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军共有常备军加各封君的私军共四万人,而吴军所有的职业士兵不到三千余人,另有其征招而来的原吴国遗民一万两千人!
吴国已经灭亡一百多年了,大部分的吴国遗民其实已经忘记了吴国对于他们的意义,他们只想过自己的平静生活。外加宋军南下追击时,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劫掠事件,因此吴国遗民并没有多少参与到吴眛的军队中来。
双方在邗城进行了一场大战。
宋军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毫无例外的击败了吴眛所率领的军队。而当大司马向舍希望继续进攻,希望彻底消灭这些勾吴遗民的军队时,巨子田鸠出言阻止了。
虽然田鸠已经开始向戴言效忠了,但是他的思想大部分还是墨家的思想。
在墨家看来,战争都是不祥的。虽然田鸠帮助了戴言获取了丰邑之战和符离之战的胜利,但是田鸠始终都认为这两场战争都是丰邑和宋国受到了外部的威胁,因此进行自卫反击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今宋国的大军已经侵入到了越国的本土了,这在墨家看来,这就已经是不义了!如果向舍和戴言还是要继续进攻消灭这些勾吴遗民的话,那就真的太过分了!
随即田鸠亲自表态愿意去往吴眛的大营,劝服吴眛投降。
经历了两次大战以后,戴言和向舍也都知道了丰邑那支以墨家为核心的军队有多么厉害,因此他们也不敢忽视墨家巨子的意见。在这时候,墨家的圣母病发作,他们也都没办法,于是只好同意了。
在田鸠的亲自劝说下,吴眛很快就同意投降了。随后宋军开始进驻邗城。
由此,戴言轻易的就控制住了从淮河一直到邗沟沿岸的大片领土!
和宋军这一路追击仅仅爆发一次的大战不同,楚王率领的楚军主力在向南进发时,遇到了比东路要激烈得多的抵抗!
因为越军消灭了楚国的前茅军,整个楚军上下都十分痛恨越国人。虽然这一次进攻越国,宋国一样在为楚军供粮,然而当楚军南下到群舒之地时,双方自发的终止了这样的行动。
这当然是因为群舒之地距离宋国太远了,再这样供粮不仅宋国吃不消,就算是楚国也会认为不划算。于是楚军的粮食就由楚国自己通过长江来运送了。
在这时,楚军的粮食供应就开始有些问题了。当楚军进攻齐国时,上十万大军摆在宋国边上,戴言担心一旦真的缺粮,闹不好会有楚国封君不顾养陵君的前车之鉴,又继续劫掠丰邑,因此对楚国的军粮供应是非常上心的。
而到了楚国国内和进攻越国时,楚国自身体量庞大,官僚机构臃肿的毛病就开始时出来了。不少楚国封君的军队竟然不能领到足够的军粮!
这时候,楚国的封君们自发的忘记了他们在宋国的经历了,开始恢复起他们的本色。各封君纷纷派遣自己的手下自行外出“征粮”,顺便劫掠越人那本就不多的财富。
又因为楚人对于越人杀死前茅军的行为深为痛心,楚军在劫掠越国的同时也对越国的普通平民报复!
而这样的行为自然遭到了越人的强烈抵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二章 王气与金陵()
然而在楚国大军绝对优势的兵力下,即使越人奋勇抵抗,也没有改变越国领土被楚国攻占的事实。
到了七月底,楚王率领大军,渡过长江,来到了长江岸边的石头山。
此时越国的军队被楚军一路追击,逃回越国国内的已经不到三万人了。楚王心中的恨意也消解了不少,于是开始登上这座石头山祭天。
然而当他登上这座并不高的山凭栏远眺时,发现这座山虽然不高,然而其周边的地势却极有特点:其东有山形似“龙盘”,其西有山形同“虎踞”,其北面有一片大湖,其南则有一片高岗,外加不远处宽阔的长江形同天堑。这座石头山在楚王的眼中看来,其地势之险要比楚国的鄢郢之地更甚!
他下意识的就对这样的地形非常敏感。这样的地势如果出现在楚国的核心地区那该有多好啊,可惜是出现在了这越国的土地上!当楚王看着眼前的地势时,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一片紫气从地底冒出,他下意识的就非常讨厌这种感觉,于是他召来了楚国最优秀的风水家唐眛询问。
唐眛非常仔细的观察了这里的地形以后,对楚王说道:“这座石头山虽然看似普通,然而其有龙盘虎踞之势!而大王所看到的紫气实乃王气,此地的王气亦是极为兴盛,王上作为王者才能亲眼得见!此乃帝王之宅也!臣下恭贺王上,王上得此帝王之宅,凭借此地,他日称霸天下亦不远矣!”
楚王的脸色立即就变得极为阴沉了,他问唐眛:“有什么好恭贺的?这里不久前还是越国的土地,就算寡人得到了这里,难道就要放弃郢都将都城迁到这里?既然我楚国不能迁都,那么这片帝王宅自然也不是我楚国能用的了。若是放任此地不管,那么未来这里岂不是又会出现一位帝王威胁我楚国?有这样的地势,我楚国一日也不得安宁!”
唐眛立即磕头向楚王谢罪不已。
随后楚王又问道:“既然你说这里是帝王之宅,有王气。那寡人问你,你可有方法,破了此地的风水,泄掉此地的王气?”
唐眛立即大为痛心不已!在精通风水的他看来,这石头山就是一块宝地啊!怎么能够生生的破坏呢?
然而楚王发问,他也不得不回答:“石头山龙盘虎踞,天生帝王之气,要想将其镇压,必须请动天上的神仙才能办到。以臣之见,王上可在此地埋下东皇太一的金身像,请动他的分身镇压此地!无论是多么险要的地形,多么强悍的帝王之宅,有东皇太一这天地至尊的镇压,此地必然成为绝地!以后无论有任何枭雄豪侠敢在此地建立霸业,都将不会成功!”
楚王听从了唐眛的意见,于是他也不忙着追击剩余逃窜的越军了,他开始调动大军在山上挖好符合唐眛所说的洞穴,随后又发动大军在石头山上筑造了一座石头城。
当戴言收降了吴眛以后,也开始率军西向了,很快他也就到了石头山边。
见到楚国大军不去追击越军残余,而是在此地挖穴筑城,他大感奇怪,于是向昭睢问起了此事。当昭睢如实相告时,戴言只感觉匪夷所思,这么荒诞的事楚王居然也会相信?
随后它就去见了楚王,他对楚王说道:“大王不去追击越军而在此地筑城埋金,敢问是为何?”
楚王回答道:“越军剩余残部已经不足为虑,而此地有王气,威胁到了我楚国的安危,寡人必然要毁了此地的风水,坏了此地的王气!”
戴言听完以后哈哈大笑,随即他问楚王:“敢问大王,昔年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其风水可好?”
楚王回答道:“自然是好的。”
“那么敢问大王,如今先王之国安在?”
楚王无语。于是戴言又说道:“风水气运之说甚为玄虚,天下兴亡事,人道为先,神道在后。而大王却因神道之事,而放弃了继续进攻越国的人道之事,小子以为甚为不智也!”
楚王随后反驳道:“即使风水之说玄虚,不可信。然而此地龙盘虎踞,又有长江天险,若是他人占据此地,保不齐未来兴盛,威胁到我楚国的安危。寡人对此不得不防啊。
戴言随后说道:“小子以为大王此言差矣,自古江山在德不在险!昔年三苗氏左有洞庭,右有彭蠡,然而他们不修德义,于是被禹所灭;夏桀所在的地方,左有河济,又有泰华,北有羊肠道,南有伊阙,他不行仁道,于是最后被商汤放逐;商纣国度所在的地方,左有龙门,右有太行,常山在其北面,大河从它的南面经过,然而其修政不遵从德行,最后被武王所杀。由此看来,江山之固,在德而不在险。如果楚国善修德行,那么就算此地地势再险要,又有何可惧呢?”
楚王听到这里,如梦初醒,对戴言说道:“子偃,你说得太对了!可叹寡人精明一世,如今却犯下了这等糊涂事,让子偃见笑了。”随后他就派人传去了命令,停止埋金的行为。
然而此地的地势也确实够险要,虽然楚国不会将此地作为国都,但是作为一个边陲要塞也还是非常不错的。因此在石头山上筑城的举动却并没有停下来,因为这座城建立在石头山上,整座城都是由山上的石头所筑,楚人就称其为石头城。又因为发生了埋金的事件,楚王亲自将这座石头城按照楚国的习惯命名为金陵。
当楚王再次反应过来,开始派遣大军继续进攻越国时,宋楚联军已经错过了最好的灭亡越国的机会。楚国的一支偏师攻入到了越国都城会稽附近,却遭到了越**民上下一心的抵抗。楚军将领见越军势大,也只得不甘的将军队撤回了。
楚王当即大怒,在他看来,如今的越国就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一定要一口气将其灭亡!当楚国想再继续全军南下进攻越国时,戴言劝阻了楚王的行为。
在他看来,越国本来在符离大败以后就已经一分为三了,如果宋楚联军不追击,他们内部自己就会内讧起来。而如果追击过急,他们反而会团结起来,这样的行为实为不智。
于是戴言作为宋军副帅,向楚王和楚国献上了他对付越国的计策——隔岸观火。
宋楚联军就留在原地不动,不进攻越都,任由越国国内事态继续发展。这样的策略令得跟随在田忌身边的军事家孙膑都是惊叹不已,他由此对田忌说道:“这位少年公子如此年轻,然而其却精通兵家之道中最重要的兵势一道,实在是后生可畏啊。”
而楚王也接受了戴言的意见,开始将派往越国本土的大军都撤回来,将其全部都投入到建设石头城的事业中去。到了九月份,当石头城建好,宋楚联军准备班师回国时,越国国内的部族竟然将太子不疑的人头送过来了。而越国国内众部族也由此向楚国投降纳贡,开始向楚国称臣。
越国投降以后,楚国的疆域在楚威王的手里达到了极盛:其从西面的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到大海,南起五岭,北达汝、颖,疆域面积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然而完成了这样的壮举,楚王依然不满足,在他看来,这南面的领土并不重要。只有向北面进攻,击败魏齐等国才是他真正的荣光!
楚国也从此次征伐越国的战争中见识到了宋国的力量,因此在划分越国的疆域时,楚王大度的将宋国沿着淮河和邗沟而下所占领的领土都给了宋国。宋国由此几乎得到了整个东海之地和大半个九夷地区,如果单纯从领土的扩张来看,宋国的领土几乎直接翻了一倍!
然而无论是留在国内的子喜、乐成和华戎,还是统领大军出征在外的大司马向舍都没有因为这样的扩张而沾沾自喜。因为在这个时代,这些地区除了少部分开坑的农田外,大部分地区都是沼泽、森林等等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这些贫瘠之地又有东夷之民所占据,对宋国来说,这些地方暂时也不能很快的转换成国力。
不过戴言却是非常开心。虽然这些地方目前是天下人眼中贫瘠得不能再贫瘠的土地,然而他却是知道这片地区未来的潜力的。更重要的是,只要掌握了邗沟,未来就可以通过水路一直下到吴越的核心地区。
在戴言心中,这片在未来被称为“江南”的核心地区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宝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三章 天下动荡()
宋国与楚国两国联手,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灭掉了当世的南方强国——越国,这一消息令得中原诸国都为之侧目。
然而当时间来这一年的十月时,另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从西部传来:秦魏战于阴晋,秦军在公孙衍的率领下大败魏军,掳魏国老将龙贾,斩首八万!
龙贾所率领的八万魏军中,其中有差不多一半都是魏武卒,然而在河西之战中却基本都没有跑掉。魏武卒是由吴起所训练的常备军,中原各国都曾经见识过魏武卒的厉害的,而今秦国的军队竟然让数万魏武卒连跑都跑不掉,这就让天下人都极为惊讶了。
要知道楚国在徐州之战大败齐国,在符离之战大败越国,也不能做到像秦国一次斩杀八万人那样的战绩!在这个时候,即使是在战场上失败了,大部分的士兵其实也还是能够跑掉。像齐国的技击士们其实在徐州战场上被杀死的也不多,大部分人其实都跑回了国内。
然而秦国大军能够将天下最强的军队魏武卒杀得跑都跑不回去,秦军到底有多强?中原各国心中都存在了这样的疑问。
秦国在取得了阴晋后将其更名为宁秦,随后其继续进攻魏国的河西地区。十一月,秦国攻陷了函谷关;到了第二年春,秦国攻占了魏国旧都安邑。而后,秦国又率军继续北上,进攻蒲阳。第二年三月,秦国攻占蒲阳。
在攻占了蒲阳以后,秦国进攻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它连赵国的土地也不放过,接连向北进攻,随后它攻占了赵国的蔺、离石。在不断的进攻中,秦国完全将三晋的势力赶出了中条山以东地区。
由此秦国在新君嬴驷的手上完成了秦国曾经最强大的君主秦穆公也没有完成的伟业:彻底占据崤函天险!函谷关掌握在秦国手中,对于东方列国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在秦国东面,黄河自上游而来,纳渭水而向东。从这里开始的大河两岸,大自然展现了它的鬼斧神工:南北两岸,华山、崤山与中条山夹河而立,两边都是高案深谷,险峻异常;关中与中原的通道,穿越华山与崤山北麓的山地,延绵数百里,都是“车不方轨”之险阻!而函谷关当道依险而立,控扼东西。
在秦国的东南地方,有着秦国已经占据了上百年之久的武关。在这东南方向,有着秦岭作为秦国的天然屏障,而秦国占据武关,从东南而下,可直达南阳盆地。
天下间对于地形有研究的人有许多,大家都看得出来,如今的秦国在东面占据了函谷关和武关,有了如此险峻的地势,就如同一只冲天而起的巨鹰,俯视着整个中原大地。凭着如此险峻的地势,秦国进可攻,退可守!
被这样的消息刺激,天下列国间的形势立即发生了巨变。本来赵国与魏国、齐国打得你死我活,双方不死不休。在三晋都受到了秦国的威胁以后,赵国和魏国立即罢兵言和。随即在魏国的斡旋下,赵国与齐国也罢兵言和。赵国将高唐退还给齐国,齐国则割让济西大片土地给与赵国。
在魏、赵、齐三国罢兵的情况下,秦国才停止了继续进攻的步伐。
而此时,在南方的楚国,也发生了巨大的动荡。
当楚王率领大军回到楚国时,带着胜齐灭越的无双威势,在郢都受到了楚人热烈的欢迎!然而当楚王回到自己的后宫时,却发现自己的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次出征中,他也认识到了宋国是不可小觑的二流强国。因此对于楚国与宋国的联姻,楚王是非常上心的。而当他招来了他的女儿芈月时,他才知道在他出征过程中后宫发生了多么重大的变化!
他的王后,竟然趁着他不在郢都的时机,将芈月的母亲向氏赶出了楚宮,让其与一个叫魏甲的地痞流氓为生!做了这样的事以后,王后还欺骗楚王芈月之母因病去世。如果不是从芈月的口中得知真相,他还会一直被蒙在鼓里,这直接令得楚王雷霆大发。然而念在和王后多年夫妻,而王后的儿子熊槐为楚国太子多年,楚王不想让楚国发生太大的动荡。他也只能忍了这事,只是派人将向氏重新带回楚宮。
芈月很快也就知道了自己将要嫁人的消息,向氏知道自己的女儿将嫁给北方的贤公子,自己的女儿有着落,心中最担心的事也算了了。于是她偷走了王后专用的酒具,将王后叫到自己的寝宫章华台中,而后与楚王后大吵一顿,制造出了与王后不欢而散的表象。在楚王将要来到章华台之前,向氏用王后的酒具饮毒酒自尽,在楚王来到章华台时,向氏告诉楚王这一切都是王后的阴谋。向氏希望以自己的生命换走王后,以洗刷自己曾经的耻辱!
由此楚王大怒,对于王后也不再容忍了!万念俱灰的王后只得在楚王面前求得一死,希望能以自己自杀为代价保住熊槐的太子之位。
而楚王受到了家里如此多的刺激,突然间就心脏病发作,一下子就去世了。可怜楚王在世时远征齐越,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家的琐事中。
楚王去世以后,由楚国太子熊槐继承楚国王位。给老楚王定谥号时,群臣皆以为楚王在位期间,执政强毅,猛以刚果;而楚王亲帅大军胜齐灭越,蛮夷率服。由此给楚王定下了“威”的谥号。
熊槐即位以后,楚国继续以昭阳为令尹,执掌国政。
宋国,戴言在班师回国以后,也很快就听到了赵、魏、齐诸国罢兵的消息。惧于秦国的强大,这几国甚至都有联合在一起的趋势,而这样的局面却是宋国和戴言所不乐见到的。
不过戴言暂时没有精力去处理与赵、魏、齐诸国的关系,因为他受到了来自宋国商人们强大的压力。
在楚国伐越时,宋国曾向楚国交付了大批军粮,到如今这个时候,也是楚国该偿付债务的时候了。而此时楚国国内却一直没有音信,宋君子喜也只好亲自派戴言出使楚国去解决此事了。
三月,戴言亲自赶到了楚国郢都。一到郢都以后,他才得到消息,老楚王已经去世,谥为威王,而今已是新楚王即位了。
戴言先是去拜访了屈原,随后又去拜访了楚国左尹昭睢。在昭睢的引荐下,他才得以见到了如今的楚国令尹昭阳。
昭阳是一个年近四旬的中年人,对于戴言这位连楚威王都赞叹的宋国贤公子,他也是乐于交往的。
“令尹大人,楚王伐越时,曾委托过我国购粮。如今楚国大军已经回到国内,敢问令尹,楚国欠宋国的这笔债务不知何时能够还呢?”当交谈许久后,戴言就直接向昭阳发问道。
“公子放心,我楚国好歹是天下大国,欠宋国的