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军打得是暗无天日,不死不休。刘勋是实在没办法了,粮草都在城内,不速战速决就得全军溃散。而另一方的主事袁耀却是怎么也不愿意放过刘勋这个叛贼。
因为他已经戴上了白色孝布!
历史上他都能做出千里护袁术灵枢自寿春去江东的事,现在有什么干不出来?
……
两天后,刘勋攻城无果,率军退去。
第三天,张绣统领八万多士卒,一路畅通无阻直到皖城城下。日夜作战苦不堪言的袁耀和黄猗答应了出现在城内的刘晔的献城投降建议。
克日,庐江全郡归降。看在袁耀主动奉上了传国玉玺的份上,张绣上表许都,表称伪帝袁术已死,淮南已平。并特请看在袁耀为人之子尽孝道的份上,按大夫礼安葬袁术。
此后陆续有刘勋的部下逃来投靠,其中最大一股散军在一名贼眉鼠眼文士率领下归降,据这名文士所说,刘勋身边只剩下了百十号人,据说去豫州投奔老交情曹操去了。
对了,这贼眉鼠眼的文士姓蒋,名干,字子翼。淮南九江郡人!
几日过后,袁术原部下桥蕤听闻袁术被刘勋气死,率领上万兵马归降张绣。
因为自己是朝廷封的正统庐江太守,但自己不可能待在庐江,张绣便让刘晔领庐江太守事,处理庐江民政。并派蒋干过江交结江东孙策。
又是半个月后,广陵大部分属县闻风归降。杨奉韩暹统领本部士卒两万加广陵军数万驻守广陵北界。
至此,整个淮南落入宣威侯、广武将军张绣手中。袁术从诸侯之列除名,天下新兴起一股新势力——淮南张绣!
第二十八章 乱点鸳鸯()
“婶娘,这事儿倒是可以商量。只是我们府邸太小,怕是容不下这么多人。”
漫步在淮河岸边,张绣向着旁边一位成熟妇人说道。
那成熟妇人看起来年纪也就是三十多的样子,但其丽质丝毫不逊于二十岁的少女,举止中透露出来的成熟风韵更是像一坛陈封发酵的美酒,仅仅是看着闻着,就足以让人痴醉。
张绣此时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衫,不同于中原流行衣服有宽大袖袍,张绣穿的服饰尽显雍凉特色,窄袖紧身,让人一看就有一种轻便的感觉。
本来张绣更喜欢蓝色,但这个时代的染色技术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只好穿一身素装。但白色倒是显出了张绣一身的英武不凡,和旁边的妇人淡粉色的衣裘相搭配,两人倒是像是一对伉俪,来这风光秀丽的淮河岸边踏青。
这个时代的河水是那么清澈,山是那么绿,盛开的桃花是那么的妖娆。鱼儿是那么活泼自由,鸟儿是那么可人自在。天地之间全都是纯自然的颜色,就算有一丝人为的痕迹,那也不过是远处的农田。
后世被污染成黑河的淮河此时就像一个少女,展现着清楚动人的风采。河波涌沙岸,没有那些惹眼的白色垃圾,更没有散发着异味的异色泡沫。
有的,只是两个四五岁的小孩子,一男一女,在沙岸浅水处奔跑嬉戏。
天地之间,除了鸟叫声,就剩下孩童的天籁笑声。张绣此刻只感觉好像自己身处一片从未有人涉足的世外桃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如,我们留下一些听话懂事的侍女,其他的,你看哪个大人将军有功劳或者合适,直接赏赐给他们,也免得他们现在重新安家了得寻女婢。”这风韵妇人正是张绣四十多岁的亲婶娘,原骠骑大将军张济的正妻——邹氏。
邹氏和张绣商量的,是原来袁术寿春宫里几百宫女嫔妃的去留问题。
张绣解放寿春后,立马下令将寿春宫所有女婢派发盘缠进行遣散。之后因为忙也没顾得上再了解这事最后什么结果。一直到张绣征庐江回来,终于有点空陪自己两个便宜孩子出来春游踏青,邹氏才找着机会来反映那数百宫女的实际问题。
寿春宫足足有八百宫女嫔妃,这些女人或者女孩,张绣以为要么是原来袁术的手下为了拍马屁争宠进献的,要么是袁术强取豪夺的。反正大部分都是非自愿的,既然不是自己情愿的,给盘缠安家费派人送回家就行了。
但是直到邹氏今天和他说了,张绣才知道,这八百宫女嫔妃,大部分居然都是自愿进寿春宫的。
但是弄明白了原委,张绣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一小部分人,之所以进宫,就是为了飞上枝头变凤凰。袁术当了天子,皇后虽然没份,但凭借美貌妖媚当个贵妃也是光耀门楣的事情。
但大部分人,进宫却是为了能够吃上一口饭!
笑话,在袁术袁公路治下,想要靠种地吃上饭那是不可能的。
这时,袁术的寿春宫招人了。一个嫔妃的待遇,居然相当于一个任职将军的待遇;一个小小洗衣洗菜的宫女,一个月的待遇顶的上一家一年的口粮。更别说还有三天两头的赏赐,另外但凡家里有入宫的,居然免赋税!
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袁术自己估计没人会送女儿来,毕竟自己要八百少女,八百!但实际上来寿春宫门口报名的直接爆棚。
虽然大家都知道待遇好,但落实不落实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甚至有官吏专门敲诈家里有进宫的人家,但最可怜莫过天下父母心,自己能不能吃饱过好已经不是能够考虑的了,起码送自己女儿进宫不会挨饿受冻。
邹氏给张绣讲过一个宫女的遭遇。一听说寿春宫招宫女,这个女孩立马瞒着父母报名了。虽然自己明知道进宫后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也亲眼见过有宫女的尸体大清早从宫门裹着席子用马车拉出来。
但父母亲已经是两天只吃一顿饭,却让自己和年幼的弟弟一天能吃上一顿饭这样过了三个多月了。
纵然父母得知后直接哭晕了过去,要把她锁起来,但她仍然跑了。也许,她进宫后第二天就再也看不见月亮。但至少,她走后,弟弟每天能多吃一点,父母每天起码能吃上一顿饭。
所以,张绣进城后自我感觉做的相当不错的遣散宫女事情,实实在在是没有从实际出发。因为遣散令发出之后,只有极少数十几个宫女回家去了。其他的,都滞留在寿春。因为她们中大多数人此时已经没有家了。或者,有人还做着变凤凰的梦。
幸好在这一个多月里,有邹氏安慰他们。邹氏没有钱粮养活她们,但她至少可以做到暂时庇护这些可怜又可叹的人,不让寿春官吏为难他们。然后凭借身份,找机会寻张绣解决问题。
在邹氏记忆里,自己这个亲侄子,和她的丈夫是同一类人。只关心军政大事,对这些废碎琐事根本懒得听。虽然她因为没有儿子,和张绣实际上有母子情谊,但也不保证张绣能认真去解决这件事。
而且,自从自己丈夫战死,这个侄子哭昏在灵堂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说对自己的态度怎样,对泉儿和若儿两个孩子的举动,根本不像以前那样了。
怎么说呢,总感觉张绣看向自己两个孩子一副想卖了的眼光。
这是什么样一种感觉?
听着邹氏的建议,张绣脑洞大开,沉吟片刻说道:“婶娘倒是好提议,那群五大三粗的家伙我都给分了府邸,但家里没婆娘没婢女也不像个家。这事我会马上办,只是烦请婶娘把那些心里有心思的都安排去打扫寿春宫吧。”
“另外婶娘所说,倒是让我想起了其他地方袁术兴建的行宫还有很多宫女嫔妃。汝阴、广陵、庐江这三地的行宫加在一起也有四五百宫嫔,估计地方官也和我一样不甚重视。我等下便命人去将这些人也好好处置了,到时候还得婶娘把把关,清汰一些不堪的女子。”
邹氏笑着答应了:“绣儿说的正是婶娘方才还想问的,没问题,婶娘同为女人,自当厘清这些事。”
“那就麻烦婶娘了,实在是绣儿身边可用之人不足以担当此任,还得婶娘费心。婶娘还有什么事情,要对绣儿查漏补缺吗?”张绣问道。
实在是空谈简单,实干起来才知道其中的弯弯道道。自以为简单遣散宫女让他们回家团聚就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了,却是根本连实情也不知道。
这毛病真得改,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早晚出事。
“要说还有什么实情,其实有,其实也没有,就是婶娘想为你好好考虑一下……”邹氏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张绣摸不着头脑:“什么事,婶娘你直说。”
“你看,泉儿今年五岁了,若儿今年也都三岁了……”邹氏吞吞吐吐道。
张绣更糊涂了:“是啊,我知道啊,怎么了?”
邹氏还是一副欲口难言的样子。张绣却好像明白了什么:“婶娘,原来你是想说……”
“对对对!”邹氏立马确定道:“若儿都快三岁了,你还……”
张绣又迷糊了起来:“不是泉儿的生日快到了吗,若儿还得好几个月呢?”
邹氏差点昏过去,忍不住直接道:“不是说若儿的生辰,是说你的……”
“我的?”张绣好好回忆了一下:“我的生辰也没到啊?难道现在就准备,太早了吧!”
邹氏再也忍不住了:“就是给你续弦的事!当年我曾问过你,你说得到她的丧期满了在考虑。现在若儿已经三岁了,丧期已满,你得重新考虑下。我倒不是怕带这两个孩子,就是怕你一个人,每天那么多事,没个人端茶送水。”
……
啥?娶媳妇?我现在才二十四岁,等等,按张绣的年龄,我现在刚好三十岁,快到而立之年了。
怎么当时刚穿越没发现这个可怕的问题,自己还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原来老天爷骗了我六年时间。
六年,人生正值青春的六年,就这么没了。
虽然说来到三国,自己三个月学到的东西比整个大学都多得多。但,张绣心里还是不是个滋味。
看到张绣面露苦色,邹氏心里也明白了。看来还不是时候啊,什么袁术之女,袁耀的妹妹,本来家里名声就不好,现在还托人找我帮忙牵线。
只是下一刻,张绣忽然换了一副嘴脸:“婶娘,你看,我…我…我现在可以吗?”
……
咳咳,也许是觉得自己的表现有点不稳重,张绣忙继续说道:“绣儿本来不想续弦的,只是绣儿部下那些人,这几天不断给我说要许他们家谁谁进府,绣儿想来想去,还是给这件事上个准信,断了那些不合适的一些念想。”
不得不猴急啊,都多大人了,还是独枕空席。
邹氏听了张绣匆忙编造的解释,居然一副深以为然的表情,点了下头道:“婶娘听说袁家的告罪表已经递到朝廷去了,是吗?”
张绣实在跟不上这位便宜婶娘的思路,只得老实道:“是的,据说是袁术临死用血写的,绣儿顺带上奏给朝廷了。”
哄鬼呢,袁术本来就被自己气得半死不活,当时在庐江行宫直接被刘勋一句老狗直接气得不省人事。加上逃回庐江的路上颠簸,据刘晔所说,刚进城就断气了。还能写血书,呵呵。
“那意思是,袁家现在没罪了?”邹氏问道。
“袁氏本来就没罪,毕竟还有一个天下第一诸侯袁绍。朝廷不会把称帝这件事情怪罪到整个袁氏身上,有罪的只是袁术一人而已。”
“那就好,”邹氏长出一口气:“婶娘就是怕影响到你。”
怎么,这是怎么回事,我又不姓袁。
“你听说过袁术有一个女儿吗?长得很是可人,为人在性格上也很合你的意思,就是不知道你什么意思?”
我擦嘞!什么叫“很合我的意思”,我的口味兴趣婶娘你从哪里知道的?
第二十九章 大好河山()
袁术的女儿?
张绣听到这句话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刁蛮公主!
父亲骄奢淫欲嚣张跋扈成那样,生养的女儿肯定德性也好不到哪里去。
嗯~,一定是那种眼高过顶、目中无人,总是感觉太阳系围着自己转的大小姐类型,最次也该是一个正太妹。
不过婶娘说的“合我的意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邹氏见张绣脸色难看,以为他嫌弃这袁耀之妹出自袁术膝下,而袁术现在是这大汉天下名声最臭的人,会给他自己的声名带来负面影响。
于是急忙道:“婶娘也就是随便说说,现在可是满淮南的美人儿给你随便选,婶娘就是提个醒而已。你也快三十了,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不能总是一个人。”
张绣虽然不是深谙人情世故的人,此时却也知道,这袁耀估计给自己婶娘做了工作。再加上邹氏本来就对情同母子的张绣的终身大事很担心,这才有了今天邹氏主动问自己是否再娶的事。
于是张绣忙笑道:“天下人非议,与我之身何害?绣儿倒不是怕有什么流言蜚语,相反,如果娶了袁家之女,倒是能最大限度帮绣儿安抚淮南。只是,那袁家小姐绣儿也不曾见过,更不曾相处,如何相定终身?”
邹氏听了这话却是掩面笑道:“男女大防,这普天之下,十对夫妇,恐怕没有一对像绣儿说的,洞房花烛夜掀起红盖头之前夫妻就见面的。”
虽然知道这个时代男女已经开始受封建伦理纲常禁锢,但张绣没有想到在这汉末就已经这么严重了。
张绣不禁想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据说就是一个男人一个不小心,碰巧朦朦胧胧看到了黄花大闺女的孟姜女的半张脸,孟姜女就只能嫁给这男人了。
然而这男人洞房花烛夜就被抓去当壮丁修长城去了,这对夫妻还没认认真真看对方一眼,就两别了。直到那男人挂了,孟姜女居然还死心塌地,去哭长城去了。
这还是秦朝发生的事,而现在儒家纲常思想已经统治天下将近四百年了,男女之防得有多严重。
幸好邹氏在性格上不是那种强势女人,否则张绣真得担心邹氏给他来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类的。
最后,张绣还是表示再娶这个问题会认真考虑的,只是这袁术之女,就算了吧。
河岸两个孩子还在嬉戏,张绣和邹氏都注视着两个玩水玩沙抓鱼虾的天真孩童,但两人的眼光完全不同。邹氏是十分溺爱地看向两个孩子,张绣却是一副想一脚踹这两熊孩子到河水深处的模样。
白吃我的粮食白穿我的衣服也就罢了,都这么大了,晚上居然总是赖我床上!
你们这样,将军府那些芳心暗许的侍女怎么办?
……
傍晚,张绣登上山头,陆陆续续有打猎归来的武将聚在半山,炫耀着自己的斩获。贾诩袁涣杨弘阎象蒋干等一干幕僚谋士聚在张绣身边,一同看着即将落山的夕阳。
呈现在张绣等人眼前的是一幅异常壮丽的山河图。远处低山起伏,近处宽阔的淮河畅直奔向东方。落日夕阳染红了整个天空,还令平原和丘陵一篇苍茫,照得淮河好似一条丝绸,绵延不绝。
“大好河山啊!”张绣忍不住感叹一声,这种景象,在后世是很难见到的。天地纯粹至极,甚至连升起的点点烟火都那么可爱。
等等,哪来那么大的烟火?这儿可是淮北张绣曹操吕布三大势力的交界处,是一片各方势力坚壁清野的无人区!
仔细辨认,张绣终于看清了,居然是烽火台点火放烟,怎么搞的?
数骑卷带着红尘而来,领头一人飞奔上了小山,抱拳禀告张绣:“将军,斥候观察到,曹操二十万大军先锋夏侯惇所部已经出现在沛郡东界。”
来报告的正是张绣的斥候大统领,校检校尉裴元绍。
看来,历史已经被自己这个小蝴蝶扇得改变得太多了。曹操提前一年解决了宛城之患,现在来解决吕布这个绊脚石来了。
张绣的一帮谋士幕僚面面相觑,这曹操来得也太快了吧。昨天细作报告曹操还在梁地,今天夏侯惇都到沛郡了。
曹军不愧是在中原征战了好几年,从一支黄巾军加农民的杂兵军队锻炼出了一支能征善战之旅。
“吕布无谋之辈,纵然陈宫有当谋士,也决计挡不住奸雄曹操。将军在这种情况下有何打算?”贾诩淡淡问道。
张绣沉吟片刻:“前两天曹操才给我封了平寇将军的名号,让我领九江太守。还准了我上表的广陵太守韩德高、庐江太守刘子扬、汝阴太守何叔龙。曹司空甚至还亲自向皇帝上表,看在袁术以前勤王的功劳上,赦免了袁耀等人的罪过,准许袁术按大夫礼葬在老家汝南。”
“可以说,只要是我前些天向朝廷上表的所有条目,曹操都一应答应了。这种情况下,我又有什么理由出兵帮助吕布直接和曹操作对呢?”
韩德高是韩嵩的字,刘子扬就是刘晔。而何叔龙则名叫何夔,和袁涣同为陈郡人。是有名的名士,为袁术所强行征辟。张绣攻打淮南的时候,这货正准备甩了袁术投奔曹操,幸好有袁涣,及时追回了这位不显名于演义的大才,避免了白白的人才流失。
到张绣手上,准了袁涣的推荐,任为汝阴郡太守。
“是啊,将军要是出兵,绝对授天下以话柄。对将军的声名是大大的不利,这种情况下,绝对不可以因为吕布出兵。更何况,吕布虎狼之辈,就算将军帮了他,他也不一定记将军的恩情。”目前实际上主事九江的张绣主簿阎象说道。
“可是一旦不支援吕布,曹操就能一举拿下徐州。到时候实力大涨,下一步绝对会贪图我们淮南。所以,我们必须出手!”第二谋士——长史杨弘反驳阎象道。
“杨长史,你说的要出兵的理由,本参军是很认可的。只是我们淮南现在有能力再出兵吗?而且这出兵的胜算,又能有多少?我军如今人员庞杂,才草草整编完毕,如何对抗曹操的久战之士?”
“依我看,不如固守淮南,整训军队。最后就算曹操能胜吕布,想必也一时难以再对淮南有什么心思。到时我们再趁他疲惫,凭借西凉铁骑急袭徐州,坐享其成。”张绣的重要文臣——接替韩嵩成为张绣的第二任参军的袁涣说道。
袁涣和杨弘不太对头。在是否出兵这件事上,因为袁涣和阎象同为文臣,对淮南现今的情况比杨弘更为了解,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而旁边的蒋干却仍然是看着远处天地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