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造宋帝国-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将亲自去见齐国太子,赠送纸书给他!”

    随后,戴言就带上了科学在丰邑成果最大的两本书几何学以及逻辑学,又带上了一打共百张纸,亲自前往齐国太子府拜访田辟疆了。

    而对于学宮祭酒,以及众稷下学士,戴言则派出了门下的弟子分别携带纸书和纸张前往,只是所赠送的纸张数量稍少而已。

    收到礼物的人对于纸张这种新的书写材料果然是极为喜爱,对于这些学问高深的稷下先生们来说,能够有一种简洁、轻便的书写材料来记录他们的学术成果,那真的是再好不过的大喜事了!

    他们也开始逐渐接受了这位年轻的宋国公子做为稷下学士,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

    唯独对于纸书提出了批评的,就是儒家的学士们了。他们倒不是对纸张这种轻便的书写材料有所异议,而是对纸书中所出来的种种改变极为反感!

    而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他们极力的反对从左到右,而后从上到下的书写方式!他们始终认为,即使有了新的书写材料,也应当遵循上古先王那样的书写方式:即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方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一十三章 书写方式() 
从缠子那里收到了所有的消息,戴言邹起了眉头说道:“我等赠送纸张,各个稷下学士都没有意见,就儒家有意见,他们是什么意思?找茬?”

    缠子说道:“恐怕不单单是这个原因。当今天下儒家的领袖人物孟轲就在这稷下学宮之中,其为人十分高傲!当年师弟夷之想要拜访孟轲进行辩论,却多次为他装病而拒绝。而孟轲私下对我等墨家和杨学的评价及其低下,甚至将我等的学问称为‘禽兽之学’!”

    而跟随在戴言身边的农家弟子陈相也说道:“当年我接触了许子的学说,为许子的学说所吸引,于是抛弃了儒家的学问,随后就跟从许子。后来我碰到了孟轲的弟子滕更,他是滕文公的弟弟,在滕国地位尊贵。我们当时需要在滕国立足,也不好得罪他。后来滕更将我引荐到了孟轲的面前,他问我为何背叛儒家时,我就说起了农家的学说。孟轲其人为儒家的领袖,学艺惊人,我学艺不精,为它所驳倒!这实在是丢尽了我等农家的脸面!好在师兄弟们都还支持我们,但我们从此以后就和儒家誓不两立了!”

    孟轲,戴言当然是很熟悉的,那就是后世在小学课本里都会出现的“亚圣”孟子了。面对这样的人物,戴言始终都有一种敬意。

    然而,敬意归敬意,利益归利益。现在墨家和农家都已经向他效忠了,而他所创立的新学派科学也才刚刚起步,同时也需要在这稷下学宮立足。戴言说不得,就要和这位“亚圣”好好的交手了!

    于是他对缠子和陈相说道:“你们随我一起,大家好好去拜访一下孟轲先生。我倒是想看看,名扬天下的儒家领袖,到底是何等模样!”

    而在稷下学宮孟轲的住处,孟子毫不客气的训斥着滕更:“滕更,你为何要如此对待宋公子偃的使者?我儒家最重视的就是礼。礼记有云: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如今宋公子偃对我等抱有善意,你却当着他弟子的面就当面训斥,这是非礼啊!”

    滕更辩解道:“老师,并不是我要去训斥他们,实在是他们的做法大有问题!竟然敢擅自更改文字的书写方式!

    仓颉随轩辕黄帝南巡于洛南,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遇灵龟负书,丹甲青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宇宙之势,俯察龟纹鸟虫之迹,指掌而创二十八字,曾镌刻于玄扈山阴。从此石破天惊,字引人类,终止结绳,天降谷雨,鬼哭龙藏!

    文字的书写方式,乃是上古圣王、贤者就定下的规矩,岂容那等黄口小儿说改就改!老师,你可知道向我等来赠书的人是何人?那是许行门下的农家弟子!就他们那群如同蝼蚁一样的贱民,竟然还敢到这神圣的学宮里来!反正我见到他们就来气,忍不住就训斥他们了。弟子还请师父原谅!”

    孟轲看着滕更,面无表情的对他说道:“你训斥宋公子偃的弟子,恐怕后一个原因才是主因吧?农家以前在滕国自耕而食,后来却离开了滕国,前往宋国投奔宋公子偃。你的兄长滕君应当也对此事极为不满吧?做为滕国的公子,你对农家的弟子有怨愤我能理解。然而你实在是不应该如此意气用事,当面就训斥他们!你回滕国去吧,我现在已经无法教你了!”

    滕更听到这里,内心大震。他向孟轲辩解道:“老师,弟子知道错了,求您让我继续待在身边吧!”他知道,若是他现在就这样被孟子赶回滕国,那么他这些年一直跟从孟子所积累下来的“贤公子”名声可就全毁了!

    滕更为人其实是一个擅长钻营的人,他跟随孟子学习,其实也并不是真的看重孟子的学问。而是因为他的兄长滕文公与孟子交好,其对孟子本人也是极为客气,他想给他的兄长留一个好印象才跟随孟子游学的。如此一来,他在未来就有机会成为滕国的相国,掌管滕国国政了!

    孟轲叹了口气,对滕更说道:“我并不是要将你逐出师门,让你回滕国,是让你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吾日三省吾身,好好的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你的未来也是有益的。去吧!”

    听出了孟子话语中的坚决之意,滕更也不敢违逆,他只好向孟子辞行,回归滕国了。

    当滕更离去不久,孟轲的弟子万章就向他来报告:“老师,宋公子偃亲自前来拜访。”

    得到了这样的消息,孟轲面露苦笑。他的弟子所做的事,最终却要他来解决了,儒家的领袖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啊!

    然而他却从来不会畏惧这样的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的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义”。孟子曾说过: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的学说中,丝毫不像原始的儒家那样只是充满了守旧、复古的颓败,而是有一种一往无前的革新意识!他的学说中,充满了不畏艰难的勇气!

    孟轲命令弟子万章大开正门,他亲自出门迎接天下知名的贤公子——宋公子偃!

    戴言随后就见到了这位后世鼎鼎大名的亚圣,他是一位四十余岁的中年人,面容方正严肃,浑身上下带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他就那么简单的站在那里,就能给戴言带来一种错觉:我说的话就是真理!

    见到戴言过来了,孟轲对他行了一个标准的礼节说道:“邹人孟轲见过宋公子偃。”

    戴言也向他行了一个标准的礼节。穿越几年来,他对于这个时代的贵族礼节是越来越熟练了,因而在这位名动天下的大人物面前也丝毫没有露怯。

    虽然双方的行为都是很守礼的,然而双方一接触到对方的眼睛,却都敏锐的从对方的眼睛中察觉到了敌意!

    孟轲将戴言引进大堂,待双方坐下以后。孟轲对戴言说道:“公子发明了纸张这样的物件,有利于吾等学士更好的记录自己的学说,传播自己的学问。轲对公子赠纸之情感激不尽!”

    戴言回答道:“在下没有孟子那样可以思考天下人去向的大才华,也只有把自己微弱的智慧用在这些微末之物上面了。”随后他又对孟轲问道:“小子敢问孟子,对于纸这样的书写材料可有高论?”

    “纸这种书写材料轻便、容易携带,确实是极佳的书写材料。”孟子回答道。

    戴言接口道:“孟子之言在下亦深以为然!不过,在下对于纸张,却有不同的见解!

    纸乃是完全不同于竹简的书写材料,竹简乃是一片片的,窄小异常。在其上写字,都是简短的短句。而竹书又依靠绳子将竹简一片一片串联起来,竹简卷成桶状,最后就形成了竹书!阅读书本时,就需要将竹简逐步摊开,逐字逐句的阅读。

    而纸乃是一片一片的,一张纸上就可以写就一篇文章,而纸书就是将所写的文章用针线缝起来而形成的整本书。阅读书本时,就需要一页一页的翻开书本来读。”

    孟子对戴言问道:“公子说此话,所为何意?”

    “无他,只是小子认为,既然有了新的书写材料,就应当采用新的文字书写方式罢了!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书写方式极为不便,更易过后的书写方式方为妥当。”戴言回答道。

    果然来了,孟轲心中说道。他随即反对道:“公子此话谬矣!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书写材料从古至今,经历了数种演变,从甲骨到青铜,再从青铜到竹简、木片,而后又有了绢帛。经历了这么多的变化,从来也没有人想到去更改文字的书写方式。而公子如今发明了纸张,对于天下文教之兴盛,文明之传播贡献巨大。然而贸然更易文字的书写方式,在下以为公子此行甚为不妥。”

    孟轲虽然一副淡淡的语气,然而其话语中那不可置疑的语气配合上他那一身正气,说出来的话自有一股真理的意味。他的弟子们听到老师的说法,都是大声叫好。

    然而戴言却丝毫不为其所动,他对孟轲说道:“孟子请听小子仔细的道明原因。

    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颇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俯一仰,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易于直行。

    以前受到书写材料的限制,若竹书是横着写字,那么必然导致看书时需要将整卷书都摊开,再从中寻找合适的内容。而纸书则不然,纸乃是一整张的,可以横着写,也可以纵向来写。而横着写的书在以后读起来,必然比纵向写的书更为省力!

    更重要的是:在写字时,若是在整页纸上写字,如果用铅笔写,也还没有什么问题。然而若是要用毛笔写字,那么必须等待前面书写的墨迹干了以后,方能再继续写字。这样做可是影响写字的效率的!

    因此在下以为,有了新的书写材料纸,我等就应当用新的书写方式:左起横排的书写方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交锋开始() 
戴言继续说道:“而如今的天下,礼乐崩坏,已然不同于周朝初创之时。这就像书写材料有了纸张一样,若是继续以之前竹简的方式来书写,则必然极为不便!以小子看来,礼乐制度就是为周初天下的环境所设。然而如今天下变动,旧的礼乐制度已然不适应如今的新时代,天下各国需要新的制度,而天下各国间也需要新的秩序,方能适应如今的新时代!而儒家依然守旧复古,不亦愚乎?”

    听到这里,孟轲总算是知道戴言如今所来为何了!书写方式那不过是小的开胃菜,他真正想要说的事,原来在这里!

    于是他断然反驳道:“公子此话差异!虽然如今天下礼乐崩坏,然而却并不是说礼乐是没有用的!礼乐导人向善,而礼乐的崩坏使得人心变乱,因而才有如今整个天下的大乱!要想使天下不再有如今的纷争,就必须在天下重新构建礼乐制度!”

    听到孟轲的话,戴言也是毫不相让。当他正想要反对时,孟子门下的弟子突然来报,学宮祭酒到了。

    在商周时代,大飨宴会时需要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而这位祭酒的人也由此引申为德高望重者的尊称,而用在官名之上,即有着首席的意思。

    而稷下学宮的祭酒就是这学宮的首席,相当于是这所综合大学的校长,必须要德高望重之人方能担任。如今的学宮祭酒正是受齐王重视的客卿淳于髡。

    听说学宮祭酒已经到了门外,孟轲和戴言也都不敢怠慢,于是大家都停止了争辩,赶到门外前去迎接了。

    淳于髡在戴言眼中是一个身长不满七尺的矮子,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他的一头髡发——的头顶没有头发,这使得他看起来有些滑稽。然而戴言却是丝毫不敢小视这位矮子!

    而齐国历史上,有才华的矮子可不是好惹的!在春秋时期就有列国闻名的齐相晏婴。而如今这位淳于髡可是齐王的首席客卿,在整个齐国都是德高望重,对齐国的朝政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戴言和孟轲都不知道,见到这两人都出来迎接,淳于髡内心其实也是松了一口气。

    在他最初收到戴言去拜访孟子的消息时,他就对此极为重视!在他看来,戴言所创立的科学乃是由墨家和农家合并而来,他们原本就和儒家有冲突。而戴言去拜访儒家的领袖,会是过去交朋友的吗?

    那位年轻的宋国公子必然是过去找茬的!

    稷下学宮学术风气自由,天下各大学派都可以在这里讲学,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而自由辩论。然而在稷下,若是大家都认为大家的学术辩论就是争口舌上的功夫,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在这个时代,正是文明开化,离上古不远的时代。此时的天下,尚武之风极为浓烈!而齐国本身又是有“持刺好斗”的风气的,稷下学宮虽然是学校,兴文教之地,然而它依然受到了整个齐国尚武环境的影响!

    这可以从学宮分给各个稷下学士的院子中,都保留有演武场、射箭场等练习武技的场所就可以看出来。

    在稷下学宮,两派学士之间互相辩论,大家互相无法说服,于是拔剑相向也是常有的事!而学宮其实对这样的事也无法干涉,毕竟在齐国,大家互相约定好进行决斗可都是法律所允许的!

    稷下学宮每年都不乏有因为这样的决斗而损失了优秀的人才。虽然在学宮新建了专供各学派之间互相辩论的询议室以后,将各学派之间的辩论变得可控,因辩论而造成的伤亡也减少了许多,然而却是始终无法彻底的断绝伤亡!

    在淳于髡看来,戴言乃是一位年轻的宋国公子,年轻者必然气盛!而孟轲,其为人虽为儒者,然而却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而他们所执掌的学派之间本身就有莫大的冲突,双方私下聚在一起辩论,发生冲突,乃至产生伤亡这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而在淳于髡眼中,这两人可都是杰出的人才啊!

    孟轲乃是儒家的领袖,学问高深,辩才无双。虽然他的学说如今还没有诸侯愿意接受,然而他所提出的一些学术观点,令得淳于髡都是赞叹不已!

    而戴言不仅是闻名列国的贤公子,其更是宋国派到齐国的质子,如果这位公子在齐国出了事,那么必然会在齐国与宋国之间严重的外交纠纷!

    因而淳于髡听到戴言去拜访孟轲的消息后,是立即就动身赶过来了。他生怕他晚到一会,就会产生严重的流血冲突!

    还好他算是及时赶到了。

    当淳于髡进入院落以后,大家坐定,他明知故问的对戴言说道:“子偃前来拜访孟子,所为何事?”

    戴言回答道:“我来找孟子也没什么事,就是过来大家交流一下学术而已。孟子,我说的可对?”最后一句话他向孟轲问道。

    孟轲也听明白了戴言的意思,于是接口道:“自然,子偃过来找我,不过是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学士而已,并无他事。”

    淳于髡见到此景,立即就顺着接口道:“两位都是闻名天下的贤士,既然你们都有交流学术的意愿,不如大家到询议室去,好好的交流辩论一番,也让在下好好见识见识两位的风采!二位觉得如何?”

    戴言听到这话,没有说话。而孟轲听说以后,却是彻底的明白了淳于髡的意思,知道他想要调解两人之间的纷争。于是他也就接口道:“既然祭酒有请,孟轲敢不从命?”

    见到孟子都同意了,戴言也接口道:“愿听祭酒之命。”

    然而淳于髡却是小看了这学宮内对戴言和孟子的关注。当戴言前往拜访孟子时,同样有稷下学士派人前往探查消息!而当孟子和戴言都跟随着淳于髡前往询议室时,这些一直关注事情发展的稷下先生都明白发生什么事了!

    稷下学宮各学派之间消息灵通,很快,儒家学派的领袖孟子与新学派科学的领袖宋公子偃将要举行辩论的消息立即就传遍了整个学宮!得到了这样消息,各个稷下学士都是闻风而动,纷纷放下了手头对学问的研究,都想要前往询议室见识见识两大学派领袖交锋的场面!

    一时间稷下学宮内人流、车流涌动,瞬时变得极为热闹!

    在众多稷下学士都想要前往见证这场辩论以后,淳于髡和将要进行辩论交锋的二人也只能默默的等待各位稷下学士前来。

    而稷下学宮离齐国的宫城不远,学宮内的盛况很快就引起了一心寻找“热闹”的齐国太子注意。当他得知是孟子将要与宋公子偃在询议室辩论时,他立即派人前往学宮,告诉淳于髡,他也要前往见证这场辩论!

    而学宮内的变动,也不仅仅是太子注意到了,齐王田因齐也得到了这一消息。当他得到了这样的消息以后,正好他手头的国事已经处理完毕了,于是他也跟着出行,前往学宮见证这场辩论!

    得知了齐王也要见识这场辩论以后,淳于髡满脸苦笑。他让孟子和戴言到询议室辩论,本意是想调解二人之间的纷争,稍稍的化解两大学派之间的敌意。

    然而如今连齐王都出动的话,辩论的局面可就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双方的交锋一定会变得激烈无比,毫不相让!

    而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两大学派之间的交锋也是如此,双方必然有一方胜利,一方失败!胜者在这稷下学宮必然更加兴盛,而败者则必然惨淡收场!

    可以肯定的说,从今天以后,无论双方是谁胜谁败,两大学派之间必然结成死仇,再也无法调解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一十五章 孟子的观点() 
询议室内,学宮祭酒淳于髡坐在上位,而戴言和孟轲各坐一方,静静等待齐王的到来。

    询议室内除了辩台以外,还有许多的看台。现在这些看台上,众多稷下学士也都一一到场了。

    这些稷下学士,孟轲已经很熟悉了,其中数人都与他打过了招呼。而戴言乃是新人,每当一位稷下先生到来,淳于髡都会特意为它介绍。

    如今的稷下学宮已经随着齐国的强盛开始步入了兴盛期。在这里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