力的。
当踏上悉尼的土地的时候,艾尔莎还是一副紧张兮兮的样子。
“艾尔莎,蛇其实并不可怕……”
说实话,凯瑟琳也很怕蛇,但是只要不是蟒蛇,又或者是毒蛇,凯瑟琳就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了。
悉尼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澳大利亚最大城市和港口。
“看悉尼大桥”凯瑟琳拉着艾尔莎的手,然后朝着海湾的另一边望去。
“艾尔莎,你看,是不是很美的样子?”凯瑟琳尽量的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嗯。”
悉尼大桥,也是悉尼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只不过悉尼大桥的旅游项目——最主要就是攀登——要在1998年才会出现,所以暂时是没有什么想法了。
“也许我们可以去玫瑰湾看看?”
可惜,现在还没有悉尼奥运会的徽标,那东西要等到2000年才会出现。
“对了,维多利亚女王大厦也不能忘了。”
澳大利亚可玩的地方很多,而且这里真的是地大物博,凯瑟琳给自己预订的假期是一个月,她完全有时间,可以在这里优哉游哉的好好玩玩。
:
第188章 在澳大利亚()
第188章在澳大利亚
“看,那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大厦”
在酒店放下行李,凯瑟琳看着窗外的一栋建筑物,然后指给艾尔莎看。
“维多利亚女王大厦,简称QvB完成于1898年,建筑本身是圆顶的罗马风格结构,原本的用途是作为市场及办公室,但是由于自60年代开始倾斜,政府正在考虑拆除这一历史奇迹。”
艾尔莎看了看旅游地图上的介绍。
“看起来人还真多。”
开始了看着不少人都围在那楼旁边。
大家都在考虑最后看一眼这个历史遗迹吧?
事实上,凯瑟琳去日本的时候,也曾经抱着这个心思。
“等吃了午饭,我们也去看看吧”凯瑟琳建议着。
“嗯。”
她想着能在这个遗迹被拆除之前,再看一眼,不过凯瑟琳并不了解澳大利亚的历史,这栋楼其实并不会被拆除,而是会被修复和改造,最后成为百货大厦。
由于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凯瑟琳也懒得出去再去找酒店了。
“在悉尼,不论你是哪国人,几乎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从希腊、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的风味,泰国、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印尼等亚洲国家的料理。主要的风味美食集中在中国城、岩石区、巴尔曼、莱卡特、达令赫斯特、新城、英皇十字区……嗯,中国菜已经吃过了,我们晚上就去那个……岩石区好了,明天去巴尔曼和莱卡特……”
凯瑟琳为自己这几天的行程做着打算。
“对了,待会儿我们去完维多利亚女王大厦,就去看看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
艾尔莎有些奇怪,因为旅游指南上面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
“是的,不过还没有建成……唔,外观应该已经弄得差不多了吧……”
凯瑟琳想着,似乎是最后的内部装修花去了7000多万美元,不得不说,某些工程人员的漂没手段实在是不怎么样,吃相也太恶劣了一点。
午餐是一顿很平常的西餐,凯瑟琳依然是喜欢全熟的牛肉,虽然硬,但是凯瑟琳就是喜欢那种硬硬的口感。人的牙齿本来就是用来咀嚼的,如果每餐都喝稀粥,那还要牙齿干什么?
不过艾尔莎倒是没有凯瑟琳那么偏执,她吃的是七分熟的牛肉。
等吃晚饭,两人就来到了大街上,而凯恩,则忠实的跟在后面。
虽然澳大利亚是地广人稀,但是在悉尼这个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却依然是非常的热闹。
现在已经是11月了,南半球已经进入了夏季,街上到处都是清凉装扮的旅客。
在维多利亚女王大厦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凯瑟琳就和艾尔莎来到了悉尼歌剧院的所在。
只不过现在,这个悉尼的标志性建筑物却依然不允许入内,这个地方还需要6~7年的时间才能够全部完成。
远远看上去,悉尼歌剧院已经有了将来的风采,也难怪这个烂尾楼以后能够成为悉尼的标志性建筑物了。
如此奇特的建筑物,真的是让人印象深刻。
在凯瑟琳看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