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基辅会战 [德] 维尔纳·豪普特-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息下来,德军开始有计划地搜查住宅区。这时,苏军的飞机来了。尽管天气不好,强击机和低空飞机仍对该城进行了轰炸,并以航空炮和机枪射击德军。炸弹夷平了房屋,黄昏时,罗姆内已变成一片火海。在夜幕降临之前,苏军对这座灾难沉重的城市进行了25次轰炸。

  夜间,阴雨连绵,第3装甲师的官兵们都已精疲力竭。但是苏军小股部队仍不断在这座还在燃烧的城市四处袭扰,搅得他们不得安宁。由于卡车无法在泥泞的公路上行驶,给养断绝了。此时,莫德尔的部下大概没有时间思考这一段史实:1708年12月,罗姆内曾是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大本营,翌晨,他的陆军在波尔塔瓦遭到了彼得大帝的歼灭性打击。

  9月10日,古德里安大将前往第3装甲师。在这里,他不仅收到了各军、师的战报,而且也接到了集团军群的指令。指令指出:由于天气不好,预计第1装甲集群只能缓慢前进。因此,第2装甲集群必须越过本来应是南方攻势终点的罗姆内,推进至洛赫维察。 

第二节 第二集团军的进攻
 
  第2装甲集群下辖的第24摩托化军侥幸在9月3日——如前所述——遇上了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段。与此相反,其右邻的第2集团军却碰到了部署在绵亘正面上的数量庞大的敌人,只有第260步兵师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大胆的深远突击,强渡杰斯纳河,并接着在切尔尼戈夫东南方向建立了一个桥头堡。这样,该师的3个团就象一把利剑插入了苏第5集团军的防线。

  苏第5集团军司令部企图摧毁切尔尼戈夫东南方向的桥头堡,为此,集中了第15和第66步兵军所属各师。苏军从东面实施的进攻对我尤为危险。在东面,苏军尚有10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正对已进抵杰斯纳河北部的德第131和第293步兵师发起攻击。德第2集团军命第45步兵师急速越过戈梅利前出至苏第5集团军左翼,从而使苏军失去在这里达成突破和从东北方向突破德军战线的可能性。

  这时,德第24摩托化军再次发起了强有力的进攻,从而减轻了第2集团军左翼所受到的压力。当第10摩托化步兵师和党卫军“帝国”师到达科罗普周围地区时,苏第67步兵军为免遭包围匆忙后撤。9月5日,第2集团军当面的苏军开始撤退。

  为支援第2集团军向前推进,第2航空队司令官凯塞林元帅此时投入了强大的第2航空兵军(勒尔策尔航空兵上将),9月初,由于天气不好,几乎无法作战。德军轰炸机、战斗机和歼击机中队一直还没有痛痛快快地行动过。现在,德军的飞机直接参加了地面战斗,空军的参战尤其是使位于受到威胁的桥头堡中的第260步兵师有了行动自由。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迫使一批又一批发起冲击的苏联步兵转入防御。随即工兵便在48小时内架起了一座横跨杰斯纳河的军用桥。

  9月6日,德第2集团军司令部下达了在全线发起进攻的命令。这是一个雨天,拂晓,战斗机和炮兵连向南实施了火力突击。第13、43军和第35军级司令部,将从右至左的第17、134、260、131、293、112和第45步兵师同时投入战斗。苏第5集团军的抵抗出人意料的软弱。因为它担心,在这一天,它的背后会遇到盖尔·冯·施韦彭布格的坦克的攻击。因此,急忙从正面抽掉部分师调整往东面。

  在这第一个进攻日的黄昏时分,德第2集团军已取得很大胜利。右翼第13军的第17和第134步兵师迄今仍坚守在铁路和公路枢纽切尔尼戈夫西北的阵地上。友邻第260步兵师粉碎了敌人在维布利前面的抵抗,正顺利地向西南方向推进,英勇的施瓦本师的先头部队在这一天黄昏时,到达了阿尼索沃对面的切尔尼戈夫…基辅公路。

  9月6日凌晨,第43军的第131步兵师就已渡过杰斯纳河,占领了维布利桥头堡,现在在第260步兵师的左侧向南突击,第293和第112步兵师正在杰斯纳河以北向该河逼近。第112步兵师很少遇到敌人的抵抗,于黄昏时分就到达了杰斯纳河畔。第45步兵师正在该师后面向南行进。

  从这时起,梅纳地区的敌军就陷入了第35军级司令部和由东向西进攻的党卫军“帝国”师的钳形突击之中。苏军放弃抵抗,于9月7日继续南撤,第43军在这一天也渡过了杰斯纳河,并以第131步兵师向南实施深远突击。苏军在切尔尼戈…涅任铁路线沿线仓促设防固守。

  国防军统帅部的报告对上述情况作了如下报道:

  “在东线的中央,德军经过艰苦奋战到达了这条河的沿线。在泥泞不堪的道路和沼泽地上,人们耗尽体力才将弹药和给养及时送到前方,从而保证了战斗行动能按计划进行。强大的苏军部队被我击溃,丢下许多尸体,仓皇逃遁。”

  苏第5集团军北部防线的情况在明显恶化。在此期间,德第6集团军在宽大正面上自西向东发起进攻,迫使苏军撤向东方的狭小地区。苏军瓦解的端倪已能觉察。甚至于连政治委员也不能再牢固地控制其部队了。倒戈者与日俱增。向前推进的德军沿途发现了大量被苏军丢弃的轻武器、来不及运走的装备和翻倒的火炮、拖拉机。毫无疑问,坚守基辅的敌军已发生动摇。

  苏军撤离杰斯纳河南岸后,于9月8日开始沿切尔尼戈夫…涅任铁路线设防。现在只有切尔尼戈夫城这个向北伸出最远的支撑点掌握在苏军手中。在北边进行防御的苏第62、200、232步兵师一部已从南面抵近这里并与第17步兵师建立了联系,因此,切尔尼戈夫仅在东南方向有一条与苏第5集团军主力进行联系的狭窄通路。

  苏第5集团军司令部认识到了形势和危险性,于9月9日下令实行总退却。敌军企图摆脱追击的德军师,部分部队开始向东南方向逃窜。德军穷追不舍。战斗异常激烈。只有当狂热的苏军确实打完了最后一发子弹,战斗才会暂时地停歇。森林地、沼泽地和有枞树丛的地形有利于防御者。几天来阴雨连绵,所有道路均已泥泞难行,我军的重武器几乎都无法运上来。车辆陷在泥潭里不能自拔,唯有忠实可靠的军马能拖曳着炮车、给养车和弹药车随部队前进。伤员的救护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9月9日,切尔尼戈夫落入德军之手。第17步兵师(洛赫中将)击溃当面的苏军。从西面攻进了该城。已经包围切尔尼戈夫达数天之久的第134步兵师(冯·亨豪森中将)从北面和东面发起了进攻。第260步兵师(施密特中将)以一部兵力由南面转而向这里突击。这样,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特地区东南边缘上的最重要城市)的命运就注定了。

  与此同时,苏第5集团军下一步的命运已不难预料。苏军防线被割裂成许多段。德军43军(海因里希步兵上将)正好插入沿铁路线推进。尽管苏军在局部地区还不时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但基本上已失去统一指挥。苏第5集团军的第5、21和第37师已七零八落,仅有一些战斗群还在德第2集团军地段前进行战斗。9月10日,第2集团军司令官、大将冯·魏克斯男爵给其部队下达了一项命令:

  “……敌人的顽强抵抗、低劣的道路和持续不断的大雨,没有能够阻止你们前进……你们的这次进攻,为几天内即将开始的最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先决条件。敌人被我们从四面八方包围在这里,并加以歼灭……我知道,你们在经过艰苦奋战之后理应得到休息。但现在,这次会战的胜利取决于第2集团军的步兵师能否迅速地击溃、打退并歼灭还在顽抗的敌人。每一个小时都是宝贵的,都决定着胜利的大小。因此,必须全力以赴投入这次会战……” 

第三节 基辅北部之战
 
  现在,该轮到冯·赖歇瑙元帅的集团军全力以赴了。为使第2集团军顺利通过杰斯纳河中游,陆军总司令部要求第6集团军迅速在基辅北面渡过第聂伯河。第6集团军司令部认为,由于基辅两侧形势紧张,它目前无力这样做,并希望最好由第2集团军在切尔尼戈夫附近发动一次进攻,为第6集团军打开前进的道路。

  9月1日,德第51军(赖因哈德步兵上将)的第111步兵师和第98、113步兵师一部坚守在加尔诺斯泰波尔附近的桥头堡中,在已被烧毁的大桥的东面,步兵们在纵深达7公路的沙滩地和草地上构筑了简易工事。苏军以优势兵力实施连续冲击,企图摧毁该桥头堡。苏军从左至右展开的兵力有第28、135、124步兵师,第19、41坦克师和第228步兵师。双方寸土不让,展开异常激烈的战斗。9月的头4天里,德第111步兵师第50步兵团处在苏军坦克冲击的中心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6集团军司令官在1941年9月1日的一份简短命令中,对基辅北面的桥头堡的意义作了清楚的说明。

  “第聂伯河桥头堡的官兵们!你们在进攻、防御和艰苦的作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凌厉的攻势建立你们的业绩吧!每个人必须知道,我们正在开辟通往德国最后胜利的道路!”

  该集团军从9月3日开始加强桥头堡。第98和第113步兵师利用橡皮艇和由工兵架设的便桥渡过河。第262步兵师的先遣支队也在同日渡过河。第17军的第56、62和第298步兵师从西面和西南面接近了加尔诺斯泰波尔西面的第聂伯河。

  第51军在实施了短暂的炮火袭击之后,由桥头堡发起了进攻。苏军顽强抵抗,毫不退缩,这时,第51军的左翼成功地击溃了苏第228步兵师,迫其缓慢地向东撤退。第98步兵师在正面上向苏军发起进攻。其右邻第262步兵师在集中兵力向东南方向突击。该方向上多为遮蔽地,茂密的松树与一人高的王米搀杂交错,妨碍了部队的快速前进。苏军常常隐藏起来并进行巧妙伪装,他们先让德军从其身旁过去,然后从背后向他们开火。

  9月5日,德第262步兵师(泰森中将)突入苏第228和第171步兵师之间的缺口。此后苏第171步兵师又恢复了同其友邻的联系,但同时却失去了与其左邻第124步兵师的联系。这样,德第262步兵师得以出敌意外地大踏步向东南方向推进。

  负责防守这一地段的苏第37军司令部看到形势危险,急令配置在奥斯捷尔和莫罗夫斯克之间的第20坦克师和第35步兵师撤过杰斯纳河。但为时已晚。

  德第262步兵师抓住良机,快速东进。到9月6日黄昏时,其强大的突击队已到达莫罗夫斯克附近的杰斯纳河。该师是第6集团军中第一个到达杰斯纳河的兵团。但勇敢的军官和士官们不以此满足,决心乘胜前进。部队以班为单位乘坐橡皮艇渡河。9月7日天刚蒙蒙亮,第262步兵师的大部兵力就已到达河东岸,占领了位于莫罗夫斯克和古塔图曼斯卡亚之间的一个狭长的、向东突出的桥头堡。

  在该桥头堡南面很远的地方,第111步兵师也在向杰斯纳河前进。第51军企图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为此,它急忙从第聂伯河西岸调来了第62步兵师。第62步兵师的先遣支队9月6日就已前进至第262和第111步兵师之间的杰斯纳河沿线。9月7日,第62步兵师主力随后抵达这里,同一天,第79步兵师的一些营也渡过第聂伯河。

  苏军这时还根本没有判断出业已开始的歼灭战的整个规模。他们准备不惜任何代价坚守基辅。为此,他们加强了位于杰斯纳河畔的奥斯捷尔两侧的防线,甚至从切尔尼戈夫西南地区调来了部队。

  苏军部队的这一调动改善了位于杰斯纳河西岸的德第98步兵师的处境。其所辖各团转而向北进攻,在从莫罗夫斯克到切尔尼戈夫的中途夺取了斯莫利诺。第98步兵师击退了许多苏军部队,继而与自北向南进攻的第17步兵师对这些苏军形成夹击之势。苏军的这些部队——4个步兵师的部分部队——在尔后几天里,被德军的这两个师在一次小型合围中全部歼灭了。

  9月8日拂晓,敌人实施了局部反突击,苏第20坦克师的突击点恰好是莫罗夫斯克以南第262与第62步兵师的接合部。德军奋力抗击敌人的这次强大反突击。当时,部队在得不到固定补给的情况下,连续战斗了8天,在前沿作战的步兵连有一星期之久没有吃上热食。

  9月8日,苏军进至杰斯纳河。但此后,德军的抵抗加强了。勇敢的德军军官和士官率领士兵发起冲击。黄昏时,零散人员和伤员在后方阵地集中起来,组成战斗群和预备队,从敌人突破地段两侧向前沿运动。炮兵被补充了弹药,第一批步炮和反坦克炮被运过了杰斯纳河。

  9月9日,德第262步兵师实施反击。其所辖各营不顾重大伤亡,英勇地向东北方向进攻,攻占了奥利宾,俘敌350人,从而在敌进攻正面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苏军开始撤退,放弃了靠近基辅至切尔尼戈夫公路的科谢列茨地区。

  第51军已预先将第79步兵师调到奥斯捷尔,命该师向第262和第62步兵师之间推进,充分利用已取得的战果,乘胜追击仓皇溃逃的敌人。同日,第62步兵师得到了第164步兵团第2营的加强,开始直接从奥斯捷尔向科谢列茨推进。

  9月10日黄昏,第51军各师均在向切尔尼戈夫…基辅公路挺进。向北进攻的第98步兵师与第2集团军的第17步兵师建立了可靠的联系。溃散的敌军向西退入沼泽地区,但又遇上了德军第98侦察支队和歼击队。鉴于第2集团军的第260和第131步兵师向南突击,该集团军司令部即命令第260步兵师停止前进,以肃清尚在公路两侧的苏军第200步兵师残部。

  德军第262、79和第62步兵师(从左至右)迫使敌人向东撤至公路,有的则撤过公路。第79步兵师占领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宽大公路,9月10日,第62步兵师曾在科谢列茨附近越过这条公路。奉命在这里防守的苏第9机械化军溃败后,被迫撤向奥斯捷尔河以北。

  苏第9机械化军被赶到一个狭窄地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有秩序地撤到公路和铁路枢纽涅任去。而在此期间,德第2集团军已从北面突人该军的翼侧,迫使该军不得不对三面进行防御。第79和第62步兵师跨过宽大公路向东方突击,为第262步兵师迅速接近创造了条件。梅茨格少校指挥的第4282步兵团第1营控制了科普季与谢梅尔之间的公路,师长泰森中将亲临该营视察。正当梅茨格少校向他汇报情况时,北面出现了有铁十字标记的车辆。来的是德第131步兵师的侦察小组。

  9月11日,自西向东进攻的第6集团军与由北向南突击的第2集团军在第二个地点会合了!第6集团军依靠自己的力量不仅强渡了第聂伯河和杰斯纳河,而且赢得了参加基辅大会战所需要的行动自由。

  冯·赖歇瑙元帅下达的一项命令对这一战果作了如下评价:

  “在南方战场上,决战的时刻已经到来。从南至北,德军到处都在给敌人以歼灭性打击。

  在我集团军北翼,勇猛的第51军渡过第聂伯河和杰斯纳河实施了决定性的突击。他们的卓著成绩是在克服了极为困难的地形,战胜了地面和空中的敌人之后取得的,应受到最高嘉奖。苏军完全没有料到这一进攻如此神速,因而被彻底击败。现在,通往新的行动的道路已经打开。

  第6集团军的官兵们,这一切已向敌人表明,你们并没有因过去一个月的艰苦奋战而疲惫不堪,反而越战越强了。

  红军南部战线已处在崩溃的前夜。

  现在,胜利和嘉奖正向你们的快速行动和果敢精神招手。

  前进!向敌人冲击!” 

第四节 由杰里耶夫桥头堡实施突破
 
  8月28日20时,南方集团军群就“下一步巴巴罗萨作战行动”发布了第7号指令(指挥处第1850/41号文件:绝密)。指令的第一点分析了整个敌情,估计苏军可能撤离第聂伯河地段,因此集团军群应立刻实施追击。现将指令的其余各点摘要如下:

  “2。 在这种形势下。应最大限度地发挥部队的积极性。进攻时不要顾及补给问题。

  3。 因此我命令,第1装甲集群、第17和第6集团军立即转入进攻。为此特作如下具体规定:

  ①进攻时,不要相互依赖,无需顾及友邻。部队一旦渡过河,即应首先建立战术桥头堡。

  ②在取得胜利的地方,必须以所有运输工具和补给品建立重点补给站。

  ③应利用一切就便器材,在尽可能多的地段——象敌人过去多次做过的那样——强渡第聂伯河。

  4。 各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的任务是:

  ①第17集团军:克列缅楚格及其南面为渡河的重点地段。在建立战术桥头堡后,应毫不迟延地向前突击。以建立集团军所需的桥头堡……

  ②第6集团军:……

  ③第1装甲群:……装甲集群的其余部队必须尽早赶到克列缅楚格南面,视情况的发展,装甲集群的任务将是,向哈尔科大方向突击,拦截东撤之敌,情况许可时,还可与第2装甲集群协同作战;第2装甲集群已于8月27日在科诺托普附近的诺哥罗德…谢韦尔斯基以南的地段渡过杰斯纳河,现正向南发展进攻。”





图1:第17集团军的第聂伯河桥头堡


  1941年9月初,德第52军(军长是冯·布里森步兵上将)守卫在杰里耶夫卡桥头堡中。在尔后几天里,苏军向杰里耶夫卡东北防线调遣了大量部队。因此可以判定,苏军决不想放弃这一地段,而是决心要夺回该桥头堡。

  德军认识到了处境的险恶,遂奋力加设坚固的桥梁,以使更多的部队进入桥头堡。同时还计划,让第1装甲集群出发,向东面的波尔塔瓦方向进攻,为此决定架设一座载重8吨的军用桥。

  第700工兵团团长受命负责完成上述任务。由他指挥的有:

  第902强击艇司令部(装备有73艘强击艇);

  第50、97、100、157、176、651和658工兵营;

  第4、8、9、13、16、97、99、100、111、125、176、209、298、2/410、537、539、602、610、612,630、639、660、667、672、995、2/60舟桥纵列;

  第51、403建筑营,“托特组织” ' 译者注:“托特组织”是德国工程师和公路总监弗里茨·托特于1938年建立的一种组织,担负“西部堡垒”和其他重要军事工程的施工任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