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三国-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确实……郭公则所言并非无理”许攸边沉吟着便沉思道:“若是此刻主公率军出战,我军在数量上仍占优势,但战力不如青州兵及张、高所部精锐,而韩猛蒋奇眭固三将又不一定能阻挡徐晃曹洪张郃三贼,正兵贸然相交怕是……还是先坚守营寨并赶紧召回文丑颜良两位大将及麾下我军主力为上策……”

    “就依汝计!”袁绍目视着远处似是在调度兵马的曹操和更远处正在原地整顿阵形的张郃军,一张老脸却是阴沉的似是将要下暴雨一般。死死握着剑柄的手久久不曾松开。

    约莫只过了半柱香的时间,曹军的攻势却是已经完成了质变,因为有更多的袁军倒戈了。

    袁绍此刻不知道的是,因为他的这一决策,使得自己丧失了兼并中原制霸中原最佳机会。袁氏家族的衰亡末路,也由此开启。

    先是瞅见张郃部驻足不前,紧接着主营便收回了主动出击迎战曹军的命令,而改令坚守营寨不出,只要不是傻子,袁军的各营各寨的将校都能由此联想到什么。于是军心涣散、各自只顾自保,甚至直接倒戈便顺情顺理了。

    当然导致战局恶化的责任不能怪张郃的一时迟疑,毕竟只要是个有脑子的人,看见敌方最大的头头忽然间便解除了几乎所有护卫站在你面前,还朝你友好的招手,你会不做思考而第一时间杀上去么?这种情况就类似于你只是个屌丝,但是突然有一晚女神给你打电话说她脱光了在床上等你,你会不做任何思索就应约么?

    眼见战局不知为何便突然恶化,张郃也是不敢再迟疑等待了,但小心的试探还是很有必要的,于是张郃便是先令身旁的副将慕容平领五百骑兵直接去攻击曹操本人,自个领着大股步骑在后。

    慕容平领命便出阵,直奔曹操所在而来,这边的曹操自然对张郃的调度看得一清二楚,转头看了一眼混乱成一团的袁军大营方向,笑声道:“虽然没热闹到吾想要的程度,但也足够袁本初小儿喝一壶的了,走吧,该撤喽!”

    说罢这番话,曹操竟也不顾尚在前方厮杀的徐晃曹洪以及那三千青州兵和武卫营,竟然直接拍马便朝着南边欲走。

    那边慕容平见曹操欲走,当即在马上拈弓搭箭,抬手便是连发数箭。

    骑着黄骠马的曹操却是没留神身后的暗箭,而身边的虎卫营人少,也没护住曹操,猝不及防间竟然被慕容平射中了曹操后背一箭。

    中了结结实实一箭的曹操却是不怒反笑,吐了一口鲜血对着身边相随的护卫道:“不碍事,吾倒是不曾料到袁军中竟然有此等箭术的小将,实在大意了。此等小将,在袁营中却不甚出名,可见袁本初之用人之术耶!”

    见曹操中箭欲逃,张郃当即挥军下令前进,并亲自来截击曹操。

    不消曹操费心,曹操身后那数十名虎卫营宿卫见状却是毅然决然调转了马头,迎着张郃便义无反顾冲杀而上,而随曹操奔逃的不过数骑而已。

    这数十名虎卫营的以死相阻,却是让张郃瞬间明白了之前的曹操不过只是疑兵之计而已,当即便是不再留手,全力挺枪直追。

    这边发生的激斗此刻袁绍却没看见,或者说袁绍已经无暇再看远处这边了。因为袁军的变乱程度此刻却是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用数字来表明的话,粗数之下,怕是至少有数万袁军已经反水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呈直线上升增加的趋势,而至于曹操手下那两三千青州兵,却是夹杂在其中极不显眼的存在。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袁军大营的情况,那就是乱,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绝大部分已经死伤的袁军,并不是因为遭受曹军的直接进攻而造成的,而是因为袁军自己的相互攻杀、不明情况的自相践踏而造成的。虽然袁绍在主营再三向各营各寨发出镇定坚守的约束军令,但是仍是架不住人群中的人云亦云,就这么会功夫,袁军中居然以光一般的速度流传起了文丑颜良二将已经阵亡在了官渡曹军设下的埋伏中的传言,而且还传的愈来愈邪乎。最关键的是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键关头,相比发出来的军令人们却居然更容易相信传言一些……

    谣言的危害虽然大,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实力配合的话,终究是不会造成根本的伤害的。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也止于愚者。袁绍一方还是及时发现了曹军的虚张声势,有田丰沮授许攸等人的竭力补救,死忠于袁氏的将领约束镇压,那两三千曹军的呼喊在张郃领军挥军冲杀下瞬间变做虚妄之言,紧接着又是一番剿杀和肃反,袁营中血流成河,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死、为谁而死。

    张郃这一战虽然几近全歼了包括虎卫营武卫营在内的全部曹军,但是没能生擒最近的时候不过一两百米距离的曹操,也没能斩杀溜得贼快的徐晃和曹洪,但是好在袁绍在最后关头醒悟过来是被曹操摆了一道而急火攻心昏了过去,而郭图虽然把权倒是无权处置张郃的过错。

    待袁绍被军医救醒,被禀告文丑颜良攻破了曹军官渡大营并斩杀生俘十万多曹军的大胜战报、以及张郃高览力战巧战打败曹军万余精锐且竭尽全力保了火势不可遏制的乌巢十之一二的粮草,却是又羞又怒口吐鲜血再次昏了过去。

    再等袁绍半夜醒来,此时被打散打跑的淳于琼已经是回了袁军大营,并向袁绍请罪。身旁的郭图倒是不好再扯出张郃高览而露显自己几番建言的误导之罪,便将淳于琼醉酒误事之事据实相告,并谗言是淳于琼在逃回袁营半路最早发现轻兵前进的曹操,但淳于琼却是选了绕远路回营而未采取任何相应对策,由是把导致袁军大营变乱的一应罪责全推在了淳于琼身上。

    得知眭元进、赵叡、吕威璜等乌巢守将皆力战而死独淳于琼一人逃得生天,又想起自家大营今日的混乱不堪之态,袁绍自然怒不可遏,却是拔剑要活劈了淳于琼。最后还是许攸沮授等人拦住今日已经吐了好几口鲜血的袁绍,由郭图施令将淳于琼直接处死,尸身喂狗,头颅悬挂在中门。当然这些自然是不足以平息袁绍之怒的,淳于氏的三族势必要算在这一仗里面的。

    乌巢保得的那一成粮食自然是不足以支撑袁军继续作战的,虽然说袁军除了乌巢还尚有故市的粮囤,但是故市的粮草数量较之乌巢相比实在太少,应急速战一下还行,再拖长久战实在欠奉。

    于是从乌巢一战之后好几天,袁军虽然已经基本打垮了曹军战力,但是在是否继续南征的问题上,袁军内部的分歧却是很大。

    直到第五日,袁绍身体刚有好转,打算在南征问题上做出决议的日子,黄河南岸的袁军细作,却是传回了一个消息。

    确认了这条消息的真实度,袁军终于以大多数人的主张认同,而决议结束南征,返回河北。

    这条消息不是别的,正是献帝出走许都的消息。

    于是乎,这场天下焦点之战——官渡战役,最终以袁曹两方的两败俱伤而落幕!

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鸽子() 
袁绍南征曹操打得最大的名号就是迎救天子,但是不曾料到自己这一征伐,也是给了天子集团一个起事脱困的机会。许昌事变,天子向东出走徐州,至今生死不明,今后想借天子的名义看来是难了。

    另外最紧要的是粮草问题,官渡之战袁曹相耗了半年多时间,纵然袁绍财大气粗河北地广粮丰,这样的消耗也是几近掏光了袁氏集团和整个河北世家大族的家底。而乌巢一役又直接烧了营中九成的囤粮,纵然还有一个故市粮营,但故市粮营相对于乌巢粮营规模并不能相比,袁军现今剩余的粮草加在一起也只能堪堪应付一个月的吃用。

    其次的士气和军心的问题。曹操的决死一击和一通搅和却是令得袁军上下涣散惶恐不已,要再次凝聚军心怕也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更别说继续和曹军作战了。另外此役也暴露出了袁军另外的许多问题,比如调度协调等等,遮羞都是需要袁绍回到河北进行整顿的。

    并没有绝对的信心彻底击溃曹操,数日之后袁绍否决了田丰等人抽调精兵悍将追击曹军败军直下许都的献策,借口自己病重北渡黄河还师河北。

    而还在收拢着散兵游勇的曹操得到袁绍撤军的消息之后不由得长舒一口气,仰天叹曰道:“袁本初到底是志疏才薄,若是我,此刻已然成定鼎九州之势了!实在可惜了,依吾观之,绍之气数,不过三五载!”

    一般这种九死余生的时候,一向乐观自信的曹操往往会一副大笑来配上自己的仰天之态,但是今时今日的曹操却是实在笑不出来了,一把火烧了乌巢战退了八十万袁军,但代价是随自己南征北战近十载的精锐主力尽丧加失去了对天子的控制,再加上一个荀彧荀文若。

    虽然种种迹象表明荀彧已经归顺了天子集团,但回到空荡荡的许都的曹操仍是对于荀彧一事不做任何评价,甚至在夏侯渊送来军报,称是荀彧使计用数百僮仆兵丁伪装成天子车驾、而荀彧亲自出面正好诈了一批押运辎重的曹军衣甲,而后潜离曹军监察范围的事报告给曹操,曹操仍是一笑置之。

    直到又是一日,有曹军细作传来的信报,称天子一行已经从小道穿插脱离了豫州,进入了荆州刘景升的地界,并称荀彧赫然在其中。至此曹操这才面目一凝,仿佛是一下老了好几岁一般。

    有荀彧这位熟知曹军底细的做向导并出谋划策,加上张绣指派的三百轻骑护卫,经过一整个月日夜兼行,天子一行终于彻底离开了曹操的地盘,进入了汉室宗亲、荆州牧、镇南将军、汉室宗亲刘表刘皇叔的地界。

    刚进荆州地界,荀彧便是做了两件事。一是派人拿一封早就写好的天子圣旨送到荆州治所襄阳,给刘表通知天子到了的消息。而另一件事,便是辞谢了周仓一众,说明已经安全,不再需要周仓一众护卫;并为周仓一行向天子上表,奏其一路以来的开山辟路护驾之功。伤愈的刘协也是大方,直接封了周仓一个翼卫将军的名号,虽然只是个末等杂号将军,但是与周仓之前担任的裨将偏将却不可同日而语,此外另有爵位封赏,在此不提。

    周仓也是乐得赶紧回去复命,算起来他周仓可算是张绣手下第一个被封了名号的武将,这下回去可有的吹了。当然周仓也不是没想过刘协直接给他些钱帛之类的赏赐,不过想想连刘协现在都没有一身完整的衣饰,周仓也是作罢了这个念头。再者,就算赏赐了钱帛,周仓也没法带回去不是?

    周仓手下那三百轻骑也是高兴,终于结束这个劳累差事不说,自己老大还被封了名号,这下回去之后,主公一个高兴自己以后的待遇不就好了?而且自个老大高兴之余也少不了赏赐。

    等兴冲冲的周仓走了,荀彧这才忙起来另外的事。比如先跟刘表的郡县长官借点钱粮,买点车马衣饰之类的,并雇佣一些本地人。终于是到了一个安生地,天子的仪仗和文武百官的气势还是要有的。

    许都事变的消息刘表是收到了的,只是之后不是天子一行往东出走去徐州了么,怎么会冷不丁忽然之间便出现在了自个的地头?

    不明其中曲折原委的刘表在接到圣旨之后,当即是召集了手下文武,准备迎接天子。

    严格来说,当今的荆州仍算是“汉土”,荆州士民还是大都心向汉室的。因此天子若是驾临襄阳,对于刘表在荆州的威势地位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对此刘表也是心存顾虑的,是故一直以来刘表在迎救天子、应袁氏之盟袭取许都之事上从不积极。

    但是此时情势已经不同了,天下人已经皆知天子出走许昌了,身为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刘表又岂有不尽臣道之理?

    一番决议,刘表便是命令北边正在攻打宛城的文聘解除围城还师襄阳,并顺道肩负起护卫天子车驾的重任。而刘表则在襄阳征集能工巧匠,准备兴建一座天子行宫,并腾出自己的府邸准备让天子暂住。

    刘表这次对南阳的图谋又是以差一点就成功作为了收尾。若是袁曹再多打半个月,依照荆州军的攻势还是可以拿下不过只有曹昂驻守的宛城、穰城。不过既然曹操已经回到了许昌,这仗还是不要继续再打为好。

    又是半月,东拼西凑终于有点样子的天子车驾终于行至了距离襄阳不过三四十里的邓县,刘表已经是领着蔡氏、蒯氏等荆州世族大家在沔水北岸恭候,并请见天子。

    但是此时天子车驾却是出来个议郎王子服,来向刘表等人宣读天子诏书。

    诏书的内容却是让刘表心里五味陈杂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也让蔡氏蒯氏等荆州世族大为吃惊。

    这份刘协亲笔的诏书内容大意很简单,意思就是朕走着走着忽然改换了主意,不打算来襄阳了,朕要回关中了,朕要去西都长安了。

    毫无疑问,刘协把刘表耍了。走到半道改了主意?你当糊弄小孩呢,恐怕自踏入荆州地界这位天子便是压根就没想过要来襄阳吧,但是又大张旗鼓营造车驾阵势,无非是想借势掩人耳目好便利了自己行事而已。

    如此看来如今的天子早已不是当年在洛阳那位稚弱天真的陈留王了,却是终于认清了这群雄并起四方割据的天下,终于敢于正视汉室命运的轮转了。

    吃惊于天子的成长之余,刘表也不必再担心刘协的到来会引起自己失去荆州世家士族的支持,并且因为放了自家皇叔鸽子,刘协还一方玉玺用下,直接授刘表为征南将军,封邓侯,倒是更加稳固了刘表在荆州的地位,却是值得刘表暗自欣喜的地方。而至于肚子里的其他滋味,只有刘表自己知道了。

    不同于大人们的凝重,刘表的两个儿子对于天子的约而不至没有多大反应。长子刘琦受困于每时每刻为继母蔡氏监视之下,苟于言笑。而次子刘琮不过八九岁,正是好玩贪奇的年纪。眼见大人们结束了典礼,便是先征得父亲的同意,而后便与自己的几个玩伴在沔水河岸嬉戏了起来。

    这七八个小孩,大都是蔡氏、蒯氏等世族的子弟,但其中两个小孩比较特殊,不像其他孩子一身锦衣而是着最简朴的布衣,但是不仅刘琮很是亲近这两个孩子,另外的世族子弟也是丝毫没有视这两个寒酸小孩为异类,反倒是玩得很融洽,相互很熟悉友善的样子。

    这一幕被一个新来的仆役瞅到了,这仆役一副好奇模样问身旁一位仆役:“那两个农家小子哪里来的,不是本地渔民的儿女吧,刘小公子怎么能和他们玩在一起?”

    被问的那仆役眼都没抬,习以为常道:“你说的那两个布衣小子,乃是大才庞德公膝下的孙子辈,男的叫庞泉,女的叫庞若,而刘小公子和那几个世家小公子,可都是师从庞德公学前的,又有什么玩不到一块的?”

    提起了庞德公的大名,那名新仆役当即是神情一肃,再看向那一对兄妹的眼神却是变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分封诸侯() 
其实不止刘表一人被授官封爵了。曹昂这边刚被解除了围城,便有一人持天子诏书入城,向曹操长子曹昂宣旨,授曹操大司马之职,并封曹操为许公,可自行铸造金印紫绶。除此之外天子还为袁曹双方讲和,并托曹操之手向河北的袁绍授予封爵——邺公。

    袁绍现今的职位乃是大将军,已经高得不能再升了。要想进行授封也只能封爵了。对此曹操并无任何的异议,甚至某种程度曹操应该谢谢刘协,能够给自己和袁氏集团一个缓冲。

    而刘备和张绣也是接到了来自刘协的授封。事实上这两人是最早接到敕封的,因为刘协向东出走的时候,为了联络刘备和张绣的援军先行送出了授封诏书。而当时刘备在泰山,张绣却领兵去劫驾,都一时错过了诏书的送达。直到官渡之战落幕,刘备闻讯从泰山返回徐州城,张绣退兵回淮南寿春。刘协先前派出的使者这才找到了宣诏的正主。

    刘备领徐州牧,兼征东将军,封郯侯。

    张绣领扬州牧,升骠骑将军,封寿春侯。

    得到了授封,官位终于得以与叔父平齐,并被封作了一等侯爵寿春侯,这等喜事张绣自然要与麾下文武共同庆祝。毕竟骠骑将军的名位仅次于大将军和大司马,与九卿平,可开府建衙,高于自己先前的镇东将军品级太多!而且被直接封为寿春侯,虽然汉朝实行的是虚封制,即对于外姓不论公侯皆只有爵号而无封地租税。但是某种程度而言,张绣却是拥有了寿春宫的使用权。

    因而这场庆功大宴举办地位于寿春宫中,一则庆祝张绣封侯拜将,二则庆祝对曹战事顺利,掳掠了近二十万人口充实了淮南。三则为淮南和江东的蒸蒸日上而庆。

    席上张绣自然也对手下文武一番封赏,一众文武好不快活欣喜,张绣的前路越好走,他们这群鞍前马后的文官武将们的人生就越光明。

    酒宴直至深夜才散去,安排将不少醉倒的文臣武将送回家,张绣保持着半醒状态,同在宴席上滴酒未沾的贾诩漫步在寿春宫的水湖亭榭。

    不过长谈却没有如约开始,张绣又是命人叫来仍充作低级文吏的李儒,准备一同议事。

    李儒现今是寿春宫令属下的一个小小记室,在寿春宫内随叫随到。仿佛是预料到张绣会在半夜叫自己议事一般,李儒并未在前半夜与自己那些平日里的同僚因沾着宴席的光而大饮,也是滴酒未沾。

    看到李儒一副诚惶诚恐的清醒模样,张绣确实很满意。张口便问道:“文优呐,你是如何看这封侯拜将之事?”

    看见李儒一副腹中早有准备的长篇大论架势,张绣又补了一句话道:“本将军不要你的分析和解释,直接言明天子的可能便是!”

    李儒稍楞了一下,便是拱手言简单意明道:“臣下以为,天子欲行汉高祖、光武帝之事!”

    张绣哦了一声,并不因李儒的回答而有任何的情绪波动。因为那日亲眼见识了刘协横剑自刎相逼的架势,张绣便是心中存明了这一种可能。此时由李儒这位曾长期待在刘协身边的毒辣之士说出这番话,只是确认一下这种可能而已。

    “如此,那这般大手笔的封侯拜将,就只是一个烟雾弹喽?”张绣轻笑着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