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球长-第6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师爷语重心长的说道:“我等又不是本地人,都是在这里做几年官,就要换地方的人,当初为了谋这个缺额,可是花费不少,不赶紧填补亏空,可是要受不了的,那几个衙役,平时捞足了银子,可是从不孝敬您,此时正好……”

    那师爷满面春风,说道:“几位,我家老爷说了,稍后就给几位写招安折子,请官职,你们先退了。”

    “我吃的是帝都的饭,不要你们的官儿,但我要个说法,我今天杀了这些盗贼,到底是不是见义勇为。”

    “啊……”

    师爷有些傻眼,他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这些人,坏事做尽,丧尽天良,杀光了,是不是见义勇为。”

    “您说是就是,我等是不敢阻拦的。”

    “那就请县老爷写个文书,证明我等今日之行为,乃是替天行道,见义勇为了,还有,那赵宇,到底是冒犯洋大人,罪无可赦,还是见义勇为,都得给个说法啊,既然赵宇是见义勇为,给他几千两银子做奖励,总不为过吧。”

    那师爷双手颤抖,“那赵宇不过是个商人,贵处为何如此上心,要知道,商人不读圣贤书,最是卑贱,理应严格处理啊。”

    “写不写吧,要不,我派人去后衙,和县老爷说说?他大早上的就想从后门出去,奈何我的兄弟正在后门练兵,走不掉啊。”

    师爷此时才知道,自己是被县老爷抛弃的弃子,也只有妥协。

    过不多时,两份儿书信不书信,函件不函件的文件就到了胡静波手中,看着那没有盖印的一堆文字,不过就是某日会馆众人为国出力,特此嘉奖云云,至于那赵宇更是春秋笔法。

    他脸色不佳,说道:“看来那大老爷的举人,可是名不副实啊,时间,地点,我等的功劳,还有那赵宇的功劳,都不肯写,甚至连个大印都没有,这诚意,难道真要我等去后宅帮帮忙?”

    “贵众稍等,我马上去!”

    那师爷算是怕了,县老爷此时全家跑不了,正抱在一起瑟瑟发抖,这次是不得不直接用印,给会馆和赵宇分别发来了见义勇为的印鉴。

    “见义勇为,替天行道?杀人放火,儒学经典?”

    胡静波没说什么,拿着两份儿见义勇为的文件,只是轻蔑的笑了笑。

    此时虽然是大早上,却是围拢了不少人,远远的看新鲜,而那早该来的人,也已经来了。

    “对了,之前赵宇的案子,见义勇为,阻拦强奸犯,你们却是放了强奸犯,把赵宇本人抓起来,该不该赔点钱,顺便把强奸犯抓起来呢。”

    “一定照办。”

    “那我等县老爷办完了,再回去吧,首先是钱,你赔多少?还有,赶紧派人去印度人的驿馆吧。”

    那县老爷被逼无奈,想办法找来跑路的差役,前去抓捕罗永锤了。

    却说罗永锤回到印度人的地方,惊魂未定,却是先躲进房间里,嘴巴却是不干不净。

    “大明江山这个烂摊子,只有靠我们锤子教才能起死回生啊。”

    “我认为神教这个领域里全是笨蛋,我的胜算简直不能更大了。”

    “我埋头办神教的时候和埋头吹牛逼的时候全都是真诚无比的。”

    “不信锤子神教是要下火狱的!”

    “只有锤子神教才有工匠精神!”

    过了不多的时候,罗永锤却是渐渐振作起来,满脸通红,杀意满满,他恨,天下人为什么不买他的锤子币,这锤子币,一千两一个,过五百年,就价值五百两!多么好的事情啊。

    他却是找来几个当地找的仆人,开始了打麻将。

    他打麻将有个规矩,别人敢碰他吃他,他就大骂不止,而手气其臭,又不懂算牌,输了以后,自然是百般耍赖,那几个仆人也就是当耍猴一般,和他玩着。

    “罗老爷,外面有差役,说要抓你去公堂,说你组织邪教锤子教,到处杀人放火。”

    罗永锤把嘴一撇,说道:“本老爷乃是快如神教教主,什么锤子神教,我不知道啊。”

    那罗永锤当真是潇洒至极,破口大骂,将一切问题推脱开。

    那门口,被威逼着来抓人的差役,腿都快软了,这可是洋大人啊,洋大人随便说句话,那不是屠城灭门的厉害?官府对别人从不客气,但对于洋大人,从来都是随随便便给钱给女人,从不敢对抗。

    “大爷,洋大人说了,这里没这人啊。”

第508章 借兵() 
“洋人说什么就是啊,你们不会进去搜吗。”

    “大爷,我们不敢啊,招惹了洋大人,那可是屠城灭门的,我们怕啊。”

    “合着你们怕他们,不怕我们,呵呵,洋人就那么厉害吗。”

    “只求大爷放过小的们,我们愿意倾家荡产赔给那位李大爷,我们错了啊。”

    “明白了,你们不敢动手是吧,呵呵。”

    “大爷,那些天竺来的洋大人可是有大法力的,一个个做法的时候,身体好似曲奇陡峭,这可是大法力啊。”

    别看长老会一直驻扎北方,但是对于福建一带的郑氏集团,关注却从未放松过,也花费了巨大的资源进行谍报,甚至刚刚拿下帝都,在进行旧城改造的时候,针对福建驻京办,也就是福建会馆这个机构,进行了相当的渗透,安装各种的设备,并且在共和国宣告成立,共和元年的时候,王剑已经开始安排大量的细作南下进入到了福建以及两广等地,开始搜集那边的情报。

    就是因为考虑到郑氏集团不肯投降长老会的话,其他势力,利用他们的海优势力量,和长老会作对。

    现如今郑芝龙虽然对帝都进行了输诚,但是暗地里与几位南明王爷勾勾搭搭,这其实早在长老会的情报之中,只不过伪装不知道而已,自从郑芝龙拒绝了一本万利的,邀请郑芝龙参股东印度公司的生意后,历史仅有的一次进入央企的机会,让郑芝龙放弃后,历史的进程哗哗前进。

    所以在得知了福建不稳的消息之后,李向前一刻都没敢休息,立即将北方的事情安排了一下之后,就带着一队人数不过是在百人的部队离开了帝都城,直接坐船直奔南方而去。

    离开天津之后,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可以看到的海船已经开始增多,南北双方的商路运输逐渐稳定,在下一次暴兵之前,南方还是有一定的技术领先能力的。

    而帝都进行了几次全方面的严打之后,海路的航运安全也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了。

    另外沿途已经被废弃的岸边,各地的有商业头脑的官吏,也正在想办法做这大海上的生意,谁都知道,从帝都运一船新货回来,就顶的上以前三年的投入。

    如此一来,仅仅是六年时间,大海的忙碌已经是,可以见到南来北往的海船首尾相连,正在满载着货物赚钱,将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入到了目的地,就连一些东林党圈养的走狗,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始着手雇船,将一些南方的物资朝着北方贩卖,以此来获取利润,同时也在嘀咕,如果长老会允许他们世世代代成为人上人,那么还真不反对侍奉帝都为主。

    虽然这些年来,长老会将一些劣绅灭掉,甚至于抄家灭门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对儒生来说,只要没杀到他的头上,那么跪地叫好山呼万岁也是没问题的。

    长老会还真并没有想过,就此将天下富商以及地主一网打尽,无非是傻子一些的自动淘汰,聪明人看着帝都的发财机会,自然会靠过来。

    一个国家的兴荣,单凭小农经济是不成的,工业和商业对于国家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长老会在军事上使劲儿的,不过是四五十个有军旅生涯背景的,而二百多人把精力都用在了初期的工业升级方面。

    他们抢了不少的商贾,可是基本上都是依靠垄断地位进行巧取豪夺的官僚资本,而他们扶持起来的中小商家,也许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发财奋斗的心还是在的。长老会抢那些大商贾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罪恶感,在这个时代大商贾的背后,无不站着一个甚至是一群的达官贵人,他们的财富积累起来可以说是通过的罪恶手段才完成的,而这些小商人,在成长为帝国主义范儿之前,还是可以利用的。

    对于小商小贩,长老会却还是尽可能的给予保护的,尽量的给予一些扶植,让商业能力恢复的快一些,工业工厂扩散的快一些。

    而这个时代决不能小看这些小商小贩的能力,他们之中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抓住机会,迅速的捞到第一桶金壮大起来,这些人的能力不容小觑,他们可以加大各地的物资的流转,让帝都货物遍布天下,并且通过他们的经营,将最简单的工厂农场也同时带动起来,而造成的农业大面积的失业,也使得投靠向长老会,自愿移民海外的人越来越多。

    钢铁厂下属的钉子、缝衣针车间,其制作效率,就足以消灭商业范围内,所有的小铁匠,失业的小铁匠,要么九死一生去造反,要么投靠长老会移民,运气好可以进城打工,不会给你侥幸。

    而且长老从最初发展起来的时候,便很注意土地的政策,一方面收缴的大儒和皇庄土地,来将这些中华民族身上的蛀虫除掉,使得这些土地握在了长老会的央企手中,而许多土地没有交给普通人成为农田,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农场养殖场,群众们吃肉的水平,虽然不可能到达21世纪的水准,但也接近了维多利亚时期英格兰人民的水平了。

    这样除了获取了民心之外,还制造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使之不得不移民海外,重新固定下来,为下一步中华民族布种天下打好了坚持的基础,同时也使得各地遭受天灾战祸而营养不良的人民,终于可以慢慢获得营养补充,快速的恢复身体。

    尤其是在控制了半个山东和整个河南之后,这三四年时间便可以看出来,虽然小冰川时期的气候影响还存在,还是会时不时的出现旱灾抑或是涝灾,可是在长老会的粮食支援下,大面积撂荒的土地被直接抛弃,一户人家几亩地的生活实在是难以忍受,被迅速的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将移民们运送到了新占领的各处土地,再加上高产量的地瓜和高产耐旱玉米的推广种植,而养殖场得到了传播,所产的粮食不但满足了百姓的所需,还给口味提高的人群可以吃肉的便利。

    当然江南南直隶一带也本来就相当富庶,粮食产量也相当不低,只要社会稍微安定下来之后,中国那些勤恳到了极点的农民们,便会立即焕发出巨大的生产力,不用怎么去鼓动他们,他们便会自发的迅速的投身到属于他们的农田之中,但南明的诸多官僚,就是做不到这一点,在内忧外患下,终于开始了五王战争,虽然依靠着存粮,地主们可以过日子,但许多小门小户,就不得不破产死亡了。

    浙江等地,本来就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遭受战祸也相对于河南、湖广以及北方诸省都要少的多,战祸对于这一带的破坏被压到了最低的程度,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恢复,只要当地百姓正常的生产,就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

    但是,由于长老会的经济政策,使得发生了南北的经济大转移,而南方原本的拳头产品,粮食,遭到了价格战,甚至依靠着海船,掀起了大反攻来攻城略地,更别说玻璃厂的产品,也将洋人的少许玻璃产品赶出了中国市场。

    所以李向前在长江口修整一日,虽然走的很急,却是可以看到,随着张献忠不断进攻,虽然兵力逐渐分散,五位大明君主正在团团转,而与此同时,长老们的对外移民工作也是疯狂的开展。

    随着帝都的军事力量的赫赫声威,以及帝都产品的美名,起码在最底层的民间,帝都长老会的名声起码是正分,而长老会的长老也被传说的有上天入地的本事,光怪陆离的他们自己都不信,而帝都方向各种人民安居乐业的传说也在那些商人的口中开始逐渐扩散,这可是那些一直掌握舆论的儒生所想不到的。

    所以还是颇有一些世家大族,甚至是派人去帝都给崇祯皇帝吊丧,趁机搭关系的家族和官僚,现阶段对于远在帝都的长老会,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只需要说几句好听的,送几个女人,这些不读四书五经的长老,还不乖乖给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人做小弟,出兵平乱?

    对于某些人,你给他再多的好处和帮助,他对你就只有恨意和怒火,因为他自认为,你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连你都该是他的奴隶,给的越多,这种火气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21世纪的新时空,中国人普遍会在东南方向某个海岛遭遇袭击和丑恶的对待。

    这天下的普通百姓,这么多年来,为了北方的我大清,承受了沉重的负担,不断的又是加辽饷,又是加练饷,令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最终也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覆亡,更别说每过几年,缓过劲来的大清兵,就派兵入关掠夺一番,虽然南方人可以安安稳稳的躲在家里,搂着幼女,做着何不安安做饿殍,犹效奋臂螳螂的诗歌,但是北方人的记忆还没有短到几年内忘记这些事情的地步。

    对于北方老百姓,这是何等的功劳呀!虽然在那些读书人嘴里,长老会不尊儒学,废黜四书五经,甚至是连给秀才最基本的廪粮都不给了,这是何等的罪过啊,但是老百姓们才不会这么想呢!

    在老百姓眼中,这些年的日子好的不可思议,哪怕是不得不移民的人,按照他们受到的教育,也是去的中国人自己的土地啊。

    耽误了一天,也间接了解到此时江南人士的想法,就是没有想法。

    这个时代,江南基本上没有主动的政治性人才,只有应激反应下,忙于应付,指望他们搞改变改革几乎是不可能的。

    忍耐住杀死一个嘻嘻哈哈的说,帮助他们消灭张献忠,则美女财帛任由取之的大儒,李向前在心里估算了一下,这种人应该在江南不少。

    被侵略的时候,大儒和平民的思维是不同的。

    大儒可以轻轻松松当维持会长,当低调俱乐部部长,在江南,在城市里,这些几千年打着孔子旗号,吃着朝廷俸禄和民脂民膏的人,可以跑去重庆,跑去海外读书躲避。

    而被而那些被上面的读书人攻击为无知不学的农民,则被一根根铁链锁着,去用自己的肉体,对抗敌人的钢铁。

    他们什么都没有,真的什么都没有,因为外国那一点点可怜的援助,都变成了最上面那群人的享受,他们要用十个人,一百个人,也许都换不到一个敌人的人命,而在后方,那些人,却依然保持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胜利后,农民们依然被攻击,被挖苦,被以各种话语诅咒。

    而那些读书人,在重庆完成了大学,却是昂起他们狰狞的面孔,看着和平的国家,要求各种官位,想象中自己永生永世成为人上人,甚至有人直接想着去外交部工作,外交部好啊,工作内容就是和洋大人吃吃喝喝,什么都不必操心就是。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地主和大儒,可以轻轻松松要求,李向前直接出兵帮忙赶走敌人后,可以得到多少好处,去掠夺哪里的老百姓的原因了。

    权贵和普通老百姓,从来都是两种动物,正如“借兵剿匪”这件事,对权贵来说,只是羊圈里的羊可能会被抓走几只,但只要保住了羊圈,保住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地位权力,羊还不是好抓吗。

    他心底对江南文人的评价再降一级,不过,这些事情,还轮不到自己。

    “对了,长老,这帝都里,狂生越来越多了,居然有人说,天下万民,人人平等,简直是笑话啊,就不能管管这些狂生吗。”

    李向前看了他一眼,说道:“哦,是吗,我不关心这方面的事情,你们文化人自己去掰扯嘛,反正孔子说的都是对的,对吧,孔子之前的人因为和孔子说的不一样,所以都是错的,嗯嗯。”

第509章 合作愉快() 
“圣人之言,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是儒家人文主义,它是道德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我辈当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李向前笑眯眯的点头,心底的杀意却是渐渐消退:“如果把他们送去非洲大草原教化一下黑人,场面一定非常美好。”

    朱采现年不过四十来岁,长的是白白胖胖很是富态,当然他也仅仅是富态一点而已,还没有达到像洛阳的福王那样,虽然他也是皇亲国戚,但是比起福王来,他就显得寒酸许多了。

    他是明太祖的十世孙,属于皇亲中的一个偏支,眼下经过二百多年之后,姓朱的皇亲国戚在国内各地可以说是多如牛毛,据说有几十万之多,像他这样能到现在还背着一个藩王称呼的,却少之又少,即便是比不上福王那么显赫,起码在砀山县这一带,他还好歹算是个山大王,日子过的还是相当豪奢的。

    只是现在世道不靖,乱的厉害,现在几位叔叔贤侄打的不可开交,而西边的张献忠却是大大咧咧的杀了过来。

    在张献忠杀来的消息传递到砀山县的时候,朱采正眯着眼坐在软榻上,享受着两个美婢为他捶腿,根本不知道这会儿城外已经闹成什么样了,他唯一关心的是今年他的田地之中今年的收成,能收多少租子,虽然东西南北打的热热闹闹,但过去这些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只要上面还有个皇帝,匪患对于他来说,不过只是癣疥之疾罢了,偌大一个大明朝,岂能对付不了这样的匪患?迟早是要收拾天下的!

    无非就是下下圣旨,自然是山呼万岁,万事大吉。

    几百年被当猪养,早已失去了基本的逻辑与判断。

    就在他悠然自得的享受的时候,一个太监一路小跑的奔入殿中,对朱采急声说道:“启奏王爷,武知县带着城中几个官员说有急事要求见殿下!”

    朱采这会儿正舒服的昏昏欲睡,正想着下面该抓哪个少女暖床,突然间被打搅非常不高兴,于是瞪了一眼这个小太监,懒洋洋的说道:“他们找我又有何事?我没有找他们就不错了,他们作为一方守土之官,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