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副市长看过这些信后,顿时变了颜色,纪委的一位副记还坐在他的对面,正看着他。章副市长毫不犹豫地说道:“既然这位彭明同志问题这么多,那么他升任处长这件事,就暂时先放放吧。”
这位纪委副记听完,略一思索,道:“其实问题也不是很大,要是……”
“不用”章副市长打断了他,严肃地说道:“大问题都是由小问题酿成的。他现在一个干事就敢这样做,做了处长,手里有了权力,那还得了”
纪委副记见章副市长神态坚决,立即就赔着笑说道:“说得也是。那就按您的意思来。”
章副市长看了他一眼,道:“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种事情就得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刹住,要不然一次姑息,以后就容易酿成大错”
纪委副记连连点头。
两人又聊了几句无关的话,纪委记才走。纪委记一走,章副市长脸色立即阴沉下来,拿起手机,就开始打电话。
彭明被纪委带走,是在公示的最后一天。
纪委一出现,就是预示着,彭明升任处长一职的事情,基本是泡汤了。纪委的人过来,应该是没跟甄东文打招呼,带走彭明的时候,甄东文还到督查室门口去拦了。可惜,纪委来的那两个人没买他的帐。
人一走,甄东文回去就发了火。
彭明被带走后,一个多星期都没消息,之后才听到有人说,他被调到下面去了。彭明没有撤职,纪委应该是看在章副市长的面子上,手下留情了。
不过,只要他离开了这里,那么对于李启东来说,那就是胜利了。
消息传出来后的第二天,李启东就跑过来邀请梁健去吃晚饭。梁健照例还是拒绝了。这一回梁健的理由是:“要是被人看到了不好。”
李启东多少有些失落,不过显然他对梁健这个理由也是赞同的。
他走的时候,梁健又叮嘱他:“你接下去我的办公室少跑跑,免得人多想。当然也不用刻意避嫌,该汇报工作还是要汇报”
李启东点头应下。
彭明的事情这么一来后,处长一职的事情又搁置了下来。甄东文迟迟不提这件事,李启东等了又等,迟迟不见消息,开始坐不住了。
梁健也觉得甄东文似乎是察觉到应该是梁健做的手脚,所以故意拖着这件事不提。
而,这个处长一职,在梁健没来之前,也曾空了许久,大家似乎也都习惯了,所以局里开党组会议时,没人提出来。
渐渐的,一个月就过去了。李启东越发沉不住气,在坐了这么多事情后,他对处长这个位置的渴望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
梁健知道,如果不能让李启东的这个愿望实现,那么他在李启东心中的可信任度和威望都会降低。
李启东这样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如果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利用得当,必然是一大助力。
所以,梁健在之后的一次党组会议上,提了出来。
正好,他有一个恰当的理由。上次章副市长来局里,走的时候特地提过,让梁健多操心局里的事情。所以,之后在彭明出事后,督查室的工作又回到了梁健手上。
梁健以工作繁重为由,将处长一职的事情提到了会议上。
党组成员一共五个人,除了梁健,甄东文还有白秀琴之外,还有一位纪检组长金国明,和一位研究室主任。
说来这位研究室主任也是一个比较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原本环保局的党组成员标准配置是,一位局长,三位副局长,一位纪检组长。但这里,少了一位副局长,而由这位研究室主任担任了党组成员,而且已经三年了。这三年里,也迟迟没有要将这位主任提为副局长的消息。总之,就这样一直不太合常规的存在着。
这位研究室主任的年纪比较大了,具体梁健也不清楚,看着有五十多岁了,带着一副无框眼镜,总是穿白衬衫外套灰色西装,为人不苟言笑,身上有一股浓重的学究味。而他的名字,也如他身上的气质一样。他名叫余先生。
梁健提出要考虑处长人选的事情后,首先赞同的倒是这位研究室主任余先生。梁健有些意外地看他一眼,又看向其他的人。
第二个表示赞同的是金国明。
金国明开口后,甄东文开口了,他说道:“督查室处长这个位置倒是确实不能一直空着。不过,目前似乎也没合适的人选能担任这个位置。”
他话音落下,金国明接着说道:“接下去有公考,可以先考虑从督查室中提拔一位,到时候公考的时候,再补充一两个进来。好像,督查室也有一两年没进新鲜血液了吧?”
甄东文听完瞧了他一眼,似乎是对他这话带着些不满意,口中不咸不淡地说道:“之前不是有从研究室调过去一个吗?”
这时,余先生忽然接过话:“我正想跟你提这个事。当时你说,督查室忙不过来,从我这里借个人过去帮忙写写东西。这一借,就借了大半年。我这研究室工作也很忙,少个人实在是转不开,伍兵的文笔又是数一数二的,你打算什么时候把他还给我”
余先生跟甄东文说话,像是平级在对话,甚至有些像是上司对下属说话的味道。而甄东文对这样的口气,似乎也已经习惯,听完,就立即说道:“我知道你那里忙,这不是没办法吗。督查室的人,你也是清楚的,伍兵要是不来帮忙,那督查室的报告,真是没法看”
余先生看了他一眼,到:“总之,伍兵还是得回到研究室来,他这个性子,在督查室,那是在浪费生命。”
余先生这话说得太斩钉截铁,多少让甄东文有些挂不住面,但甄东文竟然也没生气,竟然还是和颜瑞色的回答:“那这样,等下一批新人进来后,让伍兵培养一个新兵,新兵上手后,就让他回研究室。”
余先生沉默了一下,道:“行”
事情这么一打岔,好像大家就忘了处长人选的事情,余先生说完,会议室里就沉默了下来。过了几秒,甄东文一边动手将身前的文件夹合上了,一边张嘴就要说话,梁健见势不对,抢先说道:“刚才说的关于督查室处长一职的事情,还没说完。我觉得,刚才国明同志说的挺有道理,可以先从督查室里提拔一个担任处长,这样不仅业务熟悉上手快,而且跟同志们之间也熟悉,方便工作的开展。”
梁健将话题扯了回来,甄东文原本打算说出口的散会这两个字就只好收了回去。他坐在那里,脸色有些难看。
梁健说完,看向甄东文,问:“甄局长觉得这个意见怎么样?”
甄东文抿着嘴沉默了几秒后,冷冷地问:“那你觉得督查室里,哪位同志比较适合单位这个处长一职。”
梁健笑了笑,道:“我还是跟之前一样的意见,我认为无论从工作能力还是从职别上考虑,李启东同志最为合适的。”
甄东文脸色微微一寒,到:“他有作风问题。”
梁健道:“之前章副市长来的时候也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李启东即使有错,我们也应该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何况,李启东的问题,也只是传言,具体有没有,我们也不好断言。而且,目前那位女同志也已经调离了。”
梁健说完,金国明倒是接着梁健的话,附和道:“我觉得梁健同志说的挺对,人嘛难免犯错,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小错,就一点机会也不给人家。这位李启东同志的能力,我也是知道的。要是因为这么一点小错就永不能翻身了,那也太可惜了。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一个机会的”
金国明的帮腔让梁健挺意外的,他感激地看了金国明一眼。金国明笑了笑。
甄东文应该是气得不轻,寒着脸不说话。这时,一直没说话的白秀琴说话了。
“我觉得,杨秀梅同志也挺不错的,可以考虑。”
:
437 并非结局()
白秀琴提到杨秀梅,梁健倒也不意外。 当时甄东文找他谈处长一职的事情时,就是将杨秀梅和彭明一起提出来的。不过,当时甄东文这么说,估计也就是拿杨秀梅替彭明打个掩护。但,现在彭明被调走了,那么杨秀梅就成了甄东文这边的救兵了。
不过,杨秀梅虽然是个女人,但她背后有个市里的领导,所以既然提了出来,那就是个强劲对手。
白秀琴说出口后,甄东文立即就说道:“如果真要提拔一个人当处长,督查室里这些个人,我认为就白秀琴一个人合适。”说着,他转头看了看梁健,又看了看之前替梁健帮腔的金国明,说:“作风问题不是小问题,现在只是偷个情,手里有了权,说不定就不只是偷个情了。总之,我是不同意让李启东当处长的”
甄东文这么斩钉截铁的一开口,这话题就没办法讨论下去,毕竟他是局长,党组记。决定提拔谁,不提拔谁,梁健他们讨论得再好,最终还是要到他那里通过才行的。
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尴尬起来。
白秀琴目光在几个人脸上一扫,忽然脸上就流露出了一丝得意,然后微微一笑,道:“其实,我觉得杨秀梅同志除了在性别上缺少点优势外,其余方面,都要比李启东同志要优秀。而且,杨秀梅的丈夫是组织部的副部长,她要是提了处长,对我们局也是有好处的。”
梁健这是第一回知道,杨秀梅丈夫是组织部副部长。组织部是给人戴帽子的部门,如果环保局提了杨秀梅为处长,多少总归能在杨秀梅丈夫那边博点情面。凡是当官的,谁不想升官,想升官就要和组织部打交道,所以白秀琴这话一出口,金国明也不说话了。唯独余先生淡淡地说道:“提干看的是能力,不是背景。要是看背景的话,那你也坐不上这副局长的位置。”
余先生这话虽然说得语气不重,可内容不简单,将白秀琴气得不轻,瞪着他,嘲讽道:“要是没背景,你一个研究室的主任也能坐在这个会议室里?”
余先生听到这话,也不生气。反倒是甄东文呵斥了一声:“胡说什么余先生能坐在这里,凭的是自己的能力”
余先生看了眼甄东文,冷冷说道:“到底凭的是什么,我自己清楚就行了,其他人怎么想,对我来说不重要。不过,我今天的态度也摆一摆,督查室里要提处长,李启东要比杨秀梅合适。女同志,还是不太适合抛头露面的位置。”说着,余先生意有所指的看了眼白秀琴。
白秀琴气得脸色都白了,可刚才已经被甄东文呵斥了一句,她虽然有些任性,但也不傻。她明白,再跟余先生针锋相对,对她没好处。
余先生的表态,让甄东文皱了皱眉头,但他没说什么,而是将目光落在了金国明身上。金国明有些犹豫。毕竟他不像余先生,他背后没什么人。他内心里是觉得李启东更合适,可要是他此刻说了李启东的名字,回头传到了杨秀梅丈夫的耳朵里,要是人家不计较还好,万一计较,那对他以后的升迁,岂不是有影响。所以,金国明是进退两难。
他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开口:“我觉得,我们倒也不用急着决定,可以先跟李启东和杨秀梅聊聊,听听他们两位自己的意见。”
梁健本以为他肯定会选杨秀梅,没想到他倒是提了这么一个折中的法子,虽然显得圆滑,倒也能让人理解,毕竟他没直接选择杨秀梅已经是很不错了。
梁健还是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甄东文则是冷淡地看了他一眼。
这个话题谈到这里,梁健和甄东文都明白,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而且,这样的结果,在甄东文的心里,那就等于是胜利,无非就是好事多磨,再多让梁健心存侥幸一段时间。
而在梁健心里,虽然没有必赢的把握,但也不是就没机会了。
会议结束前,甄东文提出:“那这样,我负责找杨秀梅谈,李启东那边,就麻烦梁健你了。”
梁健原本还有些担心如果甄东文找李启东谈说不定谈出什么幺蛾子来,甄东文这么一说,倒是让梁健放心了。
会议结束后,梁健没有立即找李启东来办公室谈话,他先打了个电话给小五,让他帮忙查一下杨秀梅的丈夫,组织部的那位副部长的各方面信息。
小五的动作一向是比较迅速的。晚上,他就把信息整理好,送到了梁健家里。小五进门,霓裳正好在楼下和项部长读,看到小五进来,许久没见的霓裳激动得手舞足蹈,拉着小五,一会去看她上学画的画,一会又去看她前两天和她外公一起种下去的植物,转完一圈回来,又要让阿姨给她准备东西,她要做前几天她自己调配出来的果汁饮料。
梁健倒是还记得那个果汁饮料的味道,和上说的那种黑暗料理也差不了多少,关键霓裳还给这个饮料取了个名,叫做彩虹,虽然它只有一种颜色——灰绿色。
梁健不忍去看小五喝了这个饮料之后的表情,同时也担心,万一这小公主一时兴起也要弄一杯给他喝,忙拿了资料就进了房。
小五的资料准备得很详细,就差没把此人家里祖宗三代的信息都事无巨细的查出来了。梁健粗略的看了一遍后,将几个重要的部分给摘了出来,又仔细地看了一遍。
杨秀梅的丈夫,原名为姜军,后来走上仕途后没几年,就将这名字改掉了,改成了姜仕焕,挺有些韩国名的味道。
姜仕焕,即姜军,老家在北河那边,单亲家庭。姜仕焕在当年算是个才子,因为成绩优异,被当地政府资助上了北大。北大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当老师,但因为穷,一直就拖着没结婚。后来与杨秀梅相识,没多久,两人就结婚了。结婚后,被调到了北京市教育局,接下去,就一路开始平步青云,短短几年,就从底层,一路升迁到了组织部,担任了副局级干部。
可是,这之后,他却停滞了许多年,才终于在两年前,被提拔到了副部长的位置上。
而姜军之所以在之前能够一路青云直上,和杨秀梅的关系很大。小五搜集来的资料里有提到,杨秀梅的爷爷曾是某军区司令员,杨秀梅的父亲曾是某军工企业的高层。不过,在多年前,杨秀梅的父亲意外离世,时间恰好是姜军被调到组织部担任副局级干部后没多久。由此可以看出,姜军的这条一帆风顺的仕途,应该是杨秀梅的家里帮忙铺垫出来的。只不过,如今杨秀梅的爷爷早已经退休,当年的影响力已经不在,而杨秀梅的父亲又已去世,世态炎凉之下,他在副局级干部位置上停滞多年,倒也正常。
俗话说,越是高位,越是要小心。他现在屁股底下的那个位置,有无数人在盯着。如果将之前的姜军和他背后的势力比作是老虎的话,那么现在的姜军就是没牙的老虎,在这个藏龙卧虎的京都,那也是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
不过,姜军如今这样的情况,对于梁健,倒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姜军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喜欢看和写文章。资料中有提到,姜军在十年前,曾出版过一本《当代文学解读》,是写当代文学的。一个政治官员,却出版了一本文学,这未免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梁健倒是对他写得这本关于当代文学的产生了兴趣,他想看看,这位北大出来的才子领导写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是徒有虚名还是确实有真材实料。
于是,一半因为李启东的事,一半因为自己的好奇,梁健让小五将那本已经不再出版的给了找了回来。
拜读了一部分之后,梁健就发现,这位姜军如果不当官,或许还真能成为一个文学方面的人才。他的中,对于当代文学的深刻理解,比一些撰写了教科的名教授还要入木三分。当然,这只是梁健个人的想法。
还没读完,甄东文倒是沉不住气,先来问梁健和李启东谈话的结果。梁健说到自己忙忘了之后,甄东文虽然表现出了不悦,但也没说什么。
沉不住气的除了甄东文,当然还有李启东。也不知道是甄东文那边刻意放出的消息,还是白秀琴那边,局里都在传,杨秀梅将会被提拔为处长。
李启东忍了多日,终于忍不住,又来找梁健。
梁健看到他,就知道他为何而来。没等他说话,就先开口道:“我正要找你。你先坐。”
李启东到了嘴边的话,只要又重新咽了回去。眼神复杂地看了看梁健,然后在梁健对面坐了下来。
他坐下后,梁健伸手将放在一边的那本《当代文学解读》推到了李启东的跟前,然后道:“给你一下午的时间,把这本好好地看一遍。”
这本不厚,却也有600多页。李启东瞄了一眼那个名,顿时有些懵。他不明所以地抬头看着梁健,问:“看这个做什么?”
梁健知道他会有疑问,便问他:“你知道这本是谁写的吗?”
李启东立即低头在那本封上找作者,找了一会,抬头问梁健:“姜军。”
“你知道姜军是谁吗?”梁健又问。
李启东想了一下,摇了摇头。
梁健微微笑了一下,道:“现任组织部副部长姜仕焕同志,也是杨秀梅同志的丈夫。”
:
438曲线救国()
李启东的神色微微一变,再低头看他手里这本时,眼神已经不一样了。 梁健说道:“里我做了笔记,你跟着我做的笔记读,将一些重点的部分记下来。”
李启东一听这话,似乎有些明白过来了,马上应了下来。
梁健看了看他,犹豫了一下,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当上了这个处长,你想坐什么?”
李启东一怔,一时回答不上来。
梁健见他说不上来,也不追问,马上转移了话题,道:“晚上你安排一下,大概六七个人,你带上你夫人一起过来。”
李启东又是一怔,反应过来后,顿时狂喜。不过,略微冷静后,他立马又说:“梁局长,我内人她这两天不在北京。”
“那你就自己来吧。”梁健道。
李启东犹豫了一下,问:“那杨秀梅那边,是我去说,还是您去说?”
梁健回答:“这个我会安排,你只要把地方安排好就行了,要环境安静一点的地方。”
李启东忙点头。
他来时脸上透着焦躁和不安,这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