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开美利坚-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程序员,相对于十几年之后的,根本是大不一样。

    事实上,凯瑟琳的c语言和程序编码,已经彻底的改变了这个时候的电子业。

    就拿dEc公司来举例子吧。他们开发的PdP-8的计算机,其内存大小为4KB,如果要输入程序的话,键盘神马的,根本就是浮云。

    ——必须要用打孔的纸条或者卡片让电脑读取这些孔,然后才能记下这些数据。

    在凯瑟琳看来,这样的电脑,根本就不叫电脑,叫坑爹还差不多。

    这也是为何凯瑟琳的个人电脑一出来之后,就如此受到欢迎,用打孔方式的编程和输入指令,那慢的速度,简直是令人发指。

    用电传打字机冒充键盘,似乎也能行得通,但是绝对没有凯瑟琳为个人用户量身打造的电脑更好——尽管那还只是一个大号的文曲星而已。

    在暴雪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被招募进来的程序员,还很茫然。

    他们拿着自己的小箱子,里面是制作成纸带和卡片的打空的编码。

    拥有数十条编码的程序员,就已经不错了,而拥有数百条编码的程序员,则是少之又少。

    他们以为自己的编码能够大展身手了,可是在来到这里之后,他们却陡然的发现,自己手上的那些编码纸条,完完全全就能够扔了。

    用纸片儿当输入设备的计算机?坚决不要

    然后,凯瑟琳还做了一件事情,更让这些程序员目瞪口呆,那就是她将c语言的源代码等等一系列的必须注意的事项全都写成了一本册子,然后交给他们使用。

    这让程序员们有些无所适从。

    事实上,在“未来”的1981年,这个世界第一份软件专利申请才得到批准。在此之前,软件的源代码应该是有著作权的。就是说,如果把别人的代码直接拿来用,是不合法的。虽然那时许多源代码都是附赠,但是如果把这些源代码或者生成的程序再卖出去,也是会有法律上的麻烦。

    那些程序员们手握拥有著作权的软件编码,以为自己能够叱咤风云,但是在来到了暴雪之后,却发现事情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

    事实上,在软件有了专利之后,“曾”造就了一大批软件巨人,比如微软,就是趁此而起的。

    不过,在保护软件专利的过程中,也曾经有过矫枉过正的情况。曾经有一家c编译器制造商,把库函数的名称都注册成了专利,其他公司只能在自己提供的函数名称前面加上前缀。

    暴雪制作的游戏,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基础之上的。

    虽然这样的游戏和《超级马里奥》之类的,几乎没有可比性,但是耐玩度却很高。

    尤其是《贪食蛇》、《俄罗斯方块》之类的游戏。

    在玩了几个在小霸王平台上颇受欢迎的游戏之后,凯瑟琳就开始考虑其他的事情了。

    “桑德斯,我觉得我们应该再成立一个部门,专门用来开发软件。”凯瑟琳说道。

    桑德斯点点头,这似乎的确很有必要。

    “可是把这个部门放在哪里呢?暴雪公司似乎有些不太合适。”

    凯瑟琳点了点头。

    “放苹果公司下面吧。我们这次不仅仅是要开发软件,而是要开发另一个东西。”

    凯瑟琳神秘的笑了笑。

    “另一个?”

    “对,我们需要一个操作系统。不是微软电脑那种简单的程序,而是一个真正的能让我们所有的程序都能够在此之上运行的一个软件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调用系统资源,然后运行我们所需要的程序,而这个平台,就将成为一切的根本。”

    桑德斯勉强听明白了。

    “在这边的程序员,已经基本上适应了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编程。我们可以从暴雪抽掉一批过去开发软件,我想这完全没有问题。”

    的确,外面的程序员还需要适应,但是在暴雪呆了数年的程序员,却也已经没有了那个顾虑。

    凯瑟琳在传统行业并没有什么优势,因为美国本来就是世界上的霸主之一。而且他们的科技发展速度一项是世界领先的。

    凯瑟琳在这方面完全没有信心。

    但是在现在的这种高精尖,特别是电子产业,凯瑟琳的作用确实非凡的。

    因为她能够帮助技术员们指明大的方向,让他们少走弯路,而且凯瑟琳还能够用自己那对于电子领域的知识,来告诉他们一些可能遇到的难题。

    “对了,我们的操作系统叫什么呢?”

    凯瑟琳突然停了下来。

    doS?

    太俗气了吧

    既然作为自己的操作系统,没有一个拉风的名字,怎么可以呢?怎么能就叫“磁盘操作系统”doS这样的名字呢?

    “我们在出产Z80之前,曾经有一款已经被放弃的cPU计划,叫做FanHan,叫这个怎么样?”

    有些拼音的感觉,凯瑟琳摇了摇头。这样的名字完全听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叫windows?

    凯瑟琳绝对不干。

    叫什么都好,只有这个坑爹货不行。

    Unix?Linux?

    不行,有些俗气了。

    红龙?

    听起来很拉风,但绝对不合适

    “呃……不如……叫Phoenix?”

    Phoenix,凤凰、不死鸟。

    相对于有贬义的“龙”,这个词貌似不错。

    “我们的操作系统,就叫Phoenix”

    凯瑟琳笑了起来。

    菲尼克斯,这名字听着真不错,而且寓意也很好,给人一种神秘的气息,但是又不失时尚。

    “这名字不错。”

    桑德斯也点了点头。

    ……

    本章部分内容向万年太监范中。出公公致敬。

    :

第106章 小沃森的烦恼() 
“那关于我们的大型机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实行?”桑德斯突然又问道。

    凯瑟琳愣了一下。

    “大型机?超级计算机?”

    桑德斯点了点头。

    “没有超级计算机的话,我们始终是进入不了主流……个人电脑的配置,实在是太弱了。”

    凯瑟琳点点头,的确如此。

    “你看看,我们如果要把西摩·克雷挖过来,怎么样?”

    桑德斯愣了一下,这个事情和自己说似乎有些不太合适。西摩·克雷论声望和社会名声,都比桑德斯强,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但是想了想,他却说道:“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时候。我看得出来,西摩·克雷对于超级计算机拥有一种狂热的情感,只要能够放出足够的权限给他,我相信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如果要挖他的话,大概等到年末或者明年会更好。他和自己公司的矛盾越来越厉害,我们只需要等到水到渠成就可以了。”

    凯瑟琳很满意的点点头。

    “桑德斯,这样吧……你还是先出台一个大型机的计划,呃……千万不要IBm那种的,大型机一定要让能够流畅的运行,特别是在编译的时候,这是最重要的。”

    她想了想,又说道:“关于操作系统的事情,也许我们也可以在大型机上面下功夫……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西摩·克雷也许能为这方面有些建议。这件事情的话,就暂时交给你负责了。”

    西摩·克雷很不错,但也只是在超级计算机那一块。凯瑟琳原本是想让对方成为苹果公司的总裁,但是她知道,未来的趋势是个人电脑,而且矢量机最后也是一个死胡同,虽然最后是峰回路转,但是凯瑟琳却认为个人电脑这一块不能丢弃。

    尤其是自己未来很有可能还要给美国大兵开发个人系统终端的。

    “呼~”

    回到屋子里面,凯瑟琳松了一口气。

    然后,她拿起了一本去年刚刚出版的彼得·德鲁克的《成果管理》,然后开始翻阅了起来。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被人称为“大师中的大师”,“资本主义的预言家”,比尔盖茨等一批杰出的富豪,都深受他的影响。

    这个时候,彼得·德鲁克正是通用电气的顾问,不过几年之后,他就会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

    凯瑟琳考虑着,自己是不是能够请他过来给自己的属下上几次课,或者高薪把对方聘请过来当做顾问。

    现在的ARK集团,整体都在急速扩张,在管理方面,正好是需要补补。如果对方真的能够弥补一下ARK公司在管理方面的缺陷?

    只是可惜,对方执着于教育。如果要是能把对方挖过来当总裁,那再好不过了。

    凯瑟琳想了想,然后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将“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写在了Phoenix操作系统的下面。

    “就这样了。”

    接下来的几天,凯瑟琳亲自上马,整天整夜的蹲在了苹果公司的总部,开始了这个类似于doS的菲尼克斯操作系统的开发。

    而就在凯瑟琳沉浸于编写操作系统的时候,在IBm的总部,小托马斯·约翰·沃森,此刻正看着手上有关于Intel公司的报表,然后紧皱眉头,他似乎有些头痛。

    他的父亲,就是IBm的开拓者,老托马斯。

    1961年,IBm公司年收入达20亿美元之巨。股票价值比5年前增了4倍。当时全美共有6000台电脑在运转,IBm就占了4000部。人们开始把IBm公司称作“蓝色巨人”。小沃森升为主席兼董事长,开始指挥生产声名卓著的“IBm360系统。”

    小沃森用公司年营收三倍的巨资,花费了整整50亿美金,开发了360系列大型电脑。采用最新的集成电路技术,小沃森信心满满,想要奠定IBm在大型电脑称霸的定位。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西摩·克雷的矢量机横空出世,抢在360之前发售,而且700万美元的成本,也将IBm这头大笨象玩弄于脚下。

    50亿对700万,巨大的差距让小沃森有些失态。但是他不愧是IBm的领导者,很快,他就振作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IBm发现,西摩·克雷正与公司发生矛盾,虽然新一代的机器正在研制,但是IBm无形之中的压力却减小了很多。

    而这时候,小沃森突然发现,另一个如同彗星一样崛起的公司,成为了自己的对手。

    ——Intel。

    准确来说,应该是ARK集团,也就是凯瑟琳的方舟集团公司,无论是Intel还是苹果公司,都是它旗下的子公司。

    处于急速扩张时候的ARK公司生命力旺盛,各种产层出不穷,实在是令人感叹。

    最重要的是,小沃森得到了消息,对方已经有了进军大型机的打算。

    很难想象,他们的进入,会给整个大型机市场带来些什么。

    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据他得到的消息,对方的大型机的概念,已经很明显的避开了现在的很多的一些弊病,而这些,IBm公司以前甚至都没有考虑过

    但是等凯瑟琳一将这些问题说出来,小沃森就意识到,问题严重了,而且严重大发了。

    甚至于,IBm未来的很多计划,可能都需要被迫取消

    就比如IBm目前最新的概念机。

    这种主机,所有程序也都在主机上运行,终端只有显示器和键盘。

    这样的一台机器不限制用户数量,可以动态的按照用户数量分配时间,但是每个用户分配的“时间片”都比较大。如果只有一个人用,感觉不出什么。

    人数一多,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感觉出明显的停顿,比如编译程序的时候。那种老式Pascal编译器,每扫描一行,屏幕上就打印出一个点作为反馈。如果人数一多了,就会发现每打出十几行点,就停住不动了,这时候轮到其他用户的进程执行了。过一会之后,所有其他用户轮过一遍,继续打点,又打出十几行,又不动了……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编译完毕。

    可是凯瑟琳却一边限制了用户,另一边为了维持系统的流畅,而准备采用一种单独的操作系统。

    IBm也拥有一个doS并不是后来的doS操作系统,但是和“菲尼克斯”操作系统的概念,相差太远了

    由此一来,IBm完全被对方甩在了身后

    小沃森陷入了深深的担忧……

    :

第107章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 
《红色警戒》是在欧美同步上映的。

    凯瑟琳的7000万美元是最坏的打算,但是市场的反应很显然好于预期。

    因为电视的出现,现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坐在家里看电视,而出门去看电影的人,则越来越少了。

    但是凯瑟琳的《红色警戒》,光用电视,是难以表现那种神奇的效果的。

    现在卖座的系列,很少有凯瑟琳这样的极限特效的电影,所以人们对于电影效果和其他的一些东西,感觉却是不一样了。

    凯瑟琳的《红色警戒》,告诉了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特效。这种炫目的效果,绝对是一种享受。

    就算是为了那种奇妙的效果,很多人也依然愿意为了凯瑟琳的《红色警戒》掏钱。

    时间已经到了2月,《红色警戒》的上座率依然是居高不下,总入账已经达到了7000万美元,而且上映还在继续。

    美国本土播放的电影。票房分成是比较倾向于制片方的。上映首周的票房,有高达80%以上是归于制片方的。然后每周递减分成比例。最后是制片拿30%,剩下的是发行商和院线。

    虽然之后拿着钱没有以前多了,但是影片大概还能上映一段时间。

    特别是《红警》还有一个冷战背景的噱头,更是为这部电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虽然总收入很高,但是凯瑟琳的成本也非常的高,就算最后能分成到1亿美金,凯瑟琳恐怕也只能收入数千万,虽然是翻倍,但是相对于电子行业,电影赚的却太少了。

    凯瑟琳始终绝对,没有稳定的收入保障,电影很难成为自己的支柱产业。

    她的主要目标还是在电子业。

    特别是在得到了五角大楼的重视之后,更是如此。

    在这段日子,凯瑟琳一直在忙活着操作系统。

    菲尼克斯操作系统的内核,完全是凯瑟琳亲自操刀的,虽然和未来的doS差不多,但是凯瑟琳却很认真仔细。

    在未来,微软开发的操作系统各种漏洞补丁,虽然是它的策略,可以不听的发布补丁,增加正版用户的用户粘性。

    可那是在微软几乎垄断之后的赢者通杀。

    但是现在,凯瑟琳需要的是一个完美的产,打出自己的名头,这样才是王道。

    如果自己的产不严谨的话,那后来者有心开发一个操作系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那自己就悲剧了。

    严谨、必须要严谨,这样才行。

    真正一个月的时间,凯瑟琳就带领着研究小组写菲尼克斯的核心,同时dubug,争取把系统的所有的漏洞全部找出来。

    虽然凯瑟琳曾经是程序员,也了解很多的关于电脑的知识,但是她还真没有试过编程系统。尽管这也是学科,但是实践起来,真的很难。

    不过相对于这个世界的程序员对于操作系统毫无概念而言,凯瑟琳的技术,已经是被惊为天人了。

    而就在一个月之后,凯瑟琳却不得不从这样繁杂的工作中暂时脱身。

    因为在这个时候,五角大楼成立了一个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与ARK公司的接触。

    ——没错,这个办公室的名字就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公室”。

    事实上,五角大楼的确给这个办公室取了一个这样的名字。其实最主要的,是掩人耳目,而不是标新立异。

    说实话,其实凯瑟琳倒是很想取名叫“汞合金”这样拉风的名字,但是很显然,五角大楼没有那么蛋疼。

    五角大楼第一次拨款,总共交给了公司8000万美元。

    其中,2000万美元,是用来开发Z80的军事版本。具体的事项暂时还不清楚,但是根据桑德斯的了解,可能与导弹的制导系统有关。毕竟,虽然现在有了电视制导等各种制导系统,可美军的导弹命中率却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而已。与海湾战争的8%和未来更精准的打击相比,这样的命中率实在是少得可怜。

    另外的6000万美元,则是用来开发单兵终端的第一阶段,准确来说,应该是开发车载版本。

    毕竟,直接开发单兵系统的话,现在的科技还做不到,但是如果开发车载系统的话,却完全能行。

    车载的话无论是体积上还是供电上条件都宽松很多,对于需要标记的目标一般也比较大型,精度上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只要能确定大概的位置就可以了。

    不过看起来,五角大楼还是希望能用单兵版本的。

    例如,在巷战或者在建筑物作战的时候,卫星根本就没有办法监控,雷达也很有可能受限,但是单兵摸索,对地形进行扫描的话,却是很管用的。

    现在是冷战,五角大楼里面可是有一批从二战过来的,具有强烈战争意识的将军们存在的。

    事实上,推动整个计划的,绝大多数也是他们。

    菲尼克斯的操作系统内核写了一半多了。

    这个时候,凯瑟琳却将整个软件部门再次一分为二。

    一个负责民用版本的操作系统开发,而另一个,则开始军用设备的开发……

    当然,即时扫描地图这样的事情暂时还不能够实现。而且这方面还需要其他设备。这方面,五角大楼交给了其他公司完成——洛克西德·马丁。洛马公司,未来美国的军工大头,著名的“臭鼬工厂”,就是对方的核心,只是凯瑟琳并不清楚,臭鼬工厂现在是否已经出现了。

    传统行业凯瑟琳还是少插足为妙,她还是在专心的对自己的产业进行优化。

    因为五角大楼的拨款,凯瑟琳瞬间就富裕多了。

    虽然这些资金只能用于专项开发,但是这方面却恰好是凯瑟琳急需的。

    Z80和操作系统同步开发。

    民用版本的Z80很快就能够开发出来了,至于军事版本,凯瑟琳则将其称之为Z81。

    Z81将会比Z80更加的稳定、耐用。军事上面也许不需要尖端,但是稳定和精准,是必须的。

    1965年,对于凯瑟琳而言,注定将成为一个事业的起飞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