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说说驻马的孙策和面前不过十步远的三名身份不明者的对峙吧。
方才说了孙策眼明手快。抢在对面三人面前搭上了羽箭,一箭射出!
这一箭势大力沉,也是极为精准,当即射中了中间那名看起来是领头的胸口。这人中箭倒地,却是没有吭声或者惨叫。
他旁边两人在已经把箭相向的情况下却是惊慌神色消散了很多,甚至不去看一眼闷哼中箭倒地的同伴。只是专注而又娴熟无比地套取下背上强弓,搭箭瞄准。
他们两个人在搭箭,孙策也在取箭搭弦。说实话,孙策射箭一向追求力量与准度,对于速度的要求并没有多少。拉弓搭箭瞄准放射这一连贯动作其实并没有眼前的三人任何一人快。只是刚才孙策因为打猎,弓在手上,取箭便可以射。而这三人一开始就是执枪背弓,在对射的时候得先取下强弓,自然没有孙策快。因此被先射中一人,不足为奇。
此时孙策正要射出第二箭,却是被面前尚站立的两人的其中一人先一步射出一箭!
这一箭射的极为迅捷,虽然左手还拿着长枪,这人却好像没有任何影响一般套取下背上强弓,宽大的左手拿着长枪强弓一起,右手搭箭便射,快到中间甚至看不清他是否有瞄准的步骤!
但是这一箭射中了,在十步之内的超近距离射中了仓猝不及的小霸王孙策,而且射中的是人的要害——面门!
第一百二十一章 借船伐吴()
人的脸若是受到袭击,被袭者都会下意识闭眼。孙策也是人,于是他面门中箭之后才射出的第二箭射偏了。
好在对面另一名袭击者因为有些慌张,在和孙策仓猝的对射中居然射偏了第一箭。射出的羽箭刚好擦着孙策身躯而过。
不过这一个照面的对射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两人见孙策已经受伤,当机立断放弃了失误率相对较高的射箭战术,快步冲向孙策。这个过程中又将手中强弓套回背上,双手端枪直直向孙策冲刺。
孙策此时左手掩面,果断忍痛拔下箭矢用手掌按住伤口。右手也来不及拔剑抵御,只能拿着手中长弓抵御仅仅一个呼吸间就刺到跟前的长枪!
这两名身份莫名的袭击者执枪开始突刺以后,身上的剽悍气息散露无遗。饶是骁勇如小霸王孙策,在单手执弓骑在马上的情况下,居然一时之间被逼的不得不全力应付。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以孙策十余岁便上阵杀敌的经历,很快便判断出来这两人至少是久经沙场的劲卒锐士级别的。只不过面门中箭疼痛难忍,一时之间难以开口喝问其到底属于哪路人马。
方才因为要拔出面门的箭矢,而且双方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近,孙策一方面因为没有时间和机会,而且另一方向孙策本人不是喜欢或者习惯临战而逃的人,加上考虑到转头的话会将后背完全留给对方的弓箭发挥,因此孙策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拨马撤离。此刻被这两名步卒缠住,只能是双腿夹着马腹且战且退。
其实就目前双方的实力和情况来说,孙策做到这样已经是最好了。若是孙策第一时间选择拨马撤离,那么三名袭击者绝对在背后肆意放箭。这时候孙策就算自己可以躲过箭矢,但是战马不会。就光凭方才射中孙策面门那人的急速射的精准程度,孙策绝对拨马跑不了十米!
好在自己第一箭当场射死了对方貌似是领头的一人。若是那人也有不俗的箭术,孙策背逃绝无成功的希望……
双方战了许久,孙策一直没有机会脱身。这两人的攻击如同狂风骤雨,根本不带一丝思考和停顿,直接上来就是置之死地的打法。孙策在不留意之间被刺中两枪之后,当即完全被激怒了。完全不再顾及自己的伤口,不再掩面!腾出手拔出了佩剑,怒吼连连,变成了一副剽悍到不要命的打法!
那两人见孙策发飙,却是丝毫没有畏惧。已经见血的他们不再抱有任何惊惶慌乱,将以往在征战中以及最近一个多月的训练中学到的本事全拿了出来,枪枪都往要害招呼,招招都是以命换命的打法。哪怕自己一枪被躲避,只是刺伤孙策不大要紧的地方,也敢因此而正面扛孙策不致命的一剑!
就是这么悍不畏死的打法!就是这么彪悍的死士!
但是貌似死神还不想这么快光临孙策的头上,双方你来我往打了好一会儿,孙策的扈从骑兵,终于找到了孙策!
却是因为孙策怒吼的声音太大,正好吸引了山丘另一侧的孙策扈从骑兵,这才疾驰过来查看究竟!
看到孙策的亲卫骑兵,这两名各自身上至少中了三剑创伤的执枪死士却是丝毫不退,只是瞥过一眼之后,就目不转睛只瞪着孙策猛刺!
孙策的扈从亲卫中也有善于骑射的。实际上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孙策亲卫扈从,狩猎中最重要的骑射技能是必修的。于是在转过山头看见孙策正被两名执枪刺客卖命突刺的一照面,扈从骑兵里当即有两人抬弓搭箭,朝着孙策腹部以下的高度放射。
嗖嗖声响。两箭皆中!只是因为没有事先沟通商量,这两名孙策扈从射中的都是同一个人。而且因为同样是急速射,都没有射中致命要害,只是让那名执枪刺客身形稍微颤动两下,却并不影响其突刺的动作。
这是真真正正的悍不畏死了。见到情势紧急如此,没人能够保证自己放的箭一定命中刺客脑门或者心口,孙策的扈从骑兵只能奋命向前,哪怕用自己的身躯或者坐骑阻挡刺客继续突刺孙策,也是必须的!
嘶!
其实是两声衣甲破裂的声音,只是发生在几乎同时,分不出来谁先谁后。孙策执剑砍中一人臂膀,直接劈开这人衣甲,将这人的一只臂膀完完整整卸了下来。与此同时,被劈断臂膀的这人一枪刺中了孙策小腹,却是因为只有一只手拿枪不能洞穿或是深入。
下一刻,这名乔装成孙吴士卒的刺客便被快马冲过来的孙策扈从骑兵一剑削去了脑袋!
没错,从脖子一剑削断了脑袋!只是这名扈从用的却是孙策自己上阵杀敌才使用的一把战剑!孙策自己拿在手中的佩剑则是平常的一把吴越名剑。
另一名刺客对于同伴被分尸丝毫没有触动,只是双眼紧盯着孙策被长枪刺中而不能自由躲避的小腹,朝着孙策胸腔位置尽全力刺出自己的一枪!
只是这一枪刚要出手,这名冷血剽悍的刺客却是整个人都飞了起来!
原来是一名孙策扈从救主心切,不顾自己性命驾驭着战马一头撞上了这名刺客!结果是刺客被撞飞了,自己也是因为坐骑没有完全加速起来,连人带马也是翻滚向了地面。
不过这最后一名刺客脱手了一枪,仍然是擦过了孙策已经赤膊的左肩,划开了一道长长的血口!
被撞翻的那刺客在地上只翻滚了一圈半,就被后面其他的孙策扈从骑兵驾驭着坐骑踩踏踢蹬致死!
孙策在这个时候也丝毫没有留下活口盘问的心思。因为受伤太多了,也太重了!
十数名扈从骑兵足足将这两名执枪刺客整到死透到不能再死,这才去照顾孙策。只是正面看到的孙策孙伯符,已经全无往日俊毅英武面貌。散乱的头发沾着满面血汗不说,居然有一个骇人可视的箭创!
顾不上去查看孙策身上到底有多少伤,一众扈从骑兵当即腾出两个马匹,抽出原本用来包裹猎物的的裹布。两马并排,将裹布的四角固定在两个马鞍前后,支撑两马式救生架!然后小心扶下眉目已经被鲜血蒙住不能视物的孙策,使其躺在裹布之上,两人牵马而行!
这临时的救生马其实也用的是“马革裹尸”的方法!自古以来战场的尸体就是如此被运回家乡的。不过此时根本无人想要使用其他的方式送孙策回营,这种方式虽然受忌讳,但是却最为安妥便捷!
……
回到牛渚,全柔选择了弃械投降。随后发生的事实证明了他的选择完全是正确的。之后上岸的张绣军士卒,数量多达四万!
暗藏粮船的张绣军数量虽然众多,但是要知道,整个河北船队有近千艘船只。因此平摊到每只粮船的不过四五十个人。
大型的粮船其实改装上夹层隔板,可以藏近千步卒,但是张绣军在大船上最多只藏两三百张绣军步卒。小型的运输船则只藏数十甚至只有十数人。从重量来说对于船只影响微乎其微!因而从江岸的角度看去,船只吃水的程度并不明显。
其实就算是有一些吃水,人们的第一反应也是以为河北船只吨位稍重,能有几个人会想到天下第一诸侯河北袁绍的船队上,居然会藏有其他诸侯的士卒?
至于诈称漏水驶进牛渚江湾的两艘大型粮船,则是因为满载了近千精兵而吃水较深,看起来倒真的好像船舱进水一般。
放弃抵抗的全柔在一名英年将军的要求之下,很配合的喝令部下牛渚守军放下兵器,放弃抵抗。
至于原本定于今日出发运送军粮辎重的孙吴船队,领头负责的裨将却是拒绝投降,先是命令麾下校尉带领麾下水兵坚决抵抗,发现敌众我寡实力悬殊之后立马选择了烧船凿船的极端抵抗方法。只是张绣部先头上岸的步卒实在太凶悍,行动实在迅猛无比,很快便打碎了这支忠于孙氏的军队的所有希冀。
那名带头抵抗的裨将,却是被张绣军一名猿臂将领在乱战中一箭射死!
整个牛渚滩落入张绣军手上之后,全柔再无任何犹豫,主动朝张绣军请命,招降了驻扎在牛渚军仓后面营寨的三千兵马!
张绣军南征江东,首战告捷!
必须感谢河北袁氏船队在此役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数月之后,荀谌依照先前张绣先前提出的要求,带来了袁绍结盟的诚意——一百万斛粮草!
数千里迢迢赶来支援淮南和广陵建设的荀谌带着几乎集中了青州、冀州和幽州所有船只的船队到达长江下游之后,本来在九江郡卸下粮食。不过张绣却是以需要屯军威慑刘表为名,要求荀谌带船队将粮草运到庐江郡鄱阳湖港。
面对张绣的得寸进尺,荀谌略加思索便同意了。毕竟几千里路都走过来了,不在乎再多走几百里。
到达鄱阳湖港之后,张绣却是在得寸进尺之上提出了更甚的要求:征用所有河北船只!借返航为名,半路袭击江东!
这涉及到了国战的层次,已经不是荀谌所能做主的了。但是好在张绣不会让荀谌为难,在河北船队停泊湖港的时候,已经封锁了水道,军事管制了湖港。荀谌需要做的,是协调控制一下局面,避免引起张绣集团与袁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其实说明白了,就是在张绣的剑下,命令河北水师放下武器,所有船只所有人接受张绣军张辽部部卒的管制!
恭喜平寇将军张绣,开创了中国军事史上一个经典到不可逾越的战例——借船伐吴!
第一百二十二章 志在天下()
搭借河北船队的正是张绣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张辽部。张辽本部的西凉兵虽然生长在荒凉的大西北,但是挑选出一部精兵,用作抢滩强袭还是可以胜任的。
事实再次证明,剽悍的西凉兵在混战与乱战中发挥出来的战斗力很强。在出其不意的一波箭雨的打击和掩护下,西凉兵们很快便成功制造了水寨的混乱。然后便肆意发挥自己强悍的战斗力,制造杀伤摧毁牛渚守军的抵抗。
相反,如果张辽部选择直接正面强攻,拿下牛渚却是相当困难的。牛渚滩左右沿江数十里,全都是石山绝壁险滩,再没有一处适合登陆的江津渡口。牛渚之所以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于是想要拿下牛渚只能选择正面强攻。但是如此的话,牛渚守军就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采石矶等高峻石山的作用。
如此一来的话,以牛渚三千以上的守军,加上押运粮草的两千东吴水兵。却是完全守得住的。与此同时还可以快马告警,呼叫距离牛渚不远的石城、丹阳两县驻军救援。这个时候想要凭借不善于水战的西凉兵涉水爬山拿下牛渚,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张绣军在袭取牛渚中,不得不使诈。让满载精兵的大船混入江湾水寨,里应外合夺取牛渚这座江防要塞。
结果是,张绣军南征江东,首战告捷!不仅拿下了牛渚,生俘了孙策任命的丹阳都尉全柔,而且一举截获了本月运往柴桑的粮草补给,可谓斩获颇丰。
袭取了牛渚的张辽军似乎并不满足,只是让先锋参战的部队控制了牛渚。随后登陆的张辽部士卒集结之后便整队出发,或向江东内陆进发,或沿江前进。直至夜色降临,最后一艘粮船卸下最后一支张辽军部卒,完成全员集合的这最后登陆的一营兵马,也不顾夜色渐深,向着江东腹地潜行。
等待这营兵马在满天星光下整甲进发,站立在采石矶上的张绣这才微微轻叹一声。不再审视美轮美奂的江东山河,转头看向早上还是孙吴的丹阳都尉的全柔。
全柔从早上到现在,都没有猜出眼前这位英年将领的身份。不是他想不到,而是他根本不敢想。
“全将军,你身为丹阳郡都尉,应该能够推断出来接下来的胜败吧!”张绣目光紧盯着全柔,语气极为平静地说道。
全柔稍微斟酌了一下,便开口道:“贵军两万兵马走大道直取石城、丹阳,一万兵马抄小路袭取秣陵。石城不必说,仓促之间是否能够反应过来都很难,后面的丹阳城就算得到告警,有一些缓冲时间,但只以千人乡兵,也难以抵挡上万劲卒。至于城高池深的秣陵城,纵然有吴郡守坐镇,但丹阳精兵已经尽调西征,剩余的老弱病残也只是能够抵挡一阵子而已。”
听到统辖丹阳北部所有军马的全柔全都尉一番意料之中的分析,张绣不禁展开笑颜:“不错,以我三万西凉雄兵,强袭丹阳郡县不过尔尔。只是此番急袭强攻,不过小试牛刀而已。如果我对全将军说,这只是开始的开始,那么全将军以为,觉得我四万大军,可以在江东打到哪种程度呢?”
居然是他,果然是他!
全柔不傻,从语气和气度上,全柔可以断定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淮南之主——张绣。只是此刻全柔仍然不能使自己完全相信,今天所遇到一切不是一场梦!
有些恍惚的全柔却是没有回答张绣的提问,却是问道:“将军想要打到那种程度?将军为何要对江东开战?”
张绣一愣,却是没有料到全柔会这么快问出这个问题。
“我想,兼并江东!”张绣轻声说道:“我之根基在于淮南,若是任由孙氏稳坐江东,无异于在身后养虎为患!”
得到答案的全柔却是没有满意:“孙郎在江东民心所向,又有隔江地利,兼有北方两强争雄的天时。你如此作为,无异于逆天而行!”
张绣闻言,忽然变成冷峻的脸色,以一副不容置于的口气道:“正是因为孙氏民心所向,所以必须及早拔灭!”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反应有些过了,张绣转眼便恢复了平静的神色,冲着全柔用手指了指地下,哂笑道:“这牛渚,这采石矶,不正是孙氏所自傲的隔江‘地利’么,但是,此刻这些难道没有被我踩在脚下吗?”
“至于天时,我张文锦向来是相信人定胜天的。所谓机遇际会,有些人愿意耐下心去等,而我更喜欢自己创造机会!”
张绣说的直白,字字掷地有声,如同拨云见日一般吹开了全柔心中重重的疑云。同时,这番含有深意的话也是深深撼动了张绣身后两名亲随模样的青年。
隔了好一会儿,缓过来的全柔才稍微退了一步,目视地面,做了一拜道:“全柔却是一直不曾料到,西凉阀中,却能出将军这样的雄略之人。往昔董国相祸乱了大半个天下,江东因为地处偏远免遭其难。现今,全柔希望将军不要将西凉兵的豺狼之名带到江东!”
“那是自然,若是江东父老们都愿意当个安安心心的顺民,我张文锦必当肩负保境安民的职责。但是,未必所有江东人都像全将军这般‘深明事理’,所以,该做的,我不会手软。”张绣眯眼看向全柔,但其实更多的是对自己身后的两名“亲随”表明态度。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张绣最后淡淡说了这一句话。
张绣身后的两名“亲随”大约都二十多岁年纪,长相各有千秋,气度却是大不相同。那名长相极为俊美的亲随虽然跟在张绣身后不离,但是却是保持着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无论是对张绣军将卒,还是张绣本人,都是一副忧愤悔恨交加在一起的模样。
而另一名亲随体型魁伟,面相忠厚。态度却是比之冷面俊美青年平和多了,不时还和其他张绣亲将交谈。而张绣的几名亲将,也对这个张绣看重的,近一个多月来也一直带在身边的随从的青年很是亲近。但是对于那名俊美青年,胡车儿周仓等张绣亲将却是一直紧盯着其一举一动,仿佛那俊美青年根本不是自己人。
忘了介绍这两名张绣亲随了。那名魁伟青年,姓鲁,名肃,字子敬,东城人。俊美青年自然是周瑜周公瑾无疑。
鲁肃年纪差不多的时候,想要出仕,好友庐江刘晔刘子扬当时正和巢湖贼众首领郑宝有联系,就第一选择劝鲁肃投奔郑宝。不过鲁肃还没去,刘晔自己因故就把郑宝杀了。
这时候恰好周瑜从江东回来,担任了居巢县县长。后来淮南闹饥荒,而周瑜听说东城鲁家钱粮颇丰,便派人请求借鲁肃家的粮食。
鲁肃是地方实力派士族豪强出身,性情豪爽宽厚。先前听过周瑜助孙策平定江东的光辉事迹,见到周瑜带着人来,当即随手指了家里两座同样大小的粮仓中的一座,送给周瑜救急。
这是一个开始,同样才华出众的鲁肃和周瑜从此成为了相交莫逆的好友。混熟了之后,周瑜便劝鲁肃跟他一起投奔有志天下的江东小霸王孙策。鲁肃思忖良久,终于答应,将家族付之周瑜,在周瑜安排下将家族搬迁到已经安宁下来的江东。
只是在周瑜就要约定鲁肃一同前往江东的时候,淮南水师戒严了下游江面,使得周瑜渡江直达吴郡的计划搁浅。另一方面做了庐江太守的刘晔刘子扬忽然派人以会友名义请去了鲁肃,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