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一众文臣谋士们的一齐叹气也是有其原因的。这条玉带的珍贵程度,某种程度就代表着今日孙乾所求之事的重要性。同样的这也是对于张绣的一种暗示。
只是此刻张绣心里却是另一种想法:凑,怎么又送玉?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汉栋梁()
孙乾悲昂交加地念完衣带诏,旋即将衣带诏高悬于手示意众人查验真假。绸书上的血字早已发黑,但是右下角那一小方玺章却是保持着耀眼的红色!
这还不算完,孙乾接着声泪俱下道:“此封诏书乃陛下于三尺闭阁亲手破指所书,可恨那曹操奸贼在陛下身边遍插心腹,陛下不得法,只得将其藏于玉带中赐予董国舅。董国舅时视满朝文武,却大都为曹贼羽翼,汉臣寥寥可数,唯能与我家皇叔共议诛逆大事。好在曹贼目中无人,而我家皇叔终得随军出征之机。临行前董国舅将衣带诏重缝于玉带中交付我家皇叔,托我家皇叔在外联络各地勤王义军,而董国舅自在内响应,到时内外共举,诛曹贼而复兴我大汉!”
曹操虽然没下本给刘协重建皇宫,但是许都宫室规模绝不至于寒酸到内阁只有三尺长宽。所谓三尺闭阁,其实指的就是刘协的私人厕所。一般人家里的茅厕最大也就一尺长宽,也就皇帝上的是三尺方圆的厕所了。堂堂的大汉天子,居然混到了只能藏身于厕所给臣下写血诏的地步,不可谓可悲又可怜。
但是话说回来,汉室的衰微已成定势,这是大部分人都看得明白的。纵然刘氏子孙遍布九州,但是刘氏早已失去了当年反王莽的号召力,甚至刘氏子孙内部也有不少数人看透了这一点。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刘晔,却是自我选择性的忘记自己是刘氏帝胄的一员这个事实。
因此,孙乾这一番本该感人肺腑的宣讲,却只是引起了袁涣等极少数的几个尚存忠汉之心的人一阵唏嘘轻叹,但是这几人却也只是唏嘘轻叹一声而已。
大厦将倾,非人力可挡。虽然说天下十三州,姓刘的还占有两州半的地盘,但是再看看这三个姓刘的德性,绝对没人对汉室的未来心存希望。
割据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可以说根本就是一对坑货。当初正是刘焉建议汉灵帝于各州设置总揽军政大权的州牧,这才造成了了汉末群雄拥兵割据的根源。至于刘表则完全是个扶不起来的烂泥,坐拥天下第一大州,在东西南北四面都有着攻防皆便的极品地利,不说称霸于当世,自保总是可以的吧?但是事实呢,却是硬生生被曹操和孙氏兄弟咬去了整条鱼的鱼头鱼尾。
两相比较,似乎还是刘备这个草根皇叔更有上进心,能够从最初的一个编草鞋的混到一州之主。但是刘大耳的状态实在太不稳定了,好的时候躺成一州之主,点背的时候却是直接成丧家之犬,在其彻底立身中原之前还是不足以让世人心怀多大期望的。
虽然说不看好兴复汉室,但是这戏还得继续演。说到底,当下的三国,实质就是各个豪雄割分汉室剩余财产的时期,各家不仅得拼实力,还得拼演技。
听完孙乾的话,张绣却是又啪的一声站了起来,再次拔出了旁边周仓的腰刀,又是当空砍下!
咔嚓!
张绣面前的案几在周仓的重刀之下应声而断。张绣一副咬牙切齿状:“可恨曹贼,吾恨不得将其如此案一般生劈成两半,就算孙从事此日不言这些,本将军也是要提兵直挥许昌的。更何况吾与刘皇叔情同兄弟,势同唇齿,怎能不会共同应诏?”
“只是”张绣忽然之间脸色变得为难起来:“只是我淮南历受曹贼荼毒,受创极甚,前番先在江东平逆,此番又需镇抚山越,军力实在捉襟见肘,实在抽调不出多余兵力,只恐伐曹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拖累了刘皇叔的进兵良机!”
张绣说的都是实话,虽说自己麾下的兵将一直在补强,但是因为主要精力放在重建淮南和招抚山越上的缘故,张绣军目前的正兵数量加在一起仍不过区区二十万之数。其中五万由大将纪灵统领驻防在江东西线,五万由上将张勋统领在蕲春庐江一线盯防江夏黄祖。而在寿春附近的可调用的不过张辽和高顺两部约十万人马。这十万人马也不能悉数外征,顶多出征六七万人马,在中原战场也就只能打打秋风。
孙乾也明白张绣这些话所言非虚,也毫无漏处可寻。好在临行前刘备曾向他面授机宜,是故此刻孙乾仍保持着仪态,不慌不忙接道:“镇东将军切莫轻易悲叹。我家将军深明扬州疲敝之弊,但是此等诛曹良机时不可待,是故我徐州兵愿为此役先遣,并发两路大军,一主一辅。我家将军亲领主力战兵出泰山战兖州,做出与袁军会和姿态,尽力吸引曹军注意,而将军则可与我家张翼德将军兵合一处,趁势南略豫州遣轻骑偷袭许都,到时许昌有董国舅响应,自当一战而下。至此纵使曹操再有机谋权变,也是回天无力!”
呵,居然提前被刘大耳看出了自己想要积蓄实力的想法,看来此次征伐中原,自己是推脱不掉了。
实话说,张绣并不愿意现在就掺和进袁曹之争中。纵使现在的袁绍占据着相比历史上的更具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千万不能小瞧曹操的奸谋胆略。因此在张绣的预计中,两方很可能会闹个两败俱伤最后谁也奈何不了谁的结果。
尽管历史上袁曹之战以曹操的辉煌取胜告终,但是此世,曹操的势力因为张绣的存在和刘备异军突起而遭到了极大的削弱。现在虽然仍有一战之力,但是实力相比的太过悬殊却是注定了曹操现在只可能有守势,而绝无攻势!
举一个简单的事实就可以很直观看明白当下袁曹的力量对比了。袁绍军先发的颜良部,只是一个先锋前军,却有足足十万兵马。而曹操点齐了许都的所有兵马,才不过十六七八万兵马。全军压上却是都给一个区区的颜良造成不了绝对性的优势。
是的,现在的曹操集团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对待袁军他们只能采取最保守的守势,而绝不敢有一点点多余的对攻之势。毕竟两边的底蕴相差太多,人家袁军最乐意和你打得就是对耗,哪怕每死两个袁军换一个曹军,这买卖都是很值的。
话说白了,如果说现在的袁军对曹军有着千钧压顶之势的话,那么当下割据徐州的刘备以及盘踞淮南的张绣的态度取向就相当于那根至关重要的稻草。要么是给予曹军继续挣扎于生死一线的救命稻草,要么就是压垮曹操这头骆驼的那一根稻草。
毫无疑问,刘备自然是站在袁绍那边的。准确点来说,谁站在汉室的对立面,刘备必然选择站在其对立。
但是张绣不同。对于匡扶汉室这样的崇高梦想,张绣既没有兴趣也不敢担保自己能行,还是安心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卧薪尝胆隐忍待发的好。
心里百般盘计,张绣开口道:“玄德公如此尽忠王事,张绣自然不能拖皇叔的后腿。再者又有董国舅居内响应,张绣更当出兵以救陛下于水深火热。只是此战事关汉室气运与陛下安危,出兵事宜当从长计议。孙先生来寿春不短时间了,不回去复命难免玄德公忧心,先生不如先回徐州,先向玄德公禀示我淮南愿出兵伐曹,然后容我调度军力,再行合力伐曹之事?”
对于张绣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出兵表明自己立场和态度的抉择。按照目前的态势,天下舆论的主导权已经在袁氏的手中了,曹操掌控下的献帝和许都朝廷虽然名义上仍为天下人承认,但是若是一旦袁绍拒不承认刘协的正统性,四世三公积累的底蕴名望再加上当世的绝对实力的袁氏绝对能逆转天下人的风口。
这种情况下,张绣也只能暂时顺从袁氏的风向而动了。但是现在的袁氏已经强大到了极点,若是再让打开中原的口子,那可就真的一发不可收拾了。到时候哪怕袁家都是一群不会思考的蠢猪,袁氏的百万大军也能轻松碾压立势不足的张绣刘表集团。
所以说从根本上来讲,袁曹之争张绣是应该站在宿敌曹操这边的。毕竟在当下看来,也只有曹操这样的奸雄能够有挫败袁绍的可能了。
这其实正是数个月前,张绣和贾诩默认默许鬼才郭嘉和虎痴许褚逃回许昌的原因。
当然这些事情是不能摆上台面的,对曹操抗击袁绍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张绣现在非常有必要再帮曹操一把。
至于怎样帮曹操,张绣此刻心中也有了定计。
孙乾此刻也是无话可说了,张绣这是下逐客令了。但是也倒不是真的逐客令,毕竟提出的出兵要求张绣也答应了,虽然连孙乾都看得出张绣这是要继续拖,但是没办法,自己一个使者总不能逼着张绣立刻出兵吧。
于是最后,孙乾只能辞手一拜:“镇东将军果然为大汉栋梁,吾这便启程回徐州向我家皇叔启禀将军应诏之事。还望将军早日整备好麾下兵马,共谋齐行复汉大业!”
第一百八十六章 袁涣之干()
孙乾走了,留下面面相觑的张绣军满堂文武。
张绣一向奉行实用主义,因而张绣集团内一向都是有事说事绝不拖延的作风。因而孙乾前脚刚走,长史杨弘就站了起来,禀手道:“臣以为,当下我军用兵之处甚多,绝无余力再行外征之事。”
杨弘身为张绣军长史,在后世就相当于秘书长一类的角色。他一出头,立马引得下首数人点头出声应和。
主薄阎象也站了起来清清嗓子准备发言。在平时阎象和杨弘这一对总是唱反调的,于是阎象站起来的那一刻,几个亲近杨弘的文臣谋士却是将心提到了嗓子眼。
不过阎象的一开口就让亲近杨弘的那几人放下心来。只听阎象如是说道:“臣以为,杨长史这一次所言甚是,我军现虽有二十万兵马,然而我扬州地广疆长,外需盯防交州张津、荆南孙氏、荆北刘表,内需剿除海贼山寇、招抚山越、镇守地方要卡关塞,到处都要用兵。而若是要兵发中原,少于则五万犹如杯水车薪,多于五万则会引得后方不稳。因而臣亦以为,此时兴兵伐曹实在不妥!”
所谓主薄,就是掌管文书事务的。阎象的职位在后世就相当于办公厅主任,对于张绣军的情况,掌握着各路消息传递渠道他却是了如指掌的。
难得想象阎象居然会有与杨弘意见一致的情况,亲近杨弘的那几人却是纷纷将提起来的心放回肚子里。这就好办多了嘛,连清流派的第二号人物都附议了我家大人的意见,那么看来这次文臣方面意见应该都是一致的了。
等等,貌似有点不对啊。阎象的第一句话到底什么意思?什么叫做“杨长史这一次所言甚是”?为什么要加上一个“这一次”?难道我家杨大人平常说的话都所言不是吗?
杨弘等人尽管对阎象的言辞心有不满,但是当着张绣的面也不会表示出来。更何况与意见的立场相比较,言语中的讥讽实在不足一提。
“杨、阎两位大人的意见,恕袁某不敢苟同!”就在大多数人以为文臣方面会统一不出战的口径的时候,张绣麾下第一重臣,清流派第一号人物——九江太守袁涣却是站起身,一丝不苟道。
袁涣的第一重臣不是谁封的,而是张绣军文武一致承认的。这不仅仅来源于袁涣及其一干族弟当下在张绣集团内的显赫权位,而且还和袁涣自身的能力和品格有关。可以这么说,现在满堂的人,除了贾诩,张绣最敬重的就是袁涣袁曜卿大人了。
至于贾诩?那却是已经超然于张绣军体系的人物,与张绣亦师亦友亦父子的人物,袁涣自然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袁涣一起身开口,满堂的人包括张绣在内却是一齐屏息竖耳做出了静听状。这倒不是因为袁涣说话声音小,而是袁涣本人一向严于律己律人,言行举止都十分恪守礼数,平时不仅因此而叱责部分言语失当举止不雅的文官武将,甚至常常当面劝谏张绣注意主公该有的言行仪态。而且关键的是袁涣每次都能痛心疾首地引经据典指出所有不当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故包括张绣在内的张绣军上下在袁涣面前都是相当注意的。
长宽十余丈的厅堂刹那变得风吹过的声音都可细闻,甚至连门外的虎贲卫士也感觉到了气场的变化而站的更挺直。袁涣的声音这才不紧不慢响起:“在座诸位,袁某想问,哪位现在不是大汉臣子?不是领着刘氏所赐名衔的?既然都为汉臣,哪有汉臣不救汉君的道理?”
“既为臣子,那边当尽臣子之事。当下奸佞祸国、君王蒙难,身为臣子自当兴义师清君侧,勤王事!怎可因事不难为而不为?”
“只是,此番若是直接应诏讨逆,那势必放袁氏入主中原。袁氏虽素号汉臣翘楚,至今更因袁本初位至大将军已成五世三公之伟迹,汉室对于袁氏之垂青不可谓不重,但是袁氏对于汉室之忠,在组织关东联军讨董之后,我袁某却是不曾看到有一丝一毫,敢问在座诸君哪位看到了?亦或者有听到了袁氏尽忠大汉的消息传闻?”
袁涣话说到这儿,自然该有人接下去。好在张绣手下不乏聪明人,立刻便有一声音传出:“禀袁太守,袁绍自讨董不得功之后的数年,却是不曾耳闻对汉室有何作为。某只听得,现今的河北四州,三州刺史姓袁,一州刺史姓高,请袁太守谅解下臣耳陋,却是只知其姓,却不曾细知这三袁一高其名其字,烦请哪位同僚指言明之!”
此人声刚落,便又有一人接上:“凑巧了!与汝恰恰相反,吾是只听说了河北四州刺史的名和表字,分别为绍字本初、谭字显思、熙字显奕、干字元才,却是不知其姓,敢问在座哪位大人有闻这四人之间有何关系,为何性命表字有如此值得耐人寻味之处?”
满堂上下爆出一阵哄笑声,就连素来不苟言笑的袁涣也是面容一展。
给袁涣唱双簧的不是别人,正是担任着张绣军曹掾的诸葛瑾和鲁肃。
于是难得一见的,袁涣当堂对这两人面露欣赏之色,却是继续言道:“正如所言,河北四州,青幽并三州为袁绍两子一甥所掌,袁绍现虽仍为冀州牧,但州事亦由三子袁尚所理。河北四州,现在却已然是袁绍一家的四州的。”
“再者,当今陛下东归之时,袁本初虽接到迎驾诏书却未有迎驾之举。反倒是未曾接到诏书的曹操率轻骑赶往芒砀山自杨奉等逆贼之手解救陛下,并于许都兴建宫室重立汉庭。诸此种种事实,袁某却是着实无法将袁本初与汉室忠臣这四字联系在一起。”
“甚至,袁某还以为,袁本初比之奸贼曹操,野心图谋更甚而心胸更窄。曹贼虽然弄权,但是对于陛下却是并无大不敬,亦没有行逆的资望。但是若容袁本初入主中原且把控了汉廷,只怕依袁本初连亲兄弟亦可反目相攻的肚量,以及袁氏百年积攒的人望,怕是大汉社稷与陛下性命旦夕不保!”
“因此,与其驱狼迎虎,不如只宣不战。纵使曹贼不敌袁绍,但是咬下袁氏一大块肉让袁绍心疼还是完全可以的。彼时我扬州兵强粮足,依江淮之险,舟船之利,足以划地而治,保得一方汉室疆土!”
啪啪啪!
张绣连着鼓了三次手,袁涣所说的,恰恰正是张绣所想的。
当下的张绣军,并不是真的缺乏征伐中原的实力。但是因为袁绍这方庞然大物势力存在,使得当下争夺中原的霸权毫无意义。事实上曹操和张绣两人都看到了这点,是故曹操在被刘备偷了徐州之后,却是一反以往的霸道,罕见的采取了守势,默认了徐州的易主。
其他的张绣军文武此刻却是腹诽起来了,说了这么一大堆,最后的意思还不是不打这一仗么。还以为您老对汉室多么忠肝义胆,原来其实也是看衰刘氏啊。满篇虽然句句都以汉室社稷和当今陛下安危为出发点,但是实质全是站在张绣的立场考虑的啊!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点问题,难怪张绣一向敬重袁涣,感情人家袁涣的境界不一样啊!同样都是为了张绣的王霸之业考虑,像杨弘和阎象,说出的话就太直白,也完全不能拿出去说。但是从袁涣嘴里过一遍就不一样了,怎样都能套上匡扶汉室忠于刘氏的名义。
文臣这边的意见已经完全统一了,那边以张辽高顺为首的武将们自然没有什么异议。
术业有专攻,军政要分离,这也是张绣改制新政的内容之一。平日里一般的政事武官一律不得干预。只有碰到军国大事武将才能参预,当然这种参预也是有限的,必须与文臣谋士合议才行,决不允许军事决策权完全被武将掌握!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张绣集团内文高武贱,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一旦有关于军事的决策形成,在具体的执行中文官就完全没有了干预权,只有像参军或者随军司马这样的专职参谋才能提出意见,而且只是提出意见而已,具体采纳与否仍由军事主官决定。
当然,如果因为参军司马事先有建议或者警告而武官一意孤行造成了失败或者损失,武官此时负全责。
既然是只宣不战,出工不出力磨洋工,这次出征的统兵大将人选自然并不是太有争夺性。完全不必派遣诸如张辽和高顺这样的实力大将,但是派出的将领也不能声望过低招致刘备军不满落天下人口柄。
便览张绣麾下四大将,去掉张辽高顺两人,就剩下淮南系的纪灵张勋二人。纪灵远在江东驻军,职责重大,绝不可轻易调动。那么此次出征的人选便呼之欲出了。
“传本将军令,典农中郎将李通克日领本部兵马调防蕲春,召张勋张将军部全军北上。仓曹掾鲁肃限一月预备出征粮草辎重事宜,诸葛瑾着笔书写讨曹檄文,蒋干先生替绣出使徐州联络刘皇叔!”
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马之战()
蒋干先前为张绣所遣,前往荆南诱使张羡自立,任务完成后本该早早回归,不料张绣那边袭取江东进行的势如破竹,孙策军东归受阻于宛陵反攻黄祖,豫章江夏长沙三郡四处动乱且路途遥远不便的情况下,蒋干却是拖了大半年时间才完成了这次出使,近几日才回到了寿春。
张绣自然不是没有人情味的,不会让蒋干舟车劳顿数千里不加歇息便又给他跑腿。既然都当面给孙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