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球长-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我也是刚回来,帝都最近很热闹,不过大家都挺忙的。”

    最近是帝都方面的关键时刻,无论是东南西北都是一次发育的关键期,就好像主基地升级,还有最后一格的进度条,在这个时候最怕敌人打过来,一旦成功,就可以直接出航母怼人了。

    去年冬天虽然看起来安静,但实际上长老们在疯狂勘查地形,绘制路线图,同时培训人员,一点点将铁路修到直接统治区以外的地方,这件事一成,就等于随时可以调集物资前去某个地方,压倒任何企图囤积居奇者,而将一支部队调集到一个紧张区域,也就是以小时而论了。

    铁路修到哪里,长老们的统治就到哪里,虽然是有些夸张,但本质上却就是如此,起码长老们的各种预案,就是依托铁路进行,这也是铁道部重建呼声越来越高的缘故。

    事实上,长老们逐渐也走上了正轨,除了各大工厂离不开技术指导,各种一线岗位大多数都已经脱离了他们本身的劳动,这一点本身就已经证明,过去三年对人才的培养是正确的。

    “去年起,我记得苟长老就已经说过,愿意接收日本的孩子来帝都留学,可现在却是没了回音,只是……”

    “这事儿我知道,无非是在学制方面,大家有所不同意见吧,你先让他们打好基础,有些东西是可以自学的,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基础生物学都是随便买的,只不过想理解起来确实费劲。”

    对于各种对自己无害、反而可以帮助自己扩张的知识,长老们简直就是打着滚儿的想要塞进外国人的脑海中,正如徐浩拼命的在欧洲推销的卫生概念,不把他们洗白白弄得干干净净,谁敢过去泡。

    赤木刚宪也是看花了眼,帝都太大了,而那些书也太多了,哪怕扣除那些玩物丧志的书籍,从化学再到法律再到营养学,甚至连基本的城市设计书籍都在对外贩卖。

    与小气保密的其他穿越者不同,长老们很快就发现,让自己的手下人或者说敌人越多的了解现代化知识,也是他们的利益所在。

    

第797章 赤木() 
赤木刚宪恭敬的送别了钟佳佳,对于这些日本人,长老们并没有下多大的精力,不是对他们没有警惕心,问题是都是一个模样,日本人的上层人士对于汉学的掌握让来自后世的中国人汗颜,正如后世那些一口东北话的各种梅机关精英,比起这个,再对比一下当年的……

    所以,在如何保密方面,长老彻底的放弃了严防死守的策略,而是走的后世美利坚道路,也就是除了绝密的武器制造,各种军事计划等等,其他方面,完全公开,你喜欢情报是吗,报纸啊,年鉴啊,海量的信息全都给你看,光是分析这些情报就累死你,等你分析出来,长老们的大军或许已经在你的首都开烧烤派对了。

    这种道路需要的是绝对的领先以及绝对的自信,事实上过去多年来,不是没有人想着师夷长技以制夷,师长老长技以制长老,可惜,他们本身的知识积存不足以看透这熙熙攘攘的繁华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体系,几乎每一样东西,在过去的时代,人类其实早就有想法,但技术的积累,财富的积累,需要的是时间和机遇。

    古人不知道路灯的好处吗,起码在大明宫廷里,就有这样的设施,只不过普通州县不足以负担这样的花销,哪怕有,只怕大半也会进入官吏的腰包。

    而且,这需要的可是真正的制度自信,起码不能被人看透真相,后世的时候,哪怕经历了多次灰头土脸的战败,从鸦片战争一直败到甲午战争之前,因为中国的体量和经济,起码还被当做一个大国尊重,那个时代国家之家打仗是非常正常的,美利坚被英国人烧了总统府,不还是照样住吗。

    甲午战争是一次被彻底勘破底裤的战争,从此中国真正沦为了所谓半殖民地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此。

    鸦片战争可以解释为我大清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国家不擅长海战,对于围绕着国土到处流窜的英国侵略军实在找不到主力,二丫战争可以解释为英法联军很讨厌,趁着我这里闹着内战,但是这甲午战争就完全没借口了,休养生息了那么多年,大体太平不说了,同治中兴也是被不少人吹捧,最可恨的是,进口的那些欧陆军火不是假的,人家为了赚钱,可是没搞过什么武器禁运的把戏。

    一个差生,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包装成好学生,混在一个非常牛逼的班里,但他原形毕露也许只需要一场考试或者几句话而已。

    赤木刚宪在帝都确实是过的足够的充实,不说这里的食物之丰富,街头的女人风韵十足,就是那些军品店里的产品也足够他满足了。

    军品店当然不会贩卖制式军火,甚至太锐利的刀剑也没有卖,不过本着促进消费,以及为未来大规模武装移民做准备,这里贩卖的是除了武器以外的各种装备,基本上和长老军核心部队的装备相同,无论是那战术背心还是便携式水壶都极具逼格,更何况还有那迷彩装备,为了验证军品店店员所说的话,赤木刚宪还专门跑了一趟城外,专门找了一处地方验证这迷彩服到底如何。

    事实上他也非常兴奋,这种迷彩服配合武士刀的话,几乎就是相当完美的杀人利器,而那什么潜泳眼镜,还有压缩饼干,也都是太适合一个武士了。

    事实上,到了晴子租住的公寓后,赤木刚宪就连忙换上那一身没有军衔、标示着“民用”字样的套装,挎着武士刀在试衣镜面前装逼。

    “这东西简直太适合武士了,要想办法多买一些。”

    “哥哥,将军好像给你准备的银两,不足以采购这样的东西吧。”

    “我得看看,能不能自造了,也不知道那些工匠有没有这个能力。”

    日本的布匹染色技能点一直不怎么样,那浮世绘之所以走的是妖艳奇葩路线,原因就在于很难走写实朴素风格,日本作为一个资源不发达的岛国,燃料也绝非是大量拥有的。

    饭都吃不上,吃什么方便面啊。

    正如后世某果党创造的美械鬼子的丢人事迹,长老们无心之间,却是栽培出来不少迷彩武士、迷彩鬼子。

    当然了,赤木刚宪也只是出于兴奋中,原本锁国之后,幕府为了本身利益,对于外国来的知识和产品都排斥的很,这也很正常,一帮牧师就直接在日本掀起一场天草四郎叛乱,而且事实证明,那些农民打的着实不坏,比起他们这些耗费巨大的武士,日本农民只要有勇气,使用简单的竹枪,就已经可以一战了,虽然天草四郎时贞叛乱最后被压垮,但是幕府上上下下完全明白,这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来自海外的武器、经验乃至于信仰加成,随时可以鼓舞那些农民继续造反。

    日本农民的租税可是比大明朝狠多了,大明好歹只有儒生老爷一座大山压着,日本头头脑脑的武士和公卿都狠多了。

    这也是赤木刚宪来帝都的最终目的,锁国令的效果并不好,一方面在商业上确实有需求,另一方面日本需要出口一些东西,于是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人在这个针眼里塞进来一头大象,幕府其实相当苦逼。

    对上要压制京都,这当然不难,但是各地藩属却没那么好打发,事实上锁国令最大的破绽就是那些渴望从西方人身上获得力量对抗幕府的各地诸藩,而日本对于中国的需求也大的惊人。

    历史上日本最大获取海外钢铁来源的渠道就是中国,此时江南的船,多以瓷器,生丝料,绢绸和茶叶为主卖去日本,而北方的船多以铁器和毛皮为主,利润起码一两倍,而能运回的什么倭扇,刀具等物,也是利润不坏,虽然南方很多都被郑芝龙垄断,但是北方船只过去,郑芝龙还是不敢拦的,因为之前能去日本做买卖的,基本上都是帝都大佬或者锦衣卫的后台,你个海盗想干什么。

    这个时代算是日本比较清静的时代,但危机已经在眼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西南诸藩暗地里和西方人勾结根本抵挡不住。

    南洋海面是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为主,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则是后来居上,荷兰人的海军实力已经远超那些老牌帝国,以共和国为核心的荷兰其实也是一个超大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由商人组成的商会势力构成,和欧洲的银行业行会一样,荷兰人的海上公司也是彼此制约,尽可能的把利益最大化。

    短短时间,荷兰就拥有几万艘商船,其实也就是几万艘随时可以武装的舰艇,战舰的数量也在欧洲称冠。

    后来制霸海洋,殖民地遍及全球的英国刚刚摆脱了西班牙人的制约,开始后来居上的奋起直追。

    在亚洲,荷兰人拥有后来的印尼全部国土的荷属东印度殖民地,有锡兰,荷属印度等等,在几年后荷兰人占据台湾,几十年后曾经占据马六甲,控制南中国海的海面,那时候这个号称海上马车夫的国家盛极一时。

    它还有荷属西印度,荷属新几内亚等多片殖民地。

    荷兰的衰落是因为英荷海上战争的一系列失败,不过这场大规模的遍及全球的海战还需几十年的时间才尘埃落定,并且对荷兰的亚洲力量没有太大的影响。

    西班牙人拥有后世的菲律宾,葡萄牙人则是马六甲和澳门等小块殖民地,西班牙在亚洲也拥有较强的海上力量,并且有相当的陆军和殖民者在菲律宾。

    英国才刚刚进入亚洲,在这时英国人对印度的兴趣更大,大英帝国王冠上的明珠可不是假的,后世的人称英国国王为英女皇,其实根本就是误传,自从印度脱离英国殖民后,英国女王早已失去了印度女皇的投献。

    这些白人彼此竞争又合作,发现新的土著后,根据其实力,实力弱小就屠杀,人多但愚昧就控制,而以中国为核心的这些大小国家,已经成了文法的,却是不好打,任何一个西方殖民者在去日本转了一圈后都失去了殖民这里的**。

    看人下菜碟儿的高手。

    但他们没有放弃渗透,在欧洲本土获得资助的教士集团被鼓励来到中国传教,这些人比起他们的晚辈,在品德上要高尚一些,也就是一点点,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无数波澜,后世南越北越分制的时候,他们可以忽悠大量北越教民跑去南越,一路上的死亡行军也算是创举。

    而对于日本,越来越难以被阻挡的教士,除了用锁国令对付,几乎无法,但你幕府锁国了,我们诸藩玩自己的,他们通过贸易,可是积累了不少实力。

    此时中国的出口三神器,生丝瓷器茶叶,自然是横扫千军,几百年间中国人利用这三个贸易神器大赚特赚,那些欧洲佬打生打死,在海上颠簸万里,打下大片的殖民地,用尽手段和办法掠夺了大量的财富,除了大量的黄金涌入欧洲外,最少有三亿两左右的白银涌入中国,大量的白银就是因为贸易顺差因着这贸易三宝而来。

    日本对中国的需求当然也来自这三件,不过单对幕府来说,这些享受可以在民间贸易得到满足,幕府的将军难道会在意自己治下的穷鬼有没有茶叶喝吗。

    真正的问题还是最新的需求,也就是如何面对那些讨厌的南人。

    日本人的世界观一直有问题,白人殖民者是从南边航海而来,就说人家是南方人。

    战争永远是人加物资对抗另一批人加物资。

    当年丰臣秀吉打进朝鲜,被一支偏师就按住,活生生把自己的嫡系部队作死,而让出工不出力的家伙们得利,最终被德川幕府得了他天下。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日本的海外钢铁来源基本上依赖于中国的贩卖,而现在,来自南方的蛮人却是带来的新式的技术,也可以卖一些钢铁。

    当然了,这种话,不足告知那些长老,但对赤木刚宪来说,寻找一个成本得当,可以继续压制诸藩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才是最大的重点。

    虽然幕府控制了大量的土地,但负担也重啊,京都的公家上上下下要养活监视,大阪的商人要应对,那些武士要吃喝,最好还要上女人,每个人都朝将军伸手要钱。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川家光还真有那么点雄才小略的意思,至少在明清之变的时候,死咬着没有插手,没有重蹈丰臣秀吉的覆辙,也算是强力,不过,在发现帝都有些新鲜玩意,自然就第一时间跑过来了。

    赤木刚宪到了帝都,就让老妹四处带路,先去了帝都的北方国际射击场,这里只要给钱就可以随意打枪,当然了,都是各种型号的步枪,赤木刚宪试了试这些枪,事后被这枪的价格吓的头晕,其实这些步枪堪称物美价廉,但架不住量大而带来的成本提升。

    丰臣秀吉当年实行了兵农分离制度,命令武士住在城里,随时跟随主公出战,但也造成了武士们完全依附于封建主,武士大多数的是中下级小人物,他们如果不能依靠一位有钱有势的主公,生活往往是在穷困中勉强维持。

    小武士的家里除了被子和锅,还有一块大石头,因为当他感到冷的时候,可以举石头取暖。

    武士数量的增长速度远大于幕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这个原因,几乎就是后来幕府倒台的原因。

    在旧时空,德川家光治下出现了大把浪人,依附的主公犯了事被开革,或是主公的财政困难必须削减人手,低级武士们就只能成为浪人,有的便去为黑社会之类的势力作打手。

    这些浪人很多时候都被幕府暗中推动做了倭寇,而原本的历史轨迹上,郑成功这个中日混血招揽了几千日本武士作为打手,算是缓解了这次危机。

    而现在,郑芝龙正在朝着福建远华贸易公司转变呢,打仗?

第798章 张岱在帝都() 
赤木刚宪当然也想去学校看看。

    作为深受中国影响的国家,虽然在武士道这方面走偏了,但日本的大体发展方向还是对路的。

    日本历史上自我创造的科技文化数量为:0。

    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但又不得不承认是事实,日本堪称数得上的东西,都是将别国已经发展成熟的东西拿过来用的,虽然其中也出过一些奇葩的情况,但大体路线不错。

    当然了,帝都太大,信息量太大,书店太大,赤木刚宪现有的预算,根本不足以买到所有的书籍。

    不过,多去一些地方也是个好选择。

    事实上,不少位长老都已经以各种身份前去日本,毕竟以***为首的老湿们为日本刷了太多的好感度,虽然这些好感度都是朝下三路去的,但也是好感度啊。

    那些长老描绘了非常美妙的蓝图,日本会修建一条贯通东西的铁路,大片的稻田会得到化肥的加成,尤其是铁路的说法,更是让他们所有人都向往不已,事实上,铁路几乎是来到帝都的有识之士必去的地方,当然了,为了进京方便,自然也是要坐车的。

    虽然早已修成了南段铁路,不过距离开通还需要时间,目前来说,还是以运输物资为主,同时给还需要时间转型的漕帮快速上岸或者快速下海,因此目前来说,南方主流的北上路线,还是走运河,到了天津卫后才上火车。

    当然了,少部分前卫人士坐海船进京,就有些需要勇气了。

    “石公,您慢着点。”

    一个年轻人扶着一个中年人,递过一个小瓶子,说道:“擦点清凉油的好,这清凉油防暑抗蚊,对于晕船有些好处。”

    那中年人笑道:“可算是到了,这几日倒是搅扰你的苦读了。”

    那年轻人似乎很是惶恐,说道:“本非圣人之学,只是科场里逢场作戏。”

    “嗨,这话是如何说的,人家喜欢用什么法子招进士,都是人家的事儿,正如人家诏书里说的,八股文不过两百年,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可叹那些俗人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石公大才,不过是淡泊名利,如若想在帝都参加那个什么公务员考试,必然是高中的。”

    张岱笑而不语,却是没接这个话,他不肯参加科举的原因自然是多样的,但人家这帝都新贵们考虑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人家是在洗牌啊。

    张岱家世代为官,早就捞饱了,因此实在没那个动力蹚浑水了,不过为了长保富贵,还是很有必须来帝都一趟的。

    一个惊人的事实是,长老们几年来几乎很少接触拉拢收买大户大族。

    “最近我打算写一本夜航船的书,里面写一写包罗万象的各色杂务,这帝都考的行策,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年轻人却马上说道:“不过是帝都多有落第秀才当官,自己考不中四书五经,就弄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扰乱人心智,不过嘛,我等江南士子,哪怕考这些杂务,也比他们强啊,到时候,大权在手,自然可以改回来的,改回来。”

    张岱笑了笑,说道:“真的能改回来?”

    以目前的江南来说,跑去北方考试的,基本上都是被当做汉奸走狗卖国贼的待遇对待,当然了,此时尚且没有民族主义的思潮,但夷夏之辨的警惕性还是有的,当然这也与其经济模型有关。

    于是这些人虽然看着帝都的书,讨好的购买帝都的新奇玩意儿,自然也是给自己找借口,打进帝都去,恢复四书五经就是他们的说辞了。

    “当然了,千百年都是读四书五经才做官,到了今日却不考了,这不是率兽食人吗,我们不答应。”

    张岱说道:“船快靠岸了,记得对外切莫说太多我的事情。”

    “是了,学生遵命。”

    这艘不大不小的驳船缓缓驶入港口,只有真正进了海港,才发现内部别有洞天,这里同时停泊了几乎有过百艘大船,而那整齐划一的排列与船型,给初次见到这副场景的人以极大的震撼。

    北方的新式海船都是北方船舶集团的作品,比起他们的南方同行,定型的船只可以大规模生产,目前来说,已经初步摸索出了最适合的配比,也就是最适合这个时代使用,还能在目的地找到燃煤的烧煤锅炉船。

    这一点可是非常重要,烧油或者航电船听起来很美,但这个世界的技术没那么充分,到了目的地没有燃油怎么办。

    煤是大明朝乃至周边国家使用的主流取暖材料,只要提前布置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